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上海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上海

相关日志

分享 清明节黄昏的帝国大厦(新生+上海童鞋请进)
热度 20 宜修 2014-4-8 12:13
清明节黄昏的帝国大厦(新生+上海童鞋请进)
清明节黄昏的曼哈坦 宜修 清明节傍晚和远方来客前往曼哈坦,过桥时益发觉得东河边上的曼哈坦景致和上海相像...... (新生+纽约童鞋,猜猜我是在哪一座横跨东河的桥上拍摄?) 怪得人家说上海童鞋在纽约能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上海童鞋请表态) 不夜的曼哈坦街头。Manhattan NEVER sleeps! 帝国大厦近在咫尺...... 二零一四年清明节黄昏拍摄
个人分类: 浮生札记|11601 次阅读|68 个评论
分享 看懂上海:锅贴之辩
热度 1 8288 2014-3-28 13:49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人在上海开教门馆,卖的点心中有生煎包子、牛肉锅贴、牛肉面等,尤以牛肉锅贴最受欢迎,价廉物美。教门馆在中午十二点左右还特别供应几锅牛肉包子锅贴,馅和皮子都加多。 1935 年的《人生旬刊》里提及上海的天津馆子,说到片儿汤、大炉面、炸酱面等,“此外还有锅贴,比上海人吃的油煎馄饨大些,每件约一二分大洋,以前六合居煮的,最为出色”。“锅贴”便是在这段时期,渐渐从北方来到上海,慢慢形成上海特色的吧。 很难和外人说清上海锅贴的特色来,它不是生煎的玉体卧姿版,不是北方饺子下锅油煎一下便是的。老北京的小吃中也有“锅贴”一味,以护国寺庙会和西安市场的出名。锅贴捏成月牙形,用油烙得外黄底脆,皮薄馅大。但此锅贴两端不封口,馅儿隐隐约约犹抱琵琶半遮面,所以还是和上海锅贴不同。 最可气的是,在上海四处开花的台式连锁点心店,常常会打出“特色锅贴”的名头,但那“特色锅贴”比“油煎饺子”更离谱,是日本式的圆柱状煎饺。 很多人会把日本的煎饺和上海的锅贴等同起来,其实日本的煎饺是先蒸后煎的,上海锅贴可是生着煎的。日本的煎饺干,上海锅贴里有汤汁。在土生土长的上海心目中,上海锅贴没有日本兄弟姐妹。 上海锅贴是全封口的,形如新月,颜色焦黄,贴锅底处更深一些。口感和生煎全然不同,它是脆嫩的,比有块底板当不倒翁底盘的生煎更容易戳破。锅贴不讲究咬下一口便能吸出一包汤来,那是生煎的噱头。它更具尤物特色,有腰、有臀,但皆轻盈。臀部略焦硬,腰部则绵软且浸润了肉汁,肉馅松爽多汁浑然一体,不会是汤汁泄尽后仅存孤单单一枚肉丸。 贴的皮不能太薄,薄了没质感,又不是上海隔了夜的油煎馄饨;也不可太厚,一坨死面油煎后实在难咽。这样的尤物不可以回锅热了再热、煎了再煎,所以我买锅贴从来选最美味最热闹的点心店,一锅出来数分钟告罄,吃准“最好的时光”。 很奇怪的是,在上海,生煎分子和锅贴分子暗暗较劲,私底下水火不容。锅贴热爱分子说:“这个就是表示忠诚呀,不然怎么可以叫热爱啊!”同中有异,才是各自拥趸的眼中钉,竞争死敌。尤其是锅贴分子,似乎更敏感脆弱,坚决地和生煎划清界限,或许这是因为生煎的知名度更高更强势些。我经常看到小菜场门口支着大铁锅,半锅生煎半锅锅贴泾渭不分明,通常这样搭配着想实现双赢的摊头,卖的锅贴都特别难吃。 在上海,要吃到口味正宗的锅贴一定得拜访那些藏匿于街角、弄堂口的点心铺,他们通常很专心,只贩卖一两种食物。卖锅贴的会遵循混搭风邀生煎来搞个煎味双拼,不会跨界到葱油饼。上海的锅贴不是全天候供应的,很少听说锅贴能像虾饺、蛋挞之流,又能当早饭还能兼顾午茶、夜宵、零嘴。通常只能在早晚两市吃到,过了时间,那些讲究行业操守的锅贴摊主只会卖给你冷掉的,或被热锅烘干了汤汁的过气锅贴。 据说这个城市大部分锅贴是在早上6 点至9 点集体阵亡的,一起去死的还有豆浆、咖喱牛肉汤和绉纱小馄饨。 下午3点到6点,那是上海人吃点心时间,等同于外国人推崇的tea time,另一些锅贴则在这个时候一两一两被谋杀掉。要说说那些命运不济的家伙,出了平底大铁锅,锅贴四兄弟(上海的锅贴大都四只起卖)本以为可以躺在搪瓷盘里,等着喝口镇江香醋从容地去投胎,不想半路被抄入一只油纸袋,然后一个接一个被拎出来当街吃掉,一肚皮的烫口又粘唇的肉汁也洒了一路。它们好歹还是遇上了一个会吃的主,人家没用一次性筷子戳得你浑身喷汁。 锅贴是草根气十足的上海小吃,相比之下小笼好算坐格子间的小白领了,今天的上海处在一个对草根食物不怎么宽容的时代,那些国营面孔的饮食店或私家招牌的点心店或许一客口味正宗的锅贴。 有时候还算有惊喜,比如襄阳路长乐路路口的无名点心铺,又比如复兴中路瑞金二路路口的“北万新”,还有文庙附近毗邻梦花街的无名饮食店。但以上人家出品通常没有保障,撞大运一般冲过去,好彩赶上一锅因师傅好心情,肉馅、肉皮冻调配比例正确,且没有在炉火上搁置太久的锅贴。坚决拒绝某些连锁经营的锅贴专营店,拜托,他们卖的还是煎饺!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49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晒幸福 & 《儿媳妇和孙儿》画好啦~
