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动态微博
分享 悟性论 (达摩)
Chico 2024-12-28 22:30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 “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 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心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 ...
个人分类: 佛教经典|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正果法师《四谛》之道谛
Chico 2024-12-16 10:57
 (一)道谛体相    道是能通义,即证得灭果的因,由道能通往涅槃城故。 《俱舍论》卷二十五说:‘道义云?何谓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或复道者,谓求所依依此寻求涅槃果故道,与余处立通行名;以能通达趣涅槃故道。’有正道和助道,正道即诸无漏的智慧,助道即诸有漏无方便对治诸善品法。由此道故,知苦、断集、 ...
个人分类: 佛教经典|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四谛之灭谛
Chico 2024-12-16 10:24
  (一)灭谛体相   灭是灭尽义,即择灭无为,由圣无漏智慧的简择力,灭尽惑、业、苦三种杂染法,究竟证会静妙安稳的寂灭果,是即灭谛体相。《集论》解灭谛相文说:‘相者,谓真如,圣道,烦恼不生,若灭依,若能灭,若灭性;是灭谛相。’这是以灭所依的真如,能灭烦恼的圣道,和烦恼灭尽的灭性,总出灭谛体相。约 ...
个人分类: 佛教经典|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正果法师《四谛》之集谛
Chico 2024-12-16 10:02
 (一)集谛总相    集是招集义,即招感集起苦果的因 ;包括一切烦恼,和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集为什么是苦的因呢?由此烦恼及有漏业集起生死苦故。但佛陀在经中,随最胜义 唯说爱为集谛 。最胜是遍行义,由爱具有六遍行义,是流转生死最胜的染污法,故 佛说若爱,若后有爱,若贪喜俱行爱,若彼彼喜乐爱, ...
个人分类: 佛教经典|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十二有支 续
Chico 2024-12-16 03:19
六、能所引生 十二有支,在遠近因果,和已潤未潤的因果關係上,諸支相望。《緣起經》、《瑜伽論》、《對法論》、《成唯識論》等,皆略攝為四支:一能引支、二所引支、三能生支、四所生支。 一、能引支,體即無明、行。由無明於諸諦境無智為先,造諸業行,熏習在第八識中,能引熏識、名色、六處、觸、受五果的 ...
个人分类: 佛教经典|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瑜伽师地论卷27 缘起,缘起善巧
Chico 2024-10-31 00:42
云何缘起。云何缘起善巧。 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乃至招集如是纯大苦蕴。是名缘起。 若复了知唯有诸法滋润诸法。唯有诸法等润诸法。唯有诸行引发诸行。而彼诸行因所生故,缘所生故。本无而有,有已散灭。体是无常。是 ...
个人分类: 佛教经典|1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杂阿含293经(空相应缘起)
Chico 2024-8-7 20:5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異比丘:「我已 度疑 ① ,離於猶豫,拔 邪見 ② 刺,不復 退轉 ,心無所著故,何處有我?為彼比丘說法;為彼比丘說賢聖、 出世 ⓐ ③ 、 空相應 ④ 、緣起隨順法,所謂 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 ⑤ 。所謂緣 ...
个人分类: 佛教经典|1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华严真空观
Chico 2024-7-30 05:32
第一【真空觀】法。於中略作四句十門。 一會色歸空觀。二明空即色觀。三空色無礙觀。四泯絕無寄觀。 就初門中為四。 一 色不即空。以即空故。何以故。以色不即斷空。故不是空也。以色舉體是真空也。故云以即空故。良由即是真空。故非斷空也。是故言由是空故。不是 空也。( 幻色非斷空 ) ...
个人分类: 佛教经典|1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杂阿含41,42经
Chico 2024-6-30 10:48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于此五受阴,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色集、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 ...
个人分类: 佛教经典|1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圆瑛法师《首楞严经》释 节选
Chico 2024-6-15 21:37
諸善男子!我常說言: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 佛引常說之教,以明正遍知義。此大乘了義,是佛常說,亦各隨機解。如一切唯心造,凡小解為業造,權教解為識造,圓頓之機,直了真心所現,真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今約深義,重明昔教。 ...
个人分类: 佛教经典|1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1234下一页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5-1-20 21:09 , Processed in 0.026492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