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文章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文章

相关日志

分享 ZT:这几天 全中国被农民工范雨素写"自传"刷屏(组图)
热度 1 天涯过客 2017-4-28 07:35
这几天 全中国被农民工范雨素写"自传"刷屏(组图)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17-04-25 20:24:43 - (被阅读 47128 次) 2017年4月25日,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在打工文化艺术馆对面的一间屋子里,范雨素接受来自几家媒体的采访。近日,一篇名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上突然引起众多关注,并在微信端迅速收获“10万+”的阅读量。文章作者范雨素是一位农民工,她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 44岁的范雨素是湖北人,目前在北京做家政女工。她说自己不靠写文章谋生,原本只想挣点儿稿费。然而《我是范雨素》突然火爆之后,有两家出版社连夜打电话找她出书。来自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的范雨素只读完了初中,然而在遍读上世纪80年代在她在村子里能找到的小说和文学杂志后,她“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20岁的范雨素一路北上,来到距家乡千里之外的北京。在饭馆做服务员,但她形容自己“很笨”,会摔一跤把盘子打碎。结婚五六年经受了男人的酗酒和家暴,她离开了丈夫,带着两个女儿自己打工过活。 范雨素现在住在东五环外的皮村,那里有众多小型加工厂和打工者租住的平房。初到皮村,范雨素陆陆续续搬了好几个地儿,最后以300元每月的价格租了一户四合院里的8平方米单间。这间朝南的房间有一块大玻璃,阳光可以洒进屋子,“特别幸福,有安全感。” 她和几十位有文学兴趣的打工者组成了文学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写作。“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范雨素说。图为范雨素接受媒体采访。 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开课,范雨素听了一年。起初,因为小女儿要看管,她在和皮村相邻的尹各庄村找了份在打工子弟学校教书的工作。打工子弟学校工资低,一个月只给1600元。小女儿可以独立上学、回家之后,她就去做育儿嫂,一个月给6000多元,每个星期回来看一次小女儿。 范雨素说,一路走来吃了很多苦,她的心好像变得很柔软。写小说就是自己的精神寄托,她没有想过很多复杂的事情,比方说买房子,也从来没有想过养老。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我是湖北襄阳人,12岁那年在老家开始做乡村小学的民办老师。如果我不离开老家,一直做下去,就会转成正式教师。 我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日子,来到了北京。我要看看大世界。那年我20岁。 来北京以后,过得不顺畅。主要因为我懒散,手脚不利索,笨。别人花半个小时干完的活,我花三个小时也干不完。手太笨了,比一般的人都笨。上饭馆做服务员,我端着盘子上菜,愣会摔一跤,把盘子打碎。挣点钱只是能让自己饿不死。 我在北京蹉跎了两年,觉得自己是一个看不到理想火苗的人。便和一个东北人结婚,草草地把自己嫁了。 结婚短短五六年,生了两个女儿。孩子父亲的生意,越来越做不好,每天酗酒打人。我实在受不了家暴,便决定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襄阳求助。那个男人没有找我们。后来听说他从满洲里去了俄罗斯,现在大概醉倒在莫斯科街头了。 我回到了老家,告诉母亲,以后我要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了。 2 童年,我和小姐姐俩人脚对脚躺床上看小说。眼睛看累了,就说会儿闲话。我问姐姐:我们看了数不清的名人传记,你最服的名人是哪个?小姐姐说:书上写的名人都看不见,摸不着,我都不服气,我最服的人是我们的小哥哥。 我听了,心里不以为然。是呀,书上的名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生活中能看见摸着的人,我最服气的是我的母亲。小哥哥无非就是个神童罢了。 我的母亲,叫张先芝,生于1936年7月20日。她在14岁那年,因能说会道,善帮人解决矛盾,被民主选举为妇女主任。从1950年开始干,执政了40年,比萨达姆、卡扎菲这些政坛硬汉子的在位时间都长。不过,这不是我服气母亲的原因。 母亲只有几岁的时候,伪爷(外祖父)把她许配给房子连房子的邻居,就是我的父亲,以后母亲就能帮衬我的舅舅了。我的父亲年轻时是个俊秀飘逸的人,可父母亲的关系一点也不好,他们天天吵架。 从我记事起,我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一个大树的影子,看得见,但没有用。父亲不说话,身体不好,也干不了体力活。屋里五个娃子,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 我的母亲是生在万恶旧社会的农村妇女,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我们兄妹五人的名字都是母亲取的。母亲给大哥哥起名范云,小哥哥起名范飞。希望两个儿子能成人中龙凤,腾云驾雾。母亲给我们仨姐妹的名字起得随意多了。大姐姐叫范桂人,意思是开桂花的时候成人形的。小姐姐是开梅花的时候生的,应该起名叫梅人,但梅人,谐音霉人,不吉利。妈妈就给她起名范梅花。我是最小的娃子,菊花开时生的,妈妈给我取名范菊人。十二岁那年,我看了当年最流行的言情小说《烟雨濛濛》,是琼瑶阿姨写的。便自作主张,改了名字,管自己叫范雨素。 大哥哥从小就有学习自主性,但没有上学的天赋。每天夜里,舍不得睡觉地学习,考了一年,没考上大学,复读了一年,还是没考上。大哥哥生气了,说不通过高考跳农门了。大哥哥要当个文学家跳农门。我们家是个很穷的人家,两个姐姐的身体都有残疾,长年累月看病,家里穷得叮叮当当响。可是因为大哥哥要当文学家,当文学家要投资的。大哥哥把家里的稻谷麦子换成钱,钱再换成文学刊物、经典名著。没有了粮食,我们全家都吃红薯。幸运的是,妈妈的五个娃子没有一个是饿死鬼托生的,也没有一个娃子抗议吃得太差。 大哥哥又读又写了好几年,没有当成文学家。身上倒添了很浓的文人气息,不修边幅,张口之乎者也。像这样的人,在村里叫做喝文的人,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一样,是被人鄙视的。 但是,大哥哥和孔乙己有不一样的地方,大哥哥有我们英勇的母亲。因为母亲的缘故,没有人给大哥哥投来鄙视的目光。 母亲口才很好,张嘴说话就有利口覆家邦的架式。她长期当媒人,在我们襄阳被人喊作红叶。母亲当红叶不收一分钱,纯粹是做好事,用现在的词语叫志愿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家家都有好几个娃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像母亲这样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才。 大哥哥没当成文学家,没跳出农门,这不是要紧的事。但大哥哥需要结婚,这是大事。像大哥哥这样类型的人,在村里被人叫作文疯子,说不上媳妇。可是我们有厉害的妈妈,她向来能把黑说白,能把大哥哥的缺点说成优点。凭着母亲的凛凛威风,我们这穷得叮当响的人家,给大哥哥找了一个如春天的洋槐花一般朴实的妻子。 结了婚的大哥哥依然迂腐。他对母亲说,村官虽小,也是贪官污吏的一部分,他让母亲别当村官了,丢人现眼。那时候,我虽然年龄小,也觉得大哥哥逗,哪里有每餐啃两个红薯的贪官污吏? 但是,母亲什么也不说,辞掉她做了四十年的村官。 大姐姐生下来五个月,发高烧,得了脑膜炎。当时交通不方便,母亲让跑得快的舅舅抱着大姐姐往四十里外的襄阳城中心医院跑。住上了院,也没治好大姐姐的病。大姐姐不发烧了,智障了。 据母亲说,是打针药时下得太重了,大姐姐药物中毒了。 大姐姐傻了,可母亲从不放弃。母亲相信自己能改变这个事实,她相信西医,相信中医,相信神医,不放弃每一个渺茫的机会。经常有人来家里报信,说哪个地方,有个人成仙了,灵了。母亲便让父亲领着大姐姐讨神符,求神水喝。讨回来的神符烧成灰,就着神水,喝到大姐姐的肚子里。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母亲从来没放弃过。 小姐姐的小儿麻痹症,一直治到12岁,腿开了刀,才慢慢好转。 母亲生了五个娃子,没有一个省心。 作者的母亲。由作者提供. 3 曾经的我很膨胀。 我是母亲年近四十岁生的唯一健康的小女儿。我的童年,母亲忙得从来不管我。我在六七岁时,学会了自己看小说。这也不是值得夸耀的事,我的小姐姐和大表姐都能看一本本砖头厚的书。童年唯一让我感到自豪的事,就是我八岁时看懂一本竖版繁体字的《西游记》,没有一个人发现过,也没有一个人表扬过我。我自己为自己自豪。 我那个年龄,很容易骄傲。我的成绩一直是班上最好的。我上课时,从来没听过课,脑子里把看过的小说自编自导一遍。一本叫《梅腊月》的小说,在我脑子里导过一千遍。 我上小学的年代,文学刊物刊登得最多的是知青文学,里面全是教人逃火车票,偷老乡青菜,摘老乡果子、打农户看门的狗,炖狗肉吃的伎俩。 看这些小说,我感到一餐啃两个红薯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不用偷,不用抢,也没有人打我,还有两个红薯吃,还能看闲书。少年的我,据此得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感受不到生活的满足和幸福,那就是小说看得太少了。 我不光看知青文学,还看《鲁宾逊漂流记》、《神秘岛》、《孤星血泪》、《雾都孤儿》、《在人间》、《雷锋叔叔的故事》、《欧阳海之歌》、《金光大道》。通过看小说,我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了如指掌。只要报一个地名出来,我就知道在世界上哪个大洲。说一条河流出来,我能知道它流向地球上的哪一个大洋。 我十二岁了,我膨胀得要炸裂了。我在屋里有空白的纸上,都写上了赤脚走天涯。在十二岁那年的暑假,我不辞而别,南下去看大世界了。 选择南下,是因为我在1982年的一本杂志上,看见一个故事。北京有一个善人,专门收养流浪儿。她在冬天收养了一个流浪儿,那个孩子冬天睡在水泥管道里,把腿冻坏,截肢了。我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知道如果去北京流浪,会把腿冻没了。 我按照知青小说教我的七十二道伎俩,逃票去了海南岛。那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马路上有木瓜树、椰子树。躺在树下面,可以吃木瓜,喝椰汁。我吃水果吃腻了,就上垃圾桶里找吃的。小说里的主人公都是这样生活的。头发很短,脏兮兮没洗脸的我,看着像一个没人理睬的流浪男孩。人贩子辨认不出我的性别,也没盯上我。 可这种日子会过腻的。没有学校读书,没有小说看,也没有母亲。我在海南岛上浪荡了三个月,决定打道回府。一路逃票,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身旁。 一回到家,只有母亲还用慈祥的眼神爱着我,父亲和大哥哥对我恨之入骨,说我丢了他们的人。村里,年长的族兄找到了母亲,说我丢了整个范家的脸面,让母亲把我打一顿,赶出去。 这时候,十二岁的我清醒过来。在我们襄阳农村,儿娃子(男孩)离家出走几天,再回来,是稀松平常的事。而一个娘娃子(女孩)只要离家出走,就相当于古典小说的私奔罪。在我们村里,从来没有女孩这么做,我离家出走,成了德有伤、贻亲羞的人。 我没脸见人,也没脸上学了。最关键的是,我也没勇气流浪了。怎么活下去?活下去是硬道理。 母亲并没有抛弃我。这个时候,我的神童小哥哥已读完大专,成了智商、情商双高的人才,当了官。母亲支使神童哥哥为十二岁的我谋了一份民办老师的工作,让我在一个偏远的小学教书,安顿了我。 荏苒岁月颓。转眼间,母亲的孩子们全成了成年人了。母亲为我的大姐姐求医问药了二十年,还是没治好大姐姐的病。大姐姐在二十岁那一年,发了一次高烧,医治无效,死了。 小姐姐长大后,成了乡下中学教语文的老师。在学校教书时,小姐姐的才子男朋友去上海另觅前程了。脑子里有一万首古诗词内存卡的小姐姐恨恨地说:一字不识的人才有诗意。小姐姐找了一个没上过一天学的男文盲,草草地打发了自己。 大哥哥还在村里种地,锄头、镢头、铁锨,把大哥哥要当文学家的理想打碎了。大哥哥现在只种地了,过着苦巴巴的日子。再也不搔首问天,感叹命运多舛。 少年得志的小哥哥,在40岁那年,迷上了赌博。可能因为官场运气太好,小哥哥在赌场上只一个字,输。输钱的小哥哥借了高利贷。很快,还不起债了,他每天都在腾、挪、躲、闪着追债人。官也被撤了。 世态炎凉,小哥哥没有朋友了,没有亲戚了。小哥哥在深夜里,在汉江二桥上一遍遍徘徊。 这时候,母亲站了出来,她一遍遍劝慰小哥哥。母亲说四十岁的儿子,是个好娃子。这不是小哥哥的错,是小哥哥当官的朋友把小哥哥教坏了。 母亲说,对不起小哥哥,那时没有让年幼的小哥哥复读一年。如果复读了,考上了大城市里的大学,到大城市当官,大城市的官员素质高,不会教坏小哥哥,小哥哥就成不了赌鬼了。母亲说,人不死,债不烂,没什么好怕的,好好地活下去。有母亲的爱,小哥哥坚强地活着。 4 我离开对我家暴、酗酒的男人,带着两个女儿回到襄阳,母亲没有异样,只是沉着地说,不怕。但大哥哥马上像躲瘟疫一样,让我赶紧走,别给他添麻烦了。 按照襄阳农村的传统,成年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母亲没有帮助我的权力。母亲是政治强者,但她不敢和中国五千年的三纲五常对抗。爱我的母亲对我说,我的大娃子不上学了,不要紧,母亲每天会求告老天爷,祈求老天爷给她一条生路。 这个时候,我已明白,我没有家了。我们农村穷苦人家,糊口尚属不易,亲情当然淡薄。我并不怨恨大哥哥,但我已明白,我是生我养我的村庄的过客。我的两个孩子更是无根的水中飘萍。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爱着我们了。 我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京城,做了育儿嫂,看护别人的孩子,每星期休一天。大女儿在东五环外的皮村,在出租屋里看护小妹妹。 我运气真好,我做育儿嫂的人家是上了胡润富豪排行榜的土豪。男雇主的夫人生的两个孩子,已是成年人了。我是给男雇主的如夫人看护婴儿的。 男雇主的如夫人生了一儿一女,大儿子在国际学校上学前班,小女儿是刚三个月的小婴儿。男雇主给大儿子雇了一个少林武校毕业的武术教练,在自己家盖的写字楼里辟出了一块三百个平方的场地,装上了梅花桩,沙袋,单双杠...... 给庶子一个人使用。除了学武,又找了一个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学霸,做家庭教师,包吃住,负责接送孩子,指导孩子写作业,领着孩子去习武,还教六岁的孩子编程序。 我只负责三个月的小女婴。小婴儿睡觉不踏实,经常半夜三更醒来。我跟着起来给孩子喂奶粉,哄她入睡。这时,我就想起我在皮村的两个女儿。晚上,没有妈妈陪着睡觉,她俩会做噩梦吗?会哭?想着想着,潸然泪下。还好是半夜三更,没人看见。 女雇主比男雇主小25岁。有时我半夜起来哄小婴儿,会碰到女雇主画好了精致的妆容,坐在沙发上等她的老公回来。女雇主的身材比模特曼妙,脸比那个叫范冰冰的影星漂亮。可她仍像宫斗剧里的娘娘一样,刻意地奉承男雇主,不要尊严,伏地求食。可能是她的前生已受够了苦,不作无用的奋斗。 每每这时,我就会恍惚,不知道自己是活在大唐盛世,还是大清帝国,还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可我没有特异功能,我也没有穿越过呀! 大女儿交了两个同龄的不上学的朋友。一个叫丁建平,一个叫李京妮。丁建平来自甘肃天水,丁建平不上学是因为妈妈抛弃了爸爸,爸爸生气。爸爸还说,公立学校不让农民工的孩子上,上学只能到打工学校上,这样的学校一学期换好几个老师,教学质量差。反正上不成个器,就省点钱不上。 李京妮不上学,是因为她的爸爸在老家有老婆孩子,可还去骗李京妮的妈妈,生了李京妮。李京妮的妈妈发现受骗后,气走了。也不要李京妮了,爸爸是个善良的人,没有抛弃李京妮。可爸爸说,李京妮是个户口也没有的黑孩子,城里的打工学校,都是没办学资格的黑学校,娃子们在里面上,没有教育部的学籍,回老家也不能上高中考大学。李京妮是黑人,没必要再上这黑学籍的学校,来个双料黑。 我心想,这倒霉催的教育部,谁定的这摧残农民工娃子的政策呢?报纸上说,教育部这样做,是为了不让下面的学校虚报人数,冒领孩子的义务教学拨款。可教育部为什么不弹劾吏治,非要折磨农民工的娃子? 有母亲在求告老天爷,我的两个孩子健康快乐地生长。三个大孩子一起看护一个小孩子,很轻松,孩子们每天都好得很。三个孩子,每天对着小女儿唱我们的祖国像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唱得眉飞色舞,玩得欢天喜地。 作者和女儿在西藏旅游。由作者提供. 5 我所居住的北京皮村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村子。中国人都知道,京郊农民户户都是千万富翁,他们的房产老值钱了。土豪炫富都是炫车炫表,炫皮包,炫衣食。这些炫法,我们皮村都不屑。我们皮村群众炫的是狗,比谁家养的狗多。我在皮村认识的工友郭福来是河北吴桥人,在皮村做建筑工,住在工棚里。皮村的一位村民,每天领着一支由十二只狗组成的狗军队,去工棚巡视,羞辱住在工棚里的农民工。郭福来冷冷地写了一篇《皮村记狗》,发表在《北京文学》,表达农民工的心声。 我的房东是皮村的前村委书记,相当于皮村下野的总统。房东是政治家,不屑养狗部队,只养了两条狗。一只苏格兰牧羊犬,一只藏獒。房东告诉我,苏格兰牧羊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狗,藏獒是世界上最勇猛的狗。最聪明的狗和最勇猛的狗组成联盟,他们是天下无敌。我的孩子,住在皮村下野总统的府邸,享受着天下无敌手的安保,我和孩子都感到生活很幸福。 大女儿学会了看小说后,我陆陆续续去潘家园,和众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给大女儿买了一千多斤书。为啥买了这么多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论斤买太便宜,二是这些进过废品收购站的书太新了,很多都没有拆下塑封。一本书从来没有人看过,跟一个人从没有好好活过一样,看着心疼。 我原来没写过文章,如今,我有时间就用纸笔写长篇小说,写我认识的人的前世今生。 我上学少,没自信,写这个是为满足自己。长篇的名字,我想好了,叫《久别重逢》。它的故事不是想象,都是真实的。艺术源于生活,当下的生活都是荒诞的。文章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考证。对这篇自娱的长篇小说,我总是想着写得更好。 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开课,我听了一年。那一年有空听,是因为小女儿要看管,我在和皮村相邻的尹各庄村找了份在打工学校教书的工作。打工学校工资低,是个人就要。一个月给一千六。后来,小女儿大点儿,可以独立上学,独立回家,独立买食物。我就没再教书了,去做育儿嫂,一个月给六千多,只每个星期回来看一次小女儿,没再去工友之家了。 2015年1月7日,北京,皮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算是北京工友之家的大本营。来自视觉中国。 2015年1月7日,位于北京皮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大院里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和工友图书室。来自视觉中国。 2015年1月7日,北京皮村,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里收藏的工友绘画作品《工伤故事》。来自视觉中国。 2015年四月在皮村工人小组上课,老师张慧瑜让农民工学员朗诵各自的作品,范雨素在朗诵中。由作者提供。 作者的手稿。她一直在写随笔和长篇纪实。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麻木,懦弱的人。我一直看报纸,不求甚解地闲看。如果把这几十年的新闻连起来看,你会发现,在没有农民工进城打工之前,就是约1990年之前,中国农村妇女的自杀率世界第一。一哭二闹三上吊嘛。自从可以打工,报纸上说,农民女人不自杀了。可是又出现了一个奇葩词汇,无妈村。农村女人不自杀了,都逃跑了。我在2000年看过一篇野鸳鸯最易一拍两散的报道,讲的是异地联姻的农民工婚姻太脆弱了。逃跑的女人也是这样异地联姻的女人。 在北京这样的城中村里,这样没妈的农民工的孩子也很多。可能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缘故。我的大女儿交的两个朋友,都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命运基本上也是最惨的。 我的大女儿跟着电视里的字幕,学认字,会看报看小说了。后来,大女儿在小妹妹不需要照顾后,在14岁那年,从做苦工开始,边受苦,边学会了多项手艺。她今年20岁,已成了年薪九万的白领。相比较,同龄的丁建平、李京妮,因为没有亲人为他们求告老天爷,他们都变成了世界工厂的螺丝钉,流水线上的兵马俑,过着提线木偶一样的生活。 凡是养过猫,狗的人都知道,猫狗是怎么护崽。同理,人是哺乳动物。抛弃孩子的女人都是捧着滴血的心在活。 6 我在多年的打工生活里,发现自己不能相信别人了,和谁交往都是点头之交,有时甚至害怕和人打招呼。我对照心理学书籍给自己治病,得的叫社交恐惧症,也叫文明恐惧症,一旦恶化,就成抑郁症了。只有爱心才能治疗。我想到母亲对我的爱,这个世界上永远只有母亲爱着我,我每天都使劲这样想,我的心理疾病没有恶化。 今年,母亲打电话告诉我,我们生产队征收土地,建郑万高铁的火车停靠站。我和女儿还有大哥哥一家子户口都在村里,有土地。村里征地,一亩地只给两万二千块,不公平。队长贴出告示,每家要派个维权代表,上政府告状,争取自己的利益。大哥哥也出门打工去了,我们家的代表只能母亲来当。 母亲告诉我,她跟着维权队伍,去了镇政府,县政府,市政府。走到哪里,都被维稳的年轻娃子们推推搡搡。维权队伍里,队长六十岁,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被维稳的年轻娃子们打断了四根肋骨。母亲八十一岁了,维稳的年轻人是有良心的,没有推她,只是拽着胳膊,把母亲拉开了,母亲的胳膊被拽脱臼了。 一亩地,二万二就全部买断。人均地本来就很少,少数不会打工的人,怎么活下去?没有当权者愿意想这些,没有人愿意想灵魂。神州大地的每个旮旮旯旯都是这样,都认命了。 一想到在正月的寒风里,八十一岁的老母亲还在为她不成器的儿女争取利益,为儿女奔走。我只能在这里,写下这篇文字,表达我的愧疚,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能为母亲做些什么?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童年,我们村里的一大半人都找茬欺负我家房后那些因修丹江口水库搬到我们村的钧州移民。钧州最出名的人叫陈世美,被包青天铡了。钧州城现在也沉到了水底。我的母亲,作为这个村子里的强者,金字塔尖上的人,经常出面阻止别人对移民的欺侮。在我成年后,我来到大城市求生,成为社会底层的弱者。作为农村强者的女儿,经常受到城里人的白眼和欺侮。这时,我想:是不是人遇到比自己弱的人就欺负,能取得生理上的快感?或者是基因复制?从那时起,我有了一个念头,我碰到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弱者,就向他们传递爱和尊严。 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吧?我是无能的人,我是如此的穷苦,我又能做点什么呢! 我在北京的街头,拥抱每一个身体有残疾的流浪者;拥抱每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病患者。我用拥抱传递母亲的爱,回报母亲的爱。 我的大女儿告诉我,她上班的文化公司,每天发一瓶汇源果汁,大女儿没有喝饮料的习惯。每天下班后,双手捧着饮料,送给公司门口、在垃圾桶里拾废品的流浪奶奶。 完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04/25/6195776.html ============================ wangd103 发表评论于 2017-04-27 07:10:18 这个范雨素让那些高级职称的文学家情何以堪啊 coffeebeans 发表评论于 2017-04-27 03:52:14 汗颜。 我也算我自己是一个读书人,可我写不出这么好的东西来。不是她的文笔有多好,而是她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多么实实在在,她用她那饱读诗书的眼睛去感受,却有现实最草根的生活去提醒她给她最真实最鲜明最严酷的对比,所以她的想法是文人阶层所达不到的朴素和现实,却又因为她读过书,也不乏浪漫。 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看芸芸众生的生活和真实的想法,文笔流畅,风趣幽默,具有浪漫色彩,这就是受喜爱的原因。 edm_guy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20:56:28 What a great soul ! 一声叹息的事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20:01:04 好像她也没写什么特别的东西,可是很感人。 我想是因为真实吧。 文章不长,却包含了许多真实的社会问题。 原她单纯的爱心不被污染。 拿铁咖啡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17:28:21 怪不得追着她出书,很好看,一气呵成。 木每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16:29:32 草根达人。草根不怕,有个好妈,强! 毕凡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13:17:04 范雨素的文字带着我穿越了一回。穿着穿着,不知道自己脸上湿了。 xiaoc288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13:03:28 写的真好!如果她出书,我一定买! jiewang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10:42:15 XYZ101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9:59:47 每每这时,我就会恍惚,不知道自己是活在大唐盛世,还是大清帝国,还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可我没有特异功能,我也没有穿越过呀!------- 楼下的看懂了吗? 她在控诉这个人吃人的社会。 -------------------------------------------- 看似朴实无华不露锋芒的语言,恰恰揭露控诉了当今这个没有公平公正弱肉强食的可怕社会!赞! 祖国的亲大业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10:38:52 收编招安,纳入体制,很快就变成处生了。 TheEarth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10:36:04 劳动最光荣,吃糠咽菜最革命。万恶的旧社会才子佳人少爷奴仆最不适合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没有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推翻万恶的旧社会,中国人民现在肯定的裸奔。 因没钱买衣服。现在多好,不用裸奔。 还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落下。在那万恶的旧社会穷人没法活,现在也如此。但那是万恶的没法活,现在是自豪的没法活。很多先进代表都高度赞扬声在新中国地震震死也幸福。 劳动最光荣,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现在是农民工领导一切。 心戚然2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10:12:51 因为真实而感动。 XYZ101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9:59:47 每每这时,我就会恍惚,不知道自己是活在大唐盛世,还是大清帝国,还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可我没有特异功能,我也没有穿越过呀!------- 楼下的看懂了吗? 她在控诉这个人吃人的社会。 thingonethingtwo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9:58:38 好人 不注册不行吗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9:12:34 *** 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吧?我是无能的人,我是如此的穷苦,我又能做点什么呢! 我在北京的街头,拥抱每一个身体有残疾的流浪者;拥抱每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病患者。我用拥抱传递母亲的爱,回报母亲的爱。 我的大女儿告诉我,她上班的文化公司,每天发一瓶汇源果汁,大女儿没有喝饮料的习惯。每天下班后,双手捧着饮料,送给公司门口、在垃圾桶里拾废品的流浪奶奶。 *** xiaofengjiayuan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8:22:09 **** 我想:是不是人遇到比自己弱的人就欺负,能取得生理上的快感?或者是基因复制?从那时起,我有了一个念头,我碰到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弱者,就向他们传递爱和尊严。 ********************** xiaofengjiayuan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8:19:45 苦难没有把她善良敏感的心泯灭。 她在不停地承受着,感受着,这是丰富饱满的一个生命. 老蜀人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8:16:01 感动 NorthAmericaCW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7:54:57 大赞作者范雨素! 这让我想起了凤姐, 也是爱读书的农民孩子. 相比之下, 我们这些象牙塔出来的人, 应该多一些敬仰, 关爱和包容这些低层的文化人才! Juanzi0505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7:49:37 佩服! iBear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7:20:30 真是令人感动的好文好人! 石错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7:00:44 真难为她,能找到“如夫人”这个词来代替“小三”,用“庶子”代替“私生子、非婚生子”。 文章刷屏是因为她揭开了底层的一角。这么多年,对底层的歧视早就深入到这个社会的骨髓里,看看文章标题“农民工”,“农民”早就被约定俗成为一个歧视性的词汇了。 LaoxiangPAPA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6:05:50 所谓文化人,应该是这样子的,有灵魂,有教养,正直前行!与文凭无关! 大顶范雨素! Longdelong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5:48:44 这个帖子被删多次,为什么?是因为提到近来的一种文体----半句话就换行的【goupi文体】吗?呼吁大家坚决抵制近来的不正文风:不是诗歌,却一句一行,甚至半句话就换行,很像fang pi,噗、噗、噗。文学城的编辑很喜欢吗? Longdelong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5:43:29 写的好极了!感情真挚,文笔流畅,尤其难得的是:对社会对生活认识深刻,有的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 那些写又臭又长废话连篇文章的文人,那些编写半句话一换行的【goupi文体】的编者,应该读读此文,尽快改弦易辙了。 文学城的编辑,删帖的时候,睁开眼好不好?这帖子你们也删?为什么? 俯卧撑123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5:31:26 文学城多登一些这类好文章,让我们也提高一下文学素养。 俯卧撑123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5:29:45 佩服! lightice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5:27:16 顶顶顶 像活着一样的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5:03:43 作者对他妈妈没有怨言只有理解和感激,可是从事实看来她妈妈的思想观念还是以男孩为主,唯儿子马首是瞻。她自己在家庭里没地位,连带女儿们也没地位,陈旧观念织成的网就要一代代传下去。不过幸亏主人公在农村得不到收留,返回大城市闯荡,才给她女儿一个更大的环境去追寻自己的未来。否则留在农村恐怕又早早嫁人重复前辈女人们的命运了 似曾相識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4:25:19 12岁那年在老家开始做乡村小学的民办老师??? Tree100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2:41:56 苦难没有把她善良敏感的心泯灭。 她在不停地承受着,感受着,这是丰富饱满的一个生命. bokma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1:55:10 同是文字,可跟文学城里那些厌人小编的吸睛套路标题,扭曲的灵魂龌蹉回复,差别太大咯,这也是人性的差别 外虎飞扬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1:09:08 文笔幽默,是个有智慧,懂思考的人! orchid 发表评论于 2017-04-26 00:46:15 独特的笔触,内涵丰富而幽默,如此长文却没能叫人有一丝倦意!生活跳跃在她的笔下,善良的心托起她那高傲的灵魂,一个范雨素让我及很多人相形见绌,佩服佩服!! olive-c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3:41:45 高贵的灵魂,有几个人8岁读完竖版名著的。文章这么长,一点不乏味,引人入胜,几个人能做到? da124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3:26:53 野火烧不尽, purple123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2:57:36 写的生动!刻画的跃然纸上。 阿拉丙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2:51:04 文笔真好。词汇量比我大. 点点点点点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2:36:11 一段对社会的强烈控诉却娓娓道来,让人不由自主地听她倾诉,写得真好。 shamrock100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2:31:40 啥老师好, 有文化底蕴的。 看了几百本书, 不会写也会写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 看她的照片, 完全是一个有修养有底蕴有阅历的知识分子嘛。 想想当年海明威也就是一个淘金工人。 有天赋, 有文化, 有阅历会是一个好作家。 佩服作者的妈妈, 淳朴顽强能干富有爱心, 是一大家人的精神支柱。 甜齿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2:17:23 她比很多有文凭的人要有文化,可是以她的天分,却没有一个用其才的工作,希望这篇文章能改变她的命运。 林依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2:04:35 感动!敬佩! 七戒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2:01:43 不简单!五体投地! littlememe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1:48:59 所以不要再骂中国真正的农民了。他们很多有真正的文化传承。 尘之极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1:47:20 看到的是血泪,坚强,善良,逆也有来顺受。 深深被平凡中的苦难的她们所感动。 她有极好的基因。 千夜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1:46:07 不容易啊。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1:38:27 挺好的,有些字词我都不会啊,惭愧。。。 hhhhh430us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1:32:21 中国的女人坚强过男人。 阅后发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1:18:55 朴实,真挚 十具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1:14:17 三国名城襄阳,汉水之滨,城郊有古隆中,范雨素一定得益于她深厚的人文底蕴。 穷途迷津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1:12:24 跟富翁将发家史一样的次序 穷途迷津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1:11:16 千篇一律,都是先写自己受过多大多大的苦。 青花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1:02:59 “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 说得真好 十具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0:54:48 一气读了下来,真是用心写的。她应该把那句话送给那个预测绝大多数人会因为他那NB的互联网活得很惨的马老板,“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obama_北美101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0:53:11 张慧瑜当得起老师的称号。赵本山们,汪涵们,范冰冰们,下次节目中有人称呼你们老师时,最好起身避一下, 别那么坦然。 o,dear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0:50:49 佩服! littlememe 发表评论于 2017-04-25 20:46:03 写得真好。
个人分类: 感谢生活|9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稻草 2016-10-12 16:08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作者:鲁迅    《二心集》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五月一日 《萌芽月刊》 第一卷第五期,全文如下:    梁实秋 先生为了 《拓荒者》 上称他为“资本家的走狗”,就做了一篇自云“我不生气”的文章。先据 《拓荒者》 第二期第六七二页上的定义,“觉得我自己便有点像是无产阶级里的一个”之后,再下“走狗”的定义,为“大凡做走狗的都是想讨主子的欢心因而得到一点恩惠”,于是又因而发生疑问道——   “ 《拓荒者》 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那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分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我只知道不断的劳动下去,便可以赚到钱来维持生计,至于如何可以做走狗,如何可以到资本家的帐房去领金镑,如何可以到××党去领卢布,这一套本领,我可怎么能知道呢?……”   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梁先生既然自叙他怎样辛苦,好像“无产阶级”(即梁先生先前之所谓“劣败者”),又不知道“主子是谁”,那是属于后一类的了,为确当计,还得添几个字,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   然而这名目还有些缺点。梁先生究竟是有智识的教授,所以和平常的不同。他终于不讲“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了,在 《答鲁迅先生》 那一篇里,很巧妙地插进电杆上写“武装保护苏联”,敲碎报馆玻璃那些句子去,在上文所引的一段里又写出“到××党去领卢布”字样来,那故意暗藏的两个×,是令人立刻可以悟出的“共产”这两字,指示着凡主张“文学有阶级性”,得罪了梁先生的人,都是在做“拥护苏联”,或“去领卢布”的勾当,和 段祺瑞 的卫兵枪杀学生, 《晨报》 却道学生为了几个卢布送命,自由大同盟上有我的名字, 《革命日报》 的通信上便说为“金光灿烂的卢布所买收”,都是同一手段。在梁先生,也许以为给主子嗅出匪类(“学匪”),也就是一种“批评”,然而这职业,比起“刽子手”来,也就更加下贱了。   我还记得,“ 国共合作 ”时代,通信和演说,称赞苏联,是极时髦的,现在可不同了,报章所载,则电杆上写字和“××党”,捕房正在捉得非常起劲,那么,为将自己的论敌指为“拥护苏联”或“××党”,自然也就髦得合时,或者还许会得到主子的“一点恩惠”了。但倘说梁先生意在要得“恩惠”或“金镑”,是冤枉的,决没有这回事,不过想借此助一臂之力,以济其“文艺批评”之穷罢了。所以从“文艺批评”方面看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加上一个形容字:“乏”。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19种英文修辞手法和例句大全
热度 1 MingHao 2016-9-29 01:38
很少有人认真总结全部英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方式,下面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收藏级帖子,值得同学收 1.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标志词常用 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4.Synecdoche 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整体代部分)   这狐皮围脖与你的帽子很相配.     5.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   这种修辞法是以视.听.触.嗅.味等感觉直接描写事物.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例如:   1.The birds sat upon a tree and poured forth their lily like voice.(用视觉形容听觉,鸟落在树上,由它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百合花)   鸟儿落在树上,倾泻出百合花似的声音.   2.Taste the music of Mozart.(用嗅觉形容听觉)   品尝Mozart的音乐.    6.Personification 拟人   拟人是把生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   例如:   1.The night gently lays her hand at our fevered heads.(把夜拟人化)   2.I was very happy and could hear the birds singing in the woods.(把鸟拟人化)     7.Hyperbole 夸张   夸张是以言过其实的说法表达强调的目的.它可以加强语势,增加表达效果.   例如:   1.I beg a thousand pardons.   2.Love you. You are the whole world to me,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   3.When she heard the bad news, a river of tears poured out.     8.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   这种修辞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   1.No one can be perfectly free till all are fre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moral till all are moral;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happy till all are happy.   2.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 and yours, to the la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r brother, the wor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separately.    9.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   婉辞法指用委婉,文雅的方法表达粗恶,避讳的话.   例如:   1.He is out visiting the necessary. 他出去方便一下.   2.His relation with his wife has not been fortunate. 他与妻子关系不融洽.   3.Deng Xiaoping passed away in 1997. (去世)     10.Allegory 讽喻,比方(原意“寓言”)   建立在假借过去或别处的事例与对象之上,传达暗示,影射或者讥讽现世各种现象的含义。   英文解释:an expressive style that uses fictional characters and events to describe some subject by suggestive resemblances; an extended metaphor 摘自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程》一书。   这是一种源于希腊文的修辞法,意为"换个方式的说法".它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具有双重性,表层含义与真正意味的是两回事.   例如:   1.Make th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表层含义:趁着出太阳的时候晒草   真正意味:趁热打铁   2.It's time to turn plough into sword.   表层含义:是时候把犁变成剑     11.Irony 反语   反语指用相反意义的词来表达意思的作文方式.如在指责过失.错误时,用赞同过失的说法,而在表扬时,则近乎责难的说法.   例如:   1.It would be a fine thing indeed not knowing what time it was in the morning.   早上没有时间观念还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实含义是应该明确早上的时间观念)   2"Of course, you 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on you. "the waiter said to the beggar.     12.Pun 双关   双关就是用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双重含义,借题发挥.作出多种解释,旁敲侧击,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滑稽效果.它主要以相似的词形.词意和谐音的方式出现.   例如:   1.She is too low 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and 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   2.An ambassador is an honest man who lies abroad for the good of his country.   3.If we don't hang together, we shall hang separately.     13.Parody 仿拟   这是一种模仿名言.警句.谚语,改动其中部分词语,从而使其产生新意的修辞.   例如:   1.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nor in a year.   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to be avoided.   3.If you give a girl an inch nowadays she will make address of it.     14.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反问)   它与疑问句的不同在于它并不以得到答复为目的,而是以疑问为手段,取得修辞上的效果,其特点是:肯定问句表示强烈否定,而否定问句表示强烈的肯定.它的答案往往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   1.How was it possible to walk for an hour through the woods and see nothing worth of note?   2.Shall we allow those untruths to go unanswered?    15.Antithesis 对照,对比,对偶   这种修辞指将意义完全相反的语句排在一起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   1.Not that I loved Caese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more.   2.You are staying; I am going.   3.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16.Paradox 隽语   这是一种貌似矛盾,但包含一定哲理的意味深长的说法,是一种矛盾修辞法.   例如:   1.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   2.The child is the father to the man.(童年时代可决定人之未来)三岁看大,四岁看老。     17.Oxymoron 反意法,逆喻   这也是一种矛盾修辞法,用两种不相调和的特征形容一个事物,以不协调的搭配使读者领悟句中微妙的含义.   例如:   1.No light, but rather darkness visible.没有光亮,黑暗却清晰可见   2.The state of this house is cheerless welcome.    18.Climax 渐进法,层进法   这种修辞是将一系列词语按照意念的大小.轻重.深浅.高低等逐层渐进,最后达到顶点.可以增强语势,逐渐加深读者印象.   例如:   1.I am sorry, I am so sorry, I am so extremely sorry.   2.Eye had not seen nor ear heard, and nothing had touched his heart of stone.     19.Anticlimax 渐降法   与climax相反的一种修辞法,将一系列词语由大到小,由强到弱地排列.   例如:   1.On his breast he wears his decorations, at his side a sword, on his feet a pair of boots.   2.The duties of a soldier are to protect his country and peel potatoes.
3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快速将微信公众平台文章转贴到珍珠湾
热度 5 方枪枪 2016-9-25 14:21
如何快速将微信公众平台文章转贴到珍珠湾
微信平台有许多不错的文章,大家平时在玩微信时,朋友间总是互相分享。但通常想将这些文章转贴到珍珠湾则比较麻烦,一是图片不能正常显示,二是还要调格式。 前段时间发现珍珠湾开发了一个“微信转贴”功能,只用将微信推送文章的连接粘贴,就能自动生成文章,且图片能正常显示,排版也不用排了。转贴后,文章末尾还会自动显示该文章的来源,尊重了原作者的版权。(当然这仅仅只针对腾讯的微信平台),现将使用方法分享一下。 第一步,鼠标移至珍珠湾导航条的“博客”处,选择“微信转贴”功能。 点击“微信转贴”后,会出现如下界面 第二步,将你喜欢的微信文章连接复制,将连接粘贴到相应位置 第三步,点击POSTBLOG。 第四步,文章生成。自动生成后,标题也是自动生成的,如要修改,作者可以在生成后进行修改。文章尾部自动标明了原作来源。 如这篇文章,就是自动生成的: http://zhenzhubay.com/home.php?mod=spaceuid=65do=blogid=33239 附: 微信文章连接的获得:在手机上点开文章后,选择在浏览器打开,然后在地址栏复制、再粘贴。如果是在爱疯上,则选择safari打开。我用的是爱疯6,下面介绍下在爱疯上如何找到微信文章的连接。 第一步,打开自己喜欢的文章 第二步,摁右上角三个小圆点,出现如下图示,点击“在 safari 中 打开” 第三步,在 safari中打开后是这样的 第四步,光标移至地址栏,将连接复制。获得连接后就可以像文首介绍的那样成功的粘到珍珠湾了。安卓手机操作应该也不难,能成功找到文章的连接就能成功粘到珍珠湾。只是注意,珍珠湾的这个功能只针对腾讯微信平台的文章。
314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王孟源【基礎科研】回答丘成桐教授
热度 1 light 2016-9-1 13:56
【基礎科研】回答丘成桐教授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duong/archive/50850 過去這個月,我原本有好幾個話題要談,包括中英關係、LHC的實驗結果和CIA最新的幕後運作,因爲手臂受傷,就暫時擱置。沒想到有媒體拿我以往評論高能物理的文章去質問丘成桐教授。 丘教授寫了回復(參見 http://www.kedo.gov.cn/news/feature/answer/848997.shtml )之後, 有好事的讀者和媒體牽綫,要我答復。我被逼上梁山,只好忍著手臂痛楚,慢慢打出這篇文章。 丘教授的評論是這樣開頭的:王孟源在高能物理界籍籍無名,我是哈佛數學教授,我同夥的超弦大佬們比他論文發得多的太多了。大家還記得我寫過的《美國式的恐龍法官(三)》那篇文章嗎?如果有媒體拿它去質問Steven Cohen,他也可以說王孟源在對衝基金界籍籍無名,我是康州第一富豪,我賺的錢比他多的太多了。我舉這個例子,是爲了説明這種對我人身攻擊的莫名其妙,讓人啼笑皆非。我曾經多次提起理虧的人會用狡辯術,最常見的就是人身攻擊,這是Strawman Fallacy的一種特例,藉著把話題轉移到對方的專業能力,來避免談真正的問題核心。 那這裏的真正問題核心是什麽呢?絕對不是我王孟源是否天下第一的物理奇才,因爲我并不是質疑超弦界的智商,而是他們的誠信。我對他們的批評并不是說他們笨,而是物理現實在可探測的能階上是一片空白的背景下,他們寧可無中生有,創造出幾十萬篇無病呻吟的論文,三十多年來做了成千上萬個預測,毫無例外地被實驗打臉。而事後必然回頭修改歷史,以致到現在,超弦已經被改成可以從邏輯上證明完全沒有預測能力,也就是典型的不能被證僞的僞科學(參見前文《什麽是科學?》)。同樣的,我對Steven Cohen的批評也不是說他笨,而是在法律現實不容許輕易賺錢的背景下,他寧可犯法大賺黑錢。如果他拿黑錢賺得極多(從而可以買下法庭,重新定義什麽是合法的)來回擊我,就如同丘教授拿他的超弦同夥的僞科學論文出得極多(從而可以獨霸高能物理界,重新定義什麽是科學)來反擊我一樣,是顛倒黑白的説法。 丘教授提起我在哈佛的導師,那麽我就提供一些相關的細節吧。我進哈佛的時候,正是超弦完全席捲高能物理界的前夕,哈佛物理系是傳統科學的最後據點之一,當時的三個大佬:Glashow,Coleman,和系主任Georgi都不相信超對稱(原因我以前解釋過:拿一個有幾百個自由度的理論來解釋只有二十幾個自由度的標準模型,那是毫無科學意義的),所以自然也不接受延伸自超對稱,而自由度幾乎無限的超弦。我在找導師的時候,原本是希望跟Glashow(主要是性格使然,他是個老頑童、直腸子,一切實話直説;對高能物理不熟的讀者,我提一下,Glashow和我後來做Postdoc時的老闆Weinberg就是70年代創立標準模型的夥伴,不過Weinberg的個性就完全不同),但是他拿諾貝爾獎之後,不再收學生了。剛好他的關門弟子做完Postdoc回哈佛當助理教授,我就主動請他當導師。當然整個系的所有學生都想方設法找有名有勢的導師,像我這樣自願跟助理教授的,的確是絕無僅有。所以丘教授指責我出身無名,在下欣然承受。 我藉著導師的關係,得以受Glashow幾年的教誨,那時就堅定了決心,即使犧牲職業前途,也不屈從於超弦邪教。但是物理現實在高於標準模型的能階上是空白,如果不參加超弦界的集體胡扯就出不了論文,而論文的數量不但決定學生是否有出路,也決定了大牌教授是否有話語權。哈佛物理系在承受了幾年的壓力之後,不得不開始雇用超弦界的新星;Glashow,Coleman,和Georgi都即將退居二綫。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成名教授有三個選項:第一個是加入超弦界,例如Weinberg;第二個是堅持科學理念,不碰超弦和超對稱,但是正因爲他們有科學家的修養,在自己有100%的專業把握之前不做斷論,既然不做這方面,也就不是專家,那麽就不公開評論它,例如楊振寧和Coleman(丘教授既然崇拜楊振寧,是否可以考慮學習他在這方面的修養呢?);第三個,是雖然知道自己不是超弦和超對稱的專家,但是從科學的基本原則就可以確定它們是僞科學,必須全力打伐,肯這樣出頭試圖力挽狂瀾的例子很少,有名的就 只 有Glashow一個。 其實大多數的成名物理學家在1980年代選擇了第二條路,一直到2000年,高能物理界在Copenhagen開會,大家決定打賭LHC是否會發現超對稱粒子,結果還是16:7,有近七成的人賭不會!(這個賭注在上周被判賠了,但是賭輸的Arkani-Hamed居然有臉說“令人吃驚的是我們考慮了這些事情30年,卻沒有做出一項正確的預測讓人能看到。”其實是大家早就知道他們在騙人,只是 Arkani-Hamed把戲被拆穿了還是 要裝B。)但是這些明白人平常是沉默的多數,在論文數量至上的標準下,早已被排擠到二三綫,少有敢吭聲的。敢吭聲的Glashow則早就被迫離開哈佛,轉到波士頓大學教書,像我這樣不識相的後進,自然更是成百成千地被清洗出高能物理界。不過那和丘教授批評的出身沒有關係:超弦界趕走成名大佬的時候,可完全是不在乎他們的出身的,所用的唯一藉口就是他們出不了那麽多論文。 丘教授的文章除了嘲笑我的出身和論文數量,并且强調楊振寧沒有公開批評超對稱之外,在有關是否該建秦皇島對撞機這事上,仍然只是避重就輕地去提歷史上對撞機對高能物理的貢獻,以及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可是這裏的問題重點正是如何保護并發展中國的基礎科學。以中國GDP的1%來建秦皇島對撞機,不但必然會影響真科學的資金來源,更糟糕得多的是會吸收至少幾萬名年輕的學霸進入僞科學界,中國或許不在乎浪費1000多億美元來爲超弦邪教建個神壇(有讀者把秦皇島對撞機和鄭國渠相比,真正是顛倒是非;鄭國渠明顯是有益國計民生的,秦皇島對撞機則剛好相反),但是人才腦力卻是21世紀經濟的最重要資源,幾萬名絕對頂尖的學生就這樣被糟蹋了,中國能承擔得起嗎? 至於對撞機在歷史上的發現,我必須强調秦皇島對撞機并不是第一個設計來找超對稱粒子的對撞機,連第二個都不是。1995年之後的Tevatron升級和2000年代的LHC都有尋找超對稱粒子的這個主要任務。Tevatron 升級 我是絕對支持的,它的費用相對地低,而且可以爲超對稱蓋棺論定。後來找不到,丘教授和他的超弦夥伴耍賴,硬要再建貴超過10倍的LHC,我就覺得應該仔細斟酌單爲Higgs那個附帶任務花那麽多錢是否合適了。現在LHC也找不到,超對稱不但死透,尸體都爛光了,丘教授居然還要爲了把超對稱造成神,再建更貴10多倍的秦皇島對撞機,不但不再有任何如Higgs那樣的真粒子可以當安慰獎,而且還有臉說是爲中國着想,我真不知道這邏輯是天外何處飛來的。丘教授的物理造詣,我就不做評論,這裏只談談經濟上的後果。我在前文《政府的第一要務》裏解釋過,根據白宮管理預算辦公室的估算,美國的一條人命相當於人均GDP的150倍,假設中國的人命價值也相當,那麽浪費全國GDP的1%就相當於殘殺全國人口的1%/150=大約九萬個中國人,如果把人才腦力的浪費也算進去,長期的損失應該在10倍以上,那麽爲了一個僞科學計劃,要冒著犧牲中國未來國運的危險,等同近百萬人民的生命,值得嗎?
6577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川普华人助选团 被人卖了还高高兴兴地帮人数钱?
