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独生子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父母去世独生女儿只能继承7/8房产,到底咋回事?
热度 1 MingHao 2016-3-18 17:15
按照律师计算,这些人能“分一杯羹” 细究下来,小丽只能继承7/8的房产 原标题:父母去世后房屋属于独生子女吗?不是唯一继承人! 这几天,一则普法长帖在网上热传——《父母去世后,房屋肯定属于独生子女吗?结论惊呆了宝宝》。 网帖讲述了 杭州 姑娘小丽遭遇的难题:父母先后过世,在杭州留下一套127平方米、价值约300万元的房子,此房产一直登记在小丽父亲名下。她现在想去过户,在房管局遭拒,在公证处碰壁。 有律师分析并推算后,认为“小丽理论上最终获得的房产继承份额是7/8”。 律师还呼吁“父母生前应立个遗嘱,给子女省事”。 昨天, 南京 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莉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律师轻易下这样的结论是不对的,因为网帖所述案件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并非立遗嘱与否造成的问题,而是在继承发生后拖得太久导致发生多次继承,增加出很多继承人导致的。 案例回放 这则网络热帖说,小丽的女儿快上幼儿园了,因为父母留下的这套房产学区较好,就想把它过户到自己名下,再把自己和女儿户口迁到房子里去。 没想到,小丽拿着房产证和父母死亡证明去过户时,房管局说仅凭这些材料没法办过户手续,小丽要么提供公证处出具的继承公证书,要么拿法院的判决书。 小丽去了公证处,结果公证处让小丽把她父母的亲戚全部找到,带到公证处才能办公证。 为什么作为独生子女的小丽,没法顺利过户父母留下的房产? 有律师一步步从理论上分析:这套房产是小丽父母的婚内共同财产,父亲去世后,1/2房产归母亲,剩余1/2房产属父亲遗产由母亲、小丽和奶奶(爷爷先于父亲去世)三人平分,母亲因此共分得2/3房产,小丽和奶奶各分得1/6房产。 奶奶过世后,属于奶奶的1/6房产由小丽父亲四兄弟姐妹转继承,每人可分得1/24房产,因小丽大伯和父亲先于奶奶过世,由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小丽因此再获1/24房产…… 小丽母亲现在过世,只有她一个继承人(小丽外公外婆早已去世),母亲的财产全由小丽继承,小丽因此又获2/3房产。 综上,小丽共获得1/6+1/24+2/3=7/8的房产。 这个案例中,小丽作为独生女,竟然没有获得100%的父母房产,这也是网帖爆红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 律师因此在网帖中呼吁:“这一切,假如小丽的父母在生前立下遗嘱的话,就不会那么麻烦了。我们中国人总认为立遗嘱不吉利,其实,年迈父母在身体尚健康时如能立个遗嘱,也是给子女省事。”(都市快报)
2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在国内过春节
热度 16 方枪枪 2016-2-10 01:42
在国内过春节
禁鞭以后,过年似呼不像小时候那样热闹。人们平时就吃得不错,因此也不像小时候那样觉得只有过年才有好吃的,才会有新衣服穿。我们这一代是独生子女,没有太多亲戚可以走,本人也实在是不喜欢打麻将啊什么的,于是过年干脆就出去到处逛了逛。 小时候学校门口常有的转糖。 就在外随便吃点再回家吧。 吃完了烤肉,去买一些茶,据说,普洱,减肥果和洛神花搭配泡水喝,一个月能减肥四到六金,呵呵。过年大吃大喝,买一点回去预防长胖。 据说桃胶和银耳一起,可以降血脂,对糖尿病人也好,帮妈买了一点回去。 明天天亮后,坐早上七点的高铁去北京游玩,继续过春节。
2028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非独生子女的孩子们
热度 14 宜修 2014-8-31 23:07
非独生子女的孩子们
非独生子女的孩子们 宜修 在国外生了两个孩子,常常被国内的亲戚、朋友、同学引以为羡,说这才是人间的天伦之乐。老实说,随着孩子们渐渐离巢,俺也确曾有过当初没多生两个的遗憾,然而,每当想起孩子们手足间的一些糗事,就不免嘲笑自己贱骨头,“好了伤疤忘了疼”。 月初,大学同学聚会时,我夸一位女同学的女儿乖巧懂事。未曾想人家妈妈却揭发说:“除了自己家人,所有人都夸她乖。可回到家,对我们家里人,尤其是对弟弟,可mean(刻薄、残忍)着呢!” 话说昨天去做治疗时,治疗师说他家的老二开学也要上高中了,还跟姐姐上的是同一家高中。这样,早上姐弟俩就可以一块儿乘地铁去上学了。 “做梦吧,你!”俺听到这儿,不顾身上扎满了银针,抬起头来,揶揄了治疗师一句: “我儿子和我女儿当年早上去上学时,差不多同时出门。可据妹妹举报,哥哥从来不跟她一块儿走。有时好不容易碰巧进了同一节车厢,哥哥一看见妹妹在里面,掉头就跑去隔壁的车厢,就好像跟妹妹同乘多丢人似的!” “那你们家俩孩子打架吗?” “打。小时候还动手呢!” “你们大人拉不拉架?” “开始拉。各打五十大板。后来孩子爹也懒得拉了。我抱怨他不管。他说:‘打吧,打死一个就消停了!’”能把爹妈逼到这份儿上的,也够奇葩的吧?!” “听你这意思,我还有几年熬头儿呢......” “也快。暑假里有几个晚上,当年不共戴天的兄妹俩,在回家的路上遇见,竟然一块儿有说有笑地回家来了!等有朝一日,真的不在一块儿了,就不打了。” 没听孩子们下的定义吗? 兄弟姐妹,就是爹妈怕你闷得慌,生来给你就伴儿打架的! 二零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录
