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哲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科学与哲学的巅峰对决
岳东晓 2016-6-23 17:17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前两天顺着科学网的一个链接读到了这篇讲述 20世纪初科学与哲学一场大辩论的历史文章 。一方是爱因斯坦,另一方是法国人亨利-伯格森 (Henri Bergson)。读者可能跟我一样,本来不知道 伯格森是谁,但看了文中的介绍大吃一惊。原来, 伯格森 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名的哲学家,学界有人甚至把他视为柏拉图、笛卡尔、康德之后西方第四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形而上学(metaphysics) 将给西方文明带来新的春天。那时,他的名气、威望、影响力如日中天,大大超过科学领域的任何人 -- 包括爱因斯坦。好奇之下,我翻阅了 JIMENA CANALES 所写的, 讲述爱因斯坦-伯格森之争的 《 THE PHYSICIST THE PHILOSOPHER 》 一书。 1922年4月6日,爱因斯坦应邀到法国哲学学会讲学,内容包括相对论框架下的时间概念。谁也没有料到一场历史性的交锋即将展开。 爱因斯坦在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而且很快得到了实验的验证。1920年代初,狭义相对论已经被科学界普遍接受,而广义相对论还不大被理解。 前来听爱因斯坦讲学的包括法国顶级学者,当然也包括伯格森等哲学家。本来 伯格森 只是准备听听的,他的一名门徒认为哲学界与物理学对时间的看法不同,挑起了一场辩论。伯格森不得不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对相对论并无异议,但是认为哲学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其见解的。 爱因斯坦的回应带着科学家特有的直率。他说:”哲学家的时间不存在。只有两种时间,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 伯格森并没有立刻强烈回应。 此前,法国科学家 朗之万(LANGEVIN )在法国学界讲授双生子佯谬,引发了哲学家们热烈的辩论。那时的哲学往往凌驾于科学之上, 朗之万的地位远低于 伯格森。针对相对论, 伯格森 着手写一本名为《时段与同时性》的哲学著作, 当时已经交付排版,很快就要发行了,这本书正是哲学对相对论的对抗。 随后,随着伯格森著作的发表,两个学术阵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激烈辩论。大部分科学家以及包括伯格森阵营的人,都认为伯格森没有完全搞懂相对论。但站在爱因斯坦这边的不光是科学家,还包括众多哲学家(注一)。爱因斯坦在哲学阵营的同盟军的典型代表是 logical positivism 主将 Rudolf Carnap 。此人 我在以前介绍过的 ,他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将笛卡尔、黑格尔的哲学名言废掉武功,打成毫无意义的 nonsense。在这些数学化的哲学家看来,传统的形而上学对科学已经构成了威胁,将成为科学的阻碍,而爱因斯坦引发了一场物理与哲学的关系的革命。Hans Reichenbach ( logical positivism的另一名大将)写道:【哲学家没有通向真理的单独入口,哲学家的道路被科学家指引】( “There is no separate entrance to truth for philosophers: the path of the philosopher is indicated by that of the scientist.”)新一代哲学家的任务是试图把哲学科学化(注二 )。经过长期的论战之后,科学针对传统哲学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伯格森也逐渐被人遗忘。 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兼数学家Hilary Putnam 在多年后写道:【我认为不再存在任何关于时间的哲学问题】 (“I do not believe that there are any longer any philosophical problems about Time” )。换言之,这个问题已经完全纳入科学研究的范围,基于直觉的哲学猜想无法再提供有价值的观点。 爱-伯这场科学与哲学的思想交锋是板块迁移性的。从此之后,科学牢牢占据了人类知识的权威地位,哲学则退居次要的角色。 JIMENA CANALES写道:【这次辩论标记着学者们无法跟上科学革命的步伐的时刻。更重要的是,它开始了一个面对影响力不断上升的科学,哲学越来越无关紧要的时代】( It marked a moment when intellectuals were no longer able to keep up with revolutions in science 。。。 Most important, then began the period when the relevance of philosophy declined in the face of the rising influence of science.) REF: 《THE PHYSICIST THE PHILOSOPHER》 byJIMENA CANALES 注一:伯格森本人数学相当不错,但似乎没有把其数学能力运用于其哲学 注二: 科学网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986493.html
4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Doctor of Philosophy = 哲学医生?
热度 1 岳东晓 2016-6-1 22:52
初中英语课程里学的词,Doctor = 医生,Philosophy = 哲学。 Ph.D. 是 Doctor of Philosophy。问一个初一学生这词什么意思,他很快回答说,哲学医生。 再反问了一句,你在哪个医院看到过哲学医生? 他想了想,说看来我理解错了。还不错,提示下还能反思,孺子可教也。 其实,Doctor是个多义词。 Doctor一词源自拉丁语,是有教学资格的人的意思,也就是老师。从14世纪开始 Doctor 被用于指具有最高学位的人 ,中文翻成博士。医生的英语词本来是 LEECH ,跟英语蚂蟥一词拼写相同,但词源不同。根据字典,leech一词指会念咒语的人(以前医生多巫医)。到16世纪,Doctor 一词才被普遍用于称呼医生。 Philosophy 这个词的意思就更微妙了。本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知识”, 任何知识都是 Philosophy 。Philosopher 这词的原意只是“爱智慧的人"--学者。词典上说:Pythagoras was the first who called himself philosophos, instead of sophos, 'wise man." 毕达哥拉斯是一个自称Philosopher (爱智慧者),而不是 sophos (智者)的,因为后者显得不谦虚。Doctor of Philosophy 语义翻译仅仅是“有知识的老师”而已,最初被用于指 ARTS 学科最高学位获得者。(注意 ARTS 一词不是艺术,liberal arts 不能翻成自由艺术)。后来这词被进一步扩大范围。美国大学里,学数学的最高学位是 Ph.D., 学英语文学的最高学位也是 Ph.D. ,学护理(nursing)的最高学位也是 Ph.D., 兽医的最高学位也是 Ph.D. 牛顿的物理著作标题用的词是 natural philosophy (Philosophiæ Naturalis)。牛顿之后,真理性可证明的知识被逐渐称为 science (科学)。而Philosophy 这词被逐渐专门用于专指耍嘴皮子讲大道理的那些东东,包括 Metaphysics,Logic(逻辑),Epistemology(知识论) ,Ethics(伦理)与Aesthetics(美学)等。康德开始,试图把他的哲学牛顿力学化。马克思 也是如此 , 他都不愿承认自己的学说是 philosophy(哲学),而是说成 science (科学)。在西方,现代哲学试图向 科学靠拢,基本实现了数学化 ,传统的耍嘴皮子哲学仅仅是作为哲学史研究的对象。这我在之前的 博文中有过介绍的 。 当中国开始接触Philosophy 这个词时,它的意思已经被狭隘化,被日本人翻成哲学,而旅日人士又把 Philosophy 的这个翻译引进到中国。所以,汉语中哲学一词的含义是狭隘的含义。可见,英文 philosophy 一词有时还在使用其古代的含义,而汉语哲学一词对应于这个英语词现代的含义。 如果把兽医的最高学位获得者翻成哲学博士就让人丈二和尚了。 以此证明科学是哲学的分支也是同样的不求甚解。 以上文章的大部分链接都是指向网络上的免费字典。认字是学文化的第一步啊。