热度 1 MingHao 2016-8-14 12:28
我潜水的微信群里,华人几乎一边倒地 支持Trump而且是 慷慨激昂,锣鼓喧天。第一次看到如此华人积极议政,心中大喜!确实, Trump不是吃素的,他能在短时间内席卷美国引起巨大共鸣,几乎是瞬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总统二代和官一代都打得落花流水。我看到 华人对民主党这些年‘极左’做法何止 忧心忡忡早己 孰不可忍。 然而, Trump可选吗? 走这步棋子之前,冷静考虑一下,看看这个贴的分析。 原作: tuxedos 离我上一篇关于Donald Trump的更新已经过去了半年,而Trump也已经拿到了共和党的 提名。看到最近知乎上对于政治正确的争论日益激烈,遂决定再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 事先声明,这篇文章的针对的是已有投票权或想要申请公民的在美华人,为了避免一些 不必要的干扰我决定这篇文章只允许我关注的人评论。 很早以前我就在专栏里警告过Trump是危险的,他的危险不是在于他本人的思想和言论 ,而是在于他起到了一根搅屎棍的作用,鼓动起来的那些美国社会底层的白人*滓将会 再一次把美国变得封闭而排外。而听闻最近支持Trump的在美华人竟然组了一个Trump华 人助选团,真是一口老血喷出来。华人多参与政治是好的,但我认为这次某些华人帮 Trump助选就是一次政治投机,而这次政治投机无异于自掘坟墓。 他们的逻辑我懂。这些高华抱Trump的大腿,目的在于反PC,即反政治正确。反政治正 确的主要目的是反Affirmative Action,即反平权法案。其实高华关注的不过是两件事 ,教育权和税收:一是自己的孩子以后会不会因为平权法案而去不了好学校,二是自己 要不要再把自己赚来的钱补贴给“懒惰”的穷人。Trump都还没有开腔呛AA,某些人就 先高潮了,觉得他是拯救美国的希望。这些高华反政治正确的预设条件是他们已经把自 己放在非裔,墨西哥裔和穆斯林等少数族裔的对面,把自己和白人摆在了一个pool里。 实际上呢? 实际上,别妄想了。华人的外来身份和目前政治上的弱势使得他们就算有较高的经济水 平也不会被主流白人认可。而高华们最讨厌的政治正确,目前反而是保护他们脆弱的社 会、经济地位的唯一屏障。某些高等华人啊,因为每日坐在华尔街或者midtown哪个大 公司的办公室里,和白人同事能有说有笑下班喝一杯,或是在硅谷写码赚着不错的工资 ,住在很好的的学区和白人邻居们有来有往,就产生了一种自己也属于白人中产阶级的 错觉。他们不仅把自己和“普通少数族裔”切割开,还对自己被叫做“model minority ”,模范少数族裔,而沾沾自喜;他们对自己努力奋斗来的绿卡和公民身份骄傲,觉得 自己和那些黑进美国的非法移民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因为他们已经远离故国拿着 美国护照,所以他们会想当然地觉得就算Trump说要对中国强硬也早已与自己无关。 这些人缺乏一种意识:自己奋斗来的社会地位是岌岌可危的。危及自身地位的两个原因 ,一是美国部分白人现存的排外意识,二是中美之间未来格局的变换。实际上,Trump 背后站着的那群可怕的排外力量并不会在意你是在华尔街上班的金融骄子还是中国城里 洗盘子的黑工,在他们眼里这些肤色不同,说着异国语言的人都是早应该被驱逐的“ orientals”。他们也不管你是不是一代移民还是二代移民,但凡中美之间生出什么事 端都会把眼前能够看得到的华人当做替罪羊。尽管这样,有些高华还是天真地认为这些 “红脖子”仅存在于美国南部,而繁华纽约的玻璃幕墙能够阻挡自己与他们的正面交锋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认为文明相对开化的波士顿,前些日子两个白人少年已 经号称受到Trump的感召,把一个西裔乞丐当街打死;谁又说得准是否在未来的某天会 否有两个白人少年声称受到Trump“因为中国崛起所以要对付中国人”的感召,当街偷 袭一个刚从Cambridge某个lab下班的中国phd?这些心存歧视和成见的沉默白人存在在 美国的各个地方,因为PC的压制而不得发声;而PC一旦消失,非裔和西裔现存的政治影 响使他们暂时不会受到太大攻击,而政治上没有后台的华人,那些可笑的优越感将会被 现实碾得粉碎。 就举个例子。NBC有一个关于Asian American的Facebook主页,前些天做了一个视频叫 做“Who is Vincent Chin?” 视频的主创采访了很多美籍亚裔,很可惜很多人都把这 个叫做陈果仁的年轻人给忘记了。如果陈果仁还活着,他应该已经61岁了。这个华裔美 国人被两个白人殴打致死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两个白人把他认作了日本人,而他们认 为日本的汽车行业的崛起导致了底特律的衰败和美国工人的失业,所以陈果仁该死。而 事后这两个白人却被法官宣判无罪,法官判定他们的行为reasonable,而他们也没有为 自己杀人付出哪怕在监狱里蹲一天的代价。陈果仁死于1982年,距现在也不过34年,也 在Chinese Exclusion Act生效的百年之后。可是现如今,很多华人却已经忘却过去, 已经不再有危机感了。 我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投Trump就如同买乐透,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或许再过十几年,你要担心的就不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能够到好的大学里深造, 而是他会不会又要被同班的racist white trash辱骂顺便打得鼻青脸肿,或是担心自己 家的窗户半夜要被人砸了。随着时间推移,华人注定是要参与政治,发出自己的诉求的 ,但是这个过程也注定是缓慢而循序渐进的。同是共和党人,如果提名的是Jeb Bush你 可以赌一把,但是Trump?你将支持的不是他,而是他身后那群将不再沉默的人。
个人分类: US|1021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椽大笔著文章
热度 3 wx1wx2 2016-6-6 09:25
抗美援朝真正原因被曝光,蔡英文们傻眼了 2016-05-31 12:52:32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月边渔樵花如笺 点击:26656评论: 21 (查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那一刻,整个中华民族都沸腾了。二战终于结束了,残酷的八年,牺牲了三千五百万人,中国终于赢了。   但中国真的赢了吗?   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就远东问题签订《雅尔塔协定》。在这个协定中与中国有关的内容是:   1.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需予维持。   2.大连商港须国际化。   3.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必须恢复。   4.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应由苏中合办的公司经营。   1945年6月,美、苏、英三国将《雅尔塔协定》通知中国。这一幕实在是太让人熟悉了。英法德意四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后,就是这样通知捷克的。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二战的战胜国吗?很不幸,对于中国是二战战胜国这件事。美国人没有理会,英国人没有理会,苏联人也没有理会,就连我们二战的敌人日本人同样没有理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是战胜国,我们得到的胜利成果是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随后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北洋政府。当时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也是战胜国,我们得到的胜利成果是日本在东北的权益转让给了苏联,外加上承认蒙古的独立。结果我们却举国欢庆,感谢国民政府带领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地位。这得多么讽刺啊!   什么是战胜国?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1945年5月,苏联炸平了柏林,这叫战胜国。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这叫战胜国。   如果中国认为自己在二战中牺牲了三千五百万人就叫战胜国。那么这个战胜国得到的胜利品只能是雅尔塔协定。   当我第一次看中日甲午战争资料时,当看到邓世昌下令向日舰撞去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对这个民族的骄傲。因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诞生这样的英雄。   但当我第二次看甲午战争资料时,内心却充满了屈辱。在邓世昌英雄行为的背后却是这样的事实:开战前,北洋舰队是亚洲最大和最先进的舰队。但战争的结果却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人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当我第一次看九一八事变资料时,当看到马占山举起义旗向日本人进攻时,内心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骄傲。因为只有一片伟大的土地才能诞生这样的英雄。     但当我第二次看到九一八事变资料时,内心却充满了憋闷。在马占山的英雄行为的背后,有着同样的冰冷事实。当时在东北,中国军队有十六万人。日本关东军只有两万人。就是这个两万人的关东军向十六万人的中国军队发起了主动进攻,并把十六万中国军队赶出了东北。   当我第一次看长城抗战的资料时,当看到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和日军肉搏时。内心充满了对这个民族文化的骄傲。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让一个民族面对侵略时,充满决死的勇气。     但当我第二次看长城抗战资料时,却只想哭。残酷的事实是当时长城沿线的中国军队有二十五万人。发动进攻的日军却只有八万人。   猖狂的日本人,赤裸裸的蔑视啊!在日本军部的作战计划中,是按一个日本人能战胜十个中国人来设计进攻计划的。当在看抗战资料时,你会想大声呐喊,但你却永远喊不出来,因为有一口气,隔在你的胸中,你吐不出来。   当二战结束,中国胜利后,我以为从此日本会正视中国。可是我错了,日本是战败了,但是日本从来没有认为中国在抗战中打败过它。它对胜利者的敬畏是留给美国和苏联的,一个战败的民族对待一个战胜的民族居然只有四个字:东亚病夫。二战中,中国三千万人的白骨居然没有给这个民族换来哪怕一点点尊严。   我们难道不是东亚病夫吗?从一八四零年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唯一拥有的记忆就是屈辱。广州合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印藏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这些条约的民族难道不是东亚病夫吗?   当八国联军侵华时,总共也就一万七千余人。就是这一万七千人它侵略的却是一个拥有四万万人口的民族。当我每次看到圆明园的遗址时,就仿佛又看到了西太后仓皇逃离北京的情景。   但我耳中回响的却是二战时苏联人保卫莫斯科的口号:俄罗斯虽大,身后就是莫斯科,我们无路可退。俄罗斯人懂得一个民族尊严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那我们呢?英国人对祖鲁人,意大利人对埃塞俄比亚人,也没有像八国联军进攻中国这么猖狂。祖鲁人,埃塞俄比亚可都是原始部落,原来在那些西方人眼中,中国人连原始部落都不如。   渡江战役时,百万大军云集长江。两艘英国炮舰居然就想改变中国的进程。结果紫石英号在长江中遭到三野的果断炮击。 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的议员们居然叫喊要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到远东来教训中国。这就是西方人对二战的战胜国,对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态度。蔑视啊,一个已经衰落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表露的居然是赤裸裸的蔑视。   每一面旗帜都是用鲜血染红的,但这些鲜血却并没有换来西方人的尊重。一面写满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的旗帜就是再用鲜血去浸泡,也绝不会让西方敬畏。   在百年积弱的中国,整个民族都在呼唤一面旗帜,一面染满了那些高贵西方人鲜血,让那些西方人懂得和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平等相处的旗帜。也只有这样一面旗帜才是中国需要的旗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成立却不是在那一天。一个大国没有经过战争的血洗怎么可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的成立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签订停战协定那天,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   在长津湖,在龙源里,在松骨峰,在大同江,在上甘岭,数十万志愿军战士的鲜血洒在了那片土地上。有十七个国家一百万联合国军的鲜血。抗美援朝战争,是三百年来中华民族对西方列强第一次发起的主动反击。它用一百万联合国军的鲜血告诉了全世界,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也拥有不屈的意志。   有一个美国将军在板门店曾说到:他是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这是美国建国两百年中的第一次战败。也就是那场战争,让世界第一次认识新中国。从那场战争后,就再也没有西方国家叫嚷要用两艘航母来教训我们这个民族了。   就再也不会有哪个军部去设计一个人就能打十个中国人的这种进攻计划了。而二战中的战败国日本,也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才从精神上真正承认自己被中国战败的。也只有在那场战争后,中国军人才能挺起胸膛说:在中国海岸边架上两门大炮就能奴役一个民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读初中时,有个老师是印尼华人。他是在印尼出生的,他就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放弃了印尼国籍,返回中国的。我问他为什么要回国。他对我说:因为抗美援朝后,他第一次觉得他想做一个中国人。   有个铁杆的国民党将军一九四九年被赶出了中国大陆。但他没有回台湾,而是定居在了南非。在南非坐公交车有个规矩,只有白人才能坐前面。   这个将军每次上车时,都主动走到后面和黑人坐在一起,但他有一天上车后,主动向后走去时,那个南非的司机拦住了他,对他说:你是中国人,请你坐在前面。他从这个司机那里才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人。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仰天长叹。   也就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苏联把在二战末期在东北拆走的机器设备又还给了中国。中苏两国于1950年签订了关于中长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1952和1954年,苏联分别将中长路和旅顺口海军基地移交给中国政府。也就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在美国的沉默中,在苏联的默许中,中国彻底收复了西藏和新疆,奠定了中国现在的版图。   可以这么说全世界华人的尊严是毛主席力排众议打出来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十万人的牺牲换回来的,当然这里也包括台湾。生于斯长于斯的台湾人啊,你们有何面目搞独立,你们为全世界的华人做过什么,如果没有请闭嘴。 相关文章
个人分类: 中国|12877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乔治奥威尔笔下的第三类人的言论自由
岳东晓 2016-5-29 18:20
枪枪转的 这篇文章 很有趣。我从另一个角度讲讲奥威尔笔下(《1984》)的三类人。第一类,称为圈内人;第二类称为圈外党(outer party);第三类呢,也有个名称,我们权且就称之为第三类人好了。 在三类人中,第一类有一定的思维与言论自由,这部分人是精英人士;第二类则是社会的执行力量,是被严格监视的,这一类一旦被发现思想脱轨,会被严格审查。 第三类呢?他们有最多的言论、思想自由。基本上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持各种思想,包括对第一二类发泄怨言 --- 因为,没有人在乎他们想什么、说什么。第三类是被忽略的、无足轻重的一类。 偶尔也有第三类贱民假冒第一二类的,试图使其言论产生影响。 但三类假冒者一旦被揭穿,就会在其额头上印上第三类的标识,然后他们又可以回到第三类圈子里畅所欲言了 -- nobody cares.
个人分类: 科普|6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事实证明:罗秦告知我的均属实!
楚楚 2016-4-30 11:09
事实证明:罗秦告知我的均属实!
岳东晓在他自己的网站贴出诽谤我的文章,并以讹诈和威胁的手段逼我,以为我不敢正面回应他,但他没万万想到我根本不惧他的威胁和恐吓,给予了正面回复揭露真相,其中有几个罗秦告诉我的问题,岳东晓说是我诽谤他的,那么,之前已经出具确凿证据证实了一些,现在再证明剩下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首先有两个问题是岳东晓和罗秦自己证实的: 1、 罗秦曾告诉我岳东晓一次也没去过孟菲斯,以下截屏是岳东晓自己博文里贴出的罗秦给予岳东晓的回信,里面明确地承认了岳东晓确实一次也没去过孟菲斯,只是强调此事不是罗秦说给我听的。 2、 岳东晓曾向罗家提出要单独开一间宾馆,罗秦回给岳东晓的这个截屏证明了岳东晓确实曾向罗家要求单独开一间房。无论他怎么狡辩原因的合理性,事实胜于雄辩!!在贺绍强和罗秦当时刚打完官司经济困难,尚欠很多钱的情况下,岳东晓向罗家提出了单独开一间宾馆房间的要求。而岳东晓那次回到中国也是为了把自己炒作成“贺梅案”中的民族英雄(事实也证明他那次回国炒作非常成功,成功地把自己炒作成了威风八面的民族英雄),有很强烈的个人私愿,为何不自己掏钱住宾馆?这是否符合一个民族英雄所为?! 3、 罗秦曾告诉我说,岳东晓在帮他们打官司的同时自己也在打自己的知识产权官司,而且一直输,连房子都输掉了,后来又在我们中国政府官员的帮助下获胜了。 这个岳东晓彻底否认,并声称自己和郑一芳的知识产权官司是 2006 年才开打的。事实是:岳东晓又在撒谎、欺骗!有城里网民 111 查到法庭记录:岳东晓最迟是在 2002 年就开始打知识产权官司, 链接在此: http://yeyeclub.com/home.php?mod=spaceuid=888do=blogid=14504 ; 而根据网友们前些天提供的线索,我已在湖南官网红网上查到一篇文章《益阳籍留美博士在美国打赢侵权官司》,该报道的时间是 2010 年 5 月 21 日 ,链接在此: http://hn.rednet.cn/c/2010/05/21/1963291.htm 红网的这篇文章明确的说了岳东晓接受采访时声称:岳东晓于 2007 年 11 月起诉 SUN 侵权,结果输了官司,还被判勒令他在 30 天内把巨额律师费付清; 而 111 更是贴出多维社等的相关报道 http://yeyeclub.com/home.php?mod=spaceuid=888do=blogid=14476 报道中有如下文字:但他认为,对方的策略是加速查封财产的程序,让他在上诉开庭前便主动放弃。 “ 我连房 “” 子、车子都没了,怎幺上诉? ” 根据以上证据,或者是仅凭红网的那篇报道就足以证明,罗秦告诉我的是事实! 不过,令大众大跌眼镜的是: 111 还查到铁证证明,红网的这篇报道是岳东晓为了欺世盗名而撒的弥天大谎!! 那个真 SUN 是输得很彻底的,最终结案日期是 2009 年 12 月 15 日,何来红网所述的“ 2010 年 4 月 27 日,本案重新开庭”并最终得到八名陪审员的共同支持转败为胜之说?! 2010 年 3 月 ~2010 年 4 月,岳东晓确实有一个案子重新开庭,那就是与特拉华州的“ Chordiant ”的官司,且这个官司也没有胜诉,而是以和解私了的。 对于上述 111 的揭露,请民族英雄岳东晓作为公众人物站出来给公众一个交代: 111 所述是否事实?你是否最迟在 2002 年就已经开始了你的众多的知识产权官司中的一个?你是否撒弥天大谎,将两个案子移花接木编造成起诉 SUN 转败为胜的传奇神话欺骗媒体,欺骗大众?《 岳东晓 告SUN反败为胜是一个弥天大谎 》 链接: http://yeyeclub.com/home.php?mod=spaceuid=888do=blogid=14530 4、 罗秦说岳东晓并没有捐过一分钱给他们。我刚开始一直以为是罗秦因自己想出书,而被岳东晓抢了先机,岳东晓以自己为第一作者而把贺绍强和罗秦夫妇彻底抛开出书,从而达到把自己推向民族英雄神坛的目的!岳东晓出名的目的虽达到了,但他也因此招来一心想自己出书的罗秦的怨恨,所以,有可能是罗秦对我说了谎。 直到我认真看了贺绍强于 2004 年写的这封公开信,链接在此: http://yeyeclub.com/home.php?mod=spaceuid=723do=blogid=14503 该信非常清楚的表达:“ 基金会也是由他们管理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从没有用过基金的一分钱。我看基金的帐目也需要核查。因此,我郑重申明,以后岳某们的所做所为与我无关,不代表我的立场。我将调查他们的动机和检查基金的帐目,并保留运用法律手段追究某些不良行为的权利。” 如果此信所述属实,那么贺绍强和罗秦确实没有收到过岳东晓的钱,岳东晓可能捐助过贺梅案的基金会,但基金会捐款的支配权并不在贺绍强和罗秦手上,而是如贺绍强所说是由岳某等支配。 请问:岳东晓及当时的知情者,我的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岳东晓是否参与基金会的账目管理?而贺绍强和罗秦却无支配权? 当然,我其实只是想澄清一些事实而已。因为,我只是将罗秦对我所说公开请岳东晓回答,我并未下结论,根本不是什么诽谤!倒是岳东晓避开我的提问对我进行讹诈、撒谎、威胁、恐吓,不过是暴露出了他的心虚而已!! 试问,如果不是罗秦告知于我, 2012 年 6 月才认识岳东晓的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些连海外华人,甚至连孟菲斯的很多华人都不知道的事实?! (今天还有一篇,待续) 在这个截屏中证明了岳东晓一次也没去过孟菲斯,也证明了岳东晓曾向罗家要求单独开一间房。岳东晓利用贺梅案把自己炒作成民族英雄,连房间费要别人出不说,还提出要住单独的房间。这样的民族英雄还真奇葩!!
2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东方式自卑与嫉妒
热度 8 岳东晓 2016-4-11 13:22
今天我在网上查阅资料,结果看到美中网一篇文章被多处转载,标题是《岳东晓状告34家公司版权官司自愿协议撤诉》。该文写道:【 岳东晓在去年 5 月赢了一个版权案 Yue v. Chordiant ,只拿到一百多万。 8 月他气壮如牛,乘胜追击,又控告了 21 century 等等共 34 个公司侵犯版权。】  然后此人写道【 stipulated dismissal 当然是双方协议撤销案件,结束战争,但是自愿结束战争不等于赢了战争,打官司要赢了钱和对方道歉才是赢。岳东晓没有赢,因为这个案子他既没有审判团审讯也没有和解 settlement 。。。 岳东晓这个案子的 docket 只显示了双方协议撤销案件 stipulated dismissal ,但是没有显示 settlement 和解。会不会是像他说的“当然在法庭案卷上看不到那个协议内容,因为那可能是保密的。 ” ?不可能, 因为依照联邦民事法庭法规第 79 条: Records Kept by the Clerk ,所有的跟案子有关的文件譬如 settlement agreement 都必须 file 在法院 ,记录在这个案子的 docket 上,第 79 条法规说在 docket 上这些必须被记录】 写这个的人看来查看了相关联邦法院的案卷,而且知道一点联邦诉讼程序,很可能是一名律师。如果是,那就是一名低级别的、没有多少实际经验、读不懂条款的律师 。因为  FRCP 79  上根本没有写和解协议必须递交给法庭。 实际上,和解协议一般是不会递交给法庭的,甚至都没有必要向法庭提及 。和解是诉讼双方不通过法院裁决而私下解决了争端,双方签了个协议。法院根本不需要知道双方是怎么和解的、和解的条款是什么。和解双方需要通知法院的事情是:双方就此不打了, 法院就可以把案子给结了 。这一点,稍微见过点世面的律师就应该知道。 起诉 21 Century 等34个公司侵权案我曾经写过,双方在第九巡回法院调解员的调解下和解了。由于相关保密条款,我只能说最终以双方满意的条件解决了。金额多少,我不能说也没有必要说。我在联邦法院宣誓作证到:【 我起诉了21 Century 保险及其他33个下游侵权者。针对21 Century等被告的调解会议于2011年在美国第九巡回法院进行。被告们律师云集。对方公司代表与我决定抛开律师们直接谈判。案件很快和解了。我注意到当被告律师知道案子和解之后,脸上毫无笑容。】 我这个证词是想说明参与该案的被告律师想把案子变成摇钱树,看到案子和解很不乐意。其中某被告律师还等着拿律师费造游泳池呢 --- 这是他自己说的,但我还没揭发他这种不轨动机。 那个 《岳东晓状告34家公司版权官司自愿协议撤诉》文的 作者是什么心理呢?其实就是一种东方式自卑+嫉妒。所谓东方式嫉妒就是自己不行,不是去提高自己,而是想把他人拉下来跟自己扯平。那些诽谤者就是如此,极度自卑而又拼命想证明自己,于是捏造虚假的事实攻击他人聊以获得一丝可怜的慰藉。这样的人不是试图通过学习以期弥补其先天及后天的不足,而是将极度自卑表现为极度狂躁。 将诽谤者绳之以法,将证明东方式嫉妒在西方行不通,而且是作奸犯科。
个人分类: 法律|1182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看到:夜夜城关闭后面的隐情之一 这篇文章
热度 1 美中网来的 2016-2-26 17:55
http://www.overseasky.com/bbs/home.php?mod=spaceuid=1199do=blogid=5633
134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翰山网 ALEXA 排名释疑
热度 1 admin 2016-2-15 13:58
网友转来一篇翰山评论各网站排名的文章。我在很久以前对所谓 ALEXA 排名进行过解释,但估计我的解释翰山没有看懂。所以我再拨冗详细解释下。 所谓 ALEXA 排名是根据安装了 ALEXA TOOLBAR 的人群的互联网活动进行统计。如果你在自己的浏览器上面装了 ALEXA TOOLBAR,那么你访问了什么网站的同时,也有记录发到 ALEXA 那里。ALEXA 再根据这些访问记录进行排名。如果你没装 ALEXA TOOLBAR,ALEXA又不是神仙,当然不知道你去过哪些网站。 理论上,这算是一个抽样统计了。假如有 1% 的人安装了这个 ALEXA TOOLBAR 那么这个统计还有点有效性。但是从我掌握的数据来看,目前安装了这个 TOOLBAR 的人可能少于万分之一。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极端的例子,假如全世界只有一个人安装了 ALEXA TOOLBAR,而这个人最喜欢访问珍珠湾,那么珍珠湾就排名世界第一了。如果安装ALEXA 的人数少于万分之一,而一个网站的访问人数少于1万,那么这个网站在ALEXA上显示的几率访问数将是零。 而只要有一个访问者装上这个 TOOLBAR,网站ALEXA排名就可以迅速跃升 。 鉴于安装这个TOOLBAR人比例小,ALEXA 自己都承认,其排名只对非常靠前的网站才可靠。 翰山网访问量,即使是被人转帖的链接的帖子,能上200个点击了不起了,为什么其 ALEXA 排名反而超过其他明显比它热络的网站呢? 原因应该是翰山本人的浏览器上安装了 ALEXA TOOLBAR,如果他去掉这个 TOOLBAR,其网站排名应该会下降 100万左右。不信可以试试。
6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王孟源【美國】自由殺人的美國警察
light 2016-2-15 09:33
2014-10-20 11:05 【美國】自由殺人的美國警察 我的上一篇文章似乎對讀者是個大驚奇,所以我在此再多給一些例子,以證明我所言不虚。還記得今年八月間在聖路易(St. Louis)的郊區Ferguson,因為一名警察(叫Darren Wilson)打死一個手無寸鐵的年輕黑人(叫Michael Brown)而引起的暴動嗎?當地民眾會暴動,就是因為第一,他們知道那個 警察不會有什麼法律責任;其次,這類事件幾乎每個禮拜都發生,當地人受够了。讓我們來 複習一下整個事件的細節。 今年八月Ferguson示威期間,傳遍全球的一張照片,高舉雙手的只是一個過路人,全副武裝的不是軍隊,而是當地的警察。請注意這些警察雖然拿的是軍用的突撃步槍,卻没有受過真正的軍事訓練。真正的軍人在手無寸鐵的百姓前,槍口必須朝天,手指離開板機,以免槍枝走火,誤傷無辜。不過“無辜百姓”這個觀念,美國警察顯然是没有的。所以那個郵箱上的塗鴉寫的是“Fuck The Police”。 被害者的同行朋友說 那個警察要從警車出來時,車門撞上了Michael Brown,心裡不爽,從車窗裡抓住Brown,两者挣扎了一陣,Wilson掏槍射撃了Brown,Brown轉身逃命,Wilson下車追殺,在Brown的背後開了槍後,Brown敢緊回頭,舉手投降,Wilson乘機拿槍狂射,Brown被爆頭。法醫 檢驗的結果,的確是Brown身中六槍,致命傷在頭上。而且所有的目撃者都同意,Brown最後中槍喪命時,两手是舉起來的。Wilson自己的故事是Brown故意把車門頂回去,然後鑽過 車窗 來搶他的槍(說嫌犯企圖搶槍是美國警察殺人後的標準答案),不過Wilson没辦法解釋Brown最後為什麼是死於十幾公尺外的爆頭傷。現在两個多月過去了,示威的熱情已經消散,整個事件眼看着又要不了了之。 如果讀者還覺得這是特例,或者Brown可能死有應得,那請你到youtube去看看這個全程被錄下來的 警察殺人事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ta2-7QJM78bpctr=1413819672 。這個死者叫Kajieme Powell,他有精神病,在Brown死後一個多禮拜的幾公里外的地方,拿着一把很小的小刀在街頭大喊大叫。路人並不覺得受了威脅,只覺得他很奇怪;但是警察一到,幾秒鍾後就開槍把他打死了。這次開槍連警方内部都 不須要調查,更不用麻煩檢察官了;這是因為死者明顯地手執“武器”,所以警察開槍是理所當然的。事後警方說 Kajieme Powell事件是“Suicide By Police”,也就是“用警察自殺”。這不是一個新名詞,在美國,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概念:在警察面前持刀,就是自殺。好玩的是,美國的法律規定,幫助别人自殺是等同殺人罪的。不過美國的法律和税收一様,只針對小老百姓;警察是維持社會秩序和統治階級特權的重要工具,當然不受限制了。 補充一點,youtube上的那段錄影是路人錄的,但是是當地警方發布的。在美國對 執勤 警察錄影是有 危險 的,尤其是當警察開槍時,你的錄影器材一定會被没收,你的臉上也可能會奇妙地出現瘀青。這個路人的手機就是被警方没收,經 檢查 認定没有問題後才公開發布。美國法律當然是說百姓的安全和財產有保障,可是警察高於法律,最後還是他們說了算。好玩的是,警方認為這段錄影對他們的形象是很正面的描述,所以才會急着公布。你們能想像負面的描述是什麼様的嗎? 如果你以為只有黑人會被警察莫名其妙地槍殺,請看看這個案例: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11/07/tyler-comstock-shot-dead-police-iowa-state-university_n_4234039.html 。2013年十一月4日,一個19歲的白人和爸爸在爱荷華(Iowa)州的家裡吵了一架,開着自家的車子氣沖沖地走了。他的爸爸一氣之下叫了警察,說他的兒子“偷”了他的車。警察追逐那個同様 手無寸鐵的年輕人到附近的大學校園裡,年輕人坐在車裡就是不肯出來,於是警察也是一様火力全開,把他當場亂槍撃 斃 。事後警方同様地連内部調查都不需要,因為死者是偷車的現行犯,警察高興開槍就可以開槍。
3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古罗马禁止挥霍法与中国的现状
热度 3 岳东晓 2016-1-25 05:25
昨天在写这篇《 西方的社会公益(慈善)传统由何而来 》,想寻找古罗马事情限制挥霍的具体数据,还真 找到一篇文章 ,中间提到 Augustus 规定一场婚礼费用不得超过 1000sesterces, 于是欣然把文章修改了一下,补充了这个数据。后来吃饭的时候,在手机上顺着该文一目数行的往下读,本来以为会读到更多有趣的历史,突然看到文中冒出了不少数学符号。这才意思到这是搞经济写的一篇数学历史经济论文。文章是在运用之前的一些博弈-信号理论来分析为什么罗马会出现这样的法律,以及相关的历史现象。 我对经济学理论的了解非常有限。还是当年在学校冲着美女老师,跑去听了一些课,什么凯恩斯,滞涨,新自由主义,等等。这些理论其实也是老的。西方在试图将所有科学牛顿力学化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数学化),应该没有忘记经济学。但我当年作为物理专业的听听什么经济“科普”性课,当然不会有太多量化的东西。鉴于我对罗马历史的兴趣,我于是顺着论文往下读了几页。发现,还挺有趣。 文中首先提到一个财富 的“功用” 概念,提到这个其曲线是“凹”(concave)的。这个“功用函数" (utility function)是什么,为什么曲线是”凹“的? 原来是讲财富的效用与财富多少的关系。功用与财富不是成正比的。巴菲特有几百亿美元资产,但他一年生活费用也就十几万美元。研究表明,吃的豪华,不见得有益健康。这个功用值与财富值不成正比的可以理解:这几百亿并不能说明他钱的功用是10几万的10万倍 -- 绝大部分财富也就是一个数字,只是账记在他头上。 文中然后引出了发信号的消耗的概念。富人摆阔是为了发出信号谋求社会地位。假如一次包括要花一笔钱,消耗怎么计算呢。如果像我这样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以为消耗就是花钱的数量。该文中,摆一次阔的消耗的是”功用”的减少。 那么花钱发信号得到的利益是什么呢?文中的理论是,这是摆阔获得的新增关系值。比如说,你大宴宾客,就认识了更多的人。当然,不同阶层的人关系价值也不同。 铺张挥霍的净利就是获得利益减去消耗。 论文之后的分析,我没有仔细看。但这个分析很有趣。罗马元老阶层(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与新兴富人之间争夺政治影响力与两者之间财富的消长,以及罗马的法律变迁,这都是可以用数学分析的。文章的结论似乎是,当元老院贵族的财富多时,他们自己大肆挥霍,收买人心,但财富拼不过新兴富豪时,就开始立法限制挥霍。正如我在前面指出的,富豪挥霍不行,就开始搞公益。 西方思想从牛顿之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数学化,连哲学都是如此,经济当然不例外。 如果我是搞经济研究的,根据目前的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与影响力情况写篇论文,用点物理中平衡统计理论的数学,自己都不用费力,找人干就行,搞几个式子,画几条曲线,也可以算是创意了。 sumptury-law-math.pdf
个人分类: 科普|109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关于夜城称珍珠湾点击率作假指控
热度 2 admin 2016-1-8 03:20
据网友反映,夜夜城老蔡写文章称珍珠湾点击率作假。 珍珠湾对此声明如下:老蔡此文错误,其对珍珠湾的指控虚假。 此前,我已要求刘牧野宣誓承认其为夜城“老菜头”马甲,至今刘未作出宣誓或非宣誓否认。 证据表明,老蔡 是刘牧野 (Muye Norley Liu aka Mason Liu) 的另一个马甲。 其相关涉嫌诽谤与不公平竞争内容,将依法坚决应对。 希望相关人士能像珍珠湾的网友们一样堂堂正正做人,有话站出来直说,说话负责。 夜城网友多系当年“锅巴”(注)等说动而去,当继承珍珠湾之高尚传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反对各种不良网络行为。近墨则黑、潜移默化的古训应该记取。 注:证据显示,“锅巴”作为刘牧野之代言在珍珠湾宣传夜城,其IP与刘牧野IP(动态)只相差最后一个字节,二者关系尚待取证确认。
779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王孟源 美元的金融霸權
热度 1 light 2015-12-6 21:33
2014-10-02 21:29 【金融】【戰略】美元的金融霸權(一) 我在前幾篇談戰略的文章裡,好幾次提到美元是現代美國霸權的基礎,也是中共要打撃 美國霸權的終極着力點。其實很多人都有這個印象,可是因為經濟和金融專業性很高, 細節很複雜,因果關係往往出人意料,所以美國到底是如何利用其金融霸權在全球榨取不義之財,一般的解釋常常似是而非,或者不盡詳實。當然我對這些成千上萬的騙術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在這裡只就我所看到那一小部分說一說。 在整個19世紀,國際金融所用的主要貨幣是英鎊。到1890年代(這個時期的經濟資料不太可靠,所以也有說是1910年代的),美國的國民生產毛額已經超過了大英帝國的總和,但是在此後的50年, 英鎊仍然是金融界的第一貨幣。這固然是受英國政治外交力量的影響,也有市場的惰性關係,但是其主要的原因是“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也就是大家都用的東西自然特别方便,即使它並不是最好的。當初微軟的視窗作業系統,就是靠這個效應吃下了整個個人電腦的市場。不過英國雖然因英鎊的地位而受益,特别是可以用很低的利率來融資,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它占的便宜是有限的,這是因為當時的世界以金本位為主,霸權國家也不能亂印鈔票。 經過两次世界大 戰 ,英國國勢的 衰頹再也掩蓋不住了。在諾曼地登陸後,德國投降已經只是時間問题,於是美國召集了所有44個同盟國的代表,在1944年七月於新罕普夏州的渡假勝地Bretton Woods的一家豪華旅館裡開了三個禮拜的會,會談的主題就是戰後的國際金融體制。参加會談的國家雖多,其實真正的話题是 英鎊該如何為美元讓位,所以實際上是美國代表懷特(Harry Dexter White,四年後就被發現是蘇聯的間諜,隨即很及時地“心臟病發”而死亡)和英國代表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大名鼎鼎的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間的角力,其他的國家只是在旁幫美國掠陣。當時英國的戰時經濟全靠美國接濟,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 凱因斯知道不可能再 維持 英鎊的國際地位了,因此他無私地建議創立一個全新的國際 儲備貨幣,由全世界共管。美國當然回答:“Absolutely No”,從而否決了這個正確的方案。Bretton Woods的結果是美元成了 國際儲備貨幣,同時建立了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前者由美國人當總裁,後者的總裁由歐洲人選,但是總部也設在華盛頓,两者距離美國財政部不到半英哩,基本上都是後者的 附屬機構,受美國財政部長指揮 。 懷特(左)在Bretton Woods志得意滿,凱因斯(右)雖然笑容滿面,其實是大輸家。還好凱因斯两年後就死了,没有見到美國背信忘義的下流手段。 在1950和1960年代,美元雖然是國際儲備貨幣,但是Bretton Woods的規定是仍然依循金本位制度,一两黄金35美元,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要多印鈔票必須先買下额外的黄金,因此美國的 金融霸權所占的便宜並不大 。到1971年,尼克森覺得憑空印鈔票實在是太方便了,所以片面撕毁了Bretton Woods協定。其他西方强權抗議之後,尼克森在當年十二月簽了新的Smithsonian協定,哄騙列强說印鈔票到此為止,只把黄金價調整為38美元一两。實際上聯邦儲備銀行根本就没有關掉印鈔機,到1972年,大家都知道被美國騙了,又拿他没辦法,只好跟着也印鈔票,於是1970年代就成了 通貨膨脹完全失控的十年。 John Connally,尼克森的財政部長。當其他國家向他抗議美國違反條約,亂印鈔票的時候,他回答:“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your problem.”(“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可是是你們的問題。”)把美國在外交上一貫的流氓心態,表達得淋漓盡致。 雖然大家一起印鈔票,真正能從空氣中擠出銭來的只有美國,這是因為只有美元才是 國際儲備貨幣,大家的外匯都必須是美元,也就是不論聯邦儲備銀行怎麼拼命印,其他的中央銀行都必須照單全收,否則不但你的貨幣升值影響出口,對衝基金(Hedge Fund)可以借利率低的美元換成你的貨幣來炒你的地皮或股市(這叫做Carry Trade),泡沫爆炸以後爛攤子還是你的(日本就是這様被整垮的,所以中共不敢開放人民幣自由 兌換 )。反過來,美國根本不收藏其他國家的貨幣,所以别的央行跟着印鈔票來買美元,這些鈔票就只能留在國内,直接衝撃物價,結果就造成這個很奇怪的現象:美國拼命印鈔票,通貨膨脹卻發生在别的國家,而且越是財務體質弱的國家,受衝撃就越大。當然凱因斯作為一代大師,完全預見了這個問題,但是他低估了美國人的無耻程度,以為一紙協定可以把美國綁住,結果美國金融霸權穩固之後,就片面丢棄了他原本承諾的義務,從此可以隨意做銭。這些銭當然不是真正無中生有,而是從全世界其他國家榨出來的,套句台灣人愛用的話,就是美國國庫直通其他國家的國庫,高興搶銭就搶銭。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已經做了三輪的“量化寛鬆”(Quantitative Easing),實際上就是堂而皇之地大印美鈔,到這個月底正式結束,總共印了五萬億美元,也就是搶了全世界 五萬億美元;這數目比美國十幾年 戰 争浪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三萬億美元還要大得多。那為什麼要停呢?有两個原因:第一個是雖然通貨膨脹主要由其他國家消受,美國自己還是會受到間接影響。經過六年搶了全世界五萬億美元,美國的生產毛额年增率已經超出了3%,通貨膨脹率雖然表面上還只有1%,但是它的反應是滞後於經濟成長的;再印下去,通貨膨脹率就有可能衝過頭了。第二個原因是人民幣在旁虎視眈眈,如果欺人太甚,只怕各國的中央銀行都開始把外匯改存人民幣。 畢竟當初條約是美國自己撕毁的,現在 美元作為 國際儲備貨幣純粹是靠“網絡效應”。 【待續】 2014-10-04 06:22 【金融】【戰略】美元的金融霸權(二) 美國向全球搜刮了五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個美國人拿到了五十萬台幣 的横財,為什麼要到六年之後的2014年九月,失業率才降到6%以下(詳見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004001136-260410 )呢?原因很 簡單,這些銭既非真正入了聯邦政府之手,也没有落到一般老百姓的口袋裡,而是大部分被金融界,尤其是對衝基金,消化掉了。 其實在量化寛鬆開始之前,當時的 聯邦儲備銀行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就已經預見了這個問題,還曾經公開地說要不是用直升機撒銭給普通百姓很不切實際,其實他寜可那様做。 柏南克是學者從政,不像現今的一般美國官僚是大企業和銀行的代言人,所以經濟一好轉就被踢下台了。昨天傳出他申請房貸被拒的消息,令人 唏噓 。那些在2008年把美國經濟搞垮的銀行總裁們,個個都拿了两三億美元退休金才下台。柏南克的同僚們,大多退休後成了高盛的董事或高管,年入两三千萬美元。這些人哪須要申請房貸? Adair Turner,Baron Turner of Ecchinswell(英國男爵)是英國金融監管會(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的主席。他估計只有15%的金融交易對實體經濟有幫助;其他85%都被金融界放進自己的腰包。當然他這話一說,英國國會就在2013年把金融監管會撤銷了。 所以昨天的另一消息:歐元區將於本月中開始量化寛鬆(詳見如這篇中時的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3000090-260203 ),就特别耐人尋味。美國的量化寛鬆到本月底結束,當然美歐如果同時刮羊毛會讓羊兒們受不了,但是美國不能再刮了也罷,為什麼會如此好心讓歐元區來接手呢?原因就是我上面提及的,真正的獲利人是銀行和對衝基金,這些國際金主並不是民族企業,而是同一小撮在紐約和歐洲都有豪宅的富豪。美國出面來刮銭也好,歐元區出面來 刮銭也好,他們一様地賺;如果歐元區不接手量化寛鬆,他們必須退清(Unwind)他們的Carry Trade,這不但没銭賺,是會有損失的。當然歐元區的民族企業也能在量化寛鬆裡分到一小杯羹(即大約15%),而美國願意讓他們占這個便宜,是因為歐元區的經濟已經太衰弱了,美國的最大利益在於保持一個不强不弱的歐洲,不强所以美國可以控制他,不弱所以可以當美國的馬前卒,這點我在前文《 美國的歐洲代理人板塊重整 》已經 解釋過了。 Carmen Segarra,前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美國證卷交易監管局)的調查員,因拒絕對高盛放水而被開除。她把在高盛的會議偷偷錄下音來。會裡SEC的 調查員們 卑躬屈膝,乞求 高盛的主管 原諒 他們針對一個弊案問問題。這是因為不但高盛的人控制了國會和財政部,而且這些SEC的職員幹了五六年之後,大多希望成為 高盛的僱員,領取高薪 。 我在前文《從烏克蘭看今日美俄的政略與戰略》曾提到,美國的霸權已經不是為國家安全而服務,而是少數腐敗勢力尋求自身利益的載具,這 股 腐敗勢力 就是那 些國際金主。進過股市的讀者應該很熟悉所謂的國際熱銭湧入湧出台灣,在這個過程中大刮羊毛。之所以彭淮南必須一年到頭傷腦筋, 減輕這些 熱銭對台灣真正的實業經濟所造成的傷害,就是因為有美國霸權為它們開路:你若是不讓國際金主們的熱銭自由出入,任意做多做空,就是自由民主的敵人。台灣算是美國對付中共的重要棋子,美國希望保持台灣不强不弱、不統不獨的狀態;可是國際金主一旦搜刮起來,並没有節制。台灣之没有被完全弄垮,是歷代中央銀行和其他政府部門的技術官僚小心 掌舵 的成果,别的國家就不一定如此幸運。 在1990年代初期,冷 戰 剛剛結束,美國意氣風發,不但自認天下無敵,還宣傳自己的制度是人類的最高成就,全世界的様版,“歷史的終點”(“The End of History”,美國政治學者Francis Fukuyama在1989年因此論文而一炮而紅,後來在1992年出書 ) 。開發中國家普遍接受所謂的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也就是要對美國資本完全開放,任由國際金主掠奪經濟利益。東歐諸國剛從蘇聯的霸權下解放出來,最是好騙,他們聽任美國銀行和公司低價買下國有產業。可是國際金主對苦幹實幹這種賺得慢、風険又大的實業發展没有興趣;把雇員 遣散 、剩下的資產轉手賣掉,賺得又多又快。於是在1990年代越聽美國的建議,對國際資本越開放的,死 得就越慘 ,經濟 萎縮 得越快;而 當時最聽話,下場也最慘的莫過於俄國和匈牙利 。俄國直到2003年,匈牙利在2010年之後,才學乖了,寧可讓美國媒體 漫罵 ,也要對若干企業重新進行國有化。有趣的是,俄國主政的普丁和匈牙利的總理Viktor Orban,都是先當過好幾年美國的忠狗,後來才完全了解美國人的邪惡,決心改採獨立的經濟政策。其後,即使在美國金融和媒體的打撃杯葛下,他們的國家仍然走上了 復興 的道路,两人都成為 極受國人擁護的政治領袖 。 Fukuyama(福山)的成名作,封面上的 簡介寫着:“這是人類政治理論演化的終點,西方自由民主政府普及到全世界,將是人類最後的政府型態” ;在2003年之前,全世界,除中共以外,都把它當成不言自明的真理;一直到現在,這個已經在實踐上完全破產的命題,仍然是全球民主鬥士的共同最高信仰。 那時的東南亜各國,也都採行對外開放政策,不過在保護民族企業上,要比東歐國家小心多了,美國 資本並不能在他們的國内自由買賣其工業資產。於是國際金主們就採用了 美元金融霸權的另一種打撃手段,也就是向這些國家的企業做美元貸款。美元做為國際儲備貨幣,流通性很高,利率往往低於小國的貨幣,一旦這些國家對美國銀行開放進出口貸款的生意,需要 貸款的工商業自然就選擇利率低得多的美元。美國銀行在這些客户能還銭的時候,賺的利息是稍高於在美國本土的;但是真正的 大利潤 ,是當這些客户借得太凶,還不出來的時候。如果他們生意好,始终按時還銭,美國 資本也有辦法讓他們倒帳。1997年,許多東南亜國家的美元債務的總額超過了外匯存底,於是對衝基金和他們背後的銀行財主們開始打撃這些國家的貨幣。具體的手段是由對衝基金利用改革開放期間所引進的金融衍生產品(Financial Derivatives)以極大的 槓桿(Leverage) 來做空這些貨幣,原本提供美元貸款的銀行則拒絶結轉(Roll Over)那些債務;前後夾撃之下,幾個禮拜内,好幾個貨幣貶了超過50%,泰國首先崩潰,隨後其他國家如骨牌一般地倒下。 有些讀者也許會問,為什麼這些國家不宣布破產呢?很不幸的是,國際間没有破產法這様的法律,一個付不出銭來的債務國,理論上有他自己的主權可以自行決定如何處理善後,實際上則因為美國擁有 金融霸權,如果你不讓他滿意,他可以把你一脚踢出國際金融體系,此後連進出口都有麻煩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阿根廷在今年稍早就因為試圖做 破產式的債務重整,雖然絶大多數的債主同意了,但是一個美國的對衝基金在美國法庭告贏了阿根廷政府,美國法官由此命令阿根廷取消債務重整,必須付清全部的本金再加高額的利息。阿根廷當然不願意,結果是失去了一切歐美金融服務,其在歐美的國家資產也被没收。但是2014年不是20世紀了,美國銀行不和阿根廷做生意,他可以向中國銀行借銭,這是後話。 在1997年,中國的經濟還属於第三流的,完全不能與美國的霸權相抗衡。世界上只有像北韓這様極少數幾個國家敢冒美國的 大不韙,於是泰國、印尼、南韓等等都乖乖地遵循美國定的規則,向IMF求救。没想到IMF慢條斯理,一拖竟拖了六個月,直到這些國家的緊急救急手段都用完了,必須在當天拿到銭否則就會違約而被踢出國際金融和貿易網絡,IMF才翻出底牌,也就是必須對美國資本完全開放,所有的民族產業都得讓美國人自由買賣。最後所有的這些國家都被迫就範。那些當時因為本國貨幣貶值而周轉不零的實業,也都被賤價買下,不到两年,他們的股價回歸正常,美國人坐享了幾十倍的暴利。就這様靠着在東歐、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巧取豪奪,美國在1990年代享受了年平均高達3%以上的GDP成長,但是也為後來的資產泡沫埋下了禍因。 韓國人在2010年的反G20示威,順便紀念被IMF迫害的週年。台灣人被日本殖民50年,被美國玩弄利用65年,還争先恐後地去抱他們的大腿。我每次看到韓國人的骨氣,都會自慚形穢。也正因為 韓國人有骨氣,在1997年被打倒在地之後,韓國經濟快速 復興,以人定勝天的精神,完成工業升級的奇蹟。不過南韓只有五千萬人口,對美國霸權不構成任何威脅,再加上其在外交和軍事上完全依賴美國,所以美國在1997年後,對他的確也高抬貴手,没有再進行打壓。 我想在這裡提醒大家,美國對IMF的資本貢獻只占全部的1/6,其他的5/6正是由泰國、印尼、南韓這類的普通國家出的,也就是在美國的金融霸權下,一般國家必須出銭幫助美國壓榨自己。所以現在中共創立了金磚銀行和亜洲投資銀行,並不是要師法美國的霸權伎俩,而只是要讓像阿根廷那様被逼得走投無路的國家有一個替代的出路。其實中共等到今年才敢打擾美國的霸權買賣,本來是希望和平崛起,不要與美國對抗。但是任何有實力有替代可能的其他國家都為國際金主所不容,美國的Pivot,正是為了打倒中共這個可能擋他財路的新興國家,而台灣是他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待續】 【金融】【戰略】美元的金融霸權(三) 如同我在前文《從烏克蘭看今日美俄的政略與戰略》中所描述的政治宣傳戰和顛覆戰,美國在經濟層面的真正主攻方向也是 宣傳 戰 和顛覆 戰 。這是因為宣傳 戰 和顛覆 戰 的代價最小,而收獲很大。實際執行這個 任務 的是高等教育系統裡的經濟系和金融系。美國的經濟學教授喜歡用很多數學,尤其是統計學來寫論文。我剛轉行的時候還覺得很親切,經濟學論文 乍然看來 居然和自然科學差不多。後來越讀越不是那麼回事。做統計分析的時候,一個很基本的 步驟是過濾雜訊,而美國的 經濟學論文不是省略掉了這一步,就是根本做錯了。更糟糕的是經濟學研究的是人而不是原子或分子,所以做理論的時候,美國的經濟學必須做很極端的假設來 簡化問题,否則數學就用不上。例如美國 經濟學的核心結論是絶對自由 市場經濟(也就是完全没有政府監督的)的優越性和必然性,可是這個結論的“證明”是建立在一連串明顯地不成立的假設上的,這些假設包括經濟的單元是個人而没有集團,這些個人(叫做Homo Economicus)是完全理性的,擁有所有公開的資訊,而且能在瞬間以零代價完成所有的優化分析,而且最重要的,他們都不會作奸犯科。在電腦界有句話,叫Garbage In,Garbage Out,亦即垃圾假設自然給出垃圾結果。美國的經濟學教授們是不管這個道理的。 我說他們 不管這個道理,而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學原本就是為政治而不是真理 服務 的。名作家Isaac Asimov在1980年代寫的小說Azazel裡有一段故事:美國總統想知道2+2=多少。他問他的數學顧問,數學顧問說答案是4。他不滿意,又問他的統計學顧問,統計學顧問說根據問卷 調查的結果,正確 答案為4的可能性是99.9%。他還是不滿意,又找了他的經濟學顧問,經濟學顧問把門輕輕带上以後,小聲反問總統:“您想要的答案是多少?”這雖然是個笑話,其實對美國的經濟學界來說,是很中肯的。 Asimov和Azazel的封面;我剛去哈佛的時候,Asimov還没過世,在波士顿大學教化學,我還特别過河去聽他的演講,和他握了手。 我在瑞聯銀當經理的時候,有一次我的直属上司,也就是 瑞聯銀全美股票交易的總管,拿了一篇發表在美國金融界的頭號學術期刊的論文來 徵求我的意見。在那不久前, 瑞聯銀的OTC(Over The Counter)股票交易員因為被電話 錄音證明故意增大價差,佔顧客的便宜,讓瑞聯銀醜聞纏身,還被罰了不少錢,我的上司也是灰頭土臉。其實當時每家銀行的OTC 交易員都幹這事,瑞聯銀只是運氣不好;真正的問題在於主管OTC生意的NASDAQ根本就是看管羊群的狼 。話說回來, 那篇論文是美國中西部一個名校的一位名教授寫的, 我一讀之下,嚇了一跳;他用了很多數據,做了各式各様複雜的統計分析,“證明”了NASDAQ是世界上最有效率,對顧客最好的證卷市場。當然 我的上司 已經知道這篇論文是胡說八道,他只是好奇,想知道裡面的分析是怎麼被扭曲的。我解釋了論文裡的錯誤之後,問他為什麼一個 名教授會犯這様的錯誤,他笑了一笑說,美國的經濟學教授很多是“Academic Prostitute”(“學術賣淫”),而NASDAQ已經付了那個作者不少顧問費。我後來才知道,美國的經濟學界每一個小有名氣的教授,主要的收入都是來自這様的顧問職;而他們寫論文 誇獎 顧主的時候,是完全没有義務要透露這些利益輸送的關係的。 Bernie Madoff,Madoff證卷公司的老板,曾任NASDAQ的主席, 後來被發現向客戶詐騙了幾百億美元,聲名狼藉,鋃鐺入獄。我的金融生涯裡,没有和他直接打過交道,只和他的弟弟和兒子談過生意。當時就覺得有些奇怪,因為Madoff家的人,並不專注在生意的實質内容上,而對你跟什麼人熟這様的人際關係問題特别注意。 