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Chico的个人空间 https://zhenzhubay.com/?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入所知相节选-妙境长老释

已有 2068 次阅读2024-2-2 03:09 |个人分类:文章摘录|系统分类:个人日记

「多闻熏习所依,非阿赖耶识所摄,如阿赖耶识成种子;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

  就是这样修行。怎么修行?就是这样修行。这个修唯识观这个名字也可能会常常的听说过,但是他的内容若是具体地加以解释还是不多见的,这里就是正式的说明这件事。这里这一段文,前面这个「如是已说所知相,入所知相云何应见」,这是把前面的「所知相」结束了,来发起这个「入所知相」这一章,是这样意思,这底下才正式地说出这个「入所知相」的事情,刚才说过这是「能入观体」。这几句话里边实在就是两句话,就是「多闻熏习所依」、「如理作意」,就是这么两句话。怎么样才能够契入这个平等法界?那么第一条件就是「多闻熏习」,第二个条件就是「如理作意」,要这样子学习、修行才可以。 

  这个「多闻熏习」,当然是在大乘佛法里面,「多闻」,从字面上说是博学多闻,但是这里边的意思就是对于三自性你若能够有深刻的信解就叫多闻了。简单地说呢,你能通达,你能够明了,从文字上你能明了诸法实相,明了圆成实性,那就叫做多闻。如果闻是闻,而没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三自性的意义,那还不能算是多闻的。
「多闻熏习」,这个「熏习」我们前面讲过了,就是佛的这个最清净法界等流的正法,你不断地学习,那么你就受他的熏染了,我们这个阿赖耶识就受他的熏染了,你就可以得到正知正见了,是这样意思。
这个「所依」怎么讲呢?就是「多闻熏习」他是所依,「如理作意」是能依;依止「多闻熏习」而发起「如理作意」,是这样意思。就是你想要「如理作意」,你不能够不学习佛法,由学习佛法而后才能「如理作意」的,所以叫做所依,也就是根据的意思。

  「非阿赖耶识所摄」,这个「多闻熏习」他不是阿赖耶识所摄,摄者属也,就是不属于阿赖耶识的,这个多闻熏习。我们日常生活见闻觉知的这些事情都是属于阿赖耶识的,都是杂染的,都是染污性质的,那叫做「阿赖耶识所摄」。现在这个多闻熏习呢,他是佛的最净法界等流的正法,他不是杂染的,所以不属于阿赖耶识,而他是能对治阿赖耶识的,能净化阿赖耶识的,或者说能消灭阿赖耶识的,所以他不是阿赖耶识所摄。

  「如阿赖耶识成种子」,这底下是说一个譬喻。这个「阿赖耶识成种子」这句话怎么讲呢?就是我们日常,刚才说,日常生活的这些杂染的熏习,那阿赖耶识就成为杂染种子,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法的种子。这个「多闻熏习」呢,「如阿赖耶识成种子」,就好象阿赖耶识成杂染种子,多闻熏习就成为清净的种子了,一切清净的佛法的种子。我们「多闻熏习」就可以熏成清净的种子,发生清净的现行,就可以有无漏的戒定慧,得成圣道了。所以这个多闻熏习「如阿赖耶识成种子」,他能成为清净法的种子,这是说这个「多闻熏习」的作用,这样意思。

  「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前面只说了一句话,就是「多闻熏习」,依据「多闻熏习」而发起如理作意,这个「如理作意」就是修唯识观了,是这样意思。「如理作意」,这个「如」是个随顺的意思,是个相同,彼此是一致的,而没有矛盾,不是相违反的。所以「如理作意」,你随顺真理去思惟观察,叫作「如理作意」。这个「如理作意」要以「多闻熏习」为依止,就是以圣言量为依止,以最清净法界等流正法为依据的,这样子发起「如理作意」。
这个「如理作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底下说,「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这叫「如理作意」。

