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FACEBOOK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民间投融资靠银行贷款肯定不是出路
稻草 2016-6-27 15:51
  小米的董事长雷军在天津夏季达沃斯上说: “在中国创业最难的就是获得天使投资。领导说找银行借款。我觉得银行贷款肯定不是出路,真正的出路还是天使投资。 ”雷军说,这些年他投了很多公司,然而做天使投资,绝大多数不会成功,但一旦成功,回报的确远超想象,例如像当年投资GOOGLE和FACEBOOK的人都赚了几千上万倍。   “我也有赚1000倍的。2007年,我投资了ucweb。当初投了300-400万,前年被阿里巴巴以43亿元美金收购了。”雷军称,创业20多年,他走了不少弯路,如今他不仅可以给初创企业提供急需的资金,还能帮他们少走弯路。 民间投资和民间融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的人故意混淆,欺骗人民群众是不对的。 民间融资难,主要是要调整中国金融系统结构,这个在我以前的博文中已经讲过了。例如,中国各级政府可以投一部分资金出来,开办天使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创业者。 民间投资者自己有钱,政府应该引导其设立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机构。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硅谷科技公司高福利的背后:81%员工工作不开心
稻草 2016-2-7 07:34
  导语:近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印刷版刊文称,虽然谷歌、Facebook等科技公司一贯以高薪、高福利著称,但实际上这背后也充斥着很多心酸、悲观的情绪;广受关注的“独角兽”公司也可能会变成“独角尸”。   以下为文章全文:   瑜伽教室、健身房、攀岩,这是度假中心吗?no no no,这是硅谷许多科技公司提供给员工的福利。一位硅谷负责招聘的人士表示,签约奖金、健康保险、精致午餐等福利已经被看作标准福利。   软件公司常被认为是人才荟萃的“天堂”,这不仅是因为员工的薪资丰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种福利待遇超乎想象。他们吃的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做出来的,而是由蓝带厨师精心烹饪的(注:法式蓝带厨艺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西餐与西点人才专业培训学校);这些人午睡在哪里?沙发上?那岂不是太low了,人家可是在能保证高质量睡眠的睡眠舱(nap pod)中小憩;要是还有精力,他们还可以选择去健身或者练练瑜伽;除了班车接送外,有的公司甚至为员工提供干洗服务,真的是一应具全。   事情真的像多数媒体报道的那样吗?硅谷高科技人才的福利果真那么好吗?   对于硅谷的公司来说,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员工的头脑。而在数字革命重塑商业世界的大背景下,这些头脑要之间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像 Google 或是 Facebook 这样的巨头对研发的投入越来越大,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过去的5年时间谷歌的员工数增长了157%,总数近6万人;小一点的创业公司也在四处搜罗人才,传统厂商更是通过吸引更多程序员和技术性人才来保住一席之地。像通用公司、福特、尼桑还有丰田这些厂商纷纷在硅谷建起了研究机构。   由此,便激发了薪资福利的军备赛。好几个科技巨头都在紧锣密鼓地搭建自己地总部:苹果地“太空飞船”,由 Norman Foster 设计,占地达26万平方米;谷歌新总部就像一座“可移动的中央公园”,总占地26万平方米,除了跑道、自行车道以及停车场,还慷慨地规划了12万平方米绿地。像Netflix等一些公司有新招,Netflix为员工提供的是“无限期”的休假;Facebook 为女员工提供 2 万美元冷冻卵子的补贴;Uber 和 Airbnb 则从 Google 挖走了几位蓝带厨师。   但是,那些软件开发者和工程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不是很满意。去年,一项针对5000名科技及非科技公司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被孤立、能力发挥受限、职场上面临很多困惑。只有19%的科技公司员工觉得自己工作开心,17%的科技公司员工觉得自己在工作中实现了价值。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科技公司员工比非科技公司员工的不满要更多;36%的科技公司员工对自己有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但是在商业和金融领域,这一比率为50%;28%的科技公司员工了解所在公司的发展前景,而在非科技公司,这一比率为43%;47%的科技公司员工和同事相处融洽,在非科技公司,这一比率为56%。   你要是觉得那些科技公司提供高薪资、高福利是出于善意,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相反,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员工能够更加卖命工作。这样一来,员工们就无需为吃饭、穿衣、出行等琐事耗费心力,省下的时间可以更好的为公司工作。正如南加大商学院Gerald Ledford所说的那样,那些科技公司用“金手铐”将员工拴在了工位上。其实细究起来,很多福利都是假象:“不限期的假期”意味着“尽可能少休假,多休一天都需要胆量”……   事实上,科技行业充斥着大量的冷血精英。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一个伟大车工的工资是一个普通车工工资的数倍”,但是时代发展至今,一个牛X的程序员的工资可能是一个普通程序员工资的上万倍!那些最牛的员工甚至可以和boss讨价还价。据报道,谷歌曾给一位员工价值350万美元的股票,为的就是防止他投奔Facebook阵营;而Facebook斥资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背后的用意也是为了将那13位员工收归麾下。相比那些能得到股份的员工来说,一般的员工就只是“陪衬”了。   在这个行业里,如果选错了公司,那么无论你再怎么努力都是无济于事。举个例子,如果你当初去了Sidecar而不是Uber 或 Lyft,那么现在你该捶胸顿足了。   除此之外,有一些初创公司会通过给予股份来吸引人才,员工累死累活得到的却是最普通的那种股票。而且随着公司后续不断融资,普通员工手中的那丁点儿股票还会继续稀释。   照现在的形势来看,消极的情绪仍在蔓延。一大波创业公司像Square 和 New Relic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都在上市后“贱卖”了他们的股份。另外有些公司则选择放弃上市,最终以低价被别家公司收购,像电子商务公司 Gilt Groupe ,2.5 亿美元被 Hudson's Bay收购,要知道它早期估值可是 10 亿美元。风险投资家 Michael Moritz 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独角兽们的次贷危机(subprime unicorns)”,而企业家 James Clark 则将其称之为“独角尸(unicorpses)”。   科技行业位那些处在金字塔尖儿的幸运儿提供了相当丰厚的回报:世界上40岁以下的亿万富翁一半出自科技行业。但是,这个产业也同样充斥着悲观的情绪:无休止的工作与微薄的回报,原本重塑世界的豪情壮志被现实残酷踩在了脚底!(徐利)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腾讯让创业者无路可走的又一案例
热度 1 稻草 2015-12-11 07:41
关于为什么要来美国创业的问题。盛以宣提出了一条重要原因:“至少对我们来说,在美国更容易迎来发展的机会。或者说,电子邮件相关应用或许更适合美国拓展,因为 腾讯 与 网易 邮箱都不会对第三方开放直接授权,甚至会阻挠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而美国虽然 谷歌 、 Facebook 、 微软 等大公司占据了邮箱和即时通讯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并不会采用各种手段压制创业公司增长。”   实际上,简信团队就是来自即时通讯应用TalkBox。由于难以与微信竞争,他们一年前从中国转移到旧金山打造这个新的项目。谈起国内市场,简信团队有着很多槽点。“腾讯曾经想收购TalkBox,拿走了源代码之后又表示放弃,微信很快加入了语音功能。”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THE TAX-AVOIDING FACEBOOK MOGUL AND AN ACT OF CHARITY THAT REEKS OF HYPOCRISY
热度 3 MingHao 2015-12-4 09:11
http://www.dailymail.co.uk/debate/article-3343771/The-tax-avoiding-Facebook-mogul-act-charity-reeks-hypocrisy.html
1243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扎克伯格喜迎爱女:将捐出99%所持Facebook股份做慈善
热度 3 MingHao 2015-12-2 17:48
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的第一个孩子周二出生。扎克伯格宣布将捐出所持有的99% Facebook股票,当前的价值约为450亿美元。 12月1日,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和其妻子普莉希拉宣布了他们的女儿麦克斯(Max)的出生,同时发布公开信称将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捐出他们99%的Facebook股份。 给我们女儿的信 亲爱的麦克斯, 你的妈妈和我还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你给予我们的未来的希望。你的新生命充满了可能性,我们也希望你能够健康开心地去充分探索它们。你的降生,让我们有理由去重新审视这个你将要居留的世界。 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希望你在一个更好的世界中成长。 当新闻的头条常常聚焦于什么是错的,那么在很多方面我们的世界都在变得更好。健康在改善,贫穷在萎缩,知识在增长,人们相互连接(connecting)。每个领域的技术进步意味着你的生活应该明显好于我们的。 我们尽力去让它变为现实,不仅仅因为我们爱你,而且基于我们对下一代孩子们的道德责任。 我们相信所有的生命都有平等的价值,这不仅包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也包括那些生活在未来世代的更多人。当下,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义务去提升那些将来之人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已在之人的。 然而就在现在,我们并不总是共同努力,在你们这一世代将面临的最大机会和问题上投入资源。 想想疾病吧,目前社会在救治病人方面的投入要比预防疾病的研究的投入多五十倍。 