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印象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印象

相关日志

分享 宁夏印象
热度 9 方枪枪 2016-1-5 11:08
宁夏印象
以前上网娱乐,基本只看天涯的莲蓬鬼活和仗剑天涯,前者,经常有网络作者写的小说改成电影,比如寻龙决的取材就是出自莲蓬鬼话的鬼吹灯系列。后者全部讲的武侠小说,也特别好看。 从大二开始就喜欢旅游,考了张导游证,放假就在旅行社兼职做领队,不花钱还可以玩儿。当时因为要照顾团里的游客,所以即使是玩也是走马观花。后来能自食其力后把当时没有细玩的地方重游了一遍 。中国的稍好玩的地方我基本上玩过两遍。海南,云南,宁夏,青海湖这些地方就是如此。 很多地方都有武侠小说的影子,比如云南就和天龙八部、射雕有关,看到苍山洱海马上想到黄蓉郭靖,渔樵读耕。像宁夏,看到西夏王陵能联想到的就是虚竹和西夏公主了 下面发一些玩宁夏时照的照片(制作了一下)。照片下的文字是我手写的,就作为解说。
302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斯德哥尔摩印象
热度 18 铜山 2015-10-15 14:55
斯德哥尔摩印象
Ernesto Cortazar — Alone at Sea.mp3 斯德哥尔摩位于波罗的海西岸,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76万,是北欧第一大城市,由14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和一个半岛组成。 市内水道纵横,70多座桥梁把整个市区连在一起,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称。 斯德哥尔摩在英语里意为“木头岛”。城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 那时,当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盗侵扰,于是人们便在梅拉伦湖的入海处的一个小岛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以便抵御海盗,因此得名为“木头岛”。用咱中文直译的话,“石头哥儿们”? 市政厅很漂亮! 市政厅不仅本身华丽,它临海的风景也是不断变化的。。。 在变化中。。。 安居乐业的百姓 市政厅院落 中国游客处处可见。生活富裕了,满世界走走看看。。。 院落。。。 市政厅长廊 院落。。。 长廊。。。 长廊。。。 前景在变换。。。 变换。。。 人家准备拍婚纱照。冒着危险偷拍一张。 逛街开始。。。 在小巷里穿梭 基本都是皇宫周围的小街巷。因为我们在等待观看皇家马队表演。不是天天都有哇! 在这里我们两人与大部队失联了。。。 继续失联。。。 归队了。。。 皇宫前。。。 继续逛街。。。 一头撞在鲜花上。。。 逛街。。。 港湾。。。 港湾。。。 远离港湾,夕阳潜入地平线。。。 朝阳还是夕阳?大脑一片空白。。。 与配乐呼应。。。
10271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稻草 2015-4-28 20:06
历史的进程也是思想发展的进程,思想发展和经济发展一样,都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的,不能随意改变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错误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历史发生当时的思想进程之中。 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呢?原因是犯错误的人以为思想发展的进程可以随意改变,或者说,他认为经济发展进程他改变不了,那是铁的事实,但他可以改变一下当时的思想进程,殊不知,思想的进程也是铁的事实,是改变不了的。有人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因为金国现在也是中国的了。分析一下,这个错误在哪呢?错误是把现在的国家概念搬到南宋去,也就是否定南宋的国家概念,即把南宋的国家都给扩大了,这种笑话,恐怕最应该感谢的是赵构吧,因为他尽管阳痿,也想把国家扩大不是?!另一个例子是有的人否定革命,他把自己不想革命的思想,强加给当时清朝末年的人,哈哈,事实是,当时的人们不是这么想的,因此这些人胆子大得很,敢于把他祖宗的思想给改变了,意思他变成了他祖宗。 历史虚无主义是怎么产生的呢?这种错误思想产生于唯心主义的土壤,要清除这种思想,也要清除其唯心主义的思想土壤,回到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否则 犯 这种低级错误的人会时不时地出现的。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江南行(三)西湖印象 素雅的中国风
热度 18 雨柔 2015-4-21 09:27
江南行(三)西湖印象 素雅的中国风
摘一段我老弟写的四湖印象~ 心里有些小小嫉妒他随手写出如此美妙的小文~ 远山如黛,近水若碧。一直喜欢海天一色壮观, 今日西湖一游才领略到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绮旎。三潭无需月印, 只要有远山为衬,一样如诗如画。而花港的妙处,不在观鱼, 而在隔湖远眺苏堤的春绿。暖阳和风,白花青柳, 温柔至斯的风光只有江南才有!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年少时看风景,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中年了看风景,山已不是山, 水已不是水。老年后看风景,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人生变幻, 山水不变。真个是:山育万松山自在,水载千舟水常流。 西湖依旧人如故,春风再绿苏堤柳。
10387 次阅读|49 个评论
分享 周家鼎将军印象 作者:bjzc59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5-2-22 05:07
周家鼎将军印象  作者:bjzc59
周家鼎中将 在部队的时候,我们车队就是小道消息的集散地。尤其轿车分队消息极其灵通而且内容庞杂,部队的人事变动早有预报,首长们和子女们的各种八卦从各种渠道汇集而来,战士们小范围地侃侃而谈。什么哪位首长能打仗,哪位首长善写文章,哪位首长是常败将军,哪位首长和谁有过节,哪位首长的来龙去脉。反正在部队出现或将要出现的首长,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的一些底牌都能在这些小战士们中揭开。 八十年代初期,正是部队干部进进出出最多的时候,听说政治部新来了一个周副主任,有人说,他是周恩来总理的军事秘书,还有人说,他是邓大姐向部队首长推荐来的。一次,车队调度把当天给我们班的派车单交给我,我翻了一下,准备根据情况派车,一张周家鼎副主任的派车单引起我的注意,目的地是地安门。当时派车有不成文的规定,一般军以上的干部用车派“伏尔加”或“上海”,师以下的都是杂牌车,什么胜利20、华沙204等等。我当时开辆新“上海”,这任务当仁不让,自己留下完成,其余的派给别人。   我们部队群英荟萃,大区级首长一个班,军级首长一个排以上,师级首长一个连以上。在党史、军史上赫赫有名的不乏其人。能有机会多接触到这些首长,对自己丰富阅历,开阔眼界,增添见识,修身养性,提高才干,都会有更大帮助。   我按时到宿舍区接上了周家鼎副主任。他中等个儿,方脸盘,白皙的皮肤,花白的头发,双眼皮,和蔼的眼神,穿着一身平整的半新军装。一上车,就用他那慢而平和的沧州腔普通话和我打招呼,告诉我去地安门的总参宿舍。还说:刚调来部队不久,家一直还没搬过来,回家拿些换洗衣服和生活用品。地安门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鼓楼、地安门曾是我小时候的活动范围,地安门大街上那两座一东一西的标志性大屋顶建筑给我幼小心灵留下深刻的记忆,东面为总政宿舍,西面为总参宿舍,外观相同对称,内部不尽一样。原来一直以为它是梁思成先生的大作,后来才知设计者是建筑大师陈登鳌先生,梁思成先生仅是参与了意见而已,当时陈登鳌还因此受到责难,被迫把检讨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   我轻车熟路,也就半个小时就开车来到了地安门西大楼总参宿舍,周副主任家住在西大楼大院临街与景山少年宫隔路相望的那栋楼紧靠里面的单元(因不注意楼号,只有说位置了),他上楼时间不长就下来了,家人帮他拿着几包东西。后来回到部队,我又帮他把这些东西送到宿舍楼上,周副主任非常客气,一边道谢,一边给我沏了一杯清茶,说什么也让我喝了茶再走,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喝了再走。一边喝茶,周副主任又一边问问连队的简单情况,我一一做了回答。一个普通士兵,与一个初次见面的军级首长,如此轻松随便地相处,毫无高低贵贱之别,在我们部队还是不算少见。但周副主任好像更有一种亲和力,颇有周总理的遗风,对人热情真诚,绝无客道,不端架子,不摆资格,让人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不感拘束,不觉生分,我就像在和一位普通的长者打交道。      后来我才知道,周家鼎副主任曾任贺龙元帅的秘书,于1956年调任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一干就是12年,文革中,江青频频向总理发难,而且把目标对准了总理身边工作人员,为了保护他们,总理只留下能勉强维持工作运转的人员,其他人都被派出“支左”,周家鼎副主任就在这时离开了总理,并按总理要求改名为“贾汀”。粉碎“四人帮”后,有人竟想拿此说事,诬陷周家鼎副主任曾反总理,离开总理办公室还隐姓埋名。邓大姐听说后非常生气,告诉有关单位:“家鼎不反总理,是总理信任的。名字是恩来让改的。”为周家鼎解了围,也为他重回军队工作创造了条件。   没过多久,周家鼎副主任,又升任了政治部主任(副兵团级),配了专车,我们一位战友,被派去给他开专车,我们开公用车的也就再没有机会为他服务了,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
个人分类: 转帖|1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冬天的阳光(诗)(图)
热度 22 岳东晓 2014-12-28 08:55
前两天比较冷,今天太阳暖暖的,出门发现动物们都出来晒太阳了。赞美阳光。 冬天的阳光 漆黑的夜晚 低沉的云雾遮挡着 月光 睁大疲倦的眼睛 飞驰在曾经想往的乡间小路上 魂牵梦萦的北方 黑暗中却只看见灯照的前面 今宵梦醒何处 不朽的记忆 竟已只是模糊的印象 穿过挪威的森林 渡过丹麦的海湾 一个声音在耳边轻柔地回响 回来吧 等你回来 等你的是冬天的阳光 把你的心房照亮 温暖
个人分类: 随笔|22805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道听途说之民国时期京城印象
热度 5 石竹苑 2014-12-27 23:5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父执一代人都曾生活在民国时期,小的时候听他们讲过一些以前的事,他们的讲法和官方的正式表述有所不同,当中免不了掺进各自的体验和看法。有一位曾在傅作义的北平守军中任电台台长的父辈讲过一件事,有一次他去逛天桥,听相声,台上的艺人说了这么一段: 逗哏:你说为什么男人穿的那个晚礼服屁股后面要长出来一块? 捧哏:那叫燕尾服。 逗哏:那长出来的那块儿叫什么? 捧哏:叫屁帘儿? 逗哏:不,叫挡布。 台下的看客有人会意而笑,挡布音同党部。没等台上的两位艺人说完就有几个便衣上来径直把人拉走了。这件事的后续发展如何这位父执没说我自然不知,我也曾冒昧追问过他但他不愿多讲,我猜想是在当时的情形下谁都不愿惹麻烦吧,既是事不关己何必要多事。 这段台词算不上如何尖锐,更无深意,最多是戏谑而已。即使这样仍犯了忌讳,不被容忍,当时的社会高压可见一二。 还有一件邻居家的事,北平和平解放的时候,邻居家有个青年出于害怕,从傅作义的部队里私逃回家。没隔多久,街道派出所的人带着刚进城接管的干部登门,并不是来抓人,而是请他出来参加工作,因为他是中学毕业,有文化,算是知识分子,新政府正需要有文化的人出来做事。其实他才从学校毕业不久,加入傅作义的军队数月而已,应该没机会做多少坏事,解放军也没必要为难他,是他自己胆小。 上大学时和一位教授关系比较近,没旁人的时候说话很随意。有一次说起北大教授的待遇,他很有点不平,说现在的待遇和解放前没法比,解放前的大学教授一个人挣钱养一大家子人,还能雇得起佣人包得起车,现在做教授挣的那点钱也就能养活自己。 他这话应该没错,记得好像当年作为教授的鲁迅月收入有三百大洋,而电影《我这一辈子》的巡警一个月只有六块大洋也要养活一家人。这样比较,民国时期的大学教授确实是高薪阶层,不过与之相对应,当时的京城胡同里还有不少上不起学的穷孩子。当时也有教会开办的学堂不单免费还发食物,但名额很有限。有一邻居大爷小时候就曾在西什库天主堂读过几天书,至今仍会用法语唱赞美诗。 日本侵华时期北平被占领,城里有不少日本人,有些日本人就生活在中国百姓中,住在胡同里,睡榻榻米,踩着趿拉板儿(木屐)包个兜裆布在街头巷尾游逛,一家男女老少泡大木盆洗澡。日本战败投降,男人都不知去向,抛去女人来承受失败的屈辱。西四街口,一排日本女人跪在路边任人打骂,有的被某些胳膊粗的京城爷们搧得一溜滚儿出去,爬起来,回到原地继续跪着。有人说京城的爷们豪爽大气,不过人分三教九流,有五行八作,不能一概而论,有人狠辣也有人爱惜生灵。 据说后来有些日本女人嫁给中国人,留了下来。一个家住西安门的拉洋车,不识一字的光棍汉就把一个日本女人领回家。当时到底有多少日本女人留下来,这方面的统计资料没见到过,似乎关心的人也不多。 在教授们在《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拒领美国救济粮宣言》的同时,被日本人的杂合面苦害已久的京城市民正在排队领取美援的面粉和奶粉来对抗饥饿和物价飞涨,对一般人而言,填饱肠胃活着远比保持尊严来得实在,不是所有人都能赶上朱自清的思想境界。 当下有些人怀念民国,推崇“民国范”,若论民国时期的生活好还是不好,要看你身处哪一个社会阶层,不论哪个时代都是有人喜欢有人愁。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个人分类: 随笔|1989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捕光捉影 - B】新西兰印象
热度 22 随意风 2014-12-2 17:38
【捕光捉影 - B】新西兰印象
新西兰是我百去不厌的地方, 南岛, 北岛各有千秋. 已经发过很多新西兰的片片了, 这次再发几张黑白片玩玩. 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9440876/ItzhakPerlman_CinemaParadiso_%20LoveTheme.mp3
25971 次阅读|110 个评论
分享 Point Reyes 印象之三 - 小路蜿蜒,马鹿悠闲
热度 13 帘卷西风 2014-10-30 08:37
Point Reyes 印象之三 - 小路蜿蜒,马鹿悠闲
这是难忘的一天,在这一天,看到了平生第一次看到的风景。Point Reyes, 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海岸线生态环境。植被在这里自生自灭,由于天干旱,许多植物的花在还未凋谢的时候,就已经和枝干一起枯死了。但还是有那么几株顽强的植株,伸展着它们的绿,努力绽放着它们小小的花。刚走进这块土地,迎面而来的是弥漫的大雾,遮隐了前方的路。走上山坡地时候,视野稍稍开阔,于是这片枯干的荒原就展现在了眼前,这第一眼的印象记录在了“ 心中的风景线 "一文中。 印象之二是汹涌澎湃的大海。潮涨潮落,生生不息,激荡的潮水也激荡着人的心。可是这里又是如此的祥和安静。大雾的天气没有许多行人,蜿蜒的小路狭窄而细长,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没有对两旁的植株做太多的砍伐。海风将海雾从海上吹过来,脸上感到丝丝的凉意。这印象之二记录在了“ Point Reyes 印象之二 - 逐波弄潮 ”里。 印象之三,是难得一见的悠闲自得的马鹿(tule elk)。马鹿曾濒临绝种,政府为了保护它们,放了十几只在这里,让它们自然繁衍,现在也成群了。它们在这里或立,或卧,或远眺,或埋头吃草,神态安详,见到人来也不躲。也是,这里本来就是它们的家,它们是主人,而我们这些行人只是过客而已。走着走着,阴沉的天忽然开了一角,蓝天现了出来,把湖水也映得蓝盈盈的。不禁一声欢呼。可是这晴朗的一刻只有那么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又被大雾占领了,天幕收了起来,蓝色不再。这黄金的一刻仿佛是在欢迎,也是祝福。 美好的一天,在这自然的怀抱里,人也融入了自然。 蜿蜒的小路,前方还可见到薄薄的一层从海上吹来的迷雾 石头不语,也许已在此屹立了千年万年?爬到巨石上,也有些觉得自己顶天立地 蓝天开了一角,天蓝蓝,水蓝蓝,是欢迎,也是祝福,却只几分钟,又被迷雾笼罩 美景就在那尘土飞扬的蜿蜒小路尽头 这激动人心的美丽一刻,仿佛天开了天眼,薄雾忽然散去,蓝天呈现。贪婪地想把这蓝收在镜头里 远远地看见有马鹿(Tule Elk)立在山头,仿佛哨兵守护着家园 拉近看看她美丽的模样 感觉没有威胁,放松警惕,低头吃草,天干地旱,美味的青草还剩多少? 更远处的这一只抬着高高的头,很有些王者风范。美丽的鹿角。 那不经意的低头一瞥,可看到了伊人在阑珊处?也许短暂,也许离去后再见不到,这一刻留在了心里,不会遗忘。 有的喜欢独处的自由自在。 有的喜欢成双的甜蜜温馨。 也有的喜欢成群结队的热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其实有只土狼远远地在觊觎。 http://k007.kiwi6.com/hotlink/umlxcrnhnt/Romance_De_Amor_.mp3
个人分类: 走走看看|10538 次阅读|48 个评论
分享 Point Reyes 印象之二 - 弄潮逐波
热度 17 帘卷西风 2014-10-23 14:54
Point Reyes 印象之二 - 弄潮逐波
波逐遐思漫漫去, 潮涌浮想翩翩来。 惊涛拍岸激流荡, 骇浪凌空似花 开 。 风缠迷雾情缱绻, 云绕山崖意悠哉。 海角伫足天际望, 心随鸥翔步徘徊。 http://k007.kiwi6.com/hotlink/vo8k48imw3/avi.mp3
个人分类: 诗词偶得|9697 次阅读|56 个评论
分享 【推陈出新】都市印象
热度 6 xinsheng 2014-10-7 22:23
【推陈出新】都市印象
1. 2. 3. 点击下图,跳出图片框再点击将得到细节清晰的 宽幅面图片 (2000px X 630px ) 4. 点击下图,跳出图片框再点击将得到细节清晰的 宽幅面图片 (2000px X 720px ) (谢绝复制转贴)
个人分类: 出新创意|450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小虫摄影】圣地亚哥的印象
热度 11 【小虫摄影】 2014-2-5 08:15
今年一月到了加州的圣地亚哥,是想去考察一下美国各个地方的气候,然后找一个最后养老的地方,我的要求是四季如春,开满鲜花,价格便宜,因为退休后收入会减少,房子可以缩小,生活质量不要降低。圣地亚哥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好像一个小香港,漂亮的房子都在山上。我们去看了几个open房子,花草茂盛,宛如春天,房价很贵,房子很旧,不符合我的要求。如果你很有钱,倒是一个很好的居住地方。我们只住了一天就离开了。请分享圣地亚哥印象 早上大雾笼罩,太阳弥漫 雾中山 海边 小狗看海 树上开满黄花 一月开的杜鹃花 生机勃勃 摩托车队在山顶聚会 摩托车手们 茶花盛开 圣地亚哥的早上 相机g12.谢谢分享
7633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分享 "雪绒花"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当年印象
热度 9 ww_719 2014-2-4 11:55
ytsword : 查到了:是奥地利的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Salzburg),又译作萨尔斯堡,是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2007年),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城市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 ww_719 : 对,就是萨尔茨堡,记得一天早上,我和女伴起床出门,见一老人慢慢的走下小山坡,到山坡下的第一家好象是去领报纸,然后在门口处坐下看报,特安静(当时没人),当时我特感慨,看看人家那生活,想想我父母的一生...我饭店旁边那家人还养羊,我照了不少照片.然后翻过小山丘,就看到那一片绿绿的平地...安静得让我感觉特舒心...心想,如果我要能生活在这里该多好呀...现在来美国了,想想,如果真让我生活在那里,估计得闷死我,哈哈哈... (N年前我去那里旅游,那时候我还在中国...太久远了,都用胶片机器得多老呀,哈哈...但那里美丽依旧...哈哈..) 记得当时去旅行,照了无数长照片,但毕竟是胶片机器,只扫描了几张后来带到了美国.跟大家分享一下吧.这就是美丽的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之一. 这两张就是翻过小山丘后的景色.我用胶片机器照的,size已经缩小许多. 这两张是去萨尔茨堡的路上. 有羊的照片我没扫描,没带来,很遗憾! 但美好的记忆依然很深刻.特别是那老人看报纸的印象.
