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幼儿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6000万留守儿童之外又有3000万流动儿童
稻草 2016-5-6 15:47
邓小平的农村家庭承包制,制造了每年6000万留守儿童大军,如今人们发现还有3000万流动儿童也是大问题。流动儿童多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更好的生存环境。而事实上,他们不但在城市面临着物质的相对匮乏,也可能面临严重的心理问题。许多流动儿童偏居城市一隅,或因缺少关爱,或因家庭暴力等负面因素影响,他们的心仍然在社会“夹缝”中生存。 无处可栖:“地铁小王子”的心灵“沙漠”   北京昏黄的地铁通道灯光下,来往的人群中,很难发现路边有一对摆摊的母子。简陋的摊位上摆放着发卡、鞋垫和一张写着“地铁小王子龙龙欢迎您光临我的小店”的纸牌子。3岁的龙龙就在地铁出站口玩耍,站在一旁的龙龙妈妈房小丽(化名)在一边招呼生意。   老家四川的长辈因病无法照顾龙龙,房小丽从龙龙满月起,就一直将孩子带在身边。龙龙从此成为流动儿童。因为没有“允许带着孩子上班”的工作,房小丽坦言,摆地摊实属无奈,而更大的困难是即将3岁的龙龙要上幼儿园,而她并不知道需要什么手续,到哪里去给孩子找幼儿园。   记者采访发现,正值好动年纪的龙龙经常就突然“没了影儿”,房小丽要经常放下生意,跑去“追”回钻进人群的龙龙。  和很多摆摊者不同,房小丽做这份工作,不单单是为了生计,更是为了躲避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熟悉龙龙的赵女士由于经常帮助房小丽母子,发现母子俩身上总有伤痕,询问才知道,房小丽母子还是家暴的受害者。 “暗流”涌动,流动儿童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流动儿童在我国数量庞大,龙龙的情况绝非个例。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0至17岁儿童人口为2.7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   随着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城市,他们将失去老家的家庭和社会体系的支持,在流入地城市面临多重实际困难,而心理方面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   来自陕西的刘义超称自己是流动儿童中的“长大一代”。“我家在农村,在城市读书的时候,跟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让我很不自信。”刘义超说,“我的母亲有抑郁症,所以我从小就因此自卑,父母在精神上也不能给我更多,这种‘落差感’伴随我很多年,直到我大学时期才逐渐消失。”   一些曾经参与关爱流动儿童的志愿者告诉记者,长期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来往,父母忙于生计、疏于关心,经常使得流动儿童面临心理挑战。长此以往,流动儿童显现出暴力、孤僻倾向的情况十分常见。   雷贵成曾是来自秦岭山区的一名乡村教师,长期和流动儿童打交道的经历,让他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有着更真切的感受。他说:“进城务工造成的大量单亲家庭等对一些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放纵、消极,丧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问题少年的出现也并非个例。” 多方努力:流动儿童心理状况亟待“纠正”   受访专家认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从家庭、法律保障、社会关爱等多方面入手,帮助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主任高玉荣认为,家庭关爱不能缺位。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平时工作辛劳,容易发脾气甚至实施家暴,对孩子的身心构成伤害。家长应树立法律意识,同时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从穿衣、讲话等小细节入手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   2015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正式实施。高玉荣认为,意见的出台是重大进步,不过对于流动儿童来说,如果受到虐待需要转移监护权,往往需要回到原籍处理,操作起来仍需要费尽周折。   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张世峰公开表示,希望引导社会公众转变“未成年人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打骂未成年人是家务事、政府和外界不得干涉”等传统的、不良的亲权观念和家庭监护观念,推动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和公安机关等行政部门积极介入监护侵害事件,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音画梦想”流动儿童艺术教育高级项目官员王星辰告诉记者,有些家长可能不了解应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希望家长除了关注学习成绩,也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是否快乐等更多方面。同时,社会力量也要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新华社记者孙琪、林苗苗)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6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父母去世独生女儿只能继承7/8房产,到底咋回事?