医学真正被称为科学的历史还不到100年,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疾病被完全治愈,其他的许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随着技术发展的加速,在接下来的100年里,我们有足够的信心(real shot)预防、治愈和管理其余疾病中的大部分或者全部。 今天,大多数人死于五种疾病——心脏病、癌症、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传染病——我们可以在这些和其他问题上取得更快的进步。 每当我们想到你这一代和你孩子一代人可能不必遭受疾病之苦,我们就感觉到有责任让它变为现实,把我们的投资向未来倾斜一点,这些都可能实现。你的妈妈和我都希望自己尽一份力。 治愈疾病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时间内——五年或十年,可能看不出我们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是长期来看,今天种下的种子将会生长,总有一天,你和你的孩子将看到只出现在我们想象中的一幕:一个没有疾病痛苦的世界。 类似的机遇还有很多。如果全社会在这些巨大挑战上投入更多精力,我们会留给你们这一代一个更好的世界。 …… 对你们的希望集中在两个想法上:拓展(advance)人类潜能和推进平等。 拓展潜能就是推动人类伟大生活的边界。 你的学习和体验能够一百倍于我们今天么? 你们这一辈能够治愈疾病从而获得更长更健康的生命么? 我们能不能连接这个世界使你们得以接触每个观点、每个人和每个机会? 我们能不能够使用更清洁的能源,使你们能够发明我们今天难以设想的方式保护环境? 我们能不能培育这样的企业家精神使你们能够建立任何事业解决任何挑战,从而实现和平与繁荣? 推进平等是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无论国籍、家庭或出生的环境。 我们的社会必须推进平等,不仅是出于平等或慈善的考虑,而是为了更伟大的人类进步。 今天我们实现的潜能都远不及我们被赋予的。(Today we are robbed of the potential so many have to offer)。实现我们潜能的唯一途径就是集中全世界每个人的天赋、想法和贡献。 我们这一代能消除贫困和饥饿么? 我们能够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卫生保健么? 我们能够建立包容和令人愉悦(welcoming)的社区么? 我们能够在各个国家的人民之间培育和平和理解的关系么? 我们能否真正赋予每个人权利——女人、孩子、少数族裔、移民和未融入社会的人(the unconnected)。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做了正确的投资,以上每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能(yes)”——而且有望在你的一生中得到实现。 …… 这些使命——拓展人类潜能和推进平等——实现这些目标的所有工作,都需要新的实现途径。 我们必须进行25年、50年甚至100年的长期投资。这些最大的挑战需要非常长时间跨度的思考,短期的思考无济于事。 我们必须尽力理解我们要服务的人。如果不理解他们社区的需求和渴望,我们无法赋予人们权利。 我们必须发展(build)技术做出改变。许多机构都为应对这些挑战投资,但最重要的进步都来自于创新带来的生产率提高。 我们必须参与政策和宣传以影响辩论。许多机构无意从事于此,但是进步必须由可持续的运动支持。 我们必须支持各个领域最强和最独立的领导人物。与专家建立伙伴关系,而非我们自己领导,这能让我们更有效的完成使命。 我们必须在今天敢于冒险,为明天积累经验。我们的学习资历尚浅,我们努力的许多事情不见成效,但是我们会注意倾听和学习,保持进步。 …… 我们在个性化学习、访问互联网、社区教育和健康方面的经验塑造了我们的人生观念。 我们这一代在教室里成长,在那里我们以相同的进度学习相同内容,而不顾我们的兴趣和需求。 你们这一代人可以为“想要成为什么”设立目标——比如工程师、卫生工作者、作家或者社区领袖。你们会拥有这样的技术,使你们了解怎样学得最好,哪里需要注意。你们会在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进步神速,在你们认为最有挑战性的领域获得足够的帮助。你们将会探索那些今天学校里并不提供的课程。你们的老师也会拥有更好的工具和资料去帮助你们实现目标。 更妙的是,世界上的所有学生将可以使用互联网上的个性化的学习工具,即使他们并不住在好学校附近。当然,除了科技之外,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努力让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公平的起点。但是个性化的学习能够以可扩展的方式给所有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更为平等的机会。 我们现在正在发展这样的技术,目前的结果也令人充满希望,学生们不仅在考试中有更好的表现,而且获得了学习任何内容的技巧和信心。 这一旅程才刚刚开始,科技和教学会在你上学后每一年都得到快速改善。 你的妈妈和我都曾经教过学生,而且我们看到要想使愿望成真需要付出什么。这将需要与教育界最强的领导者合作,帮助全世界的学校采用个性化学习。这将需与社区建立密切的关系,这正是我们在旧金山湾区社区着手去做的。这将需要发展新的技术尝试新的观念。而且在达成这些目标之前,我们会犯一些错误,吸取一些教训。 但是想到我们可以为你们这一代人创造的世界,我们社会就有责任使投资聚焦于未来,让这一梦想成真。 一同努力,我们可以做到。而当我们做到之后,个性化学习不仅仅会帮到好学校中的学生,也会为每个接入互联网的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 你们这一代人中最大的机会之一就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互联网。人们常以为互联网仅仅是用来娱乐和交流的,但是对于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互联网就是生命线。 如果你身边没有很棒的学校,它会给你提供教育。如果你身边没有医生,它会提供有关预防疾病和生养健康孩子的健康资讯。如果你身边没有银行,它会给你提供 金融 服务。如果你经济条件不乐观,它会给你提供工作和机会。 互联网是这么重要:每10个接入互联网的人中就有1个摆脱贫困,与此同时一个工作岗位也被创造出来。 但是世界上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超过40亿人——并没有接入互联网。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与他们连接,我们可以帮助亿万人摆脱贫困,我们也可以帮助亿万儿童获得教育。而通过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我们也可以拯救数百万生命。 这一长期的努力,也可以由科技和伙伴关系推进。这将需要发明新的技术使互联网更加便宜,使未连接的地区加入互联网。这将需要与政府、非盈利机构和公司的伙伴关系。这将需要与社区建立密切联系,去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善良的人们对于未来最好的道路有不同的看法,成功之前我们将会做很多尝试。 但是在一起我们会成功并且创造更为平等的世界。 …… 科技并不会解决它自己产生的问题。 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始于建设更为强大和健康的社区。 当可以学习的时候,儿童拥有最好的机会,而身体健康,可以让儿童学得更好。 健康则从充满爱意的家庭,良好的营养和安全稳定的环境开始。 儿童早年的创伤经历常常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大脑发展中的物理变化会导致较低的认知能力。 你的妈妈是一位医生和教育者,她很早就注意到这点。 如果你的童年不健康,那么你很难完全实现你的潜能。 如果你必须为食物和房租担心,或者为辱骂和犯罪担心,那么你很难完全实现你的潜能。 如果你担心因为自己的肤色而进入监狱而不是大学,如果你担心你的家庭因为法律地位而将被遣返,或者你可能因为自己的宗教信仰、性取向或性别认同而成为暴力的受害者,那么你很难完全实现你的潜能。 这些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需要能够理解这一现状的机制。这正是你妈妈正在建立的一种新型学校的理念。 通过与学校、健康中心、家长团体和当地政府建立伙伴关系,通过确保所有儿童会从一开始得到很好的照顾和关心,我们可以开始处理这些相互联系的不平等现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充分发展这一模式可能需要很多年。这是拓展人类潜能和推进平等两个议题紧密联系的又一个例证。如果我们想要其中任一,都必须首先建设包容性的健康社区。 …… 为了让你们这一代生活在更好的世界上,我们这一代人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今天,你的妈妈和我致力于做好自己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应对这些挑战。我会在接下来很多年里继续担任Facebook的CEO。但是这些议题太重要以至于不能等到你更大一些再去着手。而在年轻的时候开始,我们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决定带来的好处。 随着你成为陈—扎克伯格家族的下一代,我们也发起了陈—扎克伯格项目(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聚合全世界的人们的力量,为了所有下一代的儿童拓展人类潜能的和推动平等。我们项目领域集中在个性化学习、治愈疾病、连接人群和建设强大的社区。 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我将会捐出Facebook股份的99%——现在的价值大约是450亿美元——推进这一使命。我们知道与已经在这一领域耕耘的资源和天才相比,这只是一笔很小的捐赠。但是我们希望与其他人一道,去做我们能做之事。 接下来几个月,等我们融入了新的家庭节奏,从产假中恢复过来之后,我们会分享更多的相关细节。我们理解,关于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和如何做下去,你们会有很多疑问。 在我们为人父母,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对于一切使之成为可能的人,我们希望表达自己的深深感激。 我们能这样做只是因为有强大的全球社区站在我们背后。创立Facebook为改善下一代的世界创造了资源。Facebook社群的每一位成员都在这一项工作中扮演角色。 站在专家的肩膀上——我们的导师、伙伴和那些为这些领域做出贡献的值得信赖的人,我们才可以不断取得进展。 我们只需要集中精力服务社区和使命,因为我们身边都是充满爱意的家庭、给予帮助的朋友和了不起的同事。我们希望你在生命中也拥有这种有深入的、鼓舞人心的关系。 Max,我们爱你,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把你和所有的孩子们居住的世界变成更好的地方。我们希望你的生命也充满爱、希望和愉快,就像你给我们带来的一样。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你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美好。 爱你的, 妈妈和爸爸
31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华人在美国职场发展不如印度人?
