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现代科学历史上,只出现了两位里程碑式人才,那就是牛顿、爱因斯坦。 他们两位都不是高校和研究院出身。爱因斯坦是专利局的小职员。牛顿是在上大学学生期间搞出了经典力学,是学生出身,反倒是后来他留校任教后,被学校科研环境给逼走了,辞职经商三十年。实际上,牛顿只是利用了学生时代宽松的学术环境,一到当老师就不行了,大学学术环境不允许他的科研生存了,他就毅然从剑桥大学这所英国最有名的大学辞职不干了。 那为什么高校和研究院出不了牛顿里程碑式人才呢?原因如下:
一是里程碑式人才是对当时代现有学术体系的颠覆者,而高校和科学院是现有学术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两者在学术上具有强烈的对抗性。
二是里程碑式人才不适合高校和科学院的研究环境。因为学术上的对抗性,里程碑式人才不可能在这两大机构呆得下去,象牛顿就只能自己辞职走人。
三是高校和科学院基于现有学术体系发展,其中的老师或者研究人员要服从于这样的学术环境去搞科研,否则,你就会被认为是异已分子,大家都会明里、暗里打压你,让你生存不下去,正所谓“枪打出头鸟”。
四是高校和科学院工作量都与待遇挂勾,近期利益显得尤其重要,所以,老师或者研究人员不可能去思考如何颠覆现有的学术体系这样的大科研。它们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五是里程碑式人才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她)们不在乎学术环境的束缚,不在乎学术本身的束缚而冲破这一切的束缚,最终通过艰苦努力,构建新的学术体系,从而否定过去学术的不合理之处,迎来人类新科学时代。
六是里程碑式人才在于自身具有强大的理想信念和超强的学术能力。人类经历两块科学里程碑后,现在也迎来了第三块里程碑,这就是由中国思想家王习加、吴建勋一起开创的“统一场”物理学时代,和吴建勋开创的“统一论思想”的自然科学时代,和社会科学时代。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两位都是公务员出身,又不是高校和研究院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