个人分类: 科普|66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夏洛特烦恼》的中庸哲学
热度 2 岳东晓 2015-10-20 05:34
多年前,我看过一集《STAR TREK TNG》,内容梗概如下。 企业号舰长皮卡德由于人造心脏失灵死亡,这时 Q (一种超级智慧生物)出现了,告诉 皮卡德 他已经来到了死后的世界,问他有什么遗憾。 皮卡德 年轻时在星际学院上学时为了帮助男同学打架心脏被捅了一刀,只好换成人造心脏。 皮卡德 说,那时年轻鲁莽,不应该为那么点事情去参加斗殴的。Q打了个响指, 皮卡德 发现自己回到了过去,就是那场斗殴的前一天。他最好的同学加朋友跟几个凶悍的外星人在一个酒吧里玩类似桌球的游戏,外星人作假;这位男同学也要去做手脚,赢回来。过去的历史是, 皮卡德 帮助同学,被对方从背后捅了一刀。这次, 皮卡德 极力阻止作假行为,劝这男同学绝不要跟人斗,后者勉强地答应了。第二天他们又去酒吧,那几个外星人走过来,挑衅他同学再来玩,他同学强压怒火不予理睬;外星人于是开始调戏他们的一个女同学,这位男同学冲上去,结果 皮卡德 把男同学推倒在地。 这位男同学与那位女同学看着 皮卡德 ,说你不再是我们的朋友,愤然离去。 时间迅速回到现在, 皮卡德 发现自己不是舰长,而是一个船上小职员,整天做些枯燥的统计工作;他去找舰上的头头(也就是自己的部下)讨论自己的职务问题,人家都对他基本没有印象。 皮卡德 向Q抱怨,Q说,你现在不好吗,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健康的心脏,而不是不可靠的技术(人造心脏)。 这时 皮卡德 明白了,他强烈要求Q再给他一次机会,回到过去,事情重演一遍,他选择了按他本来的个性进行。当刀捅入心脏时, 皮卡德 笑着倒下。 《夏洛特烦恼》我是一边做其他事,一边看的,个别对话我可能没有仔细听。但故事的跟上面的框架差不多。碌碌无为的夏洛参加同学聚会,装成发达摸样,被老婆追进来打,说他没赚过一分钱,身上穿的衣服还是租的。夏洛面子丢尽了。突然他时空穿越回到了1997年--他的高中时代,但他保留了对现在的记忆。他靠唱许巍等后来成名的歌成了歌星,娶了班上文静的美女同学,自己粗犷的太太则是跟另外一个傻乎乎的同学结婚了。但到最后,在这个幻境也好还是时空穿越也罢,夏洛发现还是庸碌平安的生活更好。具体细节我也不多说了,好些地方是很搞笑。 对比 《STAR TREK TNG》的那一集跟《夏洛特烦恼》,两者的生命价值观差别明显。《STAR TREK》那一集里表达的也许不是 Übermensch 思想。在特洛伊之战前,阿基里斯的母亲告诉他,如果他不去特洛伊,他会生儿育女,平安快乐,寿终正寝;如果去特洛伊,他会死在那里,但他的名字与事迹会千古传诵;阿基里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汉代及其之前的中国人也是类似的精神,所谓““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我们知道,中国文明从汉朝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毛泽东出现并且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哲学,恢复中国文明固有的大禹精神。 《夏洛特烦恼》 表达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http://www.dailymotion.com/video/k7Kx55PrOnmd15dntGR_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q850lY02c
个人分类: 汉文明|885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说马克思哲学是两种社会的基础
热度 1 稻草 2015-2-21 14:4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物质是马哲学的出发点,从物质定义可以看出来,物质的定义是以意识为基础的,而意识的定义又以物质为基础,这两者是相对性的,矛盾着地决定世界的一切。物质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意识是人的文化基础。这样客观世界与人的观念世界是相对存在,相对发展,而演绎出整个世界的。 以这一哲学为基础发展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文学科等,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这样的,都是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神学在资本主义的西方与美国只不过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补充,而不是统治一切的中世纪时代的地位了。例如科学上爱因斯坦就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质量是一个基础量,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时空的变换来维护物质概念;艺术上毕加索就是以观察者空间参考系为哲学基础的,也是相对性的哲学产物。 有的人说资本主义有资本主义的哲学,不错,是有,但逃脱不了物质与意识的相对性,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及后现代,当代的资本主义哲学家都是徘徊在两者之间,有的走向了唯心,有的走向了唯物,仅此而已。事实证明,唯物主义成为了主流哲学,否则美国的科技是不可能发达的。而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者却是马克思,说老马是相对性哲学的代表是完全有理由的。 马克思哲学的这种相对性在辩证法,即方法论上面表现尤其突出。矛盾的双方产生一个新的质,即新的事物,这是马的观点。这样在社会形态上,阶级的双方就显现了,无产阶级PK资产阶级,谁赢得了政权,谁就是新的形态。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可以共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只有当统一性哲学由潜文明变显文明时,这种相对性的社会形态才会结束。结束的结果是吸收了两种社会形态的优势,摒弃了它们缺点的新社会形态的诞生,并且肯定是更趋向于人类公平、正义与自由解放 的 方向发展。 刘德华 - 恭喜发财.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影子哲学与数学化科学
热度 4 岳东晓 2015-1-16 17:56