热度 6 MingHao 2015-5-21 08:31
美国的亚裔人口经常被认为是美国科技行业“成功的少数人”,但这种成功是有限度的。 在美国众多科技公司中,亚裔员工虽然在人数上一直占据优势,却很少有人能够进入高级管理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字,在Google、雅虎和Facebook等科技公司,亚裔员工中基本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但是当高管的亚裔却少之又少。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每87个白人职业男性就有一个能成为高管,而对比之下每201个亚裔职业男性才能出一个高管。白人女性和亚裔女性之间的差距更为悬殊 其中,在亚裔中占据绝大比例的华人,面临的这种升职瓶颈尤为突出。 在美国各大公司的高管会议上,华人总是鲜少露面,即使出现也常是形单影只,显得有些寂寞。为什么在学校里表现出色的华人,到了企业里就默默无闻了呢? 种族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文化 在美国,同样是亚裔的印度人,尤其是硅谷高科技地区,同样是亚洲裔的印度人“混”得可就比华人好多了。口说无凭,让我们先先看看大公司的印度裔高管都有哪些: 微软CEO:纳德拉(Satya Nadella) 万事达卡(MasterCard)CEO:邦加(Ajay Banga) 百事(PepsiCo)CEO:卢英德(Indra K. Nooyi) 花旗集团(Citigroup)CEO:潘迪特(Vikram Pandit) 相比起来,华裔的高管则显得聊聊无几,即使像大家熟悉的李开复,也没有做到成为一家企业的掌门人。有些人说,杨致远、杜纪川、孙大卫和陈颂雄不都是很成功的华人企业家吗?的确是,但他们多数人身居高位是因为自身作为企业的创始人,从创业开始就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真正达到像纳德拉、潘迪特这样地位的职业高级经理人,华人中间寥寥无几。 华人中的佼佼者李开复,当年在微软、Google也没有做到最高层 印度裔盛产CEO,那么华裔会不会在中级管理层比印度裔多呢?也不见得。 在美国公司里,第一代华人移民能做到初级经理的就不多,做到高级经理甚至管理层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相比之下,同样是第一代移民,印度人初级经理随处可见,管理层、高级经理也比比皆是。即使是创业,IT业界印度人掌握的公司也远远多过华人。2014年公布的人口调查结果显示,印度裔是所有种群当中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了91,195美元,远超白人的50,740美元,也超过了华裔的84,300美元。 为什么印度裔更容易突破职业“玻璃天花板” 印度人在美国商界获得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实作为亚裔,他们也活在美国白人的有色眼镜之下。但他们为什么就能突破障碍呢?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点: 1. 语言、文化、制度优势 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这使他们进入美国语言障碍很小。想要在多元文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语言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上,华人多少还是有点吃亏的。 印度是民主国家,在民主制度下受教育成长,来到西方国家可以很快地融入西方的体制、文化、生活和工作环境。另外,印度本身就是多种族、多文化的郭嘉,印度的权威不强制“统一”人们的思维,因此一万个印度人的思维相比华人,往往更为灵活。 还有就是他们民族的相容性。在印度多种族、多宗教的环境下,印度人很早就习惯了与各种种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不同的人打交道。而这一点与相对比较保守的华裔人群正好相反。在美国作为高管,不仅要有卓越的个人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高情商,既要能判别他人学识的能力、体会他人的苦衷的同情感,有时还要有“得理让人”的胸襟。 2. 印度人善于造就人脉资源 印度裔精英阶层,很注意帮助本族裔,常常是一个公司有一个印度经理,在招聘、工作安排、培训上都会刻意提携本族裔的人,很快就会有一批印度手下。被提携的人也如法炮制,形成各种团队。这增强了印度裔高管的职业竞争力,同时通过推荐使更多印度人获得高职位。这种良性循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印度裔职业经理人。 再看一看华裔,在高科技行业或金融等行业,华人精英可谓不少,但几乎都是处于单枪匹马的状态,有提携本族裔人士的现象。中国人戒心重,嫉妒心重,见同族人就互相争斗,这些扭曲的性格源于国内严酷的争斗环境,造就了内耗的弊病。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成为企业高管并不能只靠一技之长,更需要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软实力。两相比较,华裔与印度裔在企业里的地位差距也就不难解释了。
1202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越自恋,越孤独 (ZT)
热度 4 ww_719 2014-7-30 03:50
越自恋,越孤独 2014-07-28 一个人在社交网站上等待回应的心态,像极了一个孩子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 Facebook让我们更孤独吗? 《大西洋月刊》的一篇封面文章《Facebook是否让我们更孤独》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小说家史蒂芬·马奇(Stephen Marche)在文章的开头,讲了一个老太太的故事。 伊薇特·威克斯(Yvette Vickers),《花花公子》的前模特、好莱坞B级片女明星,在加州的家里孤零零地死去。一年后,老太太风干的尸体才被邻居发现,经法医鉴定死于心脏病。她没有孩子,没有宗教小组,没有任何直接的社交圈。在她死之前,没有给任何家人或朋友打过电话,而是与通过网络找来的“粉丝”在通信。在她死去的消息发布后两个星期之内,就成了Facebook上的热门人物,16057个Facebook帖子和881条Tweet都在讨论她的死亡。 史蒂芬·马奇说,老太太年轻时经常演恐怖电影。现在她的死成了新时代的恐惧符号:对孤独的恐惧。 3月18日,一个叫“走饭”的女孩在新浪上发了一条微博:“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有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几天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女孩叫马洁,“90后”,南京高校学生,2012年3月18日自杀。翻阅她过去的博客,你会发现,她一直在微博上求救,只是我们没有“听到”而已。 2011年9月30日,德国汉堡城铁禁酒令实施前,青年们在Facebook社交网站上发起“最后一喝”大规模聚会,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人参加 我想紧紧抓住你的手,而不是我的鼠标。 我寂寞得如同一个坏掉的马桶。 我是不是失踪了,为什么你们都不在身边。 世上只有一个我,是濒危动物,死了就没有了,可是依然不值钱。 对她而言,是孤独导致了抑郁,还是抑郁导致了孤独,已经难以辨清。但孤独与抑郁,显然在她身上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越抑郁,越孤独,越孤独,越抑郁。 在这个女孩的自杀事件中,网络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当然不能为她的死而指责互联网,但至少让我们警惕,就情感慰藉而言,我们对于网络的期许也许太高——在她的微博里,不是没有人安慰她、鼓励她,只不过一句话所能给予的情感支持,对一个严重抑郁症的女孩来说太轻薄了。如果她当时寻求的是真实世界中真实情感的支持,会有什么不同的结局吗? 孤独是什么? 罗素形容“孤独”,是一个人战栗的目光瞥过尘世的边缘,直透那冰冷而不可测的无生命的深渊。 孤独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体验到孤独袭来的痛楚。它可以是简单而表面化的,比如成为球队里最不可能上场比赛的球员,或者派对上永远坐在角落里的女孩;也可能是尖锐而剧烈的,比如失去了配偶或者亲密的朋友。 在《孤独:人性与社会联系的需求》一书中,进化心理学家约翰·卡乔波(John T. Cacioppo)将孤独比喻成“饥饿”,它们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预警信号,提醒你某种匮乏的存在。 我们需要摄入合理的血糖,作为新陈代谢的能源,从事生命体的各种活动。当血糖不够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饥饿,这是信号,提醒你该吃点东西,补充能量了。如果你无视这个信号,我们会耗尽能量,甚至没力气去寻找食物,这是致命的。 孤独及其造成的痛苦、不安所警示的匮乏,不是卡路里,而是连接。它提醒我们远离群体、失去联系的危险——在漫长的进化中,人类的祖先是依靠社会合作,而非个人的能力,才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大部分神经学家都同意,人类大脑皮层的进化,不是为了发展音乐、数学,或者任何一种个人的天赋,而是为了处理复杂的社会信息,以保证群体的生存——如果没有群体的合作,我们无法打败危险的野兽,也无法繁衍自己的后代。所以,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是进化的古老机制在警告你,重新加入人群,否则就要付出代价——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缺乏锻炼、吸烟、酗酒,甚至老年痴呆症,这些都与孤独有关。孤独的长期负面效应之一是损害大脑的自制力。 对于这种匮乏的信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有些人对孤独天生具有较高的耐受力。他们喜欢独处,在人群中反而觉得不自在。有些人则是天生的交际专家,只有在人群中才能感觉到安全。这与基因有很大的关系。2005年,美国和荷兰联合进行的一项双胞胎研究表明,与神经质、焦虑一样,孤独不仅是缺乏社交造成的结果,更有植根于基因之中与生俱来的成分。 西方最著名的离群索居者是梭罗、华兹华斯、梅尔维尔等。梭罗在哈佛受过教育,却跑到当时最荒凉的瓦尔登湖边隐居,自己盖房子、捕鱼、打猎、种菜,像原始人一样生活;华兹华斯与妹妹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与世隔绝;梅尔维尔长年在海上漂泊,一生潦倒不得意。但对这些人来说,孤独恐怕不是什么难以忍受的痛楚,反而是刻意寻求的境界。比起同类,山川草木更与他们性情相投,大自然才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泉。 但是,作为天生的社交性动物,我们绝大部分人更渴望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靠近一个人,被理解,被关注,被爱。 