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世纪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很普遍的医源性眼底神经损害
热度 1 炎黄医学 2017-3-9 16:57
近来接触到一个患者,两年前体检发现『黄斑变性』,当即两眼球内注射了20几次当时两种最先进的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右眼视力严重受损,阅读时不能识别文字,只看到黑色的斑块;左眼明显糢糊。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和甲状腺素后,右眼视力略有好转,但后来眼底出血,视力更差。目前仍然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和甲状腺素。 原来视力好好的,患者非常后悔相信了给她作球内注射的医生!我们认为,她以后也会后悔服用“活血化瘀”中药和甲状腺素。 ===================== 安维汀 ( 英语: Avastin ),学术上常称 贝伐单抗 或 贝伐珠单抗 ( 英语: Bevacizumab ),是世界上第一种抗 肿瘤 血管生成 药物,于2010年2月26日获得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 结直肠癌 。作用机理是通过特异性结合并阻断VEGF(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 ),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安维汀已在美国、欧洲等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 肺癌 、 乳腺癌 、恶性胶质瘤和肾细胞癌、 卵巢癌 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其安全性已经得到多项临床试验的证实,迄今全球已有超过1,000,000患者接受安维汀治疗。 和作用于肿瘤细胞增殖的传统化疗药物不同,安维汀靶向作用于肿瘤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过抑制 肿瘤血管 生成,将肿瘤的给养切断,达到阻止肿瘤生长的目的。 目前最新的肿瘤治疗理念是:把直接打击癌细胞和控制肿瘤血管生成结合起来对抗肿瘤,也就是将 化疗 与安维汀联合应用,这样可以发挥更大的治疗效果,而且这种治疗方法也被国外著名的 NCCN 美国肿瘤治疗指南 推荐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标准。 (一)作用机制: 肿瘤的生长,甚至转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肿瘤血管的生成,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导致肿瘤血管生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安维汀可以与肿瘤释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阻止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定部位(VEGF受体)结合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将肿瘤的给养切断,达到阻止肿瘤生长的目的。 早期应用安维汀可以使肿瘤血管快速退缩,同时使存活的肿瘤血管结构从异常转为正常、降低肿瘤内压力,帮助化疗药物更好地到达肿瘤内部起作用;安维汀持续应用还可以持续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和再生,从而持续抑制肿瘤生长。 安维汀通过以下三种主要机制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1、使肿瘤血管退化:在切断VEGF通路后,许多直径较小和效率较低的肿瘤血管被快速去除,正因为这一作用,安维汀在许多治疗方案中都能显著提高和保持肿瘤的治疗缓解率。 2、使存活血管正常化:部分肿瘤血管退化的同时,许多存活的血管也受安维汀影响,内皮窗口和细胞间隙开始关闭,从而致使血管通透性下降。这将降低肿瘤组织内的压力,可以改善化疗药物向肿瘤组织内的传送。因此,安维汀可与化疗联用,使临床治疗效果最大化。 3、持续抑制新生和再生血管生长:安维汀还可以持续抑制对肿瘤进展非常重要的血管芽生。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肿瘤血管分布增加,不受到任何抑制;但治疗后,肿瘤血管芽生被持续抑制。这种持续抑制新生和再生血管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肿瘤。在临床上,这些作用可能与长期观察到的安维汀治疗获益有关,包括更长的生存期和疾病进展的推迟。 正因为安维汀以精确的作用模式帮助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所以不会加重化疗的副作用。 (二)不良反应 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是: 胃肠道穿孔 出血,包括较多见于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出血/咯血 动脉血栓栓塞 临床安全性数据的分析结果提示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时高血压和蛋白尿的发生可能具有剂量依赖性。 在各项临床试验中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疲劳或乏力、腹泻和腹痛。 安维汀的不良反应是可预防可控的,选择合适的患者,在使用时加强不良反应监护,对症处理,可以达到安全应用的标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7%BB%B4%E6%B1%80 ===================== 灰色安维汀:谁制造了“眼药门”事件? 2010年09月18日 04:51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共有评论 0 条 一场大规模的药物不良反应的事件,折射出这个行业的多少无奈,以及背后多少不能言说的秘密。 9月10日,上海市卫生局披露,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有116名眼部出现“黄斑变性”的患者接受“阿瓦斯汀”的注射治疗,其中61人出现眼部红肿、视力模糊等局部反应症状。上海市卫生局给出的初步诊断意见是“眼内炎”。 “阿瓦斯汀”是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的明星抗癌药品,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超过80万患者使用。今年2月,阿瓦斯汀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国内上市,名为“安维汀”,适用于治疗“转移性直肠癌”。不过,由于安维汀尚未走完价格审定流程,目前,在国内的正规渠道依然无法购买。 但从2009年开始,安维汀已通过“走私”渠道进入国内并大规模使用,不仅用于治疗直肠癌,还有10万人次将其用于治疗眼病。事实上,它被视为“黄斑变性”眼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而这场61人的大规模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让安维汀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此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它一直潜行在一个由“治疗手段缺乏、利益驱动、监管缺位”织就的灰色地带。 无奈的“超适应症用药” “现在,很多治疗特别是肿瘤治疗,经常出现超适应症用药。这是一个普遍现象。”9月15日,一位医学专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在临床治疗中,特别是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当医生觉得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已经“无计可施”时,会选择“超适应症使用”药物。这时候,医生会依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在取得病人家属的认可后,为病人使用超适应症的药物,“应该说,这是比较普遍的”。 所谓的“适应症”即“功能主治”,也就是药物等适合运用的范围、标准,须在药物说明书中明确标记。而“超适应症用药”是指,超出监管机构批准的适应症和超出批准的使用人群。 而“超适应症用药”的原理是,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就可推测出它在其他相关疾病上的可能用途,比如,如将抗精神病药物奎硫平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美国的医院和医生,就经常将药物用于标记外的适应症,在超适应症用药时,只要药品是市场上可买到的、批准过的产品,医生开方就属于合法。”这位人士称。事实上,美国的许多“老药新用”,就是由临床大夫率先大胆实践,经过系统性临床验证,最终才得到批准的。 安维汀是瑞士罗氏制药的明星抗癌药品,2004年就已经在美国上市,2009年其全球销售额高达59亿美元。2010年2月,安维汀在中国获批的唯一适应症是,转移性直肠癌,预计将在10月上市。 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药物,何以被用于治疗眼病? 对“黄斑变性”眼病患者来说,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这种慢性眼病,能引起视力不可逆的急剧下降,但至今为止,仍未找到一种针对性的特效药物。 前述人士指出,安维汀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血管细胞生成,对“黄斑变性”眼病患者进行眼球注射治疗,可控制病情继续恶化,在眼科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 2009年,安维汀开始在国内大规模用于治疗“黄斑变性”,北京艾格眼科董事长刘保松此前曾公开称,“全国用过此药治疗眼底病的至少也有10万例次以上”。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此次出事之前,也早已开始采用这一治疗手段,但未有不良反应报告。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超适应症用药,不出事最好,一旦出事,医生的风险最大,“想办法治病,但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医生往往被推到风头浪尖,且百口莫辩”。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坚决否认医院使用安维汀是为了谋利。他一再强调,当时决定使用这药,仅仅是因为效果好,价格低。 失控的“灰色”入市通道 “这次事件中,药品来路不正才是死穴。”一位医生如此评价此次事件。 在他看来,此案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作为一种尚未在国内正式上市的药品,是通过何种渠道进入到医院和患者手中的?这些灰色的环节,是不是此次大规模不良反应的诱因? 一种未经证实的猜测称,此次病患注射的安维汀,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某位医师和一位院内患者共同到上海另外一家医院购买。而这另一家医院,则聘用了一位中国香港籍的职业医师。由于罗氏的安维汀已经在香港上市,该药物便是由该医师从香港带回。 上述医生对本报记者表示,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对病人家属如实讲述,“有这样一种药品,对你的病可能有效果,但是我们医院没法提供。如果你有渠道,可以去购买来,我们帮忙注射。” 一位业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抗肿瘤药物个人走私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如通过网上订购,从印度、香港等地带入境等方式。 而在这条灰色通道中,分包和冷链运输,是两个蕴藏着巨大风险的环节。 香港视网膜病变协会6月的内部期刊显示,安维汀原始包装是较大剂量的100毫克/4毫升,在更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下,安维汀需再包装成最多数量的更小剂量的组合,以用于治疗更多的湿性老年黄斑病变病人。但这额外药剂处理的工序,无可避免地增加了药物受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可能引起感染及影响药性的稳定及质素,从而降低其效用。如果不是在无菌室调配的,药物极有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 同时,安维汀一定需要冷链运输,必须在0到4摄氏度的条件下保存。但那些通过各种走私渠道进来的安维汀,显然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监管之外,这或许也会影响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不过,9月17日,上海市卫生局宣传处副处长宋国梵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但目前的调查发现,这些不良反应导致的眼内炎症,不是细菌引起的。” 