个人分类: 家有少年|14444 次阅读|89 个评论
分享 享受独生子女
热度 15 四合院的闲人 2014-6-14 09:09
享受独生子女
享受独生子女 四合院的闲人 最近中国的生育政策发生变化,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有30余年了,据说这个政策使世界人口减少了几亿人。 我们这代人正好赶上计划生育时期,因在国有单位工作,管理严格,不可违法政策规定,咱们只有一个孩子。 现在看来,生一个娃对我们来说蛮好。 第一是时代决定的。插队回城的我们 一切从零开始 ,精力和时间非常有限,金钱更缺乏。 第二是年龄决定的。直到分到房子,才开始孕育孩儿,时间显然比没有插队的同龄人晚。 第三是集中精力。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一个孩子,同时抓紧时间学习提高自己,对孩子的发展进步有细致的关照和帮助。 第四是集中财力培养孩子。如果有俩孩子以上,我们没有经济能力供他做出国准备和在美读研。 第五是未来我们靠自己。实践证明靠孩子养老没必要,也不可能。他们面临的生育工作压力同样很大。1949年解放后,在有退休金的状态下,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告诉人们,父母的独立自主是最有效的养老方式(我的同学家里有7个兄弟姐妹,但只有他能照顾父母,所有人都做不到,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第六是财产的分割。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的财产成为矛盾的焦点,比比皆是,独生子女则不必顾虑。 最让人们担心的是小皇帝现象,不合群、孤傲、蛮横等等,都与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关系,和独生子女关系不大。 实践证明,80后的独生子女已经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他们能够担当,也可以担当。不论是科研还是技能,他们都成为目前中国社会的主力军。 当然,社会上确实存在啃老族,不过那是少数,估计任何社会都有,只要父母肯供养。 为了生育不择手段已经过时了。 养老制度的建立和完备,应该成为人们内心的支点,而社区养老机制将成为城市未来的方向。 婺源江岭村,一位怀里抱着半岁孩子的年轻妈妈说:“这年头谁还靠孩子啊?!”这代表的是新一代农民的思维。 自从孩子们(儿子儿媳)海归后, 我们生活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 孩子们美国生活的7年,开阔了眼界,结合中国现状有自己的思考和观念的更新,并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我们在 享受孩子们工作生活的点滴进步同时,接受他们的新观念、新思维。 母亲节、父亲节,孩子们都记在心上,聚餐、谈话、聊天,相互关心和帮助,一点一滴都融入心田......。 ——家园 ——北京故宫(芒种的傍晚)
个人分类: 谈生活|651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崔哥答美国之音
热度 7 霜天红叶 2014-5-15 19:06
崔哥答美国之音 2014年4月,崔哥脱口秀巡演来到马里兰,“美国之音”记者借机在华盛顿总部对崔哥进行专访: 记者:崔先生,您怎么看新闻导向的问题? 崔哥:新闻导向就是,如果一帮人拿刀对大人小孩砍杀,中国媒体称他们是恐怖分子或暴徒,美国媒体称他们为持不同政见者。 (记者对视无语,改话题。) 记者:崔先生,您觉得美国人民了解中国人民吗? 崔哥:相当不了解。美国人民打死都不会想到,全世界最爱美国的人都住在中国。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崔哥:比如,我在美国可以随便骂美国,Nobody cares. (没人在乎)。要是在中国骂美国,就会有大V和公知骂我,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美国媒体没有政审,如果人手不够,中国可以派点人过去。总之,过分贬低和抨击美国在中国是不得人心的。 另外,中国人民对美国MBA球星,总统,美剧和大片的了解远远高过美国人,他们把自己都舍不得花的钱借给美国,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来美国上学,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爱的呢? (记者对视,无语,沉默。) 记者:崔先生,上午我们记者带您参观了国会大厦,您亲眼看到每个议员的办公室都是公开进出,推门就进,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参政,你认为呢? 崔哥:绝对是,不过就是因为提倡推门就进,才发现克林顿总统和莱温斯基的性事,这说明对领导人不够尊重。 (记者强忍着,没有笑。) 记者:您在脱口秀中说到“中美两国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能举个例子吗? 崔哥:当然。50年代美国打越南,美军死了很多人;为了替美国报仇,中国在1979年也打了越南,也死了不少人。另外,近年来上万的中华儿女和美国人通婚,生出混血儿,这两件事足以说明:中美两国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记者错愕了。反复咀嚼每一个字。似乎理解了,又没完全理解。) 