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美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美国

相关日志

分享 美国最大"打假案"戳穿30年谎言, 一代"偶像"竟是骗子 ...
热度 1 MingHao 2016-7-25 07:50
http://www.52114.org/wx/xinwen/357/1781406.html
209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科普美国民主:邦迪之战
热度 4 岳东晓 2016-7-24 05:55
《 科普美国民主:献金与强拆 》一文引起了不少评论,应该也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通过讨论大家更好地了解了美国的民主与法治,以及民主与法治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 有位读者的评论给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看美国牛仔如何面对强拆 。其实这个不能算强拆案,但也对学习美国民主有教育意义。事情大概是,邦迪(BUNDY)家族在美国政府拥有的一大片荒芜干旱地带放牛已经100多年了。美国政府让他离开,法院命令他离开,他不干。后来美国政府通知他,到时把他的牛给抓走。邦迪颇有影响力,通过电台、互联网号召美国人民保卫自由。美国各地武装民兵约 200 人于是前往支援,打着美国国旗、扛着枪,其中一名为首的叫LaVoy Finicum,还有拖家带口的妇女儿童前往,号称要革命 。人民有枪这也是充分体现了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基本权利。联邦武装力量费了好大劲才把一些牛圈起来,但民兵们围住了联邦执法人员,狙击手冷冷地枪口瞄准了。后者见势不妙,就把牛放了。男女群众一片欢呼。胜利了!YOUTUBE上,他们的视频称联邦人员投降了。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领袖称这些武装人士是国内恐怖分子。 从照片看,他们的火力相当强大,有大口径狙击步枪等武器。 这是2014年的事情, 中文网络的介绍也定格在那个时间 (看看里面的照片),没有关注事件的发展。但要知道,美国是法治国家,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进展如下: Finicum 在今年(2016)一月开车在一条山路上被美国联邦人员的路障拦住,他走出车外,被当场击毙。车内有若干人士,其中好像有个小孩,车内人把整个过程用手机录了下来。美国联邦的直升机在空中也对事件进行了录像,两个视频组合在一起,再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见文末视频。注意视频内枪声大作,车内人吓得不断祈祷,胆小的就不必看了。 邦迪及其儿子则是在2016年3月试图出外串联时在机场被捕,面临若干刑事指控。美国 DOJ 提起的指控书大家可以查看 ,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起诉书中描写道,邦迪的1000多头牛分布在1000多英亩的崎岖的荒芜地带上,联邦人员要圈起来需要一个月时间,等等。 说邦迪号称为保护自己财产,纠结若干枪手占据了有利地形,而且在人数上对联邦执法者构成 4:1优势,联邦为避免伤亡,就把牛放了。邦迪面临最严重的指控是阴谋反对美国,武力威胁美国执法人员等等。 支持邦迪的其他人也陆续被捕。据报道,目前已有10多人被逮捕归案,等待法律的发落。 根据美国法律,在美国这些人在被判刑之前是无罪的,陪审团会对他们的是否有罪做出裁决。但是要知道,如果案件事实清楚、没有争议,剩下只是法律问题。法官就可以下一个命令叫做 directed verdict -- 我且翻译成指令判决,命令陪审团怎么怎么判。 所以啊,在民主法治国家,对抗法律是行不通的。把美国的民主自由想象成可以无法无天就危险了。 Bundy ranch shooting woman inside truck had cell phone video.mp4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5716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科普美国民主:政治献金与强拆
热度 7 岳东晓 2016-7-23 07:44
民主是好事。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可以说是对民主理论的一个发展。 我对美国的民主制度也是高度评价的,美国这个系统非常稳定,特别是它司法审查制度,把法院的权威提了上来。美国政治下,管钱的、拿枪的、讲理的三个分支相对独立,三足鼎立。当然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原理在美国仍然存在。林肯就是用枪杆子的典型例子。内战期间,美联邦军队对司法、立法都具有控制力。要真正理解美国民主,需要若干方面的知识,包括美国历史,特别是美国内战史,以及美国的法律及法律传统。 我写了这篇《 建造和谐社会与美国警民关系思考 》,提到 2015年有 990 人被美国警察枪杀,华人工程师回屋扫把、华人小孩玩玩具枪被就地枪杀, 有的人还不相信,有的还以为这是在诋毁伟大的美国民主。其实美国警察的生杀大权正是民主制度的产物,是美国民主的体现。否则,通过民主程序修改法律,规定警察不准先开枪不就行了?要知道,绝大部分白人群众都是英语好、守法的良民,一般不会误解警察也不会跟警察争执,警察再怎么不公,事后上法院去解决,广大美国老百姓并不在乎警察执法严苛点。 在网上看到一篇所谓讲美国民主的文章,发现有些人对美国民主完全误解。这样的人如果到了美国,估计会像很多民运分子一样很失望,美国到处是法律,怎么美国不是那个可以无法无天的地方呢?下面我就看到的几个误区讲解一下。 有人称,美国民主不是金钱政治,因为人们的政治捐款数量受到限制,不是有钱就可以左右政治。说这个话显然是一知半解。政治捐款限制只是给个人捐钱时有,但如果是捐给政治团体就是无限的。比如说,你给某候选人直接捐,这是有限制的。但如果是捐给一个支持候选人的团体,就没这个限制了。要是有钱,捐个一亿美金,到处打广告,甚至挨家按户宣传,是可以的。根据这个 华盛顿邮报 的报道,捐得最多的一个人 (TOM STEYER),2014年捐了 七千万美金,2016年已经花了 2500万美金。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如果组成一个小团体,一起捐个几亿美金,是不成问题的。当然有钱也不一定能让谁上台。比尔盖茨就是花100亿美金,估计也无法让美国人民选举一街头流浪汉当总统,但有钱可以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占得优势是毫无疑问的。这样的制度是不是好,我也不做评论。历史上,古代罗马共和国就是根据财产多少决定票的价值。你要说一个美国街头乞丐跟比尔盖茨平等,都只有一票,好像也不合理。盖茨是应该比乞丐更有政治影响力。 有人又称,美国民主下不会强行拆迁。这就是无知了。美国联邦、地方政府都在必要时可以强制拆迁 -- 按合理的市场价格补偿被拆迁者的钱就行了。在美国法律上, 这叫 Eminent domain。我举个例子,也是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个判例: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545 U.S. 469 (2005) 。案中,美国康纳迪克州的新伦敦市看中了一块地盘,上面有些房子等等私人财产,新伦敦市采用强征法要将这块地征用,交给私人投资商来开发。那些被强征的屋主不服。但是要知道,在美国这样的法治国家,你不服是不能够抗拒政府的。在美国当钉子户,警察可能把你就地枪决。怎么办?你得上法院。一直打到 康纳迪克州最高法院,输了。一般来说,很多人就算了。这些屋主不服,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注意,最高法院不是审核法院,但美国最高法院受理了。这涉及一个宪法问题,叫做 taking clause。美国最高法判决结果:征收合法,没有侵犯公民权利。相关判决洋洋洒洒,而且根据美国以前的判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 先写这么多,再根据情况补充。 补充图片:下图是法院裁决房主必须撤出住宅后的镜头(2008获奖照片) 下图:美国的强制拆迁(Chavez):照片充分体现了的美国法治与言论自由 (警察强制拉走女住户、媒体现场报道) Kelo 判决书: https://www.law.cornell.edu/supct/html/04-108.ZO.html 建议先读读,学学美国民主法治再发言。下面是美国最高法院精神: Petitioners contend that using eminent domai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ermissibly blurs the boundary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takings. Again, our cases foreclose this objection. Quite simply, the government’s pursuit of a public purpose will often benefit individual private parties. For example, in Midkiff, the forced transfer of property conferred a direct and significant benefit on those lessees who were previously unable to purchase their homes. In Monsanto, we recognized that the “most direct beneficiaries” of the data-sharing provisions were the subsequent pesticide applicants, but benefiting them in this way was necessary to promoting competition in the pesticide market. 467 U.S., at 1014. The owner of the department store in Berman objected to “taking from one businessman for the benefit of another businessman,” 348 U.S., at 33, referring to the fact that under the redevelopment plan land would be leased or sold to private developers for redevelopment. Our rejection of that contention has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the instant case: “The public end may be as well or better served through an agency of private enterprise than through a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or so the Congress might conclude. We cannot say that public ownership is the sole method of promoting the public purposes of community redevelopment projects.” Id. 对比中国 (看看 美国人民在这个问题上是多么羡慕中国人民 ) (下面两张图是从美国人 羡慕贴 中摘取,该贴中有美国人贴的美国强拆照)
个人分类: 法律|9024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科普美国民主
岳东晓 2016-7-22 11:02
民主是好事。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可以说是对民主理论的一个发展。 我对美国的民主制度也是高度评价的,美国这个系统非常稳定,特别是它司法审查制度,把法院的权威提了上来。美国政治下,管钱的、拿枪的、讲理的三个分支相对独立,三足鼎立。当然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原理在美国仍然存在。林肯就是用枪杆子的典型例子。内战期间,美联邦军队对司法、立法都具有控制力。要真正理解美国民主,需要若干方面的知识,包括美国历史,特别是美国内战史,以及美国的法律及法律传统。 我写了这篇《 建造和谐社会与美国警民关系思考 》,提到 2015年有 990 人被美国警察枪杀,华人工程师回屋扫把、华人小孩玩玩具枪被就地枪杀, 有的人还不相信,有的还以为这是在诋毁伟大的美国民主。其实美国警察的生杀大权正是民主制度的产物,是美国民主的体现。否则,通过民主程序修改法律,规定警察不准先开枪不就行了?要知道,绝大部分白人群众都是英语好、守法的良民,一般不会误解警察也不会跟警察争执,警察再怎么不公,事后上法院去解决,广大美国老百姓并不在乎警察执法严苛点。 在网上看到一篇所谓讲美国民主的文章,发现有些人对美国民主完全误解。这样的人如果到了美国,估计会像很多民运分子一样很失望,美国到处是法律,怎么美国不是那个可以无法无天的地方呢?下面我就看到的几个误区讲解一下。 有人称,美国民主不是金钱政治,因为人们的政治捐款数量受到限制,不是有钱就可以左右政治。说这个话显然是一知半解。政治捐款限制只是给个人捐钱时有,但如果是捐给政治团体就是无限的。比如说,你给某候选人直接捐,这是有限制的。但如果是捐给一个支持候选人的团体,就没这个限制了。要是有钱,捐个一亿美金,到处打广告,甚至挨家按户宣传,是可以的。根据这个 华盛顿邮报 的报道,捐得最多的一个人 (TOM STEYER),2014年捐了 七千万美金,2016年已经花了 2500万美金。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如果组成一个小团体,一起捐个几亿美金,是不成问题的。当然有钱也不一定能让谁上台。比尔盖茨就是花100亿美金,估计也无法让美国人民选举一街头流浪汉当总统,但有钱可以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占得优势是毫无疑问的。这样的制度是不是好,我也不做评论。历史上,古代罗马共和国就是根据财产多少决定票的价值。你要说一个美国街头乞丐跟比尔盖茨平等,都只有一票,好像也不合理。盖茨是应该比乞丐更有政治影响力。 有人又称,美国民主下不会强行拆迁。这就是无知了。美国联邦、地方政府都在必要时可以强制拆迁 -- 按合理的市场价格补偿被拆迁者的钱就行了。在美国法律上, 这叫Eminent domain。我举个例子,也是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个判例: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545 U.S. 469 (2005) 。案中,美国康纳迪克州的新伦敦市看中了一块地盘,上面有些房子等等私人财产,新伦敦市采用强征法要这块地征用,交给私人投资商来开发。那些被强征的屋主不服。但是要知道,在美国这样的法治国家,你不服是不能够抗拒政府的。在美国当钉子户,警察可能把你就地枪决。怎么办?你得上法院。一直打到 康纳迪克州最高法院,输了。一般来说,很多人就算了。这些屋主不服,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这涉及一个宪法问题,叫做 taking clause。美国最高法判决结果:征收合法,没有侵犯公民权利。相关判决洋洋洒洒,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 先写这么多,再根据情况补充。
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民间科幻大片遭到阻击
岳东晓 2016-7-20 14:13
刚在网上浏览,在 YouTube 上看到一部科幻大片的预告(文末链接),片名叫 《Prelude to Axanar》,描述星际联盟与克林昂帝国的战争(参见《STAR TREK》中的历史)。预告片拍得相当震撼,这是未来世界一场技术、战略与勇气的较量。更有趣的是,这部片子是一个科幻电影迷 Alec Peters的创意。 2014年 Peters 在网上募集了10万多美元,拍了这个预告片,很快在 YOUTUBE上得到观众的好评,随后又募集了100万美元,准备正式开工拍电影了。 但《STAR TREK》的版权所有者忍不住了,在加州联邦法院起诉了这个拍片项目,说它侵犯了版权。指控的侵权内容还包括 克林昂语言。被告提出语言不能有版权保护,但原告称这语言是虚构的,不是自然语言。。。 看YOUTUBE上观众的评论,似乎都期待电影不受影响,能够顺利完成。 10万美金投入能拍成这个样子,100万投入,应该不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1_8IV8uhA
3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如何建设好自己的门户网站等网络生态系统
稻草 2016-7-15 08:40
众所周知,中国的四大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都是外资控制的,这相当于中国的主流网络媒体被外资控制,这是十分危险的,当前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美国从来不允许任何外资控制它们的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淘宝和京东也控制着中国电子商务,也是外资控制。 即时通讯市场微信和QQ也是外资控制的,这也是十分危险的。 以上三项是中国互联网的主体,起着行业主导作用,却都为外资所控制,因此,中国互联网的生态严重失衡,迟早会出大事。这就是说,你破坏生态平衡,会有“天”报应的一天,这个天不是迷信,而是行业生态分布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 一是集中人财物,建设三个门户网站。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光明日报可以联合起来搞二个门户网站。这四大报纸,目前都有网站,但那只是传统报纸的网络升级,影响力有限,在互联网行业内属于基础信息的低层次,根本没法和门户相比。据观察,这些网站也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去弄,也不怎么赚钱,不如分出一部分资金两两合作,搞两个大型门户网站,还可以赢利。例如新华社和光明日报合作搞一个,人民日报和中新社搞一个。这样省钱省力,又创新了门户网站,何乐不为? 另外一个门户,由各省级宣传部门的网站提升而来,例如可以把湖南的红网和北京的千龙网,及上海的东方网三网抽出一部分力量来组建股份合作的门户网站,说实在的,它们的现有网站,也只是属于次层级的地位,根本无法和门户相比。这样也不需要增加多少资金和人力又把门户建立起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二是科学营运门户网站。首先现在正是无线网络发展的时机,正是新门户创业的时候,机不可失啊。三个新门户,可以从手机门户这个商业切入点切入即可。其次必须起一个非政治化的名字,完全网民化。起什么名字,就不具体说了。再次是一定要尊重网民,内容服务全心全意为网民。最后是管理层要面向社会招聘,不能搞媒体的官僚来做,否则做不起来。例如现在中国搜索就十分不敏感,当前这个网民爱国热情高涨不正是它们崛起的机会吗?而它们没有采取任何营销措施,要多愚蠢就有多愚蠢。 三是中国搜索要改一个名字,改成网民化的,不要政治化。中国搜索必须按自负盈亏的要求,让有能力的人来掌握,面向社会招聘,全面和百度展开竞争。有一招,就是不要和百度一样,要自由给商户开户,不要象百度设基本消费门槛,要根据消费来扣除消费额即可。在内容上,也要以无线搜索为契机,抢占搜索市场,成为主流搜索引擎。 四是建立商务平台。国资委要全面改进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放开搞活,这是十分必要的,现在这个管理方式是不行的。国资委下面的中粮集团,可以分一部分力量,国家再通过风险投资机制注入资金,成立一个新的C2C商务平台公司,和淘宝展开竞争。没有淘宝还怕没有“宝淘”? 五是各部委全力建设基础信息平台。各部委垂直一条线都有大量信息,必须尽快建立信息平台,建立中国的基础信息主体。 六是工信部要建立网民化的及时通讯平台,主导行业。国有企业要改进经营管理机制体制,刻不容缓,要进行社会化管理,以前电信联通等也搞过即时通讯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自己绑定了自己的手脚,这是不行的,要创新管理。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逮捕人是否需要逮捕令