迟到的准入和监管 一个2004年已在美国上市的明星药物,何以需要通过“走私”进入中国内地?此次安维汀事件,也凸显出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滞后的弊端。 2004年安维汀全球上市,最初的适应症是直结肠癌,2006年10月,新增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2007年,欧盟国家批准用于乳腺癌。但直到2010年2月,该药才拿到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批文。 “目前,国内新药上市的速度普遍比国外晚2年左右。”17日,RDPA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媒体总监左玉增对记者表示。 “明明一种药对治疗有效,但又在国内买不到,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到境外购买。”一位医生对记者表示,目前的审批程序,满足不了患者要重见光明的要求,满足不了医生治病救人、使患者尽快恢复光明的迫切心情。“如果不走‘灰色’途径,国内的患者可能要比国外的患者多等几年,才能用上同样的药物。” 新药临床试验申报,在业内称为“IND申报”,主要是指一个新开发的药物在完成规定程序的动物试验后,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过程。从官方公布的信息看,美国IND审批的时间为30天,印度为40天,中国为60-90天。而在实际操作中,“一年多也很正常”。 桑迪亚医药技术公司董事长王晓川表示,用9-12个月的时间申请一张新药临床试验证书,“国内新药临床审批的动作,也许是全世界最慢的”。 左玉增对记者表示,SFDA的人手不够,是审批速度滞后的重要原因。“美国FDA做新药审批的有2200人,一年才批几十个新药;中国SFDA只有120个人,一年的批复可能要上万个。业务压力的确太大。” 北京凯维斯医药咨询公司总经理谢燕彬则指出,很多待批项目都处于计算机排队状态,不仅与国家药品审评机构人员不够有关,而且,国内外对新药概念的理解也不一样——在美国等国家,只有获得一种新的化合物才叫新药,而国内,通常只要之前没有上市的就都叫新药。这导致IND申报的数量过多,“其实,其中有一部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 2009年之后,当安维汀事实上已经大量进入中国内地,并被大规模“超适应症使用”时,它却始终在监管者的视线之外。 罗氏的利益和责任 当然,即便是在安维汀已经正式上市的美国,那些“超适应症使用”安维汀的眼病患者,也不会从制造商罗氏那里获得任何保障。目前,全球没有一个国家的监管部门认可安维汀是眼科药物。 在美国,对药物的“超适应症使用”,有一条明确的“红线”,那就是:相关药商不得做非批准适应症的宣传和推广,否则,就是违规。“药厂宣传或促销标记外适应症则属于违法,重则受罚几亿美元。”前述医学专业人士表示。 但事实上,罗氏根本无意为安维汀申报“眼病”这一新的适应症。上海罗氏制药新闻发言人曹涌对记者表示,过去没有申报过安维汀的用途改变,现在也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对于扩大适应症带来的销售额扩大的诱惑,罗氏竟不为所动。这背后隐藏着另一个秘密。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有一款正式注册治疗老年黄斑病变的药物Lucentis,亦由罗氏生产,但每针费用高达8000多元。而安维汀与其同属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对抑制老年黄斑病变的不正常血管生长有类似功效,费用只需80多元,价格差距巨大。 从美国2007年红皮书中可以看出,眼病患者使用0.5mg的Lucentis费用为1950美元,而使用1.25mg的安维汀费用仅为7美元,前者是后者的250多倍。 目前,除北美市场之外,罗氏已将Lucentis的全球销售权转让给了诺华制药。同为瑞士药厂的诺华制药,持有罗氏30%股份,是其第二大股东。 “诺华也参与了Lucentis的研发,在lucentis上投入很多,它肯定也不想让廉价的安维汀这么快就取代lucentis。”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罗氏和诺华私下有约定,不支持安维汀超适应症使用治疗湿性老年黄斑病变,从而限制安维汀的销售途径,以帮助lucentis的销售额增长。 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安维汀长期在眼科领域灰色使用的状况,罗氏一直心知肚明,而罗氏却不去申请新的适应症,也不做更适合眼科使用的小包装,对于目前的混乱状况有应负的责任。 “这么多年,罗氏迟迟不申请眼科适应症,迟迟不开发眼科用、小包装药品,同时对在眼科超适应症使用的情况听之任之。无论如何,罗氏此举是不负责任的。”这位人士评价说。 他指出,既然临床已经在较多使用了,一个负责任的公司就应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开发眼科用小包装药品,给临床医师和监管机构一个明确的回答:安维汀能否用于治疗眼病? 客观上有效,但并非“合法”用途,这或许就是安维汀长期“灰色”使用的症结所在。而最大的受害者,是全球众多的眼病患者。 “由于药厂未申报这一适应症,不需要负责监控任何‘适应症外用药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因此,以安维汀作适应症外用药治疗的病人,将永远无法得知使用该药后整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数据。”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事实上,国外有文献记载,葡萄牙过去便有六名老年黄斑病变患者,在注射安维汀后失明。但从法律意义而言,罗氏对此无需担负责任。 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的眼科研究所投资了1600万美元,对上述两种药物对眼病的疗效进行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以期确定安维汀的合法身份。但这一研究至今未有公开结论。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luoshijiufen/20100918/2635404.shtml ================= 安维汀( 贝伐单抗 ) 治疗黄斑变性——一项美国研究结果 背景临床试验已经确定了兰尼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 )的疗效。此外,尽管没有类似的数据支持,贝伐单抗被 标识外使用于治疗 AMD 。在一项多中心 - 单盲 - 非劣效性试验中,将 1208 名新生血管性 AMD 患者随机分配按规定每月或根据需要一个月内接受一次兰尼单抗或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每月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是在 1 年后视力变化中位值,非劣效性的限度是视力表 5 个字符。结果贝伐单抗组效果与贝伐单抗组相当,视力改善分别为 8.0 和 8.5 个字符。根据需要接受贝伐单抗组和贝伐单抗组视力分别提高 5.9 和 6.8 个字符。兰尼单抗每月注射组与根据需要注射组效果相当,而贝伐单抗每月注射组与根据需要注射组的比较尚无定论。兰尼单抗每月注射组中央视网膜厚度中位减小值( 196 微米)大于其它组( 152 至 168 微米,方差分析 P =0.03 )。接受兰尼单抗或贝伐单抗各组患者死亡、心肌梗塞和卒中发生率近似( P 0.20 )。出现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患者(住院治疗)的比例贝伐单抗组较兰尼单抗组高( 24.1 %比 19.0 %,风险比 1.29 ; 95 %置信区间, 1.01~1.66 ),与不良反应事件分布在以前的研究没有确定需要关注的领域。结论:在 1 年中,贝伐单抗或兰尼单抗以同样方案给药对视力改善疗效相同。兰尼单抗根据需要一个月注射一次与每月给药效果相当。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由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资助)。 新年英格兰医学杂志 N Engl J Med. 2011 Apr 28. 网络版 ==================== 雷珠单抗注射液 ,用于治疗湿性(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成份 活性成份:雷珠单抗   化学名称:G1,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ab片段(人-鼠单克隆rhuFabV2γ-1链),二硫键结合人-鼠单克隆rhuFabV2κ-链)   分子量:48KD   【处方组成】   每1ml含10mg雷珠单抗。   本品所含辅料为:α,α-海藻糖二水合物;组氨酸;盐酸组氨酸一水合物;聚山梨醇酯20。 性状 透明至微乳白色液体。 适应症 用于治疗湿性(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规格 10mg/ml,每瓶装量0.2ml。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有资质的医院和眼科医生中使用。医院应具备该疾病诊断和治疗所需的相关仪器设备和条件,眼科医生应具备确诊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能力和丰富的玻璃体内注射经验。   本品经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推荐剂量为每次0.5mg(相当于0.05ml的注射量),每月一次给药。   如果不能长期每月注射给药,也可在初始3个月连续每月注射1次给药之后,按每3个月注射给药1次。与持续每月注射相比,在初始3个月,连续每月注射之后的9个月治疗中,如果按每3个月给药1次,则视力改善将平均减少约5个字母(ETDRS视力或Snellen视力表1行)。   治疗期间应每月监测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如果出现显著的视力下降,需进一步接受本品注射治疗。两次注射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小于一个月。    给药方法:   在玻璃体内注射给药前,应对患者的既往病史进行全面的评估,以评估其发生高敏反应的可能性。(见【警告】与【注意事项】)   本品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玻璃体内注射,其中包括采用外科手术的手部消毒、无菌口罩、无菌手套、无菌手术单和无菌开睑器(或类似器具)。注射前必须给予患者适当的麻醉剂和眼局部用光谱抗生素。注射前消毒眼周皮肤、眼睑和眼球表面。   应指导患者在每次注射前后3天自行滴注抗生素滴眼液,每天4次。   采用无菌技术,通过与1ml无菌注射器相连的18G(5μm)滤过针头抽取本品瓶内的所有(0.2ml)内容物。滤过针头不得用于玻璃体内注射,抽取内容物后必须丢弃。滤过针头必须替换为无菌30G针头,用于玻璃体内注射。必须排空注射器内空气,直至注射器内芯尖端对准注射器上0.05ml的刻度线。   注射针头应于角巩膜缘后3.5~4.0mm处,对准眼球中心,向玻璃体内进针,避免水平进针。   缓慢推送0.05ml注射液,应注意在之后的注射时改变巩膜注射部位。   注射后必须监测患者的眼内压和眼内炎。监测应包括注射后立即检查视神经乳头的血流灌流、30分钟内测眼内压及2~7天后进行检眼镜、裂隙灯和眼底检查。需指导患者立即向其医生报告任何出现的眼内炎的症状(见【注意事项】)。   每瓶注射液仅用于治疗一只眼的单次注射。如果对侧眼也需要治疗,必须使用新的一瓶注射液,并在向另一只眼注射本品前更换无菌区、注射器、手套、手术单、开睑器、滤过针头和注射针头。    特殊人群用药    肾损害   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用药剂量(见【药代动力学】)。    肝损害   尚无相关研究。由于全身暴露可忽略不计,无须采取特别措施。    老年患者   无需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在三项Ⅲ期临床试验中共有1315名患者组成了安全性人群。所有患者接受至少24个月的本品治疗。440名患者接受了0.5mg的推荐剂量的治疗。   以下严重不良事件与注射操作有关:眼内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撕裂和医源性外伤性白内障(见【注意事项】)。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观察到的其他严重眼部不良事件包括眼内炎症与眼内压升高(参见【注意事项】)。   在三项对照的Ⅲ期试验FVF2598g(MARINA)、FVF2587g(ANCHOR)和FVF3192(PIER)合并的数据中,以下列出的不良事件在0.5mg本品治疗组中的发生率(至少高出2个百分点)高于对照组(假注射治疗或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 )。因此这些被认为是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下文提供的安全性数据还包括所有440例接受0.5mg本品的合并患者人群中发生的至少与注射本身或医药产品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   不良反应按系统器官类别和频率列出,频率使用以下规定:很常见(1/10),常见(1/100至10),不常见(1/1000至100),罕见(1/10000至1/1000),非常罕见(1/10000)。    