热度 4 卉樱果 2014-2-17 06:37
今天奶奶我让宝妈把我用两个月时间画成的《旸旸和妈妈》带回他们家了。 当然这里也要秀一下,还要求网友们加分鼓励下。 单单这两句,似乎太寂寞了那幅画。总要说说什么。希望我儿子(以下称宝爸)的朋友们同事们见了这篇家长里短的博客不要再去告诉他。 我怕看见宝爸一脸黑线:老妈,你博客上又写什么啦? 晒自己的画之前,先晒晒婆媳关系。我们之间的默契是没话说的。以前有人说,你们遥遥相对,一个在温哥华,一个在上海,每年回国见一次面,关系当然好啦。去年四月到六月我和老公回上海住儿子家两个月整,紧接着,儿子家登陆温哥华,住我们公寓知道十一月初搬走。 也就是说近七个月两家五口人在一个屋檐下,婆媳俩不要说口角,就是心里也没任何疙瘩过。 他们一到温哥华我就说,你们一定会胖的,这里空气好,水好,都说加拿大的水养人,喝自来水也会胖(因为我自己胖了不少)。于是我让他们一家三口每周称一下 体重。一个月后,宝爸宝宝胖了,宝妈反而轻了。我着急了,找原因,是不是营养不够呀,立马去T T买了一只走地鸡,给宝妈一个人炖着吃。宝妈说了句:妈妈我好感动哦。这句话让我奇怪了,那有什么可感动的呢? 不过让我感动的倒是真的,我怕吹风,不小心没戴帽子外出就会吹到头痛。一天我躺在沙发上,他们问怎么啦,我说就是头痛。宝妈说她有祛风油,帮我擦擦就好 了。我这人一不相信中医,二不习惯被人伺候。就说不用不用。宝爸说话了:老妈您让您儿媳妇试试,保证有效。于是乎,我享受了宝妈大约十来分钟的祛风油按 摩,都是讲究穴位的,最后一招把她带有祛风油的双手大力按摩头发(头部)。然后我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头痛竟然立即消除!爷爷看了连说神奇,又赞我这个做奶 奶好有福气哦。 另一件让我感动的是宝爸宝妈一致的宽容。有天宝妈喂好宝宝,宝宝那时还不会走路,他吃饱了,朝着我伸出双手口里说着“哒”,就是让奶奶我解开他的餐桌椅安 全带,抱起他。我当时一眼看到地上有饭粒,解开安全带后糊里糊涂地俯身去打扫地板了,结果宝宝从椅子上摔了下来,哗啦啦一阵大哭,头上立刻起了个包。我心 疼的要命,连忙抱起宝宝。宝妈宝爸在旁,竟然能做到十分淡定。一句责怪也没有,反而劝我别急,宝宝总要摔摔碰碰的。 宝宝从八个多月到会走路,小小的公寓热闹多了,当然也有杂乱,厅就是他的世界。 《宝宝看书》 《宝宝打开琴凳爬了上去》 《奶奶每晚整理干净,只是度过一个无人的夜》 《宝宝搬走后,Back to Normal》 这里也要赞赞下我老公-宝宝爷爷。爷爷是宝爸的继父,来加拿大45年了,儿女都是这里出生也很西化。婚后都没有一起住过。宝宝爷爷又是喜静的人,可是近七 个月,他能做到与继子一家住在一起,那是很不容易的。更难得的是,他对宝宝如自己孙子,他的孙女出生时有什么礼物,宝宝也照样有,而且比较大件,像Car Seat啦,餐桌椅啦等等。好几次我问他影响了你的打坐和作息,是否不习惯。他说不习惯可以习惯,能住在一起是非常难得的缘分!他说他儿女小时候因为自己 忙于工作,哪有现在这么悠闲地与宝宝亲密接触,看着他匍匐爬行到踉跄学步到稳健快走 - 看着就高兴。宝爸也说,宝宝眼里妈妈第一奶奶第二爷爷第三宝爸最后。 这句话提醒了我,宝宝应该有自己的窝,再喜欢宝宝,奶奶爷爷也要放手,他们是一个FAMILY。 宝宝家刚搬走后的一个月,我和老公很不习惯,每星期要去两次至少。现在慢慢习惯了。周六让宝宝在我们这里,他俩可享受一下两人世界。 好啦,就晒这些吧,请点击下面链接看我画的宝妈和宝宝。不要忘记给我加分哦。噢,一定要谢谢Killarney周五画画俱乐部的艾米老师,全靠她的指点和 鼓励,我才能画出个性可见的宝妈和宝宝。本来老师说还要改,但是宝爸宝妈都很满意了,怕我改过头,就把画带回他们家挂墙上啦。 人像 - 儿媳妇和孙儿(卉樱果)
个人分类: 金秋年华|58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雾霾上海
热度 12 照偏天地 2014-1-22 21:34
雾霾上海 我们到上海是第一站,有两个地方参观游览,一个是南京路步行街,另一个是城隍庙。 看到的高楼大厦都被雾霾遮挡着,能看到的只有前排的商店—— 永安百货公司 . 培罗蒙 张小泉剪刀专卖店. 周大福. 老鳳祥銀樓. 亨德利鐘表 还有三阳食品. 这些都是老店,一直没忘记 。 在限定的三十分钟内,居然还有队友买到旗袍。听她们说,那人是为儿子置办结婚礼服。 离开南京路步行街,来到了城隍庙。其实在车上都说好要去吃小笼包的,结果到达后,找到南翔馒头 店, 别说吃正宗的要上楼的,就连复制的不正宗的小摊档也没法挤进去买啊... 队友们买不到,只能买些 小栗 子。 拍照的时候,画面里永远都有自愿和不自愿的人闯进来的。 14 - 2
个人分类: 分享|10494 次阅读|39 个评论
分享 上海知青的孩子 演唱 我爱你中国!感动了!
