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黄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跟着儿子家去旅行-迈拉峡谷铁道吊脚桥
热度 6 卉樱果 2015-8-25 01:47
其实迈拉峡谷吊脚桥(不知道这样翻译对不对)是 水壶峡谷铁路 的一部分,由18座吊脚桥和2个隧道组成,上世纪为蒸汽火车轨道。 我们的车沿着弯曲的山间公路攀升,每个人的耳朵像坐飞机那样静音了。修整的路和桥使得山路非常容易,我们把车泊在迈拉-贝勒非省立公园后即开始长途跋涉。 不确定我们所在山的高度,但是有一块介绍牌说,远处小黄山海拔是2170米,我就猜测我们站立的地方至少1000多米。 我们看到满目烧焦的老树和新生的植物 2003年这里发生了严重的野火,烧光了所有树木和铁路吊脚桥。北美的惯例是,对于野火不花人力物力扑灭。理论是,森林200年要更新换代一次,老树死亡和野火几乎是同时的。所以只是为了居民安全隔离为主。 老铁路最后一次维修是1947-1950年,后来废弃了运输功能改为历史遗址和休闲区供游人健步自行车。2003年大火后,当地对12座吊脚桥桥完全重建。想像一下这个巨大,艰难,和奇迹的项目! 虽然现在的路况比以前安全多了,但是该路段去年因泥石流还是被关闭了一年多,今年五月刚开放。因此步行人和自行车者也特别多。 这个十字架吊念的是被人类撞死的动物。它们是原居民,人类是后来者。 公园入口处的介绍牌列出了山上好多种动物,不过我们只看到了身上有条纹的花栗鼠?还是花狸松鼠? 那天气温很高,太阳暴晒,但是山上比较清凉,我们居然走了好几个小时。 低头看悬崖陡壁。 近观枯树远望无穷无尽的山。 走过一座座吊脚桥 新植物,新开的花,新的生命。 我们喜欢看人们享受这里,骑车,步行。有对母子,儿子只有六岁,和麻麻一起骑车。 我们自己也没想到能走这么长时间的路,大约四个小时吧,中间只是野餐休息了下。 请大家 点这里给我们的画和照片加加分吧,谢谢啦 ~
个人分类: 旅途走笔|912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黄山的礼物————婺源黄山摄影记(五下)完结篇
热度 15 四合院的闲人 2014-6-16 19:48
黄山的礼物————婺源黄山摄影记(五下)完结篇
黄山的礼物——婺源黄山摄影记(五下) 四合院的闲人 时间:2014. 3.29-4.10 第11-13天4月7-10 当天傍晚,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西海排云亭,据说这是看落日的最佳地点之一。一路上下无数台阶,累得腿发软,膝盖隐疼。看见有的人瘸着,拄着拐杖行走,到黄山旅游良好的体力是首要的。大部分游客都是黄山一日行,行色匆匆。 大约10年前的一月,我从南京参团去黄山,坐了一夜硬座火车,早上就登山。 碰巧遇到下鹅毛大雪, 雪飘飘洒洒一整天,我们在山顶住了一夜的上下铺旅馆,条件相当艰苦,没有热水,没有洗浴。第二天路面湿滑,我们 一行7人, 脚上套着防滑链缓慢下山,总算平安回到陆地。据说,能看到黄山的雪也是缘分呢。可惜那时相机不如现在,似乎没有留下好照片。 4月初的黄山温度较低,树木几乎没发芽,花朵也少有开放。太阳渐渐沉入山下,面对山谷的排云亭寒气阵阵袭来,凉风顺着腿往上窜。许是月份不同,太阳落山的方向偏北。仅仅望到落日的光反射到山体,由褐色变为黄色,又变成金红色的落日之光。 落日只有30分钟,光线渐渐暗淡下去。我想,拍到什么是什么吧,反正不想爬更高的山喽。 ——排云亭落日 ——北海宾馆手机拍的晚霞 第三天(4月9日)清早,4点半起床,我们穿着宾馆的羽绒大衣,打着手电走了十几分钟到前一天考察过的始信峰。黎明前,摸黑发现始信峰有两个山头,在哪个山头更合适呢?来回走了两趟,决定在东侧。 摆放机位的地方很窄,不久又来了两位影人,他俩在我一左一右地拉开架势拍照。