免疫原性:   与所有治疗性蛋白相似,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可能出现免疫应答。免疫原性数据反映了在免疫试验中,试验结果提示本品抗体阳性的患者百分比,并高度依赖于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不同治疗组中,本品免疫反应性的治疗前发生率为0%~5%。每月注射本品,为期6至24个月后,大约1%至8%的患者中可检出本品抗体。   目前,对本品的免疫反应性的临床显著意义尚且不明。在免疫反应性水平最高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患者中,部分可出现虹膜炎或玻璃体炎。 禁忌 对本品或本品成份中任何一种辅料过敏者禁用。   活动的或怀疑的眼部或眼周感染的患者。   活动期眼内炎症的患者。 注意事项 玻璃体内注射,包括本品注射,与眼内炎、眼内感染、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撕裂和医源性外伤性白内障有关(参见【不良反应】)。本品注射时必须采用合格的无菌注射技术。此外,注射后一周内应监测患者的情况,从而早期发现感染并治疗。应指导患者在出现任何提示有眼内炎的症状或任何上述提到的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给医生。   本品注射后60分钟内可观察到眼内压升高(参见【不良反应】)。因此须同时对眼内压和视神经乳头的血流灌注进行监测和适当治疗。   玻璃体内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后,存在潜在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在临床Ⅲ期研究中,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在本品和对照组之间是相近的。接受本品0.5mg的患者与本品0.3mg或对照相比,卒中的发生率在数值上较高,不过此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卒中率的差异在具有已知卒中风险因子的患者,包括既往卒中病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的患者中更大。因此主治医生应对这些患者谨慎评价本品治疗是否合适,以及治疗益处是否超过了潜在的风险。   在所有治疗用蛋白质药物一样,本品有潜在的免疫原性。   尚未研究双眼同时使用本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如果双眼同时接受治疗,可能会使全身暴露量升高,从而导致全身不良事件的风险升高。   本品不得与其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同时使用(全身或局部使用)。   出现下述情况,应暂停给药,且不得在下次计划给药时间之前恢复给药:   与上次的视力检查相比,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下降≥30字母;   眼内压≥30mmHg;   视网膜撕裂;   涉及中心凹中央的视网膜下出血,或出血面积占病灶面积的50%或更多;   在给药前后的28天已接受或计划接受眼内手术。   接受抗-VEGF治疗湿性AMD之后,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的风险因素包括大面积的和/或高度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在具有这些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风险因素的患者中开始本品治疗时应谨慎。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3或4级黄斑裂孔患者中应中断治疗。   本品治疗可引起短暂的视觉障碍,这可能影响驾驶或机械操作的能力(参见【不良反应】)。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在这些暂时性的视觉障碍副作用消退前不能驾驶或进行机械操作。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   目前尚无本品在妊娠妇女中使用的数据。未进行本品的动物生殖研究。同样尚不清楚妊娠妇女使用本品是否会对胎儿造成伤害,或者会影响生育能力。本品不得用于妊娠妇女,除非预期利益超过对于胎儿的潜在风险时才可考虑使用。    有生育力的妇女   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应在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哺乳   不清楚本品是否分泌入人乳汁中。作为预防性措施,建议患者在本品治疗期间不要哺乳。 儿童用药 由于缺乏此亚组人群的安全与有效性数据,因此不建议儿童与青少年使用本品。 老年用药 在临床试验中,大约82%(1146/1406)的随机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年龄≥65岁,大约55%(772/1406)的患者年龄≥75岁。在这些试验中,随着年龄增加,本品的有效性或安全性未出现显著差异。在人群药代动力学分析中,经过肌酐消除率校正后,年龄对于全身暴露水平不存在显著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 目前尚未进行正式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过量 临床试验与上市后数据中已报告了意外用药过量的病例。与这些报告的病例最常相关的不良事件有眼内压升高和眼痛。如果出现药物过量,应监测眼内压并治疗(如果主治医生认为有必要时)。 临床试验 药效动力学性质   本品是一种人源化的重组单克隆抗体片段(Fab),靶向抑制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它与VEGG-A亚型(即VEGF110、VEGF121、VEGF165)以较高的亲和力,从而抑制了VEGF-A与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的结合。VEGFA与其受体结合,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以及增加血管渗漏,所有这些被认为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进展相关。   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中进行的三项随机、双盲、假注射*或阳性对照的研究,评估了本品治疗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总计1,323名病人(879名本品治疗组和444名对照组)入组至这三个临床Ⅲ期试验中。在研究FVF2598g(MARINA)中,轻微典型性或隐匿型不含典型性CNV患者每月接受本品0.3mg或0.5mg或假注射的玻璃体内注射。总计716名患者入组此研究(假注射治疗组238名;本品0.3mg组238名;本品0.5mg组240名)。获得了24个月的研究数据。   在研究FVF2587g(ANCHOR),典型性为主型CNV病变的患者接受:1)每月玻璃体内0.3mg本品注射与假PDT治疗;2)每月玻璃体内0.5mg本品注射与假PDT治疗;或者3)假注射玻璃体内注射与活性的维替泊芬PDT治疗。本品首次注射后,同时给予假注射*的或活性的维替泊芬PDT治疗,之后如果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受试眼中血管渗漏持续存在或复方,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治疗。总计423名患者入组此研究(假注射治疗组143名;)本品0.3mg组140名;本品0.5mg组140名)。获得至24个月的研究数据。   在两项研究中,最初的有效性观察指标为维持视力的患者比例,定义为第12个月时与基线相比视力下降小于15个字母。几乎所有(约95%)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保持了视力。34%至40%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视力改善,定义为在第12个月,视力增加15个字母或以上。病变大小对结果无显著的影响。详细结果列于下表。   在MARINA和ANCHOR研究中,第12个月时,0.5mg雷珠单抗治疗组中观察到视力改善的同时,亦伴随了患者报告受益(以国立眼科研究所视功能调查问卷(VFQ-25)评分作为评价)。0.5mg雷珠单抗和两个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的p-值范围为0.009至0.0001。   两项试验的结果显示,继续雷珠单抗治疗对于在治疗第一年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5个字母或以上的患者也有益。   对于使用本品治疗超过36个月而言,尚未开展研究。   研究FVF3192g(PIER)为一项随机、双盲、假注射对照研究,目的是评价本品在所有类型的新生血管AMD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在前三月内每月一次接受0.3mg(n=60)或0.5mg本品(n=61)玻璃体内注射或者玻璃体内假注射(n=63),之后每三月给药一次。从第14个月开始,允许假注射的患者改为接受雷珠单抗治疗,从第19个月开始,可能进行更频繁的治疗。在PIER研究中,本品治疗的患者平均接受了10次治疗。   主要疗效终点为:相对于基线值,治疗第12个月时视力的平均改变。在最初的视力增加之后(每月一次给药后),在每三个月给药一次期间患者视力普遍出现下降,在第12个月回到基线值,且在第24个月时大部分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82%)保持这一疗效。有些患者在一年假注射治疗后改为接受雷珠单抗治疗,其用药情况表明,早期使用雷珠单抗或许能更好地维持视力。   在32位患者中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研究(PROTECT),随访期为9个月,评价了维替泊芬PDT和0.5mg雷珠单抗同一天给药的安全性。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初始治疗后眼内炎症的发生率为6.3%(2/32)。   研究FVF3689g(SAILOR)为一项临床Ⅲb期,单盲、一年期多中心研究,在之前未经治疗和经治疗的AMD继发CNV受试者中进行。主要研究目标是评估接受12个月治疗的受试者中,眼部和非眼部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378名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每月一次玻璃体内0.3mg或0.5mg本品治疗连续三个月,之后按需再治疗,频率不超过每月一次。   总体而言,两个剂量组之间没有观察到眼部和非眼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不平衡。统计学分析没有显示0.5mg组卒中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各自的卒中总体发生率的95%置信区间较宽(0.3mg组为0.3%至1.3%,相比0.5mg组为0.7%至2.0%)。两个给药组中发生卒中的患者数量均较小,不能得出结论(或排除)治疗组之间的卒中率确实有差异。卒中率的差异在具有已知卒中风险因子的患者,包括既往卒中病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的患者中更大。    *假注射对照操作为使用与本品玻璃体内注射相同的方式进行麻醉,然后使用无针头的注射器顶部压向结膜,并推针。 药理毒理 短尾猴双侧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25mg/眼至2.0mg/眼的剂量范围,每2周一次,持续26周,出现剂量依赖的眼部影响。   注射后2天,前房闪辉与细胞出现剂量依赖性增加并达到峰值。炎性反应的程度在随后注射治疗中或恢复期内通常减轻,但并未在所有病例中完全恢复。在眼后节,发生玻璃体浑浊,该症状同样有剂量依赖性倾向,且一般持续至治疗期结束。在26周的研究中,玻璃体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随注射次数而增加。恢复期后观察到可逆的迹象。后节炎症的自然病程和持续时间显示这是免疫介导的抗体反应,没有临床相关性。在相对长期的严重炎症后,在一些动物中观察到白内障形成,提示晶状体的改变更可能是继发于严重的炎症。在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观察到眼内压出现短暂的升高,这一反应与剂量大小无关。   眼组织的显微镜改变全部与炎症有关,没有显示有任何眼结构的变性过程。在有些眼的视神经盘中观察到肉芽肿炎性改变。这些后段的变化在恢复期中减轻,有些病例中完全消失。本品玻璃体内注射后未发现全身毒性特征。在部分接受给药的动物中发现血清和玻璃体内中有本品的抗体。   尚无本品在动物中致癌、致突变和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的数据。 药代动力学 新生血管性AMD患者每月接受本品玻璃体内注射后,本品的血清浓度通常较低,血清浓度峰值(C max )一般低于可50%抑制VEGF的浓度(11~27ng/ml,根据细胞增殖检测的评估)。在0.05至1.0mg/眼的剂量范围内血清Cmax与剂量成比例。   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和本品在接受0.5mg剂量的患者的血清中的消除,本品在玻璃体力的平均消除半衰期约为9天。每月玻璃体内注射本品0.5mg/眼后,在给药后约1天达血清C max ,预期一般范围在0.79和2.90ng/ml之间,预期C min 一般范围在0.07和0.49ng/ml之间。本品的血清浓度比玻璃体中的浓度低90000倍。   肾功能损伤患者:尚未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进行本品药代动力学的正式研究。在患者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中,54%(389/725)为肾功能受损患者(39%为轻度,12%为中度,2%为重度)。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本品清除率的下降无临床显著意义。因此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肝功能损伤:尚无有关本品在肝功能损害患者中药代动力学的正式研究。 贮藏 2~8℃避光保存,不得冷冻。   请在儿童不可触及的地方贮存。 包装 1瓶/盒(10mg/ml,每瓶装量为0.2ml);内附2个针头和一支注射器(1个1ml无菌注射器,1个18G,5μm滤过针头,用于抽取瓶内容物;1个30G注射针头,用于进行玻璃体内注射)。 http://baike.baidu.com/item/%E9%9B%B7%E7%8F%A0%E5%8D%95%E6%8A%97%E6%B3%A8%E5%B0%84%E6%B6%B2
