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动态微博
分享 行蕴
Chico 2025-5-29 00:44
行蕴 正果法师 在五十一个心所中,除去受想两个心所之外,其余相应的心所法和不相应行法,总集起来,都是行蕴所摄。 行有迁流、造作两义:迁流义通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皆念念不住的在迁变流动着,故名为行。 造作又约广义来说,亦通一切有为法,因为一切有为法皆是因缘造作而有故,若就特胜的造作义 ...
个人分类: 佛学名词|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正果法师《四谛》之苦谛
Chico 2024-12-16 09:21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最初在波罗捺斯城外鹿野苑说四谛轮子教化五比丘,令他们观察世出世间的因果道理,而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五比丘听闻了这四谛法门,漏尽意解,成阿罗汉,究竟解脱了生死流转的痛舌。如来入灭的时候,亦以四谛法门为最后的垂示(遗教经)。故四谛教法,为声闻乘观理 ...
个人分类: 佛学名词|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缘起(法相辞典)
Chico 2024-9-25 21:12
一解: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十二頁云: 復言:世尊!言緣起者,是何句義? 世尊告曰:如是諸分,各由自緣和合無闕,相續而起;如是名為緣起句義。 復言:世尊!先為略說緣起名義;其緣起義,猶未為說。云何應知? 世尊告曰: 諸緣起義,略有十一 。如是應知。謂無作者義,是緣起義。有因生義,是緣起義。 ...
个人分类: 佛学名词|1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缘起、缘起观
Chico 2024-8-10 10:16
佛陀说缘起的目的,为修缘起观(缘起善巧) 缘起法 指 依條件生滅的理則與現象,如「當這個存在了,就會有那個(此有故彼有);以這個的生起,那個就生起(此起故彼起)」是緣起的「 流轉理則 」,「當這個不存在 了,就沒有那個(此無故彼無);以這個的滅,那個就滅了(此滅故 ...
个人分类: 佛学名词|1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缘起、缘起甚深
Chico 2024-8-10 03:29
缘起,依因托缘而生起,谓之缘起。因为缘起,果为缘生。缘起亦名“依他起”、“一合相”等等。 释迦牟尼佛所悟唯是缘起。《释迦谱》 “菩萨以天眼力。观察五道。起大悲心而自思惟。三界之中无有一乐。如是思惟至中夜尽。尔时菩萨。至第三夜观众生性。 以何因缘而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为本。若离于生则无 ...
个人分类: 佛学名词|18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波罗蜜(Parami)和波罗蜜多(Paramita)的英文解释
Chico 2024-7-28 01:38
The word parami, commonly translated as “ perfection ,” is used to refer to Buddhist ideals, such as generosity, patience, and wisdom. But its literal meaning tells us more about how Buddhists have viewed these virtues. In Sanskrit and Pali the word para means something lik ...
个人分类: 佛学名词|2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八種分別能生三事
Chico 2024-7-1 09:13
(1)瑜伽三十六卷二十頁云:云何如是八種分別能生三事? 謂若自性分別、若差別分別、若總執分別、此三分別,能生分別戲論所依,分別戲論所緣事。謂色等想事為依緣故;名想言說所攝,名想言說所顯分別戲論,即於此事分別計度非一眾多品類差別。 若我分別、若我所分別、此二分別,能生一切餘見根本,及慢根本薩迦 ...
个人分类: 佛学名词|2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诸经论所释之缘起义
Chico 2024-6-5 20:54
朱芾煌《法相辭典》 一解《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十二頁云:復言:世尊!言緣起者,是何句義?世尊告曰:如是諸分,各由自緣和合無闕,相續而起;如是名為緣起句義。復言:世尊!先為略說緣起名義;其緣起義,猶未為說。云何應知? 世尊告曰:諸緣起義,略有 十一 。如是應知。謂無作者義,是緣起義。有因生義, ...
个人分类: 佛学名词|2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四种道理
Chico 2024-6-1 21:42
朱芾煌《法相辭典》 一解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頁云:道理者:當知四種。一者、觀待道理。二者、作用道理。三者、證成道理。四者、法爾道理。 觀待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生諸行;及起隨說。如是名為觀待道理。 作用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得諸法;或能成辦;或復生已,作諸業用。如是名為 ...
个人分类: 佛学名词|2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處所攝色
Chico 2024-5-14 08:16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據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一、法苑義林章卷五末等所載,法處所攝色又可細分為五種,即: (一)極略色,亦即極微之色法;乃分析色聲香味觸等五境、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或地水火風等四大種,舉凡一切具有質礙性之實色而令至物質的最小單位「極微」。 (二)極迥色,又作自礙色;即分析空界 ...
个人分类: 佛学名词|2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5-6-21 07:07 , Processed in 0.018124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