热度 3 岳东晓 2016-7-13 05:19
不知在哪听到过一句话:“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有一点知识是危险的)。今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 美国警方抓人的时候必须有法官签署的通缉令 】。感到一知半解确实危险。 假如你在美国,警察要逮捕你,你去质问警察有没有逮捕令,跟警察争执,甚至发展到对抗,就非常危险了。这种情况下,警察可以根据自己对威胁程度的判断,采取各种行动,包括将你就地枪决。最近发生的一起黑人被枪决的案子就是如此。华人也有被美国警察就地枪决的,只是华人比较怕事,不敢抗议。多年前,一名台湾来的旧金山湾区的电脑工程师高冠仲喝了点酒在自己家门口吵吵闹闹,警察跑来制止,高的妻子前去劝他进屋,警察让高妻让开,然后啪啪啪连发数枪,高当场毙命。这个案子警察没有任何责任。高家孤儿寡母也没有这个闹事的能量。根据网上的报道,高家民事起诉,最后政府支付了100万和解,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回到这个问题,美国警察逮捕人是否必须有逮捕令?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通常情况下,美国警察逮捕人根本不需要逮捕令。道理也很简单,逮捕人还要去法庭申请,那犯罪嫌疑人早都跑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逮捕令呢? 根据现今的美国联邦案例法,只有去嫌疑人家里逮捕人才需要逮捕令 。1980年以前去家里也是可以无令去家里逮捕的。1980年美国最高法院才在 Payton v. New York 案中裁定,去家里逮捕嫌犯得有逮捕令。注意,这个家必须是嫌疑人住的地方,工作地方就不算。而且必须是在家里面,如果嫌疑人双脚跨出了家门槛,就不需要逮捕令了。甚至只要是门是开着的,也不需要逮捕令。在 U.S. v. Santana 案中,警察去一个贩毒嫌疑人家,嫌疑人门开着,站在门口,一脚在内、一脚在外,看到警察,嫌疑人跑进了屋里,警察追进屋内,将其逮捕(无逮捕令)。下面两级法院都判处警察无令逮捕非法,但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这个结果。美国最高法的判决认为,因为嫌疑人门开始开着的,虽然之后逃进了屋子,这种情况也无须逮捕令(arrest warrant)。 在美国的大多数州,还有一种情况需要逮捕令,那就是涉嫌的是轻罪,而且警察没有目击。换言之,如果是涉嫌重罪,既不需要目击、也不需要逮捕令(除非是去家里)就可以逮捕嫌犯。那么什么是重罪呢?美国的定义是法律规定可能判一年或以上徒刑的就是重罪。注意,这是根据法定可以判的最高刑罚,而不是根据实际判的刑罚。比如说,一件罪行最多可以判1年半,这就是重罪 --- 即使可能法院最后只判了一个月。 有了上述的基本概念,就千万不要以为美国自由世界可以漠视警察,甚至对抗警察的拘捕权。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出了事还被认视为不懂法。 美国警察逮捕人的权限很大,但有一个权限则很可能确实是需要法庭命令的 --- 那就是搜查。这我在之前讲过。不过,即使遇到警察对你进行没有搜查令的搜身,你也不要争执。等上了法院,你可以提出这是非法搜查,如果成立,所有证据都必须被排除。
个人分类: 法律|660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不要走向自我毁灭
稻草 2016-7-12 18:01
美国已经陷入货币唯心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以为自己的军事力量敢于和中国挑战,那就大错特错。美国军人是为工资而战,中国军人是为信仰而战,这正是中国在朝鲜战争九倍于美国武器使用效率的原因。 美国如果冒天下之大不韪和中国开战,无非是走向自我毁灭。 美国唯一正确的道路,是通过员工革命,实现员工与资本家的平等,迈入美国人民共和国,走向美国的新起点,否则都是死路一条。 奥巴马总统应该肩负起美国时代赋予的责任,充当美国员工革命的领袖,开创美国的新未来!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为什么容忍不了爱因斯坦之类的思想家
稻草 2016-7-8 06:54
爱因斯坦说他一辈子最后悔来到了美国。 本文摘自《爱因斯坦档案》, 弗雷德·杰罗姆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我打电话给曾在联邦调查局当过中情局联络官的萨姆·巴毕克(Sam Papich),问他是否知道这份调查局的爱因斯坦档案,他讲得很坦率:    我:[自我介绍之后]我想写本书,关于调查局所设的爱因斯坦档案。    巴:关于谁?    我: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巴:我的老天。    我:你很惊讶有这份档案存在吗?    巴:呃,我 老实告诉你,我一点也不知道调查局曾经对爱因斯坦做过调查。    我:当时你在局里负责与中情局联络?    巴:没错 约莫从五三年起,干了十五年左右。    我:噢,这份档案涵盖的时间是直到五五年为止。爱因斯坦是一九五五年过世的。胡佛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档案呢?你能想到任何理由吗?    巴:一点都想不出来。你手上有什么资料,证明他们曾经调查过他?    我:我手上就有这份档案,它——    巴:你应该知道,关于这些档案大家都是一头雾水 可能是 听着,我只是猜测而已 说不定哪个人写来一封信,指控爱因斯坦跟哪个共产党徒或什么事有关系,调查局就去查证,于是就设了档 一个杂七杂八的垃圾档案 或者纯粹是针对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设档 不过,坦白跟你说,我完全不知道有这种 你知道,当年我们就像个大家庭,要是你在调查哪个名流或知名人物,办公室早传开了。我没听过任何传言或迹象,说我们在查爱因斯坦。你用“信息自由法”拿到了什么吗?你有拿到吗?    我:我拿到一份长达一千八百页的调查局档案。    巴:一千八百页?    我:对。    巴:我的老天。    埃德加·胡佛大有理由将他对爱因斯坦的调查藏得密不透风。像巴毕克这样的调查局高官都没听过,表示这件事有多机密 。   “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们干吗要对他设档?”这个难以置信的疑问出自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我与唐纳德·摩尔(Donald K.Moore)的电话对谈。摩尔从一九五六年起就担任联邦调查局反情报处的副处长,当时距离爱因斯坦辞世仅一年。不过,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六日我亲自登门拜访,魅力和亲和力俱足、对提问几乎来者不拒的摩尔说词稍微有了改变。他说,上回电话中他的意思是:他完全不知任何关于爱因斯坦档案的细节。“或许我曾听说这个档案,不过详情一概不知。”。 然而,从爱因斯坦一九三三年来美直到一九五五年去世,几近二十五年间,胡佛的调查局在另外七个联邦机构的合作下确实进行了一个意图毁伤他名声和影响力的计划(该档案对爱因斯坦的科学毫无着墨)。他们调查爱因斯坦的政治主张和活动,搜罗到一千八百多页的“负面情报” 。调查局对爱因斯坦最大规模的抹黑努力发生在一九五〇到五五年间,其时正是 美国 “红色恐慌”情绪进入歇斯底里的最高点。    很可能,胡佛原本是打算公开他对爱因斯坦的指控的等到拍板定案之后。当年这位调查局头子广设“私人”秘密档案当做筹码,用以“影响”(有人用过“恐吓”这个字眼)那些档案的对象 ,爱因斯坦一案可不一样;在适当时机公开它,能让胡佛的知名度大增 但这只能在万事俱全的情况下,就此案来说,亦即所有证人证词都查对属实、爱因斯坦确实会为美国带来危险的证据也在握之后。在做到这一步之前,胡佛可是竭尽所能,避免风声走漏。所有特工都得到千万“谨慎行事”的指示,任何人都不准去找爱因斯坦、他的家人或朋友问话,以免打草惊蛇。对于保密防范,档案本身就有无数的指示,例如,某文件就警告特工要特别小心,因为“爱因斯坦举世闻名” 。    从来没有人会说胡佛不爱出名,不过他心头雪亮,若是时机未成熟事情就曝光,让人得知他正在调查世界最受景仰的科学家、因逃 德国 纳粹之难而避居美国的最知名人士,他和他的调查局(更可能是整个美国政府)都得面对一场国际风暴,饱受怒火和嘲弄的攻击。    而联邦调查局的爱因斯坦档案和他的公共形象根本兜不起来。 =============分页符=============    当年爱因斯坦被《时代》选为“世纪风云人物”,这份杂志的宣传文字盛赞的是这样的形象:    一个卓异不凡的人,有着最伟大的心灵,也是我们时代最崇高的偶像:这位亲切和善、心不在焉的学者教授,凭着一头濯濯童山、锐利眼神、迷人的人文素养和超绝的聪明头脑,让他的脸成了一个象征,也让他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成了天才的同义词。 但是,一个亲切和善、心不在焉的偶像兼天才,根本不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安全。胡佛握有一堆“反动分子”的名流档案已不是新闻,从海明威到约翰·列侬,比比皆是 弗兰克·辛纳特拉(Frank Sinatra)、笑星葛劳丘·马克斯(Groucho Marx)、扬基队棒球巨星米奇·曼托(Mickey Charles Mantle),是最新出现在胡佛名人堂档案的几个名字。其他众多名人,包括柯普兰、杜波依斯(William Edward Burghardt Du Bois)、指挥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Robert Frost)、作家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也在其列,不胜枚举。。曾被调查局设档的美国人约在一千万人之谱在胡佛握有的数百万个安全档案里(撰写过无数关于调查局和美国维安活动作品的大卫·怀斯[David Wise]说,档案数目高达九百六十万之多,见FBI s Greatest Hits),从中可看到繁多的人物类别。。可是,爱因斯坦?调查局眼中的爱因斯坦和他的公共形象完全不搭界。《时代》形容他“亲切和善 迷人的人文素养”,调查局档案却写道:    在十个被司法部长、十三个 被参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十个 被加州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点名为共产主义团体的组织里,爱因斯坦教授不是主席、成员、赞助者、支持者、担保者,就是与之有密切关联(FBI s Einstein File, Section 1)。    一九四六年,爱因斯坦博士一位专业上的同事(其可信度不得而知)指称,依他之见,爱因斯坦博士是被人牵引才会支持那些赞同将核弹交给苏联的人(Section 9)。    像他这样背景的人,似乎绝无可能变成一个忠贞的美国公民 (Section 1)。 胡佛对异议分子和政治活动家充满敌意已不是新闻,新鲜的是,出于这份敌意,这份调查局档案对爱因斯坦的描述打一开始就是他公共形象里几乎完全被略去的那个面向:    “我的生活分成方程式和政治两个部分。”这句话爱因斯坦说过很多次。可以确定的是,对他来说,方程式的位置摆第一,政治居次。不过,他也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在他的第二优先上,以政治为题的文章就至少发表过一百九十五篇。光是《纽约时报》就曾摘引过他一百五十多则关于政治的访谈、书信和演说。    他是坚贞的民主信徒,相信人人生而平等(只是不相信女人也该那么平等) 爱因斯坦的男性沙文主义、对第一任妻子米列娃(Mileva Maric)的薄待,在近年的文章书刊里皆有广泛而详尽的叙述。他的大男人心态和数度婚外情在那个时代或许并非少见(确实,今天的白宫观察者很可能会认为他的社交生活有够乏味),但无疑说明了(不过并不能合理化)他的性别偏见。,主张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义务去质疑权威、对抗暴政。 法国 革命的信条 自由、平等、博爱 是他政治观的最佳浓缩,而在无处不有、亟欲钳制人民思想的人看来,这些是危险的字眼,包括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期间左右美国政治的那些人。   注释:    和调查局携手调查爱因斯坦的联邦机构计有:美国陆军情报署、美国海军情报署、空军(特别调查)情报署、移民局、国务院、原子能委员会和中情局。    一千八百多页!包括三百多页先前被保留及遭涂黑的部分,也就是公民诉讼团体代表本人申请,于二〇〇〇年春才获得解密、相对而言删节较少的页数(见“序”)。    关于这些“私人”档案的完整讨论,见Theoharis,From the Secret Files of J.Edgar Hoover。    因为“爱因斯坦举世闻名”:见一九五五年元月九日特工Branigan 所发,寄交调查局总部A.W.Belmont的备忘录(爱因斯坦档案,Section 10)。亦见于陆军情报署一九五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写给胡佛的备忘录(Section 1):“爱因斯坦闻名遐迩,行事务必极度谨慎。”    《时代》这段“心不在焉的教授”摘自该杂志执行主编Walter Isaacson撰写的“总论”一文(December 31, 1999),不过这篇文章已经过政治消毒。如前所述,弗雷德·戈登“Relativity s Rebel”一文所描述的绘像政治着墨较多。    根据Margaret C.Shields所列,光是一九五〇年就有一百三十五篇政治文章和一百五十则《纽约时报》引文,见Albert Einstein Philosopher Scientist, Paul Arthur Schilpp编辑,pp.691 695(爱氏写的自传短文、二十五篇重要论文和“爱因斯坦对批评者之回应”也收入在内)。Bibliographical Checklist and Index to 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Albert Einstein列有更多爱因斯坦一九五〇年后发表的文章。据该书所列,爱氏于一九二〇到一九五五年间发表的非科学文章(“杂文札记”)总计有三百零七篇。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公务员人数知多少
稻草 2016-7-4 11:42
美国公务员人数知多少 (2015-12-02 13:08:28) 美国的公务员管理分为不同的三个部分:联邦公务员、州公务员以及地方公务员,地方公务员主要指县、市公务员。联邦、州、地方公务员的人员组成结构是不一样的,比如州及地方公务员包括大量公立学校的教师,而联邦公务员则包括邮局员工等。这三部分公务员各有自己的选拔、考核、工资福利、退休等管理体制,互不相干。 根据人口普查局“2013年公务员就业及工资年度报告” (Annual Survey of Public Employment Payroll Summary Report: 2013)的统计,截至2013年3月,包括全职与半职雇员在内,全国共有2183万公务员。全职雇员指每周工作30小时以上者,半职雇员指每周工作不到30小时者。在2183万公务员中,61%为公立学校教职员工(49.9%)、公立医院雇员(5.8%)以及警务人员(5.3%)。联邦、州以及地方公务员的具体人数为:联邦公务员274.5万人。在联邦公务员中,国防及外交部门人数最多,77.6万人,其次是邮局雇员58万人、医院雇员21.5万人、执法部门19万人、国土安全部19万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18万人、健康卫生部门16.5万人等,此外法院部门有6万人、国家公园有2.6万人等。州公务员528.1万人,其中包括州立大学雇员258万人,中小学雇员6万人、医院雇员42万人、高速公路管理人员22万人、法院部门17万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12万人、警察部门10万人、州立公园雇员3万人等。地方公务员1380.4万人,其中包括学校雇员814万人、警察部门86万人、医院雇员63万人、消防部门42万人、地方公园雇员36万人、高速公路管理28万人、法院部门25万人、图书馆雇员18万人。 从总体上看,全国的公务员人数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208851人,约占总人数的0.95%,其中联邦政府雇员减幅最大,为1.7%、其次是地方政府雇员,减幅1.1%,州政府雇员减幅最少,为0.1%。从工资角度看的话,联邦公务员平均年薪7.2万美元、州的全职公务员平均年薪59196美元、地方全职公务员的平均年薪53844美元。如果从地区分布来看的话,首都哥伦比亚特区、纽约和新泽西的州以及地方公务员平均薪水最高,而南达科他州、北达科他州和爱达荷州最低。 从公务员的人员组成结构可以了解美国各级政府运作的大致分工,比如地方政府雇员中,公立中小学雇员人数最多,超过一半,说明中小学教育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而州政府雇员中,公立大学的雇员人数最多,说明公立大学主要由州政府负责;再从司法、执法部门看,警察人数最多的是地方政府,说明地方政府在维护治安方面承担主要责任,而司法部门的雇员人数最多的是地方政府、其次是州政府、联邦政府人数最少,说明司法案件的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及州政府负责;此外,消防部门及图书馆雇员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说明消防与图书馆也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联邦、州以及地方是不同的政府体系,互相之间没有统属以及上下级关系,都是各自独立的,因此管理方式也不同。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俄友好有利于美国控制日本
稻草 2016-6-27 10:44
中俄友好,有利于美国控制日本;英国脱欧有利于美国控制德国。说明一下,美国在日本和德国都是有驻军的,是二战的结果。 这是因为朝鲜没有能力对日本形成威胁,但中俄的联手,会让日本如坐针毡,日本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会全力效忠美国。 英国脱欧,德国的力量又削弱了,德国也只能效忠美国。尤其是美国可以不必再去控制欧洲(美国会随时破坏欧洲例如搞点难民出来, 这是资本的本性,垄断资本主义嘛就是要统治世界才有最高的利润。 ) ,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国家的发展上。 美国经过员工革命,实现美国科学社会主义后,再把日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如果日本不愿意,中美俄可以把日本瓜分,各自设一个行政区即可。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华人只有被歧视的命?