12226 次阅读|38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农村印象——多图 转帖
热度 4 燕山红场 2013-12-17 04:19
走进俄罗斯农村,眼前真实的景象令人乍舌!穷人在河里洗澡,牛是结婚的交通工具,房子是简陋的木屋等等。 5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64.02 KB) 5小时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11.84 KB)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224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俄记者游记:四川印象
热度 5 燕山红场 2013-11-13 19:31
俄新社记者9月参加《人民日报》媒体之行活动故地重游,与读者分享个中变化与感想。 作者:俄新社记者叶连娜·库兹明娜 六年前的2007年10月,我跟随一个由来自中国各城市的39人组成的旅行团,沿四川传统旅游路线游览观光:成都、乐山、峨眉山、九寨沟、黄龙。六年后,命运又安排我差不多重走当年旅程,这次是与参加《人民日报》媒体之行活动的俄中两国记者同行。 故地重游总是一种让人非常激动的经历。所有人都知道,“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人在回到熟悉的地方时,仍然期待看到熟悉的事物,寻找熟悉的人。 在过去6年间,发生了多起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经济危机、汶川地震、2008年奥运会。中国在30年间的迅速发展,只是在我的眼中,过去5年间发生的变迁让我几乎认不出这个国家。 关于成都 2007年成都给我的感觉是个大城市,按城市特点它是一个省级城市,主广场上伫立着毛泽东的庄严塑像。这一切都让我愉快地想起我童年时的故乡俄罗斯萨马拉市,只不过,我们那里伫立的是列宁雕像。 这一次,在抵达四川首府成都后,我立刻飞奔出去寻觅自己上次旅行时十分钟爱的老城区。曾经我在宾馆附近的胡同里闲逛时,偶然发现了这个老城区。 2013年当我在老城所在地发现巨大的建筑工地时,我惊诧不已。 整体上,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地铁和摩天大楼。在过去6年内,成都从一个省城跃升为有着现代建筑和发达基础设施的大都市。6年前,我找不到一个有欧洲食物的咖啡馆,而今,成都却能像欧洲国家的任何一个首都供应几乎所有相同的东西。 但发展让城市付出了不少代价。成都正在失去自己的中国特色,变为全球化的又一个产物。只有老一代人才让人想起从前那个悠闲自在的中国。就像舒适惬意地坐在喷泉边上的这两位老妇人。 关于疲惫与压力 最近,当人们谈到中国的高速发展时,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一个问题:这种发展的代价是什么?努力建设新中国的人们是否感到幸福? 中国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和教育本国人民。需要承认的是,我们确实感觉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客人。 参加阆中古城的盛装游行节日表演的退休人员们告诉我们,他们起早贪黑工作,没有任何报酬。其中一人解释说:“阆中是我们祖国,这是应该的。” 关于舒适和美丽 每分钟,我都在把这次旅行同上次进行对比。2007年出游四川的条件是相当艰苦的:当时我购买的是最便宜的老百姓旅游线路。我们一行人6点起床快速吃完早饭便坐上一辆老大巴车出发,只在将近半夜时才到达没有暖气也没有热水的宾馆。2013年《人民日报》所组织的四川媒体行是五星级的。9名俄罗斯同胞和1名俄语翻译同行,我们沿着"成都-阆中-广元-九寨沟-黄龙"的路线观光。我们每天受到的都是上佳川菜菜肴的款待,但俄罗斯人从未停止抱怨太辣。 我们在最豪华宾馆下榻。四周环绕着舒适与美丽: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是在山间河流的奔腾声、在云彩和山峰之中进入梦乡。天气时而眷顾我们,时而不怎么眷顾。所以,我们所有人,包括《人民日报》的同事李响在内,多次全身湿透并被冻坏。 但风景总是让人高兴,让人赞叹。 在九寨沟,我们幸运地看到了蓝天。 关于拍照 在大巴上,我坐在司机师傅旁边,所以视角是180度的。我叹服地观看,我们的师傅是如何小心翼翼冒着弥漫大雾沿危险山路驾车。他还耐心地忍受着我按动相机快门的声音。 师傅对我们无休止的请求停车报以理解,以便我们能多拍几张照片。例如,当我们在从九寨沟返回成都的路上看到彩虹时,当然就立刻开始拍照。 我们所期待看到的以及在四川所看到的 我们旅行团中每人的旅行经历都大不相同。有人曾到过中国,有人没到过,有人非常了解中国,有人只知道中国有熊猫和稻米。汉学家玛丽亚·刘是真正了解中国并热爱这个国家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她嫁给中国丈夫,几年前生活在北京,在新华社工作,现在同丈夫一起回到俄罗斯。玛丽亚是我们之中唯一一个懂四川方言的人,她非常亲切地同四川老婆婆们交谈。 这次行程中,我多次想起孔夫子,尤其是他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我们这个旅行团中,对我来说,这个人就是摄像师阿纳托利·日丹诺夫。我从他那里学会了摄影技术和对生活的态度。起飞当天,他在机场出现时,随身仅携带一个超市购物袋和照相机大包,这就是他的全部行头。原来,阿纳托利日丹诺夫带着这个装有家制腌猪油和黑面包的袋子走遍了整个世界。没有人不为阿纳托利的谦虚和魅力所折服,甚至是清溪古城91岁的老婆婆。阿纳托利也迷上清溪古城说:如果我还有来世,我要在这里度过。 记者萨沙·波利扬斯卡娅来四川纯粹是为一睹大熊猫的真容。萨沙等不及同大熊猫见面,所以在每个纪念品销售点购买有熊猫图案的礼品。 萨沙的好友娜塔莎也抱着同样目的来到四川。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普通俄罗斯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几乎缺乏有关中国的专业知识和理解。 我们参观了青川地震遗迹。当然,我们所有人都很惊讶,四川在2008年地震后如此迅速恢复。除了干枯河床中的大石块,我们找不到任何痕迹。 中秋节过生日 如果谈到我的个人印象,那么应该坦言,如果不是因为我在中国迎来自己的生日,那么这次旅行将不会如此特殊。更何况,今年我的生日正好赶上中秋节。于是在素以“中国第一风水古城”闻名的阆中市午夜,我张开双臂迎接自己的成功。 但这不是全部。我还没有介绍9月19日晚上的节日晚宴上,我的朋友们以及广元市的市长和官员向我祝贺生日快乐!我想借此机会道声:谢谢您们,我的朋友们!这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1834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网摘】一个法律人在薄熙来案庭审后的述说
热度 4 sujie_alex 2013-9-6 06:13
网络摘录,是非自辨 一、 薄熙来印象。 尽管薄熙来在被羁押状态,且承受了从高峰跌落谷底的人生剧变,但精神气势依然本色,强势且侃侃而谈。据其自称,第一天开庭前只睡了四个小时,——也许开庭几日他都睡眠不多,只在26日开庭早晨时说,“昨晚睡得不错”。但是根据庭审状况来看,身体状态也相当不错。只是在休庭期间,为保证身体,有吸氧。 薄思路清晰。薄称,其自半月内才在律师的宣读下看到案卷材料,“律师念,我抄下来”,然后薄对各证据中的矛盾进行分析,形成文字。薄给人印象深的是随身带的 一大摞文件夹,有透明单页文件夹有透明文件袋,并且每个文件夹都做了标记,每审一个事实,薄都会找自己相应的文件夹——显示了薄一贯的清晰、条理。 薄爱惜声誉。在前两个罪名“受贿、贪污”的抗辩中,薄步步为营,寸步不让,不放过任何一个辩驳的机会,“困兽犹斗”。在第三个“滥用职权罪”的抗辩中,他显 得较为放松,我综合庭审全程后认为,原因之一是他爱惜声誉,对“贪腐”罪名极为抗拒,不惜誓死力争,而后一个罪名,已成既定事实,他所能做的只是进一步解 释清楚原因而已,无涉声誉。 “我对薄熙来的很多做法不同意,原来对他评价也不太高。但通过庭审,我都快成薄粉了。”这是我北京一个律师朋友跟我讲的。没细问原因,但一个事实是,通过庭审,尤其是亲自旁听庭审的人来说,几乎都对他的人格、缜密的逻辑能力、出众的口才、绝境中的顽强意志力、理想的秉承,给予了很高赞誉。 二、 重压之下“无勇夫,亦无真相”。 压力来自最高检以及中纪委。他对一位叫李元伟(音)的人耿耿于怀,多次提到他。称“大部分人都是好的,但李元伟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他认为自己对受贿和贪污的自书笔录,是压力之下的违心之作,“我也有软弱的一面,也有机会主义的侥幸心理。” 薄数十次对此提出异议。据薄当庭称,在8月14日的庭前会议上,他也强烈的提出对他自己的自书笔录作为非法证据进行排除。 综合起来,压力有以下几方面: 保留党籍。 他称,办案机关跟他讲,如果你态度好,可以保留党籍,其实中央对你的态度还是有保留的。态度好就是主动提供两个大单。 开来的判决。 他在去年7月26日做的自书笔录,是办案人员提示他8月5日谷开来要开庭,谷开来杀了人,还是外国人,再加上经济责任,后果可想而知。 生命。 薄称,侦查机关七八次跟他提到,王怀忠贪污几百万就是死刑,而刘志军一个多亿都保住了生命,就是因为态度好。 瓜瓜。 办案人员几次提示我,如不配合就发红色通缉令抓瓜瓜回国受审。 薄称,正是上面这些因素,使其违心做出了供述。 压力之下,无勇夫。因此,作为法律人,对刑讯逼供深恶痛绝。重庆铁山坪的刑讯场所,曾令法律界心惊胆寒。我不知道薄以前是否知情。以薄强势的工作作风,也许下面人瞒着他瞎搞?——外界不得而知,寄望于将来有记者采访他吧。 三、 薄对谷感情真挚深厚。 在整个庭审中,无论是面对杀人事件,还是面对开来的证词,薄熙来自始至终没有对谷开来有任何怪责之语,相反,始终肯定她、爱护她、理解她、珍惜她。 多次肯定夸赞谷开来。在对徐明代付机票一事的质证中,薄熙来说,谷开来是个有知识、有修养的女性,她是很要强的,怎么可能这样铜臭气息呢?她绝对不会跟我说,“我让徐明垫付机票了等等”这样庸俗的话。因此,我完全不知情。类似的话,多次提到。 再比如,在反驳谷开来的证言中“你不是律师所关了,老埋怨我吗?”不真实时,薄称:“我从来没有听到谷开来埋怨我,因为谷开来是个有知识的女性,很要强,她 从来没有觉得委屈。她告诉我她关了律所时很高兴,所以我当时有一种感觉,我还认为她考虑的周到,是为了给我避嫌。而且她给我说话的这个镜头我记得很清 楚。” 面对开来指证,薄理解并爱护开来。薄对谷的指证,没有指责,相反是理解,“这里边所有对我起诉,证明我有罪的一个很重要的证人就是我的爱人,我的老婆谷开来,让老婆来举证老公也是本案的一大特点。 ” 当播放谷开来指证薄“知道”其从徐明处拿钱的时候, 薄很平静 。也没有烦恼或者不满意的表示。薄认为谷是在压力之下的情非得已。 再比如,在反驳谷开来关于500万一事的证词时,薄说,“我对谷开来是有感情的。毕竟我们是27年的夫妻。她是一个比较脆弱的女性,加上经济问题她必死无疑,通过检举立功很快就能出去了。那她能检举谁呢?所有我的指控都出自谷开来。” 薄在谷被羁押时仍不相信谷杀人了。薄称,谷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被羁押后,我在中央允许下有20分钟探视,谷仍然说她没有杀人。我相信她。后来她被带到密云后,我给中央写了五封信,为她申辩求情。” 薄对没有给谷开来更多关爱表示内疚。在公诉机关指称谷开来“目前已经不再具备摄入精神性活性物质条件”后,薄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谷开来吸毒,这都是我之 前没有给她更多关爱导致的。我觉得很难过。”(但后来在讯问王立军时,他问王是否给谷提供过毒品,显示他似乎知道此事,或者是不太确定此事故而向王求 证。) 薄承认自己有外遇。薄认为这是谷开来赌气携子出国的原因。薄借此表明谷开来即使在国外经济上遇到困难后,也不可能以生活拮据为由将收受钱物的事告知薄。也借此坦诚地说明了他的家庭的生活状况。 薄认为王立军的情书侵犯了自己的基本情感。薄认为,王立军出走领事馆的真正原因,是王立军给谷开来写的情书被薄拿到,“他知道我的性格。王立军侵犯到我的家庭,侵犯到我的基本情感。” 薄对谷深情叮咛。最后总结陈词时,他说,“我想对我的太太谷开来说,我最近听别人说你收了很多钱,的确是不应该的,但我也听说,你收的钱里边大部分是合法的。我希望你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日方长。” 薄之“谷疯了,她说杀人有荆轲刺秦王的悲壮,是民族英雄”之语,为误记。薄原话是,“办案人员跟我讲,谷疯了,她说杀人有荆轲刺秦王的悲壮,是民族英雄。我不知这话从何而来?但既然你们认为她疯了,怎么可以拿她的证言来指证我呢?” 在第二天庭审中,休庭时薄可能从其他途径知道外界认为这是他的描述,之后继续庭审,他首先就对此做了声明,“这已经是一个悲剧。对我是一个悲剧,对开来是一个悲剧,我不希望有关方面再用这种审判手段,再把我们家庭的仅存的一点……(温暖和亲情)压碎。” 薄谷二人关系,成为法庭上大家共同唏嘘慨叹的情节。一是谷对薄用人的影响,比如,王立军和关海祥任公安局长都有由谷开来举荐的影响。二是薄在庭审中对谷开来无条件的包涵、信任。三是薄坦诚自己有外遇,“谷开来为了我更多爱她,也绝对不会告诉我她收了别人钱财的。” 旁观者观之,薄对谷,有深情、有内疚、有爱怜、有宽恕。他最终意识到他欠她幸福,所以一切也不怪她。 四、 薄认为当年给开来下毒的,不是薄望知。 薄在反驳谷开来证词“徐明出这些机票钱,我事先或事后都告诉过薄熙来”时,薄称,“我有两个儿子,我不可能对瓜瓜的情况事无巨细都过问,而对我的大儿子不过 问,这是违背常识的。”他突然话锋一转,“当然,因为王立军和谷开来认定12:06案件是薄望知给谷开来下毒,我非常气愤,导致有六年的时间,我对望知的 上大学、结婚、生子都毫无所知,后来我知道错怪了望知。” 五、 薄希望瓜瓜自强向上,不要成为纨绔子弟。 薄多次提到,自己不喜欢纨绔子弟。 比如,在谈到尼斯房产时,他认为,2002年时,薄瓜瓜只有15岁,在15岁时就给孩子置备产业,不符合他对瓜瓜的期许和薄家的家风。“谷开来一直想说服我说,瓜瓜比望知强,瓜瓜勤奋向上,如果她告诉我她为瓜瓜在尼斯置备了房产,我还会喜欢这个儿子吗?” 六、 薄反应敏捷,逻辑思维很缜密。 薄反应敏捷,使其对公诉人的一些“扣帽子”的行为迅速有力的进行了反驳。 “部分翻供”之辩驳。公诉机关对薄的“部分翻供”提出异议,认为“对你有利的,你认可,对你不利的,你不认可,这是人品品质有问题。”薄对此非常生气,但迅速 回击,“你们认为要翻供就应全翻供,要认就应该全认,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在任何一份材料中,完全有可能部分是真实的、部分是虚假的!虚假的当然不能认,而 真实的也要确认!” 实施诱导与接受诱导。公诉机关反驳,“薄称自己受到了诱导,但是诱导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被告人在亲笔供词中‘模糊地记得’”之类的陈述,这能是诱导吗?诱导 难道就诱导出这样的供词吗?薄熙来迅速反驳,“有没有诱导,和是否接受了诱导,是两回事。如果你们认为我没有接受诱导,就认定不存在诱导,这个逻辑太荒唐了!ridiculous!(荒谬!)” 别人没有说谎,而我说谎了。针对控方以其他人的证言来指证他,他反驳,“你们的逻辑是,谷开来不可能撒谎、王立军不可能撒谎、王正刚不可能撒谎,只有我可能撒谎!这种逻辑对么?” 你的眼睛那么好使么,你看见狙击手。王立军在解释逃到领事馆的原因时,说薄使其身边11个人失踪,而且还有狙击手。薄反击,“你眼睛那么好使吗?能看见狙击手?” 七、 薄对受贿罪的总体意见。 第一,对唐肖林所称该笔钱财,薄予以否认。认为从来没有接受过这笔钱。 第二,对徐明支付机票等,薄认为不知情。 第三,对尼斯别墅,薄认为其不知情。 八、 薄对贪污罪的总体意见。 薄认为其不知情,其没有贪占的故意。辩方也没有明确否认入账律师事务所的钱是不是这笔500万。这笔钱是根本没有收取?还是王正刚直接找谷开来通过律师事务所收取了,辩方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追查到底。 九、 薄对滥用职权罪的总体意见。 第 一, 薄认为其并没有阻止对1115案件的侦查。因为首先他根本不认为谷开来杀人了,谷开来给他的有王璐(海.伍德之妻)签字的海伍德猝死的文件及郭维国的“谷 没有杀人”的汇报材料。另外,其打王立军一耳光是出于对其“两面派”嘴脸的愤怒,而非事先设计好的,以做给郭维国吴文康等人看,制止其侦查1115案件的。 第二, 薄认为王立军的叛逃与那一耳光没有关系。而是因为王对谷的非分之想的私情被发现。薄当场拿到了王写给谷的信。 第三, 薄认为王鹏飞被取消候选人资格,是因为王鹏飞是王立军部下,在出现王立军叛逃领事馆案件后,不宜担任该职务。否则,“我今天可能多一项指控,就是在出现重大影响后,仍然对王立军手下的人委以重任。” 第 四, 薄认为给王立军做虚假的医疗证明,是中央政法委六点指示之一,“以健康为由,用人道主义的名义,处理王立军逃馆事件”。是谨慎履行职责的表现。谷在2月7 日凌晨的提议,仅仅是与中央精神不谋而合。谷在晚上参与讨论,是因当时并不是开会,而是在家庭中那样特殊情景下才没有想到让谷回避的。 第五, 薄否认曾经出动4000军警包围领事馆之事、更没有对王立军身边的人违规进行审查,搞失踪等。找狙击手对付王立军更是无稽之谈。 十、 薄询问证人的情况。 徐明、王正刚、王立军这三个出庭证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回头正视薄熙来,多是低头作证。相反,声音均比较小。尤其是徐明,反复对薄熙来说,“领导,不论任何时候,我都是很敬重你的。”王立军更是一眼没看薄熙来。 十一、 王立军和王鹏飞为谷开来提供了毒品。 通过薄对王立军的讯问,王立军证实其为谷提供过毒品,也通过王鹏飞提供过毒品,薄很气愤,要求对王的行为进行查处。 十二、 薄对法治理念有清楚的认知。 1、 反对“未审先定罪”。 庭审刚开始时,薄就说,“我已经看到,某权威媒体上称,我的情节特别恶劣、金额特别巨大,这是未审先定罪,是违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原则的。” 对此,作为法律人,难免会联想到李庄当年未审时即已经在《中国青年报》上发布了大篇文章定罪的情节。不知薄熙来当年是否清楚此事?也许,只有待记者去采访他了。 2、 薄反对公诉方“翻供即是认罪态度不好”的指责。 薄熙来在辩论阶段说,在法庭上我如实陈述自己的意见,是法律赋予我的权利。我希望公诉人不要把我在法庭上如实讲我的意见、不接受压力之下的违心供述当作是恶劣的行为,当作是翻供。 3、 公检制衡制度是法律避免冤假错案的制度设计,必须尊重。 薄熙来在辩论阶段说,我国法律为了防止冤假错案,设置了公、检、法相互制约的制度,特别是检法的互相制约的机制,还包括辩护人,就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如果只听检察机关的一面之辞,会导致冤假错案大量发生。 作为法律人,不得不再次想起重庆打黑中的公检法“大三长联合办案”之事。不知当时薄是否知道这些。 4、 纪检制度。 薄斥责公诉机关关于“纪委阶段的谈话笔录、自书材料不可以翻供”的说法,薄称,如果纪委阶段的谈话笔录、自书材料不可以翻供的话,那么8000万党员今后就不用走司法程序了。 言谈中,他流露出对纪委的这一审查方式的不满。 5、 证据知道的太晚,不利于客观有效的辩护。 薄熙来自称近半月的时间,尤其是近一个星期才获知这些案卷材料,而且还是在律师的宣读下知道的,“时间太短,不利于科学客观有效的发表我的意见。” 作为律师,我们很希望薄熙来先生有机会东山再起,最好做司法部部长,这样,律师的权利、被告人的权利一定能大大得到保障! 6、 认为妻子检举丈夫是不人道的。 薄熙来在辩论阶段说,“最后,我还提到刚才公诉人提到证人的问题时说谁谁都有绝对的证明力,我这儿要讲一句,这里边所有对我起诉,证明我有罪的一个很重要的证人就是我的爱人,我的老婆谷开来,让老婆来举证老公也是本案的一大特点。 ” 显然,薄对此非常有意见,且一语中的。 7、 你们不可以替我承认任何事情。 在辩护律师为其辩护徐明支付机票时,辩护人找出来11笔发票,认为形式上不合格,薄熙来很生气,大声对辩护律师说,“没有我的同意,你们不可以替我承认任何事情!我一笔也不认可!” 十三、 王立军很卑鄙。 当法庭宣布王立军出庭作证时,旁听席一片骚乱。王立军作证时,闪烁其词,明显撒谎,且情绪愤懑,讲话随意,完全没有反思及自责之意。旁听观众下来后一致认为他这个人太卑鄙无耻。真不知道谷开来和薄熙来当初为何如此信任他? 反倒是车辉,作为薄多年的秘书,在面对压力时,只做了“一日在薄熙来和谷开来散步时,我在后面跟着,听到谷开来对薄熙来说,王正刚是自己人”这样一个证言, 也许是薄熙来确无任何贪腐,但很多人往往承受不住压力,进行虚假指控。这一证言不尴不尬的说明一句,而且不攻自破,对案件也没有太大影响,法律上且不论,至少在道义上,是能获得认同的。
