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教师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每逢佳节忆恩师(散文)
热度 8 他乡异客 2017-9-14 09:33
9月10日,是大陆的教师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逢此时,我总是想起我的小学语文老师。 聂老师是我上小学时的语文老师,个子高挑,素衣素裙。短发戴着一副近视镜,虽不很漂亮但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她那女性特有的柔美嗓音,听她朗读课文,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我一入学就被选为班长,一直到我走上社会,也就有了和聂老师更多接触的机会,我更是她最得意的学生,我也为此而感到自豪。 每当语文课要上新课时,同学们都会莫名地兴奋不已,心里都暗暗期盼着这一时刻的到来。终于上语文新课了,聂老师总是由自己先将课文朗读一遍,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尤其是课文中的人物对白,一说一答完全口语化,把人物的个性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如是散文,就更是读的如梦如幻,令人陶醉其中,仿佛时间都痴迷地停止了走动。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原来文字是这样地神奇,由文字所组成的文章,会是如此地优美。 聂老师一边来回走动着一边读着课文,时常会透过眼镜的边缝,偷偷观察着同学们听朗读课文的反应。我想那一刻,她心底里一定会有些得意。接下来就是全班朗读课文。随后就是分课文的段落大意,聂老师总是先把我叫起来,叫我先说说是怎么分的。我和老师并未在课前有过单独沟通,但几乎我每次的分段和解释段意,都获得了她的首肯。还有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找出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句子等,也会常常叫我来做示范。 聂老师如此的举动,极大地了调动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语文课是我下力气最多的课程。造句、作文更是写作能力的体现,在聂老师的教导下,我进步很快,写的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贴在年级的表扬栏上,也被外班的老师拿到其他班上朗读推荐过......。 春雨育禾苗,润物细无声。时至今日,半个世纪前的那些场景,仍历历在目生动鲜活。如果说今天我写的东西还有些许文采,还真得感谢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在第32个教师节之际,我由衷地道一句:老师;谢谢您!
个人分类: 散文|1000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四十三年后的拜访——写在教师节前夕
热度 17 四合院的闲人 2012-9-12 10:31
四十三年后的拜访——写在教师节前夕
四十三年后的拜访 ——写在教师节前夕 四合院的闲人 失去联系多年的四姐妹在电话中约好:咱们去看望分别四十三年的初中班主任吧。捧着鲜花拎着果篮,随着特意迎接我们的王瑞英老师走进她的家门。 坐在老师家浅色沙发上,亲切的书香气迎面扑来,室内的布置浪漫且富有活力,与时尚的王老师相形益彰。如果不问,一定猜不出王老师已有七十五岁高龄。 ——王瑞英老师 四十多年的岁月逝去,王老师早已桃李满天下。对仅仅入学一年半、鬓染华发的我们生疏,那是再正常不过了,但王老师却一个个地叫出我们的名字。数十年来我们也从没忘记少年时代唯一的班主任——王瑞英。 在老师家,我们回忆起短暂的初中。 1966 年 6 月我们小学毕业考试完成,还没来得及进行升学考试,就进入了“文革”的造反阶段。 13 岁的我们并不懂什么叫文化革命,但学校放假,接待来自各地的红卫兵成为我们这些孩子们的主要“学业”了。每天仍然早来晚走,做的事情与学习无关,跟在老师后面做着贴大字报、游行、围观、接待外地来京的红卫兵。后来,老师也一个一个地被打倒,一些出身不好或者走资派的子女们很快回了家。 1966 年 9 月 -1968 年 2 月应该上初中的我们,却没书可读,更没有老师的教诲和辅导,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悲哀。 1968 年初,在“文革”的复课闹革命中,我们被就近分配到中学直接进入初二年级。 终于,我们可以上学了。 人们常说:少不更事。记得我们班好像比较闹,特别是一些男生,王瑞英老师是第二任班主任。当大家知道王老师是参加抗美援朝的复员兵时,老实了许多。我们记得,王老师最爱穿的就是列宁装,也是抗美援朝的女兵军装,帅气透着清雅。后来,发现王老师出身不好,结果班里有了小动作,乱了许多。 大家正聊着往事。王老师缓缓地从座椅上站起来,面对我们问出一句话: “那时上课,我教你们什么了?” 我们不觉都愣了一下。是啊,那个年代,我们连课本都没有,都学什么了? 华回答:“好像是毛主席语录吧?” 英应道:“背毛主席诗词。” 我说:“还有写大字报!” 玲追了一句:“最新指示出来后,我们去游行。” 我补充:“我学会了 26 个英文字母。”当然是那位戴眼镜的英语老师教的。 天啊!当年的我们无比地可怜!