然而這個腐爛的經濟學界固然可以對外宣傳美國的絶對自由主義,但是對内也可以成為大企業和大金主的文字打手。到1990年代,美國慶祝冷 戰 勝利以後,銀行界就開始安排讓他們的顧問群寫論文,要求廢除對銀行業的一切 監管。這些 監管是1929年股市大 崩潰造成經濟大恐慌之後,以血的教訓學得的經験,但是銀行業嫌它們礙事,擋了財路,於是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整個 美國的經濟學界眾口一辭,要求解禁。克林頓很重視討好華爾街,小布希更是迷信絶對自由主義的空想家,於是金融界 如願以償 ,得以 無所禁忌地撈錢,2000年代成為美國金融界利潤不斷破紀錄的黃金時代,然 而没過幾年,解禁的苦果就出現了,也就是2008年的房市崩盤和其後的金融危機,若不是柏南克當機立斷,處置得當,美國就會又一次地承受經濟大恐慌。美國 金融霸權搞 宣傳 戰 和顛覆 戰 ,居然就像金庸筆下走火人魔的武林高手一様,被自已的邪派内功 反嗜自身。可是在台灣和世界其他經濟體裡,到現在還是有很多在美國中西部的名校拿到博士學位的經濟學教授們,繼續鼓吹在實踐上已經破產的絶對自由主義,這就好像有九陽神功不學,而去練千蛛萬毒指。 【待續】 2014-10-05 18:37 【金融】【戰略】美元的金融霸權(四) 總結來說,美元的金融霸權帶給美國許多利益:首先,美國人永遠可以用自己的貨幣來借無限多的銭,而且利率是特别低的。不過這只是一個特權,並没有對世界經濟帶來太大的損害。其次,美國只要自己没有通貨膨脹的危険,就可以大印鈔票,然後拿這些没有價值的白紙,去換取别人辛苦勞動的成果。這基本上是搶劫,但是從整個世界的經濟來看,其他國家每損失一塊銭,美國就拿到一塊銭,所以世界整體並没有損失。這在道德上是可耻的,但是以經濟學的標準來說是持平的。真正可惡的是美國金主對他國民族工業的摧殘;為了美國人賺一塊銭,這些被害國的經濟往往要損失十塊銭,而且社會因此動蕩不安,長期的工業發展也因而夭折,結果這些國家只能 持續地 依賴先進工業國的技術和產品。台灣雖然没有在1997年没頂遭難,但是仍然得要年年應付熱銭的湧入湧出;這些熱銭在股市賺的只是一比一的純搶劫,亦即台灣股民每損失一塊銭,美國人就賺到了一塊銭;但是熱銭進出所造成的匯率波動,則會增加實體經濟進出口的風険和成本,這些損失是純浪費,台灣工商辛苦創造的成果就這様從人類社會中消失了。 這點就是美元的金融霸權最邪惡的一面。其基礎在於美國的金融界利用 美元的霸權 壟斷了世界金融交易。當尼克森打破了金本位的時候, 世界金融界變成了一個大賭場,而美國的金融行業 成了莊家。 莊家 不在乎資產的價格是漲還是跌,只要價銭在變動,他們就可以從中抽成得利。因此這些國際金主當然就唯恐天下不亂,想盡辦法来顛覆其他國家政治、社會和經濟的穩定,而其主要手段,就是宣傳。在政治上,只要你不對美國必恭必敬,你就是自由民主的敵人,美國會資助各式各様的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任何一小撮人有任何不滿,就有一個NGO來告訴你那是政治制度的問題,必須經由颜色革命來全盤推翻現有的政府和體制。好玩的是,美國對内的宣傳完全是另一套,也就是民主的真諦在於寛容妥協;如果有人抱怨金主們扼殺國家經濟而自肥,那就是邪惡的階級鬥爭,必須以公權力全力打壓。在社會層面上,美國除了最親近的忠狗之外,只要一有機會就挑動其他國家的族群鬥争,例如台灣,大家同文同種同宗同教,但是就因為移民的世紀不同,居然也有了撕裂 族群的 創口 。在經濟上,美國更是一視同仁,不分敵我,絶對不允許别的國家穩定發展;首先利用美國經濟學人來鼓吹對美完全不設防,若是你不上當,就想盡辦法讓你的經濟遭遇突變,例如明明是辛苦工作賺來的貿易順差,在美國人手裡就成為操弄匯率的證據,由IMF出面指責,美國政府則名正言順地用超級301之類的國内法倒打一耙,打撃你的出口工業。 2012年三月,Occupy Wall Street( 佔領華爾街 )示威活動設在一個公園的總部被清場,紐約警察在凌晨四點鐘,首先逮捕了少數還在場的 記者,打壞或扣壓了所有的攝影器材,然後從容地 逮捕了全部示威者,再 用推土機將所有的帳篷和設備直接丟進垃圾車裡 ,所以他們的暴力手段没有留下任何證據。這張照片是早幾天在街頭小清場時拍的。如果明天香港警察也用紐約警察的手法來清場, 英美的媒體一定罵翻了 。 IMF總裁Christine Lagarde與中共外長交談。Lagarde雖然是法國人,IMF還是受美國財政部指揮的。2012年,IMF受命轉發了一篇批評中共操弄匯率的“研究報告”,其實IMF的經濟研究員根本不同意這篇宣傳稿。在2012年十二月,有人把真相泄漏給媒體,由於證據確鑿,在加上世界其他國家的廣泛報導,最後連美國自己的媒體也得承認。不過紐約時報是打死也不會說中共一句好話的,要看例子,得到華盛頓郵報去: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economy/auditor-finds-imf-was-pressured-by-us-to-fault-china/2012/12/19/64979dae-4a11-11e2-ad54-580638ede391_story.html 【金融】【戰略】美元的金融霸權(五) 中共當然希望能釜底抽薪,打倒美元的金融霸權。但是這有實際上的困難,主要是雖然中共已經有了世界第一的經濟和貿易量,工業產值更超過美國達60%以上,全球主要的金融機構都還在美國的手裡,再加上網絡效應,要讓人民幣一舉取代美元是完全不可能的。連最基本的開放 人民幣自由交易, 都有如把一把頂在自己喉嚨上的利劍交到美國人手裡,美國金主必然會藉機操弄匯率,打撃中共的進出口貿易。不過長期來看, 讓人民幣逐步取代美元,是必要的,否則美國高興搶銭就搶銭,對中共的友邦更加可以興風作浪,深度打撃他們的經濟。 其實,現代的所謂國際貯備貨幣,有好幾個層面,人民幣可以依此一步一步來走。第一步,是進出口實體貿易的定價改用 人民幣 。這是最簡單也最自然的一步,中共已是世界第一貿易國,只要有耐心,再過幾年,自然可以把大部分自己的 進出口貿易改用人民幣來交易。不過要两個第三者也用人民幣互相交易,那就須要有所謂的定價權,我待會兒再討論。 下一步,是讓人民幣成為各國中央銀行外匯存底的一部分。歐元早已走到這個地步,但是人民幣不能自由 兌換,在這方面是個麻煩。還好中共已經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和那些 中央銀行們一個一個地簽貨幣交換協定。雖然很費事,但是在十年左右的將來,還是有相當的機會能達成這個目標。最新的消息是英國在上個月(2014年九月)決定把 人民幣列入其外匯存底之中,成為第一個這様做的主要國家(英國的倒向中共是近两年的事,詳見前文《美國的歐洲代理人板塊重整》)。目前IMF正在討論是否把 人民幣加入 SDR(Special Drawing Right,基本上是IMF的外匯存底);美國當然是反對的,但是歐洲很贊成。SDR的下一輪變動將在2016年一月生效,所以任何 變動必須在2015年決定。未來這一年的幕後角力將會是很有意思的。 再下一步,是把美國獨家控制的國際機構解放出來,做到真正的多元共管。私人企業和銀行是不可能做這様無私的轉變的,所以中共的目標只能放在IMF和世銀上。原本中共買下更多的股權的提案已經通過了IMF的股東會議,但是在今年初被美國國會否決了。(如果有讀者不相信我一直說的IMF實際上完全由美國控制,那請你 解釋一下一個只有1/6股權的國家如何單獨否決 股東大會的決議?)所以中共在前两個月創立了金磚銀行和亜洲投資銀行。這两者都將在2015年開始運作,對被美國長期 荼毒蹂躪 的開發中國家,這是值得歡欣慶祝的事情。 2014年七月15日,金磚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NDB)正式成立。美國只付IMF的1/6資金,卻有100%的控制。中共則貢獻了41%的資金,卻只有1/5的控制權。誰正誰邪,一目了然。 再下一步,是國際天然原料的定價權,尤其是石油。俄國、委内瑞拉和伊朗是很希望從美元霸權裡解脱出來的,可是控制世界石油定價的是沙烏地阿拉伯,而沙烏地對美國在軍事和外交有百分之百的依賴,所以中共很可能會在這一步上卡住。美國也心知肚明,因此不管代價如何高昂,美國仍然要對中東處處干涉,以保護其對沙烏地的影響力。除非美國 筋疲力盡,決心放棄霸權,他是不可能在中東放手的。這也是歐巴馬的尷尬:一方面須要Pivot向亜洲,另一方面仍然須要保護自己在中東的勢力。當然這並非不可能達成;最理想的就是亜洲有台灣、日本、菲律賓和越南這様的代理人,加上香港和大陸内地的崇美派鬧事,如此一來,美國的硬實力就可以專注在中東。 最後一步,是全球貨幣交易改用 人民幣為標準貨幣。這在可見的未來,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中共退一步,把最理想的目標設在二十年後,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分天下,這仍然是很 困難的 。就在五天前(2014年九月30日),歐元和人民幣開始直接兑換,可是只有一家中方的銀行願意充當做市商(Market Maker), 雖然他的 買賣價差(Market Spread)稍為小於歐元換美元再由美元換人民幣的價差之和,他的報價量(Market Size)很小,對大多數的客户來說,還是走美元那條彎路方便。如果連歐元都行不通,其他的小貨幣自然不用提了。中共唯一的希望,在於完成李克强計劃用20年達成的產業完全升級,再加上軍事硬實力的對外投射,那麼或許在貨幣方面也能如願。也就是,中共的崛起,必須在產業、軍事和金融三方面,全面均衡地發展,缺一不可。 總結來看,中共在未來十年内,雖然不可能推倒美元的霸權,但是像金磚銀行和亜洲投資銀行是很有意義的創舉,很可能會大幅削弱美國以金融手段剥削開發中國家的能力。這對世界經濟來說,將是一個大福音。 【後註一】紐約時報在今天(2014年十月9日)發表了一篇文章,叫“ China's Plan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Bank Runs Into US Opposition ”(“中國的區域開發銀行計劃遭到美國抵制”,詳見 http://www.nytimes.com/2014/10/10/world/asia/chinas-plan-for-regional-development-bank-runs-into-us-opposition.html?_r=0 )。原來美國在幕後威脅利誘其“重要盟國”(亦即澳洲和南韓)不得加入。美國的藉口永遠都是很光冕堂皇的,這次是為了“環境保護”,阻止新燃煤火電厰的建立。當然美國自己的燃煤火電厰的熱效率只有40%,而中共的最新技術是世界第一的上海外三火電厰的45%,在未來幾年從 600 ℃升級到700 ℃超超臨界技術之後,將達到50%,可是美國當然不會浪費銭像中共一様做全國 火電厰的技術升級。 美國有150年是世界第一的燃煤污染國,只在最近五年才因為發現了世界最大的頁岩氣礦床才改建燃氣 火電厰,現在卻用這個藉口來確保自己用金融手段偷搶拐騙的自由, 附帶地也創立了新的國際規則:連低度開發國家也不能建 燃煤火電厰;可是除非你有自己的天然氣,燃煤火電厰比其他電厰便宜一半,也就是很多開發中國家將會因美國的阻撓而缺電。别的國家的經濟發展出問题對美國是件好事,對世界呢? 【後註二】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10月10日表示,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使用人民幣作為國家外匯儲備貨幣,只是“還不願意說出來”,其中包括一些發達國家。此前,已知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貨幣的國家為尼日利亞和白俄羅斯。歐洲央行本週將討論是否將人民幣作為其外匯儲備貨幣之一。 newsblog. chinatimes.com /duduong
4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推荐一篇文章《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
热度 5 lfyhao 2015-9-8 17:29
推荐一篇文章《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
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 提交 我的评论 加载中 已评论 这篇文章是微信朋友圈中有人发给我的。正如推荐这篇文章的人在前言说的那样,这是最近两篇非常火的文章。在我看来这篇文章要比徐焰的那篇还要好,说的更加专业,更加客观,关键是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细读此文我们可以看得出:日本的败是败在他们的“大”上——野心太大;二是败在他们的“小”上“国土太小导致的战争后劲小”。共产党的所谓“胜”,最多可以说是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今天解放军战略的提高来自与高手过招,国民党的败除了腐败等原因外,主要是败在战术的单调与僵化。好了不啰嗦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看看读读 强大的日本究竟败给了谁? 2015-09-06 按右边加我》》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微信号 china_2049 功能介绍 在这里,了解中国和世界多一点点。不刻意追求原创,只是信息爆炸时代的一个“淘金客”。 最近有两篇文章很火。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日本究竟是败在了谁的手里?关于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答案的。这两篇文章提出来的观点,与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很不一样,甚至对于一些人而言,具有颠覆性。历史,过去了就会永远成谜。我们后人能做的,就是尽量去探求,不断地探求尽可能接近真实的真相。当然,也许永远也可不能。 下面你将要看到的是一篇强文。原作者是谁,坐观君(微信号:china_2049)一直查不到。但读下来,很类似知乎或者一些知名论坛上的民间大拿,文风平实流畅,娓娓道来。很好读。当然,还有一篇文章也很热,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了,也有不少读者向我推荐,那就是国防大学少将徐焰的文章。想必很多同学已经看过了,原本想一起推送,可是发不出来,作罢。感兴趣的而且没看过的自行百度吧。 好了,先来看这篇民间大拿的深度好文。很长,但绝对值得读,也很好读。实在没时间,先收藏,得空再看。 1942年7月,鼎盛时期的小日本帝国版图 首先说明,再牛的部队也不可能脱离环境。比如越南打游击打赢美帝,跟中国打阵地战就死成了鬼。德军打闪电战基本无解,跟苏联人打起城市战马上歇菜。 战斗力是由人和装备共同组成的。人的因素又包括了战略、战术和单人战斗素养。 从这几个方面来说,日本军国主义毫无疑问是很强的,因为他把国运一直放在了战争上,装备不佳的日军仍然是世界一流的军队。 日本人的战术极其精到(按计划打的时候),体现在细节上就是日军极为守时,该出现在哪就出现在哪。 莱特湾的时候,一边引诱美帝追击,一边去屠登陆舰队,只要 稍微失误,不是诱敌的先被灭掉,就是偷袭的完蛋。可小鬼子愣是玩出来了。山本五十六出去巡查,说几点到就几点到,美帝飞机本来滞空时间也就那么几十分钟, 如果他上个厕所,开个party什么的也就躲过去了,可人家多守时啊,这才有了击落山本的战果。那么,小鬼子怎么就打不过土八路呢?难道真的是游而不击么?非也。 我们现在嘲笑日军的武器差,但每一种武器都是有其设计目的和用途的,说人家差要看人家怎么用,对谁用。 日军的轻重机枪 虽然次了些,但是射手训练极其有素,至于三八大盖,它的防尘盖虽然笨重,但是有效的防止了故障的发生。直到朝鲜战争时,我们很多军队仍然不愿意换装苏式步枪,认为三八大盖更好使。至于说它的杀伤力比毛瑟枪差,别忘了,杀伤力是以打得中为前提的。日本人的口径之所以设在6.5毫米,考虑的是国内资源不足,省一点是一点,这种作风一直影响日本军队到战败为止。优秀的八九掷弹筒就很适合丛林战山地战,九二步兵炮被称为世界最好的步兵炮,既可以当直射炮,又可以当迫击炮用,完全符合日军对战场的想定 —— 也就是亚洲战场交通极差汽车不足,人力为主蓄力为辅,三个人拉着这炮就能走。因为资源不足,所以日本陆军机械化水平很低,骡马化为主。不过二战时期这也不丢人,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作战时,还有10多万骡马在乌克兰草原上吃草,这就是第六集团军的后勤运输主力。日本海军方面,战列舰的设计建造是不成问题的,缺点是钢材质量不如美国,炮钢不行,打不了多少炮弹就得换,舰艇设计方面底蕴不足,性能不均衡。电子设备跟没有一样。但日本人的鱼雷是世界最好的,射程最远,威力最大,因为长矛鱼雷是 用液氧做氧化剂的,全世界都不敢用——这玩意儿现在就在韩国罗老号上,自己掂量吧。说他易爆,不是制造时爆炸,而是巡航返回后鱼雷没用 如何保养的问题——美国人在战后问日本海军这个问题,日本海军把射程一万码的长矛鱼雷放在码头上,该放液氧了,美国人希望看看他们的技术手段,而日本所有的军官都躲到掩体里,挥手叫来了一名新兵:你去,把阀门扭开。 日军步兵单兵装备 写到这里很有感概, 日本人也是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不过是以蔑视生命为代价的。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和历史很相似的,发动机、电子、钢材,所以,中国人要破这个局,读史确实可以鉴今。 经过武士道灌输的日本人对战争很狂热。看看小林觉的回忆录就知道,日本士兵的训练相当残酷,竟有熬不住训练被练死的;海军的炮术和操船不用说了,世界一流, 因为没有雷达,日本人练就了“斜眼”——人类的眼球上,夜间感光细胞的分布在眼球侧面的比眼球正面的多,所以,斜眼能在晚上看的更加清楚。 让我们回望党国,当时的中国军队,最好的中央军也只有山炮一个团,一个连能有三挺轻机枪就不错了。1938年的时候,国民政府还在从国外进口德国1888式 步枪(还被忽悠是毛瑟枪),也就是汉阳造的原型。张国焘的回忆录中,还骄傲的说,红四方面军纵横四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川军的步枪射程太差,从河这边打不 到河那边—— 藤县的川军够爷们呀。晋造山炮,赫赫有名,不过,这些大炮都没有装瞄准镜。中国的冲锋枪和盒子枪不错,近战时让日军大开眼界,不过别忘了,当 时的夜战还没有成型的战术,使用冲锋枪和盒子枪的都是军队精锐,不到山穷水尽,谁能如此消耗?冲锋枪不是突击步枪,手枪近战也是无奈之举。 这是装备上,从思想上说,1911年以后,中国始终是联省自治的管理系统,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军队。中央军的根据地不过是江浙沪皖鄂数省而已,战争频乃—— 1912年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战争,1914年护法战争,1915年张勋复辟,1916年直皖大战…… 总而言之,每年都开几次party,而且,日本人在其中发挥了不少的作用,直到1935年,陈济棠广东起事,成立抗日政府,所用的资金还是来自日本,炮党就更不用说了,拿日元的典型,不光拿日元还拿卢布。日本人一方面挑动中国人内战,卖给军阀军火,发点军火财,另一方面宣传中华文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民族的概念,只有改朝换代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谁入住中原,谁就是正统!现在回头看看国内这些文化汉奸,他们鼓吹的何其相似乃尔!所以,我们官方也认为, 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观念的成型,真正确立,就是在抗战之时。 一支今天拥护中央,明天反对中央的军队,突然被组织起来,对抗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炮、从来没见过飞机坦克,而且从来没见过这么坚韧的对手(武士道也是理想啊)。弟兄们想死守,不知道敌人从哪儿过来(电台都没有,收音机放的是中央社), 弟兄们想防守,不知道怎么挖战壕(国内的战壕就是一条线),直到转进台湾,国军才知道,原来防线不是挖一条战壕就行,需要有纵深防御,要多条防线交替。在 这种巨大的恐惧面前,当兵吃粮的人本能的开始想家了,在黑夜的撤退中,突然有军队冲过来,长官找不着,军队只好按照传统的内战模式,一哄而散。在这种情况,一个大队击溃一个师并不奇怪。 据壕作战的国军士兵 就是面对面的对抗,装备最好的中央军也不是对手。他们是按照对国内战争的理解,安排自己的冲锋队形的,日本人什么火力投送能力啊,机枪大炮直接扫地。单兵的射击水平又不行,仅有的轻机枪遭到掷弹筒的压制(日军掷弹筒反应极其迅速 即使面对伏击一分钟之内必然开火—— 吕正操回忆录记载),调重机枪过来,会遭到步兵炮的压制,调迫击炮过来……这就是团以上的大战了,国军的协调能力不是吹的,等死你不偿命。不用等到这个时候,只挨打不还手的军队已经崩溃了,在唯长官之命是从的军队中,缺少培训思想单一的国军军官首先泄气,军队也随后泄气,那个南京的唐某就是一个极品例子。 中国军队的万国牌武器也帮了日本人不少忙。首先口径从11.43到6.5不等,其次,七九步枪(中正式)有19种之多,他们的零件都是不能互换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军人都没有接受过拆卸枪支检修设备保养 枪支的训练(我们不排除自学成才的可能 共军在抗战期间由于条件艰苦和军官素质高,自学成才的尤其多),这说明,你发给士兵们的枪,可能没打几枪就扔了。而日本人,由于武器是成制式的,人人都会这一点。 当然, 一些中国军队也能打,不过请记住,他们都是善守不善攻的,他们大多强在战斗意志上,有了这一点,和大多数军队相比,他们就好像来自两个星球。 不过,军队是从属于政治的,腐败的政治环境很难抱有一个有理想的军队。 中国国内,唯一有希望对抗日军的就是共军。共军最大的特点是有理想,士兵明白为何而战,因为总是处于劣势,所以他们也明白为何要撤退,士气不会受到巨大打击。 共产党的军官是很能打的,因为不能打的都打死了。另外,根据埃德加.斯诺的观察,贯彻国民政府步兵操典最积极最坚决的就是红军,而这本步兵操典是抄袭德国的。林彪终日落实步兵操典,刘伯承则办了红军的高级军校。这只军队因为总是处于劣势而不会泄气,因为生存而不断的学习,当然,他们的装备比中央军差多了,平均五个人一支步枪,手榴弹的杀伤率极低。(马石山惨案中,六名被困的共产党人不当俘虏,他们抱在一起,拉响了仅有的一枚手榴弹,结果当天晚上,六个人都醒了,高举手榴弹的那位手里还有个残存的手榴弹把手)。所以,他们见了鬼子就跑,这不是缺点,关键是他们躲在了日军看不上的穷乡僻壤,坚持了八年,而且活下来了。 千万不要以为八路军总是打胜仗,其实,他们打败仗的次数数不胜数。如果日军不摧毁国民政府的统治体系,八路军很难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扎下根来,可他们扎下根来,就以坚韧不拔的表现坚持下去。国军至少安排了50万人在敌后打游击,要么崩溃、要么投降,而八路军则彻底放弃了决战,把大战细化为了一系列数不胜数的细小战斗。面对这一点,日本的装备优势和训练优势就SB掉了。越是现代化的 军队,分工越细,后勤兵越多,土八路在山沟里蹦,你的大炮和坦克都2B了,你的快速机动也2B了,可以说,需要中佐以上官员协调的事情统统2B了。一个派 出所一个派出所的安排据点,第一你人不够用的,高层还想打苏联呢,你丫漫山遍野打土八路有毛军功啊,第二,你原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野战兵团变成了俗不可耐的治安军。大家不要怀疑,你有时间观察一下地方警备区的军队,再和野战军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离开了战斗集体,日复一日的缺少监管和训练,和汉奸等人*混在一起,就是变形金刚也得生锈啊。 这就是日本华北治安战的战略困局,事实上,他们赢得了大多数战斗,有的战役还很辉煌,比如五一大扫荡,打的共军措手不及。战术上,日军的成功战例极多,他们曾经夜晚出门,冒雪翻山路四十里,歼灭了山东共军唯一的炮兵团。不过,共军判断反扫荡胜利的门槛很低,我活下来就行,我又活下来了,抢你的粮食,打击你的税收,偶尔放两枪让你不痛快。让你必须中队以上才能出门,这就是胜利。出门之外,处处敌国,这种感受是很沉重的,你像用锤子在打湖水,每一下都是胜利,但 都是无用功。 以时间、空间和人命做代价,八路军在与日本的战斗中锻炼起来了,低水平的战斗好像是高手在给低手喂招, 八路军越打越好,虽然他们穷的没有子弹没有枪(其实八一步枪是很不错的 吴云铎的枪榴弹和掷弹筒也不错),他们的战术水平越来越高,唯一欠缺的是大兵团作战能力,他们还没这个资格,这一点是战术水平低下的国军帮土八路成长起来了。 这个困局说明了日本人致命的缺陷:战略水平差。事实上,日本人在八年中也就这一个弱项了。 蒋公的日记中说道害怕日本人直接出陕西,经四川灭中国,这是当年忽必烈的路线。不过本人认为吧,蜀道难于上青天啊,放弃海空优势,爬荒山,过蜀道,后勤补给都不知 道能不能跟得上。现在哪些地方还有荒无人烟的,抢劫都找不着对象。中央红军1万人过路都得吃草根啃树皮,要是一个师团开过去,呵呵,也就英帕尔的结局。日 军沿长江进攻,实际上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说他不懂战略吧,看起来有点,但大的战略方向本来就错了,是沿江死还是爬山死没有本质区别。加上老蒋这人也还有点骨气。 这就是日本人在大陆的死结,要解决共军,就必须要大量当地政府军支持,或者野战军就地治安化,这样的话,就必须先解决蒋介石,但怎么打,蒋介石就是不妥协。 正在这种状态下,日本人在诺门坎和苏联又打了一仗,目的是希望苏联断绝对中国的援助。结果苏联过于“坚硬”,不好啃,于是也就罢手了。事实上,到1940 年,日本人已经发现打中国太不合算了。欧洲战争,盟军奔溃,东南亚多少殖民地啊,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比中国好啃多了。那就退兵啊?不行。为什么?大日 本帝国吞下去的,就是帝国的,哪怕是一坨屎也不能吐出来。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是这个思维,按中国文化的评论就是,不知进退。 1940年,日本人轻松进入印度支那(越南),比国军更缺乏战斗意识的法国殖民军投降,这震动了欧美。美国人一直想参战的,这个借口已经足够了。不过,日本和德国 的联盟(日本的另一个战略错误)让它担心后院起火,于是,美国人决定先“测试”一下日本,要求日本退兵到1937年7月以前的状态,否则,石油禁运。那时候没有战略石油储备,禁运意味着日本联合舰队只能工作3个月,日本人又不能撤兵,又垂涎于东南亚殖民地,于是他们决定赌一赌。事实上,如果他们认输,也许 日本帝国现在还在呢。可是,如果他们认输,日本帝国的国民们当时会疯了的,打了这么久,就是个零蛋?这就是愤青当道啊,愤青是什么都不管的,打,不打你就 是卖国贼,谁不打杀谁,杀到有人肯打为止。 日本和美国相差最大的是国力,包含生产力、资源保有量和人力资源。武器的劣势上,飞机上缺口最大,尤其战略轰炸机是德日法西斯共同的疼。步兵武器上差别不足以成为战略问题,虽然三支m1步枪可以压制日本的轻机枪,美国军队的火力密度更高, 但这对太平洋的岛屿争夺战来说,不具备决定性价值。 关键是生产力,要知道,美国人在支援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同时,动用上万架轰炸机轰炸德国,在大西洋反潜,与日本激战,而且,关键是而且,它丫的还用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力在搞原子弹,一个当时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响的玩意儿! 1945年8月15日,日本签字投降后,数千架美军战机组成的编队飞越日本东京湾 这就是差距啊差距,我们国家现在每年全国动员在招飞,挑选飞行员,为空军选择精英。可美国,有上百万的民间飞行爱好者,他们没事自己飞,这是空军的潜在力量!不要动不动喊打喊杀,否则你就会像日本帝国一样,把内裤输进去。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出,重庆鞭炮齐鸣,人人相互道贺,因为他们知道,美国参战,日本必败。这不是战术胜利所能掩盖的。 日本人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日本陆军1871年以前效法法国,他们对拼刺刀的喜爱、他们的步枪口径乃至他们的师团编制,都是法国人帮助他们建立起来的,法国是整个欧洲最爱拼刺刀的(俄国在东欧,不在日本人眼光内)。直到二战,日本的九二重机枪还是法国哈奇开斯的山寨版。1871年以后,日本开始学习德国,德国人的连排战术给日本人以深 刻印象。不要以为日本人的三八式好,事实上,日本步兵的火力输出是以机枪和掷弹筒为核心的,三八式步枪手是为了保护机枪和掷弹筒而存在的,一个小队是一个完整的火力输出单元。这一点,是战术混乱的国军好久都没有弄明白的。我们说日本人拼刺刀厉害,打枪厉害,那都不是他输出伤害的主要部件。日本人的装备对欧洲列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东方哲学中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着实骇人,如果辅以精良的训练,这战斗力是压倒性的。 日军班进攻准备 英国殖民军的武器装备是超过日军的,别的不说,恩菲尔德步枪现在仍然在印度装备(阿三威武),这是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栓动步枪,丛林中比三八式强很多,M3坦克比97式压 根不是一个档次,反坦克炮,重型榴弹炮都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可操作武器的是人。英国殖民军的素质,和日本安插在华北搞治安的百字头师团差不多,装备是精良的野战装备,人已经烂了。日本人还有点军国主义素养,英国殖民军早已萎靡,而且,他们已经开始考虑以后 —— 也就是眼下肯定失败的,但是欧洲军团和美国人打过来以后一定赢 —— 本着这个战略考虑,英国人决心死守新加坡。 新加坡之战应该被称为亚热带作战的经典,日军速度快、作战决心坚定,用三万人打击十万英军,英军人虽多,但没有展开,单兵战斗力又不如日军,结果日军打在关节上,让英军陷入了中国古代兵法所说的“滞形”,只能挨打,动弹不得。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除了精神各方面都占优势的英国人居然守不住他们一定要守住的新加坡,这彻底改变了西方人的看法。日军的单兵战斗力一直压着英军,直到1944年英帕尔之战,几万人,每人靠着几两大米活着,硬生生压着十几万吃罐头的英军打。英军战术呆板,缺乏为殖民地牺牲的热情,完全是坐等胜 利。这一点来说,就是国军有英军的装备,也会比英国人表现的好,至少东方人对牺牲的理解不同。 日军占领新加坡-两栖进攻船团行进路线 【日军新加坡作战之回顾 (辻政信.1951年)】 所以说, 日本人是极其强悍的敌人,特别是技术的优势被地形所抵消、人的因素发挥到极致的时候。面对同样坚韧的中国人,它又具有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越是地形限制小的地方,技术的差距就会发挥巨大的威力。比如,日本打中国人,在平原上狂飙突进,徐州会战打的几十万国军崩溃,但在太行山就不行了,硬生生被八路拖死——无他,地形限制了技术装备的使用。 在太平洋战场,则完全是技术制胜论者的天下,日本所面对的是一支技术至上的军队。 为什么傻大木死得这么惨?沙漠也是地形简单的地方,跟海洋没太大区别,谁的火控好谁占便宜。在这种战场上,美帝一向都是屠杀的。 美国人的战术战略源自欧洲,特别是英国给他们的影响巨大。美国军队是火力至上,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更好的输出火力,训练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更快更准确的输出火力。中国军队从美国军队学到的专用战术术语就是“压制”和“盲射”,感情你丫打那么多炮不是为了消灭敌人,而是让对方趴在地上别动弹!真是太败家了! 和我们的愤青一样,当时的日本人也认为美国人怕死、爱享受,缺少牺牲精神。但在美国人看来,这些很正常。 第一,我们的任务是输出火力,消灭敌人,因此当后撤无望、后勤被切断,我们已经无法战斗,可以体面的投降。(注意这一点 中国军队最喜欢穿插) 第二,我们有强大的后勤,老子有钱! 第三,投降的文化在西方并不可耻。东方的战略观是你死我活的总体战,死一个人,消耗你一发子弹都是值得的。而在工业化发达的西方,我坚持下去只是面对钢铁的洗礼,有什么意义? 但这一切绝对说明不了美国人懦弱! 西洋人是从线性阵列走过来的,那是什么?就是排队立定,拿着燧发枪面对面枪毙。 在葛底斯堡会战中,两万南方美军排成方阵迎着火枪和火炮前进,爬越壕沟和城墙,全军阵亡了90%才崩溃! 在索姆河会战中,他们的远亲纯正的英军(不是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印度人组成的杂种)还是用这种线性阵列冲击马克辛机枪防线,一天死了6万人!尸体一层层的摞,他们怕死吗? 当然,这些事例从另一个层面说明西方战术的单调,特别是连排战术方面。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美国人怕不怕死。而我们的答案是,美国人不怕死。 二战中,从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到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2433天。从1942年开始,美国平均每天损失170架飞机 。 二战中,平均每月有6600名美国陆军航空队人员丧生,约每天220人。另有18000受伤,12000失踪,41000+被俘(被日军俘虏的5400人中一半活了下来,被德军俘虏的死亡率约10%)。总战斗损失121,867人。 这些都是我们认为是金子一样的飞行员!而且不包括美国海军损失的。 美国海军的飞行员,被击落后80%都得死,因为在海水里没得救(除非在卡特琳娜基地附近)。可是你听说美国海军飞行员二战时不敢飞的吗? 美国人二战时说,只要飞行员完成25次出击任务,就可以休假半年。到战争结束,没有一个机组享受到这个福利 —— 全被击落了。 技术优势不是绝对的,德国人不是吃干饭的,而美国人是不怕死的。 有愤青们认为,美国人轻轻松松消灭了日本人,间接证明了中国的无能。事实上,日本海军的战斗力相当过硬,不然瓜达卡纳尔群岛也不会有一条“铁底海峡”。 加速日本失败的理由,是石油。 美军空袭特鲁克港内的日本船只,可以看到有些船只正在释放烟幕,也有船只被击中后在燃烧 日本联合舰队的母港,设在南婆罗洲的特鲁克,估计很多现在的日本人想起来都心向往之,大日本帝国的联合舰队,竟然把指挥部设在接近澳洲的地方,这是何等的强盛啊! 事实上,山本五十六呆在那里,只有一个理由,石油。婆罗洲的石油,可以直接灌到油箱里使用,无须精炼(国内的这些油田都得泪奔了)。这种石油,使用起来,唯一的缺点,就是容易爆炸。好多航母、军舰因此一击就沉。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炼油能力的低下和后勤的无奈。说白了,就是国力。 雷达不如人、钢材不如人、石化生产不如人,这些都是国力的问题,和战术无关。日本海军的精兵,哪怕是用斜眼在晚上看,终究赶不上雷达的改进速度。日本的百炼精兵,都在美国人的钢铁生产线中被消耗掉。美国的P51号称飞行的铝块,就是这样,日本人也能打下来,可打下一架,又生产出两架。对比死人的速度,日本人培训飞行员的速度跟不上了。后期的日本,由于缺油,培训飞行员的方式是看电影 —— 事先摆好各种模型,用电影摄像机模拟飞行的各种动作,让飞行员看,这 培训出的,不是菜鸟而直接是菜! 等到了后期的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只要美军切断了后勤线,炸弹舰炮排队推进,日本再精良的步兵, 在一个岛屿上能机动到哪里去?坚守的意义只不过是加大美国物资的损耗罢了。而美国人消耗的起,他们也不缺时间。在一个岛屿上,美国人能用推土机堆起一座小山,在两天内只推进50米,5天后把精良的狙击手活埋了。 所以,战后的日本在炼钢、电子、石化、发动机等方面刻苦用功,成为世界第一,战败的教训刻骨铭心啊。好好一盘棋,就因为这些短板把日本帝国给毁了。 日本帝国原本是希望通过一场速决战击败美国的信心,然后求和,回头解决中国,享受胜利果实。但美国人把它拖进了持久战,这是必败的。为了解开这个死结,唯一的钥匙就在中国手里。 只要中国投降,大量的资源、士兵都会转移到太平洋战场,让美国人丧失信心。—— 换了你,如果知道这仗要打十几年,你也要考虑是不是休战一下。至少得回去生生孩子不是? 不管怎么说,蒋介石看问题是很准的,他腐败、他任人唯亲、他气量狭小、他独裁无胆、他民主无量……但有一点还是可以的,他就是不投降!从太平洋开战,他就再不和日本人谈了,连虚情假意的谈都停止了。 缺少基本战术修养和训练的国军被打的惨绝人寰(仅有的精兵被调到后方藏起来了),一退再退。腐败如同瘟疫一样蔓延。八年里,日本人可以攻下它任何想攻下的地方,可以守住任何它想守住的地方(李宗仁语,ps,相对于国军而言),可国军高层都相信美国人会赢,国军底层又有一些忠义在苦苦的维持。 在后方,共产党如同一块粘瓜糖,最大的一股力量也不过几百人,建国后的十大元帅都是带着几百人在山里转来转去,不投降,不消停。 你不能指责他们游而不击,他们只要活下去,让日本人不敢撤兵,就是在消耗敌人的实力。拿什么打?山东军区偶尔缴获了一门九二步兵炮,只有3发炮弹。日本人疯狂的追,共军只好把它埋到土里。日本人后来又派汉奸谈判,提出用三挺重机枪和子弹换,共产党就是不答应。无他,有了这门炮,所有的炮楼都紧张,以往几千人攻不下的炮楼,现在感受到威胁了。 祝捷大会上,八路军演示北岳东线战斗中缴获的日本92式70毫米步兵炮 河北的地雷战,鬼子踩上去,轰隆一声响,然后看到踩到地雷的鬼子哇哇大叫,全身漆黑——土法做 的黑火药太差了,唯一的办法是在地雷里放上狼毒和大粪,让他伤后感染而死!山东许世友那儿高级点,炸药还行,用的地雷是遥控引爆。也就是一个人藏在离道边 十米的距离,鬼子经过的时候,他手动拉线,一拉一炸,线露出来了。这个人就得赶快跑,那真是玩命。敢干两次的人,肯定记功提干。 1944年,上海浦东游击队(没错 就是浦东金融区)缴获了一挺九九式机枪(日本仿的捷克轻机枪),激动不已,到处购买子弹(没错缴获是不够用的,得找第四师团),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明白, 那些所谓的抗日电视剧是多么的可笑可怜!它们侮辱了我们勇于牺牲的前辈!以如此可怜的装备,面对体系完备世界一流水准的强敌(讨论到现在 可以这么看了吧),敢于挺身而出的,就是英雄。用绝世武功大砍大杀的,那是白痴的梦呓。 许世友的功夫是公认的,可他也在胶东半岛的穷山沟里躲着,从来没听 说许上将单刀赴会的。直到1944年底,许世友攻水道,歼灭日本两个小队,还费了好大的功夫。 尽管占据绝对优势,可日本人面对打不着、赶不走的土八路,产生了巨大的挫败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势”,打个比方,好比《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用木剑缠倚天剑一样。 歼灭战是体系作战,看似攻坚时损失大,可收获更多。好比敲开一个鸡蛋,开了硬壳,后面全是收获,而硬壳打开一个点以后,也可以庖丁解牛。而体系作战方面,在东亚战场上,日本没有对手。 就算苏联也不行,尽管诺门坎打败日本,可苏联动了倾国之力,日本人还创下了两次战术性胜利(奇袭苏军机场、 世界第一场装甲迂回奔袭战),面对铁甲洪流,日本人缺少反坦克武器,可绝望的步兵反坦克战术给连排战术粗糙的苏联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而在治安战中,所用到的只有步兵连排战术了,重武器不过九二步兵炮而已。我认为,世界唯一能够在连排战术上克制日本的,只有共军。这是在搏杀中锻炼出来的技 巧,所谓战前诸葛亮会 战后总结会,现在做成了官样文章,可当时是在讨论保命的问题,能不认真啊。总结一条经验,就能保住几条性命。共军还有一点好处,由于打惯了败仗,习惯自身 的劣势,没有面子问题,说走就走。可日本人不行,你和土八路过招,竟然撤退了,你无能!这方面的典型就是阿部规秀,雁宿崖下,黄土岭上,一心报复的阿部规 秀最终把自己也给搭进去了。 装备精良、战术过硬、训练有素的日本人在给中国人喂招,自己的体系作战瓦解在一个个炮楼里,就是再坚 定的战士,面对没有尽头的战斗都会疲倦,心生怯意。胜了,你没有机会休息,败了,结果更惨,你输不起。三十年后,美国一个国家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崩溃在了 中南半岛。四十年后,苏联崩溃在了阿富汗。 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威力,毛主席的威望就这么树立起来了。 胜利前夕的大溃败 —— 豫湘桂会战,国军丢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城池146座 这个时候,从战略上看,两面作战的日本已经没有足够的战略资源了,战败是定局。绝望中的大陆日军发动了豫湘桂作战,说是打通大陆交通线,实话说,他们自己都不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大陆交通线是不需要打通的,南洋孤军也不可能步行几千里回来。估计日军将领就是想做点什么,显示自己的力量,好像绝望的狗熊最后怒吼一声。然后我们的国军完美的配合了一把…… 一号会战再次显示了日军的战术水准,汤恩伯一泄千里,日军缴获了大批美式机枪、火炮(都 是美国从巴拿马运河运到澳洲再运到印度 然后用飞机运到云南 拉到河南)、大批新出厂的掷弹筒(牛皮套装着的 而此时国内大多数人饭都吃不上),从这时起,国军的装备已经优于日军,但战术水平差的很远,战斗意志更糟。 衡阳会战,方先觉死守城市,外面围城的日军食不果腹,病死的漫山遍野。更多的国军则远远在外面看,直到转进台湾,国军这种“看风景”的作风一直不改。方先觉降了,更多的国军被惊走了,日本人打到了贵州,重庆震动。高官贵人很紧张,他们知道美国必胜,发愁的是往哪里暂时逃命的问题,蒋介石很紧张,因为打成这样让他在盟国面前很难看,至少斯大林公开看不起他,拒绝和他见面,这才有了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两次会谈。只有中国最基层的平民百姓,怀着忠义之心,准备殉社稷了。“一寸山河 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就是这时候喊出来的。 当时,《大公报》记者采访了一个年轻的军官,他是一名大学生,投笔从戎。当被问及战争信念的时候,他说,我相信我们民族必胜。当记者问他,你战后打算做什么呢?这位年轻的军官笑着说,到时候我应该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军人大概都要死的。 多少年以后,我看到这一段,仍然黯然神伤,我们不知道,这名忠勇的军人死在哪个战场,把缺乏训练的士兵盲目驱赶到战场上,国民政府无疑是犯罪。 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坚持下来了,这就是胜利。如果这名军人没有死,有幸加入解放战士的行列,我相信在朝鲜战场上,有了精通战术的军官领导,他会把美国人打的举手投降。 有人说,日本军队是一支停留一战水平的军队,原话来自一位德国武官,固然不错,但我想反问,一战和二战有什么本质区别? 英国步兵用马克辛机枪、恩菲尔德步枪打完了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步兵用K98打完了二战,苏军到1945年才撤装莫辛纳干。 二战强调装甲战和运动战,可日本人也组建了坦克军团,日本人在中原的分进合击做的相当出色。日本军队在装甲纵深突击方面完全是空白,可美国人在这方面做的也 不怎么样,欧洲战场基本是一条战线推过去的,巴顿不过是战线上的小箭头,考虑到德军的崩溃速度,他的推进并不是惊世骇俗。 日本人不笨,他们的弱点就是国力。中国人与他们缠斗,打的就是这一点。 1943年6月8日,习惯了东躲西藏的八路军在河北宋庄与日军遭遇,两个正规连对抗着二千五百拥有精良装备绝对优势的敌人。结果杀伤敌寇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一千一 百人之多,而自己只伤亡七十三人,战斗从白天到黑夜,整整坚持了十四个钟头,而最后胜利突围而出。网络上很多年轻的质疑者还在怀疑杀敌数字的准确性,尽管那个年代的八路很少有撒谎的习惯。放开数字不说,这场遭遇战说明了一个问题,八路军的连排战术,已经开始超越日军。其实,当时制约共军的因素已经不多了, 共军正规军的战术水平可以进行一场野战了。从平型关的4:1到宋庄73:1000,这个变化是惊人的。共军被困扰的,一是缺少火炮以及压制敌方火炮的手段,导致部队的大规模机动受到限制,二是缺少组织大规模野战的能力,红军时代组织方面军作战的能力已经严重退化。这再次证明,能力不等同于知识和经验。同样,日军的野战能力也在没完没了的守炮楼的过程中退化掉了。步兵单兵战术是陆军的基础,是日本人最优秀的科目,日本人的精兵开始消磨殆尽,而中共已经在战火的磨砺中成长起来。步兵连排战术也是日本人的强项,可中共在这个科目上更加优秀,不优秀的已经死掉了。 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美械武装的国军超越了日军的装备水准,其实,很多国军的装备还是不如日军。第四野战军进攻广西,遭遇第7军,战史上特别注明:“该军全日械武装,战斗力很强”。如果日械武装没有威慑力,是不会加这句话的。解放军的战史会为某军队注明“该军装备冷兵器战斗力极强”吗? 事实上,阎锡山至少留了五万日军帮他打内战,但不过是给解放军造成一些小的困扰而已,这些日军留下的痕迹,是共军战史上说某某山头或某碉堡防守的特别顽强 —— 但是,我 们还是把它打掉了。没有一支日军在战术战役中给共军形成大的威胁。 共军的缺陷,全被国军帮忙补上了。战术能力低下的国军为共军送来了火炮和炮手,宽容的和共军一起演练大兵团作战,给了对方犯错的空间 —— 你不给空间也不可 能,共军的步兵战术太优良了。万家岭会战,国军歼灭不了106师团,主要就是对方步兵战术优秀,共军此时比日本人更狠。三年演练、一年休整,当共军出现在朝鲜战场的时候,步兵正处于鼎盛时期。 太原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的阎锡山部第十总队少将副队长山田岩 我认为,证明日本人面对铁甲化的欧美军队并不是渣的一个重要例子就是朝鲜战场。所有的事实 都证明,联合国军不缺少坦克,共军前期基本没有坦克,共军的装备和日军相比,也没有代差。但美军铁甲部队在前四次战役中无所作为,至于第五次战役,打在志 愿军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际,就是德军装甲师,在后勤跟不上的时候也会很难受。至于攻击机,美军一直占据压倒性优势。 之所以日本人很渣,是因为在太平洋争夺战中,他的步兵始终是坐以待毙,海空力量和时间都在攻击方手里,这种时候,神仙也打不赢。 日军战斗力比不上志愿军,是因为志愿军的连排战术更为优良,尤其擅长迂回包抄和穿插。崇尚技术的美国人认为,战斗就是火力的对比与叠加,对后勤看的极重,当后勤线被切断而又无力恢复时,突围就成为第一选择。 后来,美国人也学会了穿插,五次战役时,他们的伞兵超低空跳伞(现在也是很牛的),突然出现在志愿军身后的一个山头上,竖起了星条旗。志愿军回头看了看,派 了两个岗哨,无动于衷。这让美国人束手无策,在他们的认知中,这一突然行动会让敌军大吃一惊,甚至崩溃。事实上,英军以此法“惊溃”过土耳其,德国人以此 法“惊溃”法国人,可习惯了反扫荡的中国人无动于衷。最后,看看前后的红旗,美国伞兵趁夜又穿插了回去。——这完全是两种作战思维的问题。砥平里战斗是一 个重要的转折点,走投无路的美国人死守砥平里,结果守住了。美国人这才意识到,志愿军的攻坚能力太弱了——自此,美国人坚守,无隙可乘的志愿军也拉开了防 线,战争回到了一战模式。 鄙视一战思维的诸位,能告诉我1952年下半年的朝鲜战场,和一战有什么区别吗? 二次战役中攻击与撤退,让美国人刻骨铭心。志愿军拒绝正面进攻,“总是十几个人从出其不意的方面冲上来”,冒着严寒,美军开始了突围。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在严寒的天气里,美军依旧是撤退而不是溃退,他们的殿后部队尽职尽责的挡住了志愿军的追兵,摧毁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他们的开路部 队按照命令,对每一个阵地发起凶猛的冲锋 —— 其中就包括松骨峰。在一条河边,工兵架起了一座钢铁浮桥,这是从日本空运来的。没想,志愿军的敌后侦察兵在突 袭中把该桥炸毁。美国空军立刻从美国本土把另一座浮桥的组件空运过来,一天以后,美国人继续撤退。然后,志愿军的敌后侦察兵(估计还是同一伙人),又伪装成韩国人,混上桥去,再次将桥炸毁。美国人艰难的把另一座同样的浮桥从欧洲运了过来。两天以后,志愿军的这支部队只能远远的在山上看着,打几下冷枪,美国人估计,他们的炸药用完了。中国人没有记录这是那一支部队。但美国人的记录展示了两支军队的可敬可畏之处。一支部队把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支部队则展现了赤裸裸的工业暴力之美。在桥断的时候,美国人并没有溃逃,他们的后继部队继续死守,前面的部队在等待,通车之后,他们井然有序的逃走。所以,正在人们为胜利欢呼的时候,刘伯承惊叹,美军败而不乱,有章有法,果然是盖世强军。 World's only airlifted pontoon bridge, Korean War 两支军队在交手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美国人努力学习夜战防御,提高步兵近战火力和炮兵反应速度,中国人则练习在美式炮火下的生存技巧和短促突击。要记住,在没有绝望之前,美国人是没有主动投降的,在用工兵铲的搏斗中,美国人一样凶狠。发现M1步枪不适合近战以后,美国人装备了散弹枪和手枪。 事实上,尽管如此,1953年以后,战线依旧在缓慢而耐心的向南推进,之所以不打了,是因为苏联人不想打了,我们用士兵的鲜血,换来了苏联的援助,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剧烈的工业化进程。从 1937年24支军队的集合体(共军只是其中一支),到1953年的强悍步兵,我们现在可以骄傲的说,中国人的步兵战斗力,第一。所以说,无论是日本人的 侵略,还是欧美人的铁甲,都不可能击败中国人。读史者看到日本人与美国人交战两年而显颓势,感觉日本军队是渣,进而推论中国人更渣,这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 疼。 美国人的评判中,有评论日本人的战略失误,有强调日本人的战术得失,有夸大日本人的技术缺陷,却唯独没有贬低日本人战斗力的。 在约翰托兰写的《日本帝国的衰亡》中,充满了对日本人决死精神的敬畏之情:“海军参谋长宇藤决定不得到最后投降的时候,由于目睹了山本大将的战死,他觉得他有义务做些什么。他来到飞机场,集合一个轰炸机中队的飞行员,告诉他们,日本决定投降,而他决定向美国舰队发起自杀攻击,宇藤强调,此次任务完全自 愿,不愿意的飞行员可以退出。但是所有的飞行员都服从了命令。由于轰炸机满员,宇藤只好坐在无线电员的位置上,但无线电飞官并不愿意,地勤听到他说,你占 了我的位置。我豁免你了。宇藤脸上似笑非笑的说。但这名飞官坚持挤了进去,宇藤微笑着往旁边挪了挪。四架飞机依次起飞,在飞行半个小时以后,发回了宇藤的 诀别电报:飞机此去冲绳,在那里我军阵亡如樱花坠地。…… 美国人充满了对日军决死精神的赞叹,并为击败了这样的敌人而得意洋洋。 所以,谈起这一段历史,我想说的是,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明治天皇通令全国,优待中国留学生,培养亲日情绪,支持一切可以祸乱中国的因素,挑动中国内战,消耗中国实力。直到七七事变时,在日本人挑唆下,张自忠依旧与宋哲元反目成仇,北平因此不守。即使如此,在日本投入了全部陆军精华,尽起40年之经营,甚至日军对中国地理的熟悉,都远在中国将领之上,他们还是失败了。 中国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15年内,他们的军队站在了世界的第一阵营。没有人可以低估我们这个民族的潜质。没有一种外来打击可以击败中华民族,能够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所以祖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强敌环视,挑战频频,对中国其实是好事。大使馆被炸、南海撞机、台海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中国军队前行的动力。相反,太平盛世的硝烟是打击中国军队的最好武器。当我们看到高手撕开日本人 时,当我们看到狙击手杀日军如麻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所谓英雄手持机枪对天扫射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日军一颗105毫米炮弹,可以杀灭方圆70米内一切生命,日军一颗200公斤炸弹,可以杀灭150米内一切生命,日军的红筒毒气,杀伤范围50米。7.92毫米重机枪,直射10秒钟,可以打垮沙袋垒砌的工事,把人压死在里面,三八式步枪,实战中可以穿过两具尸体,打死第三个人。而美军的12.7毫米机枪,一颗子 弹可以直接把人体打成两截。日本步兵普遍精通柔道和格斗,行进中射击,300米内枪响人倒。而美国人对国共两军的共同评价是:普遍营养不良,士兵在短时间剧烈运动后会倒毙。面对这样的敌人甚至还有很狠的敌人,我们来了,我们战了,我们胜了。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733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阅兵盛典直播又被央视毁了
热度 2 稻草 2015-9-4 10:31
作者:百度百家   今天上午小官跟众多观众一样守在家中观看了期待已久的阅兵礼,然而就在大家兴高采烈地守在电视机画面前看直播时,小官觉得自己的眼睛要被这场直播亮瞎了!如此盛大的阅兵礼,如此恢弘的检阅部队,如此感人的场景,全都在央视导播的手中毁成渣渣了…….真想问问这支导播团队,你们都是蓝翔毕业的吗?!!!!   亮点1:200人的国旗护卫队行进的图象竟然没有一个整体镜头!   队列最难的地方同时也是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大方阵的行进,而正当这个196人的大方队行进的时候, 镜头竟然离开万众瞩目的方队,切到一个天安门广场只能听见方阵整齐的步伐,但看不见方阵的行进的地方, 接着又把镜头对准天安门上的每一个主要领导人! 把这个最庞大的方阵的精彩表演几乎完全错过。   等回到方阵的镜头, 竟然只是低角度的正面排头兵的特写! 完全看不到方阵的整体, 使得196人的大方阵和几十人的方阵在电视里没有任何区别, 因为镜头总是给前几个排面, 根本看不到后面! 196人中的150人都白忙活了!   亮点3:镜头又虚又抖!   看直播时小官的内心真是无比崩溃的,如果光是说构图跟场景切换做的不好,小官还可以说央视导播只是缺乏正常的审美跟艺术感,可是直播画面中居然连镜头都是虚的,对焦根本不到位!频繁出现模糊的画面,而且镜头还各种抖!升个国旗都抖成这样,估计就连拍婚庆的摄影师们都看不过去了吧…….   亮点4:糟糕的角度和取景!   再看看各个步兵方队的拍摄角度,小官说央视绝对不是来捣乱的都没人信了吧?!!!!这么庞大的步兵队伍,如此整齐的步伐,现场一定是气势磅礴的!可整个直播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队列行进整体镜头,几乎全是低角度的近景! 成功将我军由一支肃杀威猛的虎狼之师塑造成和平之师,把如此有气势的部队拍的支离破碎,一向爱国的小官简直要气哭了…….   亮点5:大量的逆光取景!   央视导播团队怀有不怕毁坏摄像机镜头的勇气,大胆采用全球罕见的长时间迎着阳光直拍的手法,该逆光拍摄技术全面颠覆拍摄传统,以前所未见的暗黑式手法获得了一片骂声!经过这种特殊镜头的处理后,漂亮的数码迷彩,在镜头里看的都是黑糊糊一片。   亮点6:老兵拍成观光客   在这次阅兵中,抗战老兵们的出现感动了不少观众,这些曾经为祖国流血奋战的老兵却被央视导播拍成了观光客一般!从人民网的一张照片中可以看到,车辆通过时,现场所有人都在向老兵敬礼,央视的导播你为什么没拍到?!!   亮点7:竟然还漏播!   J10和K8都有好几个梯队, 但在镜头里竟然只有一个! 多梯队的气势可以说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这么多飞机竟然都白飞了!还有首次露面的女兵方阵,居然连个镜头都没给……是不是应该拉出去枪毙10分钟!!!!!   哎……看看业内人士们都是如何评价这次直播的!   再看看央视自己是如何评价自己这次直播的!!!!!!小官不得不为央视的厚脸皮点赞!   不过把如此盛大的画面直播成这样,央视好像也不是第一次了…….   还记得09年的阅兵吗?当年简直引起“民愤”了……有了前车之鉴,今年阅兵直播前,网民也是替央视操碎了心:可是最终还是然并卵了…….   总之, 这次的阅兵被央视彻底的毁掉了!强烈要求央视向全国人民和受阅官兵道歉!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429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科技实力正加速逼近美国——一篇不错的文章,基本说明了中国现在的科技水平(转发 ...