个人分类: 医源性疾病|877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只保护私有财产不保护公有财产就是祸国殃民
热度 1 稻草 2016-11-21 14:56
“高层提出非公经济产权保护,是今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应该依法纠正一批产权受非法侵害的案件,给民营经济信心。”物权法专家、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这就说明,一些人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公有财产的保护。 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都需要保护,而不是只立一个私有财产保护法。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之辩
热度 1 岳东晓 2016-9-23 15:12
这两天看到一系列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关系的争论,很值得思考。物理是一门数学化的精确科学。如果理论结果跟实验在误差范围之外有区别,就说明理论得修正了。以水星的轨道进动为例,很多人可能以为水星轨道进动纯粹是一个广义相对论效应,其实不然。水星轨道每100年进动 5600 弧秒 (1.555度)。用牛顿万有引力考虑其他行星的作用,计算结果是水星每世纪进动 5557 弧秒,牛顿力学理论与观测的差别只有每世纪 43 弧秒(43/3600= 0.012 度),理论与观测的误差约 0.8%。对于很多学科来说,小于1%的误差已经非常满足了。但物理是数学化的精确科学,理论误差应该是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验证之一正是解释了这个0.8%的差别。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源不是实验,而是一系列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以及基本物理原理。其中一个思想实验就是自由落体,而物理原理则是相对性原理。这两者都可以追溯到伽利略。但对这两个问题,课本上的介绍很可能是误导性甚至错误的。我这篇文章试图进行一个比较准确的陈述。 伽利略在其一本未发表的手稿《论运动》中,就自由落体进行了下列的“逻辑”论证: 假设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快,轻的物体下落速度慢。例如,一个重8,一个4。现在把这两个物体连在一起,总重量12;由于轻的物体速度慢,它会拖那个重的部分的后腿,因此组合体速度应该小于8;由此可见:重量加大,速度反而更慢。与假设矛盾!可见轻重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看到这么简单的“证明”,我们可能会拍案叫绝。但仔细一想,我不得不问,亚里士多德应该是一个智力极高的人物,物理学就是他创立的,逻辑学也是他的发明,为什么他想不到这个简单的道理呢? 莫非伽利略这个论证是错误的?为此,我们可以试着推广伽利略的证明。下面我们仅仅是把重量换成可以相加的属性Q: 假设可相加属性Q大的物体速度快。一个Q=8,一个Q=4,捆在一起 Q=12;由于Q=4的速度慢,会拉 Q=8的后腿,可见 Q=12的比 Q=8的慢。Q大的慢,与假设矛盾。因此不同Q的物体速度相同。 上面的Q如果是重量,与实验结果相同。但如果是均匀电场里的电荷Q,上面的结果显然不正确。一个带电q、质量为m球的加速度正比于 q/m, q 越大加速度越大。两个球组合起来加速度正比于 (q1+q2)/(m1+m2),与 q1/m1的比例是 (1+q2/q1)/(1+m2/m1),组合体的加速度完全可能大于电荷大的那个的加速度。这个例子足以说明伽利略的论证其实有着极大的缺陷 -- 除非我们增加一个假设条件,那就是速度只与Q有关。如果速度只与Q有关,那么上面的逻辑表明,不同Q物体的速度相同,也就是说物体速度与Q无关。进一步,我可以说,不存在这样的可叠加属性,物体的速度只与这个属性有关。 伽利略之后的牛顿正确地分析了自由落体问题。牛顿意识到物体有两个属性,一是参与引力作用的量,一个是衡量惯性的量,前者称为引力质量(也可以称为引力荷) ,后者称为惯性质量 。物体的重量 加速度 为 。可见,如果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不同,真空中自由落体速度是可能不同的。牛顿力学里把这两个质量等同,物体(点)在引力场里的运动轨迹与其质量无关。 爱因斯坦根据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同 这一点建立了等效原理,再根据相对性原理,推导出了广义相对论方程。 但是为什么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同? 我们只能说自然界就是如此---至少 我们目前的实验没有发现不同 。 物理有两种实验,一种是基本原理性实验,这是物理理论 的基础。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差别的实验属于基本原理性实验,如果发现两者有差异,那么广义相对论得修正了。HIGGS波色子探测也是基本原理实验,找到了它,我们对标准模型就放心了,可以继续算,算到10几位有效数字。另 一种是应用性实验,这种是理论的应用,往往依赖基于基本原理的理论的指导。从量子计算到量子生物都是薛定谔方程的运用。不排除在理论应用性实验中发现与基本原理矛盾的情况,但在物理里这是极少发生的。如果发生了,那就是又一次文明的革命。 回到亚里士多德,他真是人们认为的那样头脑简单,声称自由落体速度与重量成正比吗?难道他没看到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掉下去速度差不多? 看看他怎么说的吧。在其《物理》一书第 4.8 章,亚里士多德写道: 如果形状大小相同 ,那么物体的终极速度正比与重量,反比于其所在运动介质的密度,v = W/d 。这个结果对于流体中的运动至少在低速情况是正确的。然后亚里士多德举了空气与水作为例子。可见长期以来,我们误解了亚里士多德。 在同一章节里,亚里士多德论证如果介质密度为0,则速度是无穷大。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由此结论,不存在真正的真空。后人总结为 "Natura abhorret vacuum." (自然界厌恶真空) 联想一下希格斯场与希格斯机制,我们无法小看亚里士多德的物理洞察力。
个人分类: 科普|48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Winslow Homer
热度 7 MingHao 2016-6-23 10:53
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是1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美国水彩画家。其生平事迹,世人知之不多,其孤独的身影背后,却蕴藏着一般以绘画表达出来的,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热情与勇气。 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是1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美国画家,他开创一种美国特色鲜明、既现代又古朴的画风,因此,人们常把他和梭罗、麦尔维尔、惠特曼等文学大师相提并论。 在主题上,霍默和上述作家具有相同的关怀:普通人在似乎不可战胜的困难面前所表现的英雄品格、战士或工人之间的同志情谊,以及面对异己事物(the Other)之际的孤立无援。 霍默的生平事迹,世人知之不多,其孤独的身影背后,却蕴藏着一般以绘画表达出来的,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热情与勇气。 霍默并非科班出生,他的艺术教育生涯起源于早期为波士顿的平版画家当学徒,之后,他作为自由职业者为《哈泼周刊》(Haper's Weekly)画插图。1859年他开始了自己的画家生涯,最早的一组画作以国内战争为题材。1873年他开始画水彩画,后来水彩画便成为他晚期艺术生涯的主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画作是1890年开始创作的海景系列。 霍默生来就有个性,他十九岁时在波士顿从一个版画家学画,两年之后,他离开了他的师傅,说,“我不需要师傅了,而且从此不会再需要了。”能说出这样话的人,自己对艺术已经“有数”了。霍默在“不需要师傅”以后,很快成了插图画家中的佼佼者。等他年龄再大一些的时候,他开始画油画,而且很快也在油画上展露头角,他的油画甚至被送到巴黎展览,并且因为有生活气息而受到欧洲批评家的好评。霍默也去欧洲游历过,但他不象其他画家在欧洲一住多年,霍默在欧洲没有待满一年就回美国了。欧洲是欧洲,他是他,他不在乎欧洲。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霍默对欧洲艺术视而不见,他看了欧洲艺术,也学了欧洲艺术,但完全是“拿来主义”的学,他不象他的同时代人拜倒在欧洲人的脚下。比如印象派的画户外阳光的技法,他就是喜欢的,他个人原就喜好直接面对生活作记录,印象派画面上的明亮阳光叫他知道了如何记录户外阳光的办法,但他没有象印象派那样让光“溶化”了物体。他的户外画有他自己的方式:明亮,简练,清楚,而不是印象派的朦胧复杂。由于他从不跟了人走,他画出的东西总是生气勃勃,生龙活虎的。 越到后来,霍默越喜欢画美国乡村的本土人物和事物,这个倾向渐渐发展出他在晚年最迷恋的一个主题:人和自然的搏斗。这被他特别地在人和海的关系上体现出来。他在四十五岁的时候,到英国北部的海边独自住了两年,回到美国后,他从纽约的艺术界“退”了出来,到美国北部缅因州的海边住下,反复地画大海和人。这些画作中洋溢着非常壮观的力量感。 霍默这些“男子气”十足的画和那时欧洲委糜阴柔的“世纪末”情调简直格格不入,所以,霍默不在欧洲的潮流里,当然也不在那批学欧洲的美国画家的潮流里。他离开艺术界,自去和自然单独相处,也是必然的。而在今天来看,他的画是多么难得,多么美国味,多么有英雄气概。 霍默的私生活极其低调。学者大多声称,画家之所以独身,是因为他在女性面前深感腼腆。然而,霍默刻画女性的画作如《乡村学校》《修补渔网》都细致入微,体现出他那个时代罕见的对妇女的尊敬和理解。所以,更可能的解释是他对女性缺乏性兴趣。 另一方面,霍默有不少亲密的男友,其中一位是艾伯特.凯尔西(Albert Kelsey),二人曾作伴在巴黎住了两年。在那里,两人有一张类似结婚照的合影,凯尔西在背面写着“达蒙与皮西厄斯”(Damon and Pythias)——希腊神话里著名同性爱侣的名字。为了纪念这段感情,霍默还画过一张带有性意味的幽默的素描,题为“艾伯特在巴哈马群岛骑着大海龟”。   在19世纪的文学与艺术中,男子之交(male bonding)是突出的主题,也在霍默的画作中得到充分展现,比如描绘战士们同心思念家乡平静生活的《家,甜美的家》;守卫们在野外享受大自然之美的《两个守卫》;渔夫一起劳作的《捕鲱之网》,一起抵御风暴的《困厄的信号》等等。 霍默在感觉的直截了当,作画的干脆爽利,题材的本色,气质的阳刚方面,无人能出其右。由于他独立特行,不肯向规矩就范,却又画得好,让人对他又恨又爱。比如,那时有个批评家评价他说:“没有哪一个人象他那样,从技术上说他的画是可厌的,但同时却也没有一个人能象他那样画出了很了不起的作品。”是的,他的作品看上去粗旷直率,不文雅柔美,却也因此火辣辣,活生生,“原汁原味”。规规矩矩的画家绝达不到这种面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dXkF6VSV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SoKyVEJoU
70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精准扶贫千万不能搞成一个孤立事件
稻草 2016-6-12 12:05