在《 柏拉图与山顶洞人---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一文中,我提到柏拉图《共和国》一书中的洞穴人比喻:一群从小被绑在洞穴里的人只能看到篝火投在墙上的影子,他们 以为影子就是真的, 听到声音,以为声音是影子发出的,出洞看到阳光下的一切才知道世界如此精彩;书中接着说道,其实对我们来说,太阳就是那堆篝火,我们看到的离真理远着呢。 我在那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能够看到的只是影子,我们能否获知更为基本、更为深层的知识?】 对这个问题,科学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医院里的CT扫描。就是用X光照射人体,每次都得到一个影子,影子的暗度取决于X光穿过人体时被减弱的多少。从不同角度进行X光照射,会得到一系列影子数据。如果是柏拉图这样不懂数学的哲学家也许会认为N个影子也还是影子,但数学稍微好点,就会开动脑筋了。CT扫描的数学还是有点意思的,有兴趣的可以在 网上查阅 。结果很有用,把一组X光影子数据代入数学方程用计算机一算,能够得出人体内部的三维图像。 类似的,洞穴人如果有足够的数学能力并且知道光走直线,那么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墙上影子的形状,可以反推出投下影子的物体的三维图像。也就是说,洞穴人其实拥有了足够的数据,只是他们不会运用数学去从这些数据中得出信息。 影子甚至可以揭示宇宙的过去与未来。宇宙大爆炸理论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光影”数据。恒星发出的光是热辐射, 包含了各种颜色的光。 当恒星发出的光冲出其大气层时,某些颜色的光会被其大气中的元素部分吸收,在光谱上留下一条条的阴影。这些阴影的位置取决于元素的类别。如果遥远星系离我们退行而去,其发出的光的波长会变大,阴影的位置也就会移动。哈勃根据这些阴影位置的变化推断出越是遥远的星系离我们退行而去的速度越快,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正比。拿着这个观测结论反推回去,就是 big bang 了。宇宙大爆炸不是我这里聊聊数语就能完全解释清楚的,但可以结论,哲学家看来杂乱虚幻的影子其实可能隐含着深层的奥秘。 就像我这篇博文,它显示在频幕上的黑色文字其实是没有被照亮的暗处,对于不识字的文盲来说,这些阴影看起来只是杂乱无章的线段。
个人分类: 科普|79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破解文化之谜
热度 10 稻草 2014-11-8 09:52
如何破解人类文化之谜,现作如下简要论述: 文化的统一。 统一论认为,文化是神学、哲学、科学的统一。在一般人看来,神学、哲学、科学是三种有绝然区别的学问。大体上可以这样说,神学是一切关于宗教教义和论证神的存在与本质的学说;哲学是对于自然和世界所进行的玄思;科学则是有关自然和社会的所有知识体系的总称。然而这种界定方法失去了这些学问的本质,就是文化整体。任何学说和知识如果不是作为文化整体,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所有文化的基础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对同一个世界所形成的基础观念。也就是说,无论是神学、哲学还是科学,它们都是关于同一个世界的观念体系,只不过它们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实际上它们是对同一个世界的三种相容的意见,并共同构成一种文化的整体。比如我们讲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就是讲的东方或西方文化的整体,而不是指东方或西方的神学、哲学、科学中的某一种形式。 文化的起源意义。 正如维柯在《新科学》中所认识到的,当人们把近在手边的事物的观念形态推广到整个宇宙时,谁也不能保证会不发生差错,而事实上,这正是一切差错的一个根源。而另一些主体则借那些辽远无知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信念),这就是宗教现象和神学的起源。而那些关于近在手边的事物的观念形态被称为是科学的,那些由科学而推广的观念形态则是哲学的。 文化的现实意义。 而实际上,不论神学、哲学还是科学,当其作为文化现象时,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观念体系。试想,假如神学自认是关于“远在天边”的世界的观念体系,那么谁还会热衷于远离自己的事物的研究呢?事实上,宗教狂热从来都是出于对“近在手边”的事物的关心。同样,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是关心整个世界的,并且建立的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观念体系。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化的起源意义当成现实意义。 文化的三层境界。 综上所述,文化只有一种,我们所看到的神学、哲学和科学仅仅是文化的三种不同形式,而不是三种不同的文化。这样说从来不是为了取消神学、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区别,正如物质、运动和思维之间的区别一样。神学,就像物质一样诱惑着人们,使人们误以为这种对观念体系的教条主义是最实在的学问,正如物质在人们看来是最实在的存在一样;哲学则像运动一样飘然不定;而科学像思维一样,虽然格外光彩照人,却拥有最少的热情,因为科学需要的不仅是感官直觉,也不仅是玄思梦想,更多地是需要理性和创造,而这种境界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神学、哲学、科学又是文化的三层境界,神学是文化的第一层境界,哲学是文化的第二层境界,而科学正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41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哲学与科学的统一
热度 2 稻草 2014-7-17 21:24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372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哲学的发展有一条重要的线索
热度 2 稻草 2014-6-28 17:17
哲学的发展有一条重要的线索贯穿古今,这就是本体论。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创始人的泰勒斯就有万物的本原是水的学说。毕达哥拉斯继承了泰勒斯,但比泰勒斯进了一步,他认为抽象的数是万物的本原,他的神秘主义一直影响到康德和黑格尔,在黑格尔达到顶峰。黑格尔的本体论有一个信念:分立性是不实在的,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即不管是原子或者灵魂的集成体。有限事物外观上的自立性,在他看来是幻觉,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黑格尔差一点达到了真理,如果不是为神秘主义所累的话。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32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现代非自然哲学入门(3)---皇帝的新衣
热度 7 岳东晓 2014-6-24 09:15
关于现代非自然哲学,我写了两篇博文,《 现代非自然哲学入门 (1)》说【 以前不懂数学的人往往自称哲学,瞎组合辞藻。但后来发现,大部分古代哲学其实都是在纠缠定义,实际上是在人类自然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与不准确性中打滚。】 这篇博文引发了不小的争论。懂点哲学的也好,完全不懂的也罢,纷纷发声。前者如珍珠湾的博士、硕士群,或者真正读过点哲学的,能说出不少靠谱的观点。 以“我思故我在”为例,好几位能够根据这句话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另外就是 某些什么也不懂、说不出任何道道,只会骂街的。iMan在这场辩论中的表现说明他似乎听说过几个名词(但对相关学说的理解也基本空白)。 然后我写了第二篇,《 现代非自然哲学入门(2)--“我思故我在”续 》,主要是总结 《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废掉形而上学》这篇 哲学论文。这篇很刺激性的论文,我在写第一篇博文的时候并没有看过,是我后来在寻找相关逻辑分析时找到的。而这篇论文与我的观点几乎完全相同,完全否定了形而上学。或者应该说,我的观点与这篇论文一致,因为后者比我的博文早50多年。 我感到奇怪的是,有那么几位面对哲学问题感情激烈的读者似乎看到这篇表达类似观点的论文完全沉默了;我没看到任何激烈的质疑,骂街的更是躲得远远的,好像是假装没有看见。 也许我不应该感到奇怪。
个人分类: 科普|11299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现代非自然哲学入门(2)--“我思故我在”续