热度 8 VANO 2013-12-31 20:2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b_d-KZurQg
490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岳东晓为何断章取义抨击鲁迅:请切莫将周作人当周树人
楚楚 2013-10-22 07:59
岳东晓为何断章取义抨击鲁迅:请切莫将周作人当周树人 这些日子好忙,刚刚又接到新任务,曾经合作过的一家杂志社出书,请我帮忙修改,所以,原出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本人对岳“牛人”的胡搅蛮缠早有领教,也不欲多说什么。但想想,还是说几句吧。 近年来,一些人为了往鲁迅先生身上泼脏水,不惜断章取义,甚至不惜捏造事实,甚而拿与先生不和的其二弟,真正的亲日派作家周作人的烂文栽赃给先生。尤其是某些洋人和洋奴在撰写评论鲁迅先生的文章更是如此!其卑劣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岳“牛人”断章取义地用鲁迅先生的《集外集拾遗 . 今春的两种感想 》中的一段文字,得出结论“ 亲眼看见中国抗日青年被日本人杀害,鲁迅的态度竟然是嘲笑中国青年碰上认真的日本人活该倒霉。 ”因而抨击鲁迅先生是 “丧家的日本人的乏走狗”。 真是如此吗?这里我在本文后,会将《今春的两种感想》的全文附于后,请大家认真阅读,自行判断吧。 恰好相反,在《集外集拾遗 . 今春的两种感想 》一文中,当时正在上海的鲁迅先生愤恨地批判了上海 从民到官到政府 抗日的不认真,不彻底,甚至麻木的状态。 文中一开头便说“ 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北平辅仁大学讲课,不过因为奔忙匆匆未顾得及,同时也没有什么可带的。我近来是在上海,上海与北平不同,在上海所感到的,在北平未必感到。今天又没预备什么,就随便谈谈吧。昨年东北事变详情我一点不知道,想来上海事变诸位一定也不甚了然。就是同在上海也是彼此不知,这里死命的逃死,那里则打牌的仍旧打牌,跳舞的仍旧跳舞。 ” 是的, 诚如鲁迅先生所述: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 当日本进攻上海时 , 违抗蒋介石命令 , 奋起抗战的只有国民党十九路军!而上海的状况是:“ 这里死命的逃死,那里则打牌的仍旧打牌,跳舞的仍旧跳舞。 ” 至于岳所提到的那段,也正是鲁迅先生批评上海青年人抗日不认真,不彻底的态度 (请各位认真看一下全文中的那段文字) !而之后,鲁迅又写到“ 我那时看见日本兵不打了,就搬了回去,但忽然又紧张起来了。后来打听才知道是因为中国放鞭炮引起的。那天因为是月蚀,故大家放鞭炮来救她。在日本人意中以为在这样的时光,中国人一定全忙于救中国抑救上海,万想不到中国人却救的那样远,去救月亮去了。 ”是的,就连日本人也以为,在这样的时刻,中国人应该是忙于救中国救上海的, 却没想到在国家危难之时,当时的上海人是忙于救月蚀放鞭炮! 本文最后,鲁迅先生写道:“上海的事又要一年了,大家好似早已忘掉了,打牌的仍旧打牌,跳舞的仍旧跳舞。不过忘只好忘,全记起来恐怕脑中也放不下。倘使只记着这些,其他事也没工夫记起了。不过也可以记一个总纲。如 “ 认真点 ” , “ 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 ” ,就是。这本是两句平常话,但我的确知道了这两句话,是在死了许多性命之后。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罢,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像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 “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我希望一般人不要只注意在近身的问题,或地球以外的问题,社会上实际问题事也要注意些才好。 ” 鲁迅先生再次慎告上海人对国家救亡之大事要“认真点”!眼光不可放大到地球之外!放着抗日大事不顾,去为救月蚀放鞭炮!所以,他多次强调:“我们的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 该文,鲁迅先生以随笔的形式,批评上海人面对日本入侵时不认真的麻木态度。而该文中类似的批评,其点金之笔还有:“在中国做人,真非这样不成,不然就活不下去。例如倘使你讲个人主义,或者远而至于宇宙哲学,灵魂灭否,那是不要紧的。 但一讲社会问题,可就要出毛病了。北平或者还好,如在上海则一讲社会问题,那就非出毛病不可, 这是有验的灵药,常常有无数青年被捉去而无下落了。” 此文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的上海 从民到官到政府, 在关注社会问题上,尤其是在救国救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所表现出的不认真,甚至麻木!! 而岳以断章取义的手法抨击鲁迅先生,给一代文学先锋的头上也扣上一顶“亲日走狗”的帽子,这就可以显出你爱国来了吗? 请解释一下,如以你的逻辑,什么又是“资本家的乏走狗”呢? 同时,我想指出:鲁迅与其二弟周作人的矛盾和分歧主要还是意识形态的分歧,而非什么捏造的狗 P “看信子洗澡”。请看以下文字: 1923 年 7 月 17 日,周作人日记记载: “ 阴。上午池上来诊。 ” “ 池上来诊 ” 颇值得注意:池上是常到八道湾看病的日本医生,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有癔病。据俞芳回忆,鲁太夫人曾对她说: “ 信子患有一种很奇怪的病:每当她身体不适,情绪不好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要发作,先是大哭,接着就昏厥过去。 ” 正如我诗中所写,我从不认为鲁迅先生是完人,更历来反对为偶像塑丰碑,鲁迅先生无论其思想过程还是文学经历,都有过迷茫、沉默与彷徨的阶段,但绝不能因此否定一个灵魂的正直、尖锐与爆发的呐喊与充沛的理想!也许,没有这样彷徨的一个过程,鲁迅先生也不会用辛辣的笔喊出“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了,是的,他终于爆发了!并最终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个黑暗时代的呐喊者!!要知道,《今春的两种感想》是写于蒋介石消极面对抗日之时,在这样的时刻站出来批评民、官、政府抗日的不认真、不彻底已足显鲁迅先生之勇气! 若真想批评鲁迅先生请先认真通读《鲁迅全集》,客观批评,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够让人信服!否则,一切标新立异的谩骂都会让人痛恨! 此文后,不再辩。因为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附: 今春的两种感想(全文) —— 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北平辅仁大学讲课,不过因为奔忙匆匆未顾得及,同时也没有什么可带的。      我近来是在上海,上海与北平不同,在上海所感到的,在北平未必感到。今天又没豫备什么,就随便谈谈吧。      昨年东北事变详情我一点不知道,想来上海事变〔2〕诸位一定也不甚了然。就是同在上海也是彼此不知,这里死命的逃死,那里则打牌的仍旧打牌,跳舞的仍旧跳舞。      打起来的时候,我是正在所谓火线里面〔3〕,亲遇见捉去许多中国青年。捉去了就不见回来,是生是死也没人知道,也没人打听,这种情形是由来已久了,在中国被捉去的青年素来是不知下落的。东北事起,上海有许多抗日团体,有一种团体就有一种徽章。这种徽章,如被日军发现死是很难免的。然而中国青年的记性确是不好,如抗日十人团〔4〕,一团十人,每人有一个徽章,可是并不一定抗日,不过把它放在袋里。但被捉去后这就是死的证据。还有学生军〔5〕们,以前是天天练操,不久就无形中不练了,只有军装的照片存在,并且把操衣放在家中,自己也忘却了。然而一被日军查出时是又必定要送命的。像这一般青年被杀,大家大为不平,以为日人太残酷。其实这完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作戏似的。日本人一看见有徽章,有操衣的,便以为他们一定是真在抗日的人,当然要认为是劲敌。这样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在一起,倒霉是必然的。      中国实在是太不认真,什么全是一样。文学上所见的常有新主义,以前有所谓民族主义的文学〔6〕 (这里也请各位认真看看文后 6 的注解,看看鲁迅先生对该刊的批评,也可了解其是否真抗日) 也者,闹得很热闹, 可是自从日本兵一来,马上就不见了。我想大概是变成为艺术而艺术了吧。中国的政客,也是今天谈财政,明日谈照像,后天又谈交通,最后又忽然念起佛来了。 外国不然。以前欧洲有所谓未来派艺术。未来派的艺术是看不懂的东西。但看不懂也并非一定是看者知识太浅,实在是它根本上就看不懂。文章本来有两种:一种是看得懂的,一种是看不懂的。假若你看不懂就自恨浅薄,那就是上当了。不过人家是不管看懂与不懂的 —— 看不懂如未来派的文学,虽然看不懂,作者却是拚命的,很认真的在那里讲。