最好的年华、最佳的年龄段,我们一无所成,浩如大海的知识、学问在我们身边哗哗地淌过 …… ,这是我们永远的痛啊! 幸好,那时我们家中书柜里还有书! 王老师的问话很深刻,她在问我们,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后面还有的语言是:你们能做什么? 是啊!我们踏踏实实地学到的就是小学六年的知识!这就是 我们这届 初中毕业生的基础。我们中不乏中队长、学习尖子、可以考入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的人,却因为“文革”错过了最佳时期,影响终生。当然,后来我们有的人补习了初、高中课程,并考入大专完成学业。那是从兵团返城,已近 30 岁以后的事情。 虽然没有高学历,但确信,我们已经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挫折去工作和生活了,我们的世界观是正统而又符合当今传统潮流,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同时,我们把自己的孩子都培养成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能做的重要事情,也算是为社会做出的一点点贡献吧。 王老师退休后,又在一所大学工作了十一年,可以感受到老师很强的事业心。现在老师常去活动中心跳跳舞健健身,难怪她的神态和体力都堪称一流。到了一定年龄,心态成为最重要的长寿秘诀。 王老师一定不知道,当年我们全班同学“一锅端”全部去黑龙江兵团后,生活的艰难困苦出乎想象。 第一 年的冬天,离密山县兴凯团部一百多里远的地方,十六、七岁的我们在荒山老林安营寨扎,睡地窨子,吃杂粮冻菜,冒着零下 3 、 40 度的严寒修路、伐木、开山采石,为屯垦戍边而战。就在那个严冬,一位 20 岁的花季战友砸伤,就在我们眼前失去生命。 在最困难的时候,我清楚地记得老师的来信,如春风一般,每一句话每一段都是鼓励和鞭策。老师写道:“我为你们骄傲,因为你们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 曾经的岁月在一滴滴的眼泪和汗水中度过,我们也慢慢地坚强起来。回城以后的生活同样是条弯曲不平的道路,每个人都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阵痛和苦恼,当然也有喜悦和幸福。这就是 我们几十年来生活的写照。 如今,“含苞待放的花朵”们已经进入中老年行列。幸好,我们有同生共死的战友、同学、朋友和家人,还有可以惦念的师长和生活中的导师。我们仍然那么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今天来之不易的日子。 离开王老师家,英说:热泪长流。我们赶紧看看她,还好,热泪留在心里了。应该是感慨:四十三年啊,真如毛主席说的:弹指一挥间,换了人间。 当年,我们四个人总是一起上学下学,游行也走在一起。互相叫着外号,串门,聊天,无所顾忌的年月很短,但却终生难忘。最巧的是,我们的生日除付英三月底外,我们三人都在四月份,而且每人都相隔 7 天。大家高兴地说,要过一个迟到的生日,而且要去英的新宅过,因为她的爱人、我们的老同学是特级“厨师”。 我们聊啊聊,直到太阳偏西。 2012 年 9 月 9 日 星期日 于北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203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享 今天是教师节
热度 12 湮雨过客 2012-9-10 15:03
今天是教师节
今天是教师节 今天是教师节. 那一年的今天 , 我曾被评为我工作和所任教大学的优秀教师 . 今天面对这张放在红色塑料封面内的荣誉证书,思潮又起 . 那一年,我还很年轻,刚刚研究生毕业不久,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并没有什么物质奖励, 就这本证书 , 我已然感到 , 学校给了我很高的荣誉 . 与我的师长相比,我真的不够资格拿这本证书。 那一天, 我在日记中写着 :" 我感谢我的老师 , 不论是幼儿园中的启蒙老师 , 还是研究生时期的指导老师 , 他 ( 她 ) 们辛勤的付出 , 带领我一路走来 , 走到今天 . 今后 , 不论我在那里 , 我永远感激我的老师 , 我永远思念我的老师 ..." 祝所有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个人分类: 流水日记|870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原创:自己为自己过节——在莫斯科的教师节...
热度 13 燕山红场 2012-9-10 01:51
原创:自己为自己过节——在莫斯科的教师节...
明天是教师节,没有异国的人来祝贺,那就自己过!买了肉馅、芹菜,俺在忙活了几个小时后芹菜馅的饺子就做好了,这就是自己动手、饺子就有! 和面用了4个鸡蛋,再炒鸡蛋5个,加上香菇、洋葱、13香、姜粉、鸡精、酱油、不多的肉,包的可是真的大馅! 西瓜掏出瓤,装入了玻璃大瓶子,以求吃时方便,你看:有4瓶呢! 送上办公室的照片,浓密的绿茵几乎遮盖了硕大窗户,工作和生活就是如此!
354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师恩浩荡]别梦残-“教师节”前夕缅怀恩师李天泽先生(旧文重发) ... ... ...
热度 22 宜修 2012-8-14 12:55
[师恩浩荡]别梦残-“教师节”前夕缅怀恩师李天泽先生(旧文重发) ... ... ...
