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传统节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端午节谈端午
热度 18 霜天红叶 2012-6-22 20:41
端午节谈端午
端午节谈端午 端午节逐渐向我们走来。它与中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   何谓“端午”?先说“端”,其义有8项,这里作“开头”解。如“发端”。所以,《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这样解释“端午”:“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阳”、“重五”、“重午”。再说“午”,古“五”、“午”通义。阴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顺次至五月为午,故称“五月”为“午月”。另,“端午”古时也曾泛指初五。洪迈《容斋随笔》就称唐玄宗的生日八月初五为“八月端午”,宋璟拍唐玄宗马屁的《请以八月初五为千秋节表》也有“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句。   人们大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其实不然。端午节形成于前,屈原投江殉国于后。在古代,有不少关于过端午节的记载。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又有一说,认为是炎黄两祖收复四方部落建立龙图腾之后为纪念各民族大一统而确立的图腾祭祀的节日。黄帝居中央,加上四方部落共为五方,从此“五”就成为了最大的吉数,因此便定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说,还有纪念介之推说,纪念曹娥说、驱邪说等等。屈原在楚王昏庸、奸臣当道、国都沦陷、报国无望、秦国大军压境的绝望中,选在这个民俗节日里投江殉国,从而给端午节赋予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使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交相辉映。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感人辞赋,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端午节纪念屈原一说,影响最为深远,占据主流地位。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在这个节日里,我们祭祀的其实是一个民族的魂魄。屈原投江之后,才有龙舟竞渡的民俗。人们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此后每年五月五日便以龙舟竞渡来纪念屈原,这样,端午节又增加了团结和谐、整齐划一、奋勇争先的民族文化精神。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种种传说:   纪念介之推说。介之推,又书“介子绥”,春秋时晋国贵族。《琴操》说:“介子绥割其腓股,以啖重耳(当时流亡国外)。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惑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   纪念曹娥说。《会稽典录》曰:“女子曹娥者,会稽上虞人,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具江溯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   驱邪说。按照传统民俗,端午节既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也有迎接炎夏、预防疾病的寓意。《风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又曰:“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夏小正》曰:“此日蓄采众药,以逐除毒气。”《荆楚记》曰:“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就是今日门上悬艾叶、菖蒲之类的来源。《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门上悬艾叶、菖蒲之风俗,我国城乡今日仍有;“蓄兰为沐浴”之风俗,至今岭南及海南岛乡村仍然保留。海南乡村女子于五月初四喜欢采集槟榔花及各种气味芳香的野花置于盆中清水浸泡,初五早上,用那芳香无比的花浸泡过的水来洗脸、沐浴。   从这方面的意义来说,端午节可以说又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端午节正值初夏季节,南方的气候变幻无常,多雨潮湿,晴雨交叉在一起,加速了物体的腐化,随着气温回升,很多细菌、病毒可能在人群中传播。古人按当时掌握的防病知识,饮雄黄酒和用上述草药“以禳毒气”。今天,南方的端午这一天,人们争先恐后到江河湖海中洗澡,叫做“洗龙水”,也有清洁防病之义。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个人分类: 流水日记|23267 次阅读|4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11 03:49 , Processed in 0.031700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