但是中国就找不出这样例子。      还有感到的一点是 我们的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      我那时看见日本兵不打了,就搬了回去,但忽然又紧张起来了。后来打听才知道是因为中国放鞭炮引起的。那天因为是月蚀,故大家放鞭炮来救她。在日本人意中以为在这样的时光,中国人一定全忙于救中国抑救上海,万想不到中国人却救的那样远,去救月亮去了。      我们常将眼光收得极近,只在自身,或者放得极远,到北极,或到天外,而这两者之间的一圈可是绝不注意的,譬如食物吧,近来馆子里是比较干净了,这是受了外国影响之故,以前不是这样。例如某家烧卖好,包子好,好的确是好,非常好吃,但盘子是极污秽的,去吃的人看不得盘子,只要专注在吃的包子烧卖就是,倘使你要注意到食物之外的一圈,那就非常为难了。      在中国做人,真非这样不成,不然就活不下去。例如倘使你讲个人主义,或者远而至于宇宙哲学,灵魂灭否,那是不要紧的。但一讲社会问题,可就要出毛病了。北平或者还好,如在上海则一讲社会问题,那就非出毛病不可,这是有验的灵药,常常有无数青年被捉去而无下落了。      在文学上也是如此。倘写所谓身边小说,说苦痛呵,穷呵,我爱女人而女人不爱我呵,那是很妥当的,不会出什么乱子。      如要一谈及中国社会,谈及压迫与被压迫,那就不成。不过你如果再远一点,说什么巴黎伦敦,再远些,月界,天边,可又没有危险了。但有一层要注意,俄国谈不得。      上海的事又要一年了,大家好似早已忘掉了,打牌的仍旧打牌,跳舞的仍旧跳舞。不过忘只好忘,全记起来恐怕脑中也放不下。倘使只记着这些,其他事也没工夫记起了。不过也可以记一个总纲。如 “ 认真点 ” , “ 眼光不可不放大但不可放的太大 ” ,就是。这本是两句平常话,但我的确知道了这两句话,是在死了许多性命之后。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罢,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像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      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我希望一般人不要只注意在近身的问题,或地球以外的问题,社会上实际问题是也要注意些才好。      〔1〕 本篇记录稿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北京《世界日报》 “ 教育 ” 栏。发表前曾经鲁迅修订。      〔2〕 东北事变 指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上海事变,指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      〔3〕 一二八事变时,鲁迅寓所在上海北四川路,临近战区。当时,鲁迅正在上海      〔4〕 抗日十人团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各界自发成立的一种爱国群众组织。      〔5〕 学生军 又称学生义勇军。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大、中学校成立的学生组织。      〔6〕 民族主义的文学 一九三 ○ 年六月由国民党当局策划的文学运动,发起人是潘公展、范争波、朱应鹏、傅彦长、王平陵等人,曾出版《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刊物,假借 “ 民族主义 ” 的名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提倡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文学。九一八事变后,又为蒋介石的投降卖国政策效劳。 最后,恳请岳东晓,不要把抗日当口号喊,更不要把抗日当艺术行为,踏实抗日、认真抗日才是正途!    匆匆草写于2013年10月22日晨   上一篇 下一篇 回主页
2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们需要真实的鲁迅——祭周海婴 (ZT)
热度 4 炎黄之子 2013-10-21 17:57
  周海婴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周海婴是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儿子,出生在上海,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他1952年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曾任广电总局干部。(4月7日《中国新闻网》)      周海婴驾鹤西去,有网友幽幽而言,“(鲁迅)先生断绝了他和这个世界最后的一点关系”。也许这番表达不够精确,但还是让人有些凄然而叹惋。不过,周海婴或可安然离去的是,他遵从父亲遗愿,并未做空头文学家,成了与文学不搭边的无线电专家,而且他“靠自己的努力穿衣吃饭,既没给父亲丢脸,也没硬要去沾他老人家的光”(周海婴语)。      做名人难,做名人之后也难。有的名人之后,惯于啃爹,恨不得在脑门上刻上老爸老妈的名字,从此招摇于世、一招鲜吃遍天,但这样的啃爹,相当于坑爹,多为时人鄙视。纵观名二代,让人看得起的不多,周海婴应该算是一个。周海婴这一辈子,除了长期从事他所感兴趣的专业工作,就是拂去埋在鲁迅身上的尘土,还原父亲的本来面目,在真相稀缺的时代,这是吃力不讨好,却注定受人尊敬。      周海婴的还原分为三部分,其一,去脸谱化。长期以来,鲁迅被塑造成面目冷森、横眉冷对的斗士,殊不知他是一位多性情的文学家。“知否兴风长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在孩提时代的周海婴眼里,父亲是慈祥的、和蔼的,是有血有肉的,是爱开玩笑、非常幽默的。表面上,这副面容是老来得子的鲁迅,呵护唯一儿子的真情流露,而实际上,鲁迅对身边人也是如此,正如周海婴所称,“我问过我母亲、叔叔,甚至于和我父亲见过面的一些朋友,他们都没有看见过我父亲生气的样子,更不要说什么拍案、横眉冷对。”      其二,去工具化。鲁迅是谁?相信不少人脱口给出一个答案,但在周海婴看来,这是一个艰难而沉重的追问。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鲁迅“面目全非”,他被赋予了光怪陆离的油彩,贴上了非同一般的标签,这让周海婴陷入了不安与困惑之中。周海婴甚至有些“抱怨”,在20世纪的相当一段时间里,鲁迅被严重地“革命化”和“意识形态化”了,一个已经“阶级斗争化”了的鲁迅,一个除了用“战士”这个名词来说明以外就找不到词汇来说明的鲁迅。      周海婴的抱怨令人共鸣,无论是70后还是80后,乃至于50后、60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鲁迅,即作为战士的鲁迅,即革命家排在思想家和文学家之前的鲁迅,即单一化、脸谱化的鲁迅,而这,离真实的鲁迅相差甚远。鲁迅,首先是作为文学家而存在。凸显一方面,削弱一方面,实际是“肢解”鲁迅、模糊鲁迅和消费鲁迅,即便神化鲁迅、圣人化鲁迅,也是对鲁迅的不尊重,是将鲁迅工具化,正如周海婴所称,这个“意识形态化”了的鲁迅体现更多的实际上是一种实用价值,而他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则被大大地简化了。      其三,去垄断化。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很难,不仅受到既有定论的束缚,还受到鲁迅研究界的阻力。鲁学一度是显学,靠鲁迅吃饭的人多了去也,还原鲁迅、阐释鲁迅、丰富鲁迅,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也不是谁想做就可以做的,在研究界谁把握了解释权,谁就拥有话语权,谁也就有了利益。简言之,谁垄断了阐释鲁迅的权力,谁就有了看不见的种种利益。      鲁迅之孙、周海婴之子周令飞曾深有感触地说,鲁迅研究界的水很深,“水深就是说你看不到底,而且很浑。很多人做了大量工作,但也慢慢形成一些流派、山头、小集团,也有些人在研究过程中,目标、出发点并不很正确,很多人一辈子无私奉献给鲁迅,但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走到了瓶颈,牵扯到政治、意识形态,牵扯到各种人的不同理解,有禁区。”连鲁迅后人都感到鲁研界的水很深,因水深而感到无奈,这不能不令人怅然,更让人感到还原鲁迅之难、之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撰写著作《鲁迅与我七十年》,到出版母亲许广平完整记录鲁迅一生的《鲁迅回忆录》手稿本,从马不停蹄地作还原性演讲,到“祥林嫂”般重复常识、呈现真相,周海婴走的是一条艰辛的求索之路。这条路于其本人、其家族而言,是为了求得一种内心的平静,是“拨乱反正”;于我们这个民族而言,则是一种提醒,再也不能过度消费和工具化文学巨擘了,历史毕竟不能也不容遮蔽、夸张和修葺。      鲁迅在《三闲集》里说过,不虞之誉,也和不虞之毁一样无聊。过誉不妥,过毁也不妥,我们需要真实的鲁迅!