热度 1 MingHao 2016-3-18 17:15
按照律师计算,这些人能“分一杯羹” 细究下来,小丽只能继承7/8的房产 原标题:父母去世后房屋属于独生子女吗?不是唯一继承人! 这几天,一则普法长帖在网上热传——《父母去世后,房屋肯定属于独生子女吗?结论惊呆了宝宝》。 网帖讲述了 杭州 姑娘小丽遭遇的难题:父母先后过世,在杭州留下一套127平方米、价值约300万元的房子,此房产一直登记在小丽父亲名下。她现在想去过户,在房管局遭拒,在公证处碰壁。 有律师分析并推算后,认为“小丽理论上最终获得的房产继承份额是7/8”。 律师还呼吁“父母生前应立个遗嘱,给子女省事”。 昨天, 南京 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莉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律师轻易下这样的结论是不对的,因为网帖所述案件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并非立遗嘱与否造成的问题,而是在继承发生后拖得太久导致发生多次继承,增加出很多继承人导致的。 案例回放 这则网络热帖说,小丽的女儿快上幼儿园了,因为父母留下的这套房产学区较好,就想把它过户到自己名下,再把自己和女儿户口迁到房子里去。 没想到,小丽拿着房产证和父母死亡证明去过户时,房管局说仅凭这些材料没法办过户手续,小丽要么提供公证处出具的继承公证书,要么拿法院的判决书。 小丽去了公证处,结果公证处让小丽把她父母的亲戚全部找到,带到公证处才能办公证。 为什么作为独生子女的小丽,没法顺利过户父母留下的房产? 有律师一步步从理论上分析:这套房产是小丽父母的婚内共同财产,父亲去世后,1/2房产归母亲,剩余1/2房产属父亲遗产由母亲、小丽和奶奶(爷爷先于父亲去世)三人平分,母亲因此共分得2/3房产,小丽和奶奶各分得1/6房产。 奶奶过世后,属于奶奶的1/6房产由小丽父亲四兄弟姐妹转继承,每人可分得1/24房产,因小丽大伯和父亲先于奶奶过世,由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小丽因此再获1/24房产…… 小丽母亲现在过世,只有她一个继承人(小丽外公外婆早已去世),母亲的财产全由小丽继承,小丽因此又获2/3房产。 综上,小丽共获得1/6+1/24+2/3=7/8的房产。 这个案例中,小丽作为独生女,竟然没有获得100%的父母房产,这也是网帖爆红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 律师因此在网帖中呼吁:“这一切,假如小丽的父母在生前立下遗嘱的话,就不会那么麻烦了。我们中国人总认为立遗嘱不吉利,其实,年迈父母在身体尚健康时如能立个遗嘱,也是给子女省事。”(都市快报)
2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为陕西全省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点赞
热度 2 稻草 2016-1-25 23:10
新华社西安1月25日专电 (记者许祖华)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日前开幕的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三五”期间,陕西将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   所谓13年免费教育是指从学前1年、小学初中9年和高中3年实施免费。娄勤俭说,“十三五”期间,要把共享作为本质要求,不断为三秦百姓创造新福祉。要普及学前3年教育,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5所高校和50个学科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2016年陕西将更加注重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快4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每年新改扩建100所城区中小学;优化整合高中和职业教育资源;改革财政投入方式,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185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论物理直觉与进化
热度 3 岳东晓 2015-7-2 02:55
人类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到牛顿力学的发现有数千年历史,在这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有无数的人从高处落下,掉下悬崖的、掉下屋顶的、从树上掉下的、掉入地洞的,很多人掉下后安然无恙,很多人下坠时间可能超过1秒钟,但似乎没有任何记载称,有人说我感到了身体轻了或者失重;在这数千年中,有无数人在进行奔跑,所谓奔跑有一个双脚离地腾空的阶段,也没有人记载说,我奔跑时感到了失重。 大猩猩不能说话,如果大猩猩能够语言表达,它们应该会承认,从一个树上跳到另外一颗树上的过程中,没有什么失重感。 学了初中物理之后,我们知道,无论是人往下掉, 还是往上跳 ,当人的重心悬在空中,没有支撑,人向下加速度 a 约等于 g (由于空气阻力a 略小于g),人等同于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失重状态。