热度 5 岳东晓 2014-6-22 10:12
知识老化是可悲的,知识老化的人遇到新的知识不是好奇地学习,而是下意识的反对,就是愚昧了。 比如说,满清人士没有见过火车那是无知或者知识老化,如果看见火车来了极力反对,就是愚昧,不只是反对,还骂街的,就是草包了。然而,我们知道,当年火车进入中国,是有很多满清大臣反对的,说把马给吓着了。 对现代哲学感兴趣的,建议去美国某大学哲学系听一堂课,看看哲学教授们(除了那些研究哲学史的)在研究些什么。不想去听课的,也可以在网上查查人家的论文。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一篇50多年前的重要哲学论文,英文(翻译)标题比较具有刺激性《 The Elimination of Metaphysics Through Logical Analysis of Language 》(《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废掉形而上学》)。该论文开场写道: 【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c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give a new and sharper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the validity and justification of metaphysics. The researches of applied logic or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which aim at clarifying the cognitive content of scientific statements and thereby the meanings of the terms that occur in the statements, by means of logical analysis, lead to a positive and to a negative result. The positive result is worked out in the domain of empirical science; the various concepts of the various branches of science are clarified; their formal-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connections are made explicit. In the domain of metaphysics, including all philosophy of value and normative theory, logical analysis yields the negative result that the alleged statements in this domain are entirely meaningless. Therewith aradicaleliminationof metaphysics is attained, which was not yet possible from the earlier anti-metaphysical standpoints.】 由于其重要性,我简单翻译如下: 【现代逻辑的发展使我们对形而上学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给出新的准确的答案成为可能。应用逻辑与知识理论的研究,... 得出了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肯定性的结果表现在实证科学领域... 在形而上学领域,包括所有价值与规范哲学,逻辑分析得出了否定的结果,那就是这些哲学的命题完全毫无意义。这样,形而上学被完全废除,这在之前是未能做到的】。 该论文接下来解释到”没有意义”不是说形而上学式哲学错误。一个学说有三种可能,right, wrong , 但还有一种可能,借用泡利的词汇就是“not even wrong"。metaphysics正是第三种, meaningless。运用现代逻辑工具,论文把各大哲学给检阅了一遍,就像用现代科学手段揭穿巫师的魔术。论文中有一段对哲学中的”本质”一词进行了剖析,这一招就将传统哲学基本废掉。另一段里,则把黑格尔的什么纯有、纯无的皇帝新衣给扒了下来---当成语义错误给简单处理了。 论文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 分析如下: 【We notice at once two essential logical mistakes: The first lies in the conclusion "I am." The verb "to be" is undoubtedly meant in the sense of existence here; for a copula cannot be used without predicate; indeed, Descartes' "I am" has always been interpreted in this sense . But in that case this sentence violates the above-mentioned logical rule that existence can be predicated only in conjunction with a predicate, not in conjunction with a name (subject, proper name).... The second error lie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I think" to "I exist." If from the statement "P( a)" ("a has the property P") an existential statement is to be deduced then the latter can assert existence only with respect to the predicate P, not with respect to the subject a of the premise.... What follows from "I think" is not "I am" but "there exists some thing that thinks." 】 方枪枪贴出的对”我思故我在”的解释似乎符合上面批判中得出的逻辑分析结果,显然这是在分析哲学对笛卡尔的这个命题进行解剖批驳之后采取的辩解,却并非笛卡尔本人的原意。正如上面引用的论文所说,笛卡尔的原文非常清楚,是在讲自己的存在,而不是自己思维的存在。参见下面附文。 附:笛卡尔上下文(摘自我与帘卷西风的讨论) 其上下文【Accordingly, seeing that our senses sometimes deceive us, I was willing to suppose that there existed nothing really such as they presented to us; and because some men err in reasoning, and fall into paralogisms, even on the simplest matters of geometry, I, convinced that I was as open to error as any other, rejected as false all the reasonings I had hitherto taken for demonstrations; and finally, when I considered that the very same thoughts (presentations) which we experience when awake may also be experienced when we are asleep, while there is at that time not one of them true, I supposed that all the objects (presentations) that