热度 7 lfyhao 2015-8-19 17:17
在我看来这是篇比较切近实际的文章,不娇饰,不抹黑,比较的实事求是。因此转过来给大家看看。经常进来这个网站的朋友,大多都是在国外求学多年的,学术思想与修养也都是比较高的。大家可以看一看,感觉一下。原文中还附有许多图片,我就不转发了。如果大家对这篇文章有深入读读的兴趣,可以自行搜索这篇文章的题目即可。 中国科技实力正加速逼近美国——一篇不错的文章,基本说明了中国现在的科技水平 【BBC关于中国教师在英执教的纪录片,再度掀起了中西教育对比的大讨论。在正反双方的唇枪舌剑中,中国科技水平自然“躺枪”,比如缺乏重大突破,本土科学家没有拿过诺贝尔奖等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真的是靠低技术撑起来的?中科大副研究员袁岚峰博士赐稿观察者网,详细分析了中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的位置。】   如何理解当今的世界大势?世界和中国如何演化到现在这样?将来会怎么样?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先看清大图景。   科学中,不同的事实材料有不同的重要性。首先要理解和解释那些最重要的事实,才能建立起理论体系。当然,判断哪些事实最重要,最值得解释,是需要洞察力的。例如爱因斯坦从测量地球在以太中漂移速度的否定结果,领悟到以太根本不存在,光速在所有惯性参照系中都相等,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狭义相对论的大厦。民科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细节问题否定基本理论,各种推翻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尝试大都是如此。殊不知细节问题之所以困难,往往是因为影响因素太多,研究者难以把握。例如一片树叶下落的运动,跟树叶的质量分布、每个瞬间的气流都有关系,要描述清楚极其困难。而最重要的事实、大趋势反而是相对简单的,只要抓住几个关键因素,就能得出深入的结论。所以预测一只股票的价格非常困难,预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却要容易得多。   那么,人类社会哪些事实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这样想:如果有外星人在观察地球,他们会首先关注我们的什么?或者我们发现了一个外星文明,我们最先想知道的是他们的什么?   科技与文明等级   答案很明显,是科技水平。从能源的角度看,用火的文明,用畜力的文明,用蒸汽机的文明,用电力的文明,和用核聚变的文明,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从材料的角度看,用石头的文明,用青铜的文明,用铁的文明,用化学合成的塑料、橡胶、纤维的文明,和用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的强相互作用材料“水滴”的文明,发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高等级的文明遇到低等级的文明,就是碾压。在同一等级的文明之间,即使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相差很远,还是可以平等对话的。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外星文明处于冷兵器时代,我们不会紧张,该担心的是他们。如果发现他们会使用不可控的核聚变(即氢弹),跟我们并驾齐驱,我们就要认真对待了。如果发现他们会可控核聚变,会星际航行,我们就只好祈祷他们是善意的了,因为他们要消灭我们只是举手之劳。 根据《三体》小说的设定,“水滴”用强相互作用材料制成的   1964年,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卡达谢夫提出了卡达谢夫标度,用一个文明能够用来通讯的功率衡量这个文明的技术水平。按照他的标度,I型文明能够调集与整个地球的输出功率(10的15次方至16次方瓦特)相当的能量用于通讯,II型文明能够把一颗恒星的输出功率(10的26次方瓦特)用于通讯,III型文明能够把一个星系的输出功率(10的36次方瓦特)用于通讯。那么我们现在是什么级别呢?0.72型,连I型都还没达到。不过考虑到1900年的时候我们还只是0.58型的文明,这个进步速度已经很快了。也许再过几百年,人类就能进入I型文明。   把这个视角转移到国家之间,我们就会发现,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我的回答是第一集团,跟美国有显著差距,但属于同一级别。   基础研究的论文与期刊   更详细地说,科学技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业技术、生产经验等多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步。不同背景的人往往关注的层面不同。笔者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的基础研究,所以先在这里介绍一下基础研究的现状。   基础研究的成果,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为学术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科学界之外的人往往觉得能发表论文就很了不起了,但其实不同的论文之间水平相差很远,科研人员对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数量。如何评价论文的质量?如果对一个领域很熟悉,自然可以仔细阅读每篇文章,就其内容给出评价。但世界上的论文早已汗牛充栋,谁都看不过来,现代科学又分得越来越细,隔行如隔山,即使对相近专业的论文也很可能不足以给出评价。那么怎么快速地估计文章质量呢?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看它发表的期刊。   在现代科研体系中,文章不是作者想发就能发,而是由刊物的编辑和审稿人把关的。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科学期刊,不同的期刊之间审稿标准相差很远,好比奥运会和学校运动会的区别。学校运动会里会不会有世界冠军?原则上是有可能的,但这个可能性非常小,大多数人还是玩票的。而能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即使你不知道他的具体成绩,但也可以相信总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们再来解释一下杂志“好”的程度。英国的《自然》(Nature)和美国的《科学》(Science)是两家著名的顶级期刊,它们的文章范围涵盖整个自然科学。有一些声名卓著的杂志涵盖整个一级学科,如《物理评论快报》、《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化学科学》。又有一些质量很高的杂志覆盖一个二级学科,如《有机化学通讯》、《高能物理杂志》。再往下,门槛越低,杂志越多。这是一幅学术金字塔的图像。把哪些杂志称为一流是有一定任意性的,但出入也不会太大,科研工作者的共识比歧见多得多。   自然指数   近年来,《自然》的发行者自然出版集团提出了一套衡量国家或研究机构基础科研产出的指标,称为自然指数。他们挑选了68家一流期刊,统计每个国家或研究单位在这些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这是最基础的指标,他们称之为文章计数(article count,AC)。这并不是说不在这68家杂志上的文章都不好,其实出自档次比较低的期刊的重要文章也不少,还有得到诺贝尔奖的。也不是说这68家杂志上的文章都很好,这些文章中也难免有一些价值不大的。但毕竟,在这68家杂志中出现重要文章的概率比在其它杂志上大得多。在不知道更多信息的情况下,你看到一篇出自这些杂志的文章和一篇出自其它杂志的文章,可以十拿九稳地猜测前者比后者重要。所以作为一个对大量样本的统计,选取这68家期刊是可以接受的。当代科学合作很频繁,一篇文章经常有多个跨单位甚至跨国的作者。所以他们又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把一篇文章平均分给每个作者,再根据每个作者的地址信息确定每个国家或单位占多少份额,称为分数计数(fractional count,FC)。比如一篇文章有两个作者,一人来自中国,一人来自美国,那么中美就各得到0.5的FC。此外,在这68家期刊中的天文学论文占世界所有天文学论文的比例大约是其它学科的5倍,因此他们又把天文学论文的权重乘以0.2,把FC调整成加权的分数计数(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WFC),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指标。这套做法在期刊的选取、各个作者的贡献等细节上当然还有很多可以商榷或改进的地方,但基本思路是合理的,参考价值比较高。   2014年12月,自然出版集团公布了2014年(实际上是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的统计结果。美国的WFC排第一,18643。中国第二,5206。德国第三,4077。四到十位是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韩国,从3371到1151。超级大国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不在前十之中。可以看出美国非常强大,WFC是中国的3.6倍。但中国排第二,达到德国的1.3倍、日本的1.5倍,也相当不错。 再从研究单位的角度看,WFC最高的是哪一家?答案是中国科学院,高达1209,是第二位哈佛大学(852)的1.4倍。也许你会说这不公平,中国科学院是由许多研究所组成的,跟一个大学没有可比性。然而第三位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729),第四位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721),它们都和中国科学院类似。可见至少在科学协会之间比,中国科学院排第一是没有疑问的。再仔细想想,一个大学有很多院系和专业,而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这样的研究所只对应于大学的一个学院、一个系甚至一个专业,所以把协会和大学的科技产出做对比也未尝不可。 以上结果对科学界之外的人来说可能有点意外,但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很正常,因为符合我们的日常感觉。仅仅十多年前,中国的一流文章还非常少见,很多教授都从来没发过,有一篇就显得很高大上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对人才的标准也一路水涨船高。现在想在科大这样的单位获得副教授职位,五篇一流文章算是起步价。出门介绍研究成果,如果不是这种量级的,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美国的一流和二流大学的研究水平是非常高的,随便拎出一个教授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还有一大波诺贝尔奖得主。是的,不少诺贝尔奖得主是在美国二流大学工作的。不是很久(十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研究水平整体而言跟美国还没得比,相差太远。不过中国的进步非常快,现在中国一流大学的研究水平我觉得已经接近美国的二流大学了。至少人们的期待值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研究单位作出世界一流的成果被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不会令人感到惊讶了。进步也表现在广度上,以前只有中国的一流院校才能指望作严肃的研究,现在连一些二流院校都不时发一篇《自然》、《科学》了。   中国的上升势头之猛可以从各国2014年与2013年WFC的对比上看出来。美国下降0.8%,德国上升1.0%,日本下降2.3%,英国上升0.9%,然后六到十位的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韩国都是下降的。中国呢?上升14.9%!这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保持14.9%的增速,5年就会翻一番。如果中美都保持14.9%和-0.8%的变化率,8.7年后中国就会赶上美国。   然而这还没完。自然出版集团的WFC数据是每月更新的。现在显示的是从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的统计,跟2014年12月的数据相比刚好过去了半年。仅仅半年时间里,中国的WFC又从5026变成了6318,增长25.7%!按照这样的速度,两个半年即一年就会增长58%,达到7942。因此以后如果看到报道中国2015年的WFC达到7000甚至8000,不要感到奇怪。与此同时,美国的WFC从18643变成17448,下降6.4%;德国从4077变成3939,下降3.4%。在半年时间里,美国对中国的比例从3.6缩小到2.8,中国对德国的比例从1.3扩大到1.6。如果这种令人咋舌的速度持续下去,中国超越美国所需要的时间就不是9年,而是3年!我们有可能在2017年就看到!此外,俄罗斯(338)排在第十九位,中国是俄罗斯的18.7倍。   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可以考察一下。前面说的WFC来自对68个一流期刊的统计,但这些期刊的学术地位并不相等,好比《射雕英雄传》里的裘千仞和王重阳都算一流高手,但王重阳还是比裘千仞厉害不少。《自然》和《科学》的学术声誉和发表难度比其它大多数一流期刊更高,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顶级期刊的代表。当然这个代表性低一些,因为历史上发表在《自然》与《科学》之外的里程碑式论文(包括许多得到诺贝尔奖的)实在是太多了,远远多于发表在那68个一流期刊之外的,不过仍然不妨做个参考。自然出版集团也给出了只限这两个杂志的WFC,我们姑且把它作为各个国家或研究机构发表顶级论文的指标。从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国家中最高的是美国(860),然后是英国(144)、德国(116)、法国(67),中国(58)只排在第五位。研究单位中最高的是哈佛大学(75),而中国科学院(17)只排到第十五位。这里固然有《自然》与《科学》对英美特别照顾的因素,不过也反映出我们在顶级论文中的地位比在一流论文中的地位低一截。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优势主要在于次顶级的成果。后面将会谈到,这是一个具有某种普遍性的现象,而且与中西的历史与文化有关。   五大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   基础研究的产出可以用科学论文度量,下面我们再来看应用技术的产出,用专利度量。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是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韩国特许厅、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五局处理了世界80%的专利申请,承担了专利合作条约95%的工作。从2012年以来,五局每年联合发布统计报告。2015年初,五局发布了2014年的主要统计数据报告,完整版的2014年五局统计报告将于2015年底完成。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显然发明专利是与科技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的。五局的主要统计数据报告中列出的全都是发明专利的数据。   2014年五局共收到230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最多的是中国,高达92.8万件,占了40%!其次是美国,57.9万件。日本、欧洲、韩国分别是32.6、27.4和21.0万件。这是中国连续第四年居于发明专利申请量第一的位置。跟2013年相比的增速,中国也是最高的,达到12.5%。美日欧韩的增速分别是1.3%、-0.7%、3.1%和2.8%。   再来看发明专利的授权。2014年五局共授权了95.54万件发明专利,其中最多的是美国,30.1万件,占31%。其次是中国,23.3万件。日本、韩国、欧洲分别是22.7、13.0和6.5万件。中国的增速12.3%最高,美日韩欧的增速分别是8.2%、-18.0%、1.9%和-3.1%。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知识产权局的申请人都来自全世界,不只是自己国家。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申请人中,86%来自中国,4%来自美国。而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申请人中,只有50%来自美国,3%来自中国。在授权方面,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权人中,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分别占70%和7%。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权人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分别占48%和2%。显然,美国专利的国际化程度比中国高不少,吸收外国智力成果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研发人员与经费   看完了专利,再来看国家在研究上的人力物力投入。科技部出版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的研究与发展(RD)人员总数为353.3万人,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3312亿元,比2013年增长12.4%,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9%。按照1美元兑换6.2人民币元计算,相当于215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前文中2014年WFC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在2012年的RD支出占GDP比例是:中国1.98%,美国2.79%,德国2.92%,日本3.39%(2011年),英国1.72%,法国2.26%,加拿大1.73%,西班牙1.30%,瑞士3.41%,韩国4.04%(2011年)。中国的比例处于中等偏低,不过在较快地上升。由于中国的GDP仅次于美国,超过第三名日本的两倍,所以可以肯定中国的研发投入处于世界第二位,接近美国的一半。2014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经合组织2014年科学技术与工业展望》中预测,中国的研发支出将在2019年前后超过欧盟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日常生活中反映的科技水平   看完这些统计数据,再来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中产家庭拥有这些物质财富:房子,汽车,计算机,智能手机,大屏幕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多种家具、衣服等。在这些服务业上花费不菲:教育,医疗,养老,餐饮,电商,娱乐,旅游,健身,美容等。享受这些公共设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飞机场,电信,医院,学校,绿地,剧院等。还有软环境:良好的治安,高效的政府服务,快捷的物流等。这样的生活和美国中产家庭有多大区别?区别不大。中美中产家庭生活的相似之处远远多于不同之处。   区别总是有的,如美国人赚钱更多,买高档汽车更容易,出国旅游更方便,飞机场更多,如果能进名牌大学,就能受更好的教育。不过中国占优势的地方也不少,如治安普遍更好,高铁网络更发达(美国还没有高铁呢),中餐更好吃(美国大部分的饭店就是悲剧),电信网络覆盖度更高(中国有村村通,美国在不赚钱的地方就不通)。2014年,中国人和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分别是75.15岁和79.56岁(美国中央情报局world fact book的数据)。总体而言,中美中产阶层的生活属于同一级别。不同之处属于各有千秋,而不是瞠目其后。从收入看来似乎相差很多(中国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7),但实际生活质量却相差不远。这是因为中国的中产比例低于美国(但中产人口高于美国),也因为美国的贫富差距比中国大,少数的富人拿走了太多的资源,还因为美国是一个高成本的生活体系,消费效率比中国低(见郭晓明《物质循环的世界》第19节)。 工业技术水平   再来看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第四代战斗机,美国有已服役的F-22和F-35,中国有试验中的歼-20和歼-31。航空母舰,美国有11艘核动力航母,中国只有一艘从买来的瓦良格号改建的辽宁舰,蒸汽动力,据说国产航母正在建造。卫星导航系统,美国有GPS,中国有北斗。导弹防御系统,中美都有。导弹打卫星,中美都有。弹道导弹打航母,只有中国有。有源相控阵雷达,中美都有。预警机,中美都有,中国的更先进(观察者网注: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原理上比无源先进)。超高音速飞行器,中美都在试验中。空间站,美国、俄罗斯等16国共用国际空间站,中国有天宫。太空探索,美国的探测器登陆火星,中国只到月球。芯片,美国有Intel、AMD,中国只有龙芯、华为麒麟。操作系统,美国有windows、iOS、安卓,中国没有像样的代替物。电信,美国有思科,中国有华为、中兴。4G标准,美国有FDD-LTE,中国有TD-LTE。搜索引擎,美国有谷歌,中国有百度。电子商务,美国有亚马逊、eBay,中国有阿里巴巴、京东。社交媒体,美国有脸书、推特,中国有微信、微博。汽车,美国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中国只有奇瑞、吉利、长城。电动汽车,美国有特斯拉,中国有比亚迪。手机,美国有苹果,中国有华为。高铁,美国还没有,中国占世界一半以上。大飞机,美国有波音,中国的商飞正在研制C919。液晶显示,美国几乎没有,中国有京东方……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基本的特点是,大多数领域美国领先,但差距在缩小中。也有些领域中国领先,如预警机、火力发电。有些领域美国占压倒性优势,也有些领域中国占压倒性优势。 能在几乎所有领域和美国正面对抗,而且还互有攻防的,世界上只有中国一家。其他西方国家由于体量较小,又缺少国家意志,在四代机、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手机等领域基本都放弃了。日本放弃得更多,除这些外还有电信标准、导航系统、大飞机等。俄罗斯只能抓军工和航天,在大部分领域里都退出了竞争。只有中国在全面发力,在每场竞赛中都不缺席。   这里有一件很有趣的事。一个选手如果只参加几场比赛,取得了好成绩,那么人们一般就只称赞他。而另一个选手出现在所有的赛场上,在大部分赛场上都排在前五位,就经常被人批:为什么短跑不如博尔特?跨栏不如刘翔?跳远不如刘易斯?拳击不如邹市明?太弱了!对中国,大家批的是:为什么汽车不如德国?芯片不如美国?机器人不如日本?液晶不如韩国?这种批评背后的意思是中国应该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到第一,否则就是失败。其实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第一,这是个脱离实际的要求。怎么不提德国的社交媒体不如美国,美国的高铁不如日本,日本的手机不如韩国,韩国的太多东西不如中国?他们是不是也该痛心疾首地反思?   不过这个脱离实际的要求也有正面意义,就是说明中国人民内心非常骄傲,自我期许极高。我们铭记着天朝上国的荣光,知道自己在历史上全面领先过。面对困难,我们总是认为内因是主导因素,自己搞好了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坚信人定胜天,君子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这其实是大国特有的一种自信,一种盲目的自信。对许多小国来说,命运多次不由自己决定,他们很清楚人力有时而穷的道理,适当地选择大国投靠是他们必备的生存智慧。大国的这种自信虽然盲目,虽然不合逻辑,但仍然是有价值的。它多次使大国的人民焕发出不可思议的勇气和创造力,完成了许多伟业。正如基辛格《大外交》第18章所言:“大事业往往需要一点天真去推动。”盲目的自信总比盲目的自卑好得多,这种自信是超级大国人民必备的底蕴。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综合以上对科学论文、专利、科研人力、研发经费、生活质量、工业水平的讨论,就得到了前边说过的结论: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第一集团,跟美国有显著差距,但属于同一级别。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论文和专利表示的是科技的增量,而不是存量,正如GDP表示的是财富的增量,而不是存量。由于我们爆炸式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科技和财富的存量可能还不如其他一些国家,换句话说就是那些国家还有老本可以吃。但是在各种增量指标上,我们都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而在这些增量指标的增速上,即增量的增量,我们毫无悬念是世界第一,如前面说的2014年WFC比2013年增长14.9%,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12.5%,其他国家不下降就不错了。这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科技投入在快速增加,即使其它条件都不变,科技产出也会快速上升的。正如一句老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有人有钱就能搞好科技,这个道理虽然正确,却不容易让人相信,因为许多人特别不自信,说得好听点就是太有忧患意识,忧患过头了。1999年左右,杨振宁到科大演讲《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结论是:“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纪我认为将四者具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当时我十分不以为然,因为中国有太多的问题,腐败,专制,贫富差距,世风日下……所以,杨先生,您是不是老糊涂了?后来随着眼界的扩大,却越来越发现杨振宁讲的是完全正确的。他这些道理看起来很质朴,简直土得掉渣,但却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正应了《道德经》里的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美国的昨天和中国的今天   其实从历史上看,经济强国科学崛起几乎是必然的,过程比一般人想象得直截了当得多。19世纪末,美国已经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大国,但科学水平还很低。1883年,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会长亨利·奥古斯特·罗兰(Henry Augustus Rowland,1848—1901)做了一个演讲《为纯科学呼吁》,被后世称为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他在演讲中激烈批评了美国科学的状况:“美国的科学只存在于未来,它没有今天和过去。……我们厌倦平庸,这是我们国家所遭受的诅咒。……难道我们总是匍匐在尘土中去捡富人餐桌上掉下来的面包屑,并因为我们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认为自己比他更富裕吗?……教学工作会消耗大部分精力,这也是绝大多数在教授职位上不进行任何科学工作的人的一个借口。……这类的事实(按:美国的许多所谓大学只有几位教授、十几名学生和几万美元的经费)只会存在于一个民主的国家,它所自豪的是将所有的东西都降低到同一层次。……要让他们(按:美国的大学生)知道他们只接受了一半的教育,他们与世界上的一些人相比如原子般微不足道。……那些拿最高薪水并拥有教授职位的人今天所做的事绝对不是纯科学研究,而是科学知识的商业应用,目的是增加他们已经很高的收入。……如果这位学生被一些当时所谓的好老师所教育,这些老师所知道的只比学生多一点,并常常被学生超过甚至轻视,那么没有人会怀疑这位学生的品味低下。这位学生发现只要他稍加努力,他就能超过他所在的大学中拥有最高荣誉的人;他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工作的动力随之消失了。旁边的小土丘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他无法比拟的大山。……在美国人的心中,期望与赌博的欲望被混为一谈,除了它们的名字不同之外,每个机构都在混沌中昏睡,期望时间的流逝能带来繁荣昌盛。……有太多的地方学会被冠以大而不当的名称,每个学会都有自己的知名人士,他们有特权将他们在早晨散步时发现的某些多出一支脚的螃蟹描述为无价之宝。……它(按:美国科学院)没有办法获得像伟大的英国皇家学会、或者是在巴黎、柏林、维也纳和其它欧洲首都和大城市的伟大学院的地位。……在科学方面,我们国家还没有出版过或者即将出版任何中小学教材以上的书籍。……我们国家所做的物理学工作还不足以支撑一个物理学期刊。”   看到这些,你会觉得美国的科学弱爆了。当时肯定也有很多“良心”人士宣称美国不可能搞好科学。但他又说:“慷慨给予是美国人最优秀的品质,这个国家所需要的将会在将来的资金中得到支持。……美国人在小事情上不缺乏发明和创造,当同样的精神被用到知识和对科学的热爱上时,它就会变成研究的精神。”罗兰的结论是热情洋溢的:“我们知道这个国家前进的速度:我们看见城市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其它的宏伟事业也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前进。我们看见了正在建造的物理学实验室,我们看见了对接受过全面训练又不惧怕数学的物理学家的大量需求,需要他们做教授或加入到所谓的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与所有真正的美国人有着同样的感觉,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我们将努力成为世界科学的领导,就像我们今天努力成为世界财富的领导一样。”当时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是多么相似!   罗兰说美国的物理学工作还不足以支撑一个物理学期刊,这正好引出另一个有趣的故事。美国物理学家伊西多·艾萨克·拉比(Isidor Isaac Rabi,1898—1988)年轻的时候去欧洲留学,发现美国的物理杂志《物理评论》是被一年一次用船运过去的,说明在欧洲科学界看来美国的物理研究根本不值得重视,用不着及时看。拉比暗下决心,回国后担任了《物理评论》的主编,和同事们把它打造成了世界物理学界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且自己因为发现核磁共振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化学家莱纳斯·卡尔·鲍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1994)也是在去欧洲留学之后,把美国的化学提升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因为提出价键理论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中国量子信息的成功之路   我们来看一个中国的例子。量子信息现在是一个非常热的概念,经常上新闻联播,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量子信息搞得很好。量子信息究竟是什么?我的科普文章《科普量子瞬间传输技术,包你懂!》及其补遗做了一些介绍,将来还会写更详细的科普。量子信息的理论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应用可以在这里简略说一下。   量子信息的应用分为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两大部分,前者比后者的技术难度高得多。量子计算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很多现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大大加强现有的计算能力,如加速对无结构数据的搜索,模拟真实的量子体系,通过对大整数的质因数分解破解最常用的密码体系。科学家提出了若干种量子计算的实验方案,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达到实用程度的,都只能做一些算法的演示。例如对于因子分解,传统算法的计算量随位数的变化是指数增长,而量子算法只是多项式增长。这意味着什么呢?分解一个5000位的数字,经典算法(“经典”是跟“量子”相对的词)需要50亿年的时间,量子算法却只需要2分钟!但这么美妙的事只是理论,只是潜在的可能性。真正在量子计算机上分解了的最大的数字是什么?是143 = 11 × 13,这是科大的杜江峰、彭新华等人在2012年实现的。   另一方面,量子通信已经有一个应用了,称为量子密码术。这一个就非常了不起,它在物理原理上阻绝了泄密的可能,是真正的绝对保密。前面说的量子因子分解可以称为最强的矛,而量子密码就是最强的盾。最强的矛能攻破所有经典的密码,只有最强的盾才能抵御它。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是世界领先的,多次刷新了传输距离的世界纪录,有一些试验性的政务网络已经在运行中。科大的上海研究院在研制一颗量子卫星,预计2016年发射,用来做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实验。如果成功,就可望建立星地一体的绝对安全信息系统,有非常高的军事与民用价值。   中国的量子信息研究一大半在科大,科大有三个大的研究组:郭光灿院士、潘建伟院士、杜江峰教授。这里来讲讲潘建伟的成才之路。潘建伟在科大硕士毕业后,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安东·塞林格(Anto Zeilinger)教授组里读博士。1997年,他们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实验量子隐形传态》(Experimental quantum teleportation)的文章,潘建伟是第二作者。此文第一次实现了量子隐形传态,即科幻电影中的传送术(电影当然是大大夸张了的),入选了《自然》杂志的“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后来潘建伟回到科大工作,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人才缺乏。为此他自己继续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同时有针对性的选派学生跟随自己或送到欧美各个先进研究机构学习。派出去的每个人做不同的方向,回来后互相取长补短,团队逐渐成形,就一点点显现出了合作效果。2015年,潘建伟研究组在《自然》上发表题为《单个光子的多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 of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of a single photon)的封面文章,把量子隐形传态的体系从一个自由度扩展到了两个自由度。用《道德经》的话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997年实现了道生一,那时潘建伟还是博士生。2015年实现了一生二,这时他已经是量子信息的国际领导者。潘建伟团队从当初的单方向派人去海外学习,已经变成有来有往,目前有2位外籍教授、6名外籍留学生,分别来自德国、法国、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国家。 我们来比较一下拉比、鲍林和潘建伟。他们的成长道路很相似,都是先到先进国家学习,然后回国建立团队,把本国提升到先进水平。有些过于保守的人反对出国留学和对外交流,认为关起门来自己搞才是正道,这固然是错误的。但更多的人是过于悲观,认为中国永远都只能跟在人家后面跑,不可能搞好科学,这就更加错误。我亲耳听到过地位很高的人言之凿凿地说“中国人不会创新”,这种人的危害比保守派要严重得多。正确的态度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说中国没人才,那么耐心培养不就是了?以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勤奋程度和天分,只要按照科学规律做事,持之以恒地投入,没有做不成的。   科技新闻在你身边   对以上各个结论,人们有一些常见问题。下面我们来拟一个答客问,解释一下若干常见的误解。   问:中国的科学已经这么厉害了?我怎么感觉不到?   答:因为你没有关心这方面的消息。如果你关心的话,就会看到很多。例如2015年3月,理化所和清华大学制备了一种液态金属机器人,含镓的液态合金吸收一小片铝以后,就可以在电解质液体中运动很长时间,能够蜿蜒前进和变形,被比喻为终结者。   2015年3月,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出了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针对性强,稳定性好,并具备大规模生产技术条件,优于美国、加拿大的需零下80度冷冻保存的1976基因型疫苗,已经治愈了一名英国女兵和一名意大利男护士。   2015年4月,科大建成国际最先进的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科大一环”,我为此写了篇《科普核聚变》以及补遗。2015年5月,中国科学家研发的脱细胞角膜基质“艾欣瞳”上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成临床试验的生物工程角膜,为全球6000万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的希望。2015年6月,南开大学制备了一种特殊的石墨烯材料,用光一照就可以运动,包括太阳光,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这样的材料,可望实现光驱动的飞行。固然中国的科学宣传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但你如果闭目塞听,只关注明星八卦、飞短流长,那即使有再多的科学成就,你又怎么会注意到呢?   人云亦云与取样错误   问:中国的科学界不是黑幕重重吗?中国的科学体制不是僵化落后吗?中国的科学成果不都是造假的、花钱买的吗?   答:中国这么大,科技人员这么多,自然难免有阴暗面。美国也是如此。但你如果以为全都很阴暗,那就大错特错了。向一流期刊投稿时,审稿人水平很高,而且卡得很严,一心想挑出你的毛病来把你拒掉,造假的有多大几率过关?至于说花钱买,就更可笑了。不要说一流期刊,二流的你去买一篇看看?这都是不可能的事。当然,有些低级的期刊上会有一些甚至很多低价值的以至造假的、花钱买的文章。不过学术界都知道这些期刊水平很低,不会把上面的文章当成像样的学术成果。向一流院校求职时,低级别期刊的文章不但没有正面作用,而且有负面作用。总之,把科学界当成商场官场,是无知无识者常犯的毛病。科学是最客观、最公正、最富智慧含量的人类事业,许多在别的领域适用的在科学中是不适用的。   至于说中国的科学体制,当然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这个体制毕竟实现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可见总体上还是成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制再好,没钱也干不成事。用飞机来打比方,体制好比机身布局,投入好比发动机。发动机推力不够,再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机身也飞不起来。推力够了,一块砖头都能飞上天。投入不足对中国科技的损害比体制问题大得多,许多被一般人归结为体制问题的,其实是投入不足造成的。人云亦云地谈论体制问题,是缺乏技术含量的无聊行为。   问:(某人对杨振宁《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的评论)我的天……最后一节完全不敢苟同……估计全世界都公认中国学生是最聪明最勤奋最守纪律的……可是……那又怎么样呢?看看现在的中国,问题难道是出在人还不够聪明身上嘛?麻木冷漠的国人,专制独裁的体制,没有大无畏的勇气挑战这个社会的世俗,再聪明的学生也只是百无一用。   答: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观点。它反映了一种很典型的错误思维模式:取样错误。许多人看看自己和身边的人,觉得都不怎么样,于是就对范围大得多的问题丧失了信心。但是别忘了,搞科研的不是这些人,而是那些最聪明、最专业、最有好奇心的人,社会中最先进的少部分人。你不能根据身边没人能百米跑进11秒就断言全国都没人能做到,同样也不能根据身边没人能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就断言别人也不能。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普遍现象,如果你身边的人水平都不高,那很可能是因为你的水平就不高。   许多领域都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人干了80%的事。对于科研,这个比例相差得只会更高,比如说10%的人干了90%的事,甚至是1%的人干了99%的事。罗兰在《为纯科学呼吁》中说:“在自然界中有一个即使民主也不能改变的事实是:人是不平等的,一些人有(聪明的)大脑、一些有(灵巧的)手。对平等的空谈不可能推翻这些自然的规则。”许多人从来没见过科研工作者,这很正常,但这并不妨碍科研工作者做事。印度的文盲率比中国高得多,还有神奇的种姓制度,可是人家不照样探索火星吗?   星空与导弹   问:中国发了这么多所谓高档次论文,对生活有什么影响?纯粹是骗经费的!   答:这也是一种很典型的观点,它反映了很多人的浅薄和傲慢。   首先,人类的追求不只有物质生活,好奇心与求知欲也是基本价值。超越功利的理性思维是一种高尚的乐趣。你完全可以低头看路,但不要冷嘲热讽那些仰望星空的人。   其次,基础研究决定了人类能够达到的上限。弓箭用得再好,也无法对抗导弹。《三体》里三体人用智子扰乱地球人的粒子物理实验,阻止了地球人粒子物理的发展。由于粒子物理是一切物质科学的基础,地球人就被锁定在了当前的水平上。其实三体人的科技水平并不比地球人高太多,可能只高一个级别,在神级文明看来两者都是秒杀的对象,但高这一级就足以碾压地球人了。   再次,基础研究的效果要通过应用研究、生产试验、工业生产等多个环节,才能传导到日常生活。确实不是立竿见影,但这绝不是轻视基础研究的理由。正如罗兰在《为纯科学呼吁》中所言:“难道我们总是匍匐在尘土中去捡富人餐桌上掉下来的面包屑,并因为我们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认为自己比他更富裕吗?但我们忘记了这样的事实:他拥有面包,这是所有面包屑的来源。”当然,中国的传导机制还不够通畅,成果传化率还不够高,在这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然后,中国的基础研究已经对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李振声的杂交小麦养活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口,屠呦呦等人的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师昌绪的材料学研究大大提升了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徐光宪的稀土化学研究是中国稀土工业的基础。看不到这些的人,是自己目光如豆。   最后,骗经费的人有没有?有,例如伪造“汉芯”的陈进。我们对骗子及相关负责人处理太轻,这确实是很令人气愤的,需要大力加强打击学术不端的力度。但合理的结论是打击假的,支持真的,有些人却要把孩子连洗澡水一块倒掉,那就太荒谬了。   诺贝尔奖情结   问:中国为什么还没人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答:其实得过了,杨振宁、李政道1957年拿奖时还是中国国籍。当然,如果把问题改成“为什么还没有新中国培养的人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那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了。对此简短的回答是:不要急,会得的。诺贝尔奖授予的是经过检验、得到公认的成果,往往是几十年前做出来的。日本近年来多次获奖,是因为日本在20世纪80、90年代科研经费高速增长,获奖者的成就大多是那些时候做出的。中国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成果,如薛其坤等人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杨振宁认为这是诺贝尔奖级别的,而且还在不断产生新的重要成果,如最近的预测和发现外尔费米子。可以确信,几十年后一定会出现中国科学家获奖的高潮。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得,谁因为什么成就得,那就很难预测了。   重要的是,现在的基本图像是百花争艳,不能确定哪一朵最先绽放,而不是只有一两朵,即使绽放了也不代表春天到来。在诺贝尔奖问题上,有些人处于悲观的极端,认为中国永远得不了(体制问题!),而另一些人处于愤世嫉俗的极端,声称诺贝尔奖纯粹是西方的阴谋。这话用来说和平奖、文学奖或许可以成立,但用来说自然科学奖就离谱了。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耐心点,自信点。葡萄是甜的,而且你必然有吃到的那一天。   诈唬也是一种战术?   问:听说过去几年美国突破了许多关键性技术,中美实力差距再度拉开了?   答:这种说法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中美这样的大国,都不断有许多进步。只提美国的进步,假想中国停着不动,才会得出这种离谱的结论。固然可以举出美国突破的许多关键技术,但同样可以举出中国突破的更多关键技术。对于这么大规模的问题,凭印象举几个例子是不够的,需要定量统计。前面列举的各种数据就是统计。任何没有预设结论的观察者都会看出,中美差距是在缩小而不是拉大。相信这种奇谈怪论的,说到底是对科技了解太少,对美国迷信太多。即使出于亲身体验对中国有了些信心,但信心还很微弱。一听到有人鼓吹美国不可战胜,第一反应就是习惯性的相信,膝盖立刻就软了。败军之气,累世而不复,说的就是这种心态。治疗方案:多学习。   俄罗斯的正面与反面   问:俄罗斯的国际论文发的少,是因为他们不屑于在英文杂志上发文章。俄罗斯的科技比我们强得多!更加以人为本!中国的高档次论文超过俄罗斯,是耻辱而不是荣耀!   答: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论调,错误在于混淆增量和存量。如前所述,我们爆炸式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某些领域科技的存量可能还不如其他一些国家,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俄罗斯。但是在各种增量指标上,我们远超俄罗斯。这无论如何都是好事,把这当耻辱的人,心态太扭曲了。   俄罗斯的优势基本只剩军工、航天和资源开采,这都是苏联时期的老本。在其它大多数领域,俄罗斯已经显著落后于中国。一个非常有讽刺性的例子是,中国一汽与俄高尔基汽车集团成立合资企业,在米亚斯乌拉尔汽车制造厂组装解放牌卡车。一汽是当年苏联援建的,结果现在老师不会造汽车了,只好请学生帮忙。就像《倚天屠龙记》第24回里,张三丰听说少林派被灭时,把百年前郭襄送给他的演示罗汉拳的铁罗汉交给俞岱岩:“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苏联解体后经济崩溃,俄罗斯科学界遭受了一场大劫难,许多科学家不得不离开了科研,或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普京上台后虽然有所改善,但投入仍然很不足。我认识的一位经常访问俄罗斯的老师说,俄国的科研人员大都是50—70岁的,年轻人很少。因为科研的收入太低,年轻人大都在外面打两份三份甚至五六份工,编程序之类。这样还愿意搞科研的,只能说是真爱了。科研人员外流很严重。再过10-15年,老的退了,新的补不上来,要完的节奏。中国的情况正相反,每年毕业的博士硕士是世界第一多,在学术圈内找工作成了一大难题。好的高校、研究所的位置基本都填满了,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单位也在快速提高标准。   有人说搞科研不需要很多钱,俄罗斯仍然有很多成就,举出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的例子。他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却是个避世隐居的怪人,从来不拿国家的研究经费,连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都拒绝去领。但是这个例子很偏颇,因为数学和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自然科学不一样,数学命题无法用实验来证明,只能靠数学家的头脑。所以无论钱多钱少,所有的数学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数学方面的民科特别多,宣称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不计其数。自然科学就不是这样,实验是对理论最终的判决,而现代的实验是非常烧钱的。拿个试管在自己家里就能做出重大发现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粒子物理的加速器花钱是以百亿元计的。即使你只做理论,不做实验,现代的理论研究也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我的专业理论与计算化学就是如此。这些计算不是拿纸笔能够完成的,需要很多硬件软件,这也是不菲的花费。俄罗斯由于缺人缺钱,科研每况愈下,这是明摆着的事。   至于说俄罗斯以人为本,就更是笑话了。俄罗斯人的预期寿命是70.16岁,低于中国的75.15岁,酗酒的、贩毒的、走私军火的一大堆,叶利钦时代差点连核武器都偷卖给黑帮,真是相当的以人为本哪!   科研的总量与人均   问:中国的人口相当于俄罗斯或日本的10倍,发表论文数达到他们的10倍了吗?   答:没有达到。问题是,按照人口平均计算科技成就的意义很小。科技成就不是实物,而是知识。苹果这样的实物给别人就没有了,知识却是可以无限复制的。很多知识还必须配合在一起才有用,好比你只知道怎么造返回舱,那么还是造不出飞船。所以对于衡量国家实力而言,科技的总量比人均重要得多。   当然,如果要论科研人员的效率,人均指标是重要的。我们的人均指标确实不如俄罗斯、日本以及很多其他国家,需要大力改进。不过这里要强调一下,首当其冲的改进是质朴无华的增加投入,而不是人人都想指点两句的体制问题。我们的人均科研投入比许多国家少很多,这是人均产出比他们低的最直接的原因。现在已经有人在问:我们给大学投资了这么多,为什么还没有产生世界一流大学?是不是体制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滑稽。你觉得投资很多,那是跟自己以前比,横向跟世界一流大学比一比,还是比人家少得多。   《史记·滑稽列传》里有个故事:楚国大举进攻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救兵,让他带上礼品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把帽带子都笑断了。齐威王问:“先生认为礼物少吗?”淳于髡说:“何敢!”齐威王问:“这么笑难道有什么说法吗?”淳于髡说:“我从东方来,看见路旁有祭祀田神的,拿着一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贫瘠旱地的收获装满筐笼,低洼水田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丰登,丰盛满家。’我见他的祭品少而想要的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到了赵国。赵王给他精兵十万,战车千辆。楚国听到消息,连夜引兵而去。我们还要被当代的淳于髡仰天大笑吗?   客观评价毛泽东时代的科技成就   问:中国重大的科技成就都是在毛泽东时代取得的,如两弹一星、沙眼衣原体、牛胰岛素、杂交水稻、青蒿素、哥德巴赫猜想的1+2。改革开放30多年,论文发了一大堆,有什么比得上毛泽东时代的成果?   答:这种观点虽然错误,但比前面的几种观点还是要高明不少。因为它举出了若干项真实的成果,并且讽刺了“科学的春天”80年代,那时由于“向钱看”的社会风气,经费不足,脑体倒挂,许多科研人员流失。   毛泽东时代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是一座永远的丰碑,如我就读的科大化学物理系的创始人郭永怀先生(1909-1968),飞机失事牺牲时,和警卫员紧紧拥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了导弹试验数据。毛泽东时代的科研体制也有不少优点值得总结、继承与发扬,如重点攻关,大协作,学术民主。然而是古非今是不对的,80年代固然是让科研人员过了一段紧日子,但经费增加后的爆炸式发展也不能否认。高铁、北斗、四代机、空间站、人工角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量子信息、外尔费米子等都是重大的成果,不应该出于政治理念贬损它们。   对毛泽东时代前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非常崇敬,同时也应该做一些客观分析。那时的科技成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赶型,一类是原创型。   两弹一星、核潜艇、造汽车飞机等是追赶型,就是已知别人造出了这个东西,我们想办法也造出来。追赶的难度跟原创有本质区别。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正是因为问出“如果光速在所有惯性参照系中都不变会怎样”、“如果自然规律遵从的是洛伦兹变换而非伽利略变换会怎样”,才得到了狭义相对论,为人类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真理之门,这是天才的思维方式。   提出问题之后,又有一大难关,就是你不知道这个问题在当前的条件下是否可以解决,能判断出这一点也需要很高的智慧。例如可控核聚变和量子计算,在物理原理上是可以实现的,但实验路径设计了好几种,每一种都有严重的局限性,将来是否能成功,需要发明新的路径还是只需改进现有的路径,都没人知道。   追赶相当于把提出问题和判断可行性这最难的两步都跳过去了。有人说原子弹最大的秘密就是它可以造出来,只要知道这一点,你就已经获得了最关键的信息,这个说法完全正确。   说这些不是为了贬低两弹一星元勋们的伟大成就,前辈们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我们穷则穷矣,其实不是那么“白”的,后文详述)发挥了很强的创造力,做出了许多新的科学发现,如于敏的氢弹构型。两弹一星能造出来这一点全世界都知道,但绝大部分国家还是造不了,正是因为他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不过我们应该明白,我们不能永远处于追赶的位置,原创是必须要走的路。   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说:“原来,我们曾经是有明确的追赶目标,别人在前面,我们奔着他去。现在,我们接近了,甚至在某些局部平行或超越了,这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在这种没有明确跟踪目标的情况下,创新的难度同以前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他认为,应对这样的挑战,核心就是要加强原始创新。如果说以前我们对基础研究、基础科学的关注与投入还很有限的话;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这些领域,加大对基础科学原理的深度理解与突破。杨伟的这些观点十分中肯。   此外,毛泽东时代的很多成就还不只是追赶,而且是仿制,如歼-6仿制的是米格-19,歼-7仿制的是米格-21,红旗汽车仿制的是1955年型的克莱斯勒高级轿车。就连原子弹,苏联都给我们提供过模型呢。当然模型跟飞机汽车的实物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苏联后来撤走了所有专家,拿走了所有资料。仿制也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干的,印度有好几个国家的飞机,却仿不出来。但无论如何,仿制总比没有实物的追赶又容易一大截。中国的飞机设计,长期有一条原则“吃透原准机”。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原准机的时候怎么办?美国、苏联设计新飞机的时候,又靠什么原准机?直到歼-10才逐渐摆脱了仿制,歼-20是又一次惊艳亮相。在落后时仿制是必经之路,但把仿制的成就吹上天,同时又把现在原创的成就踩入地,那就不对了。   再来看毛泽东时代的原创型成果。合成牛胰岛素、提炼青蒿素等确实很了不起,但从更高的标准看来,美中不足在于这些大都是点状的突破,没有开创一大片新领域,引出一整套思想、方法、技术。达到这个程度的成就也有,如冯康的有限元方法,但可惜是跟外国科学家平行开创的,别的国家并没有受到他的太多影响。在这一点上刘耀阳有类似之处,许多人说他的层子模型相当于盖尔曼的夸克模型,但没引起国外的注意。不过总体而言,毛泽东时代还是点状的突破更多。   其实正因为那时成果比较少,所以才把每一个难得的成果都大加宣传,写进了课本里。而现在成果太多了,课本里写不下,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也大部分转到科技之外去了,所以对有些人造成今不如昔的错觉。因此我想对这些朋友们说:我完全理解与支持你们对腐败与社会不公的道德义愤,不过请不要因此影响对科技问题的客观评价。   近代以来的大图景   基于前面的论述,对中国近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史可以描绘出这样的图景:中国在解放前处于农业社会,科技水平比先进国家整整落后一个时代。民国时代开始引进西方的学术体系,搭起了框架,培养出了一批人才,但研究成果还是很稀少的。而且国家处于战乱之中,即使有成果也难有应用的机会。毛泽东时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和平建设,把已有的人才组织起来,并培养了大量的年轻人,通过接受援助和重点攻关,在一批战略项目上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文革时对许多科学家的不公正对待,是对我们有限的人才的巨大浪费。改革开放初期,旧的体制已经过时,新的体制由于投入不足而运转不良,自主创新经历了一段低潮期。不过由于技术引进,工业生产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的。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自主创新意识与研发支出从90年代后期开始显著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迅速进步,近年来科研成果出现了爆发。增量的增量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各个领域的增量数一数二,差距主要在存量上。目前的基本态势是全面追赶,重点突破,局部领先。外界已经在把中国作为现实的而非潜在的科技大国来重视了。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如果我们把视线再往历史和未来的深处延伸,自然就会询问:在近代之前发生了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落到那时的悲惨境地?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将来会怎么样?目前的上升势头会不会延续?世界和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作者:袁岚峰 化学博士,中科大副研究员作者主编的《大复兴》一书将收入此文,预计由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敬请期待。)