另一个山头也有了人声。 很快,我发现这两位才是真正的摄影达人,当我询问他们的设置时,右边那位长者操着闽南口音笑着说:你这么好的相机,原来不是老手啊。 我回答:“假把式而已!”我们笑起来。 随后他俩纷纷给我出谋划策,特别是那位长者。 ——气派的日出 不虚此行 ——与前一天在石猴观海拍的日出截然不同 ——被金光罩染的山峰 太阳从山峰后冒出头只有几分钟的宝贵时间。我们仨手疾眼快地忙活起来。可偏在这时我的相机镜头上出现一层东西,无法按下快门。长者立即说,是露水,快擦!奇怪的是,他俩的镜头都没有同样的现象。 太阳升起来了,我们才有机会看看对方,原来一位来自台湾的长者,一对30多岁男女朋友,他们是出差时结识的。 精彩的是,当台湾朋友看到我先生时,说:来吧,给你们合影,我拍婚纱20多年,听我的,摆姿势啦。 我们欣然听命。拍摄的是年轻小伙,指挥的是台湾大叔,热热闹闹地我们在始信峰拍起纪念照。 真要好好谢谢台湾大叔的热情,使我们在最美的地方,最好的时机,拍到最好的照片。 ——这是我们拍的最有趣的照片,忍不住老想笑 台湾大叔还教我拍逆光照片,效果很不错。 让我们吃惊的是,这天的黄山竟然是晴朗无云!没有了”相濡以沫“的云雾,一下子太清爽、太透明、太开阔,却不知该拍些什么了! ——晴朗朗的黄山 ——透明如镜的天空 饭后,我们参观了附近的狮林宾馆里摆放的摄影作品。发现拍摄好的片子都是本地人的作品,因为他们了解黄山的天时地利,风土人情,日月星光,拍摄的角度和时机都烂熟于心。 4月10日最后一天清晨,早5点多,我们再次来到始信峰山脚下——昨天参观的一幅照片的拍摄地,期望能拍到类似的日出。 发现月份不对,无论如何都看不到升起的太阳。原来只有冬季,才可以在石笋峰附近拍日出。 老公当场答应:下次再来黄山!这完全出乎意料,窃喜! ——晨曦中的山峰 ——太阳藏在大松树后面不肯露头4月10日6:15时 ——测光拍黄山 午饭后,我们退房打道回府。老公提着黄山“独一无二”的行李箱(黄山旅行都是肩包)登了800米的台阶,乘缆车下山,返回汤口镇那家旅店取回行李,租了一辆车(100元)40里路到达屯溪机场,晚12点多飞回北京。 ——黄山日出 ——北海宾馆 ——东海景区 此次行程历时13天,2个省3个市,途径安徽合肥——黟县——柯村——黄山市——江西婺源江岭、庆源——南京市——黄山风景区——屯溪——北京,收获满满。 2014.5.28 写于北京
个人分类: 游记|9957 次阅读|28 个评论
分享 纯美的安徽柯村——婺源黄山摄影记(一)
热度 11 四合院的闲人 2014-5-15 10:56
纯美的安徽柯村——婺源黄山摄影记(一)
纯美的安徽柯村 ——婺源黄山摄影记(二) 四合院的闲人 时间:2014. 3.29-4.1 2014年3月29日随我们PS教学班老师的摄影团到安徽江西一带拍摄油菜花美景。 我们第一次参加摄影团外出, 一路上早起晚归十分辛苦, 开始有些不适应, 但逐渐感受到痛并快乐着。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很快我们成为努力刻苦勤奋的学员之一。 第1天(3月29日)合肥 从北京到合肥,机场很漂亮,有三国故事的合肥是历史厚重之都(合肥住一夜)。 机场大巴很快 到达预定的速八酒店,在附近吃了合肥味道鲜美的气蒸鸡。冒着小雨顺着马路走到濉溪东路,发现合肥路边花已败,失望之余寻问一位大姐,附近有什么公园?她指着前面说有座“古逍遥津”。找到这座 千年历史的—— 逍遥津,又名“窦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旧城东北角,与教弩台相邻。三国时期,魏将张辽 率八百勇士击破吴国 的十万大军,而被载入典籍。 —— 鸟儿鸣啼和细雨蒙蒙的古逍遥津公园 逍遥津园址古为淝水上的一处津渡 (渡口) 。园名来源《庄子》中的《逍遥游》。是一座约20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 ,是合肥十大美景 之一。 