2020年能够实现消灭贫困吗?前几届可都放了空炮: 李鹏总理庄严地向世界承诺,决不把贫困带入21世纪;温家宝总理自信满满地向全世界宣布,2010年一定要消灭贫困。 扶贫工作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为了扶贫而去扶贫,肯定会失败。 那么怎么扶贫呢?扶贫一定要结合"十三五"理念来进行。在方法上,扶贫工作成败的关键是解决好农民在城市安居乐业的问题,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安居乐业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一定要让在城市已经就业的部分农民买得起房,乐得了业。全国区域发展一定做好成本最小化布局,夯实市、县两级经济基础,创造农民的就业岗位。 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的信息化和机械化。意思是贫困地区一部分农民迁出在城市就业后,剩下的农民要搞现代农业。贫困地区多为山区,只适宜山地农业机械化,可以向日本的山地机械化学习,创新发展本国山地机械化。山地农业致富主要靠农业机械化前提下,一方面种植粮食,一方面主要搞经济型农业,也就是特色种养业,包括药材、苗木、土鸡、鹿、野兔等。平原农业可以搞规模农业,直接通过粮食种植获得较高经济回报。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只是一个例外,不是所有地方都合适,开发一个算一个。 扶贫工作还有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农村党支部建设。农村人数减少以后,可以合并一些村,搞好组织创新,增加农民对党支部书记和村长的监督权。 陈洁冰 - 战马奔腾 - 二胡版.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印度裔在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热度 1 MingHao 2016-5-7 00:21
摘自《印度人崛起的世纪》 印度裔全美收入最高,学历最高 从1967到2010年人口统计数据来看,尽管每年有波动,以族裔来计算的家庭收入(MEDIAN HOUSEHOLD INCOME BY RACE),永远是亚裔第一,白人第二,(两者高于平均线),西语裔第三,黑人第四,(两者低于平均线)。 而在亚裔大家族中,印度裔又独占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两项最高,高于其他亚裔很多。印度裔家庭收入中位数$88,538,远超全美平均数$50,221 (华裔$69,037)。印度裔大学以上文凭的占有率是67.9%,而华裔是50.2%,全美平均28%。印度裔在富裕程度上已经与美国最富有的犹太裔不相上下。 印度裔移民速度最快人口增长最多 印度人从三十年前开始大批进入美国以来,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族裔。80年代全美印度裔只有36万,九十年代81万,到2000年就增加到了160万。2010年达到284万,占全美人数接近1%,成为美国三大亚裔人口之一,而且很快就会追上华裔成为最大的亚裔。 华人在美国的成长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老一代华人移民都是饱受歧视的低技能低工资的劳工,但他们也是最早为建设美国作出贡献的人。如果没有排华法案(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今天美国华裔的人数可能和黑人,西语裔相近。而印度裔正真开始进入美国是在80年代。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印度移民迅速进入医疗、金融、科技等对受教育程度要求高的行业。这跟美国社会逐渐对亚洲移民持开放态度有关。印度移民之所以表现出色,显然是因为他们是“筛选出来的”(SELECT GROUP)。比较一下来美国的印度人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近70%,而印度国内这一比例只有4%。 华裔在最近三十年里移民人数增长,收入和教育程度也都很高,但与印度裔还是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由于种种原因,华裔同时也拥有大量贫困线下的人口比例(Chinese have higher shares in poverty than does the U.S. general public),而这是印度裔没有的。 印度裔住在哪儿 看看亚裔在美国的地区分布也挺有意思。绝大部分日裔和菲律宾裔都住在西部,尽管印度裔占领了硅谷,却有四分之三的印度裔住在东部。华裔,越南裔和韩裔基本上一半在东一半在西。 2010年印度裔人数最多的五个州是:加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德州和伊利诺州。这些州也是高科技行业发展最快的州。华裔人数最多的五个州是:加州、纽约州、夏威夷州、德州和新泽西州。 以大城市来划分(METROPOLLTAN),印度裔人数最多的前三大城市却都在美国东部:纽约、芝加哥和华盛顿。而华人以大城市分,前几名是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若以相对占当地人口比例分则是旧金山、火奴鲁鲁和奥克兰。 通向美国的成功之路 其他国家移民大部分还是靠亲属移民来美,而印度人有一半是靠工作拿绿卡的(basis of employer sponsorship),人数是其他所有国家的3倍。作为对比,华人有五分之一是由工作拿绿卡的,而越南裔的这个比例只有1%。 上一篇讲了印度裔大举攻占硅谷。在美国的印度人并非只在IT领域所向披靡,在其他方面也都有杰出表现。他们的高学历,自然是称霸美国职场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印度人在国内接受的是英语教育,比起其他亚洲国家的移民有很大优势。 印度移民是在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以后(Hart-Celler Act, INS, Act of 1965)才开始,在此之前只有少量的印度人从英国、加拿大、南非等印度的殖民国家来到美国。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度移民才真正开始有规模地到来。 九十年代后,除了在IT业攻城掠地之外,印度人开始大举进入传统上由白人把持的华尔街,因为现代华尔街越来越依赖数学。在美林证券,花旗银行,Goldman Sachs等公司,与犹太帮,爱尔兰帮一样,印度帮也大量提携自己人,导致印度人在美国金融业叱咤风云。而同一时期进入华尔街的华人则多靠单打独斗,虽然也可占有一席之地,到今天多数都仍在为其他族裔的老板打工。 前高盛集团董事印度裔的Rajat Gupta曾是华尔街的明星人物,2009年在帆船集团对冲基金Galleon Group败落中被判有罪。GALLEON曾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由印度人为主的“南亚帮”掌控,其创始人Raj Rajaratnam来自斯里兰卡,也曾是华尔街明星。 在医药卫生领域,全美国每五个医生里就有一个印度医生。每五个牙医里就有一个印度牙医。在生物制药等行业有大批的印度裔科学家和印度工程师。今天,印度移民基本都进入高薪的科学,工程,医药和金融行业工作。 另外,美国接近一半的旅馆由印度人拥有。由于历史原因,印度人传统上经营大部分是经济型旅馆。但现在已经在向中高级旅馆发展。如果你下次入住 Hilton Garden Inn(希尔顿集团的中档商务旅馆),很可能酒店的拥有者是印度人。另外,印度人还经营加油站。 来自其他族裔的竞争 说到来自中国人的竞争,美国已经把主要精力用来对付中国了。美国公司可以把玩具服装一类的产品外包给中国,但在很多高科技行业包括计算机软件,只包给印度人。我以前在IT大公司做的时候,公司同时在印度和中国都有分部,但在北京的分部的员工连源程序(SOURCE CODE)都接触不到,只做一些测试和外围的东西。美国人对中国人和印度人显然是区别对待的。 近年来华裔商业间谍案件不断,媒体也大肆渲染。无非是美国公司的华裔员工偷盗公司资料。有些是为获取商业利益。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莫须有的,很多案件最后都不了了之,就像早年的李文和案。FBI就是要警告美国华人:不要想偷资料。很少听到有印度裔卷入类似案件的(有一个还是卖给中国)。 中国人在美国无论投资还是做生意,都受到很多的法令法规的不同程度的限制。这是一个大环境。在中美争霸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不论是印度,印度公司,还是印度人显然都从中获利。这也是印度裔在美国发展比华裔顺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下去。 印度裔人口在全美的迅速增长及发展趋势 当美国的媒体和政治家们把焦点放在西语裔移民身上时,人们却没有注意到,印度人才是在过去30年里增长速度最快的族裔。西语裔的增长绝对人数多,但印度裔的增长率高。从1980年到2010年三十年平均增长速度来看,印裔的平均十年增长率是100%(其中1990到2000更是达到130%,是全美人口增长率的10倍)。 如果按这个速率推算,看看将来的美国人口分布。首先,在这场全美族裔人口的竞争中,今后一百年里,白人人口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黑人略有增长,但增长幅度很小。华裔也会有较快增长,但增长幅度远没有印度裔那么大。只有西语裔和印度裔是这场争夺的最后赢家。 注意到有几个增长趋势的关键点: 一,不到十年印裔即可超越华裔成为第一大亚裔,到时候印度裔将占美国总人口约2%。但随后印度裔和华裔的人数将逐渐拉大,到2050年,印裔将占10%,而华裔只有5%。 二,50年后西语裔追平白人,之后渐渐成为全美第一大族裔,并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三,六十年后印度裔将首度超越黑人。(看来黑人兄弟要将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进行到底了) 四,到下世纪初印度裔人口更有可能超越白人,成为第二大族裔。在此之后,印度裔将与西语裔展开人口竞赛,并最终于下世纪末有望战平西语裔与其并驾齐驱。其他族裔彻底沦为少数民族。 从已有的数据看,印度裔在美国出生的比例大概百分之二十几,说明大多数印度人口的增长都是靠移民进入美国的。而对移民国印度来说,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口资源。这为上面预测印度裔人口在美国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可能性。 因为印度裔占据社会高端要求受教育程度高的行业,而西语裔多从事低端蓝领行业。两大族裔正好相互补充和谐相处。相对而言,西语裔和黑人在工作就业等竞争较多矛盾也较多,而印度裔与华裔在上学,职场等各方面直接竞争。 五、六十年之后,黑人将被西语裔打败,华裔完全不是印裔的对手。所以在下个世纪除了印度裔和西语裔之外,黑人,其他亚裔,白人,全部都是少数民族。如果采用保守一点的增长率来计算,趋势不变,只是时间延长了。 不管美国人口如何变迁,美国的立国之本自由民主原则不会改变。而在民主原则之下,人口占多数的族裔群体有着更多甚至是决定性的话语权。进而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多数族裔的政策法规。总之,一旦印度裔人数占到了全美人口的百分之十,(最快40以后),就没有人能阻止印度人继续增长的脚步了。最终,印度人将很有可能在人数上占上风。对于民主的美国来说,这意味着,美国将是印度裔的美国。 参议院的移民修改法案 印度人在征服美国的道路上会一帆风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2013年六月二十七号,美国参议院批准了整整一个世代以来最重大的移民改革法案(bill S.744)。很多人只知道这项提案可使美国的1100万非法移民转正,明显针对西语裔。这项法案如果通过(众议院)成为法律,最大赢家当然是西语裔,他们正是这1100万非法移民中的绝大多数。民主党也是赢家,因为西语裔的选票基本都送给民主党。 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法案如果通过,谁是最大输家?共和党议员中很多已经意识到西语裔的重要,他们也正是在利用这个法案来拉拢西语裔。答案也许你想不到,如果法案通过,最大的输家是印度裔! 要解释其中的原因,要先了解为什么印度裔这些年能够在美国成功扩展,主要是借助了大批持有H1B及L1签证的印度人直接进入美国各个行业工作。每一年,印度人用掉的H1B名额是全美国全部H1B名额的一半,也就是说印度人通过H1B进入美国劳工市场的人数比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人加在一起还多。相比较而言,华人大多都通过来美国读书(持F签证),大学或硕士博士毕业再进入职场。过程既长又慢。持H及L签证直接来美国工作的华人少之又少。 因为参议院的法案对非移民工作签证(H1B和L1)施加了非常严格的限制,规定了美国公司雇佣非移民签证不得超过公司总人数的一半。这对那些动辄雇佣三分之二以上印度人的高科技公司来讲,是个致命的打击。也使得严重依赖这两种工作签证的从印度国内源源不断向美国运送高科技人才的大量印度IT咨询公司(CONSULTANT)面临灭顶之灾。更使大批等待机会进入美国工作的印度人的美国梦就此幻灭。这些印度IT咨询公司实力强大,其中包括世界排名第一的30人万的TATA,15万人的WIPRO,和12万人的INFOSYS。全球五百强IT部门已基本全被这些公司拿下。 “外包”十几年前还是个新鲜词儿,由CALL CENTER开始,很多美国公司逐步把服务类IT类一个个职能部门都交由其他专业公司处理,其中很多公司在成本低廉的印度,好莱坞有个电影《OUTSOURCED》,讲的就是TODD在公司的部门被外包,所有员工被遣散,公司派他去印度培训印度员工的故事。 正如中国制造受到美国民众反对一样,外包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美国国内的压力,尤其是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 回到参议院的法案,这正是受到国内尤其是失业民众的压力,奥巴马政府和参议院被迫对外包和非移民工作签证作出强硬举措,这就是法案出台的背景之一。 但是熟知内幕的人知道,这只是表面文章,做作样子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国的IT业以及其他高科技产业严重依赖外来移民,如果没有外籍人才的加入,美国的整个高科技行业以及美国经济都承受不起这个损失。 事实正是如此,参议院的法案已遭到众议院杯葛,没有可能通过了。以后的法案必须经过层层修改,基本去掉那些有可能实际影响到美国公司雇佣非移民签证持有人的条款。美国现在已经离不开印度人了,只会越来越依赖。