身体给脚的压力原来是人体质量m乘以 g ,这时这个压力减小到 m * (g-a)。然而几千年的人类实践完全没有察觉到这个压力的变化。从生理学的角度,这可能涉及到细胞的压力反应延迟。 这种缺乏失重感直到牛顿的出现才有所改观。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开始知道在 jump house 里 或者蹦床上腾空时,寻找那种失重的感觉。 由此可见,人类的进化不仅是一种基因上、生理上的变化,更是包括知识的增加。这种知识又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古人看到闪电雷鸣,以为是神灵发怒。现在的两岁小孩会知道那是电磁作用,眼睛似乎能看到空气被电流击穿。 物理直觉并不是动物感官直觉。 要理解牛顿力学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初中物理没有真正学懂的,以后学物理也是继续死记硬背,而不会增加其理解层次。这种人看到下面图中的问题就往往回到了原始的状态,无法用物理直觉超越动物感觉。 上台阶时当人体处于下图姿势时,台阶上的一脚受力是多少呢? 完全停留在动物感觉的人会说,此时一脚着地,支撑力N为人体重量 W。 但是, 【 这个时候你不能再套用双脚着地的情况,而必须计算人重心的向下加速度,既然有向下的加速度,人就会怎么样?会感到有失重。 F = W - N = ma 推出 N = W - ma. 】 以上的 F = W - N = ma , 推出 N = W - ma = m (g -a ) 不过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最简单应用。这里面唯一需要确定的因素是 人体重心加速度 a 的大小。 如果 a 是零,当然不存在失重,a 越接近 g,失重越多。但有点物理直觉就应该知道,因为人体重心悬空离脚着地点较远,这个向下加速度应该相当大。 具体计算表明 ,a 约等于 0.75 g . 因此, N = mg - m a = 0.25 W。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科学的发展也将使人类的进化发生分化现象。一种人无法将知识与感官结合,而停留在原始状态;而另一种,则能够用知识提高感官的能力,而成为一种不断高等化的人类。
个人分类: 科普|780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从翰山 aka 傻蛋看中国教育的缺失
热度 2 岳东晓 2015-5-9 09:16
今天得到确认傻蛋就是翰山。回想之前的游泳池散热问题,不能不痛感中国教育的缺失。某些学生只会死读书,靠记忆而不是靠理解,一遇到书上查不到的实际问题就开始毫无逻辑像无头苍蝇似的瞎转了。翰山与 iMan 就是两个典型。 在《 科普游泳池水温--傻蛋为何蠢得做猪叫 》,《 游泳池水蒸发对水温的影响---科普(2) 》,以及《 游泳池水温(科普3) 》中我花了很大的篇幅说明了一个应该是常识的道理,蒸发散热会导致水温降低。 通过蒸发散热降温的道理,小狗都懂。狗身上没有汗腺、不能出汗,天热的时候,它 会自觉地把舌头伸出来降温 --- 这个降温机制就是蒸发。 基本科学原理应该是小学生都明白的:从水变成水蒸汽需要热量;蒸发是部分水变成水蒸汽;因此,蒸发需要热量;热量从何而来?当然不可能凭空产生,只能来自于水;因此水失去热量,温度会降低。 那么 翰山 aka 傻蛋为什么认为水蒸发对水温没有影响呢? 有时候要搞清一个蠢材蠢在哪里并不容易。翰山的依据是【潜热,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 等温等压情况下 ,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因此, 翰山 aka 傻蛋 认为 【 潜热,顾名思义,不改变物质温度 】, 【 蒸发是等温过程 】。 显然这是一个简单的阅读理解与逻辑错误。潜热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热量,而是某个条件下测量的热量吸收或者释放。在等温等压下测量相变潜热,不等于相变是等温过程。这个连烧水的村妇都知道的,从水温达到沸点问题开始沸腾,你必须不断烧火(也就是不断输入热量)才能维持沸腾温度。把一壶水在 100C 全部变成蒸汽需要的热量来自烧柴火,这个来自柴火的热量值就是潜热。如果水加热到100度开始沸腾,立刻把火熄掉,不再输入热量,水温会很快降到沸点以下,比如降到90度,但90度的水还会继续蒸发(相变),继续降温 --- 热量的散失以及随之而来的温度降到主要就是由于蒸发。为什么敞开盖子壶里的水降温更快,而盖上盖子壶里水温下降慢,就是因为敞开盖子蒸发更快---更多的水蒸气源源不断的跑掉,带走热量。 类似的,游泳池盖上盖子也是为了减少蒸发带走热量,节省维持水温需要的能量。 当然了,以 翰山 aka 傻蛋的智力与逻辑能力,读了20年书,连一岁小狗知道的常识都不会了,完全无法根据最简单的原理进行运用, 估计上面的解释也是白费劲。 最好是找本教科书,就完全相同的问题给个标准答案,让他去背下书。 PS: 一通 Google 之后找到了 这篇计算池塘温度的 论文 : Lamoureux2006-ModelingTemperature-OutdoorAquaculturePonds.pdf , 里面当然有蒸发对温度影响的计算。据传翰山是学气象的,写了篇什么从卫星数据统计分析辐射降温的论文。给他找本海洋学方面教科书应该有海水温度的计算,而且里面肯定有蒸发一项。这个任务就交给读者了。
个人分类: 科普|7156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大地幼教机构】大地幼教机构与你一起分享幼儿园的快乐点滴 ...