社交网络的承诺 网络的本义是消除孤独。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就许诺我们一个无国界的乌托邦。刚刚知道“六度空间”理论的时候,我们觉得整个世界是向你打开的——只要通过6个人,地球上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以建立联系。那是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孤立的个人能够相互交流,文艺青年可以找到灵魂伴侣,同性恋青年不再觉得自己像怪物,每一个人都不是局外人。 到Facebook和微博的时代,社交网络的目的,是连接所有人——一个以你为中心组建起来的庞大的社交群,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资本,有着巨大的价值。但在这样无所不在的连接中,我们的孤独感似乎并没有减轻,很可能反而加重了。为什么? 孤独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感觉,它与连接的人数或频率无关,而与连接的质量和意义有关。你可以在高朋满座的喧哗中仍然感到深刻的孤独。婚姻会减轻一个人的孤独感,但前提是你的婚姻是幸福的,否则婚姻只能让你更孤独。信仰也会减轻一个人的孤独感,前提是你的上帝是一个抽象、温暖的存在。 技术倾向于简化生活中一切复杂的事物。人类的关系丰富、复杂,需要技巧、精力和耐心才能处理。但在网络时代,我们最缺乏的是耐心,而最吝于付出的是注意力。所以,社交网络在扩大社交群体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人际关系的扁平化和肤浅化。分手的情侣只需在主页上轻轻点一下“删除”,就可以让对方在自己的世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你能跟刷来的“粉丝”推心置腹吗? 人的天性是珍惜那些得之不易的东西——千金易求,知己难得。 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一个人的“知己”数量从1985年的2.94人降低到2004年的2.08人。同样,在1985年,只有10%的人表示没有一个人可以讨论生活中的重要问题,15%的人表示只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到了2004年,这两个比例分别升至25%和20%。 在《一起孤独》中,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女教授谢丽·图尔克认为,社交网络对于友谊的侵蚀,主要是通过将“对话”(conversation)简化为连接(connection)——在网络的连接中,我们永远期待更快、更简单的回应。为了得到最快的答案,我们只问最简单的问题。而对话是慢慢展开的,它需要耐心与技巧,花时间去体会对方神情动作中微妙的变化,从对方的视角看待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真的需要面对面,聆听彼此,包括那些无聊的细节。因为正是在结巴、迟疑、词不达意的时候,我们才向对方展现出真实的自我。而当我们回忆起一个朋友的时候,最动人的往往不是他的一句话,而是他的某个眼神、某个肢体小动作。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的心智发育时发现,在8岁之前,小孩子没办法从别人的视角看世界。我们最终都会成长,脱离那个阶段,学会理解、揣度对方的心意。但在社交网络时代,我们的心智似乎重新向儿童靠拢。所有社交网络的设计都是基于“自我中心”的。你的广播,你的相册,你的“粉丝”、你的审美趣味(喜欢的音乐、电影、电视剧)、你加入的小组……一切都是关于你。 一个人在社交网站上等待回应的心态,像极了一个孩子想要得到大人的关注。孩子总是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兴趣,所以他们发明出想象的观众。人们在Facebook、微博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状态,就好像全世界都在倾听一样。 在心理分析的传统里,自恋并不是一个人多么爱恋自己,而是他/她如此脆弱,必须不断得到别人的支持与赞许,才能肯定自我的存在。技术也许没有导致,但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这种心智习惯——一种感觉必须经过别人的印证才能成立,甚至成为感觉本身的一部分。 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的种种行为,无非是为了让自己“被看到”。在别人的目光中,确认自我的存在,得到理解、关注与爱。被爱的感觉,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能提高人的热情,哪怕它很可能只是一种错觉或一厢情愿。为了得到肯定和印证,我们处处展示最好的自我。存在变成了表演——晒幸福的,晒恩爱的,晒豪车豪宅的……种种表演,一旦没有得到回应,就陷入巨大的失落或者焦虑之中。 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你都会看到同样的景象:人们通过键盘和小小的触摸屏连接在一起,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泡泡里。我们并不想要真正靠近一个人,他人的目光只是支撑我们脆弱的自我感的工具。 心理学家一直怀疑,社交网络使人变得更自恋。不久前,西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研究第一次证实了二者之间的直接关联。研究者跟踪294名学生的Facebook使用习惯,年龄在18~65岁之间,并测量了自恋性格中“社交扰乱性”的两个层面——夸大型暴露癖(GE)和自命不凡/压榨欲(EE)。GE包括自我陶醉、虚荣、优越性、暴露癖倾向。这种人经常说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不能忍受被忽视,也不错过任何自我宣传的机会。EE则包括“一种自认为值得尊敬的感觉,以及操纵和利用他人的意愿”。 实验结果表明,GE得分越高,Facebook上的朋友数量越多,有些超过800个以上。在GE和EE上同时得分越高的人,在Facebook上越容易接受陌生人的交友请求,也更可能寻求帮助而不提供帮助。 研究者认为,除了手机和社交网络之外,美国年轻人的自恋倾向很可能还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推崇的自尊教育有关。别的国家是否也如此,还没有得到研究的证实。但英国人已经开始抱怨,越来越多的英国年轻人从美国那里感染了自恋症。 在《Facebook是否让我们更孤独》一文中,作者还提到了瑞典的一项长期跟踪研究显示,年轻时的自恋程度与年老时的孤独程度呈强烈正相关。或许这会给很多人敲响警钟。 独处的终结? 不久前,谢丽·图尔克在TED的演讲中提到,有一次,她走进一家疗养院,看到一位失去孩子的妇女正在对着一个小海豹形状的机器人说话。这个机器人看上去像在看她的眼睛,听得懂她说话,很多人都在称赞这个技术很棒。那是她自己的实验室里研发的机器人,本意也是为了陪伴和抚慰老人的孤独。但她觉得那是她15年工作里最复杂、最纠结、最不是滋味的时刻——一个人居然在试图让一个对人类的生活轨迹毫无感受的机器理解她!那个机器人只是完成了一场很棒的表演。它不用面对死亡,也根本不懂人生。 我们不是第一次在技术的繁华背后看到让人悚然心惊的荒凉。如谢丽·图尔克所说:“技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正是我们最脆弱的一方面。我们都很脆弱——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的关系。所以我们发明出社交网站和社会性机器人这样的技术,使我们可以在不需要真正友情的情况下,体验被关心和陪伴的幻觉。” 当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的时候,独处与冥思是对自我的探索,以获得自我的完整性。现在,我们如此习惯于连接状态,以至于独处变成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只有几秒钟,人们也会变得焦虑、恐慌、坐立难安,随时准备掏出手机,分享关于自己的想法与情感。以前的情况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我想打电话告诉别人”;现在则是“我想要有个想法,所以我需要发短信告诉别人”。 网络时代的价值观是“我分享故我在”——我们并不想在真正亲密的意义上靠近一个人,但一旦断开连接,切断分享,自我也随之消失。 来源网络:江大青年JN
923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温哥华524反对转基因集会图文
热度 3 卉樱果 2014-5-26 06:21
女友Carole很早就在Facebook上邀请我参加五月二十四号周六10:00~14:00温哥华艺术馆北门前大草坪的反转基因集会,说全球52个国 家400个城市都在用各种形式抗议美国momsanto公司转基因食品。海报说“此机会对所有年龄参加者都是有趣和安全的-带上孩子们!” Carole是坚决的反对派,我是不定论派,因为对转基因认识不足,难以轻易表达反对还是支持。我说那天我要做babysitter,Carole怂恿 我:Why don't you come down with you grandson? He might enjoy playing on the grass with other kids taken there by their parents. 昨天温哥华阴雨,孙儿去参加Sutrrey的儿童节。就一个人带着索尼傻瓜去了。 到了那里,发现在Facebook上对集会呼吁很高声势很大,真正参加的人却不多。 即使参加也带强烈的娱乐成份,有人头顶丑陋的鱼头面具,也有人捧着畸形的猪面具。 整场集会发言有六人,发言之间还有抽奖,这些加拿大特色的抗议方式都是意料之中的。 整场集会发言有六人,我那疙疙瘩瘩的英语听来,好像以美国为首的支持派和欧洲为首的反对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已接 受了转基因食品,仅有2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在欧洲,大多数人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英国尤为明显。缘由是1998年英 国的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的土豆后, 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 和在那里观看的人们聊了聊,有人很明显地反对转基因食品: 即使转基因食品是在目前是没有害,但毕竟这似乎违背了自然规律。发展科技要遵循自然规律。 而从中国来的新移民的反对比例比较高,刚逃离地沟油,又被迫吃转基因。 和我一样持观察派的人也有:我不喜欢非自然生长的粮食,想当然觉得转基因是对基因动了手脚了。可我那在UBC大学读书的儿子就说转基因安全并且是人类的食物方向。我真的也弄不清。 两点不到,集会就散了,好像一个party的尾声,人人都笑呵呵的。 不管是感慨“刚出狼穴又入虎口”的新来者,还是平和到“科技发展规律”的年轻人,总之,对待转基因食品,温哥华人表现出来的态度像海岸山那么淡定。 点这里看我重新画的孙儿,给我的画加加分哦~
个人分类: 加国文化|1008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中央领导也翻墙?!