热度 11 岳东晓 2016-6-26 07:16
最近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个案子( FISHER v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ET AL.) 值得亚裔(包括华人)高度注意。2008年,案中德州一名白人女学生 FISHER 想 进德州大学 (UT),由于UT虑种族因素,没被录取。这位女生说: 我班上很多成绩比我差、课外活动比我少的人都进了UT,唯一的差别是我们的肤色 。This is America and this is wrong! 女生于是毅然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案子在联邦最高法院都走了两回,到如今已经是八年抗战了。 中国历史上长期缺乏法制概念,朝廷说了算,朝廷就是法律。美国不同。美国这样的 法治国家是一台依照法律运转的机器。 在美国,总统说话、51%美国民众支持你都没有用,得看法律怎么说-- 包括法院的案例法。 要改变族群命运,只有改变法律。 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就是法律。 美国黑人就懂得这一点。有兴趣的可以研究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这个案子以及其历史。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案子,更不知道这个案子的重要性,但它却是美国黑人命运的关键转折。如何从 separate but equal (分开但是平等)到 separate is unequal (分开就是不平等),是一个逻辑与事实论证的问题。是法律智慧的较量。 当年,美国国会探讨通过排华法,那时在美国的华人大部分是文盲苦力,英语更不行,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个法律在酝酿就通过了。华人的种族命运也变了,只是变得很惨。随后,有白人律师借某些案件打官司,结果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说 排华法没有违宪( 参见The Chinese Exclusion Case, 130 US 581 (1889))。 二战期间,美国废除了联邦的排华法;朝鲜战争后,华人是人的概念被事实确立,加州废除了华人非人法,但美最高法院就排华法的 判决的法律精神至今没有推翻 ,现在还经常被引用(注一)。 现在美国又出现了种族歧视的现象。一位白人女生挺身而出了。为什么没有华人学生去打官司呢?华人怕公堂,不懂得在法治社会走法制道路;再就是缺乏公民使命感,自己打这种官司太麻烦,等于花钱学雷锋 -- 像 FISHER的案子已经8年、她早都在别处大学毕业、结果对她自己来说也早就没有意义了-- 等别人去干好了;还有就是文化隔阂,可能对美国宪法缺乏理解。 什么是歧视?中文里“歧视”这个词主要是贬义的,等于“视为次等”。但是英文 discriminate 一词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中性词,其意思仅仅是区别看待。"Discriminate on the basis of race" 一句的意思仅仅是根据种族区别对待。因此,德州大学招生考虑种族因素,如果翻成中文,那就是 racial discrimination。那么美国可不可以种族歧视? 答案在哪里?法治国家得看法律条款。反歧视的条款是美国内战后才有的,是美国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这就是宪法第14修正案 。原则性条款是这么写的:【No state shall ... deny to any person within its jurisdiction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中文翻译是【任何州不得拒绝给与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法律的平等保护】。这就是”平等保护”(EQUAL PROTECTION)。这么简单而且相对灵活的一句话,衍生出各种法律及法律解释。 至少到目前为止,遇到歧视的问题,分析基本分三步。 先得看是否涉及政府行为 ,英文称 State Action,然后才能讨论这个平等保护。如果不能证明相关歧视是政府行为(或者有特殊法律 如 Title VII),你当然可以嚷嚷、制造点舆论,但从法律上是没法的。有个华人律师在联邦法院起诉 GOOGLE 搜索排名中存在歧视,法官让他证明涉及 STATE ACTION,结果他证明不了被 RULE 11 制裁了一把。相比之下,莫虎在桑兰案试图启用 Rule 11,数击不中,海明、徐律全身而退(至少就 Rule 11 如此)。如果有人起诉某私人篮球队优先录取黑人球员是种族歧视,估计也会被法院轰出去。 确定是政府行为之后,然后要看是什么类型的歧视,再根据类型进行审查。第一类是最敏感的 “可疑分类”(suspect classification),如种族歧视属于重点怀疑对象。进行“可疑分类”的法律必须经过“严苛审查”(strict scrutiny)才能通过。政府必须证明这种歧视有强烈的原因,而且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能歧视了。绝大部分情况下,严苛审核的结果是相关法律被列入违宪而废掉。另外的非可疑级别的歧视,如年龄歧视,就不需要严苛审查了,政府只需要给出一定的理由。而像性别歧视,就属于中等级别的歧视,在此不做赘述。 有了上面的基础知识,我们有法可依了。德州的案子当然涉及政府行为 -- 因为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如果拿了联邦经费也差不多)。也就是说,EQUAL PROTECTION可以用了。然后看是什么级别:根据种族 -- 所以这是可疑分类。需要什么审核?必须是严苛审核(strict scrutiny)。结果如何? 4:3 通过了。 这就很令人忧虑了。 从法院组成看,有名共和党任命的资深大法官 Antonin Scalia 在今年初去世了,如果他在,估计是通不过的。 很多华人在评论这个案子或者类似案子的时候,还在说什么“平权”。说黑人可以优惠上大学,我们要优惠进篮球队。把歧视说成平权就有点搞事不清了。按照所谓平权的逻辑,当年在加州淘金,华人脑子比较灵活、手也巧,总是淘得多些,那排华法是不是平权? 也许看看反对意见的大法官怎么说的更加明白。ALITO大法官写道:【(第五巡回法院)好像亚裔美国学生根本不存在。。。由于名额有限,给非裔与西裔优惠不可避免地减小那些拿不到种族优惠的学生的入学机会而对他们造成伤害。。。德州大学的计划对亚裔美国学生构成歧视。。政府几乎没有解释为什么它需要进行种族歧视】( Given a “limited number of spaces,” providing a boost to African-Americans and Hispanics inevitably harms students who donot receive the same boost by decreasing their odds of admission.", " UT plan discriminates against Asian-American students ", " the government has provided littleexplanation for why it needs to discriminate based on race"). 作为少数族裔,美国华人是选择与黑人、拉丁群体共进退,还是与白人结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民族自信。 注一:Detroit Free Press v. Ashcroft, 303 F. 3d 681 (6th Cir. 2002) "The Government's broad authority over immigration was first announced more than one-hundred years ago in The Chinese Exclusion Case, 130 U.S. 581, 9 S.Ct. 623, 32 L.Ed. 1068 (1889)... The power to expel or exclude aliens a fundamental sovereign attribute exercised by the Government's political departments largely immune from judicial control.") (citations omitted). This power was derived not from an express provision of the Constitution, but from powers incident to sovereignty. The Chinese Exclusion Case, 130 U.S. at 609, 9 S.Ct. 623.
个人分类: 法律|659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Winslow Homer
热度 7 MingHao 2016-6-23 10:53
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是1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美国水彩画家。其生平事迹,世人知之不多,其孤独的身影背后,却蕴藏着一般以绘画表达出来的,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热情与勇气。 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是1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美国画家,他开创一种美国特色鲜明、既现代又古朴的画风,因此,人们常把他和梭罗、麦尔维尔、惠特曼等文学大师相提并论。 在主题上,霍默和上述作家具有相同的关怀:普通人在似乎不可战胜的困难面前所表现的英雄品格、战士或工人之间的同志情谊,以及面对异己事物(the Other)之际的孤立无援。 霍默的生平事迹,世人知之不多,其孤独的身影背后,却蕴藏着一般以绘画表达出来的,人类向大自然挑战的热情与勇气。 霍默并非科班出生,他的艺术教育生涯起源于早期为波士顿的平版画家当学徒,之后,他作为自由职业者为《哈泼周刊》(Haper's Weekly)画插图。1859年他开始了自己的画家生涯,最早的一组画作以国内战争为题材。1873年他开始画水彩画,后来水彩画便成为他晚期艺术生涯的主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画作是1890年开始创作的海景系列。 霍默生来就有个性,他十九岁时在波士顿从一个版画家学画,两年之后,他离开了他的师傅,说,“我不需要师傅了,而且从此不会再需要了。”能说出这样话的人,自己对艺术已经“有数”了。霍默在“不需要师傅”以后,很快成了插图画家中的佼佼者。等他年龄再大一些的时候,他开始画油画,而且很快也在油画上展露头角,他的油画甚至被送到巴黎展览,并且因为有生活气息而受到欧洲批评家的好评。霍默也去欧洲游历过,但他不象其他画家在欧洲一住多年,霍默在欧洲没有待满一年就回美国了。欧洲是欧洲,他是他,他不在乎欧洲。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霍默对欧洲艺术视而不见,他看了欧洲艺术,也学了欧洲艺术,但完全是“拿来主义”的学,他不象他的同时代人拜倒在欧洲人的脚下。比如印象派的画户外阳光的技法,他就是喜欢的,他个人原就喜好直接面对生活作记录,印象派画面上的明亮阳光叫他知道了如何记录户外阳光的办法,但他没有象印象派那样让光“溶化”了物体。他的户外画有他自己的方式:明亮,简练,清楚,而不是印象派的朦胧复杂。由于他从不跟了人走,他画出的东西总是生气勃勃,生龙活虎的。 越到后来,霍默越喜欢画美国乡村的本土人物和事物,这个倾向渐渐发展出他在晚年最迷恋的一个主题:人和自然的搏斗。这被他特别地在人和海的关系上体现出来。他在四十五岁的时候,到英国北部的海边独自住了两年,回到美国后,他从纽约的艺术界“退”了出来,到美国北部缅因州的海边住下,反复地画大海和人。这些画作中洋溢着非常壮观的力量感。 霍默这些“男子气”十足的画和那时欧洲委糜阴柔的“世纪末”情调简直格格不入,所以,霍默不在欧洲的潮流里,当然也不在那批学欧洲的美国画家的潮流里。他离开艺术界,自去和自然单独相处,也是必然的。而在今天来看,他的画是多么难得,多么美国味,多么有英雄气概。 霍默的私生活极其低调。学者大多声称,画家之所以独身,是因为他在女性面前深感腼腆。然而,霍默刻画女性的画作如《乡村学校》《修补渔网》都细致入微,体现出他那个时代罕见的对妇女的尊敬和理解。所以,更可能的解释是他对女性缺乏性兴趣。 另一方面,霍默有不少亲密的男友,其中一位是艾伯特.凯尔西(Albert Kelsey),二人曾作伴在巴黎住了两年。在那里,两人有一张类似结婚照的合影,凯尔西在背面写着“达蒙与皮西厄斯”(Damon and Pythias)——希腊神话里著名同性爱侣的名字。为了纪念这段感情,霍默还画过一张带有性意味的幽默的素描,题为“艾伯特在巴哈马群岛骑着大海龟”。   在19世纪的文学与艺术中,男子之交(male bonding)是突出的主题,也在霍默的画作中得到充分展现,比如描绘战士们同心思念家乡平静生活的《家,甜美的家》;守卫们在野外享受大自然之美的《两个守卫》;渔夫一起劳作的《捕鲱之网》,一起抵御风暴的《困厄的信号》等等。 霍默在感觉的直截了当,作画的干脆爽利,题材的本色,气质的阳刚方面,无人能出其右。由于他独立特行,不肯向规矩就范,却又画得好,让人对他又恨又爱。比如,那时有个批评家评价他说:“没有哪一个人象他那样,从技术上说他的画是可厌的,但同时却也没有一个人能象他那样画出了很了不起的作品。”是的,他的作品看上去粗旷直率,不文雅柔美,却也因此火辣辣,活生生,“原汁原味”。规规矩矩的画家绝达不到这种面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dXkF6VSV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SoKyVEJoU
71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国超算芯片使美国陷入尴尬
热度 9 岳东晓 2016-6-21 07:41
1993年,美国一些大学的学者开始对全球前500名超级计算机进行排名,这就是所谓 TOP 500 (顶级500)。使用的主要测试标准是美国田纳西大学计算机教授 Jack Dongarra (杰克-东加拉)的 LINPACK 性能测试. Dongarra 教授是超算领域的领军人物, 最近获得ACM与IEEE两项荣誉 。顶级500 每年进行两次排名。2008的排名,印度都有台超级机排在前10名,其他知名国家如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瑞典都在前50名内榜上有名;美国不仅占据了前几名,而且超级机数量更是遥遥领先。而 前100名里不见中国的身影 。那时看中国,在超级计算领域似乎一穷二白。 但中国人很快赶上来了。用美国的硬件,加上舍得投入,中国搭建了不少超级机。 2010年六月的顶级500 排名显示 ,中国深圳国家超算中心的 星云超级机排名世界第二 , 达到 1.27 Petaflops (PF),也就是 每秒 1270 万亿次。这个系统有大量刀片服务器组成,使用了 两万多个英特尔的六核至强 (XEON)X5650 芯片。一年后, 2011年6月 ,中国又推出了 天河1A超级计算机 ,使用INTEL XEON 服务器芯片加 大量NVIDIA的特斯拉显卡,性能达到 2.566 PF,超过了原处第一位的美国美洲虎系统。但日本人也没有闲着,开发了一个 8.16 PF 的超级机,使中国天河1A再次屈居第二。超级计算的水平往往被视为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之一,各国都憋着一股劲。 到2012年11月 ,美国、德国大力赶超,中国的天河1A退到了第8名,第一名美国的泰坦巨人号计算力达到17.59 PF。 中国共产党做什么事情往往不计成本。让西方出乎意料的是,仅仅六个月之后,中国就推出了 天河-2超级机,性能达到 33.86 PF ,几乎是泰坦的两倍。天河-2使用了英特尔至强 2692 服务芯片,以及大量 英特尔 PHI 31S1P 辅助芯 片,后者有57个核,专门用于数值计算。 天河2的第一把交椅一直保持到 2015年11月 。但实力雄厚的美国在后面不断追赶,前5名中,中国已经只有天河2这一枝独秀。 具有忧患意识的天河2 当然不会闲着,它准备进行一次全面升级,把性能提升到 110 PF。眼看英特尔要提供相关升级芯片,美国 商务部果断出手了 。以可能被用于核武计算为由,美国政府禁止英特尔向中国及其邻国巴基斯坦出口英特尔的PHI芯片。一不做二不休, 美商务部同时禁止NVIDIA与AMD向中国出口基于显卡的 GPGPU 。这一石三鸟的好招似乎把天河2升级扼杀在了萌芽状态,还断了其他基于显卡的超级机的生路。 而美国计划在2018年推出名为“巅峰"(Summit) 的180 PF 的超级机。 可以想 象,美国商务部内应该是一片得意的笑声。相关网页下有两百个评论,有的美国人称赞其政府干得好,但更多的人似乎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连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人士都表示,美商务部这个禁止出口的决定可能损害美国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 we were fast realizing that our preferred limits were undermining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U.S. computer industry — the very industry on which we relied for our success. )也许NSA知道得更多? 一年后的今天,最新顶级500排名出来了。 中国的太湖之光超级机以 93 PF的性能遥遥领先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不仅如此,中国前500内的超级机数量达到了167,超过了美国的165 。 也许最令美国商务部震惊的是,中国的太湖机使用的完全是中国的核心技术。 太湖机的CPU是神威 SW26010 。该芯片有260核,其中256核用于计算,4个核用于系统管理。整个系统具有1000多万个核。 网上有美国人评论到, 原来中国人不需要美国芯片。 尤为可贵的是,神威芯片目前是功耗效率最高的,或者说最绿色环保的。根据 这个比较 ,神威机每瓦计算力为 6 Gflops,天河2为 每瓦 1.95 Gflops,日本的那台机器为每瓦0.83。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芯片的功耗计算效能比日本人的高6倍不止。看看具体数据就知道了, 中国的神威机计算力为 93 PF,功耗为 15兆瓦; 日本的机器计算力为 10 PF,功耗为 12 兆瓦。耗电差不多,日本的计算力只有中国的11%, 日本的机器简直就是个大电炉。 杰克-东加拉教授在 这篇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太湖之光超级机 ,有兴趣的可以读读。 