晚餐时,老师组织的 38人陆续到齐(其中有8位家人或者朋友,最大83岁最小退休年龄),晚餐福建风味丰富美味。 第2天(3月30日)安徽柯村 早7点乘大巴到黟县柯村,5个小时到达。住“柯村第一楼”店主洪武(电话:0559-5136525手机:13665596642QQ:756981056)。标间,蹲式厕所,略潮湿,热水充足,饭菜可口。放下行李,在柯村的油菜花地拍照,后乘小巴向山上行进。 ——柯村油菜花田和萝卜花田 我们随老师在一号观景台下了车,其他人继续上到第二景点。因为深知自己还是摄影的“菜鸟“决心紧随老师,实地学习拍摄技巧和基本方法。 站定远眺发现,我们面对着四面海拔不高的山峦,盆底一大片错落有致的柯村房舍和精工细作的千亩油菜花田,壮观中蕴含江南独有的细腻。原来老师 是江南人, 一月份特意勘察过此地,对柯村——这个还未完全开放的古村有详细了解。此时天公作美,拨开云雾的阳光,照耀在这块盆地上空,白色、黄色、绿色、褐色加之粉色的花朵衬托下,显出特有清爽美丽。 我们 边走边拍,老师站住支起三脚架,我也立即效仿。 此时才看见眼前是棵盛开着粉色花朵的桃树(且这带仅的一棵)。 ——桃花框式拍出的柯村油菜花田别样的味道 当晚在乡政府的大厅里,老师用投影仪,先讲解 洪武 老板用单反机拍摄的原汁原味柯村的春夏秋冬照片。然后讲解自己当天刚拍的片,为什么这么拍?怎么才能反映主题等等,并且鼓励同学们交作品进行交流,还可互换照片。粉色 桃花作框式拍摄的照片充满诗意引起团员的关注,隔天午休有的团员雇车去寻找桃花景。 显然,年富力强的老师为这次出行做了充分准备。按他的话说,希望他的学生里能出几个高手。我们这30个摄影人,来自4个培训班,都是老师的学生。虽然他教的是PS课,但和摄影密不可分。这一课对我来说,完全是意外的收获,在现场学到和课堂的东西感觉十分不同,受益匪浅。 ——我们住的柯村主要房舍 ——油画般的感觉 第3天( 3月31日)安徽柯村和 李坑村 同桌就餐的10人都从机关退休,大家逐渐熟悉并互相照应。饭后乘中巴我们到几公里外黟县的李坑村。小雨淅沥沥地下着,穿过整个村子登上的茶山,青绿的茶树上的雨珠很快打湿我们的裤腿和衣角,从茶山向远眺望,李坑村的景致发生质的变化,是一种静谧祥和。 喜欢这里的屋檐、河流、古色古香的农宅,多彩的田园,还有层层挥之不去的、漂浮在小山峦上的晨雾。李坑村一户农家,朴实的性格外向农家小女孩,配合我们拍了照片。一位80岁的老奶奶正在屋后神情愉快地割萝卜秧,任我们拍照。被她的乐观感染,大家加快脚步返回柯村。 ——养蜂人的蜂箱 边拍边向身边的摄影人学习,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和和气气的,有问必答。年龄相仿的女同胞,很愿意与我交流拍摄技巧,他们大多已经学习摄影3-4年,经验丰富,开朗大方。摄影,是门艺术,但真正学习摄影的人不足1%,所以肯下功夫学习的应该是勤奋努力,有追求的人。摄影不是目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爱好而已。 ——正在劳动的老奶奶 ——快乐的农家女孩(父母都在外打工) 2014.5.14写于北京
个人分类: 游记|1005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十二月里的黄山
热度 12 照偏天地 2014-2-11 08:58
十二月里的黄山
十二月里的黄山 14 - 8
个人分类: 分享|15113 次阅读|44 个评论
分享 大峡谷的黄山云海
热度 24 pengl 2013-12-8 02:57