2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New Jersey 教堂地下室发现19世纪华工遗骨
热度 1 MingHao 2016-3-19 01:46
发现骸骨的贝尔维尔荷兰归正教会地下室,等待专业考古人士挖掘。 贝尔维尔历史学会会长佩罗内向新泽西华人社团联席会主要成员骆光伟、胡知宇以及新州中国日主席林洁辉、严欣铠一行讲解详情。   【本报记者张立春新泽西图文报道】新州埃塞克斯郡( Essex )贝尔维尔荷兰归正教会( Belleville Dutch Reformed Church )近日全面维修教堂,在修建清理地下室过程中,发现大量华工遗骸,从而揭开一个半世纪以前华工移民的历史。他们或许是最早一批来到新州的华人。   遗骸发现后,贝尔维尔历史学会( Belleville Historical Society )通过翻阅史料查询,发现了华工从美西来到美东地区的一手资料记载。该协会会长迈克尔·佩罗内( Michael Perrone )致信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章启月总领事,立即引起总领馆及新泽西华裔社区的高度重视。    9 月 17 日上午,记者跟随新泽西华人社团联席会主要成员骆光伟、胡知宇以及新州中国日主席林洁辉、严欣铠,一同探访贝尔维尔荷兰归正教会。当地历史学会会长佩罗内介绍了详细情况。   佩罗内介绍, 在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淘金热以及横加铁路修建完工之后,美国反华情绪高涨。 1870 年 9 月 20 日, 68 名华工从美国西部来到新州贝尔维尔市,并在雇主詹姆斯·赫维( Captain James Hervey )的帕塞克蒸汽洗衣店( Passaic Steam Laundry )工作。据当地史料记载,该洗衣店雇佣了百余名工人,每周为纽约多家工厂清洗和熨烫近 6000 件衣物。    5 个月之后的 1871 年 2 月 18 日,这些华人举办了在美东地区的第一个中国新年。当地人也逐渐对华人感兴趣,开始接纳他们。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贝尔维尔市的华人增加到 300 多人,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加入了荷兰归正教会。由于当时美国反华情绪波及东岸,加上联邦《排华法案》的限制,华人在纽约市聚会是违法的,所以很多居住在纽约的华人前往贝尔维尔市庆祝中国新年。纽约当时的大型报纸《弗兰克·莱斯利画报周刊》( Frank Leslie's Illustrated Weekly )还刊登了几张 1876 年 2 月 12 日,华人在贝尔维尔燃放烟花炮竹,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画报。 《弗兰克·莱斯利画报周刊》登了几张1876年2月12日,华人在贝尔维尔燃放烟花炮竹,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画报。 贝尔维尔历史学会提供   贝尔维尔市成为了大都会区的华人中心。此后,部分居住在这里的华人迁居到纽约市,其中一位名叫 Ong Yung 的华人在纽约开了第一家华人洗衣店。同时,新州华人数量也在逐渐壮大,并向南延伸至纽瓦克,在如今的普天寿大楼原址附近,建起美东地区第一个唐人街。 1920 年,纽瓦克附近华人达到 3000 人。   那段期间,荷兰归正教会成为新州和纽约华人的“庇护所”,甚至允许华人设立一间小型寺庙,焚香祈祷。华人还在当地设立了第一所中文学校“ Passaic Hall ”。   根据历史协会现有资料记载,在首批华人到达贝尔维尔市的第 8 周, 1870 年 11 月 20 日,年仅 28 岁的华人 Ah Ling 意外死亡,此后陆续有华人在该地区生老病死。根据华人的传统习俗,死后要“入土为安”而且要“回归故里”。而当时因为《排华法案》,华人去世是不允许安葬在体面的墓园内,只能葬在荒废的土地上,成为“孤魂野鬼”。居住在贝尔维尔市的部分华人去世后,暂时埋在荷兰归正教会的地下室,博得该教会大部分会员同意。   据悉,荷兰归正教会建于 1857 年,由 3 个教会连体组成,另外两座建筑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完全损毁拆除。现有建筑在桑迪飓风中受到严重损毁,地下室全部淹没。记者现场看到,教堂的屋顶尖塔已经支离破碎,部分用木板支撑。教堂内部设施在多年不断维修和保养中,保存相对完好。教堂后院的一片墓地中,设有 1808 年以来的近百个墓碑,其中还有独立战争期间,为华盛顿部队和英国部队战争牺牲的 64 位将领设立的合葬墓园。   根据负责教会清理维修工作人员介绍,预计两个月内将清理闲置堆积在教堂地下室的炉灰残渣,然后开始挖掘工作。目前已经邀请罗格斯大学历史考古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遗骸的确认工作。   骆光伟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贝尔维尔市可谓是华人来到美东地区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移民历史的传承起点。希望更多华裔参与到该历史追溯和纪念活动中来。林洁辉女士称,最近也刚刚接到中国华工历史和后人资料的调查信息,令人心酸不已。希望有更多的资料史实,可以让人们记住这段“梦断”他乡的华工血泪史。   针对华裔遗骨挖掘之后如何处理,佩罗内表示,目前该协会打算在教堂后院,即现在的墓园范围内,找到一块可以安放这些遗骸的空地。同时希望在附近树立一座纪念碑,并在贝尔维尔市所在郡,建立一个“中国城”,让那些当年的华工后裔,能够回忆这段历史。并希望中国政府及美东地区的华人后代,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找到自己的祖先。 新州贝尔维尔荷兰归正教会外围破旧,屋顶尖塔已经支离破碎。
26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跟着儿子家去旅行-迈拉峡谷铁道吊脚桥
热度 6 卉樱果 2015-8-25 01:47
其实迈拉峡谷吊脚桥(不知道这样翻译对不对)是 水壶峡谷铁路 的一部分,由18座吊脚桥和2个隧道组成,上世纪为蒸汽火车轨道。 我们的车沿着弯曲的山间公路攀升,每个人的耳朵像坐飞机那样静音了。修整的路和桥使得山路非常容易,我们把车泊在迈拉-贝勒非省立公园后即开始长途跋涉。 不确定我们所在山的高度,但是有一块介绍牌说,远处小黄山海拔是2170米,我就猜测我们站立的地方至少1000多米。 我们看到满目烧焦的老树和新生的植物 2003年这里发生了严重的野火,烧光了所有树木和铁路吊脚桥。北美的惯例是,对于野火不花人力物力扑灭。理论是,森林200年要更新换代一次,老树死亡和野火几乎是同时的。所以只是为了居民安全隔离为主。 老铁路最后一次维修是1947-1950年,后来废弃了运输功能改为历史遗址和休闲区供游人健步自行车。2003年大火后,当地对12座吊脚桥桥完全重建。想像一下这个巨大,艰难,和奇迹的项目! 虽然现在的路况比以前安全多了,但是该路段去年因泥石流还是被关闭了一年多,今年五月刚开放。因此步行人和自行车者也特别多。 这个十字架吊念的是被人类撞死的动物。它们是原居民,人类是后来者。 公园入口处的介绍牌列出了山上好多种动物,不过我们只看到了身上有条纹的花栗鼠?还是花狸松鼠? 那天气温很高,太阳暴晒,但是山上比较清凉,我们居然走了好几个小时。 低头看悬崖陡壁。 近观枯树远望无穷无尽的山。 走过一座座吊脚桥 新植物,新开的花,新的生命。 我们喜欢看人们享受这里,骑车,步行。有对母子,儿子只有六岁,和麻麻一起骑车。 我们自己也没想到能走这么长时间的路,大约四个小时吧,中间只是野餐休息了下。 请大家 点这里给我们的画和照片加加分吧,谢谢啦 ~
个人分类: 旅途走笔|891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新馨向荣】中央公园Bethesda Terrace(1)-- 平台拱廊
热度 7 xinsheng 2015-6-9 22:45
【新馨向荣】中央公园Bethesda Terrace(1)-- 平台拱廊
Bethesda 平台拱廊 是 19世纪60年代 创建纽约中央 公园 的 主体建筑 的一部分 ,也是众游客必去参观的景点,被认为是中央公园的中心点。 1. 该拱廊 的亮点是 华丽的 瓷砖 天花板 。 2.站在拱廊入口往前望,穿透那些拱门,可以看到雕塑喷泉还有秀丽的湖边树林。
个人分类: 新馨向荣|651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橡树的意义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4-11-2 06:09
有斯拉夫人崇拜橡树的俄罗斯风俗记载,最早证据要追溯到十至十二世纪。在拜占庭皇帝康斯坦丁七世(十世纪中期)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俄罗斯人在生长着高大橡树的霍尔季察岛进行祭祀仪式。根据沃罗涅什省的资料,年轻人在举行结婚仪式后要到老橡树前绕着它转三圈。所有地方都禁止破坏砍伐或加害神圣的橡树。在一些斯拉夫语言和方言中“橡树”一词常被当成“树木”的统称。   橡树的重要性在众多树木中位居首位,并与其他一系列象征的最主要元素相关。在民间传说中,橡树以世界树的形象出现,它具有三层,是对宇宙三届的模式化体现。咒语里说:大洋中有一座山,山上的神庙旁矗立着一棵橡树,它象征着世界的中心和世界本身,同时也是理想的彼岸世界的象征。只有在那里各种危机(例如消除疾病)才能够得到解决。国王、王后、上帝、圣母和圣徒住在橡树附近或者橡树上,而在橡树周围,在它的根和叶子上盘卧着巨蛇。   俄罗斯人把橡树称作橡树王,根据迷信和传说,橡树上栖息着百鸟之王——鹰或神鸟库克,有时还被比作一家之主。橡树被认为是神话人物(如仙女、精灵、小鬼等)的聚居之地,所以人们禁止砍伐橡树,也不能在橡树下睡觉,否则可能会有生病或者智力受损的危险。在高大的橡树上还居住着传说中的巨蛇——土地的守护神,它使土地免受冰雹和暴雨和恶龙的侵袭。   橡树还与雷神庇隆联系在一起,关于这一点有禁忌为证:雷雨天不能站在橡树下,也不能在房屋周围种植橡树,因为雷电首先会落在橡树上。在白俄罗斯民间创作中,橡树和雷神经常出现在追捕巨蛇、鹰隼和其它敌人的情节中。   在迷信、魔法和民间传说中,橡树一直是男性的象征。给初生的男孩儿洗澡后要把水泼在橡树下;当新娘被领进婆家时,她要第一个迈进门,并同时在心里默念:“院子周围长着橡树,家里就要添儿子了。”这样将来就能生男孩了。   俄语中有不少跟橡树有关的民谚、俗语,比如“橡籽多多,严寒将至”、“冷得橡树叶都卷起来了”等等。橡木是最坚硬的树木,俗话说:“橡树一下砍不倒”。东斯拉夫人有这样的习俗:在听见第一声雷,或者看见春天的第一只鸟时用背在橡树上磨蹭,这样背就会健康;把橡树枝掖在后腰里,能保佑背在收割庄稼的时候不会出毛病。在白俄罗斯的一些地方,助产士用橡木块切断婴儿的脐带,以使他健康成长。南斯拉夫人的民间医学中有一个很流行的方法,可以治疗儿童疾病和降低儿童死亡率:把生病孩子的头发、指甲或者为孩子量过身材的线放入橡树树干里,然后用木桩把洞填上。等孩子长得比洞高了,疾病就会离他而去。   同时,橡树还有一层象征意义,意指思想过于死板固执,没有激情、没有幽默感的人。俄罗斯人在形容这种人时会说“他简直就是棵橡树”。由橡树衍生出的词 “дубовый”(橡树的)有愚笨之意,例如“дубовая голова”(橡树般的脑袋),即中国人说的“榆木脑袋”、笨人;“дубовый язык”(橡树的语言),笨拙的话。   在楚瓦什(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之一)神话中,每一种树木都有特定的含义;橡树则代表家族中比自己年长的男性,相当于父亲的角色。所以楚瓦什民歌中唱道:“田野里有一颗枝叶繁茂的橡树,那不就是我们的老父亲吗?”橡树还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与俄罗斯文化不同的是,楚瓦什人并不将橡树的形象作为蠢笨和愚昧的象征。
个人分类: 转帖|1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周末一乐:学《毛选》(旧帖重转)
热度 9 宜修 2013-11-17 12:03
不服不行。老人家 半个世纪前就能如此高瞻远瞩......毛泽东思想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废话少说,赶紧先抄一本儿对症的立竿见影...... 庆祝建党 90 周年,现号召大家学《毛选》,尤其要提倡活學活用,具体安排如下 : 1 、恋爱的:读《反对自由主义》 ; 2 、初婚的:读《实践论》 ; 3 、吵架的:读《矛盾论》 ; 4 、吵架成常态的:读《论持久战》; 5 、有了孩子的:读《我们的经济政策》; 6 、老公有情人的:读《论联合政府》,妻子加读《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 7 、男回心转意的:女方读《评战犯求和》与《丢掉幻想 , 准备斗争》 ; 8 、离婚的:读《别了,司徒雷登》 ; 9 、再婚的:读《迎接革命的新高潮》。 学完了,老岳别忘了组织大家讨论哦!