热度 3 燕山红场 2014-4-11 06:05
在国内是无法上到海外网站的,但是中央领导人习总、李总,还有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解放军、 二炮系统都有在 Facebook 的网页, 只是不知他们是否也要翻墙?! 习总 开始使用 Facebook 2012年10月24日 ——至今 已经一年半了.... Xi Jinping 习近平 77,214 赞 · 4,740 人在讨论这个专页 选摘一些网友的评论,仅供参考! 艾玛这里有习大大哈哈哈 习总,啥时候解决翻墙的事呢,没钱出国也就算了,这网络出国总不能老翻墙吧,怎么都觉得不光彩 有的翻墙就不错了,哪天习总不高兴把你翻墙都给禁了! facebook有习总啊! 确定这是他本人 ? 其实俄罗斯普京总统、总理也都有自己的网页,俄国友人告知,这一定是他的秘书们的工作,不用亲自动手做...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363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与在ORACLE工作的朋友谈读书有用么
热度 4 岳东晓 2014-1-26 11:30
众所周知,ORACLE的CEO 拉里-艾莉森在若干常青藤大学演讲,对下面的学生们说,你们都没戏了,以后顶多给我打工。 我一位在ORACLE工作的朋友,博士学位,每次讲起这个故事,就感叹、苦笑。是啊,微软的Bill Gates, 苹果的 Steve Jobs, 甲骨文的Larry Ellison, GOOGLE, FACEBOOK的创始人都没有完成学业。当今很多年轻人纷纷效仿,不愿读书了。 其实如果你看这些成功的辍学人士,大部都是从事门槛比较低的行业。以上的微软、苹果、甲骨文、谷歌、面书都是以软件及软件服务为基础的公司。搞软件只要认字即可,根本不需要学什么数学、物理。成功的芯片设计公司或者硬技术公司就很少有低学历人士搞成的。 书生们即使不做生意应该还是可以找到自我安慰的。人类历史上,靠赚钱而留名青史的极少。整个中国5000年历史,你能说出谁是因为是大财主而留下记载的?《货殖列传》或许提到,但就算被人注意到,大部分也不是什么赞扬的。西方历史也是如此。Gibbon整个一本罗马帝国消亡史,我就没看到谁是因为富可敌国而被重点介绍的。 钱多固然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引人羡慕,但死去时却不能带走。所以有钱人也就不能留名于历史。 Bill Gates, Steve Jobs, Larry Ellison, GOOGLE,FACEBOOK 等等过50年就会被忽略,顶多过100年,就会被历史完全遗忘。 那些过渡性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不会留下什么痕迹。胡温任内,中国GDP增长了6倍,由世界第5,跃升到第二。但历史一般不会注意这个关键细节。历史如果提到HJT,也许是讲到他在2012年9月9日警告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并随后开始在钓鱼岛周围巡航。 但灭日者必将名垂青史,千古传诵。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6363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19疑(转帖)
wx1wx2 2013-7-31 21:48
GKL案激辩暴露 19 大疑问 大 中 小 2013-03-08 04:50:34 转发 Twitter Facebook 打印 投稿 电子报 【多维新闻】距离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震惊中外的薄谷开来故意杀人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已有逾半年时间,近日,陈光武律师在微博中刊出了北京研讨会就“谷开来‘故意杀人案’疑云重重”的记录稿,深度剖析了该案的诸多疑点,引发了广泛专注。 北京时间 8 月 20 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谷开来、张晓军( 薄熙来 家勤务人员)故意杀人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谷开来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张晓军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谷开来和张晓军当庭表示不上诉。 4 名被控包庇薄谷开来的前重庆市公安局高层也会在今日 10 时宣判,重庆市公安局原副局长郭维国等 4 人因为徇私枉法罪,分别判处郭维国有期徒刑十一年,李阳有期徒刑七年,王鹏飞、王智各有期徒刑五年,四人当庭表示不上诉。英国大使馆称曾告知中方不要对谷开来使用死刑。 记录稿如下: 一、血液样品违规拿出库房还能成为有效证据吗? 证据显示: 2012 年 1 月 29 日,王立军指使某警员将英商海伍德的心包血样分成了四瓶(没有解释原因),并且指使某警员将这四瓶血样分别“违规”拿出物证保管室多日(没有解释原因)。所以不能排除这些血样可能被污染或被做了手脚。检材因而失去了必须具有的“原始性、真实性”。因此在法律上其血液样品已不能作为有效证据。 二、两份鉴定书哪个更有效 本案对海伍德的心包血液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毒物鉴定。第一个阶段是案发当日( 2011 年 11 月 15 日),进行了两次:一次是毒物鉴定,一次是的氰化物鉴定。两次检验均没有发现有毒物和氰化物成分。第二个阶段是 4 月份进行的毒物鉴定。这次检验发现被分成四份的血样都含有不同比例的氰化物。 这两个阶段的鉴定报告哪个合法和具有可采信性?第一阶段产生的鉴定结果在庭审中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理所当然地具有合法性,不可质疑性。而其后进行的鉴定由于检材流转不符合法定程序,因此检材失去了证据的原始性、真实性,所以其后的鉴定结果应当被排除。 三、关于血液样品的密封及四份样品氰含量差异问题 四瓶血样在 2012 年 4 月份的公安部鉴定时均检出氰化物毒物,并且四瓶血样的毒物含量不一,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毒物含量差别。 在这个问题上到庭的鉴定人回答说:可能由于密封不严,瓶中毒物会挥发,因其挥发程度不同,造成了这样的差别。而公诉人在回答辩护律师质疑“原始性、真实性”时说,这些血样都是密封好的,没有证据证明血样被做了手脚。 矛盾出来了:如果鉴定人说的对,那么密封不严达四个月之久的血样,根据常识会凝结干燥。如果公诉人说得对,那结论只有一个:此四瓶血样被分别密封两次。在回答蒋敏律师再次质询时,公安部鉴定人回答:我只对交给我时的这四瓶血样的鉴定负责。言外之意就是说,交给他鉴定之前所发生的事与他无关。 常识:同一溶液分成多少份,其中所溶物质比例应是相同的。只有一种情况下会产生差别,即分成多份之后有人再次分别加入了某物质。在化验室里完全可以重复这个过程并得出结论。 四、鉴定毒物的程序应该是什么 公安部鉴定人当庭讲,要鉴定具体是什么毒物,常常是使用“排查法”,即逐一试验,当发现某一种毒物达到了致死量,也就不再检查其他的毒物了;同时他还说,会根据案件及现场的情况,着重首先排查某些毒物。 质疑是: 1 、为什么公安部鉴定人发现氰化物含量不足以致死以后不再排查其他的毒物? 2 ,他也没有回答本案当中他们会着重排查哪些毒物,以及为什么要先检查这些毒物?法庭对此并没有查实。 五、毒物致死量的认定符合医学常识吗 谷开来的德律师提出质询,根据显示的证据并且专门请教过专家认为:公安部鉴定结论当中的毒物含量达不到致人于死的最低量。公诉人回答是:对毒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不往上计算个体差异呢?而往下计算个体差异的依据是什么?用估计的事实来推理定罪是证据学上的禁忌。法官照样没有采信律师质询。 六、毒物来源的证据链上有缺失能判定证据确凿吗 “红蜡烛”的来源已经查清楚了。制造和销售毒药的人也被抓捕,其制造和被当场查获的 48 颗“红蜡烛”毒药也查获到案,但销售毒药的人的毒药来源,售药人获得氰化物的来源等等证据都没有到案;更奇怪的是没出示对 48 颗“红蜡烛”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的结果。这 48 颗“红蜡烛”是否也含有血样中相同的化学成分?或相同比例的氰化物? 该毒药和谷开来使用的毒药之间的“同一性”关联证据在这里缺失了。因此指控谷开来杀人的毒药来源,以及毒药的真实性都大打折扣,在一般的证据学上,它的结论应是“证据不足”。 七、到底是毒药还是其他因素导致海伍德死亡 在庭审当中对“红蜡烛”的称呼,证据当中和庭审人员使用了两种称呼:“鼠药”、“狗药”。根据常识,鼠药是缓释性毒药,老鼠食用它以后通常要一两天以后才会死亡。这是因为如果老鼠急速死亡,将导致后来的老鼠决不再会食用该食物。所以它不含氰化物。如果是狗药,则可能含有氰化物,它会使目标瞬时死亡。到底是“鼠药”还是“狗药”,在“红蜡烛”已大量到案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做这种鉴定? 庭审显示,本案的证据链条是缺失、断裂的。导致海伍德死亡的毒药到底是什么?本案没有“唯一”“确定”的证据加以证实。 证据还显示,公安部于 2012 年 4 月份作的血样鉴定当中的特定的氰化物毒物含量根据法医学文献不足以导致人的死亡,只达到通常致死量的一半多。 为此本案也就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什么是海伍德真正的死亡原因? 八、案发现场都还有哪几种药品,其来源未查清 本案证据显示:案发现场涉及到的药品一共有四种: 1 、红蜡烛配置的水溶剂; 2 、谷开来制作的“胶囊”,说是毒品(海洛因或者冰毒),并有证据说谷开来将其撒在床前地上,伪造吸毒致死的现场; 3 、谷开来自己带的“舒缓剂”,其用途不得而知,是缓解谷开来自己作案时的精神紧张还是另有他用? 4 、维生素 C 胶囊,这种胶囊装的维生素市面极其少见。 这些药品没有一一查实来源;没有逐一鉴定化学成分,以及逐一分清楚它们在本案当中的用途。 九、对微量毒素为什么没进行检验 现在的毒物鉴定的科技手段已高度发达,其精度可以达到 100 亿分之一克。 据说重庆的检验设备是公安系统内最先进的。 证据清单中表明:现场查获了多达 23 种物品,其中包括几个玻璃杯极其碎片。侦查机关只将这些玻璃杯上面的指纹的 DNA 逐一查清楚,却竟然没有找到毒物残留的鉴定结果。只要某个物品接触过毒物,绝对可以鉴定出其上的毒物残留。 现场勘查还对门把手进行了擦拭取样,如果接触过毒品的手再握过门把手,门把手上也一定可以鉴定出毒品的残留。 为什么不做这样的鉴定,是否是做不出来?如果说这些多达 23 种物品上均没有毒药残留,那就只能有一个结论:即这些物品以及谷开来本人都没有接触过毒药。 如果现在这些物品还在,仍然可以进行鉴定。 