个人分类: |14583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18
热度 6 ojx111 2013-8-31 20:57
(18) 在美经历“桑迪”飓风 下 我一到图书馆才发现这里已是难民收容所,图书馆自行发电,有暖气有灯光有电,咖啡厅也在营业,人们扶老携幼都赶到图书馆来了,人们席地而坐,公用插座挤满人们的电脑、手机插头,如果不够,图书馆工作人员又换多孔插板供大家使用。咖啡厅也坐满了人,家中无法开伙只好来此就食,我们庆幸还未断气,可以生火做饭,只是冰箱内物品开始化霜,担心变质。三楼上是儿童读书区,已挤满了各种肤色的儿童及家长,根据图书馆简报讲,之后那几天,几乎天天爆满,最多一天为灾后第三天,小小的图书馆三天共接待了 3800 人次来读书,休息的人,大部分是低龄儿童和家长,因为这里有暖气。 我坐下来看报纸,材料已汇总上来,这次风暴大西洋城受灾最严重,全城被倒灌海水所淹,最深处水深 2 米左右,沿海边房屋基本上夷为平地,地下室全部灌满水,不少汽车漂浮在水中,我去过的赌城海滩旁的木板大道也被大水冲得仅剩几根木桩。飓风从美国东海岸沿海岸一路挟风裹雨席卷东北各州向加拿大挺进。造成美国东北部大面积停电。电厂、电网被毁坏,一时难以恢复。纽约州及新泽西州为重灾区,约 580 万企业及住家户停电。数百栋房屋被摧毁,几十栋被大火吞噬。因为道路被水淹没,消防车无法进去,眼睁睁看着大火烧尽。直接经济损失 200 多亿,保险赔付约 200-300 亿美金,加起来近 500 亿,死亡 106 人,多数是在路上或是家中被树木倒下砸死的,或是电线被树木砸断,水中带电,触电身亡。共有 8000 棵树木被掀翻或折断。仅新洲就有 5600 多根电线竿被毁, 2200 处变压器被烧毁。所以,面临大量的灾后修复工作。停电,加油站排起长龙,加油站读卡机不能用,只能收现金,柴油发电机供不应求,人们排上几个小时购油。 灾后第二天,各州即展开树木清理,电力维修恢复工作。报纸报道,仅新泽西州就有 15000 名电力工人在抢灾救险的第一线,其中 8000 人是临近各州来支援的。第三天才开始陆续恢复电力供应 ,我们家也是第四天下午 5 时才来电,电灯一亮,小孙子和我们都跳起来了。因为,他这两天都因天气冷被我们带到图书馆避难去了,在家中都穿着厚厚的棉衣,现在他和我们都可以轻松了。 虽然受灾,但我感到普林斯顿镇的工作、生活仍然照常进行。有报纸讲,有的地方为购油,有人拔枪动刀。我不大相信,争执是有的,美国人还不至于为此动刀枪,那是记者渲染。 儿子、儿媳灾后第三天(星期二)就到学校去了,儿媳回来讲,损失最大的是纽约某大学,他们生物实验室养在地下室的一万多只纯种供科研用的小白鼠被淹死了,有些还是世界上仅存的那几只基因小鼠,这一死,就无法复制了,这也是损失,而且还是大损失。他们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组织老师、学生连夜搬运地下室的小老鼠,避免了重大损失。谈到纽约某大学,认为还是他们重视不够,电视台那样宣传,怎么不引起重视呢?看来这些失去小白鼠的教授也只好改行失业了。 灾后,州政府和民间慈善机构在组织救灾,奥巴马竞选活动,也到新泽西州灾区走了一转,并打电话关心纽约州的灾情,一是尽总统职责,二是为了竞选做秀。救助也是以个人自身为主,因为房屋是每家每户投了保的,自己向保险公司索取,政府不好介入。 我个人感到,看到大西洋城沿海房屋受损的照片,与我们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受损程度差不多,但是救灾声势、力度、进展、宣传、报道都不如我们,这就是两种制度的差异,我们的制度发挥了“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来得快,全力以赴,进展也快。我也亲历了汶川大地震,中国人民那种见义勇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踊跃献爱心的举动令人们久久难忘,印象深刻,我相信中国有希望能做到民族复兴,成为泱泱大国。 我也希望美国灾后重建尽快完成。
112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17
热度 5 ojx111 2013-8-30 12:11
(17) 在美经历“桑迪”飓风 中 这次飓风来势汹汹,风雨交加,树木摧毁,人员伤亡,损失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但无人抱怨政府,更无人指责天气部门的“无能”,当然更不会发生意大利法院判几名地质学家,地震预测专家因预测不准而获刑的荒唐事,地震是你无法预测的,地震预测是当今世界科学界的难题,所以意大利法院的荒唐举止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震动。 10 月 28 日是星期天,我们都在家静候飓风的来临。下午天空渐渐暗下来, 6 时昏暗加重。我们所在地普林斯顿镇离大西洋城还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风声越来越紧,树木开始摇曳,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9 时突然电灯熄灭,断电了。赶紧把蜡烛点燃。还好有水,用热水(有电池),有天然气,但停电无法自动点火,只好用火柴。由于停电无法供暖,房内的温度渐渐降下来,赶紧在手电筒的灯光下给小孙子洗澡,洗完澡急急忙忙抱上床让他早睡,他反而兴奋起来,看见摇曳不定的蜡烛火光,十分好奇,闹着要玩,只好把摇柄手电筒给他,让他胡乱摇动灯光一闪一亮的,更增加了房内紧张的气氛。我们只好听着外面一阵紧似一阵的风雨声,陪小孙子玩。 到了半夜 , 风雨声到了咆哮的程度,我真担心我们住的小木屋像童话中所讲的那样被风吹起来,随风飘动,窗关的很紧也能感到窗户不停的震动,屋外不断传来树枝被吹动“噼啪”断裂的声音,四周漆黑一团,我们都感到恐惧了。一夜都未睡踏实,担心屋顶会被掀翻。好在,下半夜风势减弱,雨渐渐地停下来,天亮拉开窗帘一看,外面一片狼藉,残枝落叶洒了一地,吹倒的树杆,折断的树杈已将道路堵塞,四周寂静无声。由于断电,无法看电视,上网,手机也打不通。到地下室一看,雨水已经渗进地下室,由于无电自动抽水电泵也静卧在那里,无法转动。看看地下积水一分一分朝上涨,很快淹过脚背。不敢出门,怕树枝掉下来伤人,触电。 第二天下午,我决定到镇上图书馆去看一看,沿途穿着黄背心的电力维修工、清洁工已在清洁道路,舒缓交通。几棵两、三个人合围着才能保住的大树也被连根拔起横卧在地上,或是压在附近房顶上。 工人用柴油发电机带动的大型电锯将大树树杆截断成几段,堆放在一旁,待集中起来后运走,先恢复交通再说。停电交通信号灯也不亮,全靠警察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秩序基本正常,几个小区道路被黄色警戒线封住,禁止通行,可能是还来不及清理。
1051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16
热度 6 ojx111 2013-8-26 11:01
(16) 在美经历“桑迪”飓风 上 今年 10 月 28 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桑迪”飓风袭击美国的东海岸,引发一场灾难。纽约以及普林斯顿所在的新泽西洲被列为重灾区,国内同事来电询问有无地震那样严重,我讲一点不亚于一场大地震,破坏仍然非常严重,财产损失多达 700 亿美金,死亡 106 人,房屋破坏,交通中断,断电 1-2 周,停暖至少 4-7 天,甚至有的地方还停水,至今个别地方的电力,供水,供电还未恢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更可怕的事,飓风过后给环境带来的损害,生态灾难要有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飓风来袭,狂风暴雨,海潮涌入引发洪水,洪水泛滥过后,水源污染尤为严重。新泽西洲的亚瑟水道两岸遍布工业设施,洪水来袭时摧毁了部分厂房,造成超过 37 万多吨的低碳柴油泄漏,流入亚瑟水道和大海,有关部门迅速展开清洁工作,刺鼻的柴油味道才开始消散,柴油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有待评估,“桑迪”一来让污水处理设施陷入瘫痪,把处理厂变成了污染源。自风灾以来,它已经向新泽西洲内陆水系排放了数以 10 亿计未处理或未完全净化的污水,州府正评估帮助污水处理厂恢复正常运作,但仍未成功,最终会通过饮用水影响居民的健康。 尽管“桑迪”疾风来袭前三天,广播、电视就不断发送警报,不断提高警示级别。学校已做好放假一天的决定,反复告诫人们备水、备粮、备衣服、备油、备蜡烛,准备必要的抗灾物质,州府下令,沿海岸居住的居民在星期天飓风来临前必须撤离家园,另行找地方居住,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美国的天气预报很准确,不仅未来 24 小时, 48 小时,三天,一周的气象情况可以告之,并且未来 36 小时内每小时的气象资料都很齐全,气温、风向、风速、下雨概率、云层、湿度,应有尽有。美国电视明确告诉大家,这次“桑迪”飓风是百年不遇的“完美风暴”( perfect storm ),于星期天( 10 月 28 )下午 6 时从东海岸大西洋城登陆,当时正好涨潮,又是阴历 9 月 14 ,满月,更容易引发潮汐,所以称为完美风暴。电视不断播放气象预报,飓风走向,具体位置。主持人语气紧张,态度诚恳,告诫大家做好准备。 但大多数人,包括我家学天文学的儿子也未把这当做一回事,去年八月份也是飓风来临前,还去超市抢购了几大瓶矿泉水、方便面回来,这次只是检查了一下有无火柴、蜡烛,就了事了。
398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15
热度 5 ojx111 2013-8-21 11:49
(15) 我的父亲和母亲 下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最注重诚实守信。记得, 1967 年初“文革”大串连进入步行串连阶段,我和院中邻居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先乘火车到夹江,又从夹江步行一天到乐山,乐山玩了两天,又步行到峨眉山,中途走不动,招手拦车,无人搭理,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解放牌货车,可能是司机见那邻居小孩走不动,可怜兮兮的样子,让我们搭上了车。 到峨眉县城,我们下车,司机讲:“我安徽人,现在凉山工作,家中有两个小孩,如果你们有毛主席像章给我几个,我好给小孩。”我立即将胸前别上的大拇指大小的像章取下来给他,又将他的通信地址主动留下,答应回到成都后给他寄去。 回到成都家中,将此事讲给母亲听,她嘱我一定要找几个好的寄去。不久,又到学校去参加活动去了,这件事就淡忘了,母亲不断催促我“不要失信”,我定下心来,找了几个好一点的像章按地址寄去。一周后,就收到那位司机师傅的来信,他讲,小孩们收到像章十分高兴,并附上一张他在四川五通桥牛化溪所拍的单人照片,表示愿与我交朋友。 可惜这封信及照片连同我们家的老照片及书信在此后“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中,为防止被抄,被母亲和我姐姐花了两天时间悄悄地烧掉了。 菜板早已用烂,照片又被烧掉,但每每想到这些事,心里就感到暖暖的。 与父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是十分温暖、美好的,当初不珍惜,还嫌他们关心过多,罗嗦,现在仅仅是绵绵细长的回味。若两位老人健在,都是快百岁老人了。 母亲因在“文革”中担惊受怕,胆颤心惊地过日子,患上高血压, 1982 年国家及我们情况稍微好转一点,即因“脑溢血”去世,未见到第二年出生的小孙子,真是一大遗憾。父亲还好, 86 岁时去世。 现在普林斯顿,秋高气爽,皓月当空,蟋蟀低呤,我手捧一杯淡淡的菊花茶,望着窗外月明星稀的夜空,邻近院子美国青年开学聚会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更勾起我对亲友的思念,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隐痛,又阵阵袭上心头。 年青人呵,请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常回家看看,常打电话回去回候一下。娘想儿有路那么长,儿想娘又何必仅扁担那么长呢? 美国普林斯顿 中秋前夜
116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14
热度 8 ojx111 2013-8-18 12:09
(14) 我的父亲和母亲 中 7月唐山大地震发生后 , 8月的一天晚上,我们正在医院办公室里闲谈,突然感到门窗晃动起来,有人惊喊:“地震了!”于是大家纷纷跑到院子里。很快晃动停止。不久从广播里得知,四川松潘、平武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损失情况不详。晚上11点多钟,就看到许多大客车从新南门省汽车公司开出,沿红星中路朝北开,据说是支援平武灾区的。   地震发生后,我父亲自然想到了那位松潘的林业工人,按照当初在派出所留下的地址,写了一封信去问候,了解地震的情况。信发出后十天半月无消息,1月后也无回音,父亲想到眼下到处乱糟糟的,信可能未收到,也就不再提及此事了。 9月底的一天,父亲下班后又来看母亲,他坐下就讲:“怪不怪,昨晚我正在洗脚,听到门口有人喊朱伯伯有人找,原来是松潘林业局的那个工人找到我们家来了,还送了我一个大菜板。”原来,那位林业工人收到我父亲的信后,一夜都未睡好,想不到此时还有人惦记着他。这次回老家路过成都,是专门来看我父亲的。父亲感叹道:“也难为他那么远提那么重一个菜板,到处问,都晚上 10 点钟了才找到我们家。” 听完父亲的叙述,我们都沉默了,没想到一封普通的问候信会在那位工人的心里上激起这么大的波澜。我母亲讲:“这好了,冤家成朋友了!” 我母亲抗战前即从南京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在南师附小教书,与后来知名的女教育家斯霞老师是同事,“文革”中我们躲避武斗到南京,她还来看我母亲,二人叙旧半天,彼此安慰。母亲是个很有修养的女性,对我们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1949 年后在多家小学代课,总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未能转正, 1958 年后,即在家帮人带小孩,做手工以贴补家用,十分辛苦。由于她有文化,为人又热心、真诚,很受院邻尊重,有什么事都找“朱妈妈”,被推选为居委会委员。 也记得,我们家对面一间原公用的厨房, 1960 年饥荒年搬进来一家房管所的职工,女主人是房管所的普工, 5 个小孩,年龄都小,爱人在外地,生活十分艰难,申请困难补助,孩子上学减免学杂费都找我母亲帮忙,我母亲替他们写各种申请书,甚至家信。 1961 年饥荒最重的时候,有一天,我母亲发现这家人最小的叫小苏妹的女孩,气息微弱,靠在门槛上,嘴唇发紫,脸色发青,可怜无助的样子,我母亲立即去看她,问她中午吃的什么,才知道是吃的牛皮菜,我母亲判断可能是牛皮菜中毒,马上跑到派出所找到管段的唐户籍,请他找到房管所,通知小孩的母亲回来,近 1 个小时后,小苏妹的母亲急匆匆地赶回来,抱上小苏妹到附近医院就医,一会儿母女俩就回来,小苏妹的母亲连向我母亲道谢:“医生讲,晚来了,人就没救了,是牛皮菜中毒,推了一针蓝墨水样的特效药,人就好转过来了。”我后来学医了才知道这叫“氰化物中毒”,因食牛皮菜过多所致,特效药就是呈蓝色。 从这以后,母亲也从不提及此事,认为助人解困是天经地义的事,她常对我们讲:“你外公常说,别人来求助你,你宁说三声`有',不说一声`无'。
10903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13
热度 6 ojx111 2013-8-17 12:02