记者: 说到中美通婚,大多数是中国女子是和已婚的美国男子结婚,这就是说中国人把很多美国人的家庭拆了,不是吗? 崔哥:可能吧,但是别忘了,“中国”两个字翻成英文就叫China (拆那)。国名都是这个,中国人只好走到哪儿拆到哪儿。 (记者喷笑。) 记者:中国盛行的风气是造假和说假话,而美国则是以诚信为本的国家,您怎么看? 崔哥:没错,绝大多数美国人从小就以诚实为美德,很少撒谎。唯一有资格撒谎的一般都是总统,比如说伊拉克有化学武器什么的。总之,从政是唯一在美国能撒谎的途径。 (记者绝望地摇头。) 记者: 请您在美国之音这个平台对中国人民讲几句话好吗? 崔哥:中国同胞们, 请大家支持美国,关注美国,热爱美国;请大家多来美国旅游,上学,砸钱,早日帮助美国经济复苏,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尽早地把欠中国的钱还上。好,我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 (记者彻底晕倒。)
个人分类: 哈哈一笑|1034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崔哥答记者问
热度 5 水壶灌满 2014-4-11 11:06
(2014年四月,崔哥脱口秀巡演来到马里兰,“美国之音”记者借机在华盛顿对崔哥进行专访。) 记者:崔先生,您觉得美国人民了解中国人民吗? 崔哥:相当不了解。美国人民打死都不会想到,全世界最爱美国的人都住在中国。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崔哥:比如,我在美国可以随便骂美国,Nobody cares. (没人在乎)。要是在中国骂美国,就会有大V和公知(公职)骂我,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美国媒体没有政审,如果人手不够,中国可以派点人过去。总之,过分贬低和抨击美国在中国是不得人心的。 另外,中国人民对美国MBA球星,总统,美剧和大片的了解远远高过美国人,他们把自己都舍不得花的钱借给美国,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来美国上学,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爱的呢? 记者:崔先生,上午我们记者带您参观了国会大厦,您亲眼看到每个议员的办公室都是公开进出,推门就进,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参政,您认为呢? 崔哥:绝对是,不过就是因为提倡推门就进,才发现克林顿总统和莱温斯基的性事,这说明对领导人不够尊重。 记者: 您在脱口秀中说到“中美两国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能举个例子吗? 崔哥:当然。50年代美国打越南,美军死了很多人;为了替美国报仇,中国在1979年也打了越南,也死了不少人。另外,近年来上万的中华儿女和美国人通婚,生出混血儿,这两件事足以说明:中美两国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记者: 说到中美通婚,大多数是中国女子是和已婚的美国男子结婚,这就是说中国人把很多美国人的家庭拆了,不是吗? 崔哥:可能吧,但是别忘了,“中国”两个字翻成英文就叫China (拆那)。国名都是这个,中国人只好走到哪儿拆到哪儿。 记者:中国盛行的风气是造假和说假话,而美国则是以诚信为本的国家,您怎么看? 崔哥:没错,绝大多数美国人从小就以诚实为美德,很少撒谎。唯一有资格撒谎的一般都是总统,比如说伊拉克有化学武器什么的。总之,从政是唯一在美国能撒谎的途径。 记者: 请您在美国之音这个平台对中国人民讲几句话好吗? 崔哥:中国同胞们,请大家支持美国,关注美国,热爱美国;请大家多来美国旅游,上学,砸钱,早日帮助美国经济复苏,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尽早地把欠中国的钱还上。好,我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
3146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十七岁的女儿今天刚交的中文采访作业(原文。只字未改)
热度 19 宜修 2013-11-23 12:59
题 目:从中国独生子女的角度看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 我 从中国独生子女的角度 对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进行了调查。在我看来,许多国家,不了解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而用无知批评中国政府,美国也不例外。所以我决定选择这个题目,想通过这份调查,了解中国人对政府 限制 生育有什么想法。中国社会上一定受到了这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我也想通过采访这一代独生子女,增加笔者和读者对一些中国历史,政策和文化改变的认识。 我的调查主要分成两方面,第一是在家方面受到的压力和责任,第二是这政策在社会上造成了什么样的想法。我采访了十位中国国际学生,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都是 1980 年前出生的,当时还没有独生子女政策,而那时鼓励生育,所以他们的父母都有很多兄弟姐妹。 每个受访者告诉我他们在生活中有弟弟妹妹的希望。