十、证据显示的杀人器皿令人匪夷所思 当庭出示的证据显示,谷开来是把自己在家配制的毒药水剂,在现场装到一个餐用调料瓶中,并亲自用这个调料瓶给海伍德喂水。这种做法太让人匪夷所思,太不合逻辑。 难以想象谷开来会事先准备并用一个餐用调料瓶去给人喂水!被喂水的人会不产生疑问:我要喝水,你怎么给我喂酱油呢?这个极其荒唐的,小儿科般的情节!但为什么竟然出现在本案当中! 十一、公安机关设置在现场的监控证据为什么没有到案 证据显示王立军事先在现场安排了监控设备。但为什么控方没有在法庭上出示警方在现场取得的全部监控录音(是否还有监控录像?)?也未作出说明。律师没有质询,法庭也没有要求将此证据到案。须知这应是关系本案的最重要的证据。 这个证据哪里去了?控方是想隐瞒什么呢?是不是可以怀疑它能提供什么不利某人,而有利被告的情节? 十二、夏德良参与犯罪的主观动机 谷开来要夏德良给提供毒药,夏德良提供了。但夏德良是否知道谷开来是要用毒药去杀人呢?如果知道谷开来要去杀人,他提供毒药就将成为杀人共犯。那么夏德良是如何考虑的?他为什么要给提供毒药,让自己陷入杀人犯罪当中呢? 给别人提供这种犯重罪的帮助一定是要有动机的?动机是什么?通常碍着面子提供这种帮助,也会出现将毒药掉包,让你杀不成人,而使自己逃避法律的制裁;同时也不得罪你,还帮了你一把。夏德良是否这样做了? 第一次对血样鉴定没有发现毒物,第一次投毒以后造成的呕吐物当中竟然也没有发现毒物(既没鼠药,也没狗药)残留。从这样的情节来看,是否可以推断毒物已经掉包。给伍德服用的是“安慰剂”? 医学专家说,如刚服用了毒药就产生强烈的呕吐(这里假定是鼠药,因为狗药可以含氢化物,会立即死亡),那么呕吐物当中的毒药一定含量最高,结果就是身体吸收毒药的药量减少。但为什么呕吐物当中竟然没有毒药或氰化物被检出?这是否意味着确实伍德服用或者说谷开来投放的是安慰剂而不是毒药呢? 如果这种情况存在,谷开来的故意杀人案有可能变成为杀人未遂案。遗憾的是,庭审并没有充分质证,以排除这种可能。 十三、谷开来犯罪的主观动机 关于谷开来的犯罪动机:这里有几个问题并没有查清: 1 、其中说到海伍德找谷开来的儿子要巨额的服务费用,仅其十分之一就达到了 1,300 万英镑( 1 英镑约合 1.5 美元,下同),相当于 1 亿多元人民币( 1 人民币约合 0.16 美元,下同)。按理讲海伍德应该找欠他费用的人要钱,谷的儿子还是一个学生。找他要钱的理由是什么? 这个问题庭审中并未追究查清。 2 、所谓的威胁信当中的“ destroy ”这个词通常是毁掉名誉之类的含义,不应该是杀人的含义,谷开来的英文水平应当认识到这方面的区别。 3 、庭审中显示:谷开来不用电脑,儿子的邮件全由张晓军收到后打印给她看;而以后的证据也显示;王立军利用职权早已监控了谷家对外的一切联系(包括电话和网络); 4 、庭审前一天,谷的儿子发邮件给蒋敏律师,说明这些年他与伍德每一次交往的情况,明确表示他与海伍德关系至今良好,没有任何 经济 利益纠纷,事件发生之前两三个月他还与海伍德在北京友好的见面聊天。 5 、那么这个有关威胁的邮件真是谷的儿子发来的吗?是否真有这么一个邮件呢?在庭审中,这个重要事实并没有查清。而谷的儿子发给律师的邮件中坚决否认这一点。 6 、那么是否有其他原因使谷开来感到儿子在受到致命的威胁?证据显示:只有谷开来与王立军之间有这种“有关威胁“的交流,谷的家人和身边人对威胁的事情都闻所未闻。 至此,可以有理由推断是不是有人“制造”了这个邮件并夸张渲染了这种威胁?使谷开来为了儿子的安全而杀心顿起。 十四、王立军的参与程度以及他在此案中的角色 1 ,三次庭审的证词都明确显示:王立军深深地参与了这起事件,策划了的“谋杀”计划的各个阶段:如怎么指导谷开来给公安局写信报案,如何把海伍德引到重庆,每个人的角色分工,然后以涉毒案件控制他,甚至击毙他,以及其它“谋杀”计划。 2 ,按计划谷开来指示张晓军到北京接海伍德来到重庆,原计划让司机王浩在海伍德下飞机接他的时候与其发生争执,然后由旁边的警员将其击毙。为此,徐明安排手下在海伍德从北京上机后给重庆公安机关打电话报案:有一个大毒枭正飞往重庆。 3 ,事件后来是这样展开的:王立军在作案前一天( 2012 年 11 月 12 日 )来到谷开来住处,帮其准备毒药,中途她手疼,王立军按照氰化物的解毒方法,找来高锰酸钾溶液给她泡手,当时王立军找王皓要纱布,泡在烧杯里的紫色溶液中,帮谷消毒、包扎(王昊证词) 13 日 11 时,张晓军偕海伍德乘坐 CZ8129 航班由京赴渝。王立军安排郭维国,王鹏飞对海伍德执行监控(郭维国证言)。谷开来供述:当天下午王立军告诉她:已在飞机出口处对海伍德进行监控“一切都在他掌控当中”。 当晚 8 时许,王立军来到 3 号楼,“他问我怎么还没去”,谷称,“我身体不舒服,不想去了”,“王立军说,那不行”(谷的证词)。王立军叫谷开来当场写了一封给公安局的信:称尼尔 ? 海伍德精神不正常,今晚去会见海伍德担心自身有安全问题,请求公安对她远距离保护。写好后王立军收走了原件,谷自己复印了一份。 谷称:“出门前,王立军还让我吃了一碗面”。勤务人员张晓军,王昊证词:当晚王立军在谷的房间里呆了 20 多分钟,在这期间王立军让王送了一碗面进去。然后王立军亲自送谷开来携带着洋酒、茶叶以及毒药和毒品等物上了汽车,直奔已被王立军布控的做案现场。 4 、 13 日晚作案回到家后,谷开来分别打电话给郭维国和王立军,“报告”完成任务的经过。 12 个小时之后( 14 日),王立军来到谷开来住处。 谷说:“你不来,我都快要崩溃了”。“王立军说让我把案件从记忆中抹去。我讲我有点担心,他说过一两个星期就好了。”在此期间王立军偷偷进行了录音。 王立军现在将此录音为作为指控谷开来杀人的证据。现在此录音已呈堂证供,成为本案重要的证据。 5 、从录音当中可以知道,谷开来提到王立军在现场安装了监听设备;并且事先在现场布置了警力。谷的原话就是:“有录音,你也应该听到整个过程”;在后来的庭审中王立军没有否认这一点。 6 、 2011 年 11 月 15 日 ,海伍德被发现死亡后,王立军指派郭维国带李阳、王鹏飞、王智等人到现场负责勘验。 11 月 16 日 ,郭维国等人做出海伍德系酒后猝死的结论,王立军未提出异议。 11 月 17 日 ,王立军将王鹏飞、王智提取的酒店监控录像硬盘交给薄谷开来。 7 、谷供述称:“ 11 月 18 日 晚,海伍德火化后,王立军用红机电话打给她,说了 8 个字:“化作青烟,驾鹤西去”。 可以看到:做案前,案发后谷都向王立军作了当面“请示和汇报”,王在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也都做了监控,王立军应比谁都清楚该案件。王立军在本案中的角色,应该是一目了然了。尽管谷开来在对起诉书发表意见时就强烈的提出了这个问题:“起诉书没有讲清王立军在整个案件中的作用?”但法官、辩方、控方在随后的庭审中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个问题。为什么 ? 现有的证据足以认定王立军既是幕后导演,又亲自参与了该案;虽然他是否“教唆”“威胁”谷开来犯案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但他绝不能够成为单纯的检举人,而很有可能是该案件的同案犯,甚至是主犯或教唆犯; 十五、王立军的举报效力 由于王立军的以上行为,他已经丧失了单纯的举报人的身份,他应该做的是:坦白交待自己的犯罪动机和行为。鉴于他对薄熙来的后期的态度变化,不排除他有设计陷害谷开来的故意。 王立军的这一身份导致它的举报的效力降低。证言的真实性效力降低; 十六、王立军犯罪的主观动机推测 1 、案发前发生的几个事实 谷开来供述:自“ 12 · 06 ”案后,她和王立军关系良好,王调来到重庆后担任了“我的医疗组长,工作之外对我很尽心,我对他相当依赖”。谷开来认为,她和王的关系在 2011 年 6 、 7 月份出现了嫌隙。谷称自 5 月王立军当选为重庆市副市长后,因没当上市委常委有些不满,“有一次王立军告诉我,他能不能进市委常委,就是薄熙来一句话。晚上薄回来,我跟薄说了此事,薄很生气。”谷称。 而实际这段时间还出现了一件让王立军寝食难安的事件: 2011 年 5 月他的铁哥们,铁岭市公安局原局长、原铁岭市副市长谷凤杰,涉嫌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被中纪委双规,带走调查。赵铁星,铁岭市公安局原副局长, 2010 年 6 月也被带走调查。 2 、王立军涉及本案中的作为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参与了谷开来的对海伍德杀害的整个密谋,方案策划,现场监控、亲自布置手下工作,催促谷开来上“战场”。事后取证,而且还“帮助掩盖”这一案件:对案件定性为海伍德死于心脏病给与认可,认定死因之后将尸体火化。 现在看来,尸体没有解剖就火化的结果是:只有王力军有能力,并且掌握了“制做真相”的所剩的证据了。正如最高检察院主任法医王雪梅指出的:尸体火化后,死亡真相的就只剩下从远离尸体,且脱离监管的检材中获取的物证,以及与之相关的人证共同编织而就的人造现象。 第二阶段在 2012 年 1 月 29 日,王立军指示手下将海伍德的心包血样分成四份,并且分别违规拿出保管库房。然后以此证据并以举报人的身份指控谷开来。 3 、案发后的几个事实 案发两个月后的 2013 年 1 月 14 日 ,王立军要求王智、王鹏飞、李阳各写一封辞职信,要点是:海伍德为谷开来所杀,事关领导家庭,无法立案,左右为难,不得已请求辞职。 王智等人供述:王立军并非要他们真辞职,而是利用他们的辞职来向谷施压。郭维国也按王立军的要求,写了海伍德案发现场勘查存疑的报告。报告中称,海伍德之死与首长夫人有关。郭维国认为:“王立军想通过 11?15 案控制谷开来。达到个人仕途目的。 2013 年 1 月 23 日 王立军跟徐明抱怨:“以前要去 3 号楼见谷,都是长驱直入,最近汽车居然被挡,他很生气”。(徐明供述) 徐明还说:“ 1 月 26 日左右,王立军让他去薄熙来那说说谷飞扬跋扈的情况,替他说说话。徐明认为此举不妥,有挑拨夫妻关系之嫌,予以拒绝。王告诉徐:“你要是去了,就是为了党和民族大义,做了一件大好事,如果不去,就会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爆炸事件,覆水难收。” 4 、到底是什么动机 王立军由薄熙来提议调到重庆,并委以重任。且在几年内连提三级,官拜副部。是薄熙来的得力部下。打黑除恶搞得风生水起,重庆治安明显改善。在王立军工作出了瑕疵时,薄熙来除了指责和批评他,还总都替他担待着一些舆论的指责。王立军对薄熙来只应该是尊敬加感激。 可案发半年前王立军的态度突然发生变化,他开始搜集有关薄熙来的负面资料,包括操控掌握了谷开来杀人案的证据。 这是否可以推断;聪明绝顶的王立军出现了他无法抗拒的危机,他铤而走险,策划了谋杀案。为此,一可以作为要挟薄熙来的资本,助其化危为安;二可向上举报以邀功抵罪。 十七、谷开来到底犯了什么罪 谷开来当庭承认了自己投毒杀人的过程,如果这是事实的话。但这一犯罪行为并不能排除——犯罪的“手段错误”,即误投了安慰剂(假毒药)。如果谷开来的确是投的不是毒药。是杀人的“手段错误”,按刑法应判——“杀人未遂”。 目前的合法证据显示的是: 1 、第一次呕吐物当中没有检出毒物; 2 、心包血液当天的两次合法化验均没有检出毒物; 3 、第二次化验检材尽管失去了“原始性”,但其结论却也仍然证明了伍德并非被投毒杀死; 4 、伍德身体的姿势变化说明,他不是当时死亡,即他绝对不是氢化物中毒死亡; 5 、窗户上的脚印和窗外的脚印清楚地说明作案后和案发前另有人进入房间,他与海伍德之死有无关系并未排除。 