别梦残 教师节缅怀日坛恩师李天泽(李敦厚)先生 宜修 抵京的第二个早晨,漫天的沙尘骤然间将我刚刚回家的心情从极度的亢奋拽到了郁躁的谷底,如遮天蔽日的黄沙般尘埃密布,无从厘清。我抄起了电话,向行前有约的解郁报到。 “你到了?”解郁兴奋的语气将我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 如约,我们直奔早已拟定的主题。听说李老师可能已经住进临终关怀医院,我大惊,忙问能否当天就去探望。解郁说要先请示李家子女,了解这段时间老师的身体是否适合接受探视。未几,回电:“老师在家。没有医院肯接收了。孩子说晚饭后可以见一小会儿。”还等什么?立即决定当天解郁下班后偕同前往。 傍晚的空气比早晨清爽了许多,心却找不到类似的感觉。分别二十多年后的期盼与获悉病情后的担忧交织在一起,整个心被忐忑不安膨胀到了极限。 李老师的新家坐落在京西一处优雅的小区。早春乍暖的气温已经让院子里若隐若现地染上了一抹新绿。如果老师健康,在这样别致的小区花园里,儒雅的他应该要么在凉亭里读报,要么在花径中晨练。然而,这里优渥的一切好像都与他毫无瓜葛,在我看来,此刻,它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证实人生的残酷、生死的无常。 只听我们说是李老师的学生,保姆就毫无悬念地开了门。显然,这除了说明保姆对前来探视李老师的学生之多已经司空见惯,更反映出主人对这样身份来客的绝对信任。 进门后,屋子里充斥着一片让人不安的寂静,与院子里早春萌动的生机形成天壤之别的反差。怀着对这不祥的沉寂敬畏的心情,我和解郁蹑手蹑脚的步入了李老师的寝室兼病房。 李老师面朝屋门,向左侧卧在病榻上。本就清癯、消瘦的脸庞此刻显得愈发苍白。两眼定定地看着走在前面的我。 “李老师,你还认得我吗?”我微笑着向他打招呼。 老师摇摇头,依然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见我身旁的解郁,他必定能猜到我是三班的学生。 “我是宜修。你还记得我吗?”我语带期待地问。去之前,我心里一直嘀咕:我在三班仅呆了一年,大学毕业后又未曾与老师联系,李老师该不会早已把我忘了吧? …………………… “宜修?宜修怎么是这样的?!”李老师边万分讶异,边遗憾地用手捂住了眼睛。 我大惭:真对不起,老师,让您失望了!旋即,惭愧中又燃起一份欣喜:分别将近三十年,李老师还能用这样虽遗憾万千、却发自肺腑的感慨来与我相认,足见他并没忘记我当年的模样,更证明我们之间的师生情份堪比当年、未曾疏远。宜修的名字还在他心中的考勤表上! 李老师向我了解了大学毕业以来的情况。大概是因为知道班上还有几位尚享独身的同学,老师专门问及我结没结婚、有没有子女、孩子的年龄,等等、等等。为了让老师了解到我们在海外的同学仍对我们的三班怀着像家一样的感情,我特地绘声绘色地向老师报告了自 2006 年春“归队”以来,两年中在美国分别与宁晓华、骆旭初、曾颐、李歌聚会的情况。显然,李老师对我们这班同学近三十年后仍保持着如此深厚的同窗感情非常欣慰。为此,他依然不忘谆谆教诲:“你们在国外,要经常保持联络,多互相帮助。” 当解郁从外间向保姆了解完老师的病情,进来加入我和老师的谈话时,李老师以他一贯的、为人着想的特质叮嘱解郁:“回去告诉同学们,不用来。就说我挺好的。” 善解人意的解郁赶紧安慰老师:“是那么说的。可这不是宜修回来了吗?” “她得来!”李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 — 老师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这三个字让我顿时倍感温馨与宽慰,临去前诸多的猜测和担忧都在这三个不容置疑的字迸出后,在瞬间之内化解了。它分明透露: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如父如兄般心血的李老师,心底里何尝不是期盼着与他的学生相会的?尤其是那些多年来杳无联系的学生,他何尝不更是无时不刻地渴望了解我们的人生轨迹?只是,本着他那从不劳烦别人的自律心性,他不肯因自己的抱病而成为别人挂牵的对象。 解郁问老师前次来带给他的音乐光盘他是否听了时,李老师解释他的身体状况已经让他无力操作身边的电器了。他不无伤感地说:“现在还能坐起来,可是已经不能下地了。” 我搜肠刮肚,想尽可能安慰他:“从脸上看不出你和过去有太多的不同 ……” “不行了,没有多少日子了。 ” 李老师悲凉的一句对自己无多的来日了如指掌的话,让我再难抑制眼中的泪水,赶紧抽身走了出去。 少顷,解郁招呼我:“宜修,让老师休息,咱们走吧。” 我多想婉拒解郁:“我还不想走!”谁心里没数:此一去将是生死离别?!然而,为了守约,为了此前对李家子女的承诺,更为了怕老师内心增添和我一样的悲怆,我违心地上前、握住了老师苍白、却依然温暖的手,无语,用眼神,在心底深处向他作最后的诀别 …… 此刻,老师依然是那样地谦和敦厚,依然是那样的从容淡定。四下寂静无声、室内空气凝重。此时此刻,字字千钧,没有人心口能承受其重;此情此景,心如波澜,没有人五内不倒海翻江!彼此间虽语似平缓,吐出的却都是肺腑之言。值此天人将永隔、生死两茫茫的时刻,它们在每个人心头的撞击和震撼都如惊涛、似骇浪 …… 录于二零零八年九月十六日
个人分类: 日坛忆往|12551 次阅读|4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4 11:26 , Processed in 0.047048 second(s), 11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