8833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ZT:《血的神话——公元1967年湖南道县文革大屠杀纪实》
热度 2 天涯过客 2015-8-5 05:37
看到近来有人在珍珠湾大量转帖歪曲文革史的文章,我也转发一些国内网站的文章,以正视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cb0ab0101aiqb.html ----------------------------------------------------------------- 血的神话——公元1967年湖南道县文革大屠杀纪实 (2013-02-21 11:56:24) 转载 ▼ 编注: 这 不是杜撰的神话故事,而是一段真史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在部队当兵,听一个湖南道县的战友说过这件事。当然,他说得很简单:“我们那里文革杀了 好多人啊,有的村庄把地、富、反、坏拉到河边排成队,用刀挨到挨到砍,用棒子挨到挨到打死,有的全家都杀光了,小孩子都不放过,后来是中央制止的。” 短短的几句话,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磨不去的记忆!前几天在网上无意中发现了这篇纪实文学,正好说的就是这件事,所以就下载了。现编发在这里,不想作任何评论,只想让看到它的人知道共和国曾经发生了什么。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篇幅有限,只编发了作品的前十章,有兴趣的朋友在网上能找到全篇。 谭合成的书 周实 谭合成的《血的神话——公元1967年湖南道县文革大屠杀纪实》出版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多么厚的一本书啊,我第一句是声感叹:这事终于做成了!从想做这事到做成这事,屈指算一算:一九八六年到二〇一〇年,二十五年过去了,做事不容易,由此可见了。 合成嘱我写点文字,我想我能写什么呢?我的思绪自然地回到二十五年前。那时,我年轻,三十刚出头,在《芙蓉》杂志做编辑。编辑部讨论选题时,我提出要抓纪 实文学,最好是每期能抓出一个,篇幅五万字左右。道县文革大屠杀作为拨乱反正的典型自然也就列入了。而合成在当时正好借调到编辑部,且他又会写,尤其擅长 报告文学,自然就是不二人选,于是,这个光荣的任务也就落到他的身上,这就是所谓缘分了。 五万字,他完成了,可惜,却没能发出,于是,才有了这本书,有了这个五十万字,这就是所谓宿命了。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说出的第二句是: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是一份纪实,一份详细的档案纪实,不但保存下来了,而且公开出版了,谁都能够看到了。这事,以前不容易,今天仍旧很难得。合成做到了,不是伟大是什么? 多年以前,编《书屋》时,我也 曾经约过文章专门探讨文革的问题,也有人曾质问我:什么不好约,为何约这些?文革是错误,文革是灾难,已经有结论,事情已经过去了,为何偏偏还要提?这样 对谁有好处?我的回答是这样:重提是为了不要忘记,探讨是为了不再重犯,以免灾难再次发生,这样对百姓有好处,这样他们在今后若是再遇上类似的情况,就有 可能打个问号:为什么要提这样的口号?为什么要搞这样的运动?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其背后有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得利的会是谁?受损害的又是谁?我应采 取什么态度?我自己有什么责任?这样多少能减少愚昧,使人能够更加像人。 我的回答非常简单,问题本身就不复杂,只要你还具有良知。 合成是具有良知的,所以,他能去做这事,而且,能够做成这事。 合成嘱我写点文字,我就写下这点文字,以表我对他的佩服。 血的神话——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道县文革大屠杀纪实 谭合成 目录 序:鲜血使人猛醒 杨继绳 几点说明 卷一 第一章 浮满尸体的河流 第二章 杀风卷地 第三章 “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杀人布告 第四章 十类杀人的基本手段 第五章 获得道县采访的机会 卷二 第六章 1967?道县?大屠杀前夕 第七章 祭刀 第八章 寿雁区杀人概况 第九章 拉开大屠杀的序幕 第十章 传经送宝 第十一章在周敦颐的故乡 第十二章清塘区“8?17杀人动员大会”始末 第十三章 一个公社书记的故事 卷三 第十四章 营江“红联前指”成立 第十五章 “8?21营江汇报会” 第十六章 车头区“地富抢枪暴动”真相调查 第十七章 血染的梅花 第十八章 老先进遇到了新问题 第十九章 上关公社的杀人现场会 第二十章 不仅杀地富还要杀“叛徒” 第二十一章富塘公社不能承受之轻 第二十二章万家庄公社杀人概况 第二十三章写在东洲草堂的“杀”字 卷四 第二十四章 杀人冠军蚣坝区 第二十五章 沿河塘一日 第二十六章 采访蚣坝公社杀人事件责任人 第二十七章 蚣坝公社冠中冠 第二十八章 白骨累累的矿坑 第二十九章 要活命就得变成野兽 第三十章 做梦都没想到会杀孩子 第三十一章 夜夜噩梦 第三十二章 杀了也不嫁 第三十三章 涂石匠的被革命家史 第三十四章 一个中游水平大队的杀人情况 第三十五章 清溪区杀人的来龙去脉 第三十六章 区武装部长亲临杀人第一线 第三十七章 县委组织部长指示杀人 第三十八章 柑子园贫下中农高级人民法院正式挂牌 第三十九章 跃进大队放出杀人“卫星” 卷五 第四十章 营江政法工作会议 第四十一章 祥霖铺区突击杀人三天 第四十二章 千斤重担我担承 第四十三章 不甘落后的杀人亚军 第四十四章 一个大队支书的故事 第四十五章 三个弱女子的血泪控诉 第四十六章 党叫干啥就干啥 第四十七章 仙子脚区为何杀人最少 第四十八章 桥头公社万人杀人现场会 第四十九章 最后一个殉难者 第五十章 正岗头现象 卷六 第五十一章 6950部队进驻道县 第五十二章 艰难的制止 第五十三章 采访“革联”头头刘香喜 第五十四章 采访“红联”头头贺霞 附录一 道县文革中被杀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录二 道县(36个乡镇)文革杀人事件、时间统计表 附录三 关于与“乱杀风”有牵连的干部的一些情况 卷七 第五十五章 寡婆桥的传说 第五十六章 你热爱党,党会杀你? 第五十七章 占甲小学杀了六名教师 第五十八章 讲真话的代价 第五十九章 两个“右派”家庭的覆灭 第六十章 生命的奇迹 第六十一章 杀场余生者说 第六十二章 老天爷都在哭啊 第六十三章 浮出水面的石头 第六十四章 人性的繁复幽暗 第六十五章 道县出了个李念德 第六十六章 一栋大屋与一群人的命运 第六十七章 “告状油子”是怎样炼成的 卷八 第六十八章 “开大锅饭” 第六十九章 支部书记杀贫协主席 第七十章 大义灭亲的女民兵 第七十一章 铁姑娘刀劈18人 第七十二章 人兽之间 第七十三章 血海拾遗 第七十四章 一个老地主的“坦白交代” 第七十五章 遭遇被害者遗属堵门告状 第七十六章 喝酒误事 第七十七章 道县周围十县市文革杀人概述 卷九 第七十八章 夜奔省城 第七十九章 华国锋的指示 第八十章 “9?23大武斗” 第八十一章 大屠杀揭盖子学习班 第八十二章 天意从来高难问 第八十三章 牢狱生活 后记 鲜血使人猛醒 杨继绳 我从来没有为别人的书写过序这一类的东西,因为,一我算不得什么名人,二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一个普通的记者。可是当谭合成 的长篇历史实录《血的神话:公元1967年湖南道县文革大屠杀纪实》(以下简称《血》)摆在面前时,我决定破例为它作序,因为在《血》中我又认识了一位讲 真话、求真理的同道者。在中国大陆进行这样的调查、采访,写这样的书要冒多大风险、承担多大政治压力,我深有体会。说一些常识性真话的人被视为“异类”, 或者被誉为“特别勇敢”,打算讲真话、求真理的同时就作好种种应对不测的思想准备,这不能不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大悲哀。 《血》的初稿写于24年前的1986年,由于工作关系,谭合成有缘接触到发生在公元1967年湖南道县及周围十县市的文革大屠杀的大量机密资料,并将之实 录在案;同时也因为这场命运的遭遇而被“负上了一副沉重的十字架”,甚至生活的轨迹也因之发生改变。此后,作者多次赴道县采访相关人事,核实、订正、补充 原稿。本稿是2007年道县文革大屠杀四十周年前夕完成的,与原稿相比,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二十余年来,作者一直通过各种努力,试图将这场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真相公诸于世,以期全民族的反思。附带说明一点,目前流传于海内外的关于这场大屠杀的资料大部分源自于谭的调查与采访,但只是冰山一 角,更深和更多的东西还在本书之中。 这篇长达五十万言的历史实录, 是用实录实证的方法写成的,让事实说话。谭合成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社会科学训练,但他的研究方法却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作者搜集的资料多 达数百万字,仅案例就有近400个,采访了几乎所有同意接受采访的关键人物。正因为有如此翔实的资料作为铺垫,作者下笔倒也干脆利索,少见颇费踌躇的痕 迹。作者以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乃至本身文革中的经历为依据,清理正在被遮蔽的史实,引领人们重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现场,回顾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民族如 何在群体的疯狂中堕入野蛮状态。 在道县大屠杀中,有九千多无辜者死于非命,其惨烈程度,令人毛骨竦然。作者将道县大屠杀的杀人手段归为十类:1.枪杀;2.刀杀;3.沉水;4.炸 死;5.丢岩洞;6.活埋;7.棍棒打死;8.绳勒;9.火烧;10.其它。仅这些抽象的名词便足够叫人心惊胆战,而其间对人类良知和精神的杀戮更在其 上。由于职业的原因,我对人性的缺陷和社会的黑洞可谓所见颇多,但书中的内容依然让我十分震撼,大量细节不忍卒读,而这些细节又因为不经中间环节直接出自 亲历者自己之口而更加直刺人心。作者不仅是揭开了一个被千方百计包裹的民族脓疮,更是切开了一个机体癌症的病灶,探索的触角直抵“伟大革命”的本质。道县 大屠杀怎么发生的、何以会发生、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是本书始终在探求的一个主题。根子早已深埋,蛛丝马迹随处可见。大量史料表明,道县文革大屠杀绝对不 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端的偶然事件,它不会因为某个偶发事件、某个人和某一群人的作为而引发。文革中,全国出现了多起与道县大屠杀类似或者不类似的杀人事 件。仅以首都北京为例,公元1966年的“红八月”,红卫兵小将就打死1,772人,从时间看比道县大屠杀还要早一年,血腥恐怖同样惊心动魄。深入揭开这 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真相,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权利将责任推给后人。更不能让后人因为我们的失忆而受到欺骗。 朱厚泽先生曾经对我说过:“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是一个愚蠢的民族,一个忘了历史的组织,只能是一个愚昧的组织,一个有意磨灭历史记忆的政权,是一个非常 可疑的政权,一个有计划地自上而下地迫使人们忘却记忆的国家,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心存恐惧的国家。”这本唤醒人们记忆的书,可以作为试金石,它在中国的的 命运将告诉人们: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现在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血》由于大量亲历者的口述实 录而呈现庞杂斑驳的原生态,内涵因此更加丰富。书中不但有大量被杀者的言行与生存状态,也有大量杀人者的言行与生存状态,还有既非被杀者也非杀人者却被卷 入其中的某些人的言行与生存状态。这种多角度的描述,不仅使普通读者对道县惨案以全方位、多侧面的了解,也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十分可贵的资料。 道县大屠杀这一惊天惨案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多年来,人们用“封建社会”来描述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实际上,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不是封建社会,而是专制社 会。而和毛泽东对应的是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社会。极权主义以强有力的中央统治为特征,试图通过强制和镇压,对个人生活各方面进行 控制和指导。极权主义把整个社会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它垄断经济,垄断政治,垄断真理,垄断信息。通过这“四个垄断”,政权对人民的整个生活实行无孔不入 的统治。 在这样的极权制度下,一部分人 (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上,也许更多)被定为政治贱民(地、富、反、坏、右、资及其其家属),通过政权机器所控制的一切舆论工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 对这批政治贱民不断妖魔化,使他们处于“众人皆曰可杀”的境地。这些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政治贱民是阶级斗争的靶子,一有政治运动,他们就成了砧板上的鱼 肉。他们的生命如草芥,如蝼蚁。那些不是政治贱民的人们,也是经济垄断、政治垄断、真理垄断、信息垄断的受害者。他们只能知道政权让他们知道的,只能相信 政权让他们相信的。他们是政治愚民。他们还处于恐惧、贫困之中。由于无知和恐惧,政权指向哪里,他们就打向哪里。道县惨案是政治愚民对政治贱民的屠杀,而 背后操纵的是政治权力。谭合成的《血》中记录了一位处遗工作组负责人与一名杀人凶手的一段对话,该负责人询问杀人凶手的杀人动机时,该凶手竟理直气壮地回 答:“上头叫我杀,我就杀。现在,上头叫我杀你,我也会杀。”这种专制土壤培育出来的愚昧而又野蛮的奴性,闻之令人魂飞魄散。这就是极权制度下的人性。 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文革史”基本是官员的受害史,是造反派的作恶史。这样的“文革史”也介绍了知识分子受害,却没有指出迫害知识分子的主使者是官员。 文革初期受迫害知识分子是被官员们“抛”出来的。有了被“抛”出来的样板,有了政权确立的政治标准,大批知识分子随之受害。《血》向我们揭示了文革的另一 个侧面,也许是更为重要、更为真实的侧面:普通百姓的受害。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挖掘文革更深的层面。 文革前,官僚集团主宰着中国,官僚们依照等级享受着特权。工人、农民在名义上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实际上没有参与任何决策的权利;他们经济上被剥夺,虽然 有着最低的保障,但一贫如洗。广大群众对这种官僚体制极为不满。只要有人号召,就会起来“砸烂”这个“国家机器”。毛泽东也对这个制度不满意,他也想改变 它。关于毛泽东对这个制度不满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民粹主义思想,也可能是乌托邦思想,可能是憎恶除他以外的官僚主义,也可能是害怕权力的失落。毛 泽东希望“砸烂”这个制度,想通过“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他号召老百姓起来造官僚们的反。多年造神运动形成的毛泽东的神圣地位,加上老百姓对官僚们的 憎恨,毛泽东登高一呼,全国就出现了反官僚的呼天海啸。官僚们受到应有的或不应有的打击,官僚体制一时土崩瓦解。没有官僚制度,社会就出现混乱。毛泽东拿 不出取代官僚制度的替代品,什么“巴黎公社”、“五七道路”,本来就不是有效的制度体系,不可能用来收拾乱局。国家不能长期处于无秩序的状态。社会的需 要,官僚们利益的追求,毛泽东不得不向官僚们让步,原来的官僚体制逐渐恢复原态。一旦受过冲击的官僚们重新回到权力宝座,原来响应号召造反的人们,就会受 到一次又一次的报复:“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清理阶级队伍”,都是冲着老百姓来的。而“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只不过是毛泽东和恢复 旧秩序的官僚们的较量。文革中各种政治力量时有沉浮,“城头变幻大王旗”,今天这些官僚得势,明天另一些官僚得势。普通百姓如果站在得势者的对立面,就要 挨整。“站不完的队,请不完的罪,写不完的检查,流不完的泪。”文革中流传的这首民谣正反映了老百姓的处境。 十年文革结束,三十年改革开放。还是沿袭了文革前的官僚体制。还是官僚主宰着中国,官僚是中国的主人;还是下级对上级依附,下级对上级效忠。改革以后的官 僚体制比文革前也有不同之处:官僚们掌握的财富更多,他们的享受远远超过了改革以前的官僚;官僚们除了继续享受特权以外,还利用手中的权力追求利益最大 化;改革以前的官僚还用理想的旗帜来掩盖利益,今日的官僚完全不需要理想的旗帜作掩护,赤裸裸地、肆无忌惮地聚敛财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的 “蛋糕”的确做大了,但官僚们占有的“蛋糕”最大份额和最甜美部分,为改革支付成本的百姓们只能分享官僚们的剩余。政治上,老百姓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连 改革前那套漂亮的、使心灵略有安慰的外衣也被剥去。这就是权力市场经济制度:三十年改革造就的制度。它虽然走出了改革前的极权制度,但与民主制度还有相当 的距离。在这种制度下,权力的贪婪和资本的贪婪恶性结合,不可能有社会公正,也不可能有和谐。 鲜血不会创神话,但鲜血会使人震惊,会使人猛醒。猛醒的人们推动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政治贱民得到了平等,政治愚民也开始觉悟。解放的政治贱民,觉悟了的政治愚民将会用新的努力,一定会将官僚为主体的权力市场经济制度改造为民有、民享、民治的宪政民主制度。 这就是重唤历史记忆的真正价值。 几 点 说 明 一、公元1967年夏秋之交,湖南道县及周围数县市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被杀者九千余人,官方称之为道县文革杀人事件,民间则叫它“乱杀风”和 “杀人风”。一位被称为道县杀人事件“活化石”的人物,在写给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控诉材料中写道:“以上材料若有一字不实,砍头示众。”而我的这篇历史 纪实,则是在大量这样“一字不实,砍头示众”或“若有虚言,愿负一切法律责任”的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暮然回望,那些叫人泪流满面的事件,那些令人心惊肉 跳的情节,犹如天方夜潭,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它就是那样切切实实地发生过,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乃至每说过的一句话、每唱过的一首歌都来源于 真实的记载,既无臆造人物,更无虚构事件,亦无杜撰的名姓……可能有些人的姓名用了某XX或未点姓名,那多是出于非常善意的考虑。本文初稿中,由于某种需 要用了曲笔的人名、地名,这次重写时,都一律作了订正。如果还有差迟,则是因为当事人的记忆无法那样准确或道县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总而言之一 句话,所写的一切都是木板钉钉,字字落在实处,而笔者所做的事情就是做一个尽可能忠实的记录者。 二、公元1984年5月,零陵地区成立了“处理文革杀人遗留问题工作组”,陆续抽调了一千三百余名干部,从1984年6月始到1986年底,对1967年 夏末秋初发生在道县及其周围10个县市的杀人事件,进行清查、处理、安置工作(但不对外公开)。没有他们历时两年的辛勤工作,我的这篇历史纪实根本无法完 成。这个杀人事件实在太庞杂了!涉及的人和事实在太多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云遮雾绕,真假混杂,要得云开雾散,水清见底,绝非任何个人的力量可能做到。 我们有幸采访了“工作组”的一些成员,这个机会应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不可多得的契机。感谢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记录、资料和调查报告。他 们的工作使得我有机会站立在高坡之上,绝对不是制高点,俯瞰杀人事件的全貌,虽然隔了时空的重重迷雾,无法看得那样真切,但那些使人一见而至死不忘的重要 场景,还是被抓拍下来。根据我们事先的约定,笔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无权公开他们的姓名,因此只能在此再一次深表谢意。 三、我对道县杀人事件先后曾做过多次采访和调查,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次采访在道县大屠杀发生十九年后的1986年夏秋之交,历时一月有余。湖南省广播电 台、电视台驻零陵地区记者站站长张明红先生和我一起参与了采访。在这次“世界观和人生观经历了唐山大地震一样震撼”(张明红语)的采访结束时,我与张先生 约定,这篇纪实文字由我来执笔,我们共同对文章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任。1986年9月我们以《血的神话》为题急就了一篇约为10万字的报告文学,它实 际上是应国内一家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学杂志约稿而作,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未能发表。此后又有多家出版单位有意出版,但……至今为止还是未能在国内与广大 读者见面。特别值得感谢的是工人出版社原《开拓》杂志社副总编辑岳建一先生,他为了这篇历史纪实的发表做了大量工作,乃至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和我们一 样,也被“负上了一副沉重的十字架”。 四、本书原本不应由我来执笔写 成。它应该是大量亲历者的回忆录或忏悔录,大量历史学者、社会学者的研究文章,它应该在一个有权威性的编辑委员会审定下编撰而成。然而十年过去了,二十年 过去了,三十年过去了,甚至四十年也过去了,这些回忆录、忏悔录、研究文章统统没有出现,更无从谈到集体意义的忏悔和真正意义的精神复活。很多应当对民族 的未来祖国的前途负有更多责任的人在铁的事实和血的启示面前,坚决地闭上了眼睛! 知情者和幸存者正在一天比一天少地消失着。我们该怎么办? 那些不愿意回忆的人,希望时间能把所有痕迹消灭殆尽。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对别人灾难的旁观者, 我,那样真切地看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一群人对另一群人所做的一切,那样恐怖,那样血腥,那样骇人听闻,那样丧失人性,几乎到了我们智力难以理解的程 度!我不由自主地扪心自问:如果置身于当时当地,会是杀人者还是被杀者?这确实令我不寒而慄!既然命运让我窥视了这一切,我就无权保持沉默!除了把真相说 给这个世界听之外,我别无选择!无论如何,不能让后代人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文过饰非的、是善于遗忘的、是麻木不仁的、是庸碌无能的、是沉默寡言的、是愚蠢 的、没有灵魂和尊严的! 本文写给一切关心中国命运之人士。 但愿本文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卷一 第一章 浮满尸体的河流 第二章 杀风卷地 第三章 “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杀人布告 第四章 十种杀人的基本手段 第五章 获得道县采访的机会 第一章 浮满尸体的河流 在中国的中南部有一个湖南省,在湖南省的南部有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县城--道县。 道县位于潇水中游,南岭北麓,东接宁远县,南邻江华、江永县,西靠广西全州、灌阳县,北连双牌县,是为六县交通枢纽。如果坐飞机向下俯瞰,你会看到一个四 周青山环绕,中间水网交错,状如一片葱绿树叶的盆地。东边是把截大岭,东南是九嶷山系,南边是铜山岭,西边是都庞岭,其主峰韭菜岭海拔2009.3米,为 湖南第二高峰。大大小小63条河流呈叶脉状流经盆地,其主要河流有6条:潇水、洑水(宜水)、淹水(永明河)、泡水(蚣坝河)、泠水(宁远河)、濂溪河。 整个水系分布情况可概括为“六进一出”。一进一出是潇水(潇者清且深也),发源于蓝山县野狗山南麓,经江华、江永,从道县审章塘乡红星村入境,南来北去, 几乎正好将道县分成对称的两半,到梅花乡的申尾村出境,流入双牌水库,然后经双牌至零陵的苹州注入湘江。它是道县水系的主干流。其余五进是濂溪河、永明 河、宁远河、泡水、洑水等支流,从东西两侧呈叶脉状汇入潇水。弄清楚这点非常重要,这样你才会明白,1967年发生大屠杀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尸体沿 潇水而下,流过道县县城(据好事者统计,最高峰时,一个小时内有近百具尸体流过,平均每分钟1.6具),汇入双牌水库。以至双牌水库大量的鱼因吃死人肉而 胀死,恶臭的尸体拥塞大坝水道,发电站半年不能发电(发电)。 既然说到双牌水库,不妨再多说几句。数百具尸体一下子涌进这个中型水库,水都变了颜色,浮着一层腥红油腻的物质。农历七八月天,正是湘南一年中气温最高的 季节,太阳一曝晒,“焚风”一吹,水库里恶臭熏天,几里地外都能闻到。怎样清理库区的浮尸,成了一个叫人头痛的大问题。当时的决定是安排四类分子子女来清 理。这样做有三条好处:一是打击了阶级敌人的嚣张气焰;二是有利于四类分子子女思想改造;三是净化了库区环境,还双牌水库一个山青水秀的本来面目。 笔者的一位朋友,零陵地区很有 名气的作家杨××,讲述了他在道县大屠杀期间的亲身经历。杨作家,双牌县人,家庭出生富农,当年正好17岁,初中毕业后缀学在家务农。道县杀人风刮到双牌 后,双牌也杀了不少人,杨××和他的家人比较幸运,没有被杀,他被大队安排到水库去出义务工。说起来要做的事情其实也蛮简单的,就是驾着划子(木船)把死 尸拖上岸,挖个坑埋了。虽然臭气熏死人,但埋别人的尸体总比自己的尸体被人埋要强多了。某天,杨××站在岸边向水库里一看,十几具尸体围成一个圈,浮在水 面上,远远望去就像一朵开了的花。我们未来的杨作家连忙驾着小划子前去清理。划近一看,原来这十几个人是被一根铁丝穿了琵琶骨串在一起,故而围成一个圈分 不开,用撑船的竹篙一钩,其中翻过来的一具女尸怀里还抱了个尺把长的婴儿。 尸体源源不断流来的潇水河是充 满了母性的河流,它是南岭山脉挤出的乳汁,滋养着两岸万千生灵,即使山洪暴发的日子,也从不肆虐成灾。它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江水平缓澄清,湛蓝凝碧,两岸 树木成荫,江中河洲成串,像一串翡翠明珠散落在碧波荡漾之中。这条南方的河流就像它两岸的子民一样平实、憨厚、波澜不惊。河流中,常有一些打鱼的渔船和运 送木料的散子排驶过。那些散子排上总站得有一个或粗壮或精瘦的排客佬,只穿一条米袋子裤,或干脆一丝不挂,在太阳下心安理得地裸露着古铜色的皮肤、光溜溜 的身子。手中攥着一根长竹篙,竹篙的一头包着一个尖尖的带弯钩的铁头。看见岸边上那些洗衣、洗菜的堂客、妹崽们,便叉开双腿,腆起肚子,嘶着喉咙打起粗野 的山歌,调笑着,惹得那些堂客、妹崽们和他们对骂。可是,现在排客佬和洗衣女都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具肿胀得像水牛一样的尸体,男男女女,老老少 少,有的独单飘流,有的被索子(绳子)或铁丝串在一起,像柳条串鱼一样。浮尸多的那几天,河面上浮着一层暗红的油腻。这使得潇水河尤其感到不舒服,自有它 的那一天起就习惯了自己很清很清的豆绿色,不习惯其它的颜色,也不习惯那些航船、渔舟、散子排之外的东西,于是,它在那些乱石磷峋的小河湾,那些水淹了的 柳树林子,那些河洲的沙滩上,不断地把这些尸体抛开,似乎是在逃避某种责任。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它什么都不知道,亦或是像抚育它的大山一样什么都知道却 守口如瓶。 这些沿河而下的尸体,常常是裸体的,有的仅剩下些布条丝丝缕缕的挂在身上,大多数骨骼折裂,或肢体残缺(最常见的是没有头颅)。要辨认出他们是谁,非常困 难,饥饿的鱼群已经把他们的脸啃得乱七八糟,眼睛剩下两个深窝,嘴巴变成可怕的大窟窿。这些嘴曾经大段大段的背诵过毛主席语录,曾经无休无止地向革命人民 请过罪,曾经能够非常愉快的欢笑和非常悲哀的叹息,现在已经全都无能为力了。 起初,尸体流过县城道江镇时, 观者如堵,人们瞠目结舌,骇然惊讶,议论纷纷。见得多了,又觉得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像突然刮起一阵飓风,摧倒了一棵正在砍伐的树。尽管谣言四起, 说法各异,但这些尸体是什么人和为什么而死,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公开的秘密。人们不再去关心河里的那些尸体了,看见了也会很快地走开去,因为天气很热,尸 臭非常难闻,还因为……他们也隐约感到自己有可能要杀人或被人杀了。 有些人跃跃欲试,有些人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里,道江镇也遇到了一个与双牌水库有几分相似的问题:那些尸体并不全部规规矩矩沿江而下,流出道县,流入双牌水库。有些搁浅到城镇的渡口边、码头上、 涵洞口,散发恶臭,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地理位置紧靠河边的解放街道居委会首当其冲。问题十分实际,不解决不行。像双牌水库那样安排四类分子子女清理, 在县城里实施起来有难度。解放街道居委会只好花钱雇了个癫子(精神病患者)来搞卫生。癫子要做的事比双牌水库四类分子子女的更简单,拿一根长竹篙把搁浅在 岸边的死尸赶出去,让它顺流而下,流出道江镇,就算完成任务。对于这个癫子,道江镇很多老人至今仍有记忆。癫子姓名已经失考,都喊他“黑癫子”,年纪也很 难分辨清楚,看上去约在30至50之间,又黑又瘦,胡子拉碴,背上披个破棕丝斗笠,身上只穿一条蓝不蓝黑不黑的破短裤,一天到晚举着一根长竹篙在河边赶 尸。据说“黑癫子”是个桃花癫,特别喜欢赶女尸。一些小乃崽(孩子)又特别喜欢逗他玩,看见一具男尸谎说是女尸,唤“黑癫子”去赶。“黑癫子”屁颠屁颠跑 过去,发现上当,便举起竹篙骂骂咧咧地要扑这些小麻拐。小乃崽们一边跑一边笑得腰都直不起来。 由于学校停了课,家长们又都忙着搞文化大革命,这帮无人管的孩子,一天到晚在外面疯野。他们跑到建有寇公楼的古城墙上,眺望绕城而过的潇水和濂溪河,数着漂浮江面上的尸体,比试目力。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一共七个。”一个孩子说。 “不对,是八个。”另一个孩子反驳道。 前面我们已经说,潇水一个最大 的特点就是河洲特别多,靠近道江镇就有两个著名的河洲,上为西洲,下为东洲。站在寇公楼上,两洲皆在目内。此楼是北宋天禧年间贤相寇准贬道州司马期间修 建,是道县著名的古迹之一。当年寇准曾手书“望太平”三字横额悬于楼上,寄托儒家先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破四旧”将其捣毁一空。虽颓垣断壁,但空楼尚在。 尸体从长满桔树的河洲那边漂来,近了。坚持八个意见的孩子赢了,确实是八个:一具女尸的背上驼着一个孩子…… 而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忆及当年之事,恍惚如在梦中。 说起来这是道县文革杀人事件中根本不值一提的小事一桩,我之所以特别地写出来,是因为继1986年的采访之后,我又先后两次去道县进行补充采访,多亏他们中很多人鼎力相助。 他们认为道县文革杀人事件不仅是道县人的耻辱,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必须把它写出来,以自省省人。 第二章 杀风卷地 恐怖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道县城乡。 每一批漂流过去的尸体,都在炎热的空气中传播着一种撩拨人心的信息。 到处可以听到 “阶级敌人”组织 “黑杀团”,“八月大组织,九月大暴动,十月大屠杀”, “先杀党,后杀干,贫下中农杀一半,地富反坏吃饱饭”之类的谣言。需要郑重其事地指出的是,这些谣言不是“小道”传播的,而是通过官方或准官方渠道,在各种形式的党员大会、干部大会、民兵大会、群众大会上堂而皇之进行传达的。 到处可以看见 “敌人磨刀,我们也要磨刀。”“他们人还在,心不死”之类的最高指示。 到处都是“斩尽杀绝黑七类,永保江山万代红”的大幅标语和“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的杀人布告。 在设置了路障的公路上,在绿树掩映的山村旁,在碧波拍打着扯筒船的渡口,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里,在车站,在码头,在一切有行人过往的地方,都有民兵拦关设 卡、放哨站岗。佩戴红袖章,荷枪实弹或扛着梭标鸟铳各式土制武器的民兵,日夜盘查行人。稍有动静,就攥紧马刀拉动枪栓喝问:“干什么的?”“什么成份?” 接着就是查看路条,搜身,盘问。稍有嫌疑或应答久妥,便捆起刑讯,弄得不好,小命不保。 道县一中学生杨悦坤,家在四马桥区大坪岭公社沙窝大队,暑假回家,路过兴桥公社,被民兵栏住盘查。打电话到大平岭询问,回话说他是“革联”的探子,于是被押回沙窝公社与四类分子一起处死。行刑前,杨悦坤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竞被挖眼割舌。 湖南大学机械系学生蒋晓初,时年22岁,因学校停课闹革命,从长沙回到家乡道县祥霖铺区审章塘公社黄土坝大队暂避乱世,谁知却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蒋晓初的父亲叫蒋勋,1942 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历史系,一直在道县当老师,解放前曾担任过道县县中的校长。笔者在道县采访时,县教育局的领导这样评价他:“蒋勋同志为人正直,勤奋工 作,为道县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对道县的教育事业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这也是一个时候唱一个时候的歌,1964年搞社教的时候,蒋勋因家庭出身等原 因被打成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夫妻双双清洗回乡。 黄土坝村位于道县南部,距县城 大约二十几公里,背靠一片山峦,前面有一片平坦的田地,再往前去就是潇水的上游沱江。有山有水,本应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但是被人民公社、大跃进、农业学 大寨一搞,山上的树砍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些稀稀拉拉的马尾松,还有一片一片的灌木丛。村子里的房子大都还是解放前的,很少有人起新房子,看上去都相当的衰 败了。笔者1986年采访时,情况稍微好了一点,但大致还是如此。 蒋勋一家5口回到了原籍黄土坝,没有房子住,租了一个远房亲戚多年不用的房子住下,总算安下身来。蒋勋考虑自己身份不同,下来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脱胎换 骨、重新做人的思想准备,所以在生产队出工时,总是出工在前,收工在后,脏话重活抢着干。下雨天,当地农民穿蓑衣,他不穿,太阳天,当地农民戴斗笠,他不 戴。薅稗、车水时,也和其他农村男人一样,脱得赤条条的,只在腰间围一条粗布汗巾,全身晒得象腊肉,雨水落到身上,打个滚就溜走了。他还要求老婆和孩子多 做事、少说话,尤其是工分上的事,不要跟人家争,吃一点亏不要紧,要好好表现,争取光明的前途。正因为如此,回乡两年来,村里人对他们一家人印象都蛮好。 1967年8月,蒋晓初学校放暑假回了黄土坝。这时候,道县已经开始刮起“杀人风”,蒋勋经历得多,见识得多,加之身在其中,预感到一场大灾难正在来临。 蒋晓初比较走运,在父亲出问题之前考上大学离开了道县,对农村的事情确实有些不了解。看到最心爱的儿子从长沙回来了,蒋勋又高兴又忐忑不安,想要叫儿子马 上走吧,又感到说不出个特别有说服力的理由来。当晚,他把家里养的两只大鸭子杀了,不管怎么样,一家人总要吃一餐团圆饭才是。谁知望着桌子上的三大碗鸭 肉,除了蒋晓初之外,没有一个人吃得下去。蒋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这一次你真的不该回来啊……”说着眼泪水流了下来,手中的筷子“啪”的一声掉到地 上。看到爸爸这个样子,蒋晓初安慰父亲道:“爸爸,你不要那么心急。党的政策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只要我们坚决的听毛主席的话,跟党走,村里的人 不会把我们怎样的。就是要杀人也得有个罪名嘛,也得要司法机关批准啊。”蒋勋苦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第二天,村里开会,把蒋勋和他的二儿子蒋晓中,以及同大队的十几个地富分子及子女捆起来,关在大队部(原来的蒋家祠堂)里,准备要杀。蒋晓初听得这个情况,连忙跑去大队部宣传毛泽东思想——试图说服那些丧失了理智的基层干部,结果也被关了起来。 当晚半夜时分,蒋晓初和他的弟弟蒋晓中被大队“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刽子手喊了出来,用棕索五花大绑,押往九井河边。这时蒋晓初没有想到是押着他们去砍 头,以为是送去另外一个地方关押。也难怪,从他的全部生活经验中,实在无法想像出,自己什么时候犯了什么罪,而且是死罪。 走到九井河边,黑暗中鸟铳响了,蒋晓初连中三铳,身上射满了铁砂。但他没有倒下,痛苦而愤怒地喊着:“我一个赤手空拳的学生,我犯了什么罪?我弟弟这么 小,他又有什么罪?你们这样无缘无故地乱杀人,贫下中农同志们,你们这样做要犯大错误的呀!”可是,谁是他的同志,又有谁听他的呢? 押送他的民兵聂××早不耐烦了,手起刀落,只一下,蒋晓初的头就被砍了下来,滚进九井河中,胫腔里的血喷起一丈多高,溅了聂××等人一身。蒋晓中也被同样的方式处死。兄弟俩的无头尸身被踢到河里,溅起一片腥红的涟漪。 第二天,蒋晓初的父亲蒋勋和关在大队祠堂的其它四类分子及部分子女也被分批处死。这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居然就杀了15人!蒋晓初的母亲和妹妹惨遭杀人凶手轮奸,身心遭受严重摧残,后逃往新疆,苟全性命。 还有许多在外地工作的道县人,或因出身不好,或因家里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被一纸“母病速归”之类的电报骗回家乡,其结果与蒋晓初一样,一归永不回了。例如 南京市一位何姓的局级干部,就是被这样一纸电文骗回道县,结果家门都没有进,就在村口小河的木桥上,被大队“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早已安排好的执行人 (刽子手),从后面一刀,砍死到河里边。其在道县的家人自然早已在他之前被斩尽杀绝了。可怜的人至死都不知道他早已被大队“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缺席判 处了死刑。至于这种“贫下中农最高法院”到底是个什么机构,它是怎样成立的,怎样审案的,怎样判决的,怎样行使权力(杀人)的?笔者将在后文中详细写到, 在此且搁一笔。 下面再讲一段道县寿雁区卫生院医师熊运友被杀的经过。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道县杀人的随意性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熊运友,男,1930年生人,家庭出身上中农,本人成分学生,文化程度高中,道县岑江渡乡两河口村人。熊运友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里担任 过文化教员、指导员。熊与家乡一个名叫吴秀琴女孩子建立了恋爱关系,吴秀芹当时在读高中,由于家庭比较困难,学费基本上由熊运友供给。1962年吴秀芹高 中毕业,两人准备结婚。但当时现役军人找对象是要政审的,熊运友所在部队经过审查,认为吴秀芹有海外关系(吴的父亲在香港),不同意他们结婚。当时年已 32岁的熊运友放不下这段感情,执意要与吴秀琴结婚。组织上找他谈了几次话,工作做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告诉他:“你一定要找她,就只能复员。”鉴于 熊运友要美人不要革命,最后作了复员处理,而未作转业。在当时复员和转业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转业是作为国家干部安排到地方工作,而复员说白了就是哪来 的回哪去。 1962年,熊运友复员回了道县,安排在复员军人疗养院工作,1964年调寿雁卫生院工作,属集体编制的医师。 熊运友复员回家之后即与吴秀琴结了婚。婚后生了3个男孩,大儿熊报忠,二儿熊国忠,第三个儿子是1967年7月出生的,这个孩子出生仅一个多月,熊运友便 遇害身亡。第二年,其妻吴秀琴因生活无着只得改嫁,因为不便带着一个吃奶的婴儿嫁人,只好忍痛将小儿子送人,大儿、二儿随继父改姓为陈。 熊运友被杀的事还得从这个小儿子说起,因为老婆生了孩子,1967年8月27日他从寿雁卫生院回了老家两河口一趟。8月31日上午,熊运友从家里步行返回 寿雁卫生院。虽然当时道县杀人已经杀起了风,但是熊运友并不担心自己被杀,他一不是四类分子,二没有参加任何造反派组织,三又是本地人,有什么可担心的 呢?路经零陵道与营江的岔路口时,营江“红联”指挥部的民兵在此拦关设卡盘查行人,熊因为身上没有带任何证件,怀疑是逃跑的四类分子,被民兵抓进指挥部审 问。事有凑巧,当天上午,寿雁公社武装部长周元炳,出于对道县文化大革命发展方向的关心,也带着区公所和公社的几名干部来营江看形势,正好寿雁区公安助理 员陈智希也在这里,陈告诉周等人:“熊运友被抓到了,据卫生院的同志向我反映,这个家伙早三天就不在卫生院了,可能跑到二中里面去了。此人很坏的,可杀不 可留。”陈智希估计熊运友这次回来寿雁很可能是从二中(“革联”总部)带了任务去的。根据这个估计,营江“红联”前指的主要负责人张明耻、刘原年与陈智 希、周元炳等人就怎样处理熊运友作了研究,张明耻、陈智希等人主张一定要干掉,最后决定将熊运友明着送回寿雁,暗地里叫押送的民兵在路上下手干掉。 当天下午2点多钟,陈智希亲自叫过寿雁民兵排排长唐祖回面授机宜:“你派几个民兵将熊运友押到东岭脚去,我们现走一脚在那里等你们,”在那里看情况把他干 掉算了。”唐祖回接到陈智希的指示后,马上就去派了民兵副排长何旺喜带了义志昌等四个民兵将熊运友押送寿雁。唐祖回对何旺喜讲:“陈部长(道县农民讲区公 安助理员称为区公安部长)他们已经走在前面了,在东岭脚等你们,到了那里,陈部长叫你们怎么处理熊运友,你们就怎么处理。”何旺喜做事细心,问道:“如果 在那里碰不到陈部长他们怎么办?”或许是对陈智希的指示理解得不是那么深刻,唐祖回答道:“如果陈部长他们不在东岭脚,你们就把熊运友押回(寿雁)区里听 候处理。” 何旺喜等人押着熊运友到了东岭脚,怎么也找不到陈智希等人的影子,就押着熊继续往寿雁去。路过塘福大队时,义志昌眼睛尖,看到公社武装部长周元炳、人保干 事何龙喜、信用社干部于彩平和塘福大队长何声洪几个人坐在井边的大树下乘凉吃西瓜。何旺喜叫其他人站住,自己走过去,想请示周部长怎么处理熊运友。于彩平 站起来用手背向他摆了摆手,意思叫他不要过来,继续赶路。何旺喜回转身和其它几个民兵押着熊运友继续往寿雁去。走过大约200来米,何声洪从后面追上来 说:“周部长和何干事说,陈部长叫你们在东岭脚干掉熊运友,你们怎么不听指挥?命令你们赶快在前面找个地方干掉算了。”何旺喜等人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向前 大约又走了半里地,看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何旺喜因为没有背枪,便示意义志昌从后面开枪打死熊运友。义志昌虽然号称是个复员退伍军人,但从来没有杀过人,举 起枪来战战兢兢,浑身发抖,近在咫尺,居然一枪没有打中。(为这事义志昌后来被取消了背枪的资格。)熊运友听得脑后枪响,大约已经明白了怎么回事,撒腿拼 命地跑。何旺喜高喊:“莫让他跑脱了。”五个民兵兜屁股追。熊运友跑到前面排楼屋一个社员家里躲了起来,还是被搜了出来。被拉出来以后,熊运友拼命挣扎又 跑,捆着手居然跑得比兔子还快,几个民兵追得气喘吁吁,距离却越拉越大。何旺喜急了,从义志昌手中接过枪来,对准熊运友开了一枪。还打得真准,熊运友向前 一仆,身子扭了几下,脚就蹬直了。 行文至此,可能有些细心的读者看出一些问题了:不是说道县文革杀人事件中主要的被杀对象是四类分子及其子女吗?上面所举的几个例子似乎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这是为什么? 我要回答的是,确实如此,上述案例中被害者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四类分子及其子女,而且都读过一点书见过一点世面,惟其如此,他们的家人,也就是所谓“遗 属”,才比较有胆量“乱说乱动”,多年来不断向县、地区、省,乃至中央的有关部门进行申诉,也就是俗称的“上访”,要求平反昭雪和惩办杀人凶手。正是他们 的申诉材料使我在未去道县采访之前,对道县文革杀人事件已有了一些皮毛了解。而那些大量的、以大队为单位被集体屠杀的四类分子及其子女的遗属们,敢于挺身 而出鸣冤叫屈的人物少之又少,其绝大多数至今连哼都不敢哼一声,更别说“乱说乱动”。这些人非正常死亡的具体情况,要到我们的采访不断深入之后,才会慢慢 浮出水面。这里面有一个抽丝剥茧,逐步加深认识,慢慢接近真相的过程,我以为这过程本身就是这场大屠杀的一种延伸。 县城道江镇虽然没有像农村地区那样大开杀戒公开杀戮无辜,但气氛已经紧张到极点。“红联”要血洗道江镇的传言不胫而走,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人们上街 行走,在摊子上购买生活必需品,在街头看大字报,只要一阵旋风刮起,吹起几片纸屑和沙尘,或者某人碰翻了一只洋铁桶,发出“咣铛”一声脆响,所有的人立即 一阵惊呼,抱头鼠窜。当地人把这种现象称为 “发地皮疯”。这样的“地皮疯”在道江镇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人们的心弦已经崩紧到一触即断的程度。家庭出身有问题,特别是那些本身就是21种人的人更是提 心吊胆,不知哪一天人头落地的噩运降临到自己头上。每到黄昏来临,道江镇便成了一座死城。有些神经衰弱的人,通晚无法入眠,一面尖起耳朵听着屋外的动静, 一面眼巴巴地盼着黎明到来。 一位道江镇上开饭馆的小老板告诉我们:“那时候,我虽然没有犯一点法,也没有参加任何一派组织,还是怕得要死,活着今天晓不得有没有命活到明天。那个时候好多事情它是由不得你分说的。” 喝惯了清清河水的道县人,已无人敢饮用被尸体污染的河水了,县城里仅有的五口水井顿时身价百倍。县人武部侧面的安家井、五星街的戚家井……每日凌晨就出现排队汲水的长龙。为井水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 道县人爱吃鱼,特别时兴吃活鱼。老县城有个叫板子桥的地方,河水穿街而过,上面铺满木板,木板下一竹篓一竹篓的活鱼养在河水中,等待买主选购。平素时分, 一大早来买鱼的人就挤得水泄不通,可是现在门可罗雀。鱼价从每斤一元降到每斤一角钱,还是无人问津。因为据说有人买了鱼,在鱼肚中发现了人眼、人发、人的 指甲……总之,在那之后将近两年时间,道县很少有人敢吃鱼。 不仅道县如此,与道县毗连的双牌也是如此。曾在双牌水库工作过的杨××告诉我们:“那一年,双牌水库的鱼长得特别肥,又多。经常在清早,水面上会浮起一些十来斤的大鱼,翻了白,都是吃死人肉胀死的。没有人去捞,更没有人敢吃,看见了躲都躲不赢。” 道县人爱吃豆腐,道县的豆腐很有名气。县城豆腐店多开在河边,为的是就近取水。如今河水不敢用了,尸水豆腐谁敢吃?挑井水做豆腐,井水吃都不够,还够做豆 腐?做豆腐的被迫改行做制作过程用水量较少的米豆腐。即便这样,米豆腐仍然鲜有问津之人。店家只好挑着米豆腐,沿街叫卖:“井水米豆腐!井水米豆腐哦!” 街面上有人贴出了“为革命吃河水”的大字报。一些革命闯将现身说法,带头饮用河水。 养育了世代湘南儿女的潇水河抽泣着舔着遍体伤口默默地流过颤粟的道州盆地,将这段沉重的历史牢牢沉淀在心底,她那蜿蜒扭动的身躯犹如一个个巨大的问号,询问着这腥风弥漫的大地…… 这就是大量目击者看到的和描述的现象。当年,他们还不能理解这些七零八碎的现象中所包容的巨大的历史内涵,更无从知道它的全部真象。直至今日,尽管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些现象所包容的巨大的历史内涵,却依然没有能够知道它的全部真象。这确实是一件不能不令人悲哀的事情。 第三章 “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杀人布告 我不是一个有神论者,但却无法不信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神秘之手在我和道县文革杀人事件之间作着某种宿命的安排,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处心积虑,妙到毫 颠。它第一次让我窥视这场大屠杀是在1967年底,那时我还是长沙市某中学的一名在校学生,为了逃避下放农村的命运(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跟着表兄 (1964年下放湖南江永县的老知青)和几位回第二故乡“抓革命,促生产”的江永知青到与道县毗邻的江永县躲风头。路过道县,在这里下了车,会几个知青朋 友。在我的记忆里,当时道县县城只有现在十分之一大小,冷冷清清,一道青石垒成的城墙,墙脚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墙外一弯碧水。潇水和濂溪河交汇于此,潇 水南来,抵城西南隅,和由西而来的濂溪河相汇,而后绕过城墙的南门至东门,复东南去,其状宛如一张弯弓。站在城墙上,可见道县二中后面的铁索桥和潇水上游 方向的水南浮桥。浮桥长135米,宽4米,由40只木船竹缆相连而成,船上架木梁,梁上横铺木板,再以两条两千多公斤的铁链压两侧。是道县通往宁远、蓝山 的重要桥梁。县城里,街道不多,大约就十几条吧。街道两旁多是青瓦木板结构的两层楼房,楼房大多都有一个伸向街心的楼台,把一条本来不宽的街道挤成细细一 线。房子虽然古色古香,奇怪的是很多窗户都用砖砌得只剩窄窄一条,甚至有些门也是这样,看上去很不协调。但路面很有特色,水泥路、柏油路很少,常见的是一 种用河卵石铺嵌而成的花阶路,很结实,宽约3-4米,状如玉米棒子,所以道县人又把它叫做“包谷路”。行人不多,商店更少。唯一的一座长途汽车站前有一口 水塘,塘边用树枝搭建了一间棚子,办了个饭店,好像叫做什么“红星饮食店”,我们在这里吃的中午饭。简陋的店堂里摆着几张八仙桌,每张桌子配四条板凳。烟 熏火燎的墙面,红红绿绿的贴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宝像和最新最高指示,还有“誓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之类的标语,其中一条至今还记得清楚:“敌人 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我们点了几个菜,烫了一壶米酒,坐下来用餐。其它菜都没有丝毫印象了,唯有那份水煮活鱼叫人难忘。价钱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量大得惊人,鱼肉肥嫩鲜美,令 人食指大动。