(13) 我的父亲和母亲 上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中秋月圆时,在异国他乡更加思念亲人。当然,最思念的是养育自己,自己却又未尽到孝的父母。我的父亲和母亲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走入街上的人群中,你是难于分辨出他们的,但是,他们却都是那么善良、正直、慈爱。 父、母亲都是江苏南京人,在抗战时从南京逃难到四川,并在四川结婚安家,生育我们,扶养我们成长。父亲抗战前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才读了一学期,祖父去世,家道中落,无钱资助,只好寻求生计,考入中国银行,在大建筑家贝聿铭父亲手下做一名练习生。由于工作努力,勤奋踏实,加之又写得一手好字,慢慢做到文书主任、办事处主任、襄理一职。抗战暴发后,随行迁移,经香港、越南河内辗转到四川重庆,在日寇重庆大轰炸中,仅着内衣逃出,回头一望原住处一片火海,算捡了一条性命。此后,又在四川乐山、五通桥、西昌、雅安多处中国银行办事处就职。 49 年后,因是旧职员,多次在政治运动中被整,经济上却找不出一分一厘的差错。文革中被关入“牛棚”,受尽非人的折磨,要他做伪证,他坚持不做,不说假话。我们家因此也被抄家两次,吓得母亲话都说不出来,担惊受怕过日子。尽管这样,父亲仁爱之心并未泯灭。 1976年5月 , 我当时在胜利中路医院工作。我母亲生病,为便于照顾,也就住在医院内,我们全家都围着她转,多数时间都在医院里度过。一天中午,父亲陪一位远道而来看望我母亲的老同事,我们称郑伯伯,到街对面餐馆进餐。过街途中,郑伯伯被一辆自行车撞伤,与那位骑车人发生争执,相持不下,三人最后闹到春熙路派出所去解决。在派出所,父亲才知道,那骑车人是松潘林业局的一位伐木工,此次回老家探亲,借别人的自行车办事,由于车技不好,撞伤了人。为了防止郑伯伯的病情日后有变,父亲留下了那位肇事的林业工人的通信地址,事情也就此完结了。
114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12
热度 5 ojx111 2013-8-15 06:49
(12) 到儿子老师家作客 下 再次入座后,摆谈的内容也就比较广了,询问中国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文化大革命”,从华盛顿纪念碑谈到天安门广场,也谈到小孩的教育、学习诸多方面。他们认为儿子学习努力,工作勤奋,尤其是数学在全系都是拔尖的,所以把系上最大的一台计算机交给他使用。我们再次感谢他们对儿子的关心和培养。 Li 谈话也风趣幽默。感觉他们对中国了解不多,尤其是当今中国。 五时, Li 请我们到房后的阳台上,和我们一起用大南瓜雕刻出一副鬼脸,美国这种南瓜有一个兰球大小,圆滚滚的,用刀把瓜柄去掉,掏空内襄,再用刀掏空南瓜皮,刻出眼睛、眉毛,最后刻出嘴巴,称为“鬼脸”,万圣节时摆在房外,用来避邪,保平安的。 Li 是有经验的,从小到大每年都作,经他的手作弄一下,一个大南瓜变成了一张笑脸,我们都拍手称绝,照相留念,天黑以后再在其中点上蜡烛,灯光从中透出,一件万圣节的驱邪避鬼的作品就算是完成了。 五时半儿媳要到实验室去,她开车到学校。 Li 也提出带我们到周围去转一转,看能否看见鹤、鹿。他开车沿着河边走,夕阳西下,车辆稀少,树叶一片金黄,黄中见簇簇红叶点缀其中,河水静静地流淌,没有一点声响,到了公路尽头,正在修桥,无法到对岸树林中去,只好又掉头到另一处,到了铁路桥边,车停下,我们踩着树叶丶碎木梢朝林子深处走,里面树木茂密,阳光照不进来,反而有阴森的感觉,照相效果不好,又未见到鹿和鹤,只听到鸟鸣。走出树林,见河边停放着几艘白色的游艇, Li 讲这是住在附近的富人家所置的游艇,在夏季,太阳落坡,泛舟河上兜风十分凉爽。 回到 Li 的住处,等儿媳从学校回来共进晚餐,大家继续聊,不一会,天就黑下来了,周围寂静无声,尤如在中国山区农村一样,突然外面车灯一闪,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儿媳回来了,已近八时。 共进晚餐,餐桌上刀、叉、盘、碟、杯早已放好,大家随意入座,先上一大碗红萝卜鸡汤粥,每人一汤匙,分吃完后上一大盘虾仁炒饭,又将我们带上的排骨、虾仁端上来,大家吃后算主食已完,又端上一盘南瓜煎饼,每人食一块,最后端上一盘草莓,晚宴也就结束。比起中国人请客,那是简单多了,但不缺热情、友好。 饭后,天已黑尽,到点灯的时候了,大家到房后阳台上,点亮南瓜灯( Toke o ’ len )内的蜡烛,光亮从 眉、眼、嘴、鼻处透出来,甚好看,室外太冷,抓紧时间拍照。 到了 9 时,我们起身告辞,来到门外停车处,四周一片漆黑。开灯照明,启动车,在 GPS 指引下回家,路上见到几处路边有小鹿窜进窜出,我们只好放慢车速,关闭大灯,缓缓前行。进入城区,路旁商店灯火辉煌,一家接一家,但顾客都不多,到家已近 9 时半。
1126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11
热度 4 ojx111 2013-8-13 12:09
(11) 到儿子老师家作客 上 万圣节是美国的鬼节,定在十一月初。十月底的周末,天气晴朗,儿子的老师 Li 夫妇邀请我们一家去他们家作客,作为客人,我们也要准备一份礼物——准备两份菜肴。前天即到超市选购了虾,排骨,儿子主厨,作了一份糖醋排骨,一份葱姜炒大虾。看到儿子忙上忙下的身影,不禁想到他刚出国时,打长途国际电话回来问“茄子怎么弄?”的情景。经过两年多独立生活,尤其是结婚后,他们二位 80 后年轻人的生活能力已大大提高了。菜做好,品尝了一下,味道都不错,算是中国菜。三点半,儿媳赶回家,大家收拾一下,带上礼品即开车前往儿子老师家,老师叫 Li 直呼 Li. Li 的家在安娜堡北边,在安娜堡河边树林深处,一幢外形呈长方形的木板二层别墅,门前一块空地供来人停车,他们的车停放在车库中,一到空地,把车顶上的遥控器一按,车库门即打开,汽车平稳驶进,停好车,再按遥控器,车库门又关上,方便安全。我们是第一次去,儿子也曾去过一次,已记不清密林中的七弯八拐的叉道,只好用 GPS 。在 GPS 引导下,顺利到达 Li 家,车刚到,他们夫妇即打开门迎候我们。 Li 夫妇已是年过花甲的人, Li 是全美天文学会的副主席, Li 夫人是委内瑞那人,今年美国大选才加入美国籍,大学毕业一直在美从事物理研究,也是一位科学家,他们都反对伊拉克战争。身体健康、硬郎,待人热情、友好。儿子向他们夫妇介绍我们,我们仅能用简单的英语问候句回应对方: Nice to meet you. 待大家入座后,我打量了一下房间,大房间简单搞成了两个空间,正对房门自然是客厅,另一边是开放式厨房、餐厅、电视厅、书房,右侧是他们夫妇的卧室,进门后发现房内有一个楼梯通向下面的一层,可能是储藏室,或是另一间客房。房内开有暖气,不感到冷,房间四周窗户明亮,可以看到窗外草坪、树木、花草。我们谈兴正浓,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原来一只小鸟来草坪上觅食,看见窗户有花,误飞过来撞在玻璃窗上。 Li 夫人讲,时常有啄木鸟误将这栋木屋当成大树来啄房板,咚咚直响,朝外看草坪上立着两个鸟餐盘,主人不时放些食物供小鸟来觅取,正好一只小鸟抓住木杆来啄食。房内陈设不复杂,有一个装饰台,台面放有主人收集的工艺品,墙上挂有工艺画,我们今年四月份托儿子送给 Li 夫妇的熊猫蜀绣彩屏,也被他们展示出来,向我们一一介绍,感谢我们的礼物。我们也谢谢他们夫妇对儿子的关心,对儿子母亲接受手术时的关心和问候。我们也和他们交换礼品,我们送他们的是一幅成都带去的蜀锦《鲤鱼与莲花》,意义是年年有余,色采鲜艳,做工精细,大小正适合挂在墙上,他们又赠送我们两幅砖刻画,一幅是安娜堡才有的细鸟,一幅是孔雀羽毛画,他们夫妇花了半天时间选购的。是有美国密歇根州特色的礼物,并用黄、兰两种颜色包装纸作内衬,放在中国产的纸盒中,可见他们的用心之良苦。
1085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10
热度 10 ojx111 2013-8-11 23:11
(10) 参观博物馆 下 美国欧洲都很重视博物馆,市民有空都要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去音乐厅听音乐,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我曾陪同一位外宾,他讲,他来成都第二天就去大慈寺的成都博物馆,了解成都,他用手比划了擦玻璃的动作,然后他讲成都博物馆展览橱窗上玻璃积了不少灰,不擦看不清,他有些夸张,但事实上,因为成都人无上博物馆的习惯,加上又收费,来的人当然比较少。主要是,原来生活水平低,为温饱问题而奔忙,哪有时间上博物馆、上音乐厅。现在情况好转,加上政府表态博物馆免收费,去的人应该多一些,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不能浪费,大家应从中汲取营养。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儿子开车到底特律汽车博物馆去参观。美国是个车轮上的国家,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汽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仅 10 年前络杉矶拥有的汽车量就相当于全亚洲的汽车总量,也是一个汽车文化十分丰富的地方,每年举办的赛车比赛,老爷车选秀、汽车车展、车模评比,为美国及底特律带来一个又一个旅游高潮。美国汽车产业是它们的大支柱产业,由此带动石油、钢铁、机械、电子、塑料、新型材料众多产业,解决众多人群的就业问题,产值每年惊人,是美国经济的发动机之一。 底特律是汽车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克莱斯特都在府特律, 40 年代以来,给密歇根洲带来滚滚财源,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许多黑人从南方涌向密歇根寻找工作,所以底特律地区黑人人口比例是最多的,多出美国平均水平许多,白人与黑人比例达到 5 : 5 。 福特公司创始人 Hnny Ford 又是第一个发明汽车装配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开创工业革命的新纪元,你看现在工业生产哪一个产品制造不用生产线,半成品放在生产流水线上一站一站被送到坐在那里或站在那里的装配工人,让工人完成一个或几个装配零件的安装,安装完毕又送入下个程序,一个又一个循环不断,有害工种,如电焊、喷漆还用机器手来完成。福特公司一条装配线 8 小时工作来,汽车一辆接一辆地排成 3 千米长龙,一周排到底特律市区,一年下来可排到二、三百里以外的纽约。数量惊人,一天下来,效率非常高的,工人专业性更强,产品的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福特也是技术工人培训的开拓者,也就是他开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先例,被称为工业职业教育之父。福特公司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开办了工人技校,培养技术工,改变了千百年来师付带徒弟的作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训练有术的现代化产业工人。美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这种教育制度,称为职业教育,推广到工业以外的各种产业,包括服务业。这样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服务水平都大大进步了。我国现在也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制度,近两年来,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教育的人数首次超过普通高中。读高中读不了大学,无专门技能,又要重新培训,费时费钱。在欧美发达国家,也不是人人都要进大学,如果小孩适宜工作,就早接受职业教育为好。 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府特律最大的博物馆 IMA ,将车停好,决定先去参观福特汽车生产线,买门票 7 元 / 人,坐上专门的摆渡车,到福特公司。摆渡车是大型公交车,车身被工人生产加工材料的图画所装饰,第一眼就是汽车工厂的印象。坐上摆渡车,车程约 10 分钟就到了福特公司的装配车间。 下车后,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先到影片放映厅,观看电影《福特公司发展史》了解福特及汽车工业的整个发展过程,英文解说,连看带听,懂得大概,福特公司二、三十年代起步,三十年代中期经济衰退,肃条一片,也受到影响,后又复兴,第 2 次大战太平洋战争后,美国被卷入世界大战,汽车需求量剧增,福特公司及美国整个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男工人又上前线,妇女顶替到生产线上来,全民齐心协力友展生产、支援前线。 50 年代后,汽车工业发展势头持续不断,一片欣欣向荣,产品也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工人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带动了美国整个经济、文化、政治向前发展。 近两年来,美国汽车工业受到高油价的巨大冲击,美国车变大变舒适,排油量也大,油耗也高,油价从 10 美元 / 桶飚升到现在 100 元 / 桶左右,美国人也喊吃不消,反而转向油耗低,性能也不错的日本车,这样一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销量大减,裁员、工人失业、经济衰退,企业出现亏损,主动要求政府援助,但是政府能否伸出援助之手还有待国会批准。 看两部电影后,就步入生产线参观线路,今天是周末,工人休息,汽车半成品都停在生产线上,整个庞大的车间空无一人,洁净光亮,灯火通明,几位中老年引导员指引我们参观,汽车下部的车架进此车间,先装配发动机,方向盘操纵系统,然后,空中传送带又将其它车间制造好的车身从空中降下来,安装在车架上组成汽车主要形状,又被输送到其它车间,安装轮胎,完善最后几个工序,然后汽车出厂开到停车场,被火车、轮船运到美国各地、世界各地。 每个工序,都有电视录像播放,讲解其过程,意义,有文字说明,参观者一目了然。 走马观花一圈下来,也是 1 个小时,最后来到参观大厅,看福特公司几个年代的代表车型,及现在最畅销的福特车。大家都在这些车前拍照留念。 参观完已近 4 时,乘摆渡车回到停车场,原打算再参观底特律博物馆的,因时间不多了,在站内转了转即离开,整个建筑物估计原是办公大楼,现改建成超市、商店,即福特公司旅游观光接待站。 原路返家,到家已近 6 时。
1189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8
热度 6 ojx111 2013-8-9 09:02
(8) 密歇根的枫叶 10 月 1 日阴天气转冷午饭后我们 2 人又外出在小区内转,找枫叶拍照,全树通红的枫树很少,可能是品种的原因,有的已发红,泛红,有的还是郁郁葱葱,个别的枫树,树叶已脱落了,树枝稀疏可见,树周地面一片金红。 11 时我们夫妇外出寻红叶照相, 12 时回来,忙午饭,下午 4 时半儿子开车带我们又到感乐福公园( Gallap park )正值黄昏,夕阳西下,一片金光,洒在鲜红的枫叶上,金黄的树叶上,泛着亮光,地面也是红、黄落叶铺地,车碾在上面吱吱作响,河水静静的流,两岸的树木,房屋倒映在河面上,一幅幅油画。我们忙拍照。 河边一条小道是砂粒路,供人们跑步锻练用的。我们在小道上散步,不时有身着运动装的男女从我们身边跑过,或骑自行车飞驰而过,在桥栏旁可见两三位游客在钓鱼,转身看去,他们正在起杆,渔杆上正挂着一支活蹦乱跳的半尺长的鲜鱼。问他们收获怎样。他们指着身旁的水桶讲,蛮多的。渔翁中有一位是儿子的同学,上海交大船舶制造与理论专业毕业的,国内读完硕士,又来密大读博士。他明年毕业,大家驻足谈未来,自然谈到工作,他讲他是学工科的,前几年工作好找,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也不好找,他学的是造船,自动化控制,但是,他都进不了美国制船厂,因为美国制船厂是不生产民品的,全是军品,所以不招收国际学生。他准备到石油公司,但石油价一路下跌,从每桶 150 块跌到现在的 70 多美金,效益也受影响,估计招工进人也受限。今年来密大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已大大减少,有的来也仅是作一作广告。他讲,国内也难找,不行读书延一年。 6 时半顺路开车在生物大楼接上儿媳回家。忙晚饭,饭后已 8 时半。 10 时半入睡。 又一个周六晴下午开车到底特律市内伊利湖旁的一个小岛去玩,岛对面就是加拿大温莎城。小岛刚好在伊利湖的小分支美加交界的美国这方,河面宽,可以清楚看到对岸加拿大的树木、房屋。岛下游有一条钢缆桥将两国沟通了,带上护照就可以开车到对岸加拿大游玩,儿子的同学今天就开车到加拿大尼加拉加大瀑布,就是开车从这里出关,到加拿大十分方便,美加两国语言、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居住、生活习惯、饮食都是一样的,彼此都认同对方,未把对方当成外人,至少算是好邻居、好兄弟。 岛不大,就几个平方公里,可是树木很多,原想一定有许多枫叶红了,一片红色世界的美景,来了才发现,多数枫树枫叶已红过、纷纷脱落了,树木显得有些稀疏,岛上汽车路十分宽阔,好几个车道,据说府特律是汽车城选择这里作 F4 汽车赛的跑道。 岛上有一外园穹顶的植物温室,占地近百平方米,种植许多奇花异草,热带、亚热带植物,供人免费参观,进门仅需在签到本上签个名就行了,由于是周日,天气好,来的人还不少。室外草坪上,一对新人正拍婚纱照,陪郎数位,个个西装,打领带,英俊潇洒,陪娘个个紫色长裙,高跟鞋,浅黑色披肩纱巾,手捧一束鲜花,真是仙女下凡配董永的场面。他们是乘加长白色林肯轿车来的。 我们乘阳光强,岛上多处拍照,岛中央一个大的乳白色造的涌泉喷水池,纪念当地一位伟人 Jminec 1833-1911 ,整个喷水池分三个台阶一层一层通向湖边,净洁的水一层一层奔涌而下,透明见底,由于是从湖中取水造景,所以十分平静,国内喷泉是循环用水,显得有些脏、浑浊。在那汉白玉台阶上拍照,感到寒意袭人,毕竟是深秋了,风吹过来有些刺脸了。 在岛上逗留了一个小时,又开车回安娜堡,在高速路飞奔,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住处北面的 Ism park ,想在那里再拍几张枫叶照,无奈无法挽留太阳,看着太阳下山,余辉收尽,勉强拍了几张,也不尽人意。只好开车回家。 次日下午,又到两处枫树最密的地方,也拍到几张好照片。 在安娜堡待了一个半月, 10 月底我们就到洛杉矶去了,安娜堡真是个好地方。 *************************************************************************** 这是一个比我大得多的朋友写的,得到了他的同意发表.