清风自然 2014-11-24 15:39
幼教机构简介 大地是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台湾幼教品牌,是中国第一家实现网络系统管理的幼教机构。历经二十余载的发展,数百家授权使用大地品牌的幼儿园已遍布百余座城市,大地也成功跻身国内知名幼教品牌的行列,连续多年获得“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幼儿教育品牌”、“中国十大儿童领先品牌”、“中国十大少儿教育品牌”、“最受欢迎儿童教育品牌”、“最具品牌影响力儿童教育机构”等殊荣。 始终秉承“以国际视野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宗旨,在华东师大潘洁教授指导下,大地自主构建了一套美语领先的全脑开发课程,每年有数十万名家长为他们的孩子选择这套课程。同时配套幼儿园教育自主研发了《大地全脑数学》、《dadi全脑阅读》、《dadi全脑美语》等多套全脑教材,及小天才、智慧笔等多款智能教学玩具。 始终紧随国际步伐,大地集数万名资深幼教专家、优秀园长、幼儿教师的教研成果,斥巨资打造目前国内幼教业内最大的资源共享平台——【园园通】,还有幼教网等网络平台,实现与全国各地幼儿园间及时无缝沟通,资源共享。 基于丰富的幼教资源及便捷的网络平台,大地可为幼儿园提供幼儿园咨询、课程咨询、网络服务和上百类一千多种幼教产品和幼教服务。大地在义乌还设有自己的采购办事处及仓库,拥有全国性的物流通道,已形成完整的幼教服务产业链。 大地孕育生机,能力丰富生命,大地愿与您携手,共同致力于中国幼教事业,让更多的幼儿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 大地 专家顾问团队 大地所取得的成就,是大地多年苦心经营的硕果,也是大地顾问群体的无私奉献。这是一支由华东师大潘洁教授等知名幼教专家组成的顾问团体,他们皆是在教育部门、学前教育机构等从事幼教事业十年以上、拥有卓越成就的幼教界资深元老,他们的专业成就和辛勤耕耘是大地品牌赖以发展的坚强后盾。 大地总顾问:潘洁 现任: 上海市幼儿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任: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教授 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中国幼儿教育研究会第二、三、四届副理事长 上海市幼儿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大地 精英经营团队 大地拥有一支以程 大 坤博士为核心,由资深园长、儿童心理学教授、高级营养师、高级室内设计师等上百名优秀人才的精英团队,从美语领先、园务、教务、营养膳食、工程设计等多方面对全国各地幼儿园进行专业指导,确保提供给大地幼儿最专业系统的优质教育及安全的园所环境! 大地创办人--程 大 坤博士 现任: 大地幼教机构执行长 学历: 台北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上海华东师大教育学博士 曾任: 台北幼教协会总干事
个人分类: 育儿|1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地幼教机构】大地幼教机构与你一起分享幼儿园的快乐点滴 ...
妈咪旋风 2014-11-19 09:56
幼教机构简介 大地是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台湾幼教品牌,是中国第一家实现网络系统管理的幼教机构。历经二十余载的发展,数百家授权使用大地品牌的幼儿园已遍布百余座城市,大地也成功跻身国内知名幼教品牌的行列,连续多年获得“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幼儿教育品牌”、“中国十大儿童领先品牌”、“中国十大少儿教育品牌”、“最受欢迎儿童教育品牌”、“最具品牌影响力儿童教育机构”等殊荣。 始终秉承“以国际视野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宗旨,在华东师大潘洁教授指导下,大地自主构建了一套美语领先的全脑开发课程,每年有数十万名家长为他们的孩子选择这套课程。同时配套幼儿园教育自主研发了《大地全脑数学》、《dadi全脑阅读》、《dadi全脑美语》等多套全脑教材,及小天才、智慧笔等多款智能教学玩具。 始终紧随国际步伐,大地集数万名资深幼教专家、优秀园长、幼儿教师的教研成果,斥巨资打造目前国内幼教业内最大的资源共享平台——【园园通】,还有幼教网等网络平台,实现与全国各地幼儿园间及时无缝沟通,资源共享。 基于丰富的幼教资源及便捷的网络平台,大地可为幼儿园提供幼儿园咨询、课程咨询、网络服务和上百类一千多种幼教产品和幼教服务。大地在义乌还设有自己的采购办事处及仓库,拥有全国性的物流通道,已形成完整的幼教服务产业链。 大地孕育生机,能力丰富生命,大地愿与您携手,共同致力于中国幼教事业,让更多的幼儿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 大地 专家顾问团队 大地所取得的成就,是大地多年苦心经营的硕果,也是大地顾问群体的无私奉献。这是一支由华东师大潘洁教授等知名幼教专家组成的顾问团体,他们皆是在教育部门、学前教育机构等从事幼教事业十年以上、拥有卓越成就的幼教界资深元老,他们的专业成就和辛勤耕耘是大地品牌赖以发展的坚强后盾。 大地总顾问:潘洁 现任: 上海市幼儿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任: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教授 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中国幼儿教育研究会第二、三、四届副理事长 上海市幼儿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大地 精英经营团队 大地拥有一支以程 大 坤博士为核心,由资深园长、儿童心理学教授、高级营养师、高级室内设计师等上百名优秀人才的精英团队,从美语领先、园务、教务、营养膳食、工程设计等多方面对全国各地幼儿园进行专业指导,确保提供给大地幼儿最专业系统的优质教育及安全的园所环境! 大地创办人--程 大 坤博士 现任: 大地幼教机构执行长 学历: 台北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上海华东师大教育学博士 曾任: 台北幼教协会总干事
