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四相:生、老、住、无常。假名安立,诸行上的分位差别。
不见我和法,唯见因果和二取。
诸义现前,而实非有。
"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一切法如
万法唯识
以般若波罗蜜入诸法实相
眼识是性境,不生烦恼.生烦恼的是独影境,第六意识。
中有:是我爱种子起现行。
生即灭去,刹那不住,取自心相为现在。忆念为过去,希求为未来。而有三世心。
停止和现行法纠缠就是放下。
从因而生,托众缘转。本无而有,有以散灭,唯法所显,唯法能润,唯法所润,堕在相续,如是等相,名缘生法,当知此中,因名缘起,果名缘生”。
境界是感觉器官收集的讯号,所引起自身感受。
佛法修行从离相下手,因为相都是假相。
识生的四个基本条件:根、境、作意、种子。
非不见真如,而能了知诸行如幻事
种现相熏,因果相续,流转不停。
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
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名之为心。
流转:无明和爱取。无明是引因,爱取是生因。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
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色,质碍性。受,领纳性 。想,等了性。行,造做性。识,了别性。
是诸识转变 分别所分别 由此彼皆无 故一切唯识
由一切种识 如是如是变 以展转力故 彼彼分别生
由诸业习气 二取习气俱 前异熟既尽 复生馀异熟
虚妄分别:二取。
内色如外现,为识所缘缘。许彼相在识,及能生识故。外境虽无,而有内色似外境现。
「摄」者,持也;能把它摄持住。说是我们用手能把它捉住,叫做持,就是「摄」的意思。这个前六识的活动所得的一切印象,这个「一切种子识」能把它摄持住,不失掉,能接受那个印象,叫做「摄」。接受了以后,继续地储藏在那里不失掉,所以叫做「藏」。
由辗转力(种现香薰)故,虚妄分别生
无所有,非真实,唯识为性。
识-分别-二取
把假名安立,执以为实。
流转因,无明(引因),爱取(生因)
依他起特点:因缘自性,刹那不住。无自性,无相。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
作用道理:由自缘故有自作用。
似义显现,为二取行
謂離有情義,是緣起義。
於離有情,復無常義,是緣起義。
於無常,復暫住義,是緣起義。
於暫住,復依他義,是緣起義。
於依他,離作用義,是緣起義。
於離作用,復因果相續不斷義,是緣起義。
於因果相續不斷,復因果相似轉義,是緣起義。
於因果相似轉,復自業所作義,是緣起義。
生起即灭去,唯是新新而非故故。
依他起,为一切种子异熟
为何假?1.因缘所生,无自性 2.刹那灭不住 3.你的感知/认知不是事物的真实面目。4.你以为的“真实世界”是循业发现。经言,“一水四相”。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从因而生,托众缘转。本无而有,有已散灭,唯法所显,唯法能润,唯法所润,堕在相续,如是等相,名缘生法,当知此中,因名缘起,果名缘生”。
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 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
虚妄分别性,由此义得成. 非实有全无,许灭解脱故。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依他起自性实唯有识。似义显现之所依止。
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缘故名依他起。从自熏习熏子所生。依他缘起故,名依他起。生刹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他起。
于色不如实识,于受不了,于想增上,念念相续。遍计所遍计度。
唯识性,唯识二种种
无常:生刹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
般若波罗蜜:二取(能所)空。
相:名言安住处事,认知的表达。
诸法虚妄的原因
1.因缘所生法,刹那灭,无住,无相。可以参考量子物理。
2. 初二物理。所见所闻是主观感觉,并非真实。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言说熏习识为心。
一切法因缘所生,假名安立,缘名为境,似义显现。
自相,熏习。因相,种子。果相,异熟。
因缘和合、成熟、显现。
根尘识三和合生触。触为受想思所依。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所触,于五受蕴生我见。
体是虚妄分别,相是二取二诠。
取相施设安立名言
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异熟一切种。无始劫来,乐着戏论熏习为因,一切种子异熟识。
戏论熏习心能生当来依他起
阿赖耶识:体是虚妄分别,相是二取二诠。用是能生抉择
事=唯有诸业及果异熟
名=唯有于法假想建立
唯有諸業,及異熟果;其中主宰,都不可得。所謂作者,及與受者。
唯有於法,假想建立。謂於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中,發起假想,施設言論,說為作者,及與受者;有如是名,如是種、如是性、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若苦若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極於壽量邊際。
自性:1)缘生自性。2)共相自性。无常无我
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