两个人还解释了长大寂寞的原因。在一方面他们寂寞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另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经常离家出差。一位受访者说在那时 , 他就常找朋友跟他一起住。因为好朋友们跟他一起住,他就把朋友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了。另一朋友说父母出差的时候,他几天几星期自己住在家里。他那时候恨不得有兄弟姐妹。与其一个人在家里,不如有弟弟妹妹跟他一起。有一些受访者说小时候父母还问了他们要不要弟弟妹妹。那时,他们都说不要,因为他们不想分享父母的爱。现在大了都后悔没要个弟弟妹妹。在受访者中,女受访者都认为因为 这一代 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长大的时候都跟同学关系特别亲近;把朋友也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了。其中两位女同学还说她们长大的时候跟堂表兄弟姐妹都很亲近,所以跟有兄弟姐妹差不多一样。 我们在课文里学过“小皇帝”这词,意思是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他们所有的要求。因为夫妻只有这唯一的孩子,他们辛苦地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希望能增加孩子的快乐。只有这一个孩子,父母想给他们最好的物品。中国社会起了这词因为这一代被家长惯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父母什么都给这唯一的孩子,所以把希望,责任和压力都方在孩子们身上。在十位受访者中,三四个说他们在中国上学的时候能常见到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我以为很多女人会通过人工流产希望生男孩。但是我从采访学到那是个很传统的想法,现代的家庭还想要女孩子呢。在这六个男受访者里,一半说中国的小公主比小皇帝还多呢。他们认为女孩子跟家里更亲近,所以夫妻不但爱生女孩,而把她们宠得不可思议。 虽然这三位男受访者说女孩常常是小公主,在我采访中,认识了一位小皇帝。他告诉我,要是他的成绩好,父母什么都给他。另几位同学没有觉得父母宠他们。 采访这十个受访者,他们从社会角度认为这政策侵害了权利,但是从个人角度他们对这政策无所谓。受访者都说这独生子女的政策是从人口问题出现的,所以无论政策好坏,政府做的是国家需要的。在我的采访里,发现了一个现象。原始政策说每一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要是夫妻俩多生孩子,政府不但会罚款,而在政府里工作的夫妻会失业。很多受访者说付罚款的家庭是很常见的,贿赂官员所以能“合法”得生第二个孩子也不稀奇。近年来,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宽松了一点,允许两个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生两个孩子。这现象是政府允许生两个孩子的夫妻,大多数只想要一个孩子。每个受访者认为这是因为培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尤其是在城市里养孩子。另一现象是没有这选择的夫妻,一大部分想要两个孩子。几天以前,中国政府又宽松了政策。要是夫妻之间一个人是独生子女,政府就允许她们生两个孩子。一些受访者认为政府改善了政策因为这一代独生子女把人工数量降低了,原因是这些小公主和小皇帝不想做劳动的工作。但是政府漂亮地说,这新的政策是那独生子女政策造成地可能。许多国家批评中国侵害人民的生育权利,但是政府这样做是避免不了的。尤其从我采访里理解,许多中国人自己没有觉得权利受到侵害。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个人分类: 家有少年|18238 次阅读|119 个评论
分享 傅苹所在苏州大学来信
热度 7 cat 2013-3-22 23:48
1.我们苏州大学1978年有一个叫傅苹的同学,生于1958年,来自南京,专业是中国文学,1982年3月26日肄业(没毕业)。 2. 英语是大学必修课,傅苹头一年(78-79学年)英语成绩优秀,第二年(79-80学年)88分。傅苹2年的期终考试成绩都在均分线以上。 3. 傅苹未获得毕业证书,由于她1982年3月提前退学。 4. 傅苹未提交过任何论文,因为提前退学。再说中国文学的论文通常关于文学和语言。从没有人写过虐婴之类的论文。 5.关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指检”,调查了苏州大学许许多多老师、包括傅苹同班同学、她班级的辅导员和系主任,得出结论:没有“指检”这样的事情发生过。 6. 1981年10月傅苹被学校记过处分,因为她一再旷课和违犯校纪。 http://www.amazon.com/Suzhou-University-clarified-records-letter/forum/Fx1M49LYP8YZYQ4/Tx11YUXJWKYBB8X/1?_encoding=UTF8asin=1591845521
6363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2 05:37 , Processed in 0.060450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