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吃鱼喝汤的样子,旁边的本地人用怪怪的眼光死盯着我们。(如果当时我们知道了这些目光的真实含意,恐怕连肚子和肠子都会呕出 来。幸亏当时我们不知道。)我们以为自己身上出了什么毛病,自查了一番,又相互打量了一番,没毛病呀!心中不免生出几分鄙夷之意:乡巴佬,不就吃餐饭嘛, 在得如此! 酒足饭饱之后,我提出在县城逛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观光观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来到农村和偏远的县城,看着什么都觉得新奇,可是表兄等人 早已看得不爱了,提不起一点兴趣。最后决定,爱逛让我一个人去逛,他们在汽车站等我。于是我就一个人绕着县城逛起来,这里瞧瞧,那里看看,那神气颇有几分 不法分子踩点的味道。当时“文化大革命”疾风暴雨的时期正在过去,“破四旧”、“大字报”等等已成明日黄花,但遗迹随处可见。青砖垒砌成的古城墙围住的老 城区,横直不过一公里,残垣、牌坊、碑刻、楼台,随处可见。位于南门城墙上的寇公楼匾额已被凿毁,油漆剥落的大门锁了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楼是上去不了, 但站在城墙上依然可以看到波光潋滟的河面和远树含烟的河洲。从城墙下来,绕过一座已经彻底砸烂的青石牌坊,从一孔城门洞穿过,来到河边,再行不远,就是我 在前面说过的水南浮桥。浮桥北侧码头,怪石嶙峋,清流击石,卷珠激玉。桥头的两座青石宝塔,已被打倒在地,只剩两个残座,但风景依然美得叫人心痛。从水南 浮桥踅回来,在县城边一个门洞边的墙上,我惊讶的发现了一张布告——“贪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的布告!布告的内容很简单,文字也不多,形式大致如下: 布  告 查反动地主×××、×××、×××……罪大恶极,一贯坚持反动立场,反攻倒算,抗拒改造,出工不出力,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经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大队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 院 长:××× 副院长:××× ×年×月×日 布告根据回忆写成,行文可能与原件略有出入,但内容绝对一致。有一点记得特别清楚,就是每个“死刑犯”的名字都被朱笔郑重其事的勾过。还有就是字写得还不错。 我的心禁不住怦怦乱跳,肾囊猛 地缩成一团,头皮阵阵发麻……我把布告又看了一遍,以确认自己确实没有看错,也没有错误领会布告的精神实质。尽管对文化大革命中层出不穷涌现出现的各种光 怪陆离的新生事物早已见怪不怪,但,这张布告,这个“法院”,还是让我感到莫名惊诧!它是哪种“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剥夺一群人的生命竟 能如此简单扼要、明目张胆?我甚至怀疑,这不是真的,而是一场恶作剧,充其量不过是一纸恐吓文字罢了。 回到汽车站见到表哥等人,我立即神秘兮兮地把自己的“重大”发现告诉了他们,谁知他们一点都不惊讶。表哥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不但这里杀了人,我们那边 (指江永)也杀了,只不过没有这边恶。”道县的知青朋友更是一脸曾经沧海的表情:“这算什么罗,比这恶的事情多得很。我们村子就杀过人,捆在一起用炸药炸 的,血肉横飞,乡里人喊‘天女散花’。”可是问起为什么杀人,究竟怎么杀起来的,都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他们早在六月份就跑回老家长沙回城闹革命去了,杀 人的时候,根本不在这边,知道的事情都是道听途说的。 说来说去就是几句话:杀四类分子。杀得血湖血海。一蔸(家)一蔸地杀,连吃奶的毛毛子(婴儿)也不放过。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离开道县到江永后,我又专门找到一名叫刘克思的知青去请教。刘克思是江永知青的风云人物,一直扎根农村抓革命促生产,他马列著作、毛主席的书读得多,政治 思想水平高,应当对道县杀人事件有所了解,有所思考。刘克思说:“这是阶级斗争激烈化的必然后果。”其余云云,却把我越说越糊涂。现在回想起来,也难怪, 他自己尚且“昏昏”,又何能使我“昭昭”呢! 据刘克思说:“道县文革‘杀人风’的起因是道县极少数四类分子趁文化大革命之机,成立了一些类似‘黑杀团’的反动组织,企图杀害贫下中农,被发现了,贫下 中反过来杀他们,结果杀得不可收拾,出现了后来的滥杀局面。”刘克思的这个说法,经不起最简单的追问,记得当时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他的回答竟然 是:“听我们生产队贫下中农讲的。”其余的问题还用多问吗?实际上,刘克思的说法倒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它是当时道县官方对道县杀人事件起因说法的一个 流行版本,类似的版本还有几个,大同小异。还有一个稍微晚一点的版本,就是道县文革杀人事件是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受广西杀人事件影响而发生的。有证据表 明,这都是杀人者为开脱罪责而捏造出来的谎言,事实的真相不但完全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后面专门谈到。而此刻让笔者心头发凉的是, 像刘克思这样的人,书不可谓读得不多,人不可谓不精明,为什么竟会对这样明显漏洞百出的谎言不去质疑呢? 第四章十种杀人的基本手段 那么,公元一九六七年夏末秋初,湖南道县境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它的全过程和全部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翻开这页血腥的历史需要勇气,更需要良知。 翻开这页血腥的历史还需要时间,需要机遇。 历史一直在等待着答案,等待着当政者和大大小小的历史学家们对这场大屠杀向我们的社会和人民,向我们的后代有一个明确的交代。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却一直惊人地保持着沉默,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只不过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而已。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灾难和杀戮,我们已经习惯了灾难和血腥,甚至习惯了麻木和遗忘。 1986年7月,当笔者来到这个十九年来一直萦绕于魂梦之中的道州盆地时,现实中的她与记忆中的她已是天壤之别。我们几乎怀疑自己的听力和视觉,仅仅过去还不到十九年,时间的流逝,难道真的能舔尽旧日的斑斑伤痕? 零陵地委的朋友说了这么一段故 事:1980年12月22日,胡耀邦在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前夕,视察中南五省,专程到湖南零陵地区,听取零陵地委关于道县文革杀人事件的汇报。听着听着, 性格比较外向的胡耀邦坐不住了,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他站起又坐了下来,指示道:“没有处理完的要处理完,主要是对受害者要安置好。”但这样的事是不宜于 宣扬出去的。 1982年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回故乡(零陵地区江华县)探亲。零陵地委负责人向他汇报“文革”中道县滥杀无辜的情况时,江华突 然问道:“你们道县到底有多少和尚?”这位地委书记没有想到首长有这么幽默,老老实实地答道:“没有啊,没有听说道县有和尚。”“还没有和尚?”江华的语 调一下提高了八度:“杀了那么多人,无发(法)无天!”他的堂弟堂兄就在那次大屠杀中被无辜杀害的。 通过朋友的关系,我们采访了零陵地区“处理文革杀人遗留问题工作组”(以下简称处遗工作组)的一些人员。该工作组成立于1984年5月,6月正式进场,陆 续抽调了一千三百余名干部,对道县以及受道县杀人风影响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杀人事件的周围十个县市的文革杀人问题进行清查、甄别、取证、处理、安置。所有 工作都是在封闭状态下完成的,从未对外公开。后来有人把我们这次采访说成是一次秘密采访,其实我们是得到了湖南省及零陵地区一些有关领导的帮助和支持,它 不是秘密的,只能说是不公开的。没有这些领导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根本无法接触到那么多机密材料,更无法采访到那么多敏感人物。我们心惊肉跳,或者泪流满面 地读完那些记录、资料和调查报告。彷佛置身于狂风肆虐的大漠之上,成千上万人的呓语和呼号震耳欲聋,人的碎片如黄沙漫天飞舞,分不清东南西北。那些骇人听 闻的细节,将在后文披露,这里先从有关资料中摘录一些数据,对那场杀人运动作一个概述: 道县杀人事件……从1967年8月13日到10月17日,历时66天,涉及10个区,37个公社,占当时区、社总数的100%,468个大队,占当时农村 大队总数的93.4%, 1590个生产队,2778户,占当时全县总户数的2.7%,被杀光的有117户,共死亡4519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1.17%,其中被杀4193 人,逼迫自杀的326人。被杀人员按当时的阶级成分分类,四类分子1830人,占被杀总数的41.4%,四类分子子女2207人,占被杀总数的 49.9%,贫下中农352人,占被杀总数的8%,其他成分31人,占被杀总数的0.7%。按职业分类,农民4208人,占被杀总数的95.2%,国家干 部17人,占被杀总数的0.38%,教员141人,占被杀总数的3.19%,医务人员20人,占被杀总数的0.45%,工人34人,占被杀总数的 0.77%。另外,被杀人中有党员8人,团员13人。杀人后,遗属深受其害,被查抄财产的有2423户,3781间房屋被侵占或拆毁,5.3万件家俱用品 被查抄,629人被迫外逃,635人成为孤老孤残。 受道县杀人事件影响,零陵全地区其余十个县市也在不同程度上杀了人。全地区(含道县)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9093人,其中被杀7696人,被逼自杀 1397人;另外致伤致残2146人。死亡人员按当时的阶级成份划分:四类分子(含右派)3576人,四类分子子女4057人,贫下中农1049人(部分 人有不同程度的历史问题,部分人因报复杀人而遇害),其它成分411人。未成年人826人。被杀人中,年纪最大的78岁,最小的才10天。 与杀人事件有直接牵联的有 14000多人。以道县为例,现已初步查明与杀人事件有直接牵联的国家干部426人,占当时全县干部总数的22.6%(县级主要领导人大多数牵涉在内), 农村基层干部2767人,占当时全县基层干部的66.5%,共产党员3880人,占当时全县党员总数的36.9%。 杀人手段可基本归纳为10种: 1、 枪杀(含步枪、猎枪、鸟铳、三眼炮等)。 2、 刀杀(含马刀、大刀、柴刀、梭标等)。 3、 沉水(沉潭和沉河,沉河又称“放排”)。 4、 炸死(俗称“坐土飞机”,还有一个更带艺术色彩的别称:“天女散花”)。 5、 丢岩洞(包括废弃的矿井)。 6、 活埋(基本上是在埋废弃的红薯窑里,故又称“下窑”)。 7、 棍棒打死(含锄头、铁耙、扁担等)。 8、 绳勒(含勒死和吊死)。 9、 火烧(含熏死)。 10.其它。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初稿写成后,一直无法出版,1993年文聿先生所写全景式长篇纪实《中国“左”祸》得到出版机会,在该书特约编辑岳建一先生建议下,笔 者将上述数据连同一个案例,以“湖南道县放出杀出‘卫星’”为小标题夹带出去,总算让世人看到了道县杀人事件的冰山一角。在这篇夹带文字中,我把杀人手段 的第10种归纳为:10、摔死(主要用于未成年的孩子)。我以为已经足够包罗万象,无论刀砍枪杀、火烧水溺、挖眼割舌、开膛破肚、先奸后杀,乃至将梭标捅 进阴道里,将四肢钉在门板上凌迟处死等等(以上类型的典型案例,笔者都将在后文中一一讲述)都能归纳于其中一类或几类。但是在后来的补充采访中,一位知情 人给我提供了一个案例:清溪区柑子园公社一个生产队将该队的一名富农分子,捆起丢进一眼废弃的石灰窑里,盖上角灰(生石灰),浇上水,利用生石灰熟化过程 产生的高温将他烧死。这里有个名字,叫做“石灰烧鸡蛋”。 我对这种杀人的方式提出了质疑。我承认这种方法确实很有创意,但既不简便,也不经济。浪费时间,还浪费物质,不合道县农民的习惯。道县的土壤基本是带酸性 的红壤,每年农业生产都需大量石灰来中和土壤里的酸性,才能得到好收成。石灰不但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物资,来之不易,怎么会轻而易举地用 去杀人呢?可信度不高。 听着我摇头晃脑头头是道地分析,向我提供材料的周××同志,当时并没有说什么。我离开道县回长沙以后,一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谭记者,那件事情我已经找到证人了,就是清溪区柑子园那边的,这个事情就发生在他们生产队。你再来道县的时候,我带你去找他。” 我一时语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于是,我决定将杀人的基本手段的第10条改为:10,其它。这样就真的包罗万象了。无论以后还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杀人手段冒出来,都在“其它”里了。 人性中所有的恶,在这场群体的大疯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触目惊心!究竟什么原因使杀人者如此丧尽天良,他们与被杀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你死我活”的矛盾 呢?总体说来,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前嫌(少数例外),有的甚至还是没出五服的亲戚。杀人者至今都说不清楚那些没有墓碑、没有坟茔、横尸山野、葬身江流的死者 的存在,对他们的生活有些什么危胁,而他们的消灭,对他们的生活有哪些改善。而绝大部分死者,生前都是安份守己,老老实实,绝不乱说乱动,在划定的小圈子 里,用最最辛勤的劳动勉强维持最低水准的生活。 处遗工作组的调查表明: 被杀的九千多人中,几乎无一人在当时有过任何形式的反革命活动,几乎无一人有过反抗,甚至很少有人敢于辩白,说自己无罪,问一声“我到底犯了什么法”就是最大的罪过。 这段时期,道县破获的七大“反革命组织”经查都系假案。 杀人的理由说起来很简单,你是“四类分子”那就杀之有理,你不是“四类分子”,把你打成“四类分子”或“四类分子”一伙的,也就可以杀了。 尽管类似的屠杀或不类似的大规模死人事件,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并不少见,远的不说,仅以道县而言,1960-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和病死的人就有3 万4千多人,是文革杀人事件的7.5倍,但在和平时期,对自己无辜的臣民进行大规模的残酷屠杀,道县文革杀人前无古人!杀不是问题,怎么杀的,为什么要杀 才是问题。 对于死者,生命作为一种蛋白质的保存形式,是不计较结束形式的。对于生者,却不能不深思,因为生者还要生存,更因为生者也会死亡。实际上,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对生者应负的责任已经超过对死者应尽的人事。 一位处遗工作组的同志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1985年春,他在办案点上询问一个杀人凶手的杀人动机时,这个凶手理直气壮地回答:“他们是阶级敌人。不杀他 们,我们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另一个凶手回答得更简单:“上头要我杀我就杀,要是现在上头要我杀你,我也会杀!”搞得这位同志目瞪口呆、啼笑皆非。 不知中国今天的当政者听了这句话作何感想? 任何事情在事发当时应该说均有其理由和历史背景,笔者无能一一分析探讨,只想揭开厚重的历史面纱,让世界看到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也知道,揭开这个业已被 历史厚重烟云包裹的民族伤疤,难为当政者见容,甚至不为一些“爱国”的国民所接受,毕竟这“有损”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民族形象。例如道县县委的一位 负责人,他与杀人事件没有一丁点牵连,但是他还是认为:“处理这种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地让时间来淡化它。”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真正的悲哀,不在灾难深 重,而在灵魂阉割、人文精神断裂。伤疤不揭开,就会窝在里面腐烂,酝酿新的灾难。如果刻意粉饰千百万人的历史灾难,这个民族就是在为自己酝酿更大的历史灾 难。那些刻意忘记过去的人必定会去重复它。 第五章获得道县采访的机会 1968年初,我离开江永回到长沙,回校复课闹革命。此后,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也在时代洪流的裹胁下,到湖南耒阳农村插队落户, 成了一名“接受再教育”的下放知青。经过八年的“再教育”,在知青返城的高潮中,我病退回长沙,恢复高考制度后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因为喜欢搞点 业余创作,最终弃工从文……到公元1986年,我从一名下放知青变成了一名靠爬格子谋生的写手。据某些评论家说,我的报告文学写得还有些看头。实际当知青 也好,当写手也罢,都不是我自己选择的生活,而是生活选择的我。就连去道县采访文革杀人事件也是生活选择了我。 当时湖南省有一家在全国颇有影 响的大型文学刊物(以下简称该刊),该刊负责人雄心勃勃地要让刊物更上一层楼,办得更好,更切近生活,更有影响力。当时历史纪实吃香,他们决定在刊物上推 出一系列有震撼力的纪实作品,道县文革杀人事件便是选题之一。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我们从内部消息或曰小道消息得知,在中央和湖南省委的指导下,零陵 地区组成了一个队伍庞大的工作组对道县文革杀人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做了三件大事:一、查清了杀人事件的来龙去脉;二、做好了被害者遗属 的善后安置工作;三、对犯罪和犯错误的责任人进行了认真的处理。通过以上三项工作,分清了是非,吸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增强了法纪观念,85%以上的遗属 感到满意,绝大多数被处理者认罪认错,干部、群众消除积怨,出现了安定团结、同心同德干四化的大好局面。中央对工作组的工作也感到满意,有一个四句话的考 语:“领导重视,政策明确,步子稳妥,措施得力。” 该刊负责人说:“我们希望这篇稿子能够在全面真实反映杀人事件全貌的同时,重点写好在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零陵地委和地委工作组在彻底否定文 化大革命,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巨大成绩。希望你能拿出一篇像《唐山大地震》那样有份量的东西来。” 我心领神会地答道:“明白,明白。一切朝前看,把伤口愈合工作写好写足。” 该负责人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平素不苟言笑,这时突然幽了一默,引用彭德怀《万言书》中的一句名言说道:“对,对。问题要讲透,成绩要讲够。” 就这样,我来到零陵(永州)地区开始对道县文革杀人事件进行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采访。我万万没能想到,这一脚踩出去,我的人生道路又将面临重大的改 变。我首先拜访了零陵地区一些相关人士,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他们任何感谢的话都是多余,在此,我只能说,他们是民族良心尚未完全泯灭的铁证。之 后,我见到了我的搭档张明红先生。明红当时在湖南省广播电台、电视台驻零陵地区记者站任站长,本地宁远县人氏,一个从基层走出来的新闻工作者。在明红家我 们讨论并制定了一个粗略的采访计划,同时作了一个带有自律性质的约法三章:一、在采访中保持绝对的客观公正,不讲假话,不做违心的事,不带进个人的感情倾 向。二、在采访中尽可能多听多问,不提有导向性的问题,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介入其中任何具体案件。三、在采访中两人之间如果出现矛盾和不同认识,不争 论,也不分裂,留待采访结束后解决。 事后看来,这个约法三章真的十分重要!开始,我们的采访能够顺利进行,得亏了这个约法三章;后来,我们的采访受到了巨大的阻碍,则是因为我不小心做了违背约法三章的事。 翌日清晨,我们乘车赶往道县。此时,我有一种悬在半空的感觉,心头空荡荡,眼前一抹黑,即将开始的采访,既无具体地采访对象,也没有明确的接待单位或个人。张明红开玩笑地说:“我们这次下去,就是去浑水摸鱼的。” 天灰蒙蒙地下着小雨。 麻风细雨中,我突然感到是跋涉在一条时光倒流的路上……向那个难以言说的动乱年代流去。十九年前的记忆又在脑海里浮现,河流、城墙、门洞、浮桥、布告…… 我试图回忆得更清晰些,但却越想越模糊,越想越糊涂。比如车下的这条路,照理我应该走过两次,却一点印象都没有,越看越陌生,越想越神秘。通过一段平缓的 上坡路,车子开进双牌大山,道路立即险峻起来,悬岩峭壁,急坡接着急坡,急转弯连着急转弯,转得我晕头转向。车窗外,烟雨濛濛,雾气蒸腾,我以为车子会一 直这样带着我们向深山深处驰去,到那深得出不来的深山里去。我忽然觉得自己是在做一次不知何往的冒险。然而车过司仙坳,到了打鼓坪,就开始下坡了。居然很 快就爬出了紫金山的皱褶。过了虎岩坝,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是一片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开阔的土地。路边的路标牌赫然地标着两个斗大的黑体字:道县。 道县到了!这就是道县?道县这样容易就到了。不免让我感到有些意外的失望。 这时天上的云层如幕布拉开,露出了明晃晃的太阳。明红告诉我,这就是所谓的湘南小气候:晴中有雨,雨中有晴。 汽车笔直朝县城驰去。身边是一片黄绿相间的大地,黄的是成熟了的稻谷,绿的是新插下的秧苗。它们在无限的旋转着,伸展着,若非周遭那一圈屏风似的山峦阻挡,天知道会伸展到什么地方去。 出了长途汽车站,原来有一口水塘和一家饮食店的地方不见了,变成了是一个集贸市场,主要是卖衣裳的。那些个体摊架上,五颜六色的服装,被风吹动,几乎遮断 了视线。马路对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道县二中,它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是一派群众组织——“革联”的总部。道县发生的三次大规模武斗,都是围绕它进行的。 道县已经完全变样了。潇水上水泥大桥代替了原来的钢丝桥。又宽又直的水泥马路,商店如林,行人如织。车站饭店里挂的是最新商品信息,食杂果品店的墙上贴着 “祖传秘方,专治阳萎不举,举而不坚”的小广告;西州面货商场拉着八折酬宾的大红横幅,马路上的广告牌,一边画着大美女图像,一边是坚决打击破坏计划生育 坏人坏事的标语。其时,县广播站正在播音,播放的是,耕牛的防暑措施和丝瓜的美容价值。 留在记忆中最深刻的“包谷路”、“古城墙”和联舟浮桥都恭恭敬敬地退隐到背景之中,若不细心寻觅,很容易失之交臂。 沿马路与潇水平行前进,约二里路,过一座水泥桥,就是我们歇脚的县委招待所。招待所的围墙里保留着一段解放前的照壁,壁上有一条繁体字标语: 我们为穷苦人打天下中国工农革命万岁 这是一九三四年八、九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长征西进,路过道县时留下的。 一路之上,我左顾右盼,观察县城的格局和路上的行人,希望能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快我就失望了。不禁为心头那么多可笑的念头哑然失笑。这就是共和国 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份,和其它县份没什么质的区别。只不过因为文革杀人事件使人们(包括我)对它产生了太多的误解和偏见,以为它是一个交通闭塞,文化落后, 民风刁蛮,械斗成风,动辄杀人的南蛮荒野。说出来真的太可笑了,我来道县采访之前,老婆忧心如焚,急得两晚睡不着,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注意安全,孩子还小, 千万不能把命丢在那里。一位大力支持我采访的老同志,还专门写了一封信要我带给他在零陵地区工作的一位老部下,要他一定保证好我的安全。这种多余的担忧, 不但我们有,就连零陵地区一些没到过道县的人也有。一位处遗工作组的同志后来告诉我们,当初组织上抽调他来道县参加处遗工作,他也十分紧张。第一次来道县 时,还随身带了一支手枪。来了以后,才发现纯属多余,又碍事,又累贅,且毫无用场。应该多带一个肚子来才对了。道县人最讲文明、最好朋友、最重感情、最要 脸面,搞得好,把头砍下来给你垫坐都行。这一点,在后来的采访中,我们不止一次深切感受到。 当天晚上,我们在灯下翻阅《道州志》及有关资料,做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希望对道县的历史沿革有一个纵向的了解。据载: ……早在新石时期,即有部落于 斯;舜之时,封象于有庳,即此地。……周属楚辖。自秦灭六国,废除王制,始郡县天下,改楚为郡,属长沙郡。汉初属长沙国。汉武帝元鼎年(公元前111年) 始置营浦县,以在营水(潇水)之滨得名,沿至南北朝,故有六朝古郡之称。隋时改州为郡,合营浦、谢沐(今江永县)为永阳县,属零陵郡。唐高祖武德四年(公 元621年)以县置州,并营道、永阳,始称道州。翌年改为南营州。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 道州为江华郡,改永阳县为营道县,以营道山(今都庞岭)定县名,后又改称为宏道。宋时复改道州为江华郡,又改宏道为营道县。元置道州路,县名仍为营道。明 为道州府,洪武九年(公元1377年)降为州,辖宁远、江华、营道四县。清仍称道州,隶永州府,不辖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道州为道县,沿用至 今。 道县是一个有两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县。正是这样悠久的历史,这块土地孕育了宋代理家宗师周敦颐、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等一大批历史名人。甚至据有人考证,当代 文豪鲁迅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先生的祖籍也在这里。至于各朝各代举子、进士乃至状元,便不待细述。我们住宿的县委招待所小花园中,尚留 “状元石”一块(原存一座状元亭,现亭已毁石还在),说的就是宋代道州出了一个状元吴必达的事。可谓人文厚积,俊才辈出。 道县曾对“楚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同时又是“百越文化”发祥地之一。 这里留下了虞舜南巡的足迹; 这里留下了刘秀讨饭的方竹; 这里留下了元结守郡的遗址; 这里留下了阳城罢侏儒的佳话; 这里留下了寇准望太平的寇公楼; 这里留下了洪秀全惊世骇俗的诗文…… 窗帘没有拉上,月照纱窗,宛若一幅凝结的梦境。推门出去,县城一片宁静。漫步走出招待所大门,眼前就是那条著名的濂溪河,波光粼粼的河水静静流淌,带给人 以远方的遐思。从九嶷山和铜山岭方向吹过来的风,鼓荡在道州盆地,沁人心脾。没有受到污染的天空,墨晶般澄静透明,缀满了一群又一群又大又亮的星星。这样 的夜晚,伫立于月光融融中,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耳旁不停的絮语着,仔细一听却又万籁俱寂。忽然想到一个朋友写给我的一首诗: 有时候,听一种声音 是要选择一种角度的 有时候,听一种声音 是要选择一种心情的 有时候,听一种声音 是要选择一种时间的 不然 就听不见这声音 不然 就算听见也象没听见 不然 就算这声音天天在耳边也白搭 比如 一个孩子的脚步声 比如 几百个孩子的脚步声 比如 成千上万个孩子的脚步声 从一座古老的木桥上 走过 走过 走过 那是 那是整个春天都在 发芽 发芽 发芽 卷二 第六章 1967?道县?大屠杀前夕 第七章 祭刀 第八章 寿雁区杀人概况 第九章 拉开大屠杀的序幕 第十章 传经送宝 第十一章在周敦颐的故乡 第十二章清塘区“8?17杀人动员大会”始末 第十三章 一个公社书记的故事 第六章 1967?道县?大屠杀前夕 前文说过,笔者这次道县采访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差一点而不可得的机遇,其时恰逢地区处遗工作组一千三百余名干部(其中近一半在道县)经过两年工作,面 上的任务基本完成,正进入最后的总结汇报阶段。来得早了,面上的工作还在调查处理阶段,各种书面材料还没汇总起来;来得迟了,这些材料就已成为绝密文件封 存了,解密不知要到何年何月。错过这个机会,即使多花百倍精力,也难获得如此大量、完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是打着采访处遗工作组成绩的旗号去的,而且采访的初衷也确实如此,所以采访开始得较为顺利。也许一开始我们把困难和阻力想象得太多了,太大了,当大量 的第一手材料交给我们时,我的手和心都不由自主地猛烈下沉。这么多珍贵的资料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交给了我们,毫无戏剧性和传奇色彩,这,大大出乎意料。这是 数以百计的人两年的心血结晶。正是它们使得蒙在道县文革杀人事件上的层层迷雾在我们眼前慢慢飘散。除了一些细节还需我们去做深入细致的采访外,整个事件的 轮廓已然清晰。除了再三向材料的提供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外,我们实在没有别的感谢方式,不过,有一点可以向他们保证,他们做的和我们做的都不是为了个人,而 是为了整个民族。 应当说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除了深刻的历史背景之外,都有其独特的契机和自身的原因。那么道县文革杀人的起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寻着历史的蛛丝马迹,一起回到当年去亲历一番吧。这样,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以下内容的资料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1984-1986年处遗工作组的材料; 二、1986道县大屠杀“揭盖子学习班”的材料; 三、我们的采访; 四、部分道县文革杀人事件重要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 1967年整个中国处于一片疯狂的混乱之中。进入7月以来,随着大自然的气温不断升高,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也达到了沸点,所暴发的精神力量足够我们这个古 老的民族消化好几个世纪。7月18日,中南海内组织了批判刘、邓、陶夫妇大会,抄了刘少奇的家。7月19日,彭德怀受到了残酷批斗。7月20日,武汉发生 了所谓“七?二○反革命事件”,中央两报一刊公开提出“文攻武卫”口号,各地武斗加剧。8月5日,刘、邓、陶夫妇分别在中南海再次受到批判,天安门广场召 开了百万人批判大会。同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毛泽东一年前写的大字报《炮打司令部》,并配发社论《炮打资产阶级阶级司令部》。8月7日,公安部长谢富 治提出“砸烂公检法”。8月9日,林彪提出“现在革命是革原来革过命的人的命”,号召“要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这些“无产阶级司令部”的 指令,通过“红色电波”,织成一张密网,笼罩着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也笼罩着湘南边陲的这个小县城。街头巷尾触目尽是“北京来电”和“特大喜 讯”。人们手捧红宝书,高举语录牌,敲锣打鼓涌上街头,欢呼毛主席的最新最高指示。道县出现了两派势不两立的群众组织,一派叫毛泽东思想红战士联合司令 部,简称“红联”;另一派叫无产阶级革命派斗批改联合指挥部,简称“革联”。革联主要是由青年学生、青年教师、市民、手工业者、下层知识份子及少数干部组 成,成份较复杂,知识层面较高,以往遭际不平也较多,对官僚阶层和现实社会的不公更具反抗精神。这一派,在县城势力较大,以道县二中为据点,用高音喇叭日 夜不停地播送中央两报一刊纪念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一周年的社论:《宜将剩勇追穷寇》。红联则与当地新旧政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中大多数人“根正苗 红”,是既得利益者或名义上的统治者的依靠对象,因此更倾向于维护既往的政权和秩序,对那些斗胆犯上作乱且自称“造反有理”的人极为反感。红联拥有现实当 权者和几乎整个乡村政权及组织的支持。这里所说的现实当权者主要是指县人民武装部。县一级人民武装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地方部队的基础组织,条条上(军队系 统)归军分区管辖,块块上(武装部所在地)受县委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既是军人又是地方干部。比如说,当时道县武装部部长崔保树、政委刘世斌同时又 兼任中共道县县委会常务委员。自从196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布《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全国变 相进入“军管”,道县以人武部门为核心成立了人武干部、革命群众组织代表、革命亮相干部三结合的县、区、社三级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简称抓促小组),道 县武装部成为现实当权者。 红联叫革联为“革匪”,革联则把红联叫做“红老保”。 两派在县城里相互攻击指责,时有小规模的武力冲突。为了打垮对方,都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道县的气候素有“四时皆夏,一雨成秋”之说,即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一下雨就凉快。可是据一些老人回忆,这一年的天有些古怪,进入八月以来,天总是阴着,不见晴,也很少下雨,闷热难挡。他们说:“老天爷也晓得要出事了!” 道县人有创作顺口溜的传统,对于文革“杀人风”也写了一首: 8?5会议信号弹; 8?8抢枪导火线; 下坝大队开杀戒; 喜鹊郑家点烈焰。 既然如此,我们就从“8?5会议”写起。 (1967年)8月2日至5日,道县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召开全县各区抓促小组负责人紧急会议。这次会议有些人说它是一次抓革命促生产的动员大会;而另一些人说它是一次杀人的动员大会。 现将会议记录摘要如下: 时间:1967年8月5日下午 地点:江西会馆(县委党校) 参加人员:各区社抓促小组组长 会议内容:全县抓革命促生产会议总结 刘世斌(县抓促小组第一副组长、县武装部政委):同志们,全县抓革命促生产会开了三天,今天就要结束了,现在请县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书记熊炳恩同志作会议总结。 熊炳恩(县抓促小组副组长、县委副书记):首先让我们一起学习最高指示:(略) (接着熊列举了全国、全地区阶 级斗争的种种表现。略)……当前阶级斗争出现了新情况,阶级敌人活动十分嚣张,前几天,六区出现了反动标语,阶级敌人造战争谣,说蒋帮要反攻大陆,美帝要 发动世界大战,战争一旦打起来,先杀正式党员,后杀预备党员。一区有个伪团长,天天找大队支书和贫协主席,闹翻案,闹平反。十一区唐家公社下龙洞大队的地 主富农公开反攻倒算,扬言要把贫下中农分得的房屋田地要回去……有的地方分土分地、乱砍乱阀、纠纷武斗、劳力外流、投机倒把,对这些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同 志们一定要提高革命警惕,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六区在这方面做得好,主动向阶级敌人进攻,革命生产有起色。这说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不抓阶级斗争就不能促进 生产发展……我们要狠抓阶级斗争这个纲,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对于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要严厉打击;对于不服管制的四类分子,要组织群众批判斗争,发动群 众专政;对罪大恶极的,要整理材料上报,依法惩办,狠狠打击。 在此,有必要将当时道县县委、县政府三位主要负责人的际遇做一番简介: 一、县委第一书记石秀华,南下干部,河北省玉田县人,家庭出身贫农,时年(1967年)39岁。石为人脾气爆燥,作风霸道,干部群众背后称之为“南霸 天”;加之中了阶级敌人的“美人计”,娶了个地主女儿做老婆,被宣布为打倒对象;已由“红联”揪出并押送道县农村某地,交贫下中农监督劳动。 二、县委书记熊炳恩,本地干部,道县东门乡人,家庭出身雇农,时年39岁。熊在运动初期,因“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受到冲击,现作为革命亮相干部站出来主持工作。 三、县委副书记、县长黄义大,本地干部,道县审章塘乡人,家庭出身上中农,时年33岁。现被关押在“革联”总部(道县二中)交代问题,接受革命群众批判斗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二个问题:一、此时此刻,熊炳恩在道县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二、熊炳恩8?5讲话的份量。 从已掌握的证据看,直接指示杀人的话,坐在主席台上的人似乎谁也没说,但都有一颗杀人的心,确切地说都有一颗杀四类分子的心。 各区社抓促小组组长大多是区社武装部长或公安政治干部,会议结束后,星夜赶回各区社,传达精神,部署工作。 紧接着,一件突发事件,加速了大屠杀的到来,这就是道县文革史上被浓墨重彩反复说道的8?8抢枪事件。过程其实很简单,8月8日,两派斗争中处于劣势的道 县“革联”在零陵地区造反派组织的协助下,拿着零陵地区军分区赵副司令员的介绍信,闯进县武装部,砸烂武器仓库的大门,强行“接管”了枪支弹药。第二天, 又把武装部藏在天花板上的枪支配件(撞针)全部取走。所抢枪支大部分由零陵“抗暴”和地区“湘江风雷”带走,留下了150条枪和配件(撞针)给“革联”文 攻武卫。 我们手头有一份“红联”头头、县生产指挥部干部张明耻1968年8月7日写的“揭发交代”,可从一个侧面对8?8抢枪事件做一个印证:   1967年8月9日上午六 点,在武装部仓库边我找到了刘政委,刘政委指着被砸烂的仓库门,边哭边说:“昨天晚上‘革联’配合零陵‘抗暴’抢劫了我们的战备枪支弹药。你们看了现场就 清楚了,仓库门都给他们打烂了,这就是铁证。老右派、地主崽子都来抢我们的枪,三、四个人对付我们一个,他们是有意搞垮我们,是搞反革命政变了!”我听了 他的话,也就跟着哭了,也认为是搞反革命政变。 8月10号上午8时,我与刘振夏到武装部找刘世斌要武器,在路上碰见了刘,他对我们说:“现在‘革联’全副武装进驻我们武装部,我失去了人身自由,言论行 动都受他们的监视,他们把我们当敌人看待。文化大革命这样搞,我就是想不通。上面不准我们造反,要是准的话,我要坐到北京去造反!”见他避而不谈武器的问 题,我们硬缠着他到了生产办公室他的住房里。他招呼我们坐下后,对我们说:“道县的阶级斗争很尖锐、很复杂,‘革联’这样搞,充分暴露了他们的反动本质。 现在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武装部确实一点武器也没有了,要是有的话,我们会支持你们的。‘革联’抢了枪,你们手无寸铁,但是不要着急,区社民兵有的是 枪,农村的枪比‘革联’的枪还多,特别是一区、六区武装部长手里,还留有一些子弹,你们派人去与他们商量一下。”刘又向我们透露:“‘革联”准备开个区社 武装部长会,刚才逼我签字。我是不会签字同意的。他们的企图是把区社武装部长都喊到县里来,好一网打尽,将来区社民兵就没有人指挥了。我现在打电话不方 便,你们给各区打个招呼,要他们不要到县里来上这个当。”   另有一份“革联”头头、原道县粮食局工会主席刘香喜写的材料,可从另一侧面对抢抢事件做一个印证。 1967年8月8日晚7时许,县武装部赵德才副部长带着两个参谋,匆忙赶到了二中“革联”总部办公室,对“革联”领导小组组长朱永丰、副组长胡贤忠、朱峰 章和“红卫兵”头头黄承利说冷水滩造纸厂生产科长毛建生和零陵“抗暴”(零陵地区造反派组织)负责人,持零陵军分区司令部的介绍信(此介绍信现保存于县档 案室)来接管道县武装部武器库的枪支弹药,当晚就要全部运走。赵副部长说:“武装部考虑到‘千家洞’和‘湘源锡矿’(湖南省防敌特空降重点地区)防空降任 务的紧迫性,希望‘革联’领导人出面做工作,速去武装部参加武装部和零陵‘湘江风雷’和‘抗暴’两派的谈判,请求他们以国事为重,留下一部分武器弹药供防 敌特空降使用。” 我当时是“革联”的普通成员,正带着女儿在二中后院看电影,事先并不知情,航运公司的何次才在电影机旁告诉我这个情况,何建议我也去武装部听听。我说:“赵部长是找‘革联’领导谈问题,我去算什么?”当晚我一直和女儿一起看电影,电影散场,就回家了。 第二天才得知,朱永丰、胡贤忠、朱峰章他们几人在赵副部长的邀请下,到县武装部参加了武装部政委刘世斌主持的,和冷水滩“湘派”头头毛建生、零陵“抗暴” 代表的“四方会谈”。谈判结果是:好枪(苏式骑枪)全部由“湘派”冷水滩“星火支队”接管;零陵“抗暴”只要了一挺重机枪和一些短武器;其余配不上套的、 打不响的150条破枪,移交“革联”防敌特空降使用。这些枪后来由复员军人吴××修好的。 “8?8”革联接管枪支时,我只是“革联”普通一兵,既没资格参加接管武器谈判,更没有抢劫任何人的任何武器的行为。直到8月中下旬,“红联”指挥民兵师 要血洗二中,“革联”危急,他们几个读书人束手无策,因为我是复员军人,在部队当过作战参谋,略懂军事,才在危急之中选举我为“革联”头头。 ……1982年,道县大屠杀遗族数百人赴京“喊冤告状”,中央派国务院办公厅副主任周杰同志下来调查落实。周主任问当时的县委领导:“道县杀人是怎么回 事?”县委副书记熊礼衡竟回答:“是刘香喜引起的。”周主任问:“刘是什么人?”熊答:“是打砸抢分子。”周问:“既是刘香喜杀人,为什么全县数万分状 纸,上千人次上访,都不告他,而告地委副专员熊炳恩、‘红联’头头郑有志、贺霞,还有你熊礼衡呢?”熊哑口无言。   8?8抢枪后,“革联”以左派胜利者自居,而对立面“一月夺权”的胜利者“红联”则感到压力很大。 8月9日,“红联”后勤部长张明耻主持召开“红联”骨干紧急会议,研究应变措施。会议吵吵嚷嚷争论不休,最后决定“红联”总部由县委大院迁到营江公社,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胜利的道路。 营江公社位于道江镇西面不到4公里处,它的前身是国营道县农场,实际上是道县的一个直辖公社,地位相当于一个区镇。 此时的道县,县城道江镇基本上为“革联”所控制,出了道江镇便是“红联”的天下。 8?8抢枪事件后,道县人民武装部门(县级为解放军地方编制,下面各区和公社武装部为地方政府编制)与“革联”的关系更加势同冰炭,而与老朋友加战友“红 联”的关系则进一步密切。县武装部崔部长、刘政委等人经常到营江“红联”总部指导工作,其作战科长刘××、后勤科长周××坐镇营江,现场办公。有证据表 明,在随之而来的大屠杀中,道县人武部门这个货真价实的无产阶级专政机构,在制造谣言、扩大矛盾、挑拨丛恿、策划组织等方面都有作为,对整个屠杀事件负有 不可推卸的责任。 8月11日各区武装部长(大多数兼任各区抓促领导小组组长)和部分“红联”头头们在清塘公社营乐园大队俱乐部召开战备会议,研究决定集中各区基干民兵(持 有枪支的民兵)攻打“革联”总部,拔掉这个“土围子”。由六区(即清塘区)武装部长郑有志等人组成前线指挥部,郑有志任总指挥,后勤支援和情报工作由“红 联”头头负责。会上同时研究了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等多项措施,特别强调要将四类分子(及其子女)管好管严,“乱说乱动”坚决镇压。 会议一直开到午夜12点。 同一天,县生产指挥部会议室里,县武装部政委刘世斌、县委书记熊炳恩通过邮电线路,召开全县各区社抓促小组组长电话会议。熊炳恩布置了各区社抓紧抢收中稻 抢插红薯之后,又一次强调要狠抓阶级斗争,他除了重复5日会议总结的内容外,重点讲了武装部和公安局的枪被抢了,阶级敌人要翻天了。他愤怒地敲着麦克风 说:“各地要发动群众采取果断措施,加强对阶级敌人的专政,要把民兵组织起来……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好‘双抢’。” 一切都在顺理成章地进行着,似乎没有谁在布置杀人。然而,杀人的火已经越煽越旺,等待的就是那一粒引爆的火星。 第七章祭刀 据地质学家考证,道州盆地由古代海洋退落衍变而成,看来古人对此也早有认识,道县许多地方都是以海命名,如深海、海龙、大海州、乐海等等。县城西北部12 公里的乐海边上,有一个地方叫寿雁镇,镇中有一座庙叫寿佛寺,背后有一座山叫雁峰山,寿雁因之得名。 1967年,寿雁镇远没有现在的规模,仅有丁字形两条街道。青石板和泥土路面的老街,弯弯曲曲,宽约2米,长约千米,两边多系木板青瓦和土砖青瓦的平房。 1964年,修建道(县)全(州)公路,公路从老街北面通过,这段沙石公路两边修建了不少红砖房屋,逐步形成了所谓的新街。由于地处交通要冲,寿雁镇成了 道县最大的农村集镇,有供销社,有粮店,有铁木社,有学校,还有卫生院……历来为区、乡政府机关驻地。 老街中心的区公所里,陈智希躺在床上,碾转反侧,难以入眠。身上的病痛又在折磨他了……这位寿雁区抓促小组组长,区公安助理员,从县里开完会回来,感到疲 惫不堪。近年来,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工作往往力不从心,可是高度的阶级斗争警惕性却一刻不敢松懈。县领导的讲话再一次崩紧了他心中阶级斗争这根弦,阶级敌 人要翻天了,他睡不着啊!他从土改参加工作起,就一直搞治安工作,对区里的那些四类分子,心中一本册。他闭着眼睛,把领导的讲话与区里的现实情况一一对 照,象过电影一样,把一个一个四类分子“拎”出来审查……一个格外惹他恼火的影子出现在脑海里,晃来晃去,挥之不去,这家伙就是寿雁公社下坝大队的历史反 革命分子、伪乡长朱敏。朱敏出身下中农,光棍一条,坐了十二年大牢放回来以后,仍然很不安分。据说陈部长曾多次宣称要砸烂朱敏的狗头,但朱敏一句话差点没 把陈部长气得闭过气去:“陈部长钢刀虽利,难杀我守法之人。”陈智希敢断定:四类分子要翻天,朱敏肯定就是还乡团长。 第二天上午,区干部开会,陈智 希传达了县抓促会议的精神,又大谈了一通本区的敌情。他说:“同志们,我们区的阶级斗争厉害得很呀!牛路口那边有敌人的电台活动,团结大队地主份子造谣说 蒋介石要反攻大陆,有些共产党员要退党,民兵不敢背枪了。下坝大队的历史反革命分子朱敏搞反革命组织……气焰嚣张得很。 ” 陈智希把捕风捉影的“罪行”一桩桩一件件安到朱敏头上,经他绘声绘色一渲染,就象真有其事一般,搞得寿雁公社的干部大吃一惊:朱敏在自己眼皮下面搞了这么 多反革命活动,自己竟一点没有察觉,太麻痹大意了。(在这个会上,陈智希还点了下莲塘大队右派分子唐松的名,后唐也被杀。) 会后,陈智希向区长李来文建议:“朱敏不老实,要交群众捆起来批斗,杀杀他的气焰。”李来文举双手赞成。可是,仅仅“捆绑批斗”就可以了吗?朱敏难道还斗得少吗?这家伙皮子厚不怕斗。象这样的危险分子不除掉,后患无穷啊! 8月11日,正逢寿雁赶圩。寿 雁圩是道县通往广西桂林、全州、灌阳的要道,赶圩的人熙来攘往、人山人海。陈智希站在路边,看见寿雁公社半脱产干部公社妇女主任朱清花从区公所前面经过, 就把她喊到屋里……对她说:“你回去给胖子(下坝大队支书朱家训)说一下子,是不是把朱敏搞掉算了。”“搞”这个字眼是现代汉语中最微妙的词汇之一,内涵 十分丰富,经天纬地如“搞好阶级斗争”,卑鄙龌龊如“搞女人”,但不论用在什么地方,国人都能心领神会。朱清花家在下坝大队,回到村里,立刻找到朱家训传 达了陈部长的指示。 朱家训一时拿不定主意,当晚召集大队干部和生产队政治指导员开会研究。十来个干部挤在大队打米厂的机房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气氛莫名的紧张。有人说: “搞掉就搞掉,朱敏这家伙早就该搞掉了。”有人质疑:“杀一头猪也要批个条子,搞掉一个人,就凭一个口信妥不妥当?”有人附合:“要搞掉也行,让陈部长拿 个文来。”研究到半夜也没个结果。 搞掉朱敏的事就这样暂时搁置起来。 8月13日上午,寿雁公社召开各大队“五巨头”(大队支书、贫协主席、文革主任、民兵营长、治保主任)会议,商议组织民兵自卫队和“双抢”工作等事宜。会 前,公社文革主任兼公社“红联”司令徐善明,根据陈智希和区长李来文的指示,躲在房里与公社武装干事何建锡私下交换意见。 何建锡说:“现在形势越来越复杂,光是喊口号,不来点真格的,怕是越来越没人听了。” 徐善明深有体会地说:“关键是拿谁开刀的问题。区里陈部长说,下坝大队朱敏到闹子(圩场)上开了几次秘密会,几次拿刀要杀大队干部,是不是请你和胖子商量一下,趁这个机会,把他搞掉算了。” 何建锡当即表示:“搞掉就搞掉吧!” 前来开会的朱家训一到公社,何建锡连忙迎上来问:“胖子,你们大队的朱敏搞掉了没有?” “没有。” “回去赶快搞掉,越快越好。” 会上,公社武装部长又在讲话中,重点点了朱敏的名,说他与“革联”有联系,搞反革命组织,要杀贫下中农等等。与会的区领导陈智希的讲话更生动:“‘革联’要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干部,你们还不行动起来,还睡着不醒?” 会后,朱家训一行人带着公社领导的指示精神,匆匆赶回大队去。从区公所到下坝约四里路,是一条沙石机耕路。路边有一片很漂亮的小树林子。 “上面已经开口了,你们说,怎么办?”回村路上,支书朱家训向同来公社开会的其它四位“巨头”讨主意,或曰统一认识。 治保主任程辅说:“还有什么好商量的,上面开了口,我们就只有执行。” 几个人就站在一棵树下,议了一 个方案:晚上,召开两个会,一是大、小队干部、党员和贫下中农代表会,传达公社会议精神;二是四类分子训话会,训话时找岔子把朱敏拖到外面山上搞掉。这样 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二是可以稳住朱敏和其他的四类分子,保证不出问题。 这是道县大屠杀的第一刀,看得出,杀得颇费周章,反复动员,反复研究,究其原因很简单:杀一头猪还要批个条子,何况杀一个人呢?非得确认上头开了口,才敢 杀人。岂可诬道县农民法制观念淡薄。就连古代的《道州府志》都有记载:道州民“性朴而不华,最好斗殴,一言不合,辄摩拳持械奔赴。尚知畏法,闻官府至则 解。” 这天晚上没有月光,天气特别闷热。年纪大的人回忆,午夜后下了一场暴雨。 四类分子训话会在大队小学的一间教室里进行,十来个四类分子(包括子女)成一排低着头靠墙站着。昏暗的马灯把浓重的阴影投到他们脸上,使一张张十分憔悴的 脸更显丑陋。朱敏没有家小,吃了晚饭早早地来了,他随随便便站着,不象其它人那样诚惶诚恐,俯首贴耳。据下坝村的老人说,朱敏这个人读过不少古书,说话酸 文假醋,如果不是头上这顶“帽子”压着,是个飞得起的角色。训话会由大队民兵营长周吉兰和治保主任程辅主持,程照例念过“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 倒。这也象扫地一样,扫帚不倒,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等最高指示后,开始训话。他首先表扬了几名表现老实的地主富农,然后点名批评朱敏。朱敏斜眼瞄 他,很不以为然。程辅厉声喝道:“朱敏,你为什么赶闹子(赶圩)不请假?”朱满不在乎地说:“赶闹子又不是外出,请什么假?”这时,有人喊道:“朱敏不老 实,怎么办?”众人一声吼:“捆起来!”早有两个民兵拿出事先备好的索子,把朱敏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这时,朱家训带着开干部、党员、贫下中农代表会的 人,涌进教室。按照事前的安排,有的说:“把朱敏送到农中去劳改。”有的说:“把他押到公社去。”上来七、八个民兵把朱敏拖起就走。 19年后,参与杀害朱敏的大队 民兵营长周吉兰回忆那晚情景说:“拖着朱敏出门的时候,他还晓不得是要搞掉他。他讲,去就去,到哪里不是一样劳改。就坦坦然然出了门。走到半路上一个三岔 路口,一边是去公社农业中学,那时候关了许多人在那里劳改,一边是上山的小路,我们就把他往山上推。这下,朱敏才晓得大事不好,赖在地上不肯走了。不知是 谁踢了他一脚,朱敏刚喊了一声‘哎哟’,大家就就拳脚打鼓一样擂上去。朱敏哼都没哼一声就断了气。后来就被丢到水塘里。我从来没杀过人,吓得心都跳到口 里。回来后,好久还睡不着,心口直冲,睡着睡着听得外面哗哗地下起雨来……” 好容易天亮了,果然“一雨成秋”,厚厚的积云散去,湛蓝的天空游移着几缕薄云,和煦的阳光注进泥路上浅浅的牛蹄窝里,闪闪发光。下坝村的农民们照例收中稻 的收中稻,插红薯的插红薯,昨晚的事就像没有发生一样。这样的早晨,使人想起《圣经》中的一段话:“上帝说:我把生命赐予世界。魔鬼说:我用死亡惩罚它 们。上帝动怒了说:我把太阳从东方举起,又有谁能阻止它从西方落下?魔鬼无言。”诗耶?画耶?还是永恒的哲学命题? 打死朱敏后,周吉兰心里不踏实,第二天一大早急急忙忙赶到圩场上向公社公安助理员何龙喜、区公安助理员陈智希报告情况。陈智希说:“搞得好!杀了不要紧的,不但要杀他,还有一些坏家伙也要杀。” 传信搞掉朱敏的公社妇女主任朱清华也向区妇联主任和区长李来文作了汇报。李来文看到朱清花一脸紧张的样子,说:“打死了还不是打死了,怕什么!告诉胖子(朱家训)一声,群众出于义愤打死的,哪个搞得清是谁动的手。” 就在打死朱敏的同一天,“红联”与“革联”发生武斗。又一说法是“红联” 派人到县粮店“搬运” 粮食,“革联” 出面阻止,双方发生武斗。不管哪种说法,结果是“革联”开枪打死“红联”二人。“红联”抬尸游行,沿途高呼口号:“誓与‘革匪’血战到底!”“血债要用血来还!” 这就是震憾道县的8?13事件。 有人说,这场武斗诱发了道县文革杀人事件,但我们实在想象不出这其中的必然联系。也许他们有他们的道理。 不过,这场武斗在二中里面(注 意,我说的不是“革联”里面)引出了一个人物,该人就是当时被囚禁在二中,接受革命群众批判的县委副书记、县长黄义大先生,他对制止道县大屠杀的蔓延和发 展,以及揭开大屠杀的真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应就此写来,但因其间情节曲折复杂,恐怕把杀人事件来龙去脉切割得太零碎,故此先留个口子,后面辟出专 门的篇章来写。 第八章寿雁区杀人概况 朱敏所在的寿雁区又称十一区,下辖寿雁、唐家、牛路口三个公社和寿雁镇。该区在道县大屠杀中首开杀戒,但杀人不是最多。据道县处遗工作组调查、核实,共杀 535人(自杀97人),其中,枪打241人,刀杀155人,沉河13人,炸死7人,活埋6人,棍棒打死15人,绳子勒死1人,其它方法致死97人,灭门 12户。 三社一镇中杀人最多的是唐家公 社。该公社在公社范围内煽动、策划、布署杀人的主要责任人有公社副书记兼组织宣传监察委员会邹云龙、副社长文福祥、公安特派员谢林通、红联头头公社会计何 学能等人。最先明确指示杀人的是邹云龙,在整个道县大屠杀中也属最早之列。据唐家公社朱子复大队基层干部揭发,1967年8月11日,邹副书记在公社学校 操场边的教室里,指示该大队支书冯立平:“朱子复的四类分子这样猖狂,回去布置干部社员打吧,注意不要当场打死就行了,最好让他慢慢拖死。”无独有偶,同 一天,陈智希在寿雁圩上托人带信给下坝大队支书朱家训,要他“把朱敏搞掉算了”。这难道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吗?不过邹副书记的指示比起陈部长的指示,过于笼 统且不简明,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第一,没有具体点名,斗争的火力不知道向哪集中;第二,分寸难以拿捏得好,打重了难免当场打死,打轻了又达不到“让他慢 慢拖死”的目的,所以道县文革杀人事件的祭刀者最终还是出现在下坝而没有出现在朱子复。 唐家公社杀人最多,但在“杀人风”的第一个高潮中(1967年8月17—26日)只杀了19人,别人杀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这里还冷冷清清、反应迟钝。而8 月28日以后,短短几天就杀了100多人,也就是说该公社主要杀人行动都集中在8月28日至9月1日这5天。这是为什么呢?据查,全部与邹云龙、文福祥、 谢林通、何学能等人有关,也与8月26日至28日在营江“红联”总部召开的“政法工作干部会议” 有关。 在杀人的第一阶段,邹等人虽然 多次煽动,甚至具体指示杀人,但力度还不是十分大,态度还有些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8月28日,邹等人从营江开会回来,就像打了鸡血针,立即召开全 公社各大队“五巨头”会议,(这类会议一般都包括两个内容,一、抓阶级斗争,传达敌情,煽动、部署杀人;二、部署“双抢”和其他生产任务。即“抓革命、促 生产”。为讲述简明,笔者原则上只讲与杀人事件有关的内容。特此说明。以后不再专门说明。)动员、部署杀人。在这个会议上,邹云龙明确指示:“各大队回去 以后,要认真查一查,把调皮捣蛋的坏东西杀他两个。”红联头头何学能在会上表扬了唐家、文家等大队,行动快杀人多,批评了一些行动迟缓的大队,并指示: “你们这些大队支书,现在应该可以插手了,应该站出革命了!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你们不站出来,就是对革命的背叛。”