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结婚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深圳母亲两次下毒试图毒死11岁的儿子未果最终选择捂住儿子口鼻让其窒息死亡 ...
稻草 2015-11-29 15:02
深圳一名女子两次下毒试图毒死11岁的儿子未果,最终选择捂住儿子口鼻让其窒息死亡。   深圳一名女子两次下毒试图毒死11岁的儿子未果,最终选择捂住儿子口鼻让其窒息死亡。昨日,嫌疑人龙某丽被指控故意杀人罪,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案发前房东曾发现这个家庭不正常———母亲经常不回家,年幼的儿子时常没饭吃只能靠邻居接济。为龙某丽辩护的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建农则认为,事发前有迹象显示龙某丽并没有监护能力,但未被剥夺监护权,孩子未能得到妥善安置,与惨案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嫌疑人    未婚生子外出打工   嫌疑人龙某丽,女,湖北籍,现年42岁。案发在2014年11月,其子时年11岁。据一名知情人介绍,龙某丽早年曾工作于风月场所,此后在老家与一名同乡生下孩子,但双方并没有领取结婚证。   该知情人称,孩子一度被生父怀疑并非亲生。产后不久,龙某丽就带着孩子外出打工,等孩子到了学龄,才将其带回生父家,在当地求学。求学时,孩子也处于无人照看的境地,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老师对此也毫无办法。2014年7月,孩子放暑假后,龙某丽将孩子带往深圳。    证言    邻居接济孩子饭钱   房东的证言显示,2014年7月,龙某丽带着儿子租住于龙华新区骏龙新村20栋某房内。龙某丽从事清洁工作,有严重的失眠。到2014年11月案发之时,她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已非常糟糕。   一名证人称,龙某丽经常几天都不回家,其年幼的儿子并不上学,而是独自起居,经常没有饭吃,周边的人偶尔接济他10元、20元买饭。龙某丽本人被房东催缴房租,已无力缴纳。    动机    自称杀儿后找好工作   龙某丽早前供述杀人动机时曾称,想过把儿子卖了但是卖不掉,所以想杀了儿子去找个好工作,对杀害儿子一事并不感到后悔。   检方的起诉书显示其杀人动机是认为自己条件差,找不到收入高的工作,无法抚养儿子,产生了杀害儿子的念头。    行凶    孩子中毒但死于窒息   最初的投毒行动发生在2014年11月5日20时许,儿子喊饿要吃面条。龙某丽烧了开水给儿子冲泡方便面,她在水中溶解了20片氯氮平。   氯氮平系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具有安定作用。一名对此药较为了解的司法人员就表示,该药物药效极强,一小片即可使人长时间昏睡。   而据龙某丽交代,其在老家看病时,医生为其开了该药物,主要用于她解决日常的失眠问题。   儿子昏睡一天,6日下午4时许醒来,再度喊饿。龙某丽很吃惊,买了一碗绿豆沙,并在绿豆沙中溶解了40片氯氮平,将药物剂量提高了一倍。   儿子再度昏睡。到7日早间7时许,龙某丽发现儿子仍有呼吸,遂用手捂住儿子的口鼻,直到其子毫无反应后方才松开。法医鉴定显示,这名11岁的孩子有中毒症状,但死于机械性窒息。杀死儿子后,龙某丽在早间9时出门离开龙华,13时许在南山一派出所投案自首。    鉴定    异常但无精神病   龙某丽被指控故意杀人一案于昨日开庭审理。庭审未有任何家属旁听,法律援助中心为其指派律师进行辩护。   庭审中,龙某丽情绪平静,更以微笑示人,还辩称并非故意杀人,希望法院从轻判决,让她早日出狱。   法官问龙某丽是否有精神病,龙某丽表示自己没有精神病,只是没有思考能力。龙某丽的辩护人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建农则辩护称,精神病人不会承认自己有精神病,虽然精神鉴定显示其没有精神病,但是综合多份证据显示,其精神状况是有问题的。   一方面龙某丽曾有过抑郁症求医记录,且曾于2003年左右有过自杀举动;另一方面,其同村的村民也在证言中称,感觉龙某丽精神方面有点不正常。   一名司法界人士也认为,龙某丽手上持有的氯氮平系一种治疗严重精神病的药物,如果没有重病,医生并不会开出这样的药物。   不过龙某丽本人并不能出具有效的精神病就诊病历。法庭上法官问龙某丽,去看病开药时是否有家人陪同,她表示是单独前往看医生,主要是治疗失眠。   而检方则出具了康宁医院为其所做的精神鉴定,鉴定显示其在案发期间并无精神障碍,只是有不健康的人生态度等。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结婚证上的历史幽默
热度 14 faraway 2012-9-27 06:49