科学网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985880.html 科学网部分评论 当前推荐数: 59 推荐人: 姬扬 李颖业 高关中 张江敏 沈律 高山 刘洋 王号 吴炬 喻海良 杨金波 朱勇 刘钢 徐令予 李红雨 冯大诚 杨顺楷 刘艳红 李晓亮 徐耀 庄世宇 姚小鸥 曹贵瑜 孔祥雄 李云帆 吴国林 杨波 汪晓军 陶凯 叶建军 张云 周洲 蔡小宁 苏德辰 陈琦 陈智文 陈启佳 陈敬朴 王林平 李天成 黄永义 樊晓英 陈志飞 王喆 李奕权 xiyouxiyou icgwang zhoutong guhanxian scottfan biofans xlianggg dkyz fuzaode zousu2010 jlx1969 aliala tuner ZYHDZ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 评论 ( 63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crossing 2016-6-22 01:22 客观的说,西方从来就没有真正封锁过中国。如果“真正”封锁的话,上百万科技人员就不可能去西方国家留学、在西方公司工作,包括您岳博士。这么多年英特尔不卖给中国芯片的话,你装什么超算机?另外,这个神威芯片来自于江南,而江南就是把DEC买下来的,这个芯片就是以原先强大的Alpha芯片进一步改进发展的。 鼓吹对立和冲突,义和团一样的精神,好像没有什么意思吧 博主回复(2016-6-22 02:54) : 部分禁运是事实,但部分禁运不等于封锁。一般来说,领先国家会向下游国家输出差一代的技术,但不乐意看到下游者居上,这完全合情合理。任何主权国家都有权限制本国尖端技术出口,落后者没有索求权。美国当然有权限制技术出口。中国会把自己最尖端的战略性技术给最好的盟友吗?不会。氢弹的构造到今天,各国都是绝对保密的。在禁运情况下,你能否独立开发出来? 这就很说明问题,是一个文明生存力问题。文明竞争是好事。中国超算力领先,但美国绝不会坐视。这种竞争中互相促进,才是文明发展的正道。 博主回复(2016-6-22 02:43) : 你好像阅读理解力成问题啊。 删除 回复 李奕权 2016-6-22 00:24 祝各位老师成功! 删除 回复 赵锐 2016-6-22 00:20 1000多万个核......想都利用上还真不容易...... 删除 回复 zhoutong 2016-6-21 21:36 都有。 封锁技术和产品的例子就是美国对华高技术禁运,参见《瓦森纳协定》。 封锁市场的例子就是美国禁止华为产品在美国销售,也禁止含有美国部件的卫星用中国火箭发射。 原来如此! 我个人观点是: 1.根据市场和科研的实际要求来研发比较稳妥点!至于出口气的事,没意思! 2.这个产品是别人做不到,只有我们能做到吗?还是市场等不需要这么高的要求?如果只是我们能做到,那确实是牛! 不过,超算的发展我个人是看好的,还是很牛的,虽然不爽它是为了争一口气的目的! 删除 回复 cefele 2016-6-21 21:28 这个标题并没有问题,要看清楚这件事的背景。尴尬不是因为谁超过了谁,而是因为美国去年对中国禁售高性能处理器,企图限制中国超算性能的提升,结果一年以后就被打脸了,中国用自己的芯片反而将性能提高了一大步,能效也比以前更高。正因为美国事与愿违,所以才会尴尬。 禁售能阻挡别人搞科研搞开发?不让别人发展?只能是增加点难度吧?不想让别人这么快而已,中国也有对美国禁售的产品,彼此都对对方设防。所谓美国事与愿违,纯属自己的意淫而已。 博主回复(2016-6-22 02:57) : 美国不是人,没有感情,是不能尴尬的。准确地说,应该是部分美国人尴尬(也有很多美国人称赞)。不过标题嘛,就不能这么严格了。 删除 回复 黄永义 2016-6-21 21:19 好事! 删除 回复 陈立平 2016-6-21 20:29 能否开放使用下? 删除 回复 spherical 2016-6-21 20:13 “耗电差不多,日本的计算力只有中国的11%”?对这样的数字不去怀疑么?别把自己太当人,也别把他人不当人! 应该是国人同样的计算能力比日本的多耗电10%! ---------- 数据都是公开的,中国的超算是日本的9.3倍性能,1.25倍功耗,能效相当于日本的7.4倍,在相同性能的情况下功耗是日本的13%,自己算一下不就知道了。 日本就是这么不争气,让你失望了。 删除 回复 spherical 2016-6-21 20:07 国内腐败成这样,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 你身边的负能量太多,最好换个地方。 删除 回复 spherical 2016-6-21 20:04 封锁??? 封锁产品与技术 还是封锁的是市场? ---------------- 都有。 封锁技术和产品的例子就是美国对华高技术禁运,参见《瓦森纳协定》。 封锁市场的例子就是美国禁止华为产品在美国销售,也禁止含有美国部件的卫星用中国火箭发射。 删除 回复 spherical 2016-6-21 20:02 中国共产党做什么事情往往不计成本,又不是掏自己腰包 ------------- 中国的这个超算是美国titan的5倍性能,功耗只是它的2倍不到,谁更耗电,是谁掏腰包?应该是美国的纳税人吧。 如果不计成本,中国就没有必要研制这么高能效的超算。 删除 回复 spherical 2016-6-21 19:57 最大的问题是看它的实用价值!中国有多少东西都是撑门面用(至少高校最喜欢干这事),实际能有多少利用率或者说实用价值那是另外一说!毕竟先把面子挣回来再说,是吧?里子?你们又不知道我里面穿的是打了几个补丁的哪件破衣服 ----------------------- 目前,中国经济对于超算有着很大的需求。与会的4大超算中心负责人透露,按运行时间看,国内超算中心的资源利用率普遍都在7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80%。相比之下,国外超算中心的利用率普遍在60%左右。 你应该喷的是用户等待时间太长,缺少适合超算的应用。 http://tech.sina.com.cn/it/2012-04-11/08506938820.shtml 删除 回复 spherical 2016-6-21 19:48 我对计算机不是太清楚,不过对于科技 我的心理不太自信。从常识上看,美国 日本 一些欧洲国家的科技比中国发达很多,我自始至终都不觉得这就是一个有优势的胜利。 对于国内国外的一些产品,我觉得日本的东西不会这么糟糕。 ------------- 有没有优势,数据就在那里摆着,排名也是美国人给出的,有什么问题? 日本那么多电子企业都在亏损,身边的日本产品越来越少,你没有看到吗?通信领域就不用说了,日本就没有一家拿得出手的企业。至于汽车行业,以后的趋势是新能源汽车,中国的比亚迪去年的销量已经是全球第一,日本汽车恐怕也会步电子行业的后尘。 20年前,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高科技产品能与日本竞争,现在中国的高铁、核电站都能和日本竞争了。 删除 回复 spherical 2016-6-21 19:34 我也不懂美国为什么要尴尬,某个时段中国有个领域超过了美国,科技取得进步固然令人高兴,可是美国也有很多时段很多领域超过中国,那中国要尴尬多少次呢?这次你超过他,下次他超过你,然后就互相尴尬来尴尬去? 所以这个标题取得真不怎么样。 ------------- 这个标题并没有问题,要看清楚这件事的背景。尴尬不是因为谁超过了谁,而是因为美国去年对中国禁售高性能处理器,企图限制中国超算性能的提升,结果一年以后就被打脸了,中国用自己的芯片反而将性能提高了一大步,能效也比以前更高。正因为美国事与愿违,所以才会尴尬。 删除 回复 cefele 2016-6-21 19:13 我也不懂美国为什么要尴尬,某个时段中国有个领域超过了美国,科技取得进步固然令人高兴,可是美国也有很多时段很多领域超过中国,那中国要尴尬多少次呢?这次你超过他,下次他超过你,然后就互相尴尬来尴尬去? 所以这个标题取得真不怎么样。 删除 回复 崔尧 2016-6-21 17:54 我对计算机不是太清楚,不过对于科技 我的心理不太自信。从常识上看,美国 日本 一些欧洲国家的科技比中国发达很多,我自始至终都不觉得这就是一个有优势的胜利。 对于国内国外的一些产品,我觉得日本的东西不会这么糟糕。 博主回复(2016-6-22 02:59) : 日本已经不行了,只是还在吃以前掠夺洗钱积累的老本。 删除 回复 yunpeng3 2016-6-21 17:25 最新超算第一名“神威太湖之光”到底有多强? http://www.guancha.cn/tieliu/2016_06_21_364813.shtml 删除 回复 林晨升 2016-6-21 17:20 http://www.top500.org/list/2008/11/ 08年的排名,第11,19,93是中国的. 博主回复(2016-6-22 02:42) : 文章蓝字是链接,你可以点开看看。 删除 回复 林晨升 2016-6-21 17:09 http://www.top500.org/list/2003/11/ 2003年的中科院计算中心的机器就已经排第14。 14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hina 删除 回复 doctor5 2016-6-21 17:03 zhoutong2016-6-21 13:35 中国的氢弹设计是原创。法国人弄了很久也搞不出来,戴高乐气得大怒,比毛泽东落后了,没有氢弹就是蛮子。后来是英国人故意泄密给法国,后者才有氢弹。1945年美国对日本投下核弹之后,还在延安窑洞里的ZG马上开始了未来原子弹研发的准备工作,开始联络全球华人的科技人物,做前期准备。国民党人估计只是喃喃自语:美国人真神啊,我等永远不如。当年原子弹研发,毛泽东亲自过问,还叫钱三强给中央上原子能入门科普课程。中国发现铀矿石后,毛泽东立刻让人带去给他看,自己拿个盖革计数器测试,嘎嘎作响。旁人说要小心辐射,毛还说中国能搞出核武,自己少活几年无所。据传钱学森回国时,有美军将领说钱顶五个师,其实何止五个师。钱学森这些人都是毛亲自过问,不惜成本。 ------------------------------- 说明当时多领导人看对了人,选对了人。 可腐国的今天,学术界大多是混子当道! 删除 回复 崔树勋 2016-6-21 16:57 非常任性! 删除 回复 林晨升 2016-6-21 16:44 2008的排名,印度都有台超级机排在前10名,其他知名国家如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瑞典都在前50名内榜上有名;美国不仅占据了前几名,而且超级机数量更是遥遥领先。而前100名里不见中国的身影。那时看中国,在超级计算领域似乎一穷二白。 ---------- 这种说法不对,2008年前我国早就有计算机排名进前20名了. 删除 回复 蒋德明 2016-6-21 16:43 楼" 爬墙头往咱家院里看"这个词太形象了 删除 回复 fluobon 2016-6-21 16:25 好,自豪 删除 回复 马泳波 2016-6-21 16:01 最大的问题是看它的实用价值!中国有多少东西都是撑门面用(至少高校最喜欢干这事),实际能有多少利用率或者说实用价值那是另外一说!毕竟先把面子挣回来再说,是吧?里子?你们又不知道我里面穿的是打了几个补丁的哪件破衣服 删除 回复 ykmch 2016-6-21 15:13 Support! 删除 回复 liuyongai 2016-6-21 15:12 赞 删除 回复 张珑 2016-6-21 14:59 我也是觉得,光跑分没有意思,得看看干了什么活。利用率有多少,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不然光造跑分机器也就是烧钱玩。 删除 回复 王伟 2016-6-21 14:51 中国共产党做什么事情往往不计成本,又不是掏自己腰包 删除 回复 周洲 2016-6-21 14:38 dkyz2016-6-21 14:15 中国共产党做什么事情往往不计成本。 ———————————————————— 中国的神威机计算力为 93 PF,功耗为 15兆瓦;日本的机器计算力为 10 PF,功耗为 12 兆瓦。 删除 回复 fuzaode 2016-6-21 14:30 1.啥时候我们的computer能像iphone一样在国外受到欢迎? 2.啥时候我们能出几个Google一样的公司? 3.啥时候我们的飞机能出口各国? 删除 回复 zhoutong 2016-6-21 14:23 封锁??? 封锁产品与技术 还是封锁的是市场? 删除 回复 dkyz 2016-6-21 14:15 中国共产党做什么事情往往不计成本。 删除 回复 叶建军 2016-6-21 14:14 封锁吧,中国人迟早什么都会的。迟早重回世界之巅! 删除 回复 proedus 2016-6-21 14:12 不计成本,还不管效益,只管玩 删除 回复 zhoutong 2016-6-21 13:35 中国的氢弹设计是原创。法国人弄了很久也搞不出来,戴高乐气得大怒,比毛泽东落后了,没有氢弹就是蛮子。后来是英国人故意泄密给法国,后者才有氢弹。1945年美国对日本投下核弹之后,还在延安窑洞里的ZG马上开始了未来原子弹研发的准备工作,开始联络全球华人的科技人物,做前期准备。国民党人估计只是喃喃自语:美国人真神啊,我等永远不如。当年原子弹研发,毛泽东亲自过问,还叫钱三强给中央上原子能入门科普课程。中国发现铀矿石后,毛泽东立刻让人带去给他看,自己拿个盖革计数器测试,嘎嘎作响。旁人说要小心辐射,毛还说中国能搞出核武,自己少活几年无所。据传钱学森回国时,有美军将领说钱顶五个师,其实何止五个师。钱学森这些人都是毛亲自过问,不惜成本。 删除 回复 zhoutong 2016-6-21 13:27 当年美国认为中国需要N年才能造出核武,结果中国用算盘计算,愣是把原子弹、氢弹造了出来。 确实值的骄傲,但不能自满 1.不是你创造的! 2.技术没法封锁:是否有苏联的帮忙? 所以居安思危吧! 博主回复(2016-6-21 13:35)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975572.html 博主回复(2016-6-21 13:34) : 中国的氢弹设计是原创。法国人弄了很久也搞不出来,戴高乐气得大怒,比毛泽东落后了,没有氢弹就是蛮子。后来是英国人故意泄密给法国,后者才有氢弹。1945年美国对日本投下核弹之后,还在延安窑洞里的ZG马上开始了未来原子弹研发的准备工作,开始联络全球华人的科技人物,做前期准备。国民党人估计只是喃喃自语:美国人真神啊,我等永远不如。当年原子弹研发,毛泽东亲自过问,还叫钱三强给中央上原子能入门科普课程。中国发现铀矿石后,毛泽东立刻让人带去给他看,自己拿个盖革计数器测试,嘎嘎作响。旁人说要小心辐射,毛还说中国能搞出核武,自己少活几年无所。据传钱学森回国时,有美军将领说钱顶五个师,其实何止五个师。钱学森这些人都是毛亲自过问,不惜成本。 删除 回复 易小兵 2016-6-21 13:18 回复: 李南生 不懂为什么老美要尴尬。 试着读一读下面一段,不知道能不能读出某国人的尴尬? 具有忧患意识的天河2 当然不会闲着,它准备进行一次全面升级,把性能提升到 110 PF。眼看英特尔要提供相关升级芯片,美国商务部果断出手了。以可能被用于核武计算为由,美国政府禁止英特尔向中国及其邻国巴基斯坦出口英特尔的PHI芯片。一不做二不休,美商务部同时禁止NVIDIA与AMD向中国出口基于显卡的 GPGPU。这一石三鸟的好招似乎把天河2升级扼杀在了萌芽状态,还断了其他基于显卡的超级机的生路。可以想象,美国商务部内应该是一片得意的笑声。相关网页下有两百个评论,有的美国人称赞其政府干得好 一年后的今天,最新顶级500排名出来了。中国的太湖之光超级机以 93 PF的性能遥遥领先占据了第一的位置。不仅如此,中国前500内的超级机数量达到了167,超过了美国的165 。 删除 回复 易小兵 2016-6-21 13:12 历史已经证明:凡是被鬼子封锁的东西,我们都会做得更好! 哈哈 删除 回复 李南生 2016-6-21 12:58 不懂为什么老美要尴尬。 删除 回复 biofans 2016-6-21 12:57 什么时候中国高端武器使美国陷入尴尬? 博主回复(2016-6-21 13:13) : 当年美国认为中国需要N年才能造出核武,结果中国用算盘计算,愣是把原子弹、氢弹造了出来。 删除 回复 wangpulw 2016-6-21 12:44 能不能介绍介绍, 哪一类的平行计算可以用到1000万多个核. 博主回复(2016-6-21 13:10) : There are three submissions which are finalists for the Gordon Bell Award at SC16 that are based on the new Sunway TaihuLight system. These three applications are: (1) a fully-implicit nonhydrostatic dynamic solver for cloud-resolving atmospheric simulation; (2) a highly effective global surface wave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ultra-high resolution; (3) large scale phase-field simulation for coarsening dynamics based on Cahn-Hilliard equation with degenerated mobility. All these three applications have scaled to around 8 million cores (close to the full system scale). The applications that come with an explicit method (such as wave simulation and phase-field simulation) have achieved a sustained performance of 30 to 40 PFlops. In contrast, the implicit solver achieves a sustained performance of around 1.5 PFlops, with a good convergence rate for large-scale problems. These performance number may be improved before the SC16 Conference in November 2016. 删除 回复 wangbin6087 2016-6-21 12:42 中国人吃啥了,怎么在应用领域跑这么快?又让美国人不高兴了,天天拿着棍子在咱家门口逛游,要不就爬墙头往咱家院里看,这不恶心人么。 删除 回复 doctor5 2016-6-21 12:35 好,舍得投入 删除 回复 姚小鸥 2016-6-21 12:31 感想一,汉芯事件是插曲。感想二,要检查原来使用的美国芯片中是否植入有特定程序。感想三,人海战术不能是基本的战术,17楼李先生的留言说得对,管理是第一位的。 删除 回复 苏华 2016-6-21 12:25 删除 回复 李克江 2016-6-21 12:09 以我个人使用超级计算机的经验,如何管理和高效利用好超级计算机才是关键,如果使用率不能保持在较高水平,是资源的浪费。 删除 回复 刘艳红 2016-6-21 11:43 尤为可贵的是,神威芯片目前是功耗效率最高的,或者说最绿色环保的。 ---------------------------------------------------------------------------------- 功耗效率最高,是不是有点绕啊,直接说单位功耗最低不行吗? 删除 回复 guhanxian 2016-6-21 11:23 强! 删除 回复 sunchangli 2016-6-21 11:23 中文学术期刊能像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一样世界领先就好了 1/ 2 | 总计:6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个人分类: 计算机|14186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什么是新型中美大国关系?