公安特派员谢林通指示得更具体:“这 些坏家伙,真正的坏蛋,你们给我杀他两个。有的地方地富跑了很多,上山去当土匪,你们要组织民兵搜山。在哪里搜到就哪里镇压,不要拖回来了。不要到胜利桥 杀人,那里过路人多,血一盘一盘的,太难看。你们要杀,到山上杀,在下面注意站岗放哨,不要菩萨没雕出来,先把个卵雕出来。” 会后,全公社立即出现杀人高潮。 唐家公社杀人最多的是唐家大 队,共杀50人(其中自杀2人)。道县文革杀人事件中,杀50人以上的大队有4个,唐家大队名列第4,没能进前入三甲。但该大队有一杀人凶手,名叫雷康 古,一口气用马刀砍了36颗人头,一举夺得全县的杀人冠军。处遗工作组进场后,发现这个情况有浮夸,杀了36个人是雷康古自己吹出来的,经逐一落实,只有 18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据说是为了多领“手续费”。当时道县杀人是有报酬的,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给“手续费”,一般每杀1人给手续费2~5元不 等,也有记工分、发实物的,如稻谷20斤或30斤等。唐家大队比较富裕,手续费相对高一点,每杀1人给5块钱。据说雷康古这一天就赚了180块钱。如果真 是这样,他拿的就是夹粮夹饷。当时唐家大队劳动力日工值(10分工),大约在5角钱左右,如此算来雷康古在生产队出1年工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唐家大队被害者中,有一个23岁的地富子弟叫胡祥贤,人比较老实,从来不说多话,做事也下手(肯卖力),杀人时,生产队干部说:“这个就不杀算了。”照理 说干部开了口,应该躲得过这一劫,但其妻长得不错,劳动力也好,属于“白天累得,夜里×得”的那一种女人,惹得好些人眼红。一个名叫熊天苟的贫农老光棍看 中了她,坚决要求镇压胡祥贤。此类杀人夺妻(或夺女)案,在道县文革大屠杀中,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仅笔者手头资料就有40余起。据处遗工作组的同志说, 唐家公社不算厉害的,四马桥洪塘营公社杀人夺妻霸女仅立案追究的就有12起,女方没有提出申诉,根据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不予立案的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唐家 大队这起杀夫夺妻案的特色在于,就在熊天苟美滋滋地准备当新郎官时,没曾想到半路上杀出两个程咬金,这两个也都是贫农的光棍跟他斗起争,都要娶胡妻做老 婆。熊天苟说:“这两个东西比蒋介石还要坏蛮多,杀地主那刻他们躲在鹅毛山(峨嵋山),怕死不革命,这刻要分胜利果实了,跑下山想偷桃子。”争执不下,差 一点点打起来,熊天苟气不过,干脆一刀子把女的也杀了,免得三个人争起来伤了阶级感情。 道县处遗工作组有同志总结了道县大屠杀的十大特色案例,唐家大队名列其中。 这十大案例实际上有15个个案,工作组的同志是分类归纳的,所以为十类,笔者认为还是分个案表述更清晰些。这些个案是: 一、 龙江桥万人杀人现场会; 二、 桥头圩万人杀人现场会; 三、 梅花公社东风大队吹号杀人; 四、 清溪区武装部长亲临杀场监斩; 五、 小甲公社武装部长用炸药炸死11人; 六、 营江公社主任杀害过路行人; 七、 杨家公社副书记亲自动手杀人; 八、 沿河塘大队斩尽杀绝黑四类; 九、 唐家大队一杀人凶手连砍36颗人头; 十、 岑江渡公社占甲完全小学6名教员被杀; 十一、祥霖铺公社吊高楼大队丈夫亲手杀妻; 十二、吊高楼大队支部书记杀贫协主席; 十三、柑子园公社挂牌(“贫下中农高级人民法院”)审案杀人; 十四、柑子园公社红星大队支部书记杀害贫农社员一家9口; 十五、杨家公社郑家大队威逼地富子女杀害亲人。 上述案例,大多数我们都采访了,只有少数没能采访到,笔者将在后文中结合它们所在区、社的杀人情况一一交代。实际上,道县大屠杀的个案没有一个不典型,也 没有一个没特色,只要你有机会深入了解,就会有很多内在的、独特的东西浮现出来,但深入采访的难度太大了,基层干部不愿配合,杀人凶手只讲他们愿意讲的, 受害者遗属对我们充满戒心,而且明显地表现得心有余悸。有些被称为“告状油子”的遗属,我们又不敢轻易接触,因为太敏感了,弄得不好,会被认为是“制造新 的混乱,企图激化矛盾”。为此,我常感到有些莫名的苦恼,甚至对自己的采访真实性都感到有些没把握。明红看得透彻,说:“可以了!能让我们这样采访,已经 是天大的面子了。霸蛮要削尖了脑袋钻出点什么东西,只会碰壁的。4千多人,光写名字就有一万多字,搞得那么过细?基本事实把握准确就可以了。”说得确实有 道理,虽然心有不甘,也只能尽人事以安天命。 笔者在寿雁采访时,就发现一个与案例十五类似的案例,该案发生在寿雁公社寿福大队。该大队文革“杀人风”中,共杀4人,一个伪连长,一个地主分子,一个地 主子弟,一个贫农。这名贫农叫何明德,如果一定要把他说成四类分子也说得通。四类分子包括地主、富农、反革命和坏分子,划地主、富农有一些财产上的硬指 标,财产少了想划也难;反革命分子分历史反革命和现行反革命,历史反革命主要是指国民党政权的骨干人员,而现行反革命分子总得有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行才 能够定得上;坏分子就包罗万象了,新华词典对“坏分子”一词是这样定义的:指盗窃犯、诈骗犯、杀人放火犯、流氓和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坏人。把何明德归 于这一类可以说严丝合缝,他搞过投机倒把,挖过社会主义墙脚,偷过生产队的谷子,还仗着是贫农不服从干部的领导。按照党的政策,四类分子的帽子又分三种, 一种是扣在头上的,坐实了的;第二种是把帽子拿在群众手上,交群众监督改造的;第三种是对群众不宣布,由基层组织内部掌握的,又叫内控对象。何明德就是这 第三种内控的坏分子。大队开会讨论杀人时,觉得每一类型都得抓个典型,所以把他也定了一个。何明德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何昌保,一个叫何一功,杀何的头天晚 上,大队文革主任何庆辉代表大队支部和“大队贫下中农最高人民法院”找何昌保、何一功谈话:“明天要杀你老子了,你敢不敢父子革命,杀了你老子?不然…… 三个人一起杀掉。”何昌保胆子小,吓得浑身发抖,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一副怕死不革命的样子。倒是何一功干脆,马上表了态:“我革命!我革命!我一 定要坚决和我老子划清界线。”第二天杀人时,就由何一功亲手将其父何明德“处决”。 第九章拉开大屠杀的序幕 8?13武斗后,“红联”在县城道江镇已处于劣势,但他们在县武装部的支持下,还掌控着道县的基本政权和整个农村,他们的怒火需要有对象发泄,他们的正统 性和革命性需要得到证明,四类分子就被理所当然地被推上了祭坛。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没有比农民更好指挥和操纵的了,也没有比严惩四类分子更轻而易举和没有 风险的了。 一位负责道县处遗工作的地区落实政策办公室负责人说:“下坝杀朱敏对全县的影响并不大,直到我们这次大面积清查,还很少有人知道下坝的事。真正起到恶劣影响的是四马桥区杨家公社郑家大队杀钟佩英一家母子三口,可以说,道县滥杀的序幕是从那里拉开的。” 郑家大队位于道县东南角,与宁远县搭界,与下坝的直线距离约40公里,(1967年)8月13日,当下坝大队用群众专政的铁拳砸烂朱敏的“狗头”时,杨家公社周塘营大队的红东庙内,也在秘密地酝酿着新的杀机。 古庙内,灯影闪烁,早已倒塌的神龛旁,一位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正在传达上级的“战备方案”。灯光照在他油汪汪的脸上,颧骨凹凸分明。他叫蒋文经,是杨家公 社秘书,现在成了赫赫威灵的区“红联”副司令和公社“红联”司令。蒋司令首先带领与会的各大队党员干部诵读了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的语录,然后开始传达: “第一、从现在起,各大队要组织民兵站岗放哨;第二、要采取得力措施防止‘革联’下乡串联;第三、要发动贫下中农管好四类分子;第四、四类分子如果乱说乱 动,要搞暴动,各大队要联合起来,采取断然措施……” 参加这一片会议的有郑家、合作、前进、周塘营等四个大队的大队干部和造反派头头(文革主任),共计二十余人。 蒋司令讲话后,要大家讨论。 郑家大队党支部委员、联络员郑逢格第一个发言:“我们大队地富活动很猖狂,已经组织起来开了几次秘密会。历史反革命郑元君的老婆钟佩英串联一些地富子女去 宁远参加了‘湘江风雷’,已经领了两个月工资,还准备领枪回来,跟贫下中农作对。地主崽子郑生尧在支书郑逢蛟门口睡了好几晚了,郑支书害怕被杀,躲起来 了。”他忧心如焚地说:“阶级敌人这样猖狂,我们贫下中农不知哪一天会死到他们手里。” 周塘营大队支部书记听到这里,焦虑万分:“吃亏了,我们已经走在阶级敌人后面了!” 前进大队支书接着感叹:“阶级敌人这样猖狂,毛主席他老人家怎么不开口呢?” 蒋经文一笑,叫大家打开随身携 带的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学习了一段最高指示:“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土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他左手拿着刀, 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现在蒋介石已经磨刀了,因此,我们也要磨刀。”他语重心长地说:“贫下中农同志们,革命的同志们,其实 毛主席早就开口了,只是我们不理解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组织群众干!” 郑家大队民兵营长郑会久问:“象钟佩英这号人,怎么搞?” 蒋文经毫不含糊地回答:“她什么时候起来暴动,就什么时候搞掉她!” 接着,确定了公社的总联络员,议定了各大队的联络暗号,策划了杀害钟佩英的具体方案。起初,有人提出派人将钟佩英偷偷地搞掉,或乘钟佩英出工时,把她骗到山上干掉等方案,由于太不高明,自然被否决了。研究来研究去,最后研究出一个与“搞掉朱敏”基本相同的方案。 次日(8月14日)晚,蒋文经等人又到富足湾,召开富足湾、老屋地两个大队的党、团员会。这次会上,除了他的“战略方案”外,又增加了一项新内容:关于四类分子钟佩英“组织反革命暴动的罪行”,说得有鼻子有眼,叫人不信都难。 8月15日晚上,郑家大队,郑 会久、郑逢格按照蒋文经等人的布置,召集四类分子(含子女)训话。会上,郑会久喝问钟佩英:“你到宁远去,为什么不请假?”钟佩英答道:“我又不是分子, 为什么要请假?党的政策规定,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没等她说完,郑会久又是一声喝问:“钟佩英不老实,怎么办?”“捆起来,送到公社去!”众人一 声吼。 下面的事,与“搞掉朱敏”基本类似。所不同有三个细节:第一,捆钟佩英时,她的两个儿子(一个18岁,一个20岁)喊“要文斗,不要武斗”,被贫下中农狠 狠“教育了一顿”,打得口吐鲜血;第二、钟佩英被拖到山上是用锄头扁担打死的;第三、干掉钟佩英之后,又想起一个事先没有考虑周到的问题:她的两个乃崽还 在,肯定要给老母亲报仇的,怎么了得?有人提议:“干脆一起搞掉算了。”马上有人附合:“一起搞掉心里安然。”于是,回头又到钟佩英家。钟佩英的两个儿子 已经上床睡觉,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母亲是被拉出去搞掉的,以为真的是送到公社关押,这在当时不是什么新鲜事,被送到公社关押的人多了去,吊个“半边猪”, 搞个“猴子抱桩”、“苏秦背剑”等,都是家常便饭。白天搞双抢累了一天,明天还要出工,出工不下力又要挨批斗,就赶快洗脚睡觉了。人们把他们从床上拖起 来,分别拉到后面和对面的山上,一顿锄头扁担照章办理了。 事毕,辛苦了半夜的人们又聚集到钟佩英家,翻坛倒罐,寻找罪证。翻了半天,没找到什么东西,就将钟家喂的几只鸡鸭全部宰了,一锅熬起,又打来几斤金刚蔸酿的烧酒,宵起夜来。待到锅里只剩下些汤汁的时候,蓦然听得一声鸡叫,众人心里一惊,想起白天还要出工,赶紧推门而出…… 据郑会久写给处遗工作组的“揭发交代”材料说:搞掉钟佩英母子三人后,第二天早上,他早饭都没吃,心里不托底,不知道这件事搞没搞拐场,上级追究下来怎么 办?心急火燎地赶到公社,向蒋文经汇报。蒋文经一听,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得很!行动快,有魄力!”郑会久这才把心放到了肚子里,以后杀人也就不再在乎 什么了。 钟佩英母子被杀害后,滥杀风很 快蔓延全县。首当其冲自然是杨家公社。8月17日上午,蒋文经又在塘坪主持召开了各大队“五巨头”会议,再一次高度赞扬了郑家大队贫下中农的“革命行 动”。散会后,各大队急起直追,很快,合作、塘坪、早禾田、陈家、三角河等大队先后杀了31人。 据查在道县大屠杀中,杨家公社所隶属的四马桥区共杀533人(被迫自杀52人),其中枪杀86人,刀杀126人,沉河1人,投岩洞38人,活埋128人, 棍棒打死22人,绳子勒死57人,火烧死23人,其他致死52人,灭门55户。该区下属4个公社(杨家、四马桥、大平岭、横塘营),杨家公社杀人最多,共 杀190余人,其中蒋文经亲手批杀95人。这个双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后来被提拔为下蒋公社党委书记。 关于杨家公社郑家大队杀了钟佩英等人之后的杀人情况,我们想用一份处遗工作组的调查报告来作回答。 一、基本情况 郑逢姣,男,现年73岁,本人成份农民,汉族,住杨家乡郑家村,文革期间任大队支部书记。 二、犯罪事实 1967年8月上旬,郑逢姣因怀疑地主子弟郑生尧报复其而外出躲避,8月中旬得知本大队已杀地富便返回家。8月27日上午,郑逢姣在郑开德家主持召开了生 产队以上干部会,会上说:“前三批杀得很好,这次我回来,也要杀一批……”并点名要各队报名单,后决定杀七人。当天下午,郑逢姣指挥将郑际东等七名地富分 子及子弟用绳子勒死(是命令一些没被杀的地富子弟勒的)。   同年9月14日,郑逢姣在 郑开德家主持召开大队支委会,并在会上说:“要大家来是商量一下,是不是再杀一批……”会议当中,杨家公社主任彭心明、公安员樊书守等三人来到会场,郑逢 姣将开会内容告知三人后,樊书守提出:“九五命令早下了,杀人问题影响很大,不能再杀了。”郑逢姣不听劝阻,并说:“我们大队四类分子这样多,又这么坏, 不准杀也要杀。”由于部分大队干部支持郑逢姣,彭心明无奈说:“我的先生……你们要搞就搞远点,搞到宁远界子边去,免得影响我们公社。” 当天下午,郑逢姣组织召开了生产队以上干部会,在会上重复了在支委会的讲话内容,并分任务到各队。次日,郑逢姣指挥民兵,将19名地富及子女押至宁远欧冲垒山里杀害。 我们来到了这个被称为作喜鹊郑家的小山村。该大队文革中先后杀了37人,是道县杀人事件真正的爆发点。几十百把栋破破烂烂的砖房,成一大两小三个块,分布 在一个山洞里,背靠着一片平缓的红土丘陵。山上原来尽是合抱粗的大树,58年人民公社化办食堂搞大兵团作战的时候,都砍下来炼了(废)铁。现在只剩些低矮 的權木和丈把高的马尾松。交通不甚便利,村民生活一直比较困难。现任支书郑逢桥要杀鸡置酒款待我们,被我们坚辞了。提起钟佩英,郑支书说:“那是一个很体 面的女人家,那时大约四十多岁,念过书,粗活细活都拿得起,还会做衣裳。听说是蓝山那边一家大户人家的女,解放初期跑到贵州,和我们大队在那里做事的郑元 君结了婚。六五年清理阶级队伍时遣送回来的。”问起郑元君什么成份,有何劣迹,他说:“郑元君土改时没定成份。他一直在外面做事,在乡里没听说有劣迹。只 是他的堂兄郑元赞,1952年为首组织一伙土匪在宁远搞了个三?二九暴动,杀了我们一个县委组织部长和两名干部。参加暴动的人基本上都镇压了,只有郑元赞 跑脱了,听说跑到了台湾。这些事情,我们也是听说的,搞不太清楚。” “郑元赞的事与郑元君、钟佩英有什么关系吗?是不是郑元君参加了宁远暴动?” “郑元君倒没听说参加了宁远暴动。他是64年社教时揪出来的,戴着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遣送回来的,原来在贵州一个仓库里当保管员。65年在衡州(衡阳市)撞汽车自杀了。” “这么说钟佩英本人并没有定为‘四类分子’,当时杀人时,队上那么多四类分子,为什么首选她呢?” 郑支书说:“唉,那阵子,钟佩英有了这层社会关系,老老实实呆在屋里,也难保没事。她又去参加什么‘湘江风雷’,搞反革命串联,我那时是支委,那天开会, 他们讲起钟佩英的事,我大吃一惊,钟佩英搞了这么多活动,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不过死也死得惨,就在你们过路的那口山塘边,好几天没收尸。” “要杀她,就是因为她参加了‘湘江风雷’?没有别的原因?”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杀钟佩英的事,不会这么简单。 “别的原因嘛,我搞不清。你们可以问工作组的人,他们比我清白些。” 其实,我们已经问过工作组了,他们也说不清楚,事情过去那么久了,要查得一清二楚根本不可能。其中一位同志回答得更干脆:“要搞得那么清楚干什么?反正宜粗不宜细,只要把她是怎么被杀的,谁指使的,哪些人杀的,杀在什么地方搞清楚不就行了。” 话确实有道理。但这毕竟是拉开大屠杀序幕的杀人事件,难道不应当查得更细些,调查得更清楚些吗?特别是钟佩英被杀后,传出一起谣言,说钟是1952年宁远 革命暴动头子郑元赞的小老婆(钟佩英是怎么一下子变成郑元赞的小老婆呢?),奉命组织四类分子搞反革命组织,布置四类分子开会时,每人带一条狗仔凳(小板 凳),准备要杀害贫下中农。钟佩英坐在中间,手摇鹅毛扇发指示,横摇三下如何如何,竖摇三下又如何如何……幸亏贫下中农警惕高,及时发现她的阴谋,把她镇 压了。还说郑元赞已从台湾秘密潜回大陆,到了冷水滩,和钟佩英接上了头,准备血洗道县。这个谣言蒋文经等人多次在会议上作为敌情通报传达,难道他们没有责 任说明消息的来源吗? 在了解该大队后来的几起杀人事件时,我们得到这么一个情况,当时,大队在四类分子和子女中选了几个当“耳机”,“刺探敌情”,定期汇报。“耳机”这个代名 词,撩起我极大的兴趣。这类人,有叫“耳目”的,有叫“线人”的,但都没有“耳机”来得生动形象。我在来郑家之前查阅相关资料时,了解到这个大队第四批杀 七个人,采用的是以毒攻毒的办法,命令一些没有被杀的地富分子和子女用绳子勒死的,(原)支部书记郑逢姣宣布,地富子弟杀一个分子,可保全家不杀,不知 “耳机”有没有份? “有份。”郑支书给了肯定的回答。 “后来这些‘耳机’也杀了吗?”我又问。 “有的杀了,也有没杀的。” 于是我向郑支书表示希望找个“耳机”谈谈。 “可能在责任田里扮禾,蛮远的,我去叫一下。” 郑支书去了。我趁这个机会,在村里四处走走,想找几个“遗属”了解了解当时杀人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县里听得这么一个传闻,郑家大队67年8月26日第三批 杀人,杀了一个快要分娩的妇女,先后使用了五道酷刑,一割眼皮,二削鼻子,三割嘴巴,四切奶子(乳房),最后用刀通腹部,剖出胎儿。该妇女到底做了什么伤 天害理的事,要对她施以如此酷刑?绝不会仅仅为了杀人取乐那么简单吧?这里面应当还有其他的什么原因。笔者问了郑支书。郑支书说,杀人的时候他不在场,不 太清楚。没有办法,我只好另外想辙,从“遗属”那个方面调查一下。通过别人指点,我找到这么一户。一间新修的一栋两间的瓦屋,屋前一个小小的禾堂,屋里只 有两个女人,一老年,一中年,老的在堂屋剁猪菜,中年的在禾坪里晒谷。其实不用指点,一看这房子,我就估计到这一户人家的身份了。当时道县文革被害者遗属 的安置补偿政策大致是这样的:房子被拆了或分了的,补偿人民币300元;人被杀了的,按被杀人数每人补偿150元(俗称“人头费”);农具、家具等生产生 活物资被分了的,按1967年市价的1/4补偿。300元在当时不算一个小数目,相当于笔者三个多月的工资,但要砌一栋住房就远远不够了,便又采取“国家 补一点,自己出一点,集体给一点”的三一点办法来解决无房遗属的住房问题。即使这样也只够砌一栋最简单的一栋两间的房子。于是道县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房屋。 看见这样的房子,别问,走进去,百分之九十是遗属。 “我们想找你了解一下这里文革中杀人的情况。”我对中年女人说。 她抬头盯了我一眼:“那些事,我记不得了。” “哦,哦,请你不要误会,我、我只是想问一下,你们家是不是也有被、被杀了的人。”我突然变得有些笨嘴拙舌。 “你莫问我,我都记不得了。”她不耐烦地答道,眼圈却一下子红了。那木讷的神情和黯然的眼神让我终身难忘。 她低着头只管晒她的谷,再不理我。 这时,郑逢桥也从垅里回来了,“耳机”不在,到四马桥赶闹子去了,他在闹子上摆了个修钟表的摊子,一个圩场弄得一、二十块钱。 我知道他是不愿意见我。可能郑支书也不愿意我见他。 明红在一旁怪笑着看着我:“你想见‘耳机’的心理是不是有些太过刻毒了。” 我一时无语。确实,细想一下, 刚才的那股子兴奋劲确实不厚道。他能活下来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漫长的岁月中,苟且偷生可能比死去更痛苦,那是一种无休无止的灵魂折磨和拷问!我又何苦在 伤口上再撒把盐?但是,对我的这种想法明红并不认同,他说:“你放心,活得下来就不会受灵魂的拷问,受灵魂的拷问就活不下来。”唉,不知为什么,在很多问 题上,明红总是比我看得更本质。 中共零陵地委处遗工作组对上述这段历史作了如下总结: 杨家公社杀掉钟佩英母子三人 后,消息很快传开,同时,全县普遍流行“四类分子要造反,先杀党,后杀干、贫下中农一扫光,中农杀一半,地富作骨干。”的传言。加之在这个时间里,有四个 区搞出七个反革命组织(假案),逼供出一个“纲领”,即“八月大组织,九月大暴动,十月大屠杀”,气氛十分紧张。在当时无政府主义泛滥,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的情况下,从8月17日开始,清塘、清溪、梅花等区,先后召开社队干部会议,动员部署杀人。 “杀人风”蔓延过程见下表: 区开始杀人时间 被杀对象 寿雁 8月13日 下坝大队伪乡长朱敏 四马桥 8月15日 郑家大队历史反革命分子家属钟佩英母子 清塘 8月17日 达村一大队右派分子唐玉 桥头 8月17日 胜利大队四类分子何光照、谢苏苏 蚣坝 8月20日 光家岭大队历史反革命分子杨竞成、地主分子何庆松、小土地出租者向齐家 车头(梅花) 8月20日 理家坪大队伪警察唐林贤 红岩 8月21日 七星大队四类分子胡祥 上关 8月22日 齐心大队伪保长何光钦 清溪 8月23日 青口大队地主分子魏永成、地富子弟何靖东 祥霖铺 8月24日 松柳大队3名外逃地富子弟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虽然派性斗争激烈,并且发生了武斗,但县里面三级组织依然存在着,大体上也在运作,特别是县武装部有着“人民解放军支左”的尚方宝剑, 实际上掌握着大权。如果县里某些人站出来说一句话,以后的滥杀不会发生,发生了也不难制止,更成不了规模。遗憾地是所有的证据都显示当时的县级领导干部 中,暗中支持甚至怂涌杀人的大有人在。还有人根据毛泽东1927年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把这种滥杀无辜的犯罪行径赞扬为“好得很”的革命行动。 从而杀人风迅速蔓延开来。 第十章传经送宝 蒋文经等人在杨家公社杀了钟佩英母子之后,8月17日,又在四马桥召开了全区“红战士”(“红联”)负责人会议。在这个会上,钟佩英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天地 翻覆的变化,成了宁远反革命暴动总头子郑元赞的小老婆、国民党潜伏下来的女特务、杨家公社四类分子暴动的总指挥。而所谓钟佩英指挥四类分子搞暴动,郑家大 队贫下中农革命警惕性高,及时发现镇压了的故事,经蒋文经等人绘声绘色一番演绎,听得与会者如醉如痴,甚至还有几分遗憾:为什么自己公社就没有出个郑元 赞,出个钟佩英呢?要是有的话,那该多好啊! 会议结束以后,18日,19日,蒋文经等人受大平岭公社和洪塘营公社邀请,专程到这两个公社“传经送宝”。 洪塘营公社位于道县东南部九嶷山系的层峦叠嶂之中,现在叫洪塘营瑶族乡,是一个以瑶族为主体,瑶、汉人民混居的地区,不过这里的瑶民基本上已经汉化,如果 他们自己不说是瑶民,你一点都看不出来。该公社在道县37个公社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少,自然条件也比较恶劣,山高谷深,岩基裸露,土层瘠薄,素有“洪塘 无水,峻岭有峰”之说,人民生活比较困难。有一首民谣流传至今:“有女莫嫁瑶山窝,终年挨冻又挨饿;住的木板茅草屋,吃的红薯玉米它。”指的就是这个地 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这个公社打光棍的男人特别多。文革杀人事件中,该公社杀人夺妻的案件发生得最多,其中恐怕也有一点因果关系。 公社驻地洪塘营圩是道县地势最高的圩场,海拔800米以上,1986年我们到洪塘营采访时,眼前的圩场仅有横街一条,街道房屋都很破旧,甚至还有一点点衰败。山风掠过四周裸露的岩山,使人不由自主生出一种凄凉之感。 接到蒋文经等人送来的“革命真 经”,(1967年)8月20日,洪塘营公社抓促领导小组组长、公社武装部长赖兴好召开了全社各大队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治保主任、贫协主席“四巨头”会 议。赖在会上大肆渲染蒋文经等人的谣言,介绍杨家公社郑家大队的杀人经验(原文是“镇压四类分子暴动的经验”),宣布“最高人民法院就是贫下中农”,对于 “调皮捣蛋”的地富分子,只要贫下中农同意杀就可以杀,并点名指示红花大队杀人,“带动全公社的对敌斗争”。 会后,红花大队率先杀3人,各大队陆续跟进,五天之内,共杀43人。 8月26日,洪塘营公社“三结合革命亮相干部”、公社副书记盘家瑞再次亮相,再次召开全社各大队“四巨头”会议。盘副书记在会上点名批评了一些“思想保守,行动迟缓”的大队,重点表扬了“行动快,杀人多”的红花大队,号召各大队,外学郑家,内学红花。 会后,各大队积极行动,掀起了全社的杀人高峰;当天便杀47人。有些在会上受到批评的大队很不服气,积极行动,迎头赶上。如佳竹洞大队,原来没有杀人,支 书王建喜、民兵营长蒋汉德等人在公社受到批评以后,回到大队马上就召开生产队以上干部会议,贯彻公社8?26“四巨头”会议精神,要各生产队就在会上摸底 报名单,名单拿出来以后执行不过夜,立即派民兵分头抓人,当晚便将12个“阶级敌人”镇压了。第二天清早即打电话向公社报喜。 接着,27日,全公社又杀86人。 赖兴好、盘家端等人坐镇公社,守在电话机旁指挥全局。 东江源大队是盘家端的点,经他指示、批准,杀了13个人。 洪塘营公社文革“杀人风”中共杀187人(其中自杀5人),仅8月26、27两天就杀了133人,占杀人总数的71%。 该公社杀人最多的是红花大队,共杀42人,占全社杀人总数的22.5%。该大队一个名叫李博清的杀人凶手,杀人上了瘾,每次杀人都主动要求参加,不让去还 不行,该大队先后三次杀人,李博清每次都参加了,亲手杀害21人。从笔者掌握的材料看,整个道县文革杀人事件中,亲手杀人最多的应当是他。寿雁区唐家公社 那个杀人冠军雷康古有水分,货真价实的冠军应当归李博清。李博清当时已经40出头,在当时的道县应当算是个半老头子,那个时候人的寿命相对要短一些,50 岁就喊老倌子,60岁不为夭折,70岁就是古稀之年,笔者查了一下,道县一些出名的杀人凶手,年纪一般都在20岁左右,大的不过30出头,40岁以上的杀 人凶手,除报复杀人、谋财害命、杀人夺妻这几种情况外,还真的少见。究竟什么原因使得李博清对杀人表现得如此积极呢?处遗工作开始以后,李博清因多次主动 要求杀人,且手段残忍,后果严重,被逮捕法办。专案组的同志要他交代杀人动机,他的回答竟然是:“为了多赚两个工分。”乍一听,觉得荒诞无稽,难以置信, 仔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假如杀人成了一种革命行动,不但不要负责任,而且还有钱发、有粮食分、有工分记,这样的便宜人,愿意去杀的恐怕不在少数。笔者 有幸亲历过文化大革命,记得当时在学校里,每当有机会触及牛鬼蛇神肉体的时候,广大革命师生无不欢欣鼓舞,跃跃欲试。开始的时候,这种痛殴“阶级敌人”的 行为多少还有一层严肃的面纱,被看成是一种阶级义愤和革命行动,到后来几乎成了单调枯燥生活的一种调味剂,有些调皮捣蛋的同学把它戏称为打便宜人。便宜人 可打,亦可杀,关键在于便宜到什么程度,可打不打不革命,可杀不杀三分罪。 采访中,笔者曾向当地有关干部请教过这样一问题:洪塘营公社大多数大队杀人都不是很多,少的一、二人,多的不过二十余人,为什么红花大队表现的如此突出呢? 一位负责处遗的同志这样回答: “红花大队离公社很近,大约只有里吧路的样子,狗叫的声音都听得到。这种地理位置,使得该大队干部与公社领导联系非常密切。‘乱杀风’中,公社盘家端、赖 兴好等人把这里树成一个阶级斗争的点来抓。他们多次到大队现场办公,督促杀人,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红花大队一直都是公社的先进大队,各项工作都 走在前面,杀人也是一样,只能比别的大队杀得多,不能杀得少。当时煽动杀人,不像我们今天这样赤裸裸地叫杀人,而是说镇压阶级敌人的暴动,保卫毛主席的无 产阶级路线,保卫红色政权等等,是作为政治任务下达的。所以红花大队的干部积极带头行动。当时的大队支书陈明凤就亲自充当杀人凶手,带头杀人。大队贫协主 席,叫个杨隆宽的,当时25岁,猛得很,每次杀人,都背着一杆鸟铳,冲在最前头,并且亲自杀人示范。大队民兵营长邹景桂当时在公社民兵自卫队当队长,带着 自卫队的民兵到处支援杀人。这个人品质坏得很,不但杀人而且还乘机强奸、轮奸被害者妻女。几个为主的干部带了头,其他干部还能不动手?大队干部、生产队干 部带了头,群众还能不动手?第三个原因就是,红花大队杀人的面放得比较宽。当时这个‘乱杀风’,说是乱杀,实际上还有界线的。界线一突破,人数就要成倍的 向上翻。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如果定了只杀分子不杀子女,无论哪个大队最多也就只杀得十几个;如果说子女也杀,人数马上就翻上去了;如果说只杀男的,妇 女、小孩不杀,怎么杀也杀不到四十多个人,如果要斩草除根的话,无论哪个大队杀四十个人都是少的。同时,还有一些人为了杀人夺妻,不留后患,把女方的家人 也就杀得比较彻底。另外一方面,红花大队不但杀地富,而且还杀了一些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贫下中农’,说白了就是,在外面搞副业不给队上交钱的,在生产 队出工偷懒耍奸的,或者不服干部的领导,跟干部斗着干的,这些事情现在看来都是小问题,在当时,一上纲上线,就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挖社会主义墙角,对抗 党的领导,这都是砍脑壳的事啊!这三类人加起来,红花大队只杀了42个人,要讲还算是政策水平掌握得好,要是尽得量杀,起码还要翻一番。当时红花大队杀人 已经出现不断扩大的状态,第一批,8月21日,3人;第二批,8月24日,12人;第三批,8月27日,20多人。幸亏上头刹车刹得快,红花大队8月21 号开始杀人,到8月28号打止,只杀了7天。据说还准备再杀一批,8月29号,47军6950部队进驻道县,打来电话不准再‘乱杀人’,当天晚上,赖兴好 在公社主持在家的脱产干部开会,传达47军制止杀人的电话会议精神,并分头通知各个大队。红花大队隔公社近,接到电话后马上就封刀了,以后再没杀人。但盘 家端的点东江源大队不知道为什么给漏掉了,没有通知到,结果这个大队在8月30号上午,又杀了9个人,本来只杀十几个的,这下子变成23人,成了公社的第 二名。这次处遗中,有人反映是有人故意这么做的,好让东江源抓紧时间再杀一批。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缺乏有力的证明,因此也就否定了。” 然而,洪塘营公社文革杀人的情况,最让我们震惊的,或者说最具特色的不是“杀人最多”的红花大队,也不是“抓紧时间再杀一批”的东江源大队,而是处于中游 水平的黄家塘大队。这个大队杀人居然不是公社干部指示的,而是一个名叫邓永裕的公社电话员指示的。当时在洪塘营乡处遗工作办听到这个情况时,我的心“咯 噔”了一下,感到非常意外。由于洪塘营距县城比较远,交通不太方便,我们到洪塘营采访,来得比较晚,此前已经在县城附近的几个区社采访过,红花大队那种情 况,东江源大队那种情况,见得非常多,公社领导开会指示,大队干部开会贯彻,贫协和民兵组织具体执行,可以说是道县杀人事件的一种基本模式,黄家塘大队的 这种情况还真的少见。在我们采访中是第一次听到,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公社电话员,充其量就是个县邮电系统的合同工,跟民办教师的性质差不多,他凭 什么“指示”杀人呢?下面的大队又凭什么听他的呢? 我们问处遗办的同志:“是不是哪个公社领导指使邓永裕传达的指示呢?” 该同志回答道:“不是的,纯粹是他自己的个人行为。你们这个想法我们一开始也有,经过反复调查,确定没有任何一个公社干部指使过他,纯粹是他自己坐在电话机旁没事干,吃饱了撑的,看到别的大队都杀了,黄家塘大队一直没有行动,就打过一个电话去指示杀人。” 于是我们决定把原来的采访计划调整一下,立即去黄家塘村。 黄家塘大队(村)位于洪塘营公社最北面,与蚣坝公社毗邻,东边是猫儿山,西边是枫木山,它就在两山夹峙的马鞍形上。从地理位置上看,似乎是整个公社距县城 最近的地方,实际上交通并不便利。当时整个道县东南部只有一条简易公路,叫道坦公路,从道江镇到湘源锡矿的坦水坪,全长60多公里,主要是为运送湘源锡矿 的矿石而修筑的,当然沿线村镇也跟着得到交通之利。公路起于县城东郊的上关村,向东南通过蚣坝圩,越过泡水到后江桥,从后江桥转向东行,再次越过泡水到四 马桥圩,从四马桥圩转向南,沿泡水中上游的山谷到坦水坪。沙石路面,路况不是很好,车行起来,黄尘滚滚,颠簸得十分厉害。公路距洪塘营圩最近的地方叫东江 脚,从这里分叉出一条更加简易的公路,通到洪塘营圩。从洪塘营圩到黄家塘有大约15里山路要走,不算险峻,却也蜿蜒曲折。我们就是走这条路线到黄家塘村去 的。实际上要直接去黄家塘村,还有一条路可走,路近一些,也相对平坦一些,就是不经过洪塘营圩,在四马桥圩下车,渡过泡水,步行20余里便可到达。我们离 开黄家塘村回道江镇走的就这条路。但去的是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条路,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黄家塘村。 大约半下午时分,到了黄家塘村(大队)。由于来得仓促,事先准备工作不充分,采访很不顺利。接待我们的大队干部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明显不太欢迎,嘟嘟囔囔 地说:“双抢大忙的,好多要紧的工作都搞不赢,搞这些空事干哄门(什么)?”好在我们早有思想准备。道县文革杀人事件有大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 干部被卷入其中,相当数量的基层干部,对于这一次的处遗工作是不理解、排斥、甚至对抗的,特别是那些手上或多或少沾有鲜血的人更是如此,他们本能地把我们 看成是找麻烦的人,所以每次下去采访,一定要事先做好铺垫工作,工作做得不到家,都要碰钉子。 对黄家塘村的采访当然也不例外,临时起意,仓促而来,要是一帆风顺,那倒奇怪了。不过,不顺利并不等于一无所获。七七八八的事情就不讲了,直接讲采访结果。 事情还得从8?20公社杀人动 员会说起,那天,黄家塘大队支书祝玉亮等人在公社开过会,回到大队,几个人研究了一下,感到本大队的几个地富分子还没有“调皮捣蛋”到非杀不可,决定集中 管制起来,以观后效。因为黄家塘跟公社离得比较远,平时联系不是很密切,公社派下去“检查工作”的干部也把它给忽略了,所以一直到8月25日,其他大队都 行动了,该大队忙着“促生产”,忘了“抓革命”。这个情况被公社电话员邓家裕发觉了。他虽然不是公社领导,但坐在总机旁边插接电话,公社和各个大队来来往 往的电话,都可以监听得到,(那个时候,电话员又叫机线员,就是类似机要员的意思,要政治十分可靠的人才能担任)所以对全公社杀人的情况了如指掌。 据邓家裕说:“我因为发觉黄家塘一直没有行动,又晓得公社要开总结评比会,害怕他们受批评,出于一片好心,打过一个电话提醒他们,没曾想到他们把杀人的责任都推到了我身上,说是我指示的。我一个公社电话员,连个半脱产的干部都算不上,凭什么指示杀人?” 邓家裕问得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是,黄家塘大队干部群众的说法有一点点不同之处。当时接听电话的(原)大队会计祝重成说:“(1967年)8月25号中午,我在大队部值班,公社‘杀人 办’主任邓家裕打过电话来,问我们大队为什么还没有行动,批评我们拖了全公社的后腿,强行要求我们马上行动。我接到电话以后,马上向支书祝玉亮、大队长祝 玉省他们做了汇报。大队上专门开了一个会,拿出了一个名单,决定杀5个地富分子。还打电话向邓主任作了汇报。第二天早晨,邓又打过电话来,是支书祝玉亮接 的,说我们大队跑出去的两个地富(实际上是地富子弟)在十区(蚣坝区)被抓住了,要我们派人去接。祝支书问,接回来怎么处理?邓主任说,在路上干掉算了。 所以这两个人也杀掉了。后来,8月27号在公社开过会以后,因为大队上还关着几个地富没有处理,我们又把电话打到公社,请示邓主任杀不杀,邓主任指示说, 统统给我杀了。就这样又杀了3个。” 附带说一句,邓家裕对“杀人办主任”这个头衔,坚决予以否认,他说:“什么牌子不好叫,叫个杀人办公室主任,我再蠢也没有蠢到这个程度。” 好在这个问题无关宏旨,杀人办主任也好,其他什么办主任也好,还有什么司令啦,政委啦,院长啦,叫什么都可以,关键是黄家塘大队贫下中农就是这么直观理解 的。如此看来,黄家塘大队杀人情况与其他大队并无本质区别,说它有特殊性,仅仅特殊在别的大队指示杀人的是“正牌货”,而指示该大队杀人的是个“冒牌货” 而已。 不过,有一个情况祝重成没有说,那就是当天(8月27日)晚上,他打电话向邓家裕请示:“有些人虽然不是地富,但是不好好在生产队参加生产,在外面打流,走资本主义道路(搞副业),这号人杀不杀得?”邓家裕答复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都可以杀!” 祝重成拿到指示以后,第二天就带人把本大队在外地搞副业的中农社员祝重道抓了回来,骗他交出钱财之后,将其杀害,并顺便夺了他的老婆。 此案在本次处遗工作中被定为杀人夺妻案。 大平岭公社的杀人情况与洪塘营大同小异,相比而言杀人稍少一点。具体杀人情况,后文中有几个案例可作参考。 分享: 59 喜欢 6 赠金笔 阅读 (26407) ┊ 评论 (37) ┊ 收藏 (21) ┊ 转载 (62)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 前一篇: 人和人还真不一样 后一篇: 陀螺的变迁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1324ab 感谢谭合成记录了这段残暴历史罪行! 2013-2-25 11:51 回复(0) 1324ab 由于道县地区的大屠杀,吓得整个地区的6000多(多数出身不好)长沙知青大逃亡!这也是历史一景。 2013-2-25 11:56 回复(0) cafe 历史真相终究会还原,同感! 2013-3-4 10:59 回复(0) 胡传永 惊心动魄,令人发指。 2013-3-28 15:27 回复(0) jianggj0657 看到二十多回,实在没有那种心理承受能力看下去,太血腥,太残忍,太恐怖,史所罕见,恐怕只有最邪恶的邪教才能把人变成如此可怕的恶魔! 2013-4-3 19:04 回复(1) 不了情电击小子1995 转发微博 2013-4-7 00:17 来自 不了情电击小子1995 的评论 回复(0) happy秋姬素桃1986 转发微博 2013-4-8 02:19 来自 happy秋姬素桃1986 的评论 回复(0) 哥哥竜崎桜乃 转发微博 2013-4-14 02:53 来自 哥哥竜崎桜乃 的评论 回复(0) 孟玲泉有策略 转发微博 2013-4-15 00:46 来自 孟玲泉有策略 的评论 回复(0) 可爱以彤 转发微博 2013-4-20 03:10 来自 可爱以彤 的评论 回复(0) 封友祥1988 转发微博 2013-4-20 03:10 来自 封友祥1988 的评论 回复(0) jianggj0657 看了20多章,实在没有那种心理承受能力看下去,太残忍、太血腥、太恐怖。恐怕只有最邪恶的邪教,才能把人变成如此可怕的恶魔! 2013-5-14 07:50 回复(0) 河东仙人掌1 这些故事不知怎样捏造出来的,我想不通的是难道一个小地方都有那么多的地主分子?我小时候在城里每次看公审大会时看到陪审的地主分子也就十个左右而已,在一个村也就一两个而已。 2014-9-30 13:45 回复(0) 瓶子里的阳光_3028 承受不了 2014-11-15 13:52 来自 瓶子里的阳光_3028 的评论 回复(0) water12358 任何一个民族真正的悲哀,不在灾难深重,而在灵魂阉割、人文精神断裂。伤疤不揭开,就会窝在里面腐烂,酝酿新的灾难。如果刻意粉饰千百万人的历史灾难,这个民族就是在为自己酝酿更大的历史灾难。那些刻意忘记过去的人必定会去重复它。 2014-12-4 17:35 回复(0) 2646goodgirl GCD就是中国第一邪教!终有一天遭到历史的审判!! 2014-12-6 15:09 回复(1) 我爱中华百年梦 责任在毛泽东 2014-12-15 21:26 回复(0) 我爱中华百年梦 文革死了几百万人,吃食堂死的人还要多,加起来比抗日战争死的人还要多。 2014-12-15 21:30 回复(0) mybbj123 毛的罪恶比天高比海深。 3月21日23:45 回复(0) 土老帽V 别逗了,那都是四人帮干扰毛的伟大部署做的,罪恶属于四人帮,以毛夫人为主的小团团霍霍,与毛没有半毛的关系 4月9日22:53 来自 土老帽V 的评论 回复(3) BaratSemet 这些,都是迟早要摆出来,让全世界人知道的。 4月10日07:12 来自 BaratSemet 的评论 回复(0) 小牛的亲家 人类一发狂,即便是当下,若不治理,这样的情况也极有可能发生。 5月5日10:48 回复(0) 农民米瑞1959 看看共产党做的恶,想想共产党给人类带来的痛。 5月11日07:07 回复(0) zhangchunqiao76 每每看到这样的很不容易公开的历史,就让我想起以色列的摩萨德组织是怎么半个多世纪坚韧不拔的在世界各个角落追杀万恶的纳粹分子,而且纳粹的反人类的暴行半个多世纪以来,由全世界所有文明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不停的揭露,鞭挞早已深入人心。而文革的暴行却一直遮遮掩掩。 6月1日19:58 回复(0) kkk999 根源还在极权政治和愚民灌输,个人完全失去独立判读的权力和能力! 6月6日18:10 回复(0) 百字野史一手诗词 不可以偏概全 6月29日08:31 回复(0) 一鸣 又是妖言惑众。 6月29日09:36 回复(0) 祁连之春 国人应该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7月3日08:52 回复(0) 祁连之春 国人应该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7月3日08:52 回复(0) 三古月 一位50岁的中学教师,(在电脑旁)听了我道县文革屠杀的简介后说:又没有杀与你有关的人(未好意思说“杀你家的人”),烦那种穷心? 7月3日08:53 回复(1) 达子 这是一段血腥与恐怖的反人类滔天大罪!无法无天,是阶级斗争邪教的必然产物。 7月3日10:32 回复(0)
个人分类: 留档珍珠湾|11111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华尔街搞金融的同学们
热度 2 岳东晓 2015-7-17 08:11
昨天在网上搜,注意到几个大学同学的信息,联想其 方枪枪介绍 PE 的文章 ,对他们的工作这才比较明白了。 有一位大学同学,拿的是生物物理的 Ph.D., 但一毕业就去搞金融方面的工作去了。我知道他当时在摩根斯坦利做 Merger Acquisition。昨天一查,发现他自己搞了个风险投资公司,给几个公司投了几千万美金。之前,还担任了什么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并购这个那个,把之前 做MA的经验用上了。 另一位同学,是物理的 Ph.D.,受上面那位同学影响,一毕业后也立刻转去搞金融方面的工作,先是是外汇交易。 据他说,做这些微积分都忘了,只要加减乘除即可。 我查了下,他 现在是 摩根斯坦利的 Executive Director (不知这是个什么级别)。 还有一位同学,也是受同学影响去搞了一阵金融,但干了一年,说太累,退出了。
个人分类: 随笔|5285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九驳民科c_y_lo --- 关于杨振宁规范场
岳东晓 2015-5-29 02:12
这是我的一篇旧文,刚在科学网又看到相关讨论,所以把我这篇文章在珍珠湾存档 九驳民科c_y_lo 已有 1547 次阅读 2012-5-31 14:34 | 个人分类: 物理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民科 推荐到群组 英文版: EXPOSE MINKE C_Y_LO A recent article commemorated C.N. Yang's great discovery of the Yang-Mills gauge theory . However, a netizen named c_y_lo vehemently fired back. C_y_lo, who normally assaults Einstein's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on some Chinese message board, declares that C.N. Yang is "at most a foot note "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s and the Yang-Mills theory is simply wrong. Foaming at his mouth, c_y_Lo writes :“ Pauli ... criticized this gauge theory as useless because of no mass is involved with Fermions . ” Apparently, c_y_lo did not understand Pauli's critical question posed to Yang. The question was not concerning the masses of the fermions, but those of the gauge bosons. Anyone with rudimentary education in physics can see that the Lagrangian in Yang's paper consists of a Dirac field with mass m and the gauage field B. See, Yang's paper, at http://www.thphys.uni-heidelberg.de/~maniatis/LectureAdv/yang-mills.pdf Thus, Yang-Mills is a theory of massive fermions. This is plainly obvious, because Yang and Mills were looking at the isospin symmetry of proton-neutron at the time. Pauli's question to Yang was: "What is the mass of this field B?" Pauli was asking about mass or the absence of it of the bosonic force field B, not the mass m of the fermion field. When Yang first presented the Yang-Mills theory to a group of physicists, including Pauli, the latter repeatedly asked Yang the same question, and Yang had to stop the presentation at one point. Many years later, C. N. Yang posed a hypothetical: "What if Pauli lived till the 1960s or 1970s?" Since then, the Yang-Mills theory has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physics and is still an active area of research. Gauge invariance is now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underlying the Standard Model. That old episode with Pauli proved the true genius of Yang. There is little dispute that Yang's contribution to human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is at a fundamental level unsurpassed by anyone. It is natural that lesser minds could not and cannot understand the greater ones. Quantum Chromodynamics ("QCD") is a straight application of Yang-Mills SU(3)_c gauge theory. QCD is an exact Yang-Mills theory with massless gluons as the gauge bosons. Despite this common knowledge, c_y_lo states: " Since gluon interacts with Quarks which have masses. Therefore, gauge symmetry must be broken, and this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The 2008 Nobel Prized for Physics is given to such verification. " C_y_lo's misguided statement shows his cluelessness. There is no flavor gauge symmetry. The QCD gauge symmetry is in the color space of each quark flavor. The 2008 Nobel Prize was awarded for the discovery of a new quark flavor, which has to do with weak interactions. In other words, c_y_lo could not even understand what the Nobel Prize was about. Pseudo-scientists(*) like C-y-Lo are usually harmless, as society rarely pays any attention to their frivolous ideas. Nevertheles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many gullible people on the web may be attracted to such fakers, and their unfounded attacks on established sciences may weaken the foundation of our civilization. In view of the new situation, once the C-y-Lo types crossed their line and meddle with true sciences, they must be exposed and discredited, so as to maintain the dignity and reputation of the sciences on the internet and beyond. *The Chinese for such people is "minke". Read more: 继续涮民科:Expose "Minke" C_Y_Lo - 岳东晓的日志 - 贝壳村 中文版 最近我写了一篇题为《 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里程碑》的文章,主要是介绍了杨振宁 1954 年的那篇论文( http://www.thphys.uni-heidelberg.de/~maniatis/LectureAdv/yang-mills.pdf ),以及由此所开创的 YANG-MILLS 规范场理论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理论的发展与运用,从历史角度总结了杨的伟大贡献。 一位名为 c_y_lo 的却回应到:“ An article based on ignorant!... after 500 years, Yang 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s is at most a foot note!" 先不说他的 broken English ,其断言非常的狂妄。然而,接下来他的说法却露出马脚。 c_y_lo 写道:“ Pauli did it earlier than Yang, Mills, Shaw; and criticized this gauge theory as useless because of no mass is involved with Fermions. Currently a physical gauge theory is not gauge invariant. ”(注一) 以上所引用的陈述说明三点( 1 ) c_y_lo 根本看不懂杨振宁的论文; :(2) c_y_lo 根本不懂 PAULI 提出的质量问题;( 3 ) c_y_lo 没有基本逻辑。论证如下。 ( 1 )在上述杨的论文中的方程 11 里面有 gamma_u ,那叫 Dirac 矩阵,所以这是描述自旋 1/2 的 fermion ,那个 m 就是 fermion 的质量。可见, c_y_lo说杨理论中 FERMION 没有质量纯属一窍不通。众所周知,在现有的理论中费米子(如电子、夸克)等的质量是自由参数,须由实验确定,而不是来自理论。 ( 2 ) PAULI 提出的质量问题是指传递作用力的规范波色子的质量,而不是费米子的质量。在 YANG-MILLS 方程中规范场不能有质量项,这样的项破坏规范不变性。 ( 3 )众所周知,在弱电理论中,通过对称自发破缺机制,使弱作用的规范粒子获得了质量(也就与实验得到了吻合);具体说 SU(2)xU(1) 的 YANG-MILLS 规范场加上自发对称破缺构成了弱电理论。然而,弱电理论需要对称破缺机制不等于所有 YANG-MILLS 的场都需要破缺。具体而言,强相互作用的 QCD (量子色动力学)就是一个精确的 YANG-MILLS 规范场,其规范粒子 gluon 质量为 0 ,不存在规范对称的破缺。 c_y_lo 不但不能理解本博的耐心解释,而且继续妄言到: "The gauge symmetry is broken. This is necessary because fermions have different masses." “ It is well known that QCD is not gauge invariant. ” 这显然是愚蠢的。规范不变性与费米子的质量没有关系。众所周知, QCD 是严格的 Yang-Mills 规范场 . 破缺的是 chiral symmetry 。为什么 c_y_lo 会这么认为“ QCD is not gauge invariant ”? c_y_lo 写道:“ Since gluon interacts with Quarks which have masses. Therefore, gauge symmetry must be broken, and this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The 2008 Nobel Prized for Physics is given to such verification. ” 首先,所谓因为费米子(如夸克)有质量,所以规范对称必须破缺完全是基本概念错误。如上所述,费米子质量项在 YANG-MILLS 方程中是固有的一项。那不过是普通的、有质量的 DIRAC 场,加上规范场部分。 QCD 是一个精确的 YANG-MILLS 理论,这中间的 C ,代表颜色。这个颜色与所谓的“味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味道指不同质量的夸克(如上夸克、下夸克等等六种)。在 QCD 的拉格朗日中,对 n 的求和就是对味道的求和 ,m_n 是不同味夸克的质量, n=1 到 6 。 夸克味道之间根本不存在规范对称性,根本不存在“味力”。 每种味道的夸克都有三种颜色, QCD 规范对称性是在每种味道夸克的颜色空间,颜色空间的规范场产生 QCD 中的色力。 2008 年的诺贝尔奖,奖励的是发现了新的夸克味道,其理论基础是关于夸克的弱作用,导致不同味道夸克的混合。 可见,此 c_y_lo 连诺贝尔奖内容是什么都一窍不通,更不用提规范场概念,却狂妄地对杨振宁这样的巨人指手画脚,完全是民科( 注二) 。 民科的伪科学对社会是有害的。科学来不得虚假,批驳民科是维护科学的尊严。 注一:传说 PAULI 通过一个六维的 KK 理论( KK 理论为 5 维)得出了类似的方程。把空间维数增加可以得出很多新理论。然而, 5 维 KK 理论本身就是一个死胡同。目前没有任何高维理论得出任何真正的物理。何况 PAULI 的所谓六维理论不过是几封信里提到,不足为信。 注二:根据网上的定义:【 《 表示民间靠兴趣自己研发,大多背离科学规律,挑战公认的经典,比如质疑相对论,进化论等,并不懈的与公理斗争,略带贬义。】
个人分类: 科普|47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转载一篇历史文章:如果抗美援朝志愿军遇到侵华日军,谁更厉害? ...