Faraway: 你的结婚证是什么样的?我反正是想不起来我的是什么样的了,等哪天有心情翻箱倒柜找出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中介绍的文革时候的结婚证有意思,我想这里大多数人都还没老到有这样的结婚证,大家不妨看看,开开眼。有的人说话爱带文革腔,不妨照葫芦画瓢给自己做一个这样的结婚证,哈哈! 婚证上的历史幽默 ZT 刘齐 (一) 历朝历代,婚证无数,惟有文革,最为特殊——把结婚证书上最醒目的位置,献给毛泽东,恭恭敬敬,印上他的语录。那时语录满天飞,不光结婚证,各种证件,各种报刊,各种墙壁,各种包装纸,凡是人能看到的地方,早早都写上语录,随时准备教导大家。 有的语录,比如贴在车间里的“抓革命,促生产”,贴在军营里的“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贴在监狱里的“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平心而论,还是颇有针对性的。当然这个针对性随着形势的变化,也会有所变化。比如监狱贴的这一条,是在说关押的人,这些人中,有的当时可能“反动”,后来平反了,放出来了,“反动”就无从谈起。但是,先前毕竟“反动”过,至少被认为“反动”,所以,这条语录还是挺有针对性的。 然而,有的语录,其放置的地方,针对的对象,却未必合适。我见过一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年辽宁省沈阳市的结婚证书,上面有这样一条语录:“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这是 1945 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中,对党的高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忽然放到老百姓的结婚证上,就有点大而无当,让今天的人们摸不着头脑。尤其落款,还特意加上了七大开幕词的标题《两个中国之命运》,就更有点“愣”了。 譬如说,语录中的“我们”,在结婚证书中指的是谁?如果是婚主,问题就来了:小两口结婚,难道是骄傲的表现?不谨慎的行为?而且面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危急关头,需要做出重大的历史抉择? 就算这个“我们”,指的是颁发婚证的政府部门,那也不大对路。老百姓结婚,你把上级规定官员应该做的事情,印到人家的结婚证书上,算怎么一回事?今天,如果有一个官员,把挂在办公室墙上的干部准则,摘了下来,不容分说,愣往小青年的新婚洞房里边挂,是不是有点荒谬?有点“彪”?人家能答应吗?可是在当年,没准儿就能行得通。最高指示是战天斗地的法宝,把法宝送一个给你,是看得起你,拿你不当帝修反,你敢不愿意?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接班人”林彪的推波助澜。他那段著名指示:“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形同一架威力巨大的天字号吹风机,把最高指示吹得雪花般纷纷扬扬。 大雪天,白茫茫一片,谁能说某某雪花,落的不是地方? 林彪 1966 年说的这段话,毛泽东听了并未阻止,任由媒体和万众之口不断重复,长达四年之久。直到后来感觉林彪跟他貌合神离,并不是一条心,才在 1970 年说林彪的吹捧“讨嫌”。 另,该结婚证画有花卉两种,注意!我们的目光不要一滑而过。在当时,这两种不同时令的花卉,它们被选到一起,同时开放,并不是偶然、率性的行为,而是有着谨慎的用意,精细的考量。一种是梅花,为毛泽东所喜爱并赋诗赞颂,从而上了保险,有了“豁免权”,在那个动辄得咎、“资产阶级”帽子数不清的年代,无人再敢说三道四,上纲上线。 另一种是葵花,其特征无它,太阳往哪儿转我往哪儿转。太阳是谁?大家都知道,因此葵花也很安全。其他花卉,比如以往婚书中常见的牡丹、荷花、玫瑰、百合、康乃馨、兰花,对不起了,躲一躲吧。用文革时的整人术语说,“靠边站”吧。 “靠边站”都是轻的。 1966 年夏天“横扫四旧”,全国的花园、花坛、花圃、花池、花盆,不论公家的个人的,几乎都被红卫兵一扫而光。甚至开国元帅朱德的家里也不能幸免,他养兰花,就被批为封资修低级趣味。 对大多数花卉的敌意和蔑视、恐惧和担忧,持续了很长时间,以致 1971 年夏天美国特使基辛格首次秘密访华,堂堂钓鱼台国宾馆竟难以寻觅鲜花,布置环境(详见《三联生活周刊》 2009 年第 1 期第 39 页)。 (二) 我还见过一张文革时期的结婚证书,外观为大红色,正面上方为毛泽东像,下方印有当时流行的颂语:“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反面是宣传标语:“永远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忠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打开证书,内页上方为“最高指示”:“要斗私,批修”。这几个字夺人眼目,比本应是主体文字的“结婚证”三字还要大许多。证书顶端,更有“毛主席的亲密的战友”林彪题写 的口号:“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只有占整个结婚证书不到二分之一的内页下方,才印有与结婚相关的字样。如果冷眼一瞧,谁也猜不出这是什么证件。 这个特殊年代的结婚证书,让我非常感慨,简要说有三条。 其一: 别的结婚证书目光久长,写着:“百年好合”。 这份结婚证书目光更长,写着:“万寿无疆”。 说自己“百年好合”,封建迷信, 说别人“万寿无疆”,理所应当。 荒诞岁月新鲜事, 洞房改成祝寿堂。 其二: 别的婚姻讲究忠诚, 这个婚姻也讲忠诚。 别的婚姻忠于的是对方, 这个婚姻忠于的是第三方。 而且还要“三个忠于”, 忠于路线,忠于伟大,忠于思想。 你若敢有一丝异议, 马上变脸,给点苦头尝尝。 哪管你是新郎新娘, 哪管你是亲爹亲娘。 其三: “批”字“斗”字记心上, “恋”字“爱”字放一旁。 结婚不是喜和庆, 结婚好比上战场。 特别感谢8288网友找到并允许我使用这些宝贵的历史图片,多谢了! Drop files here to upload Upload a file
12067 次阅读|3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8 13:18 , Processed in 0.021638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