had ever entered into my mind when awake, had in them no more truth than the illusions of my dreams. But immediately upon this I observed that, whilst I thus wished to think that all was false, it was absolutely necessary that I, who thus thought, should be somewhat; and as I observed that this truth, I think, therefore I am (COGITO ERGO SUM), was so certain and of such evidence that no ground of doubt, however extravagant, could be alleged by the sceptics capable of shaking it, I concluded that I might, without scruple, accept it as the first principle of the philosophy of which I was in search.】 兜了N个圈子。我耐着性子读完之后,他说的是,一个人可以怀疑见到的一切外部事物都不过是梦境一般虚幻,但却不能怀疑自己本身的真实存在。但他对这一点的“证明”却是一个循环逻辑。 而且有一个明显的问题,他对什么叫“真实”或者”存在”没有进行定义。 总之,遇到这种所谓哲学,你只要揪住其关键名词的定义不放就可以揭穿。
个人分类: 科普|1666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闲聊哲学
热度 12 大音希声 2014-6-21 14:34
看到几位在聊哲学,也来凑个热闹,聊聊俺理解的哲学。首先说明本人不是哲学专业的人士,说得不当,请多包涵。 先说说哲学这个词,哲学这个词是近代从日本那里借用过来的,就如共产主义,文化等等这样词。因为日本学界一直在用汉字,近代明治维新翻译很多西方的东西,哲学就这样被日本翻译后又被传入了中国。但这个词其实翻译的很糟糕,因为这个词没有反应出真正 哲学的本意。 我们从维基百科里看看 Philosophy 这个词的定义: Philosophy is the study of general and fundamental problems, such as those connected with reality , existence , knowledge , values , reason , mind , and language 用简单的语言来说,哲学其实是一门研究一般问题的学问。那些研究具体问题的学问都属于科学范畴,而不是哲学讨论的问题。说得具体些,哲学是研究终极问题的。日本人把Philosophy翻译成哲学,是因为这个词有爱思考,智慧的意思,但真正比较准确的翻译,应该叫形而上学。这在1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意识到这个翻译上的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应该把 Philosophy翻译成 形而上学呢?我们祖先其实很早就对 形而上学有了一个很好的定义。形,是指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个世界的表象,外部形态。形而上,是指这个外部表象内在的本质。 形而上学就是指一门我们看到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本质的学问。 哲学是与不断地追问有关,我们常有句话,说如果我们追问到第7个问题,一般来说就是个哲学问题。比如有人问,今天吃饭没,回答,吃了。再问,为什么要吃饭?回答,为了活着。再问,为什么要活着?这,基本上就接近一个哲学问题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呢?或者,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或者,人死后会怎么样?等等。谁能告诉我,用科学如何来回答人活着为什么呢? 哲学主要要回答三个根本问题:一个是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这个称之为哲学发生论。二是现实这个世界的本质,这是哲学本体论。三是社会与人生问题,这是哲学的价值论。本人是赞同岳东晓的一个基本观点的,就是当科学能够自洽地解释一个问题时,这个问题基本就不再属于哲学讨论的范畴了。哲学是关于一切学问的学问,是对一般问题的回答。哲学是自然科学之母,是科学的来源。 有人说,西方文化(指古典哲学)主要注重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印度文化注重人与神的关系,中国文化注重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按狭义的西方哲学的定义,中国是没有什么哲学的,唯一能称得上哲学家的只有老子,因为老子的道德经回答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样一般问题。孔子和其他诸子基本回避了这个问题。人类的哲学问题有一个变化过程,就是从回答这个世界是什么,渐渐地进入人的内心世界,人的认知世界。因为早期的哲学家试图在回答这个世界是什么的时候,越来越明白,这个世界其实是和我们如何认识它有关系。其实它不但与我们的感知有关,也和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它有关系。我思故我在,说明这个感知的重要,现代哲学甚至认为,我们使用的语言是我们的一切,这说明,我言故我在。如果你不能表达你的思想,和你不存在基本是等价的。就好比,如果我不写这个博文,你都不知道我存在。
11190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现代非自然哲学入门
热度 9 岳东晓 2014-6-19 00:12
以前不懂数学的人往往自称哲学,瞎组合辞藻。但后来发现,大部分古代哲学其实都是在纠缠定义,实际上是在人类自然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与不准确性中打滚。 比如说,上帝是否存在在西方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哲学问题。但后来西方哲学家们坐下一想,你要证明一个东西的客观存在,先得给出它的定义。再仔细一想,发现上帝是一个无法定义的概念。 对于任何传统哲学,你可以通过类似方式将其打回原形,那就是追问其关键概念的定义是什么。 记住这一招,你就可以应付所有的所谓哲学。你会发现,它们不过是在兜圈子耍嘴皮子,基本是循环逻辑。只是有的聪明,有的笨拙而已。 举例说明,假设某人提出一个哲学,其第一原理是:纯有的元素是LFDZ量子。你得马上问,LFDZ是什么?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传统的耍嘴皮子哲学就显得很幼稚、甚至有点不诚实了。牛顿的自然哲学不跟你瞎掰,而是实打实的。他不跟你扯什么阴阳、正反、虚实,其自然哲学就一个 F=ma,这实际是一个二阶微分方程,上天入地都跟你算得清清楚楚,你可以去实验验证。整个哲学界顿时无地自容,自愧脑子不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写了多少本,耍了多少嘴皮子、兜了无穷多圈子,长期被西方奉为真理的化身,跟牛顿 F=ma 一比,顿时显得极为渺小。亚里士多德瞎掰了那么多连简单的自由落体运动都完全不靠谱,别说更复杂的天体运动、流体力学了。而F=ma全部搞定。 牛顿之后,哲学就开始试图牛顿力学化,数学化。康德的哲学就有点这个试图模仿牛顿自然哲学的意思。马克思也自称自己的哲学是像牛顿物理一样的客观科学理论。19世纪的其他哲学读起来还有点像是心理分析,一般已经比较有自知之明,不再涉足自然科学的问题。综观历史,你看哪个所谓的哲学家预言过物理学上的突破?伽利略之前,哪个哲学家预言过扔出的石头轨迹是抛物线?没有。哪个哲学家预言过光是电磁波?没有。哪个哲学家预言过银河系其实是大量的恒星组成(注一)?没有。哪个哲学家曾预言过光子?没有。 为什么没有?很简单,哲学家也是动物,其直觉无法超过动物直觉,顶多是机械运动。 所谓的哲学往往是对已有的自然知识做一些似是而非的解说。 比如说什么是能量?