热度 2 eddie 2015-4-18 09:57
如果援朝志愿军遇到侵华日军,谁更厉害 2015/4/17来源: 铁血社区论坛 八年抗战,中国人打得是何等艰苦,一个并不十分强大的日本就打了八年,然而仅仅五年后,中国军队却在朝鲜半岛与美军抗衡。如果抗美援朝时候的志愿军穿越时空机,奔赴抗日战场,他们与日军相比,谁更强大? 这篇文章以史实的角度出发,分析出志愿军面对比当年日军强大的多的美军,却依然取得巨大胜利,由此可推理出十年后的中国军队军力之变化。可见,与一盘散沙的中国相比,一个统一的、向上的国家与政府,其点石成金的威力有多强大。 向七十年前的伟大英雄的中国人民致敬! “ 另一个在战争中提高了地位的国家是共产党中国。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己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 —— 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一卷)停战谈到的帐笼和战斗前线》,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565页 这两场战争,都是中华民族走出近代贫弱挨打的阴影,迈出复兴步伐的重要战争。这两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自信和光荣都很明显。可是有些人,处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总喜欢说抗日战争才是真正给中华民族光荣的战争,说抗美援朝不能与之相比。我们就用最简单的事实来比较一下,两者哪个更光荣。 两场战争的对手: 抗日战争的对手是日本。而日本在当时各资本主义列强中,属于工业化程度极低,而且武器装备极差的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根本没有冲锋枪,单发步枪是陆军步兵的主要武器。而当时美国、苏联、德国等国家都普遍装备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日本在整个二战中没有生产一辆20吨以上的坦克。(苏联的T34坦克重量是32吨,美国的M4全重33吨,日军坦克与它们差距极其明显)。日军的坦克在诺门坎与苏联坦克相遇时,后者甚至不需要开炮,直接冲上去将日本坦克像火柴盒一样碾碎!(见松本草平《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此外日本由于国内缺乏资源,工业生产力受到很大牵制。如侵华战争初期,大部分战争所需的石油必须靠从美国进口。至于坦克的年产量,与美苏相比更是惨不忍睹。 抗美援朝战争的对手是韩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军队。其中的主力为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国。美国军队火力之强大,物资之丰富令当时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望尘莫及。此外还有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强大资本主义工业国的军队参战。而且,即使是韩国军队这种豆腐军,也应有尽有地装备了美式武器。此外美国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远非抗战时期的日本可比。 很简单的比较,使得存在最基本判断力的人也能一目了然地发现:抗战中,中国的对手远不如朝鲜战争时期的对手强大。 因此,在这点上,抗战比抗美援朝战争好打。 两场战争的盟友: 抗战时,中国的盟友是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其中美国、苏联为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他们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支援中国的战争,还出动志愿航空队帮助中国作战。后来美国(因日本偷袭珍珠港)则直接参战,消灭了大量的日军,并最终迫使日本投降。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的盟友是苏联和朝鲜。前者提供物资武器,后者的军队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但中国参战时,朝鲜已经溃不成军,后来的作战几乎全是中国军队一手包办。所以朝鲜的因素简直可以忽略。)苏联提供武器物资,但除了少量飞行员秘密参战以外,没有直接动手。 一目了然的结论:抗战时期中国的盟友比抗美援朝时期的盟友强大得多。 因此,从在这点上看,抗战比抗美援朝战争好打。 两场战争的制空权问题: 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很快消耗殆尽,制空权在日军手里。但是到了后期,随着中国战场中美空军的壮大,制空权已经完全被夺回。中美空军对日军的补给线进行狂轰滥炸,使得日军损失惨重,甚至运输都不得不夜间进行,补给不足,日军死于营养不良的人多于战死者。 抗美援朝战争,制空权自始至终都掌握在联合国军手中。中方的空军仅能有限维持自己的补给线,从未能破坏敌方的补给,更不用说直接支援作战了。 显而易见的是,在制空权的问题上,抗战的中国比抗美援朝战争有利。 因此,从在这点上看,抗战比抗美援朝战争好打。 两场战争前夕中国的实力对比: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中国刚刚经历了所谓黄金十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入朝前夕,中国刚刚结束内战。国民党带走了几乎全部黄金储备,撤退时还大肆破坏,留下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当时的中国百废待举,国力贫弱。 因此,从在这点上看,抗战比抗美援朝战争好打。 两场战争的国内安定环境比较: 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国内已经完成形式上的统一。武装对抗政府的共军只剩下没几万人,而且就这几万人,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也已经停止武装对抗,开始停战谈判。 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的时候,国内远未统一,西藏还未统一,台湾的国民党飞机还不断出击轰炸骚扰大陆沿海。国内还有上百万的土匪没有肃清。国民党留下的特务遍布全国,热火朝天地搞破坏。 显而易见,抗战前夕中国的国内环境比抗美援朝前夕中国的国内环境更稳定,更有利。 因此,从在这点上看,抗战比抗美援朝战争好打。 抗战时期中国女兵 两场战争的本土遭到轰炸比较: 抗战时期,日本飞机轰炸中国领土。但是同时美国飞机也在轰炸日本本土。到了最后,中国大陆的制空权也转移到盟军这边,日军被炸得死去活来。 抗美援朝时期,美军也许没怎么轰炸中国本土,但是台湾的轰炸机可没闲着。而且众所周知的是,美国的本土也没有遭到轰炸。 不过就算抗美援朝时期中国本土没有遭到轰炸,仍然是抗战时的条件比抗美援朝有利。理由很简单:两场战争中,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都不如对手。所以中国本土遭到轰炸,与日本遭到轰炸相比,前者在后方基地遭受的破坏和影响要小一些。就好比同样一堆炸弹,扔到阿富汗的喀布尔和扔到纽约,无疑后者损失更大。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反过来,中国和对手的本土都不遭到轰炸,给对手减少的损失自然要超过给中国减少的损失。所以,对两场战争来说,中国和对手都遭到轰炸,比都不遭到轰炸更有利。因此可以看出,抗战的条件在这点上比抗美援朝有利。 因此,从在这点上看,抗战比抗美援朝战争好打。 两场战争的开局与结果比较: 抗战,大体说起来,是从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开始打的;最起码,也是从卢沟桥开始打的。也就是说,开战的时候,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还在中国手里。抗战结束的时候,华北、华中、华南却还有大片土地在日军手里。总体上战线是向后退的。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军队入朝初期,美韩军已经逼近鸭绿江。最后停战时,美韩军回到三八线。总体上战线是向前推的。 显而易见,这点上,抗美援朝比抗战干得漂亮。 两场战争的伤亡问题: 抗战,根据中国自己的官方数字显示,中国国民党军队共损失365万人,共产党军队共损失58万人。因此中国军队总共损失大约423万人。而根据日本官方数字,侵华日军死亡40多万人,按照一般死亡与受伤的比例1:3估算(但实际上小鬼子武士道精神作祟,阵亡率应该高一点的),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伤亡总共应该是160万左右。这样算起来中国军队伤亡与敌军相比为其2.64倍。 抗美援朝战争,按照中国自己的数字显示,志愿军共损失36万。而敌军方面损失,根据1953年10月25日美联社发布的联合国军损失数为147万余人,韩国国防部编写的《韩国战争史》和日本《军事史杂志》公布的损失数为116万余人,而根据美国纪念馆门前的数字来看,联合国军共损失225万人。就算其中只有一半是志愿军打的(其实志愿军作为主力,其战果肯定不止占一半)。志愿军歼灭联合国军则可能为74万,58万或112万。无论怎么算,从这几个数字来看,志愿军的歼敌数都超过了自身的损失。 显而易见,这点上,抗美援朝比抗战干得漂亮。 投敌问题: 抗战时期,有几十万中国军队主动投敌,为日军充当伪军。国民党军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62%的伪军是前国民党军,被美国人斥为“实在是一个丢人的记录”。中国军队伤亡400万,投敌50万,8:1。 抗美援朝,姑且算后来“选择”去台湾的志愿军战俘都是真正“自愿”的,并且姑且全部算为投敌。那么也只有一万四千余人。志愿军伤亡36万。36比1.4,即25倍以上。 这两个比例很明显得看出来,抗美援朝中的中国军队,斗志要远远高于抗战时期。 显而易见,这点上,抗美援朝比抗战干得漂亮。 两场战争中中国损失问题: 抗战,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中国平民死亡几千万,中国国民经济损失极其惨重。 抗美援朝,在朝鲜领土上进行。中国平民伤亡以及本土经济损失与抗战相比微不足道。 显而易见,这点上,抗美援朝比抗战干得漂亮。 两场战争的战略目的达成问题: 抗战,中国的目的是救亡图存,挫败日本征服中国的计划。目的达到,胜利。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的目的是避免朝鲜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给中国边界上制造一个缓冲地带。目的达到,胜利。 两场战争在这点上齐平。 上面这些都是基本事实,不言而喻,一目了然。两场战争都是胜仗,都打赢了。但是用最基本的事实来看,对日抗战的国内外环境、国内实力都比抗美援朝优越;但是从战果上看,抗美援朝却毫无疑问令抗日战争望尘莫及。条件差的反而打得好,哪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自信更多还用说吗? 另外,抗美援朝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更表现在抗美援朝打败了白种人!中国的百年屈辱从对白人的鸦片战争开始,百年雪耻便必须以对白人的战争结束。是白种人首先打破了“天朝大国”的迷梦。所以中国人只有打败了白种人,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笼罩在中国人心头的屈辱和自卑才能真正得以破除。这点,无论怎么说,抗日战争都无法与抗美援朝相比。 再谈谈两场战争使美国对中国产生的印象: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独自抵抗日本,顽强的作战一度引起美国人的同情。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蒋介石认定美国参战则日本必败无疑,中国所需要做的只是等待而已。因此,让美国人大惑不解的是,蒋介石消灭日本人的兴趣还不如美国人大。美国人发现蒋介石只是将打日本人放在一个比较次要位置上。(见克罗泽《蒋介石传》和《剑桥中华民国史》)尤其是1944年,全球都在反攻,日本已经日薄西山行将就木,这时已经夺取制空权的中国战场上兵力占优的中国军队,却被垂死的日军打得一溃千里,创下世界军史上空前绝后的记录!这让全世界大跌眼镜。尤其是盟军牺牲大批飞行员从驼峰运入中国的大批战略物资,竟然完好无损地成为日军的战利品,更令美国人心如刀割!这次大败的影响深远程度可想而知。因为美国人本来就对蒋介石消极的态度极其不满,这次大败更加强化了美国人的这种印象,这个坏印象抵消了此前很多优秀的战绩。尽管很多人不断强调同时期中国军队在缅甸大获全胜。但事实上美国人认为中国人在缅甸的胜利无法挽回他们受到损害的声誉(这是美国人的原话,见《剑桥中华民国史》)。有人找出种种理由为豫湘桂大败辩解,试图证明中国军队表现也算差可告慰。可惜美国人看不到这些,当时的美国人毕竟是这场大败的局外人,无法深入了解那些具体原因。他们能看到的只是拿着大量美援的中国军队,在掌握制空权和兵力占优的条件下,被江河日下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 有很多人自欺欺人地认为,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世界四强之一,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其实五大常任理事国包括了曾经灭亡过一次的法国。也就是说灭亡过一次的国家都能成为五大国之一,那中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至于什么四强,只不过又一聊以自慰的空头支票而已。雅尔塔会议,列强丝毫不和中国打招呼就私下出卖中国利益。战后苏联强迫中国让外蒙独立,美国大兵在中国强奸妇女,中国却只能忍气吞声。如此窝囊,“四强”强在何处?铁的事实证明,抗战后的美国仍然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而这只能是抗战后期中国国民党军队的表现造成的。 而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影响却完全相反。美国领导人心中有数,他们曾计划征服北朝鲜,使之与李承晚的南朝鲜合并,而这一计划却被红色中国挫败了。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这种结果,与豫湘桂大败的反差太大了!某些人徒劳地试图掩盖这种结果对美国人心灵的震撼,只能是掩耳盗铃,自己捂住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见。因为这些和所谓豫湘桂战役的“内幕”不同,这些都是基本事实,寄希望于美国人看不见是不可能的。 事实就是,中国在朝鲜的表现,使美国高层领导人的心灵深处和私下商讨中,留下一种深深的受挫感。美国未能打赢朝鲜战争,这使美国领导人深感不安。因此,他们在战后2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总在想方设法地伤害阻挠美国取胜的红色中国。美国领导人被中国人的行为激得怒不可遏,他们需要有一个“侵略成性的中国”的存在,这样才能证明他们要摧毁中国政权的迫切愿望是正当的——而这个政权曾彻底挫败过美国。(这都是美国人的原话,见《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这种受挫感演变成了对红色中国刻骨铭心的仇恨,这种仇恨甚至超过了对苏联的仇恨。所以美国要对中国进行制裁,进行封锁,并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可笑的是,这在某些人眼中反而成了中国失败的表现。其实这种封锁,恰恰说明朝鲜战争让美国“太伤自尊了”。否则同样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之后怎么没有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制裁?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超过苏联的敌视,正是美国来自潜意识深处失败感的外在表现。 有人会说,正因为朝鲜战争之后,西方国家才对中国进行这样那样的妖魔化。所以朝鲜战争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但关键在我们需要怎么样的一种国际形象?如果任由美国打到鸭绿江边,任由美国封锁台湾海峡而无所作为,这又留下一个怎么样的国际形象?一个软弱可欺的中国,与一个令人生畏的中国相比,我们更需要哪种国际形象?我想抗战时期日本人的得寸进尺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从石原莞尔的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后来日本军部少壮派毫无顾忌地扩大对华军事行动,很大程度上是被918事变的巨大成功冲昏了头脑,以为中国逆来顺受。(见[美约翰·亨特·博伊尔:《中日战争时期的通敌内幕》)而抗美援朝再明确不过地告诉美国人,不要轻易招惹中国,因为“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李奇微回忆录》)。后来金门危机时,本来美国海军信誓旦旦要给国民党运输船护航,结果解放军一开炮,美国军舰调头就跑。请问某些人,这些美国军舰怕什么呢?与抗战初期骄横的日军相比,这些美国人的表现如何呢?美国人的这种表现又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抗战胜利带来的吗? 再谈谈关于朝鲜以及台湾的问题: 有人说,中国出兵,保住了一个朝鲜的金家王朝,导致今天朝鲜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还不如让韩国统一朝鲜半岛对朝鲜有利。然而,美国又何尝不是支持了一个军政府频频的国家?仅仅今天韩国经济比朝鲜发达,就说不该帮朝鲜打这场战争。那今天德国比俄罗斯发达,是否也可以说苏联当年不该反抗德国?今天日本比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发达,是否就能说当年抗战抗错了? 还有人说,朝鲜战争导致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所以中国是朝鲜战争的输家。尽管朝鲜战争爆发确实导致了美国海军进入台湾海峡,从而阻碍了中国迅速解决台湾问题。但问题是解放台湾并不是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想要达到的目的。所以这一点实现与否,与中国在朝鲜战场的胜负没有关系。怎么能因为这点没有实现就说中国是朝鲜战争的输家呢?就好比国民党常常说的,抗战使得中共军队壮大,导致最后“大陆沦陷”。那是否就能说国民党是抗战的输家呢?但是,那些认为中国是朝战输家的人是绝不会也绝不敢这么说的。 作者:论坛会员ID 010155531 来源:铁血社区论坛 (网址:bbs.tiexue.net)
5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反对方舟子以造假的方式攻击柴静造假》
楚楚 2015-3-14 13:05
说实话,今天很早起来赶稿子,这个时候,我已经觉得大脑很疲惫了,但还是决定写下去。 今晨看到有网友质疑岳东晓,之前也有网友质疑说科学网中也有不少声音质疑岳东晓的。那么,我为什么敢力挺岳东晓是正确的呢?既然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反对方舟子以造假的方式攻击柴静造假》那么,我还是从方舟子的这篇文章谈起吧: 这篇文章的前面部分完全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的各种猜疑,我根本没兴趣一辩。我主要关注的是他的所谓科学打假: 一、 方舟子说:“在北京住一个月(雾霾的危害)不过相当于多吸了几根烟。烟民真的不用担心雾霾”。 湾里的网友列举了计算方式证明方舟子正确,并质疑岳东晓;后岳东晓又列举了自己的计算方式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方舟子是错误的。那么,究竟谁对呢? 岳东晓指出:不能光看 PM 值,还得看体积。吸入当量 = PM 值 x 体积。 二、 就是那个方舟子和岳东晓解读不同的拟合图。 方舟子认为“ pm2.5 值最高的是 2006 年,之后由于要开北京奥运会进行治理,北京 pm2.5 值其实是逐年下降的。柴静的图却显示那几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岂不成了随着 pm2.5 下降,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他因此认定柴静造假(曲线代表死亡率) 而岳东晓则认为:这张图显示的是【 PM2.5 值每增加 10 ,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因此,只要这张图的数据大于零,那么死亡率就是随PM2.5值上升而上升。这张图显示, PM2.5 值每增加 10 ,心血管病死亡率平均将上升 1.3% ,呼吸系统病死亡率将增加 0.6% 。因此,柴静说【当 pm2.5 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完全符合论文的数据与结论。 对于是自己和方舟子究竟谁正确?在岳东晓科学网的第一篇文章就说得很清楚了。 他的原话是:针对我说的【吸入雾霾当然不会立刻开始死亡增加,而是有一个积累的延迟。因此,如果悬浮物污染吸入导致死亡率增加,死亡率应该与悬浮物的吸入累积相关。】说法,方舟子断言【雾霾导致循环系统疾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导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 ‘ 死亡 ’ 却是个即时的过程,即一旦细颗粒物浓度增加,死亡人数也随即上升。】 按方舟子的逻辑,当第一根香烟点燃( PM2.5 甚高),死亡人数随即上升。方舟子再次显示完全缺乏浓度与当量的概念, 留给读者继续去批驳好了。 但作为非理科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人也许看了上述内容还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岳东晓所说。那么,我就站在医学角度用更通俗的方式补充说明一下吧。 比如第一个问题,一般人看来,湾里网友的计算会觉得真是那么回事,但大家忽略了一点,请看我提供的《美国心脏协会 (AHA )《颗粒物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科学声明》博文中,两份文献的显示:都证明了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与 PM2.5 (如数年)的长期性吸入有关,也就是说, PM2.5 所致的死亡风险是由相关污染物在体内的长期蓄积达到一定蓄积量后才会增加死亡风险。 上述两份文献证明岳东晓考虑浓度与当量的思路是正确的(之前这里曾有人质疑 PM2.5 在体内是否有蓄积性?蓄积性的影响多大?所以,我才发了这两份文献上来以证明岳东晓的正确)。不仅岳东晓在我红色标注的那些内容中自己已经解释得很清楚。而且,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表面看一根香烟制造的 PM2.5 确实高,但有多少量能进入人体后被吸收呢?吸收后还会通过机体的各种渠道被排泄出体外,几根烟在一个月内最终能蓄积在机体内的污染物量能有多少呢?这能跟每天每分每秒都在吸收的空气污染相比吗?这应该是特别简单的问题吧?方舟子居然说出“在北京住一个月(雾霾的危害)不过相当于多吸了几根烟。”这样严重缺乏医学常识的话,实在令我惊讶!! 三、就是方舟子所说的柴静采样造假了 !我之前早说过了,我在第一时间就看过完整版,我清楚地记得柴静的样标是在不同地点采样的!国内的很多视频都被封了,所幸的是我还是找到了一个未被删除的《穹顶之下》,请大家好好看看,就在该视频的开头很清楚地展示了: 柴静取样是 24 小时带着采样仪,按她 24 小时的活动取样的,包括:在家办公,走在马路上,去超市购物,去报刊亭买报,坐地铁,炒菜,在卫生间洗漱、在卧室睡觉,这是一个客观的取样。 可方舟子却只截取柴静炒菜时的采样镜头,造假误导大家说这是柴静唯一采样方式,反倒攻击柴静在造假。 如果,前两个问题还可以归结为方舟子的无知(写出这句话我自己都难以置信在国内外知名度如此高的“权威”科普作家会如此无知!!)的话,那么攻击柴静采样造假就完全是方舟子自己在以造假的行为,为攻击而攻击柴静了!! 坦白的说,昨天中午我还在劝三剑不要再纠缠此事了,但当我下午看到方舟子斥柴静造假的全文时,我十分的震惊!!我真的难以理解方舟子为何会这样?! 我原来其实并不感冒柴静,对她的煽情方式也有保留意见;我之前也不感冒岳东晓,和三剑关系也挺疏远,但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三人都令我尊敬!! 好累,就写到这儿吧。 国内的视频都被屏蔽了,我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名叫爆米花网的《穹顶之下》的视频。这个视频一开始就展示了柴静是如何带着采样仪 24 小时在不同地发采样的! http://video.baomihua.com/url56655065/35288189 这个视频不长,请大家认真看看再判断柴静及其团队制作的《穹顶之下》是否有价值?! http://video.baomihua.com/url56655065/35292893
18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诺博效应与意图的判断
热度 1 岳东晓 2015-2-26 09:17
早上看到《 “不要说你不是“道德家” 》,觉得文章提出关于意图判断的问题很有趣。在法律上,很多案子,特别是刑事案件的定性需要进行意图(intent)的判断。某些民事责任中“意图”也是一个要素。例如,欺诈的成立需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欺骗意图。意图是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很难直接证明,而是通过间接证据进行推断。 上述文章中提到诺博效应,其 原始文献参见链接 ,这个所谓效应可以用一个例子说明。有两个调查问题: (1) 一个公司的CEO得到报告,某个项目能带来利润,同时会破坏环境,CEO说我不管是否破坏环境,只管能否能获利,于是项目进行、环境也被破坏。请问: 该CEO是否意图破坏环境? (2) 一个公司的CEO得到报告,某个项目能带来利润,同时会改善环境,CEO说我不管是否改善环境,只管能否能获利,于是项目进行、环境也被改善。请问: 该CEO是否意图改善环境? 不出所料,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而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这个实验的主持者 JOSHUA KNOBE 的结论是【人们更愿意把他们认为是负面的附带作用看成是故意造成】( seem considerably more willing to say that a side-effect was brought about intentionally when they regard that side-effect as bad than when they regard it as good. ) 如果把上面(1)(2)两个问题抽象出来,可以表示成下列问题: i. P 知道 A 会给 B 导致附带效果 C;ii. P 说不在乎 B,并决定进行 A。 请问: P 是否意图给B带来C ? 上面 P 可以用CEO替代,A用项目替代,B用环境替代,C可以用“改善”或者“破坏”替代。 从这个抽象来看,上面(1)(2)两个测试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由于 P 的目的是进行A,而且清楚地表明不在乎B,理论上应该结论,P 没有给B带来C的主观目的性 (not purposely). 但是上面问题忽略了 P 对C的道德判断,我们如果加入对C的好坏判断,以及不应该做坏事的 隐含规则 ,测试问题就抽象为 i. P 知道 A 会给 B 导致附带效果 C;ii. C 是正面或者负面;iii. 原则:如果C是负面,则P 知道不应该做; iv. P 说不在乎 B,并决定进行 A。 请问: P 是否意图给B带来C ? 在这个抽象下,很显然,当我们把C从”保护”变成“破坏”时,问题不再能进行等价变换,因为上面的 ii 由 正面变成了负面, 原则 iii. 被启动,P的行为变成蓄意违背原则 iii. 因此,诺博效应其实是一个逻辑谬误。 在法律上,根据给出的上述事实,我们一般不能用 “intentionally" 来给CEO破坏环境的行为定性。因为 intentionally 是指以造成结果为目的,与 purposely 是同义词。 这里,破坏环境并不是CEO的目的。 在法律上我们将明知后果却仍然造成后果的情况定性为”willfully" 或者 "knowingly"。但是否”intentional",一般是由陪审团裁定。上面的调查表明,明知故犯干坏事,很容易被定为“intentional".
个人分类: 法律|4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的中国式误区
热度 7 岳东晓 2015-2-7 13:53
刚看到据说是刘亚洲写的《 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 》。一看,完全是典型的中国式误区,也正中高明美国人的下怀。 不想多写,所以直接点。美国人最喜欢的是什么呢?就是树立自己的道德优越性。因此,美国人喜欢把自己的强大富有归结于自己的道德优势,所谓 moral superiority ,moral high ground。美国人最希望世界人民相信自己的道德优势,这种优势会赋予美国领导世界的资格。 中国有些长期受美国人愚弄而又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人在学习美国的过程中往往就被不知不觉的洗脑了,也就相信了美国的发达源自道德优势。 刘亚洲给美国列了三点可怕:(1)精英体制;(2)“大气与宽容”;(3)”精神和道德的伟大力量。这是最可怕的。” 其实这些是毫无依据的。美国的强大在于它抛弃了欧洲那些传统的束缚,特别是排除了宗教路线斗争,排除了个人感情的干扰,实现了科学地以最小的代价、最大获取国家利益。 至于美国的立国之本,刘亚洲应该仔细读读美国历史,才知道美国是怎么发展到今天。 我举个以前提到过的例子。有支印第安人叫做切诺基(今天被作为车名),他们完全吸收了美国精神,1827年他们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编写了 自己的宪法 ,他们与美国人并肩作战,甚至学着美国人蓄养黑奴,可以说一步跨入了美式三权分立、民主自由法治。这个速度,刘晓波等人应该羡慕了。但问题是,切诺基人的土地太肥了。从Thomas Jefferson (杰斐逊)开始,美国政府开始把切诺基从其土地上清除。1830年,美国国会民主通过印第安人清除法,立法将印第安人武力驱离家园。切诺基于是在美国法院起诉,结果美国最高法院还判他们赢了(1832年)。然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依法治国的美国总统杰克逊嘲笑了美国最高法院一番,把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当成一张废纸。最后,印第安人在美军重火力的驱赶下走上了眼泪之路(trail of tears)。当时正是冬天,切诺基人在冻饿中被驱赶了1000多公里,到达贫瘠的目的地时,大量老少妇孺死在了路上。 我再举个例子。当年日本人轰炸珍珠港,美国总统罗斯福立刻下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轰炸东京。但美国人当时没有这个能力,只好改装轰炸机勉强送上航母,轰炸东京后,飞机只能选择在中国迫降。相比之下,当年蒋介石本来准备轰炸东京的,临起飞了,突然胆怯改成了扔传单,结果被日本人拿去当手纸了。后来,美国研发原子弹之后,美军麦克阿瑟是反对用在日本的,但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是要用,目的就是要在日本民族记忆上砸两个大坑,让日本人明白,你小鬼子在美国人太岁头上动土的后果。为什么今天日本人这么尊重美国人,却对解放军如此不屑?美国人的报复心(或者正义感)是最大的因素。 911也是如此,恐怖分子撞两栋楼,美国灭掉两个国家,最后并拉登被击毙还是现场直播给美国总统看。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11388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中国逻辑真的是逻辑的天敌吗?
热度 4 lfyhao 2015-1-31 20:25
下面的文章是在国内几个论坛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热门的一篇文章。本来我不去几个论坛的,也很难看到。可有趣的是,月中的时候,有个朋友把它发到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了。我读来特别有趣,总体的感觉是,作者用一篇毫无逻辑性的文章来驳斥所谓的中国“逻辑”。 且不说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中国的“逻辑”,这中国的“逻辑”与世界的“逻辑”是什么关系,中国的“逻辑”又如何成了逻辑的天敌的,又是那个“逻辑”的天敌呢? 假如我们承认中国的“逻辑”真的是逻辑的天敌,显然,在这位作者的概念里,他所谓的真“逻辑”应该是没有辩证法这一逻辑观念的,因为辩证法是逻辑的天敌嘛! 要说辩证法是中国逻辑,或者说是逻辑的要素之一的话,那作者文章里的“国情说”等其他四点与中国逻辑也好,真正的逻辑也好,有什么联系吗? 附:(原文来自网络) 逻辑世界的天敌 ——“ 中国逻辑 ” 野夫杂谈 日前我与一位在法学院执教的朋友茶叙,他感慨教育之难,尤其是教化初入校门、被教科书的意识形态阴影长期禁锢了头脑、思维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大学生。他需要破解的难题,不是事实之争,而是观念之争。论前者,真相是击碎谎言与谬误最有力的武器,将《历史的先声》、《一寸河山一寸血》摆在学生眼前,他们不得不去正视这个国家的过去与自己的过去。论后者,真理本是至上利器,然而你的真理,却可能是他的邪说,你的正路,却可能是他的邪路。观念的战争,往往会陷入争论双方各执一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困境。你对一个做惯了奴隶的人述说自由的美好,磨破口舌,他只冷冷回一句: “ 我现在的生活好极了,为什么还要自由呢? ” 你能奈何,将自由的价值塞到他手上,不够独立的他,终究不会享用,反而使自由贬值。 他问我:你当年如何反洗脑,如何消解高中政治课的余毒?我不禁苦笑。高中三年,我一直畏政治如虎狼,高考五门课,惟政治成绩最差。然而,即便不曾深入门径,依旧受其荼毒:我在大二之前,都是辩证法的虔诚信徒。好在比起大多数同代人,我中毒尚浅,消毒工作相对简易 —— 据我的经验,一是读胡适、王小波等,不仅要看他们说出了什么道理,更要看他们怎样说理;二是学一门逻辑课,若读法学专业,则十分便宜,记得法学院都开设 “ 司法逻辑 ” 或 “ 法律逻辑 ” 课程,学完这门课,可试用逻辑之刀解构政治教科书上的宏大理论与话语,一刀见血,刀到病除,因为我们的政治教育几乎毫无逻辑可言。这第二点经验,其实包容了第一点,胡适、王小波说理的力量,恰恰在于其严守逻辑。所以若由我现身说法,药方只有一剂:逻辑。 说到逻辑,我们都想起了那句名言:这世上有两种逻辑,一是逻辑,一是 “ 中国逻辑 ” 。 在中国,逻辑的最大敌人,恰恰就是中国逻辑;因为严格来讲,后者并不配称为 “ 逻辑 ” ,其实质毋宁是反逻辑,玷污了逻辑之名。 中国逻辑到底是什么玩意? 易中天先生曾将中国逻辑归为三点:问态度,不问事实 —— 问动机,不问是非 —— 问亲疏,不问道理。我的归纳不如他缜密,却更具体,所指更为鲜明。 中国逻辑的第一表征,是国情论, 即用国情为吾国的一切症结辩护,为一切罪孽洗白。江平先生说, 30 年前我们批判两个凡是,现在要批判两个谬论:稳定压倒一切,中国情况特殊论。中国自然有其国情、有其特色,这决定了我们不能教条化,不能奉行 “ 拿来主义 ” 。只是,中国的国情与特色,不该成为阻止我们 “ 拿来 ” 真理的借口,用何兆武先生的话讲,倘若真理不合国情,那么需要加以改变的是国情,而非真理, “ 国情要适合真理,而不是真理要适合国情 ” 。可惜,对中国逻辑的坚守者而言,这些话始终不大入耳。他们眼中,国情的阴霾,阻断了眺望真理的视线,只能惜取眼前物,国情 —— 如贪腐、专权 —— 即存在,存在即合理。 第二表征,是辩证法。 它与第一表征如胶似漆,互为表里。辩证法为国情论提供了论证的工具:哪怕国情再不好,辩证来看,总有好的一面。国情论则为辩证法制造了运行的语境。要言之,辩证法的作用,一是捣糨糊,二是遮羞布。它最大的害处,在于混淆了是非善恶,因为一旦辩证起来,是中有非,非中有是,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再如,用辩证法审视官员腐败,虽然违法,却润滑了科层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并不全是坏事呢。 第三表征,是诛心, 即易中天所云 “ 问动机,不问是非 ”—— 须知心之为心,动机之为动机,恰在于不可测问。当然这不是中国逻辑独有的病症,却在中国流毒尤烈。你批评一位名人,他的粉丝立即上前围攻,质问你什么动机,是不是嫉妒,是不是借机炒作,进而上升到人格问题、立场问题 —— 凡事不论理性论人品,不论事实论立场,结果只能是各执己见,双方之间的裂缝越来越深,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越来越微弱。 第四表征,是附会。 以旧闻为例。据陈伯达秘书缪俊胜回忆,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会议室厕所未标男女,其间陈伯达上厕所,出来碰到江青,江火了: “ 你怎么上我的厕所? ” 陈解释,这里并未标示男女。 “ 啊?你今天上我的厕所,明天就会闯我的卧室! ”—— 江青的不讲逻辑或 “ 中国逻辑 ” ,其一是霸道,将会议室厕所的主权纳入自己名下;其二是附会,将厕所与卧室等同,将 “ 上我的厕所 ” 与 “ 闯我的卧室 ” 混为一谈,事实上,厕所与卧室本不相干, “ 上错厕所 ” 并不必然会导致 “ 上错卧室 ” ,二者之间不能递进,将它们强行牵连在一起,便打乱了逻辑的前提。 第五表征,是混淆: 从混淆公私,混淆道德与制度,到混淆是非,混淆善恶。譬如有人因私德不谨,曝光天下,其论敌便谓:依你这德行,假如上台执政,必定是一大贪官、酷吏。这种论断常能蒙蔽一些受众。然而,稍加明辨,当可知贪官和酷吏,与其人的德行并无必然关系,而取决于制度的设计,公权力是否受到了制约。制度不改,谁上台都一样,君子执政,转眼便是小人。对道德与制度的混淆,可谓吾国的一大沉疴,导致我们的制度建设,屡入误区而不自知。 这五大表征,犹如五毒,身染其一,理智便受损伤。扪心自问,我亦不敢说自己健全,所以这些批判,首先是自我批判。 重申一点,中国逻辑不是逻辑,而是逻辑的天敌 —— 如今任何词语,只要加上 “ 中国式 ” 、 “ 中国特色 ” 的修饰,一瞬之间,即由褒义变成了贬义。然而,你要想 “ 读懂中国 ” ,就必须洞察中国逻辑的本质,洞察的前提,你必须具有逻辑。这正可以回答,逻辑为什么重要。
577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乌龟与时间延迟
热度 5 岳东晓 2014-12-10 08:25
人们往往会提出一个疑问,未来会怎么样? 无论是 philosophical meditation,甲骨上的纹路, 鸟儿的auspice, 还是算命先生的竹签... 这个问题永远困扰着芸芸众生。 有人说根据现代已经被验证的物理学(注1),用两种时间机器可以使人进行时间旅行,看到未来世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的延时效应达到的效果只是让不同的人的时钟相对速度改变。 Interstellar 中外星上一小时相对于地球7年,这两个地点时间流逝速度不同; 如果以心跳次数作为时间的衡量,心跳总次数作为生命长度的衡量,从地球上看,外星上人的心脏一天(地球时间)才跳一次,而从外星上的人看,他心跳一次地球上的人心跳几万次。Interstellar 中的父亲可以看到女儿衰老的样子,这与把他冷冻起来再唤醒是同样的效果。他看到的只是女儿人生的快速播放,他 无法看到自己的未来,也就 无法看到尚未播放的内容--也就是尚未发生的事情。 举个例子,乌龟 心跳频率 可以 低到每分钟几次 ,因为新陈代谢缓慢据说可以活几百年,一只从明朝一直活到今天乌龟见证了中国的兴衰,但这只乌龟并没有在时间中 旅行 到达未来,它无法回到过去告诉那时的人们未来会怎么样,也无法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一切。 对 未来会怎么样的 问题 人们 基于牛顿物理学 的答案是,根据现在的状态,未来将被唯一的确定。 世间一切的随着时间的演化被由一系列数学方程及其初始条件所决定。 这就像你以某个速度角度扔出一块石头,它的运动轨迹以及终点可以根据初始条件与运动方程精确计算、预测。如果说我们不知道未来如何,那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初始条件数据或者我们理解的数学方程不够完整,但这些初始条件数据以及相关数学规律在客观上是已经确定的。比如说石头扔出去可能受到风力影响,而风的大小方向、空气压力则是气象预测可以计算的;如果你没有考虑风的影响,那么你的预测可能发生偏差,但这只是你数据不全或者计算力不够造成的。人的行为与思想在这个经典的模型里是一系列的化学、电磁作用,如果你掌握了相关的数学方程、有足够的计算力与足够的初始数据,然后代入外界环境数据,理论上可以预测全部未来。 因此,根据经典的物理理论,未来的结果是唯一的。对很多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极大的心灵慰藉, feel resigned ,因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可以简单解释为 fate 与必然。 但现代物理的 实验 否定了经典物理的这个机械模型。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非循着单一的一条路径,而是在无穷多可能性中进行选择。 物体模型不再是简单的硬球,而是用复变函数描述的几率波。 物理理论能够预测的仅仅是出现不同情况的几率大小(注2)。如果有两种情况,可能一种几率是70%,另外一种30%,后面这种情况完全可能是实际结果。 不仅如此,现实结果还取决于观察者的 选择 。这个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的基石,目前没有发现任何违反这一理论的现象。而且这个理论给某些现象提供了可能的物理解释,比如说 quantum entanglement 似乎提供了超距感应的基础。 因此,根据现代物理,过去无法改变,现在的时间长度为0,未来重新变得变幻莫测,而人的 choice 似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Matrix blue pill red pill - YouTube.mp4 Oracleadvice - Youtube-1.mp4 The.matrix.1999.bdre.1080p.x264.dd51.disk-002-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