位于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是举世公认的七大自然奇景之一。当年西班牙探险家看到落基山脉这处拔河而起两千米的泛红峭壁,遂将此地取名为“科罗拉多”,意为“红色的”。大峡谷的最经典印象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赤壁,在晨曦或夕照下绽放摇曳着热情阳刚震人心魄的百里火红! 来美经年,上周首访大峡谷,虽无缘一识司空见惯的侠骨丹心气宇轩昂的风采,但却有幸一睹十年一遇的兰心蕙质柔情似水的芳容! 图1 图1至图13摄于Yavapai Point. 大峡谷的黄山云海源于罕见的逆温(temperature inversions)现象:高层热空气阻滞了地面冷空气上扬,导致整个大峡谷像盖了一层白云棉被,翻腾的云海十分壮观。一般情况下,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而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大气温度结构会出现相反情况,近地面的冷空气被困,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于是便形成了这壮观的一幕。专家称,逆温现象通常一至两年会发生一次,但仅限局部地区,此次整个大峡谷形成如此仙境般的景象大约十年才出现一次。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4至图31摄于Bright Angel Trail. 图15 图16 佛光 此行还两次目睹了“佛光”。 小资料 :佛光是光的自然现象,是阳光照在云雾表面的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自然现象,其本质是太阳自观赏者的身后,将人影投射到观赏者面前的云彩之上,云彩中的细小冰晶与水滴形成独特的圆圈形彩虹,人影正在其中。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2至图35摄于Hopi Point. 图33 图34 图35
个人分类: 玩在美国|42855 次阅读|226 个评论
分享 今年秋天的景色
热度 8 蓝天绿地 2012-12-3 16:03
加州的一位摄影爱好者今年秋天在中国黄山,上海等地拍摄镜头: http://vimeo.com/54752430
12077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小虫摄影】徽州的文化墙--黄山脚下
热度 19 【小虫摄影】 2012-11-5 07:34
黄山脚下的新建筑中,有一面特殊的墙,是艺术家用雕塑组成。我们晚上到访,里面很多细节无法看清,匆匆拍了一些照片,今天才看清楚,不但有徽州的历史生活画面,还有许多出自徽州的名人。如果你是徽州人,不妨在这里找找你的祖先的故事。。。 黄宾虹 3面大墙雕塑艺术 赛金花 陶行知 徽班进京 雕塑墙的一景 黄山风景 店铺 历史人物 雕塑墙
10492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小虫摄影】夜游黄山脚下
热度 27 【小虫摄影】 2012-11-2 11:56
黄山脚下新建设了一堵墙和一个徽州的村庄,在墙上雕刻了徽州的历史和人物,由于我们是晚上去参观,很多细节也看不清楚,只能草草的介绍给大家,拍摄一些夜景供大家分享,我情有独钟的是水的倒影,扑朔迷离,闪闪发光。。。 倒影的美丽 倒影 巨大的雕塑墙 房屋 中国特色 桥 村庄的夜 如画 门 黄山上的佛光 美妙婆娑 夜 感谢网友赋诗一首 往事并不如烟 2012-11-2 18:09 《五绝·夜色阑珊》 山野映婀娜, 婆娑水弄波。 阑珊灯火俏, 夜色醉心河。
12858 次阅读|5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5 02:31 , Processed in 0.045107 second(s), 1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