对不懂科学的人来说,能量只是一个词,然后就可以乱用。但对于提出能量概念的物理学来说,能量的定义来自相关的动力学方程。能量守恒不是科学“圣经”,而是从动力学方程的时间不变性得出的 --- 如果没有时间不变性,能量完全可能不守恒。 古代哲学对现代科学有过一些启发,比如说古希腊、罗马的原子学说,认为世界是由多种最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这其实是一个定性的模型,并没有超过尘埃聚集一起形成泥块的观察。 罗马哲学家 Lucretius很多东西现在看来都比较靠谱 ,我以前写过的。 但总的来说, 所谓哲学对于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阻碍性的 。洛伦兹虽然发现了洛伦茨变换,但受传统的时间绝对的概念影响,没有更进一步发展出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虽然创立了广义相对论,但是受到传统的静态宇宙观影响,于是试图在其引力方程中人为地引入一项,维持宇宙的恒定;爱因斯坦为了质疑量子理论,不信上帝的他甚至抛出了“上帝不掷骰子”的“哲学”。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造就了今天的科学文明。没有量子物理,就不会有计算机与互联网。 进入二十世纪,哲学也开始了全面的数学化。 罗素与维特根斯坦就是20世纪分析哲学的代表。以罗素为例,他第一部哲学著作是“数学的原理”,之前罗素学习的主攻方向是非欧几里得几何。维特根斯坦的大部分论文也是数学化的。 语言 与 逻辑 是现代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所以在现代,要能够在哲学领域有所见解,也得先掌握数学,而且是抽象代数。 注一:某些哲学史称康德说了银河系是恒星构成,其实康德不过是重复一英国天文学家的猜测
个人分类: 科普|17857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会计与人生
热度 13 帘卷西风 2014-6-2 13:20
会计与人生
其实,会计的原理和人生之哲学颇有相通之处。会计讲究平衡法则,收支的平衡,资产负债表的平衡;人的生活也需要平衡,尤其是要保持心理的平衡。如果失衡,就会不开心。会计的复式计帐,这边记一表,那边就要相应记一笔;人生亦是有得必有失。得与失之间的差距,就产生了利或债。
个人分类: 心情随笔|7920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科普:用中学数学推导出行星椭圆轨道方程 (4)
热度 2 岳东晓 2014-5-2 15:52
科普:用中学数学推导出行星椭圆轨道方程 (4)
在前面《 科普:用中学数学推导出行星椭圆轨道方程 (3)-- 传统推导 》一文中,我根据对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一段话的理解,进行了推导,但这并没有得出行星的椭圆轨道方程,而是假定轨道是椭圆,获得椭圆的参数。在大学物理教程中,行星轨道的推导相当复杂,先是将牛顿第二定律转换为一个距离r与角度之间的二阶微分方程。而且关键的一步进行了一个 u=1/r的变换才将微分方程解出,这个变换令人觉得是神来之笔。下面,我完成用中学数学推导出椭圆轨道方程,而且步骤简单多了,没有任何花招、魔术。 相关推导我准备整理一下,希望能作为中学物理课程的内容,说明中学数学其实能做不少用。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所用的数学基本只是欧几里得几何与一些代数,而现在的中学生学了解析几何,学了向量的概念,掌握的数学工具比牛顿多,在同一个问题上应该比牛顿能更进一步。 牛顿第二定律: m \vec{a} = - \frac{GMm }{r^2} \hat{e_r} , {e_r} 是径向的单位向量 . 行星从t0到t1, 设时间差很小,则 \vec{a} = \frac{\vec{v_1}-\vec{v_0} }{t_1-t_0} =- \frac{GM }{r^2} \hat{e_r} , 因此, \vec{v_1}-\vec{v_0} =- \frac{GM }{r^2} (t_1-t_0)\hat{e_r}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为 \omega ,根据角动量守恒,我们知道 \omega r^2 是一个常数,为简化起见令 \omega r^2 = H ,H为轨道常数,取决于行星运动的初始值。 因此, t_1-t_0 = \frac{\theta_1-\theta_0}{\omega} = \frac{\theta_1-\theta_0}{H/r^2} = \frac{\theta_1-\theta_0}{H} r^2 把这个代入上面,我们有 \vec{v_1}-\vec{v_0} =- \frac{GM }{r^2} \frac{\theta_1-\theta_0}{H} r^2\hat{e_r} = - \frac{GM}{H} (\theta_1-\theta_0) \hat{e_r} 这里出现了一个神奇的事情,这个万有引力的 r^2 被消去了。 在角度变化很小时( \hat{e_t} 为横向向的单位向量--也就是与径向垂直的方向), -(\theta_1-\theta_0) \hat{e_r} = \hat{e_t}(\theta_1) - \hat{e_t}(\theta_0) 这一点,如果想不清楚,可以画个向量图看看就知道了。因此, \vec{v_1}-\vec{v_0} = \frac{GM}{H} (\hat{e_t}(\theta_1) - \hat{e_t}(\theta_0)) 由此可见, \vec{v} = \frac{GM}{H} \hat{e_t}(\theta) +\vec{C} ,其中 \vec{C} 为常向量。 通过调整坐标轴,我们可以使 \vec{C} 与 \vec{r}_{\theta=0} 垂直,这样我们的计算将相对简化。 用上面的速度计算角动量,我们有 \frac{GM}{H} r + C r \cos \theta = H 因此, (\frac{GM}{H} + C \cos \theta ) r = H r = \frac{ H}{ \frac{GM}{H} + C \cos \theta } = \frac{H^2}{GM} \frac{1}{1+ \frac{CH}{GM} \cos\theta} 以上正是圆锥截线的方程。当 e=\frac{CH}{GM} 小于1时,这是一个椭圆,而当e1时则是双曲线。 至此,我们完全用中学数学推导出了万有引力下的轨道方程。 下一集,我们将用中学数学计算水星的轨道进动。
个人分类: 科普|13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保护绿色植物、消灭害虫续2(哲学疑难)
热度 1 岳东晓 2013-9-10 03:16
前文我讲到,院子里花草枯萎死去,发现罪魁祸首原来是一种 " 日本甲虫” (“Japanese Beetle")的幼虫 ,我把从死去的花草下面挖出来的几条虫子放在水泥地上,最后 它们逃脱不及、被蚂蚁大军消灭了 。 有条黑鱼要说了:“这日本甲虫也是生命啊,在那日本狭小、拥挤、贫瘠却又神奇的土地上经过多少亿年的演化才发展到今天,因为追求更为幸福的生活,才万里迢迢来到广袤、肥沃的美洲繁衍生息,它们容易吗?它们热爱这片肥沃的土地。而且这还是幼虫,年幼无知, 有的还是母的, 它们吃了你一颗草,其实也不过是寻求生存的本能,你却故意把它们置于蚂蚁群中,让蚂蚁把它们吃了,你过分吧你?” 我是个农民,不懂这么多的哲理,也不明佛学、洋教,只想让绿色植物茁壮成长,把这一片荒芜的后院变成太阳暴晒下的一片绿洲。既然挖出几条虫子,证明还有更多的虫子在地下,正在吞噬着植物们的根。我看到原本绿色的草地已经开始发黄,而网上的专家们说,可能虫子就在下面。我很想喊一声害虫们,请不要在侵蚀我们的家园。但日本来的害虫们哪听得懂汉人的语言?再说听懂了也会以为是在空喊、不构成强制力。虫子们就像不知疲倦的机器,越吃越壮大,情况紧急。 GOOGLE发现了这个科技产品 Bayer Season Long Grub Control - 12 lb. 700710S ,根据其说明,把它在土上撒点,浇点水,就能控制这些害虫的扩张、同时还给植物施了肥,12磅能处理5000平方尺,对于我不大的院子来说,够了。 但我突然又想起了黑鱼的话,这不是在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吗? 我应该听任虫子吃植物,还是喷洒这种控制虫子扩张的化学武器?