稻草 2016-6-20 10:40
什么是新型中美大国关系?就是中国和美国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连通”世界的工作,共同发展世界经济。什么叫连通呢?就是实现全球全面信息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冷战思维必须停止,一人独大的思想是错误的,否则害了自己,也害了世界。 美国要实现新的突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希望美国老百姓和美国政客共同推动,同时提醒美国资本家认真反思,创新发展思路,为自己找到一条新生的道路。 有的人没有看明白,全球全面信息化对资本家而言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对它也是一次革命,因此资本家死活不肯真正投入信息化的进程。这个美国的老百姓和政客要站在真理一边,监督美国资本家 顺应生产力的发展大势, 干好事,别干坏事了。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2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大智慧!
wx1wx2 2016-6-19 20:28
挑战者联盟2 美国专家称应甩掉那些高风险盟友 避免卷入战争 06-19 10:11 观察者网 放到桌面 原标题: 特德·卡彭特:美国亟需简化自己的联盟体系 美国专家近日发文称,美国应该甩掉那些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盟友,比如美国与台湾、韩国的联盟。台湾和韩国都与近邻有着尚未解决的争端,并且这些争端都有逐步升级的可能,届时美国将被拖入武装冲突的泥潭,而这些冲突和美国自身核心利益却几乎毫无关系。 原文配图:2016年3月31日,美日韩在华盛顿举行三边会晤。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官员们便对乔治·华盛顿所提出的“美国应避免永久性结盟”的建议不屑一顾。冷战时,为了对抗苏联,美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结成了联盟,而北约则是美国在西半球传统势力范围外的第一个结盟尝试。自此,美国与他国结盟的势头便一发不可收。 北约成立之后,美国又缔结了一些重要的双边同盟,盟友包括日本、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中国。 除此之外,美国也曾试图将北约这种军事联盟形式复制到其他地区,但收效甚微,其中就包括东南亚公约组织(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简写为SEATO,是一个类似于北约的集体防卫组织;该组织1955年2月19日在泰国曼谷正式成立,总部设于曼谷,共有8个成员国;1975年9月,东南亚公约组织通过决议宣布解散;1976年2月20日,该组织举行最后一次军事演习;1977年6月30日,东南亚公约组织正式宣布解散;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牵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势力,不过组织内部的纠纷使它无法有效执行防务行动,使之未能介入老挝内战和越南战争,因此东南亚公约组织解散后,有学者认为它是个失败的国际组织——观察者网注)。 有人曾认为冷战的终结将会给美国的“结盟狂潮”画上一个句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为了填补苏联解体造成的权力真空,美国与中东欧一些国家又结成了新的联盟,结果导致盟友过多过滥。在同一时期,华盛顿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中东地区的争端中,并且与众多中东盟国、附庸国的关系得到了深化。 延伸阅读: 美拉23国盟友在俄门口军演 用百元矿泉水刷锅 美参院全票决定向盟友沙特开刀 奥巴马拦不住 资料图: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人民军誓师大会上发表讲话。 由于美国过去几十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安保义务,如今整个体系就好比一个杂草丛生的花园,急需修剪枝叶。所有那些正式、非正式的安保承诺,使得美国对地球上60%的安全事务承担责任。并非我危言耸听,结盟给美国带来如此沉重的负担,其实就是战略过度扩张的表现。 在国际舞台上,美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角色。在军事方面,美国拥有强大的核武库,其中包括数千枚核武器和极其先进复杂的运载系统,美国还有着无可匹敌的常规军事力量;在经济领域,美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且无论在量还是质3上,世界第二与美国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在国际舞台上,美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但如今美国这个主角却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即使对一个超级大国来说,19万亿美元的债务也绝非小事。同时,即使拥有引以为傲的强大军力,华盛顿也无法随心所欲地将其意志强加于他国,每次总不免要面对重重阻碍与失望。即使是在诸如越南、巴尔干、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些地方,美国一样束手束脚,无法做到随心所欲。 美国如今的盟友体系应当经过仔细选择与甄别,而修剪多余“枝叶”的一个很好的起点就是美国与同盟国之间的安全承诺。美国如今的同盟体系过于庞大、杂乱,不少同盟关系更是早已过时,适当的“剪枝裁叶”能使之恢复生机,这实属美国的当务之急。 一个关键的任务就是先确定修剪哪些“枝叶”,并且以什么顺序去修剪。有三个合理的标准来确定优先级别:第一,首先废除那些价值最低、用处最小的同盟;第二,优先废除最有可能给美国带来潜在危险的同盟,例如美国对它所作的承诺有可能将美国拖入一场不必要的战争;第三就是先废除那些令人厌恶的同盟,比如某些国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行为严重违反了美国的价值观和人类道德的基本准则。 根据第一个标准,美国可以摆脱掉许多与北约小成员国之间的联盟,例如黑山和斯洛文尼亚。有人问这样的小国能给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带来什么潜在利益,答案是美国什么也得不到。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曾言简意赅地总结过黑山的贡献,“波德戈里察(黑山首都——观察者网注)在军事上毫无价值(Podgorica is a military nullity)”。确实,美国已经养成了与弱国随意结成无价值联盟的坏习惯,结盟就跟加脸书好友般随意,而我们应时刻意识到:安保承诺是一桩严肃的生意。 资料图:美韩联合登陆演习。 对美国来说,黑山和斯洛文尼亚仅仅是低价值盟友,但它们不太可能和邻国卷入武装冲突,也就不太可能给美国带来麻烦。运用第二个标准将会给美国带来更大的好处,也就是甩掉那些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盟友,美国与台湾、韩国的联盟就属于这一类。台湾和韩国都与近邻有着尚未解决的争端,并且这些争端都有逐步升级的可能,届时美国将被拖入武装冲突的泥潭,而这些冲突和美国自身核心利益却几乎毫无关系。美国的决策者(包括国会,这一机构很大程度上已经放弃了它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相关权利)需要认真去思考美国是否真的值得为了盟友的利益去对抗那些强大的国家,最终将美国卷入战争。 当然,也有可能某一个同盟国同时符合第一个和第二个标准。波罗的海国家就是如此,这些小国对美国在经济或战略上均无特殊重要性,而它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与沙俄帝国(包括其继任者苏联)纠缠不清。它们目前与莫斯科的关系充其量可以说是不温不火。然而美国却选择通过北约给予这样又小又脆弱的盟国以安全保障,并且用“轮换制”在当地驻军以兑现承诺。因此,波罗的海国家应当被列在符合第一和第二标准的前几位,美国对它们的安保承诺应当有所限制。 最后一个选择是着手于削减对那些令人可憎的同盟国的军事承诺,一些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比如沙特阿拉伯和埃及就是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沙特阿拉伯这个盟国而言,该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经常损害美国利益。 沙特和埃及显而易见是适用于第三个标准的,而更加复杂并值得仔细衡量的是美国与诸如土耳其、匈牙利和以色列这些国家之间的同盟关系。土耳其和匈牙利的国家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而以色列对于巴勒斯坦人长久以来的态度应该受到世人谴责。 理论上,这样的“剪枝裁叶”需要对美国的整个大战略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梳理。结盟战略几乎没有经过仔细权衡就从冷战初期维持至今,如今美国的战略就好比开启了自动巡航模式,而一些不和谐的山峰就在前方若隐若现。政治和外交上那些未经充分思考的政策有可能使我们忽视前方的危险,我们应该将目光聚焦在那些不成熟的政策上,而简化华盛顿杂乱的、过于庞大的联盟体系将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青年观察者宋祎琳译自6月10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
个人分类: 时事|4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夜总会枪击案50人死IS负责
热度 1 稻草 2016-6-13 08:07
美国当地时间12日凌晨,佛州“脉动奥兰多”夜总会发生美国30年以来最惨烈的大规模枪击案,目前已经造成50人死亡,53人受伤。据英国天空新闻网6月13日消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发生在美国奥兰多夜总会的大规模枪击案负责,据悉,这一消息来源于IS的通讯社“Amaq News Agency”,其在声明中称,“IS的战士发动了此次袭击”。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此次袭击事件发表讲话并谴责称“这是一场残忍的谋杀和一场可怕的大屠杀”,“是一种恐怖和充满仇恨的行为”。   奥巴马称,“这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同时奥巴马还表示,“官方目前对于枪手的动机还没有明确的判断”,“美国不会畏缩和恐惧,将会团结一致的保护美国人民,以应对威胁美国的人”。   奥巴马称同时也表示,“今天对于同性恋社群(LGBT)来说是令人悲伤的一天”,“对于同性恋社群的袭击就是对我们所有人的袭击”。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河边 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 ----从“现代性”谈起 (下)
热度 3 light 2016-6-1 05:08
河边 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 ----从“现代性”谈起 (下) 时间: 31 5 2016 18:25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二、中国的文革 谈此问题首先要确立的前提是:中国是一个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传统社会。在这个认识下我们就可以在理解了现代性的基础上来看文革,从现代性的灵魂科学思维入手来分析文革。 前面分析科学思维时提到科学思维引出了两个推论,第一个就是现代社会必须实现信仰与国家权力的分离。这后面的逻辑是:信仰属于不容置疑的观点,它的真理性在已经有了科学思维这个实证方法后属于无法求证之列,因而无法避免无休止的争论,所以人们必须拒绝它与国家权力的结合来规定人们的社会生活,否则它就必然会通过国家权力来压迫或迫害不同的观点。 如前所述,传统社会里国家权力的正当性依靠信仰对统治者授权,----即通过民众接受信仰后认可国家权力,自愿接受甚至支持统治,所以政教合一成为古代社会统治权力传递的普遍方式。由于没有科学思维,这样的统治方式可以不受挑战地长期实行。现代化所发生的新旧制度的冲突,在最初进行现代化的国家表现为要求取消政教合一,在后来被推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里也要有这一步(未必是现代化的第一步,见上一节“现代性”的论述),否则制度的变革就会受阻,甚至表现为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动乱。我以为文革就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因为信仰与国家权力不分而导致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乱。 A、后发盲点问题 中国不是自发地产生了科学思维从而发生转型的传统社会,而是一个由于外来的推动被迫转型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可能发生从自己的文明内部看待现代化的冲击,视现代化为外来文明对自身文明的侵犯,从而本能地进行抵制; ----第二个问题是在看到外来文明的强势后难以认清其后的原因,只看到表面的现象,从而只效仿他人的坚船利炮来进行转型。 我将这样的问题总结为“后发盲点”,并认为它是一个后发转型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的好坏会严重影响现代化。 以亚洲最先实行转型的日本为例,刚开始与西来的文明接触后很快就采取海禁政策,直到1854年被美国海军佩里舰队强行闯入江户并登陆后,才被迫与西方签订条约开放海禁。其后又经过十多年反复,直到1868年才正式发动明治维新。结果40年不到,日本帝国在1904年-1905年与沙俄帝国在陆上和海上都有交战,竟然打败实力超过自己的沙俄帝国。但是,日本人显然没有弄懂现代性,始终没有真正实行国家权力与信仰的分离(当时日本的天皇其实是日本民族信仰的代表,国家权力是由幕府掌控---Murphy,2014),所以在政治生活中拒绝科学思维,结果在欧洲帝国主义走向尾声的时候追求发展帝国主义,终至在现代化开始在西方发生演进放弃帝国主义时侵入中国,进而发展到全面征服亚洲,不能自拔而发展到与西方首强美国交战。日本军国主义是建立在对于天皇所代表的日本神道的信仰之上,视生命的价值在于为天皇牺牲,以至于败局已定时仍然发动“神风”攻击,宁愿做无谓牺牲也不投降,最后导致350万人口的牺牲,在美军占领下重新开始现代化。 再以土耳其为例,其“现代化之父”凯末尔带领土耳其进行的现代化转型则能够在这个伊斯兰教国家从政教分离入手,将传统的奥斯曼帝国转型为现代国家。虽然土耳其现在仍然有各种问题,但与所有的伊斯兰教国家相比,不能不说土耳其的转型成功几乎是个例外。引导它成功的“凯末尔主义”的基础是凯末尔对于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启蒙精神的理解,实质上就是对于现代化的灵魂科学思维方法的把握,并通过凯末尔主导的全面的社会改革---尤其是立法与教育方面的改革,最终将领袖的改革变成自下而上的改革,发展为社会的进化。土耳其的转型没有如日本那样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完全由土耳其人自己主导实现了转型,在我看来是世界史上的转型范例。 中华帝国的转型是在继承了清帝国的基础上开始的。民国开始的北洋十五年其实是实现了政教分离,结果出现了汉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思想进步,无论是在对传统思想的继承批判还是对新的科学思维的学习,以当时中国的文化普及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支持来衡量,现代化成绩斐然。问题在于能够统领中国的过渡人物袁世凯没有凯末尔那样的对于现代性的认识,加上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在将临时总统权力交出时又弄出了架空袁世凯的《临时约法》,终致袁世凯在民国开启的最初关键两年成为空头总统,国家向法治的过渡失去了稳定所需要的宝贵的头两年,陷入混乱,结果袁-孙摊牌,孙发动二次、三次革命,在得不到欧美日支持后投向苏联,无视世界文明的演进的现实,把列宁的“反对帝国主义”思想引入中国,成为国民党的行动纲领。自此,中国人看待现代化就完全从内向外,将现代化理解为外来文明对中华文明的侵辱,将中国的落后归结为“帝国主义侵略”,在资本主义极不发达的中国鼓动打倒资本主义。这一思想从孙传给蒋,又由共产党接过来,进一步系统化为“百年耻辱”(1840-1943),夺权后在批判传统信仰的基础上引入共产主义信仰与国家权力结合,重树新的“政教合一”,禁止在政治生活中应用科学思维,封闭社会内外的思想交换与物质交换,坚持打倒“美帝国主义”,后来又打倒“苏联修正帝国主义”,将中国隔离于世界,使现代化完全中断。 与上述过程相对应的事实是:自1912年以后曾经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过领导作用的所有人物,无一不想实现中国现代化,即便毛时代中国完全封闭时,现代化事实上彻底打断了的情况下,毛也是希望并认为他在领导中国的现代化。这一事实正好说明中国领导人以及绝大多数民众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于现代性的认识基础上,所以才会在世界现代化的时代出现文革这样的冠以现代化名义的文明大倒退。 B、中国人眼里的现代化 概括说,中国人眼里的现代化是实现“强国、富民”,而不是建设具有现代性的社会。所以强国富民是目标,其他都是手段。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出发来考查,统治者历来强调国家强大,民众则盼望富足,在封闭的状态下,上下都从内向外看西方文明对于传统社会的冲击时,限于思想资源的束缚而形成这样的现代化目标是必然的,无可厚非的。 所以,在国人眼里,如果国家积弱,百姓积贫,那就是制度---也就是手段---有问题。如果这个制度正好是专制,那专制就是坏制度;如果是制度不能凝聚人心,那就是集权不够,或者是专制不够。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国人对于制度问题不断变化的认识: ---清末国家腐败贫弱,人民生活困苦,革命派和改良派都一致同意帝王专制是个坏东西。 ----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组织“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对其宣誓效忠,绝对服从,实行党内专制,认为这样才能最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抗战爆发后,很多当年反专制知识分子(如蒋廷黻、钱端生、丁文江等)都呼吁要加强专制,否则必然亡国亡种。 ---抗战后期到1949年,政府腐败,尤其是豫湘桂战役国军大败后,人们又一致转而要求民主。很多知识分子包括共产党都声讨蒋,异口同声说要打倒专制,中共也多次由高级领袖发言称颂美国民主,说要在未来的中国实行民主。 ---1949年以后中共实行政教合一的集权专制来强国富民,国人绝大多数都认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并支持中共一党专制。 ----文革爆发后终至国家经济到了崩溃边缘,邓小平搞开放,人民看到了与外面世界的巨大差距,认为都是专制的不好,大多知识分子的认识又回到了49年以前。 ----89年因为经济改革出现的大量腐败,引起社会不满,学生首先带头争取民主,但是邓却认为六四是“乱”,必然破坏强国富民的伟业,所以要镇压。官民出现认同上的分歧。 ----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全面发动经济建设来实现强国富民,少有人再提专制问题,甚至认为六四是害了改革。有的六四学生领袖回头投入经济大潮,六四成了绝响。 ----中国现在初步实现了强国富民,现有的专制体制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支持。 观察现今的中国可见到两个不容忽视的事实:(1)尽管中国有大量的腐败,有巨大的贫富差距,国家掌管着所有的媒介,共产党不受宪法管辖,但这一切都不能抹杀现今中国是史上最强、人民生活水平史上最高这一事实。(2)国人现在一年出国人次达到一亿二千万,各种西方书籍的翻译出版也是史上空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国人对于世界的了解远比任何时候要多。 在上述两个事实的基础上,要说国人对于现有专制体系的支持不是出于认同显然不符事实。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强国富民是我们中国人的最高追求,如果专制妨碍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打倒专制,如果民主妨碍我们,那就打倒民主;谁能领导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跟着谁。 所以,不仅国人不断改变对于民主与专制的看法,前面说的自1912年以后出现的政治领袖们也同时在争斗权力时将对手斥为“贼”或“奸”,--- 甘当外国人的走狗,让中国永远积弱人民积贫;只有自己是要把中国领向强国富民。这就是中国人的现代化逻辑。 C、贫弱的科学理性 人类理性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统而言之,人类理性主要表现为对于真与善的思维判断,科学思维是关于真伪判断的思维,所以又叫做科学理性,;善恶判断思维属于道德判断,其对象是人行为目的,所以又叫实践理性。真伪判断依赖于可以实证的客观标准,善恶判断依赖于众人统一的价值标准,因为各人的经验不同,价值标准不同,如要统一标准,那就要有绝对的权威。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里没有树立过上帝那样的绝对权威,而是将权威视不同的人际关系分别赋予君、父、夫、兄,以他们的意志来决定臣、子、妻、弟的行为的好坏判断。同时,传统文化里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哲学思考里面自古以来就是求真理性---也就是科学理性---薄弱,它与前面的道德文化一起形成中国人的思维特色。有关这个问题,我曾专门讨论过,在此放下。 说到文革,我以为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国人的思维特色在信仰与国家权力结合下得到发动,个人行为从上自下普遍地被非理性的情感所左右。它的发动者所依据的判断不是建立在事实之上,它的响应者的动机是出于非理性的政治信仰。毛泽东的思维特点在其投身革命的早年就表现出实证理性显著贫弱,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胜利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演进的结果,但却被过度解读为毛的正确领导,甚至说成是因为毛的实事求是,并将毛发动文革说成是他晚年失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所致。这种看法不符合事实,下面我举毛泽东的名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下称《分析》)来分析一下毛的科学理性的早期表现。 毛此文成于1925年12月,结构上是一篇实证分析政治论文。该文网上很容易下载,读者可以查看。该文的分析涵盖五大阶级,十二个阶层: 1、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2、中产阶级 3、小资产阶级(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小商人) 4、半无产阶级(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 5、无产阶级(产业工人,游民无产者),约200万人 《分析》全文不足4000字,加上说明和注解等共约6500字。平均算下来每个阶级的分析不到1300字,以正文算,即使最详尽的关于中产阶级一节的分析,约900字,无产阶级的分析约800字,而革命的最大敌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分析不过170字,全文是(摘自《毛选》):“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通观上面这段文字,读者无法知道究竟有拥有多少地算是地主阶级;为什么中国的地主阶级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究竟谁是国际资产阶级,在中国有多少;如何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发生联系;为什么他们代表最落后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反动的生产关系反的是什么;何以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了,如何衡量的;为什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这些帝国主义是那些国家;等等,每一句话都没有论证,都是宣示句。这是《毛选》1951年版本, 此文在1925年12月至1923年3月间曾刊于三家杂志,最后编入《毛选》时作者又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毛选》按),其中把毛曾经列举为地主阶级代表的人物删去了,同时也把此阶级占中国四亿总人口1%的结论删去了(但他同时又说此阶级人口不超过100万,毛的原版里同样没有说明他是如何知道这个阶级的总人数的)。如果设问“这样的分析文章的可靠性难道没有人质疑?”的话,我们今天恐怕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真相没人知道,而我则宁愿相信没有编辑在发表它时认真质疑了它的结论的可靠性,因为1925年到1926年时,毛并无权力可以强迫他人发表自己的东西。据此,我们难道可以相信毛后来的革命策略的制定真的是有凭有据、事实求是的吗? 不仅该文,毛的很多论述性文字都是只有观点,没有实证而被当作事实接受的。原因无他,盖因国人的传统思维中科学理性贫弱,好恶判断当头,凭感觉下结论的时候多,所以毛的毫无事实根据的文字就成了极具煽动力的东西。在文革发生之前,毛在当时的处境下就有了他的想当然的误判,与他最早的《分析》是同一根源,结果他就利用自己的权威发动了文革。 文革发动了,人民对于权威的服从与盲从,对于强国富民的渴望,终于在当时信仰与国家权力合一的基础上化为对于文革的积极响应,于是有了前两年的疯狂。所以文革是一个中国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进化而来的灾难,不是毛一个人可以完全控制导演的权力斗争。潜水先生转贴的杨继绳的文章也充分说明了文革的发展完全脱离了毛的控制,毛实际上是整个博弈中的一个大角而已,其他的小角就是七亿同样缺乏科学理性的民众,当他们的力量合在一起时,文革的进程就脱出了毛掌控。这种理性的贫弱,在毛就成为发动文革的动力,在民就成为响应文革的热情,合在一起就是这场持续了十年,到毛死去才收场的文革。 D、文革还会再来吗? 有人列举了文革发动的五大政治经济理由来说明以后要再发生文革是不可能的。我以为在中国目前的“政教合一”体制下,只要治国者不误判而发动文革,文革就不会发生;或者多数民众不迷信权威响应革命号召,文革也再不会发正;不须五条或更多的理由。中国民众的思维方式虽然随着现代化在进步,但在国-党(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灌输教育与在政治生活里排斥科学思维的做法,使得科学理性难免仍然落后,所以当上下都合拍时,文革就可能在不同的水平上再次发生。 杨继绳的文章里提到毛提倡学习马恩关于国家学说的四本书,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文革的成因的影响。我以为马克思其实对于毛来说不过是要实现强国富民理想的工具,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来不是毛的理想,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科学决定论”,暴力革命不过是马克思认为必要的流血来换取最终的自在的自由的代价,而毛对于自由主义毫无理解,他虽然恐怕相信马克思的科学决定论,但他的《分析》显然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科学研究的素养,而是凭着想当然下结论。俄国人远比毛懂得马克思,但他们没有有文革,也没有大跃进,这说明文革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文革与大跃进其实是一回事,不过一个是政治领域里的疯狂,另一个是经济领域里的疯狂,两者都是为了实现毛的强国富民乌托邦,所以毛的社会主义其实是空想社会主义,还没有达到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所以实行起来就远比“科学社会主义”疯狂,毫无理性可言。正因为如此,中共在毛的治下就不断发生毛对于社会发展的“修正”,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文革,其中毫无实证理性可言,每一次都是凭想当然来估计社会发展现状。此前的其他政治镇压,从红军时期的内部肃反,到执政后的外部与内部肃反,其实都是毛与中共其他领袖无根据的误判,随便拿一个百分数来计算幻想的敌人,与毛早年的《分析》同为一个思路。这个思路不变,毛就必然要走到延安整风、反右、大跃进、文化革命的路上去。 读者或许要问,如果毛的这个思路并无根据,难道他的“拍脑子策略”又能打败蒋介石?事实是中共的策略当年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所以中共一直不能成气候,只能搞些武装割据,最后被蒋驱赶至西北一隅。是日本侵华挽救了中共,毛也向日本人这样说过。问题在于人们解释历史时容易走向“决定论”,不是考虑多数人的大脑的相互作用,而是过于强调一、二个大脑的决定作用,所以过度强调了毛的作用。恰如美国人过度强调美国“国父们”对于美国今天的强大的作用,而事实是他们当年的设计不过是英国君主立宪的翻版,我曾在关于美国的民主制度的文章里讨论过。所以,中共的胜利是多种国际国内因素在大陆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能用进化论---而不是决定论---来解释。中共胜利以后,各种因素跟着发生变化,历史的进化便引出了不同的结果,最后中共只能全部放弃毛的政策。 现在中国的经济强大了,很多人又开始强调邓小平的决定作用。其实邓当年根本没有具体的设计,只有开放国门的想法(如前所述,开放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剩下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了。现在,大多数国人又认为中国的经济成功是专制体制的成功。其实,这40年里起作用的因素太多,包括欧美在开放之初提供的帮组、发达国家的产品需求、海外华人的投资、世界经济秩序已经建立、长时间的世界和平等,中国的集权政府的作用只是因素之一,恐怕根本就不是决定因素。总之,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个“进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决定的过程”。 如前面第一节的介绍,进化论(即“进化的过程”)与决定论(即“决定的过程”)是科学思维中的两个重要方法,前者强调要在理解影响进化各要素的基础上避免最坏的结果,后者相信选取决定因素来获得最好的结果。所以决定论者相信如果习近平决定在中国搞民主,民主就可以建立起来,因为习是决定的力量。进化论者则认为,是人的思想决定了人的行为,加上很多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演化出社会的进步,所以把科学思维引入政治生活是催化中国现代化不断进化取得成功必要一步。有了它,才有可能取得社会的进化,未必有最好的结果,但能够避免最坏的结果。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取消信仰与国家权力的结合,后面才可能将科学思维引入政治生活。我曾在《中国已经走在转型路上》提出转型的三大问题是政教合一、国家统一、民众教育,现在的看法仍然未变。这就是我对文革的过去与未来的认识。 三、美国的大选 说完文革,再来观察现代化背景下的美国大选。前面关于科学思维的两个推论的第二个是社会永远处于演进之中。这是因为科学思维得出的结论都要随着新发现的实证随时修正,因此只具有相对真理性。这样一来,人的社会生活所依据的真理就不断修正着,社会也就永远处于演进之中了。这个观点是我下面评论美国大选的根据。 一向以来,华人中间有很多人对于西方“政治正确”提出各种批评,甚至有人认为西方的“政治正确”是重韬当年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之路,走上了死胡同。我曾经也就这个问题在本坛进行过讨论,说明它的历史渊源,以及在这个口号下的各种社会进步以及引发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前,需要首先说明西方现在的“政治正确”的实质是社会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道德价值,还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才能为社会决定是否可以成为普遍道德准则。但如我在“现代性”一节中的分析,在民主制度下,人们有权利把道德价值观按自己的判断提到法律层面来评判,甚至形成新的法律,在法治国家成为约束力,结果就可能出现尚有争议的价值观进入法律体系造成对于对立面的压迫,这就要引发社会争议,发展下去甚至成为社会冲突。但是,这种“政治正确”与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国家权力来强迫人民接受国家意志是两回事,形成的机制不同。这种争议的根源尽管还是在于制度的压迫(分析见“现代性”),但它是通过选票来实现的,所以还必须以选票来化解,这就造成了今天这样波澜起伏的美国大选。 现代性下由科学思维导致的社会演进的机制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举同性恋的例子来说明。在科学实证出现以前,人们认为少数现象都是异常,等于不正常,同性恋因此被看作不正常现象,于是受到歧视。科学实证发现同性恋不是个人的社会选择而是自然的生物现象后,歧视的基础便不复存在,相应的立法就要修改。这就是社会演进的机制。再例如废除死刑,其后的理由是发现很多犯罪是因为某种非主观意志可以控制的大脑疾病所促成,这样一来用死刑惩治罪犯的理由就难以站住脚了。其他还有如种族歧视,也是因为实证否定了人种间群体的智力差别。道德判断有时可能先于实证提出某种呼吁,但在现代国家里最后还是要以实证来决定政策走向。 但是社会演进的复杂在于它不会是同一方向的演进,因为演进的基础是人的大脑,而大脑出生后只是一个空的硬件,已有的社会价值---不论其新旧---都可能被复制到新一代身上,结果就表现为演进的多向性。当变化最后以价值观的形式出现在社会上时,如前所述,就可能通过进入立法改变制度,在美股可影响到社会福利(最低工资、教育、医疗等)、基本权利(例如同性婚姻以及最近的变性人的厕所使用权的争议)、移民政策、税收等。价值取向的差别会让反对方觉得受到压迫(经管事实未必总是如此),于是形成社会冲突。 因此影响到大选的因素,其实就是经济发展、新法的制定、移民问题(社会开放与国际秩序)等。由于现代化是一个不会停止的过程,加上新生的人群都需要重新塑造,所以先发的现代化国家(如美国)与后发的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国家(如中国)都有类似的经济政治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化不过给全体人类提供了一个可以达到同一水平的文明程度的机会,最终必将通过开放而拉平所有国家人民的生活。如果这个过程可以平稳的实现,那就不会有争论了,问题是它恐怕只能表现为波浪式的发展,让人如坐过山车,往上时开心,向下时揪心,所以吵不完。 解释美国的现代化过程,我以为恰如前面对于科学思维的产生过程的分析一样,其后的机制还是进化论(而不是决定论)的解释更能说明问题。最好的例子之一莫如历史学家麦克内尔(JR McNeill)提出的美国独立战争胜利要归功于蚊子的解释。他根据对于1779年到1780年北卡与南卡州地区的蚊子所传播的瘧疾对于在该地区交战的英美军队的战斗人员的伤病影响的研究,认为打败英军的其实是瘧疾,而不是华盛顿将军。所以他说,“蚊子帮助美国人从与英军的僵持中夺得了胜利并赢得了美国革命战争,没有它就没有今日的美国。下次7月4号你被蚊子叮到时得记住它。” 但我们每个人能看到的历史变化比较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只是沧海一粟,我们做判断时又没法不受自己的所见所闻的影响,所以大选中的人物的不同说法很容易影响到我们对于未来的看法。世界各地对于重要人物可以决定历史走向的看法大都如此。奥巴马一上台就得了和平奖,诺委会显然希望他能为世界的和平作出历史性的改变。不过,“形势比人强”,他能做到的有限。美国人对于总统的期望有如宗教一般虔诚,表现在对一届又一届的大选的热忱上,改变美国几乎成了每个竞选人的口号。最后的改变恐怕还是自下而上,不是自上而下。 乐观地说,这或许是美国民主暗藏着的活力所在;审慎地说,现代性的进化性或许决定了先发的现代化国家弄不好也会发生民主制度翻船的事。 最后要说的是,强调进化论绝不是否认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而是指出人类思维对于自由的诉求的决定作用,不论决定论还是进化论,后面起作用的还是对于自由的追求,它是全人类的追求,是现代化的源头。 四、结语 我以为今天的世界的精彩来自于世界的现代化。它起源于一种新的思想方法,它所带来的现代性决定了人类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方式生活。现代化看来是一个有始无终的过程,先发的国家作为全人类的探路人做出的牺牲最大,得到补偿也最早,不过现代性却不是可以进入通过DNA传递下去,或接受过来。后发的国家虽有前人的经验和劳动可以收益,但建立为新的生活方式所必须的思维方法却不是他人可以代劳的事。现代化是全人类的进化,最终大家都要扯平。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1000年前我们的祖先无法想象的,不过我们一出生所扛着的大脑却和我们祖先出生时的大脑一样,等我们长成时,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一定比自己的祖先要知道的多。 尽管一切起源于人类智慧,但我们的智慧是不完备的,我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必须制造压迫,在制造压迫时渴望自由。因为我们叫做人。