所有这些庭审显示的事实,以及存在的疑问均说明,海伍德的死与谷开来缺少直接相关证据。 十八、谷开来的犯罪动机和行为是否由王立军诱导和唆使 1 , 谷开来在 2006 年曾经被服用了大量的含重金属的虫草胶囊,之后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已经有多位专家参与会诊,治疗。 身边的工作人员的证言说明,她这几年的精神极不正常,性情怪异,经常晕厥,“一年都不出家门 10 次”(司机王昊证言),“几年出家门 20 多次”(张晓军证言)。她 1,800 多天将自己自闭锁在家中楼上自己的房间里,按医生的要求做手工,动不动就将手指扎伤。很少下楼。更不愿意出现在 社会 上,不愿见生人。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精神病症状。 2 , 王立军曾经在铁岭设立了“临终心理研究所”,并自任所长。这种经历说明王立军具有心理学知识,同时请注意,王立军尤其对毒物研究在业内很有点名气, 06 年谷开来重金属中毒事件据说也是王立军破的案。他调任重庆以后,在帮助谷开来重金属中毒的治疗上,他是谷开来的“保健医生”。谷开来极信赖他。甚至保健医生给她的药都要经过王立军检验,而且还经常服用王立军给她送来的药品。这就存在了王立军利用药物和心理上控制谷开来的可能性。 3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极精明的公安局长对一个“对他及信赖的“,患有严重精神疾患的,且“智力弱于常人”的谷开来进行诱导;如果王立军希望谷开来犯重罪,并以此要挟薄熙来的话,王立军完全有能力做到。 但当本案涉及到其他因素或政治因素以后,其刑事犯罪的动机将会极其复杂。本案的复杂性也就几何级般增大,那么案件的审理就应将所有的疑点一一查清,而不能草草结案。 十九、其它诸多疑点 1 、蒋敏提出,海伍德的最初尸检,并未发现氰化物中毒的主要典型症状(瞳孔放大、眼球突出、粘膜出血),仅有肺水肿与脑水肿等氰化物中毒的次要症状。王立军案庭审时也证实:他本人在谷案中并未查出氰化物,为此联系 美国 侦探 李昌 钰,试图求助。而事实是,在海伍德死亡案发的当时,公安机关通过科学的毒化检验并没有发现死者的心血里有致命性的氰化物。 最高检察院主任法医王雪梅指出:用于杀人的氰化物具有“闪电式”死亡的致命效应,一旦毒物接触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受害者即刻就会出现明显的致命性中毒表现。但无论是从王立军主动向政府提交的谷开来与其详述杀人经过的秘密录音中,还是从谷开来与张晓军在法庭上的杀人供述中,都没有寻找到两个“毒杀者”提供的本该亲眼见证的一系列出现在受害者身上符合科学规律的中毒表现:既缺乏来自呼吸系统闪电式窒息的尖叫反应,又缺乏来自中枢神经系统闪电式痉挛的躯体动作,毒杀者既没有亲眼目睹被害人闪电式的昏迷,又没有发现被害人闪电式的呼吸心跳骤停。死于氰化物毒杀的尸体,由于血中氰化正铁血红素的形成,其尸斑及血液必然会呈现出明显异常的鲜红色。在 中国 ,只要是个法医,就应该一眼识破这样的异常。 对警方来说,氰化物的心血检验非常简便易行,这是由于氰化物的致死量极微,一般无需定量分析,血液样品中的氰化物不经分离就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定性检验,这是命案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毒化检验。 2 ,根据谷开来和张晓军的供述:海伍德在床上是顺着床的方向面朝上躺在床上,并且有谷开来给喂水的过程。这种躺位一直持续到谷开来和张晓军离开房间的时候都没有变化。 但现场勘查的照片中显示的却是死亡的海伍德是从床的另一侧横着趴在床上,两只脚在床外,还穿着鞋,床上有滚动痕迹。 庭审没有给予合理的答案。 王雪梅指出:根据中毒的常识可以分析,随着毒物的发作,尤其是氰化物的中毒,都是极其剧烈,迅速死亡的案件。至少应当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中毒的程度越来越深,海伍德不可能会再站起来,也根本就不会出现回光返照的现象。但本案当中海伍德竟然曾经穿好鞋子,又走到床的另一侧,然后横着爬到床上,面朝下死亡了。 3 ,在案发现场勘查的一个警员证实:海伍德房间的一个窗户被打开了 30 公分,窗台上留有两个脚印的痕迹,窗外的草地上有两排被行走脚印压倒的草的痕迹。 这一情节极其重要!据此,谷开来的律师蒋敏做了案件有重大疑点的质询,公诉人当庭解释说,这是五月份的一次发生于该房屋的盗窃案遗留下来的痕迹。但辩护人讲,重庆的五月到十一月份正是雨量充沛,植物生长茂盛的时间段,怎么可能会七个月前被踩倒的草仍然没有站立起来?当时盗窃案发生后,有没有报过案?警察有没有出过现场及进行过现场勘查?有没有报案记录来证实这一公诉人的主张?再有,难道一个五星级的酒店的保洁工在长达七个月的时间里面,没有擦拭过窗户上的脚印,关上窗户吗? 但法庭驳回律师的质询:并无充分证据证明另有人闯入。不予采信 窗户的打开和脚印痕迹说明,一定有人到过现场这一事实。所以是否可以推测,海伍德实际上没有中毒,而是后来酒醒以后,或心脏病发作而死,或是后来进入的杀手使用其他手段将其杀死。王雪梅认为,事后有人出手让仍在挣扎的海伍德“机械窒息”死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该现场勘查的线索极其重要!为什么法庭上不查清楚就驳回? 4 ,王雪梅认为,谷开来杀害海伍德的犯罪动机绝非如她在法庭上供述的为保儿子的生命。以谷开来现实的社会背景,海伍德这个普通英国公民,并非真的会对在美国生活的薄某某构成生命上的威胁,如果谷开来是在这样的动机支配下实施的犯罪,那么,她的犯罪动机一定是非现实的、病态的,在司法精神医学中,这样的动机被定义为“被害妄想”。 王立军在这场谋杀案中卷入极深,甚至前律师李庄等人都认为王立军有共犯或者煽动犯的嫌疑。王雪梅说:作为当今中国最高检察机关的在任法医,我对涉及海伍德死亡事件的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最终所认定的事实与结果深表遗憾。 大律师张思之对此案的评价是:此案决不能成为先例。 结论:通过庭审,在没能回答这些导致该案件唯一成立的重大疑点的情况下,本案判决应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谷开来的案件应当进行无罪推定。 王立军应再审漏罪——故意杀人罪。 2012-10 于北京   附:   谷开来在庭审中说的最多的话“王立军太阴险了”   谷开来在最后陈述中的 7 句话(大意):   感谢法院的审判,卸掉了压在我心中半年之久的大石头。   感谢检察院经过艰苦的工作掀开了黑幕的一角。   感谢很多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跟我进行了 100 多次谈话, 20 多次询问。让我认识到这件事对党和国家造成很坏的影响,我……   我稀里糊涂卷入了这件事,又稀里糊涂做了这件事……    所有这些事都是因为我而发生,造成几个家庭的悲剧。   我愿意承担……   我坦然面对法庭的任何判决……   (注:任法院制裁,但没有一句认罪的话。) 谷开来在宣判后会见律师的话:我在庭审中一直抗拒着你们辩护的思路……我是道德上的胜利者。 ( 施予 编辑 ) http://china.dwnews.com/news/ 2013-03-08 /59153859-all.html
个人分类: 見聞|3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洪来洪去寻地方
热度 9 卉樱果 2013-7-30 05:59
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形容上海话里的“Hong"-一帮生物/动物/高级动物转东转西寻找一处合适的角落,有点像洪水来去,就用“洪来洪去寻地方”作为标题了。 有了互联网,世界就小了,联系也方便了。最早有个ICQ(I seek you),大概怕国人被可恶的坏人找去,天朝就出了一个QQ,屏蔽了ICQ。可是西方国家有了一个交友网站不够,在民主的大旗下又出来了个真名实姓的 Facebook,一些赶时髦的国人也去注册玩了段时间,结果又被天朝屏蔽,出了一个开心网,为了让国人在开心网里开心,挖空心思地加了菜地,一时间大家 以偷邻居好友的菜为乐,也就忘了那个什么脸书了。E时代,时间是宝,西方弄出了三言两语的Twiter,这下天朝没让任何人有时间尝试,立刻推出“微 博”。又针对WeChat推出微信。 我和国内的亲友们,随着天朝国策的变化,一会儿拱向QQ,一会儿又拱向开心网。因为总有删贴的小编看着你,开心网也不开心,年轻人又涌向微博,留下那老头 老太在开心网里继续种菜晒照片。我的弟妹们为了窥视他们孩子的动向,也跟着去了微博。到了那里,发现进了汪洋大海。大城市的IT民工看到了西北农村黑黝黝 的教室,天朝父母官们的下跪者看到了国外公仆对选民的讨好(加拿大政客在中国微博开博客的有邹至惠OliviaChow,民主党朱理民 PeterJulian,杜鲁多前总理温杜鲁多的儿子贾斯廷杜鲁多, 蘇安彤Suzanne ,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er等等)。不少加拿大政客还有粉丝团。 从微博看中国,社会新闻比较多,且负面,和CCTV报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从微博看加拿大,如何悠闲有何活动消息比较多。 去微博关注社会,去微信关注亲人,这股风从国内带到国外的华裔。我现在的温哥华不少朋友们也用微信了。微信的好处是,避免了电话通话所需双方的自由时间, 允许留言。回复也不用在乎对方在不在。微信能发照片,比电话好,微信还能视频,比电脑方便。因为微信一般装载手机和IPad上的。最主要的是,微信免费。 洪来洪去,到目前为止,落脚于微博(Twitter)和微信(wechat)最多 - 这两个最有用的通讯工具。博客因其长而渐衰减。 微博因被删贴不爽的,可以去google+,那是一个唯一在国内可看到的国外论坛。 帮我点这里给我的画加分吧,谢谢啦~
个人分类: 故乡情深|793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官媒:考虑对日算总账
热度 8 新闻速递 2013-1-12 09:37