1347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7
热度 3 ojx111 2013-8-8 07:01
(7) 美国的房屋。 9 月 30 日周二 Turesday 阴全天阴沉沉的,伴微雨,天气转凉。上午到小区内走一走,不知不觉走到小区边缘,又右转身走,走新路回家,这一走就是 40 多分钟,走到回小区的路上。沿途所见多半都是美﹑英式的独栋房屋,国内称为别塑,一栋一栋别致新颖,房内布局却是大体相同,楼上卧室和卫生间,楼下厨房、饭厅、卫生间、生活起居方便,各自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又有共同生活的地方。 美国的住房分为四大类,一类就是所谓的独栋小楼 Single Fanlily residence 80% 住宅都是这种房子,每栋楼有独立的产权、土地权,可谓占天占地、四面见光,不与其他住宅发生连接,并有唯一的法定地址。在产权归属上,独栋屋只有一个房产权拥有者,即使它被改建并出租给多户家庭居住,这一属性也不改变。二类共度屋( Condominium )简称 Condo 每栋共度屋内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法定地址,都可以独立拥有,自由转让、出租等。产权所有人独立拥有的是住户的室内部份,但在共部分或室外部份,此如楼梯、走廊、外墙、前后院等则属于楼内住户共有。一般来说,每个住户还须定期向物业管理部门支付一定的管理费。国内的商品房、居民类单位宿舍楼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别,只不过美国的共度屋多数是二、三层,国内多数是多层,高层甚至超高层。三类是公寓( Apartment multifamily residmce )美国所称的公寓与中国所称的公寓有较大区别。上面说过,中国的公寓相当于美国的共度屋。在美国,共度屋与公寓的本质区别是:共度屋有独立产权,可自由转让,而公寓的每个单元没有独立的法定地址,也就没有独立的产权,所以在公寓中,每个单元不可以单独买卖和转让,多数是供出租使用,要买要卖时只能是整栋楼一并买卖。所以,在美国,如果是自住,很少有买公寓之说,只能是租公寓。公寓是只租不卖。如中国学生公寓就是如此。四类城市屋( Town-houm )中国人称为联排联体、并联别墅。城市房与独立住宅的唯一区别是,它与邻居有一道或两道共用的墙壁,三面见光或两面见光,它有独立的产权,可以买卖转让。 在美国,对住房拥有形式只有两种,不是买就是租,绝无中国独有的单位房屋让你免费居住的。
116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6
热度 6 ojx111 2013-8-7 11:22
(6) 美国的超市 一天下午儿子开车带我们分别到美国超市﹑中国超市去购物,美国超市很大,室内灯光明亮,商品上标签再小的字都清清楚楚,灯光,商品也显得新鲜,光亮,整洁。物品太丰富,琳琅满目一点不过,你要什么有什么卖的,有的还是你想不到的,别人也替你设计制造出来,购物的美国人很多,各种肤色的都有,都讲英语。白人,黑人,墨西哥人中大胖子都多,中国人中的胖子与他们相比都算苗条了, 2007 年美国心血管大会上一篇文章讲,到 2020 年左右,全美国人都是肥胖者,那太可怕了,心血管病人大大增多,现在认为肥胖是万恶之源,肥胖者既增加自己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的负担,又增加地球资源消耗负担。人人的推车都装得满满的,犹如一座小山,我们仅买了俩件化妆品(啫喱水,口红),到自动付款机付款,称是快捷通道,国内还无此做法,这家超市叫 meijie ,很出名的。 开车又到另一处中国超市,那就显得寒酸了,商场小,灯光暗,主要是卖的来自大陆的食品,调料,各种零碎小商品,蔬菜,肉类,冷冻食品,专柜冷气逼人,我都不敢多站,怕感冒,躲在外面,最后夫人儿子母子反复比较,拣选买了一大堆蔬菜,食品,由我结账,细看账单,发现物价还是很贵。儿子讲,你不要老是人民币美元拆算计,按 7 : 1 算,那人民币是贵的,但就美元讲,那是比较便宜的,刚好手边有一份华文报纸,其中一篇文章标题,《让人震惊的中美物价再次对比》,文章讲,不说汇率问题,美国和中国的月收入都将近三千,美国人挣美元消费美元,中国人挣人民币消费人民币,美国人消费一刀( dollar )和中国人消费一块钱完全是一样的。可我们都差在哪里呢? 在美国买辆奔驰 E-320 , 50000 美元,相当于半年多工资,在中国买辆同型号的车, 980000 元,相当于十年多的工资。 美国 中国 买双意大利皮鞋 50 美元上下 1500 元上下 租一套三居室 1000 美元上下 2000 元上下 麦当劳巨无霸 4 美元上下 20 元 好一点西服 500 美元上下 2000 元以上 一台苹果园 5 计算机 1500 美元 3000 元以上 买斤瘦猪肉 3 美元 15 元左右 一个大生日蛋糕 20 美元 200 元 住四星级宾馆 80 美元 800 元 加满一箱汽油 30 美元 300 元 买套 250 平方房子 50 万美元 500 万元 办一年有效签证 120 美元 1240 元 看电影大片 7 美元 80 — 120 元 羊绒衫 100 美元 1000 元 一件小裙子 3 美元 50 元 收入 3 万美元 2 万元 一个人的伙食费, 150 — 200 美元,占月收入 6% ,超市一次 200 元,买好房子,中国等于美国 10 — 20 倍。 这样看,在相同购买力,相同工资情况下,中国汽车,房子等较耐用消费品上,物价偏高,关键是中国人收入不均,差距大。一天上午开门发现儿子为我们网上订购的相机已送到,放在门外,拿回家打开包装二个相机共 299 美元(含税),先送一个来,下周再送一个来。相机是尼康 CoolXS600 型,另一个是 S550 型比在国内买要便宜很多。国内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一个月工资 1 千多块钱,仅能买一个相机,在美国同样是工资可以买 10 个相机,购买力相差很大。感到惊奇的是,不光是物价、货币的含金量,还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东西送来放在门外,人就走了,物品不会丢失,刚来那一天,儿子买了手机,也是送到家门口放在地上待主人回来自行取走,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何况放在门外这么贵重的物品。儿子讲快递公司送货的的方式不同,含有货币的物品一定要主人签收,充值手机这些就不用签收,放在家门口就走人。可能我们这里是校区﹑别墅区﹐治安状态好才是这样,大城市可能不会这样。这是猜想。 午饭后陪儿子到修车店取车,变速器坏了,换一个 600 多美金,加上人工费 300 多美金,税 44 美元,共 1004.00 美元,比到 4S 店要便宜 5-600 元,这家修车店,专修自动档车的变速箱,是经人介绍的。店主是美国人, 50 多岁,下面雇了几位工人,门面不大,后面一个大的维修车间,吊车都有,与国内修车行差不多,车间四周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和器材,有凌乱、脏的感觉。 取车后,店主又送了一张 500 元的优惠卡,希望下次再到他的店来修车,这些手段算是国内外接轨了。 儿子开车将我们送到超市,我们想看看鱼油类保健品的价格,为回国后送礼作准备,在邻近几家超市转一转,东西都不便宜,鱼油包装都是大包装,携带也不方便,决定买口红、颜色、型号也拿不准,只好另择机会再买,网上购物也同国内一样,陷井多说好免手续费,寄来账单又多出来管理费、保险金 2 ﹑ 30 个美金,价格与商店相差不多,转了一转近 5 时步行回家,发现路程并不远, 20 多分钟路程。
1250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4
热度 8 ojx111 2013-8-5 08:15
(4) 美国的政治 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新加坡资政李光跃针对中国人自吹自擂,称自己国家多么强大,要在近年内超过美国,他讲,中国照此发展 50 年,达到美国目前水平的一半就不错了。我觉得有理,中国底子薄,问题多,人口多,资源相对缺乏,再发展的后劲受到影响和制约。这几天,在电视上、网上看到股票下跌明显,天天大跌,重挫,投资银行倒闭,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财长保尔森又不断出面讲话,出巨资接管房地美,房利美两个最大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防止倒闭,引起金融风暴进一步扩大,波及到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秩序,前美联储主席,这次次贷危机的首作涌者,又称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灾难,闹得这么凶,为什么美国人的生活,国内人民的生活照样平静在进行呢?这是因为仅限于金融系统,也就是有剩余钱拿来投资、买房、买股票,谋求更大利益的人,多余的钱损失了无办法,命还在,这是泡沫在破裂、缩小,是虚拟经济在变动,一旦波及到实体经济,工人下岗、失业、工资发不出来,那就要出现大麻烦了,引起社会骚乱、动荡。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党和政府,天天讲(促发展)保稳定,提高国民生产增长率,保证在年增长在 9% 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失业率不上升。 在去公园的路上,在几处房屋的前面的草地上竖起一块小旗,蓝底白字上写“ Vet OBMA ”。我不解问儿子才知,今年是美国大选年, 11 月份就要投票了,支持奥巴马的人就写上这种旗帜插在外面以示支持。我未见到另一位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的支持标语,沿途见到美国国旗都下半旗,原来今天是 9.11 七周年纪念日。打开电视,新闻时事频道都是竞选、 9.11 纪念日这两个主题,电视上俩个候选人竞争激烈,在社会上未见到我们国内所常见一个个宽的横幅,红红绿绿的标语,更见不到集会,显得很平静,工作,生活照常。 这几天电视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金融危机、财政部保尔森、总统布什忙救市,要求参众两院通过 7000 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议论纷纷,争执不下。二是总统竞选,奥巴马竞选口号是 Change we need 这句话很深入人心,人民需要改革,美国需要改革。不改革不会有出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成功举办奥运会后,胡、温领导人仍提出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这是符合全世界潮流的。我们中国人衷心拥护的,美国人民也是拥护改革的。在小区内,见到许多人在门口插上支持奥巴马的旗帜,支持共和党候选人默凯恩的少,今日还见到两面要求弹该布什的旗帜,美国人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意愿。 晚上是两位付总统候选人竞选辩论,辩论激烈,结束时双方家人走上台,相互问候,示意友好,在下的听众也十分热情友善,各自的支持者彼此也无中伤对方的表现。这段时间忙坏了记者,台上台下跑动采访当事人、群众、电视节目资深评论员、作民意调查。我听不全,只知道奥巴马一段竞选演说,每句开头都是 Change (改革)。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认为四年或六年一次的选举制度是人类一大明显的文明进步,选民按照自己的意图选出自己信任的领导人,你领导人不能为多数人服务,服好务,人们就指望下一届选举中选出另一位领导人,另一个政党,这种方法,一是对领导人有监督作用,另一方面,避免了政权更替所发生的革命、暴力,造成大批人员死亡,财产损失,人民和国家遭殃。选举中,也是选民意愿的一种表达,一种民主方式,选民认为这届政府不好,最终寄托下一届政府,可看到希望,缓解矛盾,也就没有闹政变的群众基础,你认为别人不行,那好,你就做好准备,宣传自己的政纲,让民众投票,选举上称你有能耐,再看你的表现,选不上你自认倒霉,用不着用众人的利益、生命来为某个集团,政党,个人垫背。当然,这也有文化传统的差异,有待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广大民众文化水平,国民素质的提高,美国的选举制度及总统最长两届任期制度保证了美国近百年来的长治久安,未发生政变,大的流血冲突。吃完月饼,我上网,他们看电视,又是美国大选, MECAN 和 OBMA ,电视中介绍各自的活动,儿子二人津津有味,我和他妈一头雾水。 第二天又是晴空万里,上午未出去,在家上网、看电视少儿、家庭频道又看字幕又看表演,估计得到一个大概,那些政治竞选内容,一点也听不懂,也看不明白。美国电视是很干净的。晚上看美国电影《侠胆英雄》(我译的片名)讲一个退伍兵回到乡下,与开赌场的恶努力作斗争的故事,也是好莱坞的模式,英雄加美女,打斗激烈,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看字幕又看画面基本上能懂 80-90% ,可作为消耗时间的好方法。美国电视也是好几十个台,有全国台,地方经济台,时事台、少儿台、妇女台、家庭台、与国内一样,也有一般有线电视及数字高清电视,也象成都一样用电视机顶盒,全是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内也和国内一样有访谈节目、直播、动漫、体育、烹饪、健康、汽车五花八门,十么都有,也是一样 20 分钟左右节目后有夸夸其谈的广告,我每天都要从 1 到 70 拨几遍台,找节目,并未发现十么成人台﹑交费成人台、色情台,电视画面还是十分干净的,与国内差不多。有交费的体育台、咨询台、不知那中间什么内容,哪就是不得而知了。
11131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3
热度 6 ojx111 2013-8-4 08:08
安娜堡是个好地方 ---- 旅美游记( 3 ) 密歇根大学的主校区在安娜堡,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安娜堡有较多的公园,我们到密歇根大学的第一天,早餐后,儿子要上课,我们三人一同上路,儿子把我们带到当地公园( county Harm Park )东入口,简要介绍一下情况,他就乘校内公交车到办公室去了。我们夫妇二人在公园内绕着健身小道转了又转,四处如国内的森林公园,参天树木,灌木丛中,可见小松鼠到处乱串,远处却又能听到高速公路上汽车奔驰发出的响声。在西入口处有一块平地,作为停车场,并建有一个儿童乐园,我看见四、五个妇女开车带小孩来玩,一个二岁的小孩爬到滑板上欲跳下来,我忙叫“ danger (危险)”她母亲却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去扶住她。我走进儿童乐园,才发现儿童乐园那一块地,是软塑胶料铺地,小孩跳上跳下,跌倒也不伤人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小孩玩耍,大人聊天,蓝天白云,绿茵草坪,一幅天然的人间美景。 5 时半儿子先回来,他讲天气好,时间还早,开车带我们到另一个公园去看看,这个公园在 Washterawavy 北面,叫 Pallap Park 占地面积也是好几平方公里,自然生态、原始,有湖有船,不是国内那种供游人休闲玩的木船,而是单人双浆的皮划艇类,并且人人穿上救生衣。整个湖光、山色﹑人物就和美国电影《金色池塘》景色一模一样,太美了。真是人少好办事,人均可用资源多,人多消耗多,人均资源少,所以中国人永远过不上美国人的生活,如像美国人这样占有土地,中国人的房子、汽车要摆到珠峰上去了,还放不下。成都的公园就是一个人多,草地踩踏破坏明显,无办法,人太多了。 第二天,上午大太阳,晴空万里,无一丝云彩,紫外线照射明显,夫人戴上遮阳帽,我们又到公园健身小道走了一圈,公园内人不多,美国人,尤其是白种人都注重体育锻练,早晚都可见身着运动衣裤跑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公园中,也有几位美国人身着短衣短裤跑步,男的赤裸上身跑得满头大汗,脸上可见汗在淌,皮肤也是油黑油黑的。健身小道在公园内的树林中,砂石铺路,无障碍,围绕公园一圈约 1.6 里,有 18 个健身运动项目,竖有单杠、滑梯、高低不一的木桩,并配有图案,指导你活动四肢和躯干、引体向上、俯卧伸、收腹压腿,活动一圈下来也是一身汗,达到了锻炼目的。社会安定了,富裕了,也就自然讲究营养,注重健康,参与锻炼了。从公园出来,已是中午 1 时,在家吃剩饭。到家一会,儿子夫妇回来,称天气好,带我们到另一个公园转一转,于是放下手中的活,又开车到学校北区的 Nocls 公园转一转,这个公园有山有水,自然景观更多,自己来此锻炼的美国人不少。这里看去密大北校区在金色阳光中闪闪发光。拍了几张照片,这个公园是 Nocle 夫妇捐的,他们于 1934 年毕业于密大,可能是在这里认识相识相爱的。 一周后,天气转冷,晴空万里无一丝云彩,飞机在美国天上飞翔,尾部排气,都可见一抹白色气流。走在阳光下,感到有暖意,一到树荫下即感凉气,在外面转了一圈,想拍几张枫叶发红的照片,才走了一段路就打喷嚏,赶紧回家加衣服,长衣长裤,外加夹克外套,,我们感到凉,可美国人、中小学生却仍是短衣短裤,只不过薄衬衫换成了棉毛衫,运动装。吃牛羊肉、汉堡包的与吃蔬菜、干饭的就是不一样。 密歇根大学所在安娜堡( Ann Arbor )市,在美国的正北面,隔着一个依伦湖和加拿大相望,所处北纬线与沈阳所在位置差不多,四季分明,这几天正是中秋节后,昼夜温差大,室内保暖性能很好,一是窗户密闭好,二是建筑材料讲究,是保暖的空心砖,地面、房顶都是地板,又铺上厚厚的地毯,厨房和房间相通,热气聚在房内,所以保暖,但是不能油煎炒菜,油烟味道散不开,中国人很不习惯这一点。像四川人炒菜大火沸油,“察”的一声菜下锅还要溅少许油出来,引起红火,在这里是切切不可以的,否则,室内油烟警报器就会响,引来警察消防车,儿子再三对我们打招呼,注意此项,所以,我们做饭炒菜都是温火,菜基本上是煮好的,不是炒好的,多做炖菜,烧菜,以改进他们的生活,做了菜,又不愿多吃,怕长胖。下午先乘车到密大,车票一元,国内刷卡仅 5 角,且 2 小时内转乘不付费,在 Arbor 仅 90 分钟,公交车宽大整洁,上车基本上都有坐位,乘车人少,也不存在排队,拥挤,本来人们自然依序上车,无需去争那个座位。所有线路都是无人售票车,自备 1 元纸币,大中小学生凭卡免票乘车,市内公交不卖月票。车身上都注明用的是电力加生物燃料,是环保的,汽车准时到站,准时开车,最多相差一、两分钟。我所乘的线路是 4 路,从另一个城镇到密大,线路不是很长, 15 分钟一班,车站上注明几点几分到站,几点几分又开出,你完全可以掌握时间乘车,少耽误候车时间。安娜堡是个小城市,堵车很少发生,所以可以作到准点开行。在大城市那就难说了。