790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河边 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 ----从“现代性”谈起 (上)
light 2016-6-1 05:06
河边 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 ----从“现代性”谈起 (上) 时间: 31 5 2016 18:22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 ----从“现代性”谈起 近来与潜水网友谈到文革等,又读了他推荐的杨继绳的文章,我有些相同与不同的看法,潜水促我贴出来。我把思路理了一番后,于是成了这篇裹脚布,分成两部分,但愿还能够看得下去,也希望网友们批评! ———————————————————————————————————— 半个世纪前的五月,中国掀起了惊心动魄的“文化大革命”。文革发动50年后,碰上了美国的大选年,其中的波澜起伏恐怕要算50年来从未有过的。既然人们常有比较1966年与2015年中美两国的GDP来看两国的进步或变化,何以不能比较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来看两国的变化?问题恐怕在于人们看不出两者间的可比性:中国的文革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美国的大选正在进行;前者发生在东方,后者发生在西方;两者的历史不同,文化不同,如何可以放到一块来谈?但是仔细想来,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都是发生在世界走向现代化(Modernization)的时代,所以并非毫无可资比较的重要共性,而更可能是我们忽视了这一重要共性。所以,本文尝试在现代化的背景上来讨论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或许能看到一些新的东西。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说的是传统社会“化”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所以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取什么角度来观察这个过程: ----从全体人类社会的变化角度来看,现代化便是人类社会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化的过程,是不同于人类文明史上任何曾有过的变化; ----从某些局域文明的内部向外看,这一过程便像是外来文明对于局域文明自身的侵犯与取代,所以称其为文明间的竞争,是自古就有的文明之间的冲突的现代延续; ----从现代化的扩展的历史来看,现代化可以说成是一种相对统一的生活方式在全球的扩展,所以可以将其称为全球化; ----从这一过程的起源来考察,因为它发端于欧洲,便可将其称为各个地域文明的欧化或西化。 不论答案如何,不过是称谓的变化,说的都是同一个不争的事实:世界变了,人类不再是画地为牢地生活,各种思想与物质产品的交换日渐成为世界范围的常态,也就是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跨过了传统的文化与地域的限制,成为一种全人类的共存状态。不过这是一个不知其终点何在的过程,因此是一个冲突不断的相互影响的过程。那么,现代社会究竟与传统社会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又是如何可能把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联系上的?我以为话题要从现代化所指向的“现代性”说起。 一、现代性(Modernity) A、何为现代性? 现代化既然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过程,那么,这样的过程必将在人的思想与社会结构方面生出传统社会没有的东西。其中那些属于现代社会必须具有的特征就是这里要说的现代性,我认为包括下面五项: 1、科学思维成为社会的主流思维方式。它是说,一切思想观点都不仅要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来检验其真理性(即通常说的普遍性与必然性,或者更简单地称其为可靠性),还要随客观现实的变化进行修改;而凡是宣布为“永恒真理”的东西因其“永恒”使它免受一切事实的检验,所以不属于科学思维的范畴,也就不具备世俗生活中所说的可靠性,因此也就不具有真理权威来管理世俗生活。 2、经济发达。这是因为发达的经济其实意味着人较少受自然的限制,也就是有更多的对于自然的自由,包括不受自然的冻馁、少受各种疾病的侵害、甚至摆脱自然引力的限制而自由地飞往外太空。 3、法治确立。凡是要实践自由,一定要有社会秩序来规范人的行为,否则社会必然乱成一团,谁也没有自由。例如大家都有车,那就一定要有行车秩序,否则谁也开不了车。但是,秩序必须公平,否则自由就成了少数人的专利。例如行车的规则如果规定车子上路的时间按驾车人的社会等级来分配,这就即便可行也不具现代性。而公平的社会秩序就是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要遵守同样的规定,受同样的约束,有同等的权益。 4、社会开放。这是说各个国家内部以及相互之间要开放思想的交流,以及思想活动所转化成的物质产品的交换,这才能保证所有的地球人---不论民族的归属---都要进行现代化,实现现代性。 5、遵守与改进世界秩序。世界上所有民族都进行现代化,也就是所有人的自由都要不断扩大,根据同样的道理,世界各民族也就需要按同样的世界秩序行使各自的自由,还要根据世界的变化改进秩序的设计,保证大小不同民族都有同等的自由权利。 总结起来,现代性不过是说,人的智慧活动----人之为人的决定因素----的指向是追求自由,包括免于自然的压迫(通过经济的发展)与免于人的压迫(通过法治的实施),或者称为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而科学思维是发现与达到上面两大目标的思想方法,这个思想方法下所产生的现代化是一个至今不断演进而没有终点的过程。科学思维----即人的科学理性----因此是现代性的灵魂。 科学一词在汉语里的历史不过100多年,但在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语言里却有数千年的历史,不过彼科学却不是此科学,这里说的现代科学思维是与传统社会里的科学思维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是“实证逻辑判断”,后者是“逻辑判断”。 例如,当我们设问“人的由来”时,古人的推论是:既然每个人都是前人所造,最初的人类也是前人所造,推论下去可知一定有个原初即已存在的永恒的造物主。或者从另一个方向推论,既然人都是从小长大,那么最早的生命一定来自更小的生命,推论下去更小的生命必然缩减成无,所以万物必起之于无。两个结论都是基于逻辑推论,无需事实的支持。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对于这样的问题则说,一切要以实证为依据。如果生命起于“造物主”或“无”,那么这个“造物主”或“无”该如何感知度量?不能感知度量的东西我们如何可以认识?所以我们只能限制我们的回答到有数据(事实)可以支持的地步为止,其他的都是假设,一旦能得到数据的支持就可以回答,而不能通过获得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思维可以解决的问题。以上就是“逻辑判断”与“实证逻辑判断”的区别,今天我们说的科学思维属于后者,也叫做人的科学理性,是一个通过长期发展才形成的思维方法。我们后面还会继续澄清这个重要概念。 B、科学思维的来历 人类之所以成为能够造出辉煌文明的一族生命,原因在于人的思维能力,它包含大脑与思维方法两者。大脑犹如一个强大的计算机,思维方法恰如安装于计算机上的软件,两者合在一起就决定了思维能力。所以,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特别强调思维方法,他有句名言:方法、方法,一切还是方法(Descartes:《谈谈方法》, 1637)。 不过,大脑所获得的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却不是某个神奇的高手安装上去的,而是通过进化过程获得的。人类思维能力的进化犹如个体的思维能力的成长,需要环境提供各种刺激,环境不同,演进出的大脑思维能力就不同。我们下面通过考察科学思维的发生过程来明了什么是进化过程。 要说科学思维的来历,先要弄清楚科学思维倒底包括哪些基本要素。讨论这些要素之前,首先要明白的是,它原则上是一种判断真伪的思想方法,不是判断善恶的思维方法,尽管在使用中常与后者紧密联系着。科学思维的要素是: 1、它首先是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真理不仅存在,而且是唯一的,因此是可能发现并加以阐明的。这是古代就有的信念。 2、它因此也依赖古人已经发明了的系统逻辑,但不是如亚里斯多德那样只强调演绎逻推理(形式逻辑),而是更强调归纳推理等各种分析方法,通过严密的逻辑交互推理、验证来思考。 3、它不只是用于对于静态系统的思考,还包括动态系统,所以其判断不仅只是真/伪两值,还包括真值范围内的各对应值的确定,因此必须依赖严密的数学推理与计算(例如微积分),在复杂的动态问题上要依赖数学模型,故而它还是数学思维。 4、它的形成要从哥白尼通过实证观察于1514年形成日心说(于1545年过世后发表)算起,到伽利略1616年发表潮汐理论支持哥白尼开始系统化,再到1687年牛顿通过引入微积分将其系统化,从此开创了用科学思维方法对物理世界的活动进行准确判断与精确计算,奠定了“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又过了近130年,决定论到拉普拉斯那里发展到顶点(1814年)。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从通过考察关于物理对象的给定的事实(数据)来精确决定该物理对象的未来状态。这种决定论方法也被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马克思于1848年发表《共产主义宣言》,其思想方法就是基于决定论,所以恩格斯后来将其理论命名为“科学社会主义”。 5、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后,对于生命对象的研究方法扩大了,“进化论”(或“演化论”)被引入对于人类社会的研究。进化论的基本原则是:生命现象的变化是多因素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收集数据来解释现在的生命现象的成因,却无法据此来准确预测未来。进化论因此成为与决定论相对应的另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它的基本原则不仅用于生命现象的研究,还被用于人类社会形态的研究,甚至还影响到关于复杂的动态物理系统的研究。例如长期天气预报之不可能(蝴蝶理论)就是例子。 上面的历史回顾说明从日心说的提出到进化论形成为止,科学思维的发展用了350年。如果再考虑到哥白尼之前的研究,主要的还有1202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拉契( Fibonacci,1175-1250)把代数和零的概念引入欧洲,它的意义恰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者意大利人卡尔达诺(Cardano,1501-1576)所说,“所有我们掌握的希腊以外的数学知识都是由于斐波那契的出现而得到的”;我们甚至可以更向前追溯到欧洲大学的兴办,之前发生的各种欧洲表音文字的创立,等等。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原来科学思维的出现不是任何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寻求的结果,而是文明的进化使然。所以,我们不用奇怪这些发明了科学思维方法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具有我们的常识所意料不到的特点: 1、他们大多是1000年前(以罗马帝国在欧洲垮台的486年算起)侵占欧洲的野蛮人日耳曼人的后裔,其祖先当时连文字都没有; 2、他们不是坚持真理唯一论(一神教)的基督教的发明者; 3、他们也不是希腊系统逻辑的发明者; 4、他们不是阿拉伯代数的发明者; 5、他们也不是印度零的概念的发明者; 6、他们借用罗马字母形成自己的文字,因此也不是自己的文字的真正发明者; 7、他们还不是早期欧洲大学都要教授的罗马法典的创造者; 8、他们生活于唯一国际化的欧洲大陆:最有知识的是教士,而他们可以在一个统管数十个国家的教廷内流动。 他们因此成为汇聚了上述所有文化的人,其中一些关键人物---如牛顿(Newton,1643-1727)---并深受赫耳墨斯主义(Hermeticism,or Hermetism,关于炼金与占星的神秘宗教)的影响,结果通过对于解读物质世界不懈的努力而逐渐创造出了现代科学方法! 同样蹊跷的是: 1、坚持唯一真理观的基督教会认为真理早已发现了,所有的未来对于真理的哲学探求不过是“做神学的婢女”而已; 2、希腊人尽管公元前300年就写出了13卷的几何学,其中3卷专论数论,1卷单论无理数,但是希腊人竟然没有零的概念,因为在专注求真的希腊人眼里,零就是不存在,没有真实可言,所以是“魔鬼的数字”。高斯(1777-1855)读到2000年前阿基米德的数论,见到阿基米德与零失之交臂,不解地叹息他何以失此可以转折人类文明的机会; 3、阿拉伯人引入了印度的零而发明了代数,甚至在罗马衰落后曾将阿拉伯文明发展到当时世界文明的最高峰,还把希腊文明的很多内容介绍给西欧。可是,一旦坚信《可兰经》已经包括了所有的真理,阿拉伯文明就走向了衰落,失去了发展出科学思维的机会; 4、印度文明的辉煌不仅曾经发展了形式逻辑,印度人关于“无(空)亦是存在”的认识论使得印度人不仅自然地发展出零的概念,还建立了复杂的数学,但印度人的多相真理观(多神信仰)却使得他们失去了追求唯一真理的理由; 5、罗马人也有过机会,但是罗马帝国的扩张却使得罗马人必需放弃共和制而走向政教合一来获取权力的合法性。即便如此,罗马帝国还是被文化大为落后的日耳曼人逼出了西部欧洲,东罗马帝国恐怕还缺少了可以坦然接受各种新思想的野蛮人。 结果,科学思维的创造者竟然是野蛮人的后裔,所有的历史条件通过在他们身上汇聚而进化出了科学思维这一从此改变了人类文明的思维方法。 C、科学思维如何改变文明? 说到科学思维如何改变人类生活,人们多半想到那些奇妙的科学发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技术和各种使人类可以自由地摆脱自然限制的工具。这个说法固然符合部分科学史,但却是对于科学思维的历史影响的极大误解。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形成之前,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技术发明就在世界各地出现过,例如,在科学思维的发源地欧洲,1440年古滕堡发明的印刷机就是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发明,对于欧洲文化的传播有着重大贡献。 读者想必记得前面讨论过的科学思维所基于的原则,就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来检验思想和观点的真理性”,此即前面介绍过的科学思维的“实证逻辑性”,它将现代科学思维与古代科学思维区别开来,后者的基础是“逻辑性”,它建立在希腊人发展出来的系统逻辑基础之上。在中世纪的欧洲,作为真理来解释万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一神教信仰就是用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建立起来的,真理在那里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的,无需实证。所以古代的科学与神学合一,曾经作为真理来统治欧洲人的生活凡1000年。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也是依赖于严密的逻辑论证,印度人同样发展出了三段论(即因明学),尽管其排列形式不同于希腊形式逻辑。 现代科学思维的实证性产生了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演进过程的两个重大认识: 1、凡是不能纳入实证检验的说法,----不论是观点、信仰、陈述抑或其他,其真伪性均不在科学思维的涵盖之内,因此均属于真伪性无法判断的说法,如果当作真理来指导世俗生活的话,必然产生无休无止的争论。 2、凡是通过实证检验的说法,不过是该说法目前通过了检验,一旦出现新的证据否定该说法,则以往的证实均可以被推翻。 在上面这两个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两个基本推论: 1、信仰,不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其他信仰,均不在科学实证可以检讨的范围内,其真理性在世俗生活中必然永远处于争论中,因此不可以当作真理来指导世俗生活。所以,现代社会必须实行信仰与国家权力的分离。 2、真理永远处于受事实检验的地位,真理因此都是相对的。所以,社会永远是处于演进之中。 正因为存在着上面关于科学思维方法的这些内在逻辑,科学思维(以日心说出现为起点)出现以后,对于人类文明的冲击首先是对于社会制度,在欧洲表现为旧制度(政教合一)与新思想(对于基督教权威的怀疑)的冲突。欧洲出现的宗教改革,后来的宗教战争,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力的争战,世俗权力的再分配,等等,莫不与科学思维对于传统思维的挑战有关。其中的从1500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8年)到1800年(工业革命发动后30年)的300年间,欧洲的战争不仅次数远超自罗马帝国退出后的1000年(约一倍之多),而且规模及每战的时间也远超过去。 但科学理性对于旧秩序的挑战不仅是极其艰难的,并且科学理性的认知能力自身也受到挑战。一直到1781年,也就是哥白尼身后240年(哥白尼1541年辞世),才出现康德发起的他自命为“哲学的哥白尼革命”,首次提出“人是目的”,对科学理性对于人的解放(即获取人的自由)的意义作了全面论述,科学思维才获得较普遍的理解与认同。但科学思维所促发的工业革命(1760-1770)在使生产力飞速提高的同时也使得战争更频繁、更残酷:从1800年-1945年的150年间,平均起来是每年一战,至20世纪里的两次大战,还随着欧洲文明扩张到世界各地而将欧洲以外的国家卷入,成为世界大战。结果一战导致欧洲死亡1600万,二战死亡3400万! 科学思维传至世界各地后,同样引起新与旧的冲突,社会制度的变迁亦首当其冲,因此都不可避免地引发剧烈的内部冲突和动荡。由于世界各地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历史特点不同,在接受科学思维时有不同的难度,产生不同的对于现代性的认识,甚至导致误解,走向灾难,例如日本第一次现代化以二战战败为终结,战后重启现代化炉灶。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也是百般曲折,还有中东诸国,非洲诸国等,现代化因此在世界各地都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实现的。后发的转型文明除了自身的落后,西方文明在早期扩张中伴随着的欧洲人对于落后民族的殖民与侵略,使得一些民族对于先进文化的认识趋于抵触,更加重了后发民族现代化的困难。