社评:军机前往钓鱼岛符合中国主流民意 2013-01-11 07:15 环球时报 5984 字号: T T   据日本媒体报道,包括战斗机在内的中国十余架军机昨天飞往钓鱼岛方向,日本自卫队战斗机紧急升空应对。钓鱼岛空域首次出现中日“军机对军机”的相互示威,不仅钓鱼岛局势,整个东亚都面临尖锐的不确定性。   钓鱼岛局势走到今天,是日本狂妄的对华撒野逼出来的。从石原到野田,他们都是毁掉中日间最低谅解的罪人。   中日有可能站在彻底滑向实力对抗的转折点上。从两国的舆论看,两国社会的相互嫌厌甚至敌视都达到战后最高点,能够把两国朝着友好反拽的力量非常微弱,两国关系的前景十分令人悲观。 日本错误估计了中国面对外部反复恶性挑衅的战略态度,大大低估了中国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中国战斗机挺身而出加入反制的行列,是日本各派政治家倒退一年根本不屑去假设的。   日本一些人一直相信,为维护战略机遇期,中国会没有底线地自我克制。这种分析也在东亚其他一些地方一些主张对中国耍赖的人中流行。中国军机昨天应该足够让他们丢掉这种看法了。   中国军机昨天发出的是什么信号呢?我们认为,日本自卫队战斗机反复飞向钓鱼岛是什么意思,中国军机就是什么意思。未来钓鱼岛有多大危 险,完全取决于日本“拦截”中国军机是做做样子,还是真的要同中国军机对抗。如果日本人选的是后一种,那么他们选的就是走向中日军事冲突。   整个中国社会都对“口头抗议”日本厌倦了,中国人强烈希望国家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权利,把日本的气焰打下去。军机昨天前往钓鱼岛,这是中国政府顺应主流民意的举措。   中日在钓鱼岛“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已从昨天开始上升到全新的级别。既然中国战斗机出动了,我们就需对局势进一步恶化做全面准备。我们切不可犯日本当初的错误,幻想我方的强硬会把日本轻易吓倒。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中日有可能成为长期对手,甚至敌人,日本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忠实前锋。中日有可能局部开战,而美国在那个时刻从后台走向前台。中国迈出了昨天的第一步,就决不能在第二步、第三步时胆怯。   中国全社会要对这场惊险博弈达成几个重要共识,使它们成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的决心。第一,坚决回击日本的任何挑衅,我们不打第一 枪,但中国的军事报复要毫不犹豫。第二,坚持不主动扩大战事规模,也决不惧怕战争的升级。第三,我们的战略目标应是有限的,即迫使日本接受中国的钓鱼岛政 策,而不扩大为同日本“算总账”。   中国在遭到极端挑衅时要敢于与任何对手军事对抗,但我们同时要保持冷静,不被历史复仇的激烈情绪绑架。军事对抗的终极目的是要打击对手针对中国的各种野心,保卫或重建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环境。   中国与日本有规模巨大的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我们定下神来对付日本,应包括同它一是一、二是二打交道的态度,即对抗归对抗,生意归生 意,尽管这很难完全做到,但这应是坚定不移的原则。这样做能使中国社会的损失降到最低,既符合人民的整体利益,也有利于扩大与日本对抗可持续的民众支持 度。   钓鱼岛局势是对中国社会在互联网时代团结能力的大考。中国综合力量已足以支撑我们以今天的方式反制日本,并面对由此而来的各种不确定性。但有一个条件,中国的力量必须能凝聚起来,而不是相互消耗。中国需要在这个更关键的问题上证明自己。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755170.shtml China ready for worst-case Diaoyu scenario Global Times | 2013-1-11 According to Japanese media, Japan's Self-Defense Forces have scrambled fighter jets against China's military aircraft, including fighter jets, which flew to the Diaoyu Islands.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military aircraft from both China and Japan confronted each other over the Diaoyu Islands. All of East Asia is now facing intense uncertainty. Thanks to Japan's arrogance toward China,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has come to this point. Japanese politicians, including Tokyo governor Shintaro Ishihara and former prime minister Yoshihiko Noda, are to blame. China and Japan may stand at a turning point that leads to confrontation. The resentment toward each other has come to the highest level since World War II. The Sino-Japanese relationship is looking dim. Japan has mistakenly estimated China's strategic stance toward constant external provocations. A year ago, Japanese politicians wouldn't have thought that China would send fighter jets. Some Japanese believed China had to be restrained at any costs to ensure a peaceful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But the fighter jets yesterday proved them wrong. How far the Diaoyu crisis goes depends on whether Japan is just putting on a show by intercepting China's military aircraft or it really wants to confront China. If it chooses the latter, then it is choosing a military clash. Chinese society is tired of simple verbal protests toward Japan. The Chinese people hope the country will carry out actions against Japan's provocations. China's sending fighter jets to the islands reflects Chinese public opinion. A military clash is more likely. We shouldn't have the illusion that Japan will be deterred by our firm stance. We need to prepare for the worst. China and Japan are likely to become long-term rivals or even enemies. Japan has become the vanguard of the US' strategy which aims to contain China. Chinese society should reach consensus on a number of issues. First, China should firmly respond to any Japanese provocation. It won't be the initiator of the war, but it shouldn't be hesitant to take military revenge. Meanwhile, it will not take the lead in escalating the war, nor will it be afraid of any escalation. Last, but not least, China's strategic aim is to make Japan accept China's current position on the Diaoyu Islands, rather than extend the crisis to disputes over historical issues. China should have the courage to face military confrontations with any rival when provoke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remain cool-headed. China and Japan have been cooperating in trade and other economic fields. We should try not to let political confrontations affect business. This will minimize China's losses, which conforms to China's overall interest and would help the nation gain support from the public in any confrontation. The Diaoyu crisis is a test of China's unity in the Internet era. China's strength has enabled it to tak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Japan and face any uncertainty. This requires society to remain united.
982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新功能:在FACEBOOK,GOOGLE等分享博文
热度 10 岳东晓 2012-6-25 03:41
新功能:在FACEBOOK,GOOGLE等分享博文
新加了一项功能,在FACEBOOK,GOOGLE等分享博文。在博文表态区左下方有一排按钮(见下图),点击即可在对应网站上分享博文了。 如果你看不到那篇按钮,可能需要清空浏览器CACHE,或者重启浏览器。
5214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5 03:06 , Processed in 0.055766 second(s), 2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