2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幼儿园调查结论爸爸像狮子和猪既凶又懒
热度 2 稻草 2014-1-14 08:53
爸爸在孩子心目中是啥形象?近日,武汉市江岸区珞珈山幼儿园百步亭分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孩子将自己的爸爸比喻成“狮子”和“猪”,“又凶又懒”;在此之前,该园曾对幼儿父亲们进行问卷调查,多数父亲自认“合格”,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好导师”。悬殊对比,自然令年轻家长 们尴尬不已。   该园园长石英告诉记者,本学期,幼儿园对全园300名幼儿的父亲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当爹的普遍认为“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重要性不亚于“母亲”,半数以上家长自认是“好爸爸”,不仅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榜样,还是孩子的伙伴,虽然平时很忙碌,但还是抽出很多时间陪伴玩耍。   不久前,该园举办的“构建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合作共同体”研讨会上,37名幼儿父亲代表受邀参加。这些家长在之前的调查中均认为自己“合格地充当了孩子的引导者“这一角色。“当孩子做错事时,我肯定会指出错误,并教导孩子!”一幼儿父亲的说法引起了其他父亲的共鸣。   父亲们自感良好的“榜样”形象,是否得到孩子们的认可?随后,幼儿园播放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老师对该幼儿园的20名幼儿进行了随机采访,要求孩子用狮子、大象、猴、猪四种动物来形容爸爸。结果,选择“狮子”和“猪”的幼儿人数最多,各占30%,其次是“猴”、“大象”。   孩子们选择“狮子”的理由是“只要我犯错,爸爸会很凶”,选择“猪”则是“爸爸在家最懒,只顾自己玩电脑,在家最不讲卫生”。   听到天真的童言,在场的家长们脸红了。   石英说,四种动物分别代表父亲的四种形象,“狮子”代表严厉,“大象”代表有安全感,“猴子”代表聪明,“猪”则象征了懒惰。从随机调查来看,爸爸们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与爸爸们自我标榜的形象大相径庭。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专家陈红梅认为,两次调查结果迥异,暴露出为人父者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孩子并不认可他们的“榜样”形象,“有空就陪孩子,没空就不搭理,不是真正在陪伴孩子;孩子犯了错,一味地严厉批评,也不是科学的教育方式”。
个人分类: 生活转帖|2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纽约华裔孕妇陈女士在一气之下用竹板体罚5岁的女儿
稻草 2013-10-23 10:19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纽约华裔孕妇陈女士在一气之下用竹板体罚5岁的女儿,结果被幼儿园老师发现,并通知市儿童福利局介入调查。陈女士目前面临女儿被儿福局带走、自己面临多项刑事控罪的境地,不知如何是好。 陈女士28日表示,5岁的女儿在出生后一直由婆婆带大。她原本在外州打工,去年夏天再度怀孕后辞工回纽约,和婆婆、女儿住在一起。因为女儿患有弱视,因而医生多番嘱咐不可多看电视。22日,女儿放学回家后因为要看电视而大声吵闹。被吵得心烦意乱的她,顺手拿起桌上的竹板打了女儿几下。 陈女士说,第二天送女儿去上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发现女儿的手臂上有瘀青的痕迹便追问原因。随后,学校通知了儿童福利局的人员前往调查,并当日就将她的女儿带走。 由于不懂英文,陈女士无法和学校老师以及儿福局人员进行沟通,更在当天也被逮捕,但因有孕在身而很快获释。目前,陈女士面临需要在9月份前往刑事法庭。 亚裔寄养儿童权益促进会成员阙诗元介绍,在陈女士目前所面临的情况中,她应当尽快联络亲属,并在儿福局通知时提供亲友的联系方式,要求由亲友担任女儿的领养家庭,让女儿入住亲友家中。 此外,在进入刑事法庭程序时,陈女士应能获得公派律师,代表其向法官求情,并解释原因。 纽约励馨总干事刘元芬表示,在华人小区,一些华人家长喜欢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出现陈女士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时,身为家长应当尽早接受儿童教育辅导课程,届时将上课情况向刑事法庭的法官说明,获得法官同情。当刑事控罪被撤后,家事法庭关于监护权的判决也才会对家长有利,帮助子女尽快回到家长身边。
个人分类: 娱乐转帖|4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超越自己!—— 又一个第一次!Zip line!
热度 10 自在飞燕 2013-8-25 01:34
超越自己!—— 又一个第一次!Zip line!