个人分类: 中日关系|94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弄懂中国要从哲学开始——访俄科学院院士、俄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 ...
燕山红场 2013-8-9 14:13
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不仅是俄罗斯知名的汉学家、中国问题专家,还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远东研究所所长和俄中友协主席。记者与季塔连科先生相识多年,堪称老朋友。不久前,记者对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专访,让我们来听听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记者:尊敬的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中国的?   季塔连科:我出生在西伯利亚阿尔泰边疆区的一个偏远乡村,上中学时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当时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课老师给我们讲中国共产党与日本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历史,使我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我考上了师范学校。很快,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我是个中国问题“专家”,于是老师让我在班里做报告,介绍中国的历史和孔子的教育学观点。师范学校的前身是沙皇时期的一所贵族学校,图书馆里有不少关于中国的书籍,其中有关于孔子、孟子书的俄译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我被孔子的《论语》深深打动,从此迷上了中国的文化、哲学和教育学。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获得了红色毕业证书(优秀生),校务委员会一致推选我免试到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学习。   记者:听说您和郭沫若通过信?季:没错。上大学后,我继续研究中国哲学,对老子学说产生了兴趣。我根据《道德经》写了篇论述老子辩证法的年级论文。当时我还不懂中文,郭沫若的《十批判书》俄译本出版了,该书介绍了孔子、老子和墨子,我被此书深深地吸引。我当时还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毛头小伙儿,提笔就给郭沫若写了封信:“郭沫若同志,您好!我对中国哲学很感兴趣,我已多年研究中国哲学,您在《十批判书》中谈到了老子,为什么没有提及《易经》呢?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一个月过后,我收到了郭沫若的回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苏联朋友!谢谢你的来信。你对中国哲学感兴趣,这很好。如果你真的对中国哲学感兴趣,真心想深入研究,作为长者我要告诉你,你必须学习汉语,学习中国的文言文。这样才能深入研究原著。我给你的建议是:你要学习中文。”我向系主任汇报了与郭沫若通信的经过,系主任很支持我学中文的想法,他给历史系领导写了信,介绍我到他那里学汉语。我的汉语老师是当时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伊萨延科的夫人,伊萨延科是苏共20大和21大中俄文高级同传翻译。虽然每周只有两次汉语课,主要学习书写和对话,但对我今后的汉语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   记者:听说您还是冯友兰教授的学生?   季:是的。1956年周恩来总理访苏,他在与赫鲁晓夫会谈时谈到了互换留学生问题。赫鲁晓夫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很快,苏联向中国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共60人。我作为第一批苏联留学生被分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我用了两年时间学习汉语,老师是冯友兰。我经常到冯老家里去请教,他讲话语速缓慢,但思路非常清晰。任继愈先生也是我的老师,我也去过他家。任继愈先生还送给我一本他刚刚出版的《墨子》。此后,我又潜心研究墨子。后来,我和哲学系的师生一起到黄村人民公社接受再教育,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从永定门火车站上车,在丰台站下车。我在中国的农村生活了6个月。后来不知道是谁向苏联教育部“告了密”,说有一名苏联留学生不好好学习,跑到农村去“休息”。其实在农村,是冯友兰教授亲自给我授课,任继愈先生和冯至先生也给我讲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课。在农村,我有幸认识了翦伯赞先生。返京后,我转到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当时的系主任是胡曲原教授,我继续研究墨子,听了许多名家的课,还遇到了复旦大学的校长陈望道。时至今日,在复旦大学办公楼里还有一个展牌,上面记录着当年在复旦学习过的外国著名学者名单。位居第一的牌子上写着:米沙(苏联),那就是我。(笑)   记者:毕业后您开始从事外交工作,但仍积极研究中国的古代哲学,当时有什么考虑?   季: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苏联外交部,到苏联驻上海总领馆任职,后转到北京苏联驻华使馆。结束驻外工作回到莫斯科后,我考取了莫大哲学系研究生。1965年我被派往苏共中央国际部工作,专门研究中国问题和毛泽东思想体系,同时,继续研究中国哲学。1967年,安德罗波夫出任苏共中央书记兼国际部部长,我向他报告说,要想真正了解中国,必须从研究中国的哲学入手。我向苏共中央建议,应加强对中文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一批中国问题的专门人才。后来,苏共中央下属的社科院成立了中国问题研究室,在莫大哲学系也成立了中国哲学教研室。1970至1971年间,我们出版了两卷本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详细介绍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墨子。此外,我们还深入研究了毛泽东著作及中国佛教。   记者:俄罗斯汉学家为两国关系正常化作出过不小贡献,您对今后两国关系发展有什么考虑?   季:苏联解体之后,俄远东所和汉学家们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连续五六个月发不出工资。这时,中国友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出资让我们出版书籍。在中方的帮助下,我们出版了《中国哲学辞典》《中国精神文化百科全书》等。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我们研究所一直跟踪研究。中国改革之初时,研究所内争论激烈,一些人认为改革会导致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只有进行改革,才能摆脱危机。作为所领导,我一直支持学术争论。我们客观、完整、准确、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地出版了中方改革时期出台的方针政策和经济立法等文件,并把我们的研究报告不断呈送俄国家领导人。通过几十年对中国的研究我得出的结论是:要想读懂中国人,弄懂中国文化,弄清楚中国政治,首先应该研究好中国哲学,因为中国哲学是一切问题的纲,纲举才能目张。伟大的俄中两国人民携手并肩,共同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这就是对全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光明日报莫斯科7月28日电 —— 光明日报驻莫斯科记者杨政)   链接:  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1934年4月出生。