1040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游记 2
热度 12 ojx111 2013-8-2 08:55
著名的密歇根大学 ---- 旅美游记( 2 ) 儿子和儿媳读博的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密歇根大学。儿子 05 年从北大天文系毕业,向美国、加拿大多家大学投递简历、成绩单,申请奖学金。不久收到了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内的几家大学的录取通知。比较来比较去,我们最终选择了密歇根大学。儿媳于 05 年北大医学院毕业,也申请到密歇根大学分子生物学专业奖学金。他们是在密歇根大学北大校友会活动时认识的,两年后结婚。 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简称 UM, UMich )在美国密歇根州有三个分校。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 1817 年建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建校以来,在各学科领域中成就卓著,拥有巨大影响,被誉为“公立常春藤院校”,与伯克利加州大学( UC Berkeley )素有“公立大学典范”之称。密歇根大学的主校区在安娜堡,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在全美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中排名第七。距离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四十分钟的路程。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不仅是美国中西部 10 大名校中排名第一的大学,也是美国名列前茅的公立大学。在州政府所在地兰辛,另一所州立大学却是私立大学,密歇根大学总部设于 Ann Arbor ,学生总数有 3 万 7 千人;位于 Dearborn 及 Flint 的分校则共有 1 万 5 千名学生。每学期共开办 5600 种学士及研究学位的科目,课程选择富有弹性。 自 1817 年建校以来,密歇根大学有校友超过 40 万人,拥有全美最大规模的校友会组织。是美国始终名列前茅的常春藤大学之一,它共设有 19 个学院,各学院的学术水平排名领先群雄,其中商学院、人力资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心理学院、人类学院等更是一枝独秀。在大学排名全国前 10 名的研究院课程有商业、工程、医学、护理、法律、公共事务、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多位教授及校友在医学、化学、经济学、新闻学、文学等等方面,获颁诺贝尔奖及普立策新闻奖。 密歇根大学还是全美中国学研究重镇,其亚洲藏书馆的藏书可与哈佛的燕京图书馆相媲美,美国曾任驻华大使、克林顿总统的白宫中国事务顾问等均师出该校。密歇根大学没有围墙,就是一个小城市,安娜堡分校分为北部园区和总部,在总部上课的学生包括商学院、法律系和经济系等,除了理工科和工程系,其他的科系都在总部学院,促成了它多元化的生活面貌。总部学院( central campus )的所在地。那儿可说是整个城市的心脏地带,除了一座座的建筑物和图书馆外,还有购物商店、艺术中心( Power House )、餐馆、戏院和博物馆,街边也有各种小卖店,电话亭,书店,学生宿舍,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走在街上,一片喧闹。学生散步于市内各个社区中,可以自由进入各个商店,选购自己喜爱的物品。 学校较为集中在几个街区,本科生要求住校,研究生自行找房居住,校园即是城市。校内开行两种公车,一种是市政府提供的公交车,外观呈白色是要收费的,上车一元,学生凭卡上车,当然卡是打折的。另一种是校内公车,黄色的,由学校提供,学生,教师,家属都是免费的,固定线路行走,固定时间停靠站开行,方便学生、教师出行。车身上注明是环保车辆,烧生物燃油,电能驱动,我后来有机会去坐了一次,车内宽大舒适。车停在主校区,校内几栋教学大楼相对集中,形成一个建筑群,建筑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修建的欧式建筑为主,气势恢宏,石块垒砌,高不过三层,室内空间高,并有窗帘装饰,雕塑,有壁画,颜色已显得陈旧。院内所栽树木多已长成参天大树。近年,新修的生命科学大楼、物理数学化学大楼都是高层建筑,耸立绿草坪中,外墙是深褐色的墙砖,大玻璃窗密闭,中央空调昼夜开放。和多数大学一样,以图书馆为中心,周围散落分布一些建筑,形成一个小广场,竖立了一杆美国国旗,在学生综合楼上飘动着一面密歇根大学印有 M 字样的兰黄色校旗,校园内见不到一块裸土,除了草坪外就是道路、花坛。 在图书馆前的广场上,星期天常有学生团体在那里举办各种活动,喧哗声此起彼落。美国人虽然经常高喊自由主义的口号、喧嚷着民主和个人主义,但是在密歇根的美国年轻人,却相当关心国家大事。一位华裔学生讲:“我参加过 9.11 事件 1 周年的追悼会,聚集的学生数以千计,他们都带着悲痛的心情,为不幸罹难的同胞献上祝福。追悼仪式长达两小时,不同宗教的代表在会上宣扬和平与种族和谐。我挤在当地学生当中,感受到他们真切地哀伤之情,那是一种不分肤色,不分彼此的共同情结。三月中旬,美国政府在决定是否要向伊拉克开火,学生团体纷纷涌上广场,以实际行动抗议美国采取战火行动。” 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学生,因为同个选择而到密歇根大学,为这个小城市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也为每一位留学生的海外求学生涯中留下一页美好的回忆。儿媳工作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就是一栋七、八层大楼,整个大楼灯火通明,见不到几个人,教室、实验室见不到人也是大灯小灯齐放光彩,儿子讲“美国人就是这样用电的,大白天也开大灯,造成很大的浪费,一年下来密大电费就要开消几百万美金,我们系已在提倡节约用电了。”只是,养成的习惯是一时难以改正。 学校有自备的发电厂,太阳能发电站,沿路上的标志都很醒目,夜间开车也很守秩序,户外的苹果树挂满苹果也无人去摘,任其掉下来,让小松鼠去吃,或是化作泥土营养土地,一切井然有序。 周末,校园也见到许多学生,我们第一次去的那天刚好有一队女子中学的高中生参观密大,个个年轻,漂亮,专注听老师讲解,我想拍几张照片,被儿子制止住,美国人不喜欢被人拍照,未经同意拍照,有侵犯隐私之嫌,我只好放弃了,夫人也放下了相机,看着整群美女在眼前飘过,未能拍照感到很惋惜。走了很远,我拍风景,又用镜头把她们拉过来,拍下后,才发现已成了模糊的花朵了。 在古老的修于 19 世纪的法学院大楼前,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真是左拍右拍,横拍竖拍,拍不够。到楼内看一看,一个大阅览室, 10 米高的空间,八排桌子,几个学生在灯下读书,操作笔记本电脑,我觉得可惜,浪费了这么大的空间,反而有空旷的感觉。 天气晴好,在校园内总能见到青年学生成群结队在草坪上看书做作业,交谈,充分享受阳光,我们带去的伞始终不好意思拿出来,顶着太阳四处转,最后还是找到图书馆,进去看了看,图书馆是大学的核心,盖面菜,密大的图书饭分了几个分馆,人文艺术、工程、数理化都有,内部富丽堂皇,设施先进,也设有电子门的残疾人走道。 1 时,图书馆开放,听儿子讲,密大的图书馆的亚洲部分是全美最大的,随意到了三楼,走进书库,也无人看守,我们三人进去,书架密密麻麻排满了书,随手拿了一本书,竟是我们四川郫县的县志。以中文书为最多,其次是日文、韩文、少量的英文、阿拉伯文、其它文字都不认识,相关事务的著作集中在一些。在图书馆中央大厅拿了几份分馆简介供回家细细阅读。出图书馆已 4 时,忙回家,又是步行 1 个多小时到家。 在路上见到,居民住宅比洛杉矶还要美,因为雨水,雪水充沛,植被更茂密,树木高大,每栋房屋也是风格各异,奇花异草竞相开放,枫叶已经开始泛红,并有些落叶铺在树身周围,形成一圈红地毯,走上去软软的。 密歇根大学每年招收几百上千名的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中国留学生,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亚洲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有来读本科的,有来进修的,多数是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从中国大陆来的,绝大多数都是 80 后的本科毕业生来此读研的。这些留学生也带有 80 后年轻人的特点:智商高于情商。 晚饭前,儿子开车到密大北面将原来借出去的笔记本电脑拿回来,一路都是树林,房屋错落有致,坐落在浅山绿水之间,见不到行人,加油站旁有些商店,小超市类建筑。到了儿子北大同学小黄住处,住房外面街面呈浅白色,十分干净,进了房屋才是另一番景象,儿子的家叫“乱”,他的住处只能加一个更字,更乱,物品随意摆放,堆成小山一样,也未整理,用过的大大小小的罐子、杯子堆了一墙角,只有电脑开着在正常运行。小黄正在做饭,他快毕业了,学的是工科,半导体材料,二级发光管,国内也不好找工作,决定在北美找一找,估计十分困难,再困难也要找,毕业了无奖学金了,要生活呀,儿子结婚前是和小黄住在一起,彼此相处好。正值中秋佳节要到,送去月饼两封,以示庆贺,坐了 10 分钟,有女友要来,我们告辞了。回家已天黑,估计路程有 10 多公里左右,饭已做好。晚上同往常一样,夫人弄好饭,大象围坐一桌,几下就把几盘菜吃光了。饭后,看一看 DVD ,原来是网上租来的动漫画“变形金刚”,我感到奇怪,儿子都是读 PHD 的人,还对这些儿童玩具感兴趣。他读小学因为感冒输液,怕他闹买了一个国产的变形金刚,他一直爱不释手,一天到晚拿在手上作弄,现在他自己有钱了,化了近 100 美金买了两个型号的变形金刚,装配之后,放在柜子中,作为摆设。真是不可思议。 第二天一早,儿子夫妻二人背上书包,带上饭盒一齐乘校内公交车上学,到实验室工作。典型的留学生生活,早出晚归,晚饭自己做,多做一些,将第二天中午的饭菜也一并作上,饭菜做好将第二天中午的分装好,再一家人上桌吃饭,绝大部分留学生都是这样的,在外面吃,一是不合胃口,二是嫌贵。 我们也是喝一点牛奶,吃一个小馒头,称是早餐, 11 时到附近转一转,发现离我们住处不到一站路的地方还有几个商店,一个是美国超市,除超市内有 10 多人外,其他(卖服装,礼品,眼镜,理发)商店空无一人,我担心他们的房租能否挣的够。显然是多虑,他们不赚钱怎么能长期开下去呢,美国食品超市仍是灯火通明,包装讲究,门类齐全,我们拣了几包点心,价格都在 3 美元左右,真叫贵,购物思维还没有转过来,总要 1:7 折算成人民币。 中午,我们夫妇二人又步行到密大,沿 WashteawAvr 朝上走,第一次去,一路都是美景,各式各样的小楼房散落在树丛、草坪间。柏油路平坦显得亮铮铮的,中间的双实线十分显眼,路上见不到行人,只见一辆接一辆,一闪而过的汽车,双向四车道,但见不到超车,各行其道。 密大今日上课,学生较昨日明显增加,可见到在花坛边,草地上埋头读书,做功课的美女学生,也可见到穿运动短衣在校内跑步的年轻人,学生都是乘公车上学,少数步行,骑自行车。在校园内又转了转,将法学院建筑又好好拍了几张照片。 5 时,为省车票,我们步行回家,路上走了 35 分钟。在过马路时看到几个中国留学生从公交车上下来,打打闹闹,直接从马路上穿行过去,汽车就在他们身旁飞驰而过,离他们不到 20 米处就有红绿灯口,他们就图快、省这几步,完全不按交通规则办事,这是中国人在交通方面的恶习,乱穿马路。在美国,你不守交通规则,被撞伤撞死,是自认倒霉的,人们不会同情你,摆着那么好的交通设施你不用,有规矩你不照办,活该!既害己又害人。 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开车到超市买葱作菜,他看停车场都停满了,有一个残疾人的车位,他想他仅买几根葱,耽误不了几分钟,不碍事,他就把车停在残疾人车位上,接着进超市买了几根葱,又跑回停车处,一看一张 100 美金的罚单已夹在车上,他自认倒霉,回家后,这几根葱他也舍不得吃,挂在那里,时刻提醒自己开车遵守规矩。 一天早饭后,我们夫妇 2 人又步行去公园散步,途中遇见二位中国妇女,均 60 岁左右,每人怀抱一个婴儿,经交谈,一个是浙江来的,来带孙子, 1 个多月。儿子、媳妇是原浙大硕士毕业,来密大读博,结婚生子,媳妇已 30 岁了,第一胎。另一位来自湖北,女儿及女婿都是北大本科毕业,也来此读博,现已读博后,在此结婚生子,这是第二胎,也才 1 个多月,第一胎为女儿,已 4 岁多。 留学生在美国结婚生子是很常见的,一则到了这个年龄了, 26-30 多岁刚好硕士毕业,继续攻博,或是博士学位已拿到手,读博后或工作,学习比较松,这是结婚生子的好年龄,二则乘在美国机会,生子为美国居民,立个美国户口,今后方便,美国无计划生育之说,可以不生,也可以多胎。中国留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倍感寂寞,无兄弟姐妹情,父母也感到独子难带,也鼓励他们生二胎,所以海外的留学生生小孩,一般都是 2-3 胎,再多又无力抚养。 这两位中国妇女自称是到美国来作免费保姆的,在此待着又不懂英文,又不能开车,无生活活动范围,就是周末儿女带上开车到超市转一转,或外出旅游一下,其它时间仅是作饭、带孩子、感到既无奈又无聊,想回国去,可是目前又走不开。 这些留学生的心态也是复杂的,五年下来拿到博士学位,又忙博士后找工作、生小孩。几年下来,也快 10 年,回头一看,国内同学不管是读研或参加工作(包括自办公司的),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日子也过得好,有车有房,有的还捞上了一官半职,自己在这里难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仍然在打工,顶多混到一个付教授的职位,对比之下感到失落,有的生了回国发展的念头,但一打听,国内的职位已经有人了,自己也不一定比那些早回国的强多少。聪明一点的,有能耐的,就两头跑,挣到美元国内用,到国内找感觉。中国留学生一般来讲学习都十分努力,工作也很勤奋,都会受到导师的好评。如果你获得了校方的全额奖学金是不允许留学生外出打工的,你在导师实验室工作,辅导本科生、上小课,就算是打工了,挣钱了,导师和学校会按时付酬劳给你,用不着你操心,学费已免,生活费足够了。奖学金 1 个月 1 千 7 、 8 百元美金,房租 400-500 元 / 个人,余下 1 千 2 百元,伙食自己作,偶尔外买, 200 百元左右,另各种费用 400 元左右,能余 5 、 6 百元。儿子夫妇每月加起来 4 千元,房租 700 元,伙食 400 元(我们在家作饭,三周下来,我们夫妇上超市购物所花约 400 元, 4 个人的伙食费)所以有奖学金的留学生生活是不成问题,还有节约。但是,自费生,半费奖学金的留学生就不同了,要出来打工挣生活费,或靠家庭资助。 到美国留学读研究生很紧张,它不像英国把各国学生来英读书,当成一条发财路。美国有钱,要大学生为它作事,搞科研,作实验,不稀罕你交的那些钱,所以中国学生自费到美国读研,基本上行不通,美国主要的是要人材要优秀的本科生。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经过 TOEFL 、 GRE 考试合格者都可以申请到美读研。难是难在赴美签证上,有些专业它认为是敏感专业不愿外国学生来,尤其是中国。有时学校申请到了,签证又未通过,所以,赴美读书不是很如意的。美国各大学乐意收中国理工科、生物医学专业的,因为美国优秀的学生都去读法律、医学、商科、牙科、经济、金融、银行、保险这些赚钱多的专业,读理工科、生物医学是比较辛苦的,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是强项,也比较容易申请到奖学金,而且是全额奖学金。 留学生说的是朝九晚五,实际上晚上要忙到很晚, 7 ﹑ 8 点钟下课,晚饭后,不是去加班,就是继续看书,到图书馆,每天凌晨 1 ﹑ 2 点睡觉这是常事。儿子由于在北大读了双学位,有物理学位,又有应用数学学位,比美国学生理论要强一些,所以,他的导师常将一些计算、编程的事交给他,他可在家完成,显得轻松些。儿媳是北大医学院毕业,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作实验经常加班到深夜,到时儿子开车去接他,她搞的果蝇遗传研究,到时就要转瓶,否则,时间一过,果蝇成熟交配,基因顺序就乱了,所以常常待在旁边,时间一到,就转瓶。又开始下一轮的培养、取样。还是比较幸运,工作有成绩,有文章发表。 