个人分类: 博君一灿|9277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为入学“外附”五十周年作—遥祝 15/09-13 半个世纪来的难得欢聚 ...
热度 5 燕山红场 2013-9-12 03:16
为入学“外附”五十周年作—遥祝 15/09-13 半个世纪来的难得欢聚 ...
这是二校门 教学楼 旧舍新校半世霜,是年“南华”恰朝阳。 雏燕学语伴晨雾,运锄耕 劐 ( huō ) 在农乡。 五音引吭高歌奏,四海为家环宇荡。 迢递风尘成追忆,依稀少时童趣样。 说明: 1. 跨入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的校舍,那是北平时期国立女子师范大学的旧址,坐落在和平门外南新华街 2 号,而今整整是半个世纪了。我们是应国内外的需求入学的,当时国家外事活动正如旭日东升。 2. 当初在校园里早读时,天才蒙蒙亮,我们还曾经学农在西山农场。 3. 英、俄、西、法、汉五种语言合唱的国际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而后在全球五大洲的求学、工作、生活留下了我们人生坎坷的扎实足迹。 4. 虽然岁月流逝,但是鬓发斑白的我们永远难忘当年少男少女质朴、天真、童趣的稚嫩容貌! 5. 欣闻 9 月 15 日 1963 年入学的初中部、高中部、小学部三个年级的校友举办半个世纪的相聚,拙笔奉献,以略表心声。 03- 08 /09-13 于莫斯科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2805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小虫摄影】16世纪人物--renaissance faire在集市
热度 11 【小虫摄影】 2013-8-31 08:30
纽约上州有一个16世纪的村庄建筑,每年8月到9月在周末的时间。有化妆成16世纪人物再现,村庄里的商店卖16世纪的服饰和生活用品。有很多节目表演,演员和观众都分辨不出来,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我拍摄了人物肖像和表演,谢谢分享 皇后 宫廷政变格斗 谢谢观赏
5754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20世纪是核能世纪,21世纪是真空能世纪
热度 5 天涯过客 2013-7-29 08:42
20 世纪是核能世纪, 21 世纪是真空能世纪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258539/ 人 物 档 案 高歌 1945 年生。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责任教授,兼“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设计和研究工作,该项成果 1984 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钱学森同志称之为“一项为中国人民争气的重大发明”,现已用于我国多种军用航空发动机。 1986 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1 年获中国杰出博士称号,并荣获航空金奖及国防科工委光华特等奖。 1987-1993 年从事潜艇减阻降噪研究,发明潜艇减阻降噪新型流水孔,并在潜艇上应用;该项成果 1992 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 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此外,在直升机旋翼锯齿形倾斜尾缘技术、碟型飞行器设计与研究、龙卷风加力燃烧技术、湍流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1985 年起至今,历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以及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著有“燃烧室空气动力学”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约 50 余篇。近年来研究兴趣包括:新能源的基础理论,新型动力装置研制,空天飞行器设计与研究等。 真空零点能是洁净、廉价的能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免费午餐” 记者:与一般能源相比,真空能的特性有哪些? 高歌: 现代理论认为,所有的物理现象都与真空有关,而真空是巨大的能量涨落的海。真空中粒子运动是个自循环系统,零点能推动粒子运动,粒子运动产生零点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零点能是洁净、廉价的能源,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免费的午餐”。宇宙中所有的显物质都来源于零点电磁涨落能,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物质粒子不停地与真空零点能发生能量交换,也就是说, 没有任何一个物理体系称得上是孤立体系的 。根据物理真空的性质,我们 可以从空间任何一点提取零点能,并转换成我们所需要的能量形式。原子中电子绕核转;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转,几十亿年永不停息;超导和超流现象,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关于能源的启示 。 据此,我们可以探索许多未知领域,为解决能源、通讯、材料、生物医学等学科中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有人认为, 21 世纪是真空工程的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伴随着对宏观宇宙和微观粒子研究的深入而深入的。研究自旋及由自旋产生的挠场的性质,利用零点能,开发零点能是 21 世纪科学发展的必然。为了加速零点能的相关产业的开发过程,需要科学家、发明家和投资者联手做好信息、科普、研发和产业化的工作。可以预期,率先开发洁净廉价的真空零点能能源,建立分布式的能源网点,将使我们在 21 世纪经济发展中成为最大的赢家。 记者:那么,科学界是否重视这一领域?现在是否已经有成功提取零点能的事实? 高歌: 1997 年 ,美国航空航天局主办了一个名为 “突破性推进物理” 的学术研讨会,重点研讨 开发零点能 。美国航空航天局甚至制订了详细的研究开发计划。 2001 年 1 月 20 日至 22 日,第一届国际“场推进”会议在英国召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齐聚英国,研究“利用零点能推动宇宙飞船引擎”的可能性。一旦成功,人类将可在太空中自由来去,而且不需要耗费任何燃料,飞行数百年之久也没有问题。 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 1998 年把真空能的研究列入 NASA 的研究计划。实际上,美国在 1984 年就制造出了提取真空能的装置,但是当时的装置大部分都是电磁装置。他们输入 1 份能量,获得了大于 1 的输出能量。从最开始的 输入 / 输出 =1/4 到现在的 输入 / 输出 =1/20 。真空能的利用,真正实现了一句话: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经过计算,在一个 直径 50 米、高 200 米的真空能发生装置的作用下,其产生的能量将不亚于三峡水电站 ,并且真空能是无污染的能源。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科学家制造出了旋涡提取真空能机,能够达到 500 瓦的水平 。 这些方面的实践已有一些成功的先例。俄罗斯还研制成功了利用旋涡装置提取真空能量的取暖系统,其输出 / 输入功率比达到了 2.54 / 1 。 2005 年俄罗斯已有 9 家企业在生产这种供暖系统。匈牙利科学家在 2006 年制造成功利用真空能的发电装置,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成本太高、体积太大。总的来说,目前科学界对真空能的提取和利用还处于初级科研阶段。 所以,科学家断言:“ 20 世纪是核能世纪, 21 世纪是真空能世纪。” 记者:这 是不是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高歌:如果你不把真空能算作能量,这些依靠真空能运行的装置就成了不吃草的马。如果你 把真空能算作能量 ,你会发现 它们同样严格遵守着能量守恒定律 。 真空不空,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海,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能量 记者:初看到关于真空能的资料很震惊,因为在我们印象中真空就是什么也不存在,既然有真空能,这里的真空还是传统意义上没有空气的那个“真空”吗? 高歌:不是,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真空定义很宽泛,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虚空都属于广义真空的范畴。 真空是物质的一种凝聚态,真空也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海,取之不尽 。随着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深入,发现了夸克、电子、缪子等更小的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大小不足原子的十亿分之一。在宇宙中,星球之间的距离远得要用光年来计算。物体里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也是这样遥远,当电子等这些更小粒子要穿越原子之间的虚空时,就像是光在星球之间穿越一样。那么这些更小粒子间的空隙就是真空。因此,我们 现代研究的真空不再仅仅限于狭义的没有空气的真空 。这种真空概念是对传统的真空概念的强烈冲击。 记者:这样的真空中会存在能量? 高歌:在量子物理学领域中一种理论派别认为,真空是由正电子和负电子旋转波包组成的系统,这种过程的动态能量可以作为工业能源、未来星际航行能源以及家庭生活等诸多领域的能源。量子真空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空间,它充满时隐时现的粒子和在零点线值上涨落的能量场。而与这种现象伴生的能量,被称为零点能,也就是说,即使在绝对零度,这种真空活性仍然保持着。早在 1891 年,科学家忒斯拉( NikolaTesla )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到:几个世纪之后,也许我们 可以从宇宙中的任意一点提取能量来驱动我们的机械 。用今天的科学语言解释,这种能源就是真空零点能,或称 空间能、自由能 等。 现代理论的一种派别认为,真空零点能起源于宇宙边界条件,或是由组成物质的带电粒子的量子涨落运动产生的。零点能推动粒子运动,粒子运动产生零点能,形成了宇宙自生的反馈模式,宇宙的所有物质对真空都是开放的,零点能的涨落可以看作是具有随机状态的经典电磁辐射模式的集合。我个人认为, 真空能是暗物质能量粒子在强旋激活状态从真空中汲取并释放出的斥力能量 。 记者:为什么要强调“零点”? 高歌:我们知道运动也好,压力也好,都是分子的热运动,这种运动杂乱无章、随机碰撞,就是说分子不是静止的。比如空气中分子运动会对地面产生压力,这就是气压。那么对于真空来说,没有分子撞击,我们就定义为绝对零度。当然,这个零度不是摄氏零度,是开氏温标中的零度,等于- 273.16 ℃,所以真空能也叫零点能。 记者:如何证明真空中存在能量? 高歌:关于零点能的设想来自量子力学的一个著名概念 :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该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时以较高的精确度得知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此,当处于绝对零度时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动;否则,如果粒子完全停下来,那它的动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时精确地测知,而这是违反测不准原理的。这种粒子在绝对零度时的振动(零点振动)所具有的能量就是零点能。狄拉克从量子场论对真空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把真空比喻为起伏不定的能量之海。 J?Wheeler 估算出真空的能量密度可高达 1095g/cm3 ,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天文数字的巨额能量。 有人认为零点能来自各种类型的力场,包括电磁场、引力场和核力场,并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表现出来。一种方式是兰姆移位,即受激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的轻微改变;另一种形式是电子和光学仪器中可记录到的一类特殊的不可避免的电平噪声。但是影响最大也最为明显的要算卡西米尔效应。 1948 年,荷兰物理学家卡西米尔在理论上计算出两块靠得足够近的金属板之间将会有轻微的相互吸引。原因在于金属板之间的微小距离只允许真空能量中高频电磁成分存在,其它那些较大成分则被金属板挡在外面,因而内外存在着压力差,正是这样的力使得金属板相互靠拢。这也被称为静态卡西米尔效应。尔后,许多物理学家对其进行了实验上的验证,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卡西米尔力进行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相差不到 1% 。《 Science 》杂志曾载文称: 这是一个让所有教科书都要重新改写的实验 。 