人生要经历很多很多的第一次:自然的第一次学会走路,开口说话,第一次下水学游泳, 被选择的第一次进幼儿园,进学校新的班级, 外出上大学; 自己选择的第一次跟人约会,成家,为人父母; 还有第一次撒谎,和人打架,干坏事,。。。第一次经历数不胜数。第一次意味着未知,好奇;第一次意味着紧张,害怕;第一次意味着兴奋,挑战!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每第一次都是都是一个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经历。 特别是我们这些远游海外的游子,恐怕经历的第一次就更多了,且不说申请学校,找工作,办身份,买房子这些大事;自己动手盖房子,修deck,种草皮这些个要查找资料,照书学习才能做的不大不小的事; 就是参加一个老外的婚礼,孩子的受洗,去一家从没去过的中美洲的餐馆,在那些个从没吃过,也不知道是啥的菜谱上点菜, 时时都面临着第一次的挑战。 在上周四天的近封闭式的in-service中,又经历了有趣的第一次。说是团队合作的主题,一大早开车神秘兮兮的把我们送到了State park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当然事先就告诉了我们要穿运动衣裤和运动鞋。还填写了健康状况表。下了车来到一个大房子里,告诉我们今天做的活动是zip line 和flying squirrel。 耶!大家立刻兴奋得叫了起来。什么?zip line 和flying squirrel 是什么东东?听都没听说过, 根据俺的“经历”, 知道又有“新鲜”事要发生了。 但愿不要太恐怖啊。看看那几个大胖子同事,想想俺的运动机能还算不错,稍可安心。 一会儿,三个指导过来和我们打招呼,自我介绍。 然后大家按指令穿上特制的安全带, 这时看到有两个同事选择退出不参与。我有些紧张了,是不是危险啊。旁边一人看到我在打结时的犹豫, 就说:第一次吧?别怕!很好玩的,你看看那cable line, 你会喜欢的。 我顺着她的手指往前方看去,看见了半空中的先挂着条条电缆线,天!那么高!! 我要到那么高的地方上去?头大了! 若干年前在一个游乐园里坐过山车上下来吐了后,俺决定不再玩那种空中的游戏了。 该死!这次怎么办啊? 这时,旁边一个刚来的,矮矮的胖女孩说:我也是第一次,我怕死了,那我也要去,希望上去不要尿裤子。啊?这么严重!! 我开始思想斗争了,我可以很容易说“No”, 我知道大家会劝我,鼓励我,也知道如果我坚定不做,大家也会尊重我的选择。 可是,可是,如果我放弃这个机会,这个第一次,也许我以后都不会再做这个zip line了, 就是吓人,也该试这一次吧。 再说了,说“不”放弃多丢咱们中国人的脸啊;再再说了,还是免费玩呢。就这样,跟着大伙,心里敲着小鼓,上了空中几层楼高的出发点,往下一看:哇!哇!不得了了,腿抖了!! 深呼吸——,往远看——。 不知道是说给自己,还是说给同伴, 大家互相鼓励着。我们10个人一排站在空中一个一英尺到两英尺宽, 十五到二十英尺长的木板上,排队等候。随着出发者的一声大喊“ZIP IN!”, 大家一齐高喊“ZIP ON!”然后那个出发者就飞出去了。好刺激!这里还要提一下,那个最早指给我电缆线的同事在登到二层的时候选择了放弃,下去了。无论大家怎么劝,她都说这不是她的game! 这时,我已没有片刻的犹豫:是不是我的game,我都得试一试才知道, 豁出去了。 轮到我出发的时候,腿真是抖的,才明白为啥要高喊ZIP IN! 那是给自己壮胆呀。随着俺的女高音ZIP IN! 俺被推出去了!同时也听到了众人的ZIP ON!就那么几秒钟,恐惧消失了,开始领略在空中飞的美妙感觉,看着田野,湖泊,树木,森林,还有脚下远去的同事的身影,感觉好极了!等到目的地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 不要停!继续! 等到奔赴下一个目标的时候已经是跃跃欲试了。就这样整个上午都在空中“飞滑”。 午饭后,大家又做flying squirrel. 毫无疑问,俺的又一个第一次,想着极力反对女儿去做sky diving 的妈妈现在自己也勇敢地在天上飞,俺不禁哑然失笑。 在空中自由自在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 心中充满了对自己的勇敢的骄傲。过后想想,如果当时退却了,也许就那么一念间,会失掉多少后来得到的乐趣呀?而且,一旦你想到了退,几乎这逃兵就当定了。 从那个中途退出的同事身上看到,你越是劝她, 也许她的恐惧就越大, 也许她的自尊心让她不能再回头, 结果一定是放弃。所以,一是要一开始就积极地往好里想,而不是先往坏里想。 在教育孩子时,最好能不让这种无法回头的情况出现。(一点题外话了,嘿嘿) 结束前,大家进行了小组讨论,讨论从这一天的活动中看到/学到了什么? 大家很热烈的发言:respect, encouragement, cooperation, team-work, support, fun, happy…. 还很关心那个新来的女孩有没有尿裤子?才发现小组学习还可以这么有趣儿。想起了在国内时的周三政治学习,每每要和瞌睡中斗争的情形。 就这样,兴奋,得意,疲惫地结束了这有趣的一天。 俺是没有机会拍照,就把网上有代表性的拿来了。 Zip line : Normal 0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0in;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flying squirrel 儿童版的 希望大家将来有一天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 “Zip in !” 和 “Zip on!”
272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为何德国人拿走一半诺贝尔奖?