他们昨晚忙到半夜才睡,原来是同来的一位北大女生科研跟不上导师的进度,导师不满意,她本人压力也大,近来患上了抑郁症,同学们在商量怎样帮助她。 有的留学生来了两、三年都未回国去,主要是学习工作忙无时间,导师不批准,只好父母来探亲,父母来又不能开车,又不会英文,每天像我们一样作三顿饭,饭后散步,有的上网炒股,晚上一家人聚一下,周末外出活动,二、三个月后回家。至于农村来的父母就可怜了,死死地在家呆着,又不会上网、看电视又听不懂,想去找个空地种菜也不行,美国每块地都是规划好了的,作什么用途有规定,不能乱来,真是难熬。 我们这一辈许多人 80 年代出国,滞留不归是当初所经历的政治运动,尤其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最荒唐、最愚昧(季羡林语)的文化大革命整伤心了,整怕了,所以不愿回国,怕再来“文革”那一套。 新一代的作法是哪里有发展就在那里,后一代的留学生在这里结婚生子,又带来很多问题,子女忙工作,(钱少,请不起专职保姆)父母来带小孩,不久签证就到期了,又只好走,只好把小孩带回到国内抚养,小孩留学生父母们又免不了思念之苦,电话不断,恨不得天天网上视频见面。 我认识一位女学生,来美 12 年忙读研,考医师执照,找工作,出国 10 年未回国,与父母仅是书信、电话问候。生了小孩,无时间抚养,父母带回国,才送回国三个月,圣诞节放假几天,又私下和别人错了两天假,总共不到 10 天,忙飞回国来看儿子。父母感叹, 10 年不回国,娃娃才回国 3 个月就跑回来,前后一周飞机票钱花了不少。真是父母想儿路那么长,儿想父母只有扁担那么长。现在,她又嫌一个儿子太少,又生了一双龙凤胎,父母也是 80 岁老人无法前往,只好她夫妇自己忙了,好在,她作医生有钱,可以请保姆来照顾。但没有国内那种三代一堂,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的场面。 夫人每天下午准备晚饭,成了一件大事,要准备 6 份,晚上四人吃,学生第二天中午带 2 份,电饭锅煮晚饭都要烧两次。想改善学生们的伙食,也要注重营养,品种的搭配,每次作菜至少四菜一汤,在这里,我们平时又无法去买菜,菜的花样也就那几样,吃完了,就指望礼拜天去大超市购买,真没有国内方便,缺什么,提着菜篮子就到菜市场买去了。在这里,缺什么,只有在冰箱中找。 这几天,在外国的中国人关心的不是股票,而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引起婴幼儿肾结石事件,今日又见到伊利、蒙牛多家奶粉厂液体奶中又检出三聚氰胺,这下事情闹大了,影响很坏,国外的留学生也感到着急、羞愧,国内怎么搞的,怎么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很影响中国的形象。我在国内经常感到胆囊区不舒服,作了多项检查未找到病因,经中,西药治疗仍无好转。出国前我带了一大包药。到了美国却无此现像,现在明白了是国内三聚氰胺牛奶在作怪。我个人认为,能揭露出来,促使改进,也是一件好事,经过这事以后,人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又上一步。 密根大学不愧是美国的一流大学,它占地面积大,环境优美,经费充足。它拥有众多各个时期的宏伟建筑,及设施完善、仪器先进的各类实验室,馆藏丰富、以东亚文化书籍冠全美第一的图书馆。它也拥有许多知名的大师及各个学科领军的教授,加之来自世界、全美各地的优秀学子,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已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10480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旅美印象 1
热度 8 ojx111 2013-8-1 09:05
这是一个比我大得多的朋友写的,得到了他的同意发表. ******************************************************************** 第一篇 旅美印象 初到美国 --- 旅美游记 (1) 第一印象日记四则 2008-9-7 因美国之行,要乘早班飞机,我的心情还是比较紧张,怕睡过头,加之夜间又下雨,一夜休息不好,临近 4 时才睡了一会, 5 时半闹钟响,即起床洗漱,煮鸡蛋,用早餐。快 6 时, 夫人的 小弟弟已开车过来,我们即将两大箱子行李拿下楼,放在车内,累得气喘吁吁。 6 时 20 分即开车到机场,一路大雨,偶有电闪雷鸣,开车十分谨慎,不到 7 时即到国际候机厅等待。 7 时开始检票,发放登机牌,最担心的行李一事,很顺利通过,两个箱子,每个重 23.8kg ,未超标。我们所乘的航班 MU6583 ,因飞机晚到,晚点到 9 时 55 分起飞,经过安检折腾下来, 10 时 10 分才起飞,机上吃午饭, 1 时半到上海浦东。中转换登机牌,又要出关,又上三楼国际厅,要求安检,所喜托运行李随机走,我们不用取,否则,才麻烦。 2 时 10 分检票登机,飞机是空客大飞机,能容纳 400 多人,机上座位坐了 90% 左右,可见每天到美国去的人之多。同机一对成都老夫妇带外孙女到美去看女儿,女婿,并将小外孙留在美国上幼儿园,这是当今中国大陆最常见的现象,儿女在美国读书发展,生了小孩送回国请父母抚养,三岁多又送回美国上学。 2 时 55 分,飞机准时起飞,预计 12 小时后到洛杉矶,我们坐在 30E,F ,旁边一位北大化学系毕业生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博士,他指导我们填海关申请表, I-94 入出境登记表,填了两次才完成,在机上休息睡觉,打盹,吃了晚餐,早餐。 2008-9-8 洛杉矶 -11 时 50 分,到达洛杉矶机场,机场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大,很新,没有浦东,成都双流机场那样新,那样豪华。房顶上各种线路,管道横七竖八排满了,也未见到用装饰板隔开或遮盖住,内墙也是自然的水泥墙面,偶见几幅指示牌,少量的广告。到了移民局检查口,众人排成了几路长队,所有人都是入关,接受检查,我们是到非移民通道,大约 20 分钟,轮到我和金丽,我们一起上来,检查官拿起我们的护照, I-94 表,开始询问头一句,他指着金丽问:“这是你 wife ?”我答:“ Yes ” , 后一句:“ To American Why? ”我答:“ See my son ”他未听懂:“ what ?”我忙把儿子写给检查官的信递上去,他看了一下,似乎明白了,我又递上返程机票,他按程序为我们办了通关手续,出了关,即到行李柜台,取行李。事后才明白,我们夫妇二人看儿子,应该讲“ see our (我们的) son ”仅讲“ see (我的) my son ”,妻子有继母之嫌,那就麻烦,继父母结婚十年才能到美国探亲见儿女。在 5 号行李车上,见到我们二件行李,我的那一件显然是开箱检查过,捆箱带已经解开,我们取上行李,推着排队,等行李检查。同机的北大化学系研究生小黄一语道破天机,“刚才是检查人,现在是检查物”这句话很精辟,世上不外乎是三件东西:一是人,二是物,三是思想,前二者可以检查,思想却无法检查。待到行李海关口,我将物品申请单递上,女检查官听不懂中文,示意我们等一下,“ waiting ”。东方航空公司的地勤工作人员来问我们签字没有,我们答没有,他示意我们赶紧走,于是我们如释重负,将行李推出机场,到门口找接机人,预先联系好的洛杉矶华人阿亮,我们帮他带了 4 条香烟, 10 张光碟, 3 斤海椒面,为帮他带上这些物品,我们还提心吊胆了好几天,怕海关检查,后到机上填物品申请表,才知道所带物品不是违禁物品,数量又少,不必担心。 出了机场,我忙给阿亮打电话,打不通,我急了,原来到美国本土,电话号码就不要再加美国区号,只加上美国地区号,再拨手机号就行了。我忙拿出早已写好的纸牌举出来,四处转动,好让阿亮看见,很快,阿亮看见了,带上了我们到机场停车场找到车,装上行李,送我们到我叔叔家。一路走高速,洛杉矶的高速由于年代久远,并不像国内高速设施那么光鲜,路旁也不见国内高速路常见的防撞栏杆,路石。洛杉矶是个半干旱地方,天干物燥,天空湛兰,地面植被也不多,更见不到参天成排的乔木树木,仅见散在的灌木丛,远不如成都的公路旁的那样花团锦簇,绿树成荫,高速路确实方便快捷, 30 分钟后就到我叔叔住宅处。 叔叔住宅 mterican-- 号,富人区,是一栋 2 层楼别墅,带后花园,并有一个游泳池,楼上楼下十四、五间房,有七、八处带有洗沐的卫生间,环境安静,设施方便、舒适。可惜只是他们二老居住,养了三只狗,狗主要是作伴,供他们消遣,也要守门,叔叔夫妇 2 人居住现状是典型的美国老年人生活情景,儿女长大成人分开居住,二老相依为命,共度余生,与狗作伴。儿女四五个也分散美国各地,仅有一双儿女在洛杉矶,都十分孝顺,定期不定期的来看二老,送吃的送用的,也带他们外出看医生。老人也感到寂寞,时不时遛狗。周围邻居也无往来,各自独院,大门紧闭,叔叔十分热情的接待我们,早早就准备了丰富的饭菜。 我们夫妇住在楼上一间大居室,窗下即是花园,游泳池。 2 时到,午饭后即到楼上洗漱,休息,睡了两个小时, 6 时下楼吃晚饭,才把时差倒过来。晚饭后,到电视厅看电视,知道美国财政部二房贷有变化,晚上休息好。 2008-9-9 晴,睡到 8 时半才醒,下楼吃早点,饭后到住宅附近转了转,拍照。每家每户房屋不同风格,基本格调一样, 2 层小楼,带后花园,带有游泳池,门前草坪,树木不多,偶有花台雕塑, 10 时左右家家户户所雇的花工,清洁工都开着车子来做工,未发现清扫队,原来每家负责门前的路段清洁,晚上 7 时,清洁队到各家来收集垃圾。洛杉矶是地震带,居民房屋都是 2 层,是板架结构,商场更是平板房。 12 时,李妈妈的儿子开车带我们去吃广东早点,到那里的 顾客 大多数都是中国人,讲中国话畅通无阻。 逛商场,发现居然有枪支卖,这是体育用品商场,卖的是猎枪,刀具,散弹头,望远镜,完全可以装备一个班。这个国家太伟大了,能够让居民合法拥有枪支,保卫自身的安全,在美国持枪是宪法规定的赋予居民的神圣的权力。当初美国建国时,华盛顿考虑到美国三权分立,彼此有制约,但是军队无制约,为了防止军队滥用权力,只有让美国民众持有枪支,让民兵来制衡军队,所以制订了此法律。目前全美民间拥有的枪支超过亿支,数量惊人,有的人家里有数支大小不同规格的手,步枪,美国这么多枪支也见有枪击案发生,近年就有好几起校园枪击案。现呼吁加强枪支管理。正是由于民众有了枪支,才不会发生军事政变,社会稳定,政治有序,这持枪法律已深入人心,是无法改变的,那些呼吁修改枪支法,企图剥夺人们持枪权力的呼声,每年都有,尤其是发生校园枪击案后又强烈一些,终不能成气候。 2008-9-10 晴,今日要赶飞机, 5 时 20 分即被叔叔叫醒, 6 时阿亮准时来接我们到机场,乘车从市内高速公路穿过,见识了一下 TOWN ,中心不大,洛杉矶公路立交很发达,顺利到机场,找到 2 号楼,西北航空公司窗口。在确认电子机票时,紧张了一下,服务员的态度不如国内好,生硬,简直不耐烦,行李要交费,每件 15.00 美金,用信用卡交付,行李交付后。待安检时,突感心脏肌肉痛,似乎是心绞痛,但这种痛法,这 10 多年来发生过好几次,不太可能是心绞痛,是否是神经气滞不通,紧张所致。持续 10 — 20 分钟,自然缓解,心律整齐,不快不慢,我服比索洛尔一片。通过安检, 7 时 50 分,顺利登机,与儿子联系,告之已登机,叔叔手机未开。 在机上,并未见到在国内航班上常见青春靓丽的空中小姐,而是三位年龄 40 岁左右的大叔,大婶在服务,上午仅供应两次水,一次为饮料,一次为矿泉水,第一次和国内一样,推着饮料车来逐一问需要什么饮料,我要了一杯咖啡,一杯咖啡送过来,杯子是那种泡沫杯,一用劲就会碎,不是国内常见的纸杯,塑料杯。 2 小时后,大叔大婶穿着围裙,兜中放了一瓶矿泉水巡视,手上拿了几个杯子,问人要水吗,要,就给一杯水。 7 时上机,整个一上午,到中午下机,未吃到一顿饭, 12 时半,饥肠辘辘的下了机,行李收费,减少食品饮料供给,都是美国航空公司应对油价上涨的措施。我发现美国人也平静的接受这个事实,不像国内航空公司还硬撑住,每人还两件行李,每件 23 公斤,只不过从 32 公斤降到 23 公斤罢了,二件行李就是中国航空公司的负担。 美国本土 时区分四个时区,东部,中部,山地,西部(太平洋)时区,密歇根州为东部时区,与洛杉矶时间刚好相差 3 个小时,当地时间 4 时半,我们待行李取出,在路旁等待,儿子夫妻二人开车来接我们,他们的车属于跑车型,小了点,行李放不下,只好放在座位上,四个人打挤,开车回密大,一路高速,车流不断,蓝天白云。取行李过程很有意思,庞大的机场未见到几个亚洲人,只好问美国人“ Excuse me ,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s baggage ?”,还好,热心人指点到行李转盘处,英语问话,就是几个关键词,礼貌用语就行。 到密大儿子住处,将我们行李放下,儿媳即开车到学校实验室去了,还要接着做实验,儿子比较好,在家中看书,上网查资料。住公寓,公寓房都是二层楼,一门四户,每户一房一厅,一厨一卫,客厅带饭厅约 35 个平方,有三处大壁柜。推门进儿子的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乱”, 儿子房间由于家具少,东西多,加之工作又忙,确实收拾得不好,我见不惯。我就要讲,他妈忙制止,我们帮助收拾。在地下室搬上床垫,安了床,我们二人坚持睡客厅,不影响他们,他们二人和多数留学生一样,每天忙到半夜,早上起床较晚,刚好与我们相反,他们二人住卧室兼工作室,彼此少影响。 晚饭,夫人主厨作了一顿四菜一汤的晚饭,也为他们二人准备好第二天午餐,他们好带走,第一顿团圆饭,饭后,儿媳又开车到实验室去了,我本想去看看,太疲倦了,只好改日再去,晚上服了一片安定入睡, 1 时,儿媳才从实验室回家。
958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插针集》旅美印象及其他 序
热度 8 ojx111 2013-7-31 19:06
这是一个比我大得多的朋友写的,得到了他的同意发表. ******************************************************************** 自序 我是一位从医多年的临床医生,已退休多年,现被返聘,仍然工作在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因工作的原因,我撰写了多篇防病治病的科普文章,在报刊﹑杂志﹑网站上发表,受到病人及同行的好评。写作已成了我的一个爱好。 2008 年、 2011 年、 2012 年,我和夫人两人先后三次到美国。第一次是旅游探亲,到美国东、西部游览了多个城市和景点。第二、三次是到美国带孙子,在住地附近走动走动。我有一个记日记的习惯,我坚持记日记,将我在美国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日记有长有短,有详有略。想不到这些日记现在已成了我写游记的素材。 2011 年 7 月,我们夫妇两人随儿子、儿媳到普林斯顿居住。他们在大学作博士后,我们在家带孙子。空闲之余,我们推着小孙子到大学、镇上游玩。看到美丽的校园,整洁的街道,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与美国人接触又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人的友好和善意。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美丽的普林斯顿小城》的游记,向医院院刊投稿。 11 月份,我回国上班,刚好院刊出版,职工见到我都讲,他们喜欢这篇文章。表明人们渴望了解外面世界,了解多元化的美国。 我于是接着写,第三次到美国又写了近 10 篇游记。现在,我将原来的日记又翻出来整理成了几篇不同主题的游记。这些文章严格来讲,不单是游记,也有个人的感想和杂谈,带有随笔性质。这是个人自费出书,我又将我自己认为好的几篇讨论青少年如何健康成长的文章及儿子的作文附在一起,再加上我写的反映医院生活的电影剧本《医院故事多》成为一本书。因为我利用工作和学习之余见缝插针写成的,所以叫《插针集》。希望大家喜欢,并赏赐教诲。
618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珍珠湾周年纪念】珍珠湾初步印象
热度 20 追求永生 2013-6-26 01:46