个人分类: 史海寻踪|433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一个女人的故事
热度 14 VANO 2013-10-13 01:09
4年前,我去做整体按摩认识了一位来自上海的老乡。之后的一年多一直去她的店,不过现在已经不去了,因为她换地方了。 她的故事。 那家店离我家很近,原来我也常去那家店,是一个日本人开的,也不知什么时候换成她的店了。 进店时,她满脸笑容用日文迎接了我,自然我也用日语回答她,我头痛,腰也痛,需要治疗。 很累,躺在治疗床上几乎睡着了,也没和她说话。 她熟练的指法令我很满意,第一次按摩结束后支付费用,就离开了。 第2次,第3次又去了几次,那家店生意不错,进进出出的都是日本客,看的出这位大姐很会做生意,和客人寒暄起来一套又一套,虽然日语不怎么样,几乎每句话都会有语法的错误, 但能和客人交流的很畅通。 那里女客人特多,一边接受按摩一边和她聊天,谈孩子,谈工作,谈家庭,都和她很亲近。 我不和她多说话,每次一去就躺床上,直接睡觉,按摩结束了用日语说声谢谢就走人,去了几次她也不知道我是中国人。 直到有一天,她把我按痛了,我扭扭身体以做暗示,她也没有觉察,于是我开口用普通话对她说,再轻一点,我痛了。 她大吃一惊,啊?原来你是中国人呀,你怎么不早说呢,来那么多次你又不讲话,还真没看出来。 我趴着,恩了一声,没有继续搭腔。 我常接受按摩,知道按摩师特喜欢和客人聊家常,以此和客人培养感情。 但我不喜欢说话,不想让60分钟的按摩时间浪费在聊天上, 我只想休息和享受,一般我是刻意地主动保持沉默。 这次按摩结束后,她多看了我几眼,结账时还主动给了我500日元的优惠券。 要我多去去,她说,这家店几乎都是日本客,而且她这里也不便宜,中国客几乎没有。 看见我是中国人,心里特高兴。 问我中国哪里的,我告诉她,上海。 她又激动地,邀请我一定还要去她那里,她表示一定帮我好好的治疗。 再一次进入她店时,我们开始用中文交流,中国人都有一个特点,见到老乡了,就会畅所欲言,她也是这种类型的,我不是,但我是一个很好的听者。 之后每次按摩时她很喜欢和我说她在日本的故事,她的经历的确波澜万丈,我将她的故事发表在我的博客中,写成连载小说,在日本很轰动。 2000年她38岁时,花了10万人民币办的商务签证来到日本。 当时,她带了一个团队,她还是团长,都是上海人。 从上海到东京的飞机降落后,护照都是真的,签证也是真的, 他们顺利的过了海关, 签证只有三个月,三个月过后,他们都会成为违法滞留者,命运何去何从,听天由命了。他们都有心理准备。 出了机场,团队的人各自离开消失在人流中,按照上海的中介公司的指示,他们各自找方向。所谓的方向也就是各走各的,谁也不知道其他人会去哪里。 团队的人渐渐离去,她也选择了去东京新宿的高速巴士。 按照原计划,她到了终点站,就站在那里会有人来接她,安排她的住宿。 那天晚上,她一个人站在日本的街头,接应她的人迟迟没有出现,从晚上6点一直等到12点,也没有出现。 她告诉我,那时她很失落,一句日文也不会说,想找个电话又不敢离开那个约定地点。 正当她毫无头绪的时候,有一个年轻女子主动和她说话了,你是不是中国来的,一直站在这里等人吗? 她一听是中国人,立刻象见了救星一样,告诉这位女子,她是今天刚从上海来的,在这里等朋友来接,却没有来。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那夜,她跟那女子回了家,一个素不相识的同样是上海的女人。 待续。
3454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關鍵時刻131001】上海自由貿易區掛牌
热度 6 shen_fuen 2013-10-3 09:11
【關鍵時刻13 1001 】上海自由貿易區掛牌 -- 国庆献礼
个人分类: 随缘|144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上海自由经济贸易区是一把双刃剑
热度 4 稻草 2013-10-2 20:39
配歌: 怒放的生命.mp3 中国上海自由经济贸易区,探索金融国际化和私有化,电信私有化,电力私有化,及服务领域的私有化改革经验,适当的时候将向全国推广,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探索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权力结构。政府人士还作出这种设想,也就是从经济改革逼迫政治改革。这些想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是非常正确的,中国的企业主需要更为自由的发展环境,这一措施无疑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这种发展,也会直接带来一个后果,也就是加剧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两极分化的表现是,从首批入驻的企业来看,都是当今的利益集团,它们的发展只是持续加强现有的两极分化;而后,自贸区的银行、电信、电力、相关服务领域的私有化,也将产生新的两极分化。社会不公的表现是,原本属于全民的国有企业一下子就分给了私人企业主一部分股份,而作为全民的全国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一份直接的收入或者利润,甚至于改革的结果是石油,电信,电力、金融等仍然处于垄断性经营,象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和QQ等一样仍然是一种新的垄断,这可是对老百姓赤裸裸的剥夺了。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当局要能够凝聚民心,掌控社会政治局面,否则,这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依据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使有一些挫折,中国仍然会迈入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政治繁荣时代。 愿天佑我中华!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5639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浦江两岸--上海船厂滨江绿地。
热度 9 阎而有信 2013-9-30 15:31
从浦西公平路码头乘泰公线人渡过江,从浦东泰同栈渡口上岸,左转弯,穿过小树林,看到两座雕像:丰乳肥臀的女人和胎儿型的婴儿,有木座椅若干,往下走几步,是铁绞链连成线的滨江道路了。 在酷暑的尾端,我发现了这里;在中秋前的傍晚,我又来见明月。都是十分透明的天空,阳光的投影和月光的投影,刚柔分明,一样的清晰。只是,无论白昼,人迹稀少。长长长长的新建的整洁的通道,大块的绿色草坪,浅浅的水池,宽阔的广场,白色遮阳棚下的靠背椅...阳光下月光中,多情空余阴影恨,一样的寂寞。 真好,此景正合吾情。找一个竹椅,坐下来,二郎腿翘起来,烟是下决心戒了的,喝杯咖啡,听着耳机里的轻柔嗓音,江风暖玉温润,满目安详,满心安宁,满身安静,阳光和月光也是满满的,就让这样的生命长长长长地清风明月下去,真好! 在这里,你不会感到偏僻,因为,两岸的高楼大厦林立,繁华侧畔,夜幕降临,灯光斑斓璀璨。它们不似星光般让人有空旷感觉,人工的东西背后让人感受有同类的热能支持。当然,放在最后提起的那座铁桥,红的冒火,虽然,依旧没有什么人走过。我想,即便是寒冬腊月,站在上面,肯定会有洋洋暖意。它像极了外白渡桥,小一号,没有边沿的步行道,铺满木地板,中间凸出四五平方作观景台,桥下漂栓着几艘游艇。想来,这原本有条河流自黄浦江枝杈向了远方而奔腾欢笑过的,如今,剩下湾口,为了保留这座桥?好漂亮的桥!上海滩还有那里可找呢?何况,又是这么的娴静到像舞台背景,仿佛可以出演数剧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了多角度贪婪她的美色,我不惜翻爬到封闭的高台去,狼狈自知,反正如入无人之境。 不能从泰同栈渡口回去了,早早关门大吉。向豪华大厦的物业人员问路,居然谈得投机。从他滔滔不绝中,知道,那桥那房那道却是上海船厂旧址,那些汹涌的上下班人群早已经被少有人知的滨江绿地替代,难怪连这渡口的名字也是怪怪的好是陌生。