热度 8 稻草 2013-8-2 23:47
  为何德国人拿走一半诺贝尔奖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启示录   又到暑假,家长们给孩子报各种各样学习班的热潮又开始了,这样做真的能让孩子保持优势处于领先吗?我们来看看德国的做法,也许能提供另外的启示。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诺贝尔奖获奖人中,德裔占总数的一半。   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做法1   禁止学前教育   被写进宪法中   一位中国父亲和一家子德国人聊天。德国父亲告诉中国父亲,自己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中国父亲问:“你们不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学习班吗?”德国父亲用不解的表情看着中国父亲:“参加什么学习班?”中国父亲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了。”德国父亲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一位德国母亲向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孩子一些东西,因为孩子5岁就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这位母亲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老师用奇怪的眼光看着她,对她说,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在德国的《基本法》(即宪法)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也就是学前班。   做法2   不剥夺孩子   珍贵的童年   德国孩子在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不要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其实欧洲多国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   这些国家幼儿教育的观念是:对于幼儿,大人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正确的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但是,不能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和珍贵的童年。   做法3   幼儿园里混龄编班   不用学习写字计算   德国教育强调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因此幼儿园并不进行分科教学。儿童在未进入小学之前,不会被强制学习写字和计算,孩子回家后也没有必须要做的作业。德国人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锻炼。德国的幼儿园里没有大、中、小班,全部采用混龄编班,其理念是,让孩子熟悉各种社会行为,培养互助友爱的品质。   做法4   小学只有半天课   很少去上课外班   在德国,抛开幼儿园,就算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基本任务也是玩。刚来德国的中国家长对这样的教学进度通常会有点诧异,一年就学26个字母也并不稀奇。如果家长在家里给小朋友“开小灶”,老师还会数落,这是“超前教育”并不被看好。   德国的小学,只对成绩标注不同等级,比如一级、二级、三级,而且成绩不对外公布,只有小朋友自己和家长会知道,其他同学表现如何,根本不在你的考虑范围内。   在德国的小学,中午12点就基本结束了学习,下午的时间也很少会有课外班、补习班之类的,除非是游泳、艺术之类小朋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会额外学习。整个下午的时间,德国小朋友都会在家里度过。这样的上学时间也导致了德国母亲的工作时间很灵活。在德国,妈妈选择工作时可以有不同方案,除了全职还有半职,也可以选择一周工作多少小时的兼职。很多的母亲,都无法全职上班。   结果   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欧洲人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也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对于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经过漫长的探索和改进,德国提出千万不要把幼儿园变成学校的理念。如何运用这4000个小时,是幼儿园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们要快乐地成长,要学会游戏,要学会和小伙伴相处。在德国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轻松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为什么不愿去呢。   链接   外国孩子   怎么过暑假   美国 参加社会活动   美国中小学的暑假大约为十星期,没有暑假作业。假期里各种各样的活动非常多。最具特色的是参加社会活动。如参观银行和警察局、学做面包、到医院去照料病人、到湖边去清理脏物等,目的是熟悉社会,从小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加拿大 夏令营是首选   参加夏令营是加拿大中小学生暑期活动的首要选择。加拿大夏令营种类繁多,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青少年可以划独木舟、探险、学习驾车或者参加社区活动、旅游、打工等。   澳大利亚 轻松过假期   假期对于澳大利亚小学生来说是轻松的。他们没有“假期作业”,所以大多数时间是在家里跟兄弟姐妹或同学一起玩耍,要么走亲戚,要么跟着父母出游,或参加个人喜爱的户外体育活动。即使要看些书,也多由自己按兴趣而定。   法国 旅游造就年轻人   对相当多的孩子来说,随家长外出度假是第一选择。有些孩子还选择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孩子交换度假。法国人有句格言,“旅游造就年轻人”。因此,旅游在法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瑞典 家长也有暑假   瑞典人注重生活品质,到了假期家长可以请最多两个星期的带薪假期,带孩子出国旅游。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过暑假的方式。   韩国 暑假学习忙   韩国一项对6715名小学生的“暑假计划”调查显示:44.2%的学生准备预习下学期内容,复习上学期内容的占24.7%,其中英语、数学是重点学习内容。   新加坡 假期充实不轻松   每逢暑假,新加坡学校、社团、商家等都会为孩子们筹办多种活动,如露营、兴趣班、课程辅导班等。在营地度过的时光算是暑假里最轻松惬意的日子,学校紧接着就安排了暑期补课。   胡克非 李嘉 X152
