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什刹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故宫角楼落日
热度 10 四合院的闲人 2016-3-3 16:16
故宫角楼落日
故宫角楼落日 四合院的闲人 北京虽然早已立春,但倒春寒扫过北京大地。2月28日阴历一月二十一,午后大风5-6级,大朵的云彩已经铺满 天空 ,但等到故宫角楼时,云朵已经销声匿迹。 好吧,那就拍几张干净的落日。 ——东边的角楼成为配角 —— 夕阳下 故 宫北门 ——寂静无声的故宫 ——朦胧日落 ——夕阳西下 ——故宫剪影 ——光影无处不在 ——上网的环卫工人 ——乘车返回时无意看到什刹海的彩色,立即下车追光而行 ——傍晚的什刹海,天边一抹蓝色 ——五彩什刹海 2016年3月3日 北京
个人分类: 摄影和旅游|6814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我的满族同学们
热度 18 四合院的闲人 2013-8-28 12:03
我的满族同学们
我的满族同学们 四合院的闲人 一天,我们相约着到老同学玉家玩。玉卖掉城里平房买了京城北部某小区的一套100多平米、南北通透的两室一厅房子,客厅的落地玻璃窗视野开阔,两楼间的绿地种满花草和翠竹。 玉的家简洁敞亮,几乎没有多余的物件。房间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我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不时地感慨一番。主人随意地打开五斗橱,大家不由地“哇!”了一声,原来抽屉内叠放着的尼龙薄袜、线袜等零碎物件,整齐地码放着,像一列列等待检阅的“士兵”。衣柜内的衣物都用衣罩覆盖或者用布单裹住,双人床的床单平展展的,没有一丝皱纹,盖被也叠得方方正正,孩子的睡衣服服帖帖地搭在床边。到处齐刷刷、洁净如新,让我们这些主妇们看得汗颜。这儿虽然离市中心远了,但宽敞现代,让玉的年近九旬老母亲高兴不已,常要求来家坐坐。 我们在客厅落了座,好一会儿,玉才从厨房端出水果,香瓜、西瓜切成小方丁,大家惊呼:为啥那么细致?咱们可是“村里人”(插过队的)! 这时,“司令”(绰号)点点头说:这是满人的习惯啊。大家互相看着,原来六个人有三个都是满族啊!难怪他们的生活习性那么相似呢。 据查,满族,全称满洲族(Manju),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五、六千年前,就在现今黑龙江一带的土地上,满人与人文始祖舜帝一同开天辟地,建立华夏后土,肃慎人就是满足的先祖。汉代以后,曾以勿吉、渤海、女真等不同称谓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直到1636年,才最终以满族人的身份,一统华夏江山,定疆兴国,独居中华历史舞台,建立了大清王朝。八旗则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战时则应征为兵。具有旗籍的为旗人,到十九世纪末清朝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 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满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目前,中国有1070万多人(2000年统计数据)。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以散居为主。此外,内蒙、北京等31个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分布。 什刹海一带是北京城的肚脐眼,离故宫只有一箭之遥。这儿的胡同紧紧密密的数十条,我们的同学就分布在附近。不少家都是祖辈买下的私宅,因为有私房未能分到公房的人不在少数。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扩建,北京城已经不只是四衢八街,它在不断地向外围扩展。 当年的百年老屋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北京人的需求,那些房屋的墙外面是整砖,而内侧都是小碎砖填充的,很不结实且漏雨漏风。一直以来,房管部门负责维修、翻盖老平房。2007年北京对城区居住的平房将煤炉改为电暖气,每户居民给予一定数量的电费补贴。胡同里的公厕进行了全面改建,不少平房内都有了自来水、厨房和卫生间。尽管如此,仍然不能达到楼房的居住标准。 什刹海地区拆迁无望的情况下,有的同学家卖掉平房,到四环外换楼房。还有的同学耐心等待政府迁移政策的落实,或者申请北京的“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 满族老同学颖,几年前卖掉翻修后的平房,趁房价未提时,在西四环附近买了一套现代的楼房,欢天喜地搬进新居,把家安排得四亭八当。绰号“司令”的玲同学,不足二十平米的私宅居住着一家三口。她心灵手巧,会剪裁衣服,能做美味佳肴,家里家外一把手。心态平和的她,永远有一副笑模样。最近已经和街道签了协议,同意从老城移居。不久的将来,她家也将搬到城外,拥有一套新居了。老同学们既是老北京也是满族在旗,就这样逐渐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条件。 多年的交往,使我了解到满族同学的特点:是内敛,对自己有要求。不占别人的便宜,也不吃大亏。凡事爱讲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吸引人的是她们洁净和自尊。不论住窄小的房子还是在工厂里当工人,总把自己收拾的得体干净,家里家外一丝不苟,不马虎不懈怠,细致在意地过日子。哪怕小院里的一棵草,窗户上的一滴雨痕都悉心地整理照料着。在拥挤地房间里做作业,并不影响孩子考名牌大学,有份好工作。 满族同学爱面子,喜欢清静。礼数上面绝不忽略马虎,该做的一定做到,除非没有能力。家里的事情,不问不说,也不会显摆或者高谈阔论。大家都兴奋时,往往是他们最安静的时候。 不张扬的习惯与新中国的建立有很大关系。新中国提倡人人平等,没有等级之分。从那以后,满族的皇亲国戚们自然地平民化了。当然,这其中有不少人早就家族败落,只留下点名声。 我们相约着圆了一个梦:按照初中毕业时拍的照片,在中国照相馆重新拍摄新照。照相师傅看着我们的新旧照片,感慨地说:你们的友情,真不容易啊! 是啊,数十年后的留影,难以忘怀的往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人的一生,都是这样走过的,把握当今最为重要。 ——北京什刹海八月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277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玉河遗址博物馆——锣鼓巷西侧
热度 12 四合院的闲人 2012-8-23 10:12
玉河遗址博物馆——锣鼓巷西侧
北京的初秋, 充满诱惑。 脚步随着心而行, 不由自主来到陌生的地方。 这是哪儿? 昨天的什刹海 胡同里的南瓜们
829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八一征文》 ZT- 擦黑前的什刹海 作者:guodagong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2-8-13 15:01
有幸见到已经是摄影家的中学老同学的佳作,欣然转载,以求共同欣赏! 前些日傍晚,到什刹海去转了一遭。擦黑前,尽管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但西海和银锭桥看上去仍然是那么美,那么浪漫-------
10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7 01:15 , Processed in 0.039187 second(s), 11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