  这个「法、义」,这个「法」就是刚才说的法界等流正法,这个「义」就是法所诠显的道理;能诠的叫「法」,所诠的叫「义」。这个加一个「似」字,「似法似义」是怎么回事情呢?就是你听闻佛法的法义,在你修止观的时候,修唯识观的时候,在你的第六意识上面现出来你所学习的法义,你心里面第六意识现出来这个法义和你所学习的法义是相似的,不能够说是有违反的,彼此是应该是一致的。那个「如理作意」那个「如」,这里就是这个「似」;这个「似」和那个「如」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就是依据你「多闻熏习」的法义,在你第六意识里面现出来,这叫做「似法似义而生」,就是在你心里面发起来。

  这个「似法似义」是「如理作意所摄」,是属于「如理作意」的。这里边有一个什么差别呢?譬如说是我对于佛法或者是没有学过,或者是学习过,但是不大明了,可是我能够把法义都能背下来,我把《金刚经》背下来,我把《华严经》背下来,我把《解深密经》背下来,我把《楞伽经》背下来,背下来我在心里面就现出来这个法义,那不行,那不算数。因为你只是有一个名,一个字一个字,名里边的义是现不出来的,因为你不明白,那个义是现不出来的。所以这个地方「如理作意所摄」,就表示你对于这个法义要通达,「如理作意所摄」的「似法似义而生」,这里面有智慧的,就是闻思修的智慧去观察这个「似法似义」的,这里面有这样意思。不只是有文,而不明白义,那不能算是「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的。

  「似所取事」,这个又是举一个譬喻,就像我们平常这个分别心,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取所缘境那种样子。我们的第六意识去分别这些尘劳的事情,这些尘劳的事情在心里面现出来,那么第六意识是能取,这个尘劳的境界是所取,叫做「所取事」。现在你修唯识观的如理作意呢,也与那件事也是相似的,就是「似法似义而生」,这个法义就是你所取的,在心里面现出来。

  「有见意言」,我们前面讲过,有见识、有相识;相是所见的,见是能见的。在这里说呢,这个「似法似义」就是所见的相,但这个相是如理作意,是多闻熏习所依而来的。这个能见的就是唯识观的智慧,这个能观的智慧与所观的法义和合起来去如理作意,这就叫做唯识观。而这些事情呢,这个法也好,义也好,都是「意言」而已,都是你第六意识的分别,第六意识这样分别、这样去观察,叫做「有见意言」。
这个「意言」我们前面也讲过的,这个「意言」就是第六意识这样思惟观察就叫做「意言」这个「言」就指名句说的,你要明白无量无边的名句你才会说话,所以名句就是「言」。若是这个「言」呢,是第六意识才会说话,前五识不会说话,所以只是意才是言,叫「意言」,就是他会分别的意思。现在这里的分别是指「如理作意」说的。

  那么这一段文就是两句话:一个「多闻熏习所依」、「如理作意」,这样去修唯识观,修唯识观就能契入平等法性了。这个契入平等法性是无分别的智慧,或者我们平常说叫做正见,出世间的正见,这个八正道,三十七道品那个八正道的第一个是正见,正见是圣人的无分别智慧,这个无分别智慧才能契入平等法性的。

现在这里说的修唯识观,修唯识观要成就了无分别智,而后才能契入平等法性的。那么因为你若不修唯识观,你不能得到无分别智,不得无分别智就不能入所知相,这个次第是这样子。修唯识观得无分别智,得无分别智契入平等法性,这样的次第。现在从我们凡夫开始来说明这件事呢,先应该多闻熏习,而后发动如理作意,就是修唯识观,而后才能够得无分别智,而后契入平等法性,是这样的次第。那么这一段文这个科文是「能入观体」,就是能契入平等法性的唯识观的一个大概的相貌,这是一个粗略的说明,后面是越来越详细说明了,说明这件事的。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2-2 16:36 , Processed in 0.01114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