我国对提取零点能研究同美、俄等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江兴流教授提出的涡旋动力学提取零点能的理论在国际上拥有重要影响 记者:对于真空零点能的研究我国处于什么水平? 高歌:大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理论研究上,我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兴流教授提出涡旋动力学提取零点能理论,在国际上拥有重要的影响。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研究。 高歌: 真空是一切物质现象的基础 。电与真空作用产生电场,质量与真空相互作用产生引力场,旋转的物质与真空作用产生 挠场 。我们知道, 宇宙普遍规律是涡旋 。如银河系在旋转着,太阳系在旋转着,电子在旋转着,微观的基本粒子也在自旋。从超导体中的涡旋点阵,到宏观的等离子体加速现象,还有电化学的点腐蚀、龙卷风、银河系、类星体、黑洞等诸多现象都存在涡旋。可以说旋涡运动是宇宙中最为普遍的运动形态,整个宇宙通过涡旋而联系在一起。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旋转将产生挠场。 挠场波的速度是光速的 10 亿倍 。俄国科学家在测量太阳黑子的时候测出来了挠场波的速度。 苏联把挠场的研究作为国家最高机密,苏联解体以后,苏联科学家来到美国,西方科学家才震惊地获知这个绝密领域的研究 。 记者:挠场这一词太专业,如何理解? 高歌:挠场理论最初源于爱因斯坦——— 康顿理论,在广义相对论中,若要考虑物质自旋的作用,需引入非对称的联络,即挠率不为零的情况就会导出挠场的存在,挠场的能量来源是零点能。众所周知,基本粒子的“电荷”对应于电磁场,“质量”对应于引力场,那也应有对应于“自旋”的挠场存在。挠场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它只改变物质的自旋性质;类似于引力场的高穿透性;滞后效应;轴向加速效应等。 粒子和物质产生的涡旋几乎瞬间地通过挠场相互作用着。因而有人把涡旋称为宇宙的引擎,它是连接不可见能量和可见物质的桥梁。而且许多异常物理现象都与涡旋相关。人们也发现,大量的异常放能和核反应现象不能用现有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作用、引力作用这四种相互作用加以解释,需要引入挠场或自旋场。 挠场效应属于新的基本相互作用,它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穿透性、记忆和滞后效应、超光速传递和全息特性等,它是物理真空极化的一种表都与涡旋相关 。人们也发现,大量的异常放能和核反应现象不能用现有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作用、引力作用这四种相互作用加以解释,需要引入挠场或自旋场。挠场效应属于新的基本相互作用,它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穿透性、记忆和滞后效应、超光速传递和全息特性等,它是物理真空极化的一种表现。 人也有挠场存在,每个人的挠场波都不相同,就像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一样。只要获得了人的挠场波的信息,就能够找到这个人的位置。 谈恋爱中的人,孪生的兄妹,父母子女之间为什么能够进行思维传感?过去认为是脑电波,现在发现根本不是,靠的就是挠场波 。 记者:江兴流的实验成功地提取了真空能吗? 高歌:江兴流的涡旋实验是这样的:电解水过程中,出现涡旋运动,继而产生挠场。由于氢(或氘)气泡的不断射出和离去,在电极尖端将出现周期性的瞬态变化过程。瞬变的气泡可能产生动态卡西米尔效应而吸收零点能,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这样,通过挠场与真空的相干作用而提取能量(零点能),导致了过热和异常核现象的出现。这一理论也成功地解释了近年来颇有争议的 “冷核聚变”(《 Nature 》杂志 2005 年 4 月 28 日刊登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用热电晶体在氘气的环境中,在温度变化不到 30 ℃时产生的核聚变,这被称为“口袋中的核聚变”)的实验结果。涡旋动力学提取零点能理论也为气泡核聚变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气泡破裂的瞬态过程,产生自收缩涡旋,通过挠场相干作用提取量子真空零点能而形成高度定向的能量射束。这种微细射束,可以是光束,也可能是引起核反应的高能粒子束。从 1989 年至今,全世界有不少科学家克服种种困难,探索着冷核聚变这一新的物理现象,有更多可靠、可信的实验证据已表明,被称之为“冷核聚变”的这一现象的确是存在的。 记者:您在这里所说的气泡是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气泡吗? 高歌:不是。用一个简单的常识可以理解这种现象:我们在用水泵抽水时,总会发现在水泵的内壁上出现许多小坑儿,这种钢铁内壁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小坑儿点呢?水流的阻力作用太小并不可能使钢铁出现这一现象。用涡旋理论就可以解释了。其实就是水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气泡”,这可以看做是真空能的一种存在形式, “气泡”发生“冷核聚变”,其产生的能量相当大,会在瞬间产生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在钢铁内壁上“炸”出小坑儿。 涡旋动力学模型的主要论点在于:局域瞬态非平衡体系产生涡旋,而涡旋的内聚作用和极化效应,使体系内的粒子相互靠近,通过涡旋动力学与真空零点能产生挠场相干,提取真空零点能,并产生局域极化核反应和高度定向的轴向加速高能粒子。江兴流教授的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许多异常放热和核嬗变现象,因而受到了广泛重视。刚才说的发生在水泵上的这种现象就可以理解了。 记者:今天的采访涉及到了尖端学科和物理学的高深知识。高老师的讲解理解起来比较费劲。除了真空能外,现在科学家还在研究哪些属于尖端科技的能量? 高歌:现在发现宇宙中存在 95.6% 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而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物质仅仅只有 4.4% 。与正物质对应的是反物质。 2002 年,欧洲核子中心成功地制造了 5 万个反氢原子。反质子与正质子碰撞,将产生巨额的能量。 21 世纪在能源方面,反物质能量也要粉墨登场。 2001 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女博士成功地把光速降低到了每秒 17 米。 2004 年在 1 毫秒的时间内把光速降低到了零。她的实验方法是让光穿过金属铷蒸气,最后把光速降低。当光速降低到每秒 0.37 米的时候,则光的推进力就会增加 10 亿倍。 还有一位俄罗斯科学家做了一个关于引力方面的试验,他通过穿透超导磁盘的强电流脉冲制造出引力射线,释放出来的能量把几公里以外的靶子都打倒了。还有很多这方面的实验。 总之, 21 世纪是高科技开发新能源的世纪,目前各国科学家都在研究,谁有突破性进展谁就成为赢家。 背 景 21 世纪最大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当前,许多新能源发生装置不断出现,并能很快应用到百姓的生活中,能源革命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科学家们在能源问题上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随着物理学的发展,量子理论预示,真空中蕴藏着巨大的本底能量,它在绝对零度条件下仍然存在,被称为真空零点能。科学家通过对卡西米尔力(一种由于真空零点电磁涨落产生的作用力)的精确测量,证实了这一物理现象。随着物理真空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推进,人类将会把处于“闲置”状态的真空作为一块“新油田”加以开发。若能将这种能量转换为可供人类应用的动力,等于为人类开启了一座永不枯竭的能源宝藏。 可喜的是,目前俄罗斯、匈牙利等国的科学家已经在实践这一理论,并把部分装置试用到百姓生活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江兴流通过研究提出了涡旋动力学理论提取真空能,使人们对于真空能的认识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个人分类: 實干家的科學|9525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纪录片:末日的地球:世纪海啸
热度 5 8288 2012-11-23 14:01
个人分类: 视频|5873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说纽约多灾多难,不如说纽约是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附图片) ... ... ... ... .. ...
热度 14 xinsheng 2012-11-3 08:54
说纽约多灾多难,不如说纽约是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附图片) ... ... ... ... .. ...
与其说纽约多灾多难,不如说纽约是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11-2-2012 从 2001 年的 9.11 灾难,到 2003 年的大停电,又到 2011 年的艾琳飓风,再到几天前的桑迪飓风,进入二十一世纪十余年,纽约已经遭受了数场的天灾人祸,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说纽约多灾多难,实不为过。作为一个普通的纽约居民,亲历了这些风风雨雨之后,我更愿意说,纽约是一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远的不说,就简单说说近在眼前的桑迪飓风吧。 10 月 28 日周日,无数的纽约家庭利用周末购物,储备飓风期间的口粮和应急物资;数十万居民收拾家当,做好撤离低洼或近海民居的准备。 10 月 29 日周一,白天,桑迪逼近纽约,纽约政府果断地关闭学校和所有公共交通,呼吁居民呆在家里或其他安全的处所,并实施危险地带居民的撤离;当晚,飓风肆虐纽约,造成 几十人丧生, 200 多万人遭受停电之苦,数不清的家庭丧失家园(风暴、火灾摧毁)或有家不能回 ( 水淹 ) ,地铁系统也因众多路段淹没水中而彻底瘫痪 …… 10 月 30 日周二,桑迪渐渐撤离纽约。 纽约政府果断地继续 关闭学校和所有公共交通,呼吁居民继续呆在家里或其他安全的处所。与此同时,无数的警察、医务工作者、电路维修工人、铁路和地铁工人,还有许许多多我说不 出工种的英雄们,却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一点一点地为维护和营造纽约市民的正常生活默默奋战无私奉献。 10 月 31 日周三,纽约政府继续关闭学校,却部分开通了公共汽车,顽强的纽约客开始走向街头,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了灾后生活和生产康复的第一步。迈出第一步不是那么容易,地铁仍然瘫痪,路面交通超负荷运转而严重堵塞,无数的通勤者花费 4 、 5 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岗位,我自己就不堪路途的颠簸晕倒在公共汽车上。无论如何,我拖着疲惫上班了,更多的纽约客带着满脸的笑容上班了!桑迪没能让纽约客倒下,纽约客哭着笑着战胜了桑迪。 11 月 1 日周四,纽约政府继续关闭学校,但已经全面开通了公共汽车,部分开通了地铁。地铁是纽约的大动脉,大动脉开始搏动了,城市就富有了生命的活力和干劲。 华尔街的证件交易中心因天气影响停业2天后也重新开市。 我因害怕严重堵车而偷懒在家,被朋友调侃是临阵逃脱。我颇觉惭愧,却真诚地敬佩朋友的顽强和乐观。她倒了好几趟车花了 2 、 3 个小时才到达单位,仍然乐呵呵地告诉我:“迟到不是我的错,悠哉悠哉地倒车,不仅不累,还挺好玩的。” 这就是纽约客,花 2 、 3 个小时颠簸通勤,毫不抱怨,还苦中作乐!正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这样的纽约客,造就了顽强乐观充满活力的纽约! 11 月 2 日 周五,飓风过来的第三天,纽约政府继续关闭学校,公共汽车基本恢复正常运营,连接周边城市的火车、城内的地铁都逐步开通并运作良好。我这个“娇生惯养”的 大懒虫,也在朋友的游说之下,乘坐公共交通重返工作岗位。为了避免换车周折之苦,先生开车把我送到某地铁站。稍作等待,就轻松上了地铁;站立两个站,我还得到一个座位,可以闭目养神。 火车偶尔因前面车次 挡 道 而停顿,但运行还算正常。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9点半从出家门,10点45分到达办公室,总共只用了 1 小时 15 分,快接近飓风前的正常水平啦! 飓风过后第三天就能恢复到这这样的水平, 这就是纽约速度!这就是纽约的活力! 纽约的交通一直是个大难题,而飓风过后第三天就把这特大难题解决到如此良好的程度,足以佐证纽约灾后重建和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我完全相信,到下周一,纽约的交通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所有的纽约孩子们将顺利地返回学校,各行各业的灾后重建也将稳步进行。。。 纽约,就是一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神奇城市! 地铁开通,虽然人多,但并不太拥挤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10521 次阅读|3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6 06:55 , Processed in 0.066760 second(s), 2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