个人分类: 私人随笔|10256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快听上海人唱歌啊, 忘不了
热度 7 虎老 2013-8-28 04: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xYyHQ7jIUlist=PLB3B162C131FB77F0
7985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上海的养老社区
热度 16 天香公主 2013-8-21 09:53
上海的养老社区
爸爸妈妈搬到了位于浦东新区的一个养老社区。这个社区里有十来栋七层楼房住了一千名左右的老人。每层有十个套房,有一居室的也有二居室的。提供家具和电器也负责维修。每星期派人来打扫卫生一次。每栋楼的一楼是公共活动场所,如图书馆,健身房,聊天室,麻将室,舞厅,花房,理发室,面包房等。每周放一次电 影,每周一次请人来做诸如健康和理财之类的报告。隔天有车送老人去附近的超市购物。社区里有个餐厅,菜都是小盘装的。一盘素菜不到五元,荤菜不到十元。社区里还有个医院可以看病也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有个颐养护理院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居住。老人要去附近医院看病也帮助挂号和派车送。还有个酒店供来访的亲友住。 这里室外的环境不错,绿树成荫。有长廊连接各栋房子,所以下雨天去餐厅吃饭也不用打伞。对老年人的生活特点也有诸多考虑。如家具都很结实稳当,卫生间里都有扶手,每间房里都有紧急按钮。每位老人有一张会员卡,在社区里付钱都用这个卡,没有带现金的必要。卡上也有个紧急按钮。这里的生活秘书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和友善。 过去爸爸妈妈独住时总觉得有诸多不便。自己做饭已经越来越困难。找不到保姆,钟点工流动性大常做不长。还有生急病也无法及时送医院。来到这里后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我来美多年,一直没有在父母身边尽孝。对父母亏欠太多。听说不久前好友枪枪辞职回国了去照看生病的母亲,我真的非常佩服她,也自愧不如。唯有遥祝爸爸妈妈能在新的地方愉快生活和健康长寿。
8311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围观孙子体检打针
卉樱果 2013-8-18 01:50
宝宝登陆温哥华两个月,今天是第一次去健康中心体检并打疫苗。 宝宝在上海打疫苗奶奶也围观过,医院里宝宝多哭声大,医生几乎不说话,快快打了就走人。针一进去,宝宝哇的一声,拔出来就好了。这次去温哥华家附近的健康中心,奶奶自然也要围观。 预约在下午三点,进了门很安静地等候着两三个宝宝。先是由一位男医生给量了身高头围称了体重。每个宝宝躺下测量时都垫有随时换的清洁纸。 接着到一个房间打疫苗,宝宝12个月来生活过三个国家,他的疫苗记录比别的宝宝要复杂得多,所以医生宝妈看记录就讨论半天。宝宝登陆后第一次打疫苗,要补 上漏掉的,总共五针,打在不同的部位,腿上三针,手上两针。听的奶奶汗汗的。医生给奶奶一只彩色的小瓶子,让奶奶我给宝宝吹肥皂泡泡转移他的注意力。 一针下去,宝宝哭的呼天抢地,奶奶吹泡泡根本没用。打了三针,医生愉快地说,Good,we have done more than half。继续打,宝宝哭的好愤怒好无奈好凄惨好可怜!医生连声说Sorry。总算五针结束。这一点奶奶很不理解,为啥不把药水放在一个针筒里一下子打完 呢? 然后去隔壁房间见牙齿保健师,她询问了宝宝刷牙的情况,说宝宝大了,不能继续用手指牙刷,她拿出几支不同颜色的宝宝牙刷让宝宝挑,宝宝一如既往地挑了蓝色的,再送一支宝宝牙膏。接下来就要演示如何帮宝宝刷牙,戒心犹存的宝宝又哭了一次。 一个小时过去了,拿着厚厚一叠资料回家。 路上奶奶的头还是晕乎乎的,耳边宝宝的哭声,宝宝已经忘记了刚才的经历,开心地在大草坪上推起他的童车。 点 下 奶奶 的 画 廊 -求加分
个人分类: 含饴弄孙|4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梦之声》20130811 致敬建设者-高温慰问演出
热度 6 mayimayi 2013-8-12 04:29
《中国梦之声》20130811 致敬建设者-高温慰问演出
《中国梦之声》20130811 致敬建设者-高温慰问演出 2013-08-11, 中国梦之声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举行了--致敬建设者唱响中国梦高温慰问演出 盛况空前,歌声入云 这是一件接地气,大行善的壮举 今年, 中国和上海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高温, 热浪烧烤着城市和市民, 但是, 普通的劳动者,普通市民还要在高温之下劳作, 养家糊口, 这些普通的劳动者, 是城市的建设者, 是上海的脊梁, 他们的汗水和辛劳,托起了上升的中国和上海 这些普通劳动者是, 建筑工人,钢铁工人,组装线工人, 巴士司机,交通警察, 片警,种菜农民,商场员工~~~~ 好! 中国梦之声-- 最好的歌声献给上海的建设者, 在盛夏, 给他们送去一份感激, 送去那阵阵清爽之风 中国梦之声, 把歌声和音乐送到了这些普通劳动者之中, 没有1000元, 800元或 500元的高额门票, 只有一片赤诚和感恩的心意 俺也很高兴, 看到了俺喜欢的 菜缸公主-邓小坤--的精彩演唱 有多少爱, 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可以值得等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ptH5hajFwIfeature=player_embedded#at=11
572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人看中国:光怪陆离的多样化城市上海
热度 7 燕山红场 2013-8-11 10:25