4000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我的幼儿园~~~
热度 20 ww_719 2013-6-19 12:44
我的幼儿园~~~
老黑鱼写幼儿园,让我想起我的幼儿园... 我的幼儿园是家非常非常好的整托幼儿园(那时候是周一到周六住园),在西城区的某地方,3层楼,层高很高,前院后院都很大,有许多幼儿活动设施和地方.前门是个大大的铁门,没有人可以随便进入,管理非常严格.楼里有钢琴教室,舞蹈教室,电视房间,卧室,厕所白瓷砖铺全,非常明亮和干净,饭厅也是非常干净有序,每个班的小朋友自己的都有固定的桌椅,杯子也都非常整齐的摆放在房间的一角,当然每人还有自己的手巾~~~ 幼儿园时间安排非常准时,到什么时候干什么非常有规矩,午睡时候,小朋友们都躺在一大间房间里,开始大家都不睡,我记得我边上是个男生,老跟我逗,哈哈哈...算是我最早的,离我睡觉最进的非亲人男性,哈哈哈... 幼儿园的活动也非常多,在那个年代,我们经常要到北京的许多场所去演出,所以也就是那时候我就开始登台表演了,当时我主要是跳舞,以维吾尔族舞为主,幼儿园里有许多维族舞蹈的服装非常好看,当时能跳维吾尔族舞蹈的都是幼儿园的活跃分子,我当时就是就觉得那衣服,那耳环真是太漂亮了,要跳舞就是要跳维族舞... 我们是每周一早上,一辆专门接送孩子们的专车(如美国校车一样)会停在我家门口,周六回来也会有那车送我回家,有时我去幼儿园晚点,姥姥会送我过去,每次老师都会告诉姥姥,你家ww是我们活动的主角...我每周回家也会滔滔不绝的把这周幼儿园的活动,老师同学的故事一点不少的讲跟姥姥听,所以家人也都会知道幼儿园里到底有什么故事,是否会出什么问题等等...家人都非常放心. 总之,我在幼儿园有段美好时光,一直不会忘记,这所幼儿园现在还存在着,即使是现在,那也是条件非常不错的一所幼儿园.在中国的第一教师节时,我还专门去看看那里的老师,当年的好多老师都退休或调走了,当时只剩下的两名老教师已经是园长了,一见我就想起了我,就知道我是谁了,她们高声说到:"你不就是那个ww吗?那个姥姥送来上学的主角ww吗?"...当时说得我眼泪都下来了,这么多年了,老师居然还认识我... 感谢那段生活,一生难忘的生活~~~
11767 次阅读|43 个评论
分享 “带你找妈妈”
热度 16 宜修 2013-5-14 00:27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带你找妈妈” -- 一段尘封四十多年的往事 — 网上读到湖南新化一名六岁的留守女童被坏人以“带你找妈妈”为由骗走下落不明,想到全美国每天也有上千名失踪人 员 ,其中大多是儿童,不由回忆起四十多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往事。 当时,自己在幼儿园上大班 日托 。某日下午午睡起床、吃过水果后,循例被保育员老师带着在幼儿园的西院玩耍。当我一个人在西院西侧的铁篱笆边儿一个人玩耍时,有个陌生男人过来跟我说:“小姑娘,我带你找你妈妈去吧!” 我抬头望望他,见是一个陌生人,简单地回了一句:“不。我阿姨会来接我。”那男人倒也没有坚持,悻悻地走了。不知他有没有想:“怎么碰上这么个不想妈妈的傻丫头?!” 如今回想一下儿,那男人要想从幼儿园大门口把我接走似乎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幼儿园的门禁很严。每天早上的牛奶车来、星期一、星期六接送小朋友的三轮“儿童车”前来的时候,不仅传达室的老大爷 盯 得很紧,连幼儿园园长、勤杂工叔叔、阿姨们也到大门口来帮忙…… 尽管我们小时候似乎都不是独生子女。不知他是不是打算把我从篱笆上抱出去?可当时老师同学都在西院里玩儿呢啊! 至于我当时没听他的,倒不是小时候的我有多机警,而是一来因为父母常年不在北京,每天接送我上幼儿园的都是阿姨,我心里很清楚“带我找妈妈”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果能找,阿 姨 早就带我找了!所以我当时的回答完全是顺嘴遛出来真实想法;二来,我上日托,每天晚上回家,并不反感幼儿园的生活,因为和小朋友在一起,比在家里和奶奶、阿姨在一起更 有趣 ; 三来, 和这个走失的小姑娘相比,我比较没心没肺,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种父母常年不在家的常态,只要有 吃有 玩儿,根本也不懂得思念。 此外,如今回忆起来:奶奶和阿姨当年也常念叨什么“拍花儿”的,可能就在小不点儿的下意识中根植了这样的种子,以至于在真正的“实战”中派上了用场!由此可见,当家长的,甭管孩子多烦咱们罗嗦,该念叨的,还真省不了这个唾沫! 老之将至,回忆起幼儿园的往事来居然记忆如此清晰……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0in;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个人分类: 家有少年|7549 次阅读|31 个评论
分享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之一:妈妈打针我不哭!
热度 45 宜修 2012-6-26 07:17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之一:妈妈打针我不哭!
妈妈打针我不哭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之一)-- 宜修 二哥在幼儿园小班上全托。某次妈妈去给幼儿园的小朋友打预防针。班主任老师建议他给小朋友作勇敢的表率:“你妈妈来给小朋友打针。你要是哭,多难为情啊!” 针扎进去,只见二哥边流泪、边抽抽嗒嗒地 说:“妈妈打针我不哭......” 谨以母亲陈述的儿女成长经典段子之一,庆祝今天母亲的米寿日! 妈妈:祝你健康长寿!
个人分类: 天伦亲情|19114 次阅读|10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4 07:13 , Processed in 0.071341 second(s), 2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