哲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联邦功勋科学活动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季塔连科1957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师从冯友兰先生。1959年又前往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师从胡曲原教授。1962年至1965年,季塔连科在苏联驻上海总领馆和苏联驻华大使馆工作。1965年至1985年,在苏共中央国际部负责中国和东亚地区工作,1979年11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85年至今,季塔连科一直担任俄远东所所长职务。1997年5月30日当选俄科学院通讯院院士,2001年11月当选为院士。季塔连科是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政治和现实问题、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各国及俄中关系问题的专家,有论著200余部(篇)。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1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英文单字里的哲学
热度 6 霜天红叶 2013-7-6 19:47
英文单字里的哲学 就算是 Believe ,中间也藏了一个 lie ; 就算是 Friend ,还是免不了 end ; 就算是 Lover ,还可能会 over ; 就算是 Wife ,心里也夹杂着 if ; 欣慰的是:即便是 Forget ,也曾经 get , 就算 impossible ,但还藏着 possible , 如果现在 Unhappy ,谁又保证不会 happy ? 坦然面对悲欢得失,才能无悔人生。
个人分类: 故事和人生哲理|1095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孔老二的处世哲学是国民党军事溃败的原因之一
热度 8 岳东晓 2013-3-4 14:50
孔老二的处世哲学是国民党军事溃败的原因之一 (2011-01-17 04:18:20) 孔子喜欢吃肉。这从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以看出,把听美妙的音乐与吃肉相比,可见吃肉是他的一件大的享受。当初孔子在其故乡鲁国做到大司寇的高 位,相当于公安部部长。但由于一件分肉的风波,他愤然离开鲁国。一次,鲁国举行祭天大礼,祭祀完毕,按规矩应该把祭肉分给各官。主管负责人却把这事忘了, 而下面的人又不敢去催。孔子等到第二天下午,还没有拿到分赏祭肉。就这件分肉的小事居然成了孔子人生中的一件决定性的大事。 首先这里并不存在有人贪污肉、拒绝分肉的问题,只是主管人疏于职守,没有及时分肉。孔子认为祭肉放久了就不新鲜了:“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就这么件事情,孔子决定不辞而别,离开自己的职位,远走他乡了。 也许这是一个面子问题,也许是孔子想吃新鲜肉没吃到,很失望。总之,孔子在这件事里是一个有切身利益的当事人,他的看法应该被假定是带有偏见的。按孔子的 解释,他认为没有及时分肉是不守礼仪,所以他呆不下去了。但孔子丝毫不提没有分到肉与自己的关系,却把这么一件小事作为他人的操守问题上纲上线,好像这件 事不涉及自己的私利、完全是公德。 那他自己不辞而别又是什么呢?不提道德,在事实上那至少是渎职。当初鲁国既然将给他这个官位,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合同,做好他的工作是他的承诺与职责。 要求他人严格,对自己却很宽容,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这是人类的通病。更为有害的是,把小心眼的反应贴上金色的道德标签,作为攻击他人的武器。 这种不就事论事,而是玩迂腐甚至虚伪的道德游戏的做法,在自己脸上贴金,在先进文明面前是根本没有抵抗力的 。 孔子思想里,说来说去,是讲个人处世哲学,怎么做他所谓的“君子”(“群而不党”、“和而不同”等等)。 孔子思想只有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道德。而孔子缺乏的是一种职责观念、整体观念、荣誉观念 。 西方文明自古以来推崇两种精神,那就是职责与荣誉(duty and honor)。无论是荷马的《伊利亚德》还是维吉尔的《阿尼尔德》都是讲的这两种精神:duty and honor。在中国,这就是远古的大禹精神--把家族荣誉与国家职责联系在一起的精神。职责与荣誉在汉代中国人那里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张骞、苏武出使西 域,历经磨难,不辱使命,就是绝对忠于职守。班超“当封侯万里之外”则是对荣誉的追求。诸葛亮为统一中国七出祁山,为了职责与荣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永为后世传颂。 正如很多有识之士指出的,历史上试图用儒学治国的朝代,都难逃灭亡的命运。汉朝被儒士王莽所篡。宋朝被蒙古人灭了。明朝被满人灭了。宋、明两朝亡国,汉人 沦为社会下层。 汉人搞儒学,学成了游牧民族的奴才。 蒋介石推崇儒学,搞什么新生活运动,什么四维、八德等等。其下场呢?孔子的处世哲学缺乏职责与荣誉观 念。 国军将领按儒家哲学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盘,800万国军被解放军在极短的时间横扫殆尽,残部溃退台湾 。连国军最忠实的将领黄维在若干年后接受采访时都 说,蒋的那一套完全过时了,能不败吗?换言之,儒家处世哲学是国民党军事迅速崩溃的原因之一。 而以职责与荣誉为本的大禹精神才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原文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d3a300100otar.html
10881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数学和客观真理
热度 8 稻草 2013-2-7 10:52
数学同人类对客体世界的认识一道提示客观真理。数学的根本特征是系统化和精确性。任何科学理论如果不应用数学,它就是粗糙的,因此,不懂数学的人是不能进行深层次的科学思维的。我们知道,数学揭示了真理,但不是客观真理,但是,如果没有数学真理,就不能很好地提示客观真理。在科学史上,数学甚至喧宾夺主地成为科学的主导理论,这种现象决不是偶然的,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数学一开始也是夹杂在自然哲学中发展的,也是以具体事物为研究对象的,只是后来的发展才越来越显示出其本质特征,成为抽象的科学。
680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太阳会消失吗?
热度 12 稻草 2012-12-22 13:14
太阳每天都在发光,总有一天会油尽灯枯的,那么我们地球末日就到了,我们很多人都有这种担心。其实呢? 地球和太阳,是同时形成的,没有先后之分,或者说,在地球绕太阳转之前,就有一种秩序在维系它们的生存状态。既然现在秩序已经形成了,那你地球老实点吧,每天给我转啦,转啦,人类呢?你就白天黑夜地轮换着生活吧,还来一个月亮,晚上也给你分点光,够意思吧。 太阳的形成,实际是一种引力场的表现,地球存在,它就会存在,是永远不息的,它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系,又服务于太阳系,当然也服务地球。这就象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一样。 太阳不会消失,地球稳固,它就会稳固,如果宇宙大的秩序变化了,它也只会形成新的太阳,或者几个太阳。
6578 次阅读|1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9 11:37 , Processed in 0.084239 second(s), 2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