作者:俄新社记者叶连娜·库兹明娜 设计师、记者、摄影师......卡佳·克尼亚泽娃有着多重身份。这位出生在西伯利亚的俄罗斯美女曾在韩国和美国工作,但最终选择了上海作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长期地点。卡佳以摄影师和历史学家的视角研究上海,她正在创作《穿行在消失中的上海老城》一书,向人们介绍“不为人知”的上海。俄新网请卡佳介绍自己在上海的生活,并介绍她是如何研究上海老城和中国食品的。 上海吸引外国人 我2006年12月底达上海,为首尔一家儿童出版社的动画短片制作牵头(我曾经学过两年半设计,在韩国曾作过插图师工作)。当项目结束后,我就留在了上海,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多样化城市,值得在这里停留,更好地了解它。 对我来说,中国同韩国和美国相比更有益处。韩国在种族和文化上是单一国家,不同地方的彼此区别很小,生活方式大体相同。而美国生活虽然舒适,但要融入发展迅猛的城市很难,而窝在小地方又不是那么有意思。但看一眼上海立刻就知道,中国这座城市的多样性程度有多高,城市各区的性质有多大差别,还有来自中国各个地区的中餐是多么的美味而又别具特色。我开始跟着视听教程自学中文、语法,用卡片学习汉字。 我不是唯一被上海这座城市吸引的人。这里居住着大量的欧洲人、北美人和南美人,他们喜欢上海的潜力,一切均可获得,一切均可尝试,同时又不用两班倒。 上海如何变迁 在我居住在这里的7年内,上海发生了许多可喜的生态变化:投入使用一些新的地铁线路,外滩的部分公路干线部分转入地下,增加了人行横道线,栽植了树木,等等。但在历史学家和城市化主义者看来,许多过程剑指原住民,以便让上海市更多地服从于集团利益和汽车工业的利益。低收入群体被从市中心排挤出来,汽车道横穿居民区,建筑古迹遭到拆除或者重建,或者变成精英会所。上海变成一个没有个性的泛亚洲大都会。 我最爱的是待在上海建筑物的屋顶。不知怎么地,有次我和朋友们在一天时间内进行了一次“上海屋顶发现之旅”:杨浦区海员医院的圆顶(前英国工程学校),悄悄从浦江饭店(Astor House Hotel)的小窗户探出身来,从屋顶上可以看到带有不寻常街角的沿岸街。我很早前就想组织“上海屋顶之旅”的观光项目,目前闲暇时正在上海带团,对象为历史和建筑爱好者,以及自认为已了解这座城市所有角落的人们。 老城系上海开埠起点 我对老城的钟爱始于一次带相机在新老各区游玩。在拍摄建筑物和街道的同时,我爱上了城市规划理论,开始审视新旧现象如何共处、各区财政如何为继、居民如何使用建筑物和街道。在上海,这一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样就使我们提出问题。如:72个家庭如何分享一个旧公馆的空间?房主如何靠临时搭建顶楼和阳台扩大居住面积?如何在公园和广场安排音乐、健身操和舞蹈活动?街角和弄堂中的人们怎么生活? 上海的五光十色和鲜明之处就是创造性利用空间。资源有限、人口稠密使人们将城市改造为适宜自己生活的场所。民众参与分配城市环境的越多,自上而下的控制越少,这座城市就更为人性化,更实用,且更舒服。刻度盘的另一端是浦东区,在服务于投资者利益的钢筋水泥“摩天大楼”之间,有着毫无个性的类似峡谷的街道。 当然,所有摄影师和游客对在全世界的老城狭窄街道中闲逛都趋之若鹜。除了建筑与散步线路的多样性外(老城大部分都设步行街),老城还有许多历史的烙印。这其中包括建于16世纪但未经修缮的庙宇、明朝最富家庭的宅子,还有沿古老运河航道而修建的街道......要找到与之有关的外语信息很难,所有信息均以中文写就。我开始发掘源头,编撰英文版上海老城历史,写本连自己都想读的书。 老城是上海的中轴线与中心,上海的发源地,保留着上海13世纪初建时的痕迹。上海各新区包括外滩、法租界、南京路、虹口犹太人街区,吸引媒体的全部注意力,因为这是有利可图的旅游线路,它们代表着城市形象。而建筑混乱的老城非商业区似乎连上海人本身都不太了解。 老城居民有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往往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从一方面来说,房子要拆了,人们很高兴,因为他们希望改善住房条件。但因为迁居一般都是搬往上海市郊,那么这些"老上海"就需要同市中心,同邻居们,同曾经属于祖先的地方断绝联系,这往往令他们感到遗憾。 中国食品比俄罗斯食品更有益且更美味 在上海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菜肴,因为全国各地的厨师和餐厅都汇聚于此。我从一开始就爱上了中餐,很快开始钟情川菜和湘菜。去年我前往位于成都的四川烹饪学院,在那里学习了两个月。 学习安排很紧凑,也很有趣。我们每天学做两个菜式:早晨,师傅讲授这两道菜的历史、食材的搭配原则与切菜方法,以及火候。尔后师傅当场示范该烹制过程。当天的值日生帮助洗菜和切菜。我们扑上去,吃光所做菜肴,然后中场休息。 中场休息结束后,就轮到我们烹饪了。我们分成团队,相互把之前记的笔记本念给队员听,迅速抢光食材,开始洗、切、分成小份,拌酱汁,轮流在大锅里翻炒。最后,师傅检查和评判结果。有时,他们会品尝味道,但通常根据颜色和香味就可以断定欠佳指出,比如:切的不均匀、用火时间太长、酱油放的太多、糖放的不够......不管评语如何,学生们都会把自己炒制的菜肴装到盒子里,打包带回家。 烘焙教授是个诙谐的大师,他和起面来就像哑剧演员似的。从他的授课中我明白了,最便宜的街头小吃往往是最费体力的,例如:一块钱一根的炸油条,需要用力和面。通常来说,中国烹饪技术中一切都靠目测,不是因为不认真,而是因为烹饪是一件主观的事,经验和兴趣会帮助一个好厨师。 对我来说,中国食品比俄罗斯食品更有益健康也更可口。在这里吃饭可以摄入很多纤维素,一次进餐既有蛋白质,也有植物油脂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中餐中使用各类蔬菜和绿叶菜。快速加热的食品保留了维生素,而多种香料和调料胜过俄餐。 如果要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可以说,上海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多民族城市,对创作者和美食家来说,这里都有理想的环境。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23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被曝行贿79家医院 503位医生
热度 1 稻草 2013-8-9 20:53
  医药巨头赛诺菲被曝在华行贿 市卫生局表示绝不姑息   昨日,有媒体报道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公司向我国79家医院、503位医生进行商业贿赂,支付约169万元的费用。举报材料中,涉及北京28家医院、262位医生,总计行贿金额超80万元。对此,昨日市卫生局表示,已关注到相关报道,并已汇报相关领导及纪检监察部门。对于彻查落实的商业贿赂行为绝不姑息。   全国503位医生被曝受贿   根据媒体报道,来自一名代号为“培根”的爆料人所提供的材料显示,法国赛诺菲公司在2007年11月前后,向中国北京、上海、杭州及广州的79家医院、503位医生,借“研究经费”(“研究者费”)名义支付约169万元的费用。这些举报材料还显示,在这79家医院之外,赛诺菲还向北京地区的另外5家医院、共43位医生,每月通过现金报销、礼品赠送等方式,输送利益两万多元。   报道中称,“培根”提供的举报材料,汇总完成于2007年11月,集中反映了赛诺菲两种药物——安博维(厄贝沙坦片)、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销售及“回扣”等情况。根据材料的“付款信息”备注可看出,这些费用的名目是“研究经费”。赛诺菲公司支付给医生们的标准是,每个病例80元。