1996年9月9日,我写下《
钓鱼岛中日决战》一文,对未来中日关系作出了预测分析。该文结论部分引用如下
- 中国废除马关条约的最佳时机是在美军将撤未撤的时候。
- 必须从质量和数量上大幅度提高第二炮兵,增加核潜艇数量并提高潜地导弹的射程和运载力,建立一支使敌人必须三思而
后行的威慑力量。在常规武力方面,应削减陆军数量而大幅度增加海空军实力。领土安全可以由第二炮兵的威慑来保证,而海军则可将我之防线推至海洋之中,同时
也确保我国的海洋疆域和权益不受侵犯。海军也必须大大提高运兵能力,使中国陆军能在国门之外打一场地面战争。空军不仅要提升空中格斗力,更要加强对地面海
面的攻击力和运兵力。空间技术的也应更大力度的用于国防,完善遥感技术、增加军事卫星数量,建立一个全球预警系统极为必要。
- 中日之间的决战将在二〇一〇左右展开,此战的导火线正是被日本侵占的钓鱼岛。随着其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急速膨胀,
日本将越来越难以忍受中国日益强盛的现实,必然迫不及待地更大规模地对我挑衅,并可能以海军进入我国南海.那时,我们惟有一战.中共素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一旦开战,必然是一场有准备的考虑到外力干涉的对日全面战争。我的预测是,中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全胜。
2010年的时候,有人对此文大加批判,说我的预言落空了。须知,15年前,我使用的词是“2010年左右”。中日决战是中日双方都期待的事情,也就是历史的必然。
今天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虽然稍微滞后我的期待值,但进展仍然是惊人的。虽然没有全球预警系统,但区域预警应该已经相当完备了。更可喜的是,中国掌握了使用弹道导弹远程(2000公里以上)攻击水面目标的技术。这一技术对于传统的海上战略来说是颠覆性的。水面舰只(包括航母战斗群)将成为活靶子,潜艇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
常规武力的较量,战斗力公式是 火力*效率,效率因子不但取决于武器的精确度,也取决于人的因素。因此,在朝鲜,解放军能够以较低的火力打得联合国军满山跑。而北洋舰队火力虽强,却全军覆没。
日本的技术基本来自美国。但美国是不会给日本核心技术的。看看日本人在核反应堆事故(美国技术)后束手无策就可以看出,日本缺乏核心技术。他们只是用户。
一旦中日开战,中国不会蠢到不综合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在不使用热核武器的前提下,中国能够调用的常规武力是日本无法比拟的。这包括中国的太空优势,空中优势,以及远程导弹优势(包括以弹道武器攻击远程水面目标)。以中国之技术,完全可以将日本全部舰队消灭在其港口。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在经过空战获取制空权后,由H6机群等以空舰导弹对日本舰队实施饱和攻击,也可以使用DF21D进行远程打击,将倭寇闷杀于其大本营。
当然,中日一旦开战,范围就不会局限于海面,中国可以对日本所有战备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包括切断日本的运输网络,电力供应,甚至其水源与食物供应链。
那种中日开战,惧怕美国参与的想法很普遍,但忽略了一个基本原理,叫做MAD。
中美之间如果真正开战,将不再是中美之间的事情,而是人类的毁灭。中美都是理性的,不会因为日本而开战。
即使在朝鲜,中国军打死好几万美国人,美国也没有选择与中国开战。那时中国还没有热核武器以及核潜艇。
因此,除非中美互相威胁对方的基本生存权,两者不可能开战。
毛泽东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如何正确进行战略判断,进行积极防御。
但这个遗产后人能否继承是个问题。有些人,你给再多的武器,他也是吓自己。李鸿章之流让巨大战舰躲在军港的蠢材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