不过比较人类漫长的200万年历史,人类文明现代化不过才500年之久,而世界的变化却是从未有过的深刻,不能不让人感叹科学思维方法的影响力之大。 在文明的演进方面,世界各地域文明都在吸收了科学思维后不断进化,大量的旧的观念被新的观念替代,人的各种社会行为通过科学思维得到新的诠释,从而在一面扩大人民的权益时,一面产生“保守派”与“自由派”的冲突,有时甚至演变成社会冲突。 而文明的演进在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方面则是表现为人类的生产效益的飞速提高。科学思维方法正式形成差不多100年后(日心说约250年后),工业革命发动了(~1760-1770年),世界开始了告别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之旅。自那以来的差不多250年间,世界上的财富才真正开始积累(见下图,据Bostrom,2014,来之两种测算方法,结果相同)。 据研究,人类在石器时代的生产效益相当于每22万年增加一倍,农业文明下每909年增加一倍,现在则达到每6.3年翻一番(据Hanson,2000年)。 D、科学思维如何融合文明? 科学思维是现代性的基础。如上节所述,它的必然结果之一是改变传统社会制度,拒绝所有不经科学实证的信仰对于世俗生活的真理权威,并通过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极大提高生产效益来增加人的自由;同时它所引出的思想的进化性使得社会处于不断的演进中。除了具有改造传统文明的力量,科学思维的另一项作用是融合地域文明,产生了今天的世界文明。 人类文明直到500年前虽然有着不同地域文明间的交往,但各地域文明间的差异显著,发展程度不同,因为文明的进化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的演化,受到各种不同的变量的影响,加上人的思维本身的不完备,所以没有一个文明可以单独发展出如同科学思维这样复杂的思维方法。各地域文明因此存在着自己的思维特点,表现为各自的文化特点。如前文所介绍,科学思维的出现是进化的结果,是多个不同地域文明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所以它只能认作是人类全体文明的代表,必然可以为全人类所接受,过去500年人类文明的演进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人类的思维变化无论有多深刻,那也只是属于“软件”的变化,思维的“硬件”---人的大脑---却保持着稳定:所有的人生来都具有相同的大脑,都可以使用相同的软件。科学思维方法正随着思想与思想的产品(科学与技术)愈来愈快地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教育与各种媒介输入新的大脑。人类文明在“发展与进步”的名号下日益趋同,融合为一个全人类文明。它的特点是共同追求自由,但又因为自由而通过个体的选择出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新的地域性,一种不断变化的、难以预测的、开放的地域性。 E、现代性不可分割 现代性虽然以科学思维为核心,但其他四项要素却不可以从现代性中分离出去,而是五项要素共同构成现代性,缺了其中一项,社会的现代性就没有实现。所以这五个要素合在一起成为现代化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将其中一项或两项是目标,把其他的当作手段。现代性的这一不可分割性是由现代性的终极指向---人的自由---所规定的。 我们都知道人的思维是人之为人的决定因素,不同的思维因此决定了不同的生活形态。但思维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成为思维方法进步的必要条件,科学思维的产生历史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而国际间的交换---即社会的开放---又必须建立在国际秩序之上才能进行。发展经济使人摆脱自然的压迫,但若无法治则没法实践自由。所以,一个真正进入了现代化的社会必须要具备完整的现代性,社会才可以成为现代社会运行。而在现代化过程中,却存在着首先实现不同的一(多)个要素的差别。 这种差别是由于现代化是全人类的文明转型,所以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现代化起始点。最初发起现代化的社会必然是首先从科学思维的发生开始,再通过改革传统社会增加社会的开放性,然后才有工业革命的孕育,才可能出现应用科学思维来发明蒸汽机,因为蒸汽机的制造已经不再完全是经验性的技术,而是需要力学与热力学的支持。而一个后起的转型社会却可能直接引入蒸汽机来实现工业化(即经济发展)却依然保持严格的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其结果自然会在经济发展后出现如何在全社会实践增长了的自由的要求,新的社会秩序的设计因此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一个世俗生活的问题。如果仍然由信仰的权威来设计社会秩序,其权威的真理性要么受到具有新的科学思维的人群的挑战,要么信仰的权威通过政府(国家)来压迫科学思维,禁止它在政治生活里的应用。所以,后发的转型可能与原发的转型在实现现代性各要素的顺序上不同,但并不能取消其中的某个要素。 又如果社会在现代化中在肯定科学思维的基础上否定了传统信仰,但又代之以新的政治信仰,则社会依然无法真正实现科学思维,因为新的政治信仰必然与国家权力结合形成新的“政教合一”,同样排斥科学思维在政治生活里的应用。 再如果实现了政教分离并开始建立法治,这时便有如何制定法律的问题。一个人制定法律来治理社会是绝对专制,少数人为寡头专制,多数人投票为民主,全民都有投票权为现代民主,但永远不可能制定有全体人类都一致同意的法律。但是全民投票权保障了所有人都有同等的权利,此即“机会均等”,是现代社会里公平理念的基础。 所以,现代性中间存在着科学思维-扩大自由-法治下实践自由-民主下实现同等权利这样一个潜在逻辑。既然现代性是不可分割的,上述潜在联系因此成为现代化无可避免的归宿,不过其实现的顺序在不同的转型社会里未必相同。 F、现代性蕴含的内在冲突 如前所述,智慧活动的指向是突破压迫,争取更多的自由。人一旦对自然的压迫有所突破,就有了实践对于自然的自由的机会,于是就要求建立社会秩序来调节自由的实践。但秩序要靠暴力维持,因此必然产生人对于人的压迫。即使实行民主,其实质不过是同等地压迫所有社会成员,从而保证所有成员实践自由的机会均等,但民主并不改变维持秩序需要依靠暴力这一事实;或者说,秩序就是压迫这一秩序的本质不因民主而改变。既然如此,则秩序所产生的压迫便不可避免地如同自然压迫一样,成为人类智慧的攻击对象。换言之,人类智慧蕴含着内在的不完备:它一面在突破自然的压迫,一面又要创建人为的压迫才能使人享受对于自然的自由。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懂的:既然所有的秩序都无可避免地要压迫人,所有的制度也就都是反人性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便可进一步懂的:最为可行的制度一定是对于所有人都施加同等压迫的制度;或者说,人类天然地反感所有的制度,民主制度不过是各种制度中人类对其反感程度最低的一种而已。 这就是现代性的内在悖论,是一个迄今无解的现代性的内在冲突。这个内在冲突的存在,对于后发国家来说,使得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建立法治与实行民主是实践自由所不可缺的;对于先发国家来说,使得科学与技术发展给人带来的自由能力会不断地被用来破坏已经建立的民主法治。所以,现代性的潜在逻辑虽然证明了科学-自由-法治-民主之间的不可分割性,但只要社会不断演进,社会便会不可避免地在演进的不同阶段出现新的反社会秩序的力量,上述“不可分割性”就只能是动荡的,社会也就只会在动荡中进化。 能够真正对社会秩序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人的行为,要降低动荡,就要想法减少人对于秩序的破坏行为,外施的约束是法律,内发的约束是道德。前者通过惩治人的行为来维持社会秩序,后者则由外界通过“教化”来影响人的信仰与价值观,从而通过约束人的行为动机来让人自觉减少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由于行为是外显的言行,容易辨识并施以法律约束;行为的动机则是脑子里的内在活动,无法通过行为来准确判断。所以,古代社会秩序的维持都是依赖法律,道德都是来自信仰的教化,使人认可统治者的权威,自觉接受外来的压迫,---也就是减少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为维持其规定的秩序所施加的暴力压迫的抵抗,甚至进行配合。这在古代欧洲就是政教合一,在中国就是“外儒内法”(又叫“霸王道杂之”)。在现代社会,由于信仰与国家权力的分离,道德的建立不再依赖信仰,而是在认识真实的人性的基础上逐渐演变为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但随着对于人与社会的认识的演进而变化,不像古代那样千年不变。这就使得现代社会里的道德显得不稳定,如果社会演化过快,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们在价值观上的分歧,由于法治社会里的法律的制定和选票相联系,人群价值观的变化就会牵涉到法律的制定,也就是形成前面论述的社会压迫,所以重大的价值观分歧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对立,形成社会“保守派”与“自由派”,或者是秉持不同价值观的社会党派等。 关于“现代性”的简单分析大概就是这些,总结而言就是开头的那五点。话虽说起来简单,现实恐怕远比它复杂,或许还要简单,因为这后面有一个我没有涉及的难题:世界未来的变化到底会有多快?或许不会像过去半个世纪那样快,或许要快得多。无论快还是慢,有了对于影响着世界所有人的现代性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把现代性作为观察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大选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对于我们的观察给予新的解读。
4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印度盛产美国500强公司高管 他们究竟怎么做到的?
热度 4 MingHao 2016-5-27 06:43
【国际】印度为什么盛产跨国公司CEO? 印度裔高管到底有多厉害? 北京时间8月11日,谷歌联合创始人兼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宣布了公司重组的消息。佩奇将与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创办一家新的控股公司Alphabet(编者注:中文直译为字母表),两人分别出任CEO与总裁职位。 据悉,Alphabet将取代谷歌在纳斯达克上市,原先的谷歌将成为Alphabet的全资子公司,谷歌原产品大管家、印度裔高管桑达尔·皮查(Sandar Pichai)将出任新谷歌的CEO。 加上现任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全球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大科技巨头微软和谷歌,都已经被印度裔高管所掌控。这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印度裔高管对于硅谷乃至美国科技行业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难怪印度媒体曾不无骄傲地写道“印度向全球出产CEO”。 全球500强企业中,还有哪些企业的高管是印度裔?为什么印度裔高管备受青睐?中国高管和印度高管差在哪里? 美国500强企业中,外籍高管最多来自印度裔,中国大陆无人上榜 印度裔高管在美国500强企业中占据怎样的地位? 8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委托派思咨询(APEX RECRUITER)对美国 500 强企业印度 CEO 的现状做了分析报告。 派思咨询在研究了2015年美国500强企业CEO国籍分布后发现,75家(15%)企业的CEO为外籍或外裔身份,而425家(85%)的企业还是由美国本土CEO领导(图1)。 在这75位外裔(外籍)CEO中,人数最多的是印度裔(籍)(10位);紧随其后是英国裔(籍)CEO数量为9;加拿大裔(籍)和澳大利亚裔(籍),分别为7位和6位。其他国家的还包括巴西、土耳其、伊朗、阿根廷、南非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香港裔(籍)和台湾裔(籍)分别有一位CEO位列其中,但中国大陆无人上榜(图2)。 这10位印度裔(籍)高管中,有7位所在的美国公司为科技行业,再次佐证了印度对科技行业的影响力。 尽管在多数情况下,印度裔(籍)高管都不是他们所领导公司的创始人,但是,他们却都是备受尊敬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在担任这些大公司的掌门人之前,已经在一些公司担任过诸多职务,是逐步晋升的结果。此次晋升新谷歌掌门的皮查也是从2004年开始就加盟谷歌。 与此同时,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公司的孵化前沿阵地,对印度裔人才的欣赏和培养也为印度裔领袖级人物的出现提供了土壤。例如,专门引进高科技人才的H1-B(外籍专业技术人员)签证中的绝大多数被印度人分享。 为什么是印度裔高管? —语言、抱团、办公室外的社交、善于领导不同意见的人 虽然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和后端服务外包大国,在IT科技领域具有培养高端人才的优势,但单纯的技术原因还不足以解释其为何盛产跨国公司高管。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印度高管更容易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 首先就是:印度人的英语水平比大多数国家的居民都要高。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非常滑稽,印度人那口音极重的英语怎么能算好?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执行秘书长苗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尽管印式英语很难听懂,但毕竟英语也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人不但习惯于使用英语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用英语来思考。 世界顶级猎头公司之一的光辉国际(Korn Ferry)北京公司总经理刘家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印度高管的语言占优势,但不是主要原因,印度高管的英语逻辑思维和表达是强项,中国高管说英文没有问题,但是要走到上层用英文做辩论的时候就会显出弱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哈佛教授、麦肯锡的顾问,甚至商学院院长多是印度裔的原因。”刘家良说。 据公开资料查询,2010年,美国著名的哈佛商学院任命印度裔的尼廷·罗利亚(Nitin Nohria)为该学院第10任院长,也成为这个著名学府102年历史上首位非本土裔的院长;芝加哥商学院也选定印度人苏什·库马尔(Sushil Kumar) 担任新的院长;在欧洲,原籍印度的前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名誉院长迪帕克·詹恩(DipakC.Jain)2011年也担任了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商学院院长一职。 “现在世界上研究中国的专家里,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的主任也是一位40多岁的印度教授,这不仅说明印度人写论文的能力很强,也说明其管理能力得到世界认可。”苗绿说。 其次,印度人非常“抱团”。有笑话说一家公司进了一个印度人,就会引来一群印度人。 刘家良表示,印度人互相帮助的传统非常明显,和中国的高管为了避嫌不同,印度高管真正做到了“举贤不避亲”。 “你必须适应新的地方,不管到哪儿,都得尽快建立一个圈子。”联合利华公司前任印度裔CEO文迪·邦加(Manvinder Banga)说。而他同为印度裔的弟弟则是万事达卡的现任CEO安杰·邦加(Ajaypal Banga)。 派思咨询CEO李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印度人在相互之间的朋友推荐方面做得一流。他们乐此不疲地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之前的同事,甚至不认识的人,只要是印度人,都努力介绍到自己所在的公司里,形成了非常强的一个“印度圈”,好的职位和资源坚决第一时间介绍给印度人。 “印度人的自我圈子文化在美国硅谷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其显著和特殊的现象。在英特尔公司的餐厅内,大片的印度人甚是热闹。”李晨说。 除此之外,刘家良表示,印度高管除了埋头苦干之外,还非常注重办公室以外的社交活动来获得老板的信任。印度高管们对有助于提升自己职业生涯的“非正式场合”的活动,如陪老板喝咖啡、吃饭等方面都会处处留心。而且他们在对自己职业生涯向上走的决心方面比中国高管更加强烈。 刘家良用了“Desperate”(绝望)这个词来形容印度高管在海外的发展动力,与印度高管的“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相比,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高管会有干不好还可以回国发展的备选,所以往往不会表现出与印度高管相当的升职决心。 最后,刘家良表示印度高管最为重要的特质在于善于领导和管理不同政见的人。因为印度高管从小生活在多民族国家,从小就擅长辩论,擅长处理与自己意见不同人的争论。而中国本土高管大多成长于比较单一的社会环境中,更注重的是对上级的服从,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很难接受。 “也许印度高管的实干能力没有中国人强,但是他们更热衷于表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更善于接纳不同意见的人,这都是跨国企业CEO所需要的特质。”刘家良说。 苗绿表示,中国的文化体系里包括“枪打出头鸟”、“掌握一门技能”等都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维。 刘家良也表示中国的教育更加擅长培养一个个“精致的个体”而非接受“异己”领导全局的战略家。 苗绿说,目前中国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应该在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中培养自己的人,输送华人,这也是提升中国软实力,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隐形战略”
4299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20 20:16 , Processed in 0.096387 second(s), 2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