对于每位医生的费用,有的是一次性付款,有的则是分批次付款。   爆料人或曾为药企高层   在此次被媒体曝出的材料中,涉及北京28家医院、262位医生,总计行贿金额超80万元。其中收受款项最多的一位,是北京某著名骨科医院心内科某医生,上报“回执例数”140例,得款11200元。昨日,涉事多家医院均未对相关举报作出任何回应。   记者注意到,在材料中,还显示了一些更具体的数字。比如丰台医院,2007年第三季度,平均每月有15位心内科大夫为65位病人开出了“安博维”,平均每月总销量为300盒。   据了解,总部位于法国的赛诺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之一。2013年7月出炉的《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中,赛诺菲位于第219位,在医疗行业中,仅次于强生、辉瑞、诺华、罗氏和默沙东(默克),排名第6位。赛诺菲在30年前即在中国开设办事处,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6500位员工。而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爆料人“培根”很可能曾是赛诺菲中国公司的高层职员。   赛诺菲:正核实相关事宜   昨日,赛诺菲对此事件作出回应称,赛诺菲已获知相关媒体报道中所称的有关2007年事宜。相关报道中所提及的上市后临床监测,是药物发展的重要阶段。上市后临床监测可以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新药的治疗价值,并给医生制定合适患者的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学术信息。上市后临床监测在全球医药行业被普遍采用。   赛诺菲表示,非常重视相关报道中提出的事宜,并已启动相应工作程序,以一贯遵守法律和道德义务的态度进行核实。目前,赛诺菲尚不能确认报道中所指的发生于2007年的事宜。同时,官方回应中表示:“对于任何违背合规准则的行为始终抱以零容忍的态度。”   媒体举报材料   所列涉事北京医院   协和医院   积水潭医院   友谊医院   安贞医院   西苑医院   人民医院   阜外医院   怀柔县医院   北京医院   煤炭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北大医院   北京市中医院   北医三院   复兴医院   天坛医院   宣武医院   朝阳医院   海淀医院   博爱医院   世纪坛医院   石景山医院   海军总医院   空军总医院   东方医院   民航总医院   丰台医院   市卫生局:严查商业贿赂绝不姑息   昨日,市卫生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到此条新闻并已汇报相关领导及纪检监察部门,目前正在等待回复。   据了解,依据中国卫生部《关于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规定》,自2007年起,北京市卫生局即启动建立了防范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对医药企业、医疗卫生基建工程单位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医务人员给予回扣、提成等不正当利益行为,实行“黑名单”制度,即凡是发现在药品、医疗设备、医用耗材采购、临床医疗服务、基建工程等活动中,给予回扣、提成等不正当利益行为的生产、经营企业一律清除出北京医疗市场;凡是医疗机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务人员收受商业贿赂的,卫生行政部门将依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执业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相关人员表示,凡是有证据的商业贿赂举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纪检部门绝对不会姑息,医生收受药品公司回扣,与收取病人用于感谢的“红包”不同,前者属于商业贿赂,归纪检部门监管,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对于后者的举报,市卫生局一经核实将按相关监管办法进行严格处罚。   另据了解,去年,北京市卫生局就已在卫生系统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抵制红包、回扣活动,同时要求各家医疗机构向患者及家属公布红包、回扣的举报电话。多家医院也曾通过网站、门诊大厅公示牌、公告栏等,向社会公布了各自的红包、回扣举报热线。晨报记者徐晶晶
255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扭腰队
热度 15 VANO 2013-7-31 19:23
不知道欧美国家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风景。 看!咱们中国的中老年生活,多么滋润呀。。等咱们退休了,也回国扭腰 吧,,那个上海话叫什么来着,穿着打扮风度翩翩的老先生通常被称为, 老克了。 对不对呀? http://infinitinb.net/COFFdD0xMzc1MjcwMjAzJmk9MjE5LjE5NS4yMy45MCZ1PVNvbmdzL3YxL2ZhaW50UUMvMDkvOGZmMWJjYjZkZWJkNmFiMWEwMjRmMDE3OWQ3YmM4MDkubXAzJm09ZDU2Y2MxYWY3ZjE4NGFlNGVmNmM2YzlmZmZjZmFiNTEmdj1saXN0ZW4mbj1CQSUyMExBJTIwQkElMjBCQSUyMMCttqHO6CZzPdHe0fTM7CZwPXM=.mp3
7598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
热度 14 VANO 2013-7-28 22:05
这次回上海,令我最激动的场面是在南京路上发生的。 南京路上有一批充满活力的人们。他们的年龄在50岁至70岁。。 他们风雨无阻每天相约在南京路的第一食品公司门口,晚上的8点到10点,吹拉弹唱革命歌曲,经典民歌。 他们朝气蓬勃,青春焕发,满脸洋溢着幸福,我被他们深深的感动。 这是上海人民中老年朋友的夜生活,我称他们为,南京路上好八连。 我和他们一起唱歌了,唱的我泪流满面。那一刻,我真是第一次体验到自己是海外游子,回到了故乡的感觉。
8419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享 昂贵的丝绸被的制作过程
热度 15 VANO 2013-7-27 12:39
这次回上海度假,去了苏州的丝绸制造展览区。 从分解蚕丝到最后精品的丝绸被,整个过程都拍摄下来了。 一套1万多人民币哟。
1267 次阅读|2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9 08:40 , Processed in 0.082974 second(s), 2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