【珍珠湾周年纪念】珍珠湾初步印象 和这里的新老朋友相比,我是新丁,肯定不会如各位一样,有丰富的经验,别管是建网方面的,还是讨论方面,都需要想各位先贤学习。 不过短也有短的好处,就是比较新鲜,避免了时间一长,就司空见惯,甚至麻木不仁了。 所以就把我的一部分印象和感觉写下来,一方面免得遗忘,一方面给关心的人参考,也可以和各位朋友交换一下想法。 请吃点水果 所写的内容,也许是表扬,也许是批评,当然,也许由于角度不同,解释的方向也就不同。 我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不分轻重,无论褒贬。 第一,总的感觉,这里比较注重人际交往,大家互动比较多,而且多是良性互动。这个非常重要。网站毕竟要靠大家来共同维护,都有这个意识,大家就有可能越来越愿意来,形成一个习惯。因此,我也建议每一位网友也注意这一点,大家一起来建立和维护这样一个友善的环境。大家互相理解,体谅,鼓劲,和宽容。比如一个简单的事情大家都可以做: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都去欢迎,起码打个招呼,即使不能如同盒子那样给我一个两千美金的大红包。 第二,这里的网站管理人员和网友比较亲近。别管是和大家一起讨论,还是帮助大家解决问题,都是这个关系的体现。这个我的感觉比较深。在其他网站,一般管理人员都躲在幕后,很难和他们直接沟通。遇到问题,也需要颇费周折,才能和他们联系上,更别说得到解决。他们那样做也许有他们的理由和优点,我不想多做评论。但是,缺乏人性化是肯定的。网站就是把不同的人聚在一起,人性化应该是首要的考虑。否则大家都各自躲在小楼成一统就得了。虽然网站负责人有鲜明的政治信仰等观点可能会引起潜在的问题,不符合美国目前的文化习惯,可是我是赞同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这里不是美国政府,也不是美国的文化环境的公共场合。更重要的,我们这里讨论的对象,都不是一言不合就起纷争的政敌或者陌生人。美国人之所以不谈论政治信仰或者私人问题,实际和中国人的谨慎是一样的,就是避免交浅言深。实际上,即使在办公室里,和自己的朋友无论是政治,信仰,还是私人问题,照样畅谈无误。真正的朋友之间,整天鸡毛蒜皮也没意思;理当讨论跟深层的问题。我希望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做法,无论是我们网友还是网站管理层都有意识地加强这样人际互动和友好和谐的关系。 第三,我觉得网站发文和各个功能之间的联系都比较好,甚至相当强大。比如我在微软办公文字系统准备的贴文,无论颜色和格式都可以原样贴到日志上面,这个非常方便,节省时间,而且效果很好。还有一点,就是一个贴的容量很大,不用强迫分割。我迄今为止没有遇到贴文的上限。日志的贴文可以分别连接到论坛和文集上去,这个也很方便。我遇到的唯一问题就是这样的连接在被连接的版面不能看到全文,也不能看到连接。据说是因为我的IE不是第十代的原因。 第四,也感觉到了持续不断的广告的搅扰。似乎网站在不断的清除,但是依然时常在贴文尤其是回复中看到这样直接的或者隐含的广告。这些广告的严重程度也许和网站应用的现有技术有关,由于技术比较先进,以至于不能完全避免这些广告的渗入。我不知道具体情况,只能提一些泛泛的建议。我觉得要防止机器人广告,对新用户的网名和密码可以有更严格的要求。比如,网名必须用汉字,密码的长度和组成,以及每次都要用这些登陆等等。这些虽然对常来的网友稍微麻烦一些,但是如果有效,还是值得的。 第五,这里可以建立文集,而且文集可以分专集,很好。这样非常便于所有者管理和收集贴文和读者寻找。论坛似乎也有同样的功能。这里我必须提一下,就是负责建立文集的网站管理员非常热心,不怕麻烦,非常及时地帮助我建立所期望的文集。我愿意借此机会特别致以感谢。 第六,作为一个公共网站,力图维护一个友好的讨论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网站,每一个网友的自律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个自律的集合,就显明了整个网站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比如说,人人都不进行人身攻击,不说恶言恶语,用语文雅不粗俗,注意的话应该不难作到。又比如,大家观点不同,可以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交叉的话,就按大家共同接受的标准对话,而不是限制别人表达,更不是一味贬低对方的信仰和信仰对象。我们知道美国的容忍政策和保持差别,但是严格限制歧视。这些文明规则应该是我们的最低要求。为了使相应的讨论更深入和有益,坚持自己观点的网友应该注意保持一致,这是认真讨论的起码要求。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自律,而不是靠别人强制,才有意义。其实有些时候,如果大家都是知交好友,宁肯为了对方自己吃亏,话说过头点,根本就不算回事。而要成为朋友,关键是对人要出于好心待人。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交往和讨论中坚守八个字:出以善心,话语合宜。 第七,寄希望于各位网友和网站各级管理以及维护版面的网友,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建立和使用好网站,使大家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繁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余,来到这里,休息身心,获得知识,找到乐趣,建立友谊。
33141 次阅读|67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印象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3-6-22 06:40
  我在清凉的夏日早晨抵达莫斯科。办完所有手续走出机场,清晨6点的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空气里有一股泥土混杂青草的芬芳。   一位身穿制服的俄罗斯男人正坐在路边的石椅上抽烟,40岁上下,若有所思、凝视远方。“你能说英语吗?”我急于贴近这座城市,忍不住小声试探。他不看我,依然凝视前方。良久,转头答了一句“不会”—用的倒的确是英语。随后,他慢悠悠地起身走开。 这就是我对俄罗斯的最初印象。空气新鲜,绿树成荫,普通人生活闲散,似乎都有烟瘾,一副爱搭不理的慵懒姿态。随后的一周里,这一印象一再得以加强—无论是在餐馆还是商场,服务员永远爱搭不理地站在一边;如果17点下班,请别期望还能在17点01分叫点什么吃的。   这是一座完全陌生的欧洲城市,却隐隐约约带着似曾相识的味道。    孤独的俄罗斯女人   莫斯科街头美女如云。目力所及,满大街都是长腿、翘臀、细腰、大胸的姑娘们,她们自然、大方、开放、独立,只要男人愿意,一切都有可能,但我们的导游小张笑着说,“我只觉得她们热情得可怕”。小张来自内蒙古,如今在莫斯科大学攻读研究生。与大部分在外留学的学生一样,靠假期做导游维持留学生活的日常开支。   小张介绍,他所在的班级中,一半以上是女生。在人口比例上,俄罗斯似乎一直没能从大清洗和卫国战争中恢复过来,男女比例一直严重失调,“俄罗斯寡妇”(如今称“俄罗斯单身女人”更合适)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据俄罗斯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男女比例为1000∶1147,人数分别为6700多万和7700多万,整整相差1000万。俄罗斯的《新消息报》也曾发表题为《婚姻合同》的文章,说俄罗斯现在每100名妇女只能分到97名男性,而俄国非传统性研究专家认为,如果再刨去酒鬼、烟鬼,每名俄罗斯女性大概只能分到0.6名男性。   “三十岁就当奶奶,干活的都是老太太”是小张对俄罗斯姑娘一生命运的概括。一般人很难辨认出俄罗斯少女的真实年龄,她们一般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含苞待放,而东正教不允许堕胎的规定让一些女孩儿早早就做了母亲。“这种命运往往是一代传一代,所以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当奶奶也没什么奇怪的。到了晚年,她们不像中国人那样会有子女赡养,莫斯科的离婚率又奇高—这两天最热的新闻不就是普京宣布离婚了吗?所以,注意观察,莫斯科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广场、景点里,管理人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们的晚年只能依靠自己出来做点事来维持。” “七姐妹”建筑群   在能够眺望莫斯科全景的麻雀山上,我看见了几乎可以用巍峨壮丽来形容的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也就是惯称的“莫斯科大学”。   “这是苏联时代的印记。”讲起旅游景点的历史,小张信口就来:“苏联在二战中以极大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也崛起为世界第二强国。但在斯大林看来,在莫斯科城里,红色建筑却极为缺乏。存世的瓦西里大教堂、红场、克里姆林宫等等都是之前的历史建筑。赫鲁晓夫曾回忆斯大林的原话:我们赢得了战争,到时候外国人会来到莫斯科参观,可我们连摩天大楼都没有,不过是个无精打采的首都,比起曼哈顿来简直差远了。”   因此,倘若克里姆林宫或者红场让你和赫鲁晓夫一样大失所望、觉得它们与俄罗斯的宏大规模不相匹配的话—苏联时代由斯大林下令建造的建筑物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什么叫“大国风范”。   二战后,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市中心周围建造了莫斯科大学的教学主楼、乌克兰饭店、艺术家公寓等七座建筑,统称为“七姐妹”建筑群。这些建筑综合了巴洛克式城堡塔、中世纪欧洲哥德式与美国1930年代摩天大楼的特色,气势磅礴、高耸入云、雄伟壮丽,且布局极为讲究对称,装饰也异常富丽堂皇—这种建筑也被称之为“斯大林建筑”,眼前的莫大教学主楼正是典型代表。“这跟斯大林本身好大喜功的性格非常吻合……”小张不忘卖萌。   1953年,莫斯科大学的这座主教学楼竣工,成为当时欧洲最高的建筑:中心塔高240米,共36层。据说,后来清华大学主楼的造型设计也借鉴了此种建筑风格。实际上,中国国内现存的“斯大林”式建筑远不止清华大学主楼一座。为纪念中苏人民友谊而修建的上海展览中心、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农展馆……都能感受到明显的“斯大林”风格。北京长安街附近众多的部委办公大楼和公共建筑也是如此。在那段中苏关系的蜜月期,中国全面向苏联学习,中国人民都深信“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即便对中苏历史不太熟悉,也大多听说过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的事迹。正是在这里,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从四面八方赶来,期盼得到毛主席的接见。1957年11月17日下午6点多,毛主席出现在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一开头就对留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那是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意气风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一消第一次访苏时的不快。赫鲁晓夫在中共代表团第一天抵达莫斯科时,便登门拜访,对毛泽东事前提出的要求一一照办。毛泽东被安排居住在克里姆林宫沙皇的寝宫内,苏联人还特意为他定制了一张木板床,把卫生间的马桶改成了蹲式的。 中国中老年游客的情意结   “毛主席万岁!人民币万岁!”在克里姆林宫外的小贩那儿,我听到了俄国人说的第一句中文,也亲眼见到了安妮·阿普尔鲍姆在《古拉格:一部历史》的前言里描绘的那一幕:在俄罗斯的旧货摊上,轻易可以买到苏联的军用物品:军帽、奖章、绶带饰物和小别针,还有曾被苏联小学生别在制服上的列宁和勃列日涅夫像章。   小贩开价100元人民币,希望我买下他手里那顶别满奖章的军帽。我摇了摇手,如躲避任何街头兜售货物的小贩一样打算走开,他不依不饶,开始减价:“80人民币,80人民币!”他几乎要把帽子硬塞到我手里。   “你的中文说得真好。”我试图绕开购买的话题,与他攀谈,“一般买帽子的人都是中国人吗?”还没聊开,另一中国旅行团的游客已经三三两两经围了上来。“100人民币!100人民币!全部!”他看到了更大商机。   能用钱买到的还有与“列宁和斯大林”合影的机会。在克林姆林宫前,我远远看见了插着腰的列宁和拿着烟斗的斯大林,原以为是雕像,走近了才发现,是两个长相酷似领袖的演员。只要花上200卢布,就可换来一张合影—来自中国的旅游团是这里主要的消费群体。   如今,中国的中老年旅游团已经成为俄罗斯旅游的“生力军”。他们挂着单反相机,戴着鸭舌帽,背包里塞着装满热水的玻璃杯(有的还一定要放些茶叶)。他们说上海话、四川话、东北话……“咔咔咔”地按动相机快门,为退休生活留下了充实的剪影。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近五年赴俄旅游的游客中,超过70%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俄罗斯联邦旅游署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中国访俄游客达 34.3万人次,较上年增长47%,在所有客源地中增幅最大。   阿尔巴特大街始建于何年无法查考,但从俄罗斯官方出版的《莫斯科年鉴》看来,最早可追溯到1493年7月28日。当时,俄罗斯的名门望族如托尔斯泰、加加林、亚历山大等大家族都落户这里。我在阿尔巴特大街的店铺里挑选俄罗斯套娃。这里的套娃形象十分丰富,有传统的俄罗斯姑娘、著名演员,还有体育明星和国家领导人—十分戏谑的是,打开印有普京头像的套娃,里面竟然是小一号的梅德韦杰夫!套娃可以拆开,一层套一层,我数了数,发现只有8个—这与导游交代的俄罗斯套娃一定成单数的说法违背。   “为什么只有8个,不是单数?”我一时性急,中文脱口而出。这时,身边一位操着中国北方口音的老者,竟然笑眯眯地当起了我的临时翻译。答案是:俄罗斯人认为单数才吉利,所以正宗的俄罗斯套娃都是5个7个9个。但俄罗斯人知道中国人喜爱双数,所以又“因人而异”地特别制作了4个6个8个的数量。   “小时候,我学俄语,但一辈子没正式用过。”他没等我问,自己解释起来,“年轻的时候受苏联影响太深啦,现在年纪大了,趁身体好,好好来看看。” 出行指南:   1. 旅行时间:俄罗斯最佳的旅游时间为5-10月,其时的俄罗斯凉爽宜人,最适合前往避暑度假。4月前去最好多带点保暖衣物。   2. 银行卡及现金:俄罗斯大型商店可以刷MasterCard、VISA、银联等信用卡,不流通人民币,需要在出国前将人民币兑换为美元或欧元,到当地后再兑换为卢布。进出海关时,不宜携带10000美金以上等值外币。   3. 插座:全俄罗斯境内电压为220伏特/50赫兹,且插座使用圆柱形欧式标准插头,需提前准备好转换插头,德标或欧标转换插头即可。   4. 俄罗斯酒店房间内一般不配备热水瓶,有饮茶习惯的游客需自备电水壶或便携式水杯,另还需自备肥皂、牙膏、牙刷等日用品。   5. 出租车:俄罗斯出租车一般需提前向出租车公司预定,较为安全,但价钱较高;也可在大街上随手拦私家车,但注意安全,价格面议。   6. 地铁:市内交通主要以地铁为主,由11 条主线及4 条支线组成,全程160 个站,不过主要景点集中于某几个站,自助游的话建议早一点出门,因为要辨别全俄文的站名及指示。无论过多少个站,市内地铁票价每程为人民币7 元左右,建议可一次购买5 程或10 程的套票,价格更低。 Умом Россию не понять , в Россию надо только верить ! 常人理解不了俄罗斯,在俄罗斯,需要的,就是信任!
个人分类: 俄罗斯资料|1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杨澜:女人一定要有钱。】
热度 5 8288 2013-4-2 15:58
【杨澜:女人一定要有钱。】女人一定要有钱; 情妇也会输给你,忘了在哪本书看过,但内容印象深刻。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567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转贴《印象朗格多克》
热度 3 中西部人 2012-8-4 09:52
印象朗格多克 我对朗格多克葡萄酒那令人陶醉但又无以言状的美味的真正体验, 起先并非来自酒杯中,而是来自原野。 那是在法国南部,东临地中海, 西接波尔多的一大片丘陵地带,那片叫做朗格多克, 风光秀丽的充满人文气息的原野。 站在高处,极目四野,丘陵起伏,延绵无际。 到处是葡萄园,到处是乡村美景。地中海吹来的暖风, 夹带着葡萄叶的清香。 我从未见过葡萄树和果实能如此与人亲近, 那黝黑晶莹饱满可爱的果实,垂手可摘。 翻译告诉我,你昨晚喝的葡萄酒,就是这优良品种酿就。 真的?我喜出望外,马上摘了一粒,送入口中, 那葡萄便连皮带肉,连汁带籽, 甜蜜蜜润滋滋滑溜溜地穿过喉咙进入食道。 好爽好爽! 我真是无比自豪,作为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我有幸代表中国摄影家,代表家乡泉州来到友城埃罗省, 行走在朗格多克这片诗情画意的土地上拍摄"茶酒对话"专题, 这是我摄影生涯中最值得记忆的经历。 嘿嘿!此刻的我,正独享着这份最原生态的美味, 零距离接触这美丽的葡萄仙子,在她尚未化作美酒之前, 在蓝天白云和大地的见证下,亲吻了她一番! 从此,我的血液中有了朗格多克的酒精。 人间真正的美酒必然有她的历史和文化,确切地说, 应该是因历史和文化所酿成,反过来她又作用于对方。 她们的个性因不同国度的历史人文而不同, 她们的口感因不同民族的传统工艺的差别而异。 那么什么是朗格多克葡萄酒的个性?我不敢妄加评说。 但有一天,法国欧亚文化交流协会主席郭南平女士告诉我: 每逢周末夜晚, 埃罗省会䝉比利埃市喜剧广场便聚集了来自各路的葡萄酒迷, 在此派对,载歌载舞,一醉方休。我大感兴趣, 要求她周末一定带我去体验。我想弄明白, 究竟法国葡萄酒在法国人精神世界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在那个明月当空的周末之夜,我加入了狂欢的喜剧广场。 我很喜欢喜剧广场这个名字, 是否䝉比利埃的市民因特别钟爱他们的世界著名的喜剧作家莫里哀而 为他建造? 也许,他们更在乎巴尔扎克?因为这个法国的大文豪, 就曾把他的小说集统称为人间喜剧。 呵呵,那又有什么关系? 因为我已经陷入了这个充满喜剧氛围的舞台。 我看到一幕幕的人间喜剧, 不管这数以千计的民众有数不淸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今晚, 只要有酒,大家都忘了烦恼,都是那么的纵情! 那天夜里我也喝多了,飘飘然,镜头乱晃,真的是" 放浪于形骇之外"也! 过了两天,九月十二日,我的生日,刚好是中国的中秋节, 我想再次体验在异国对月举杯的心境, 于是特别邀请郭南平夫妇和我的法国翻译让先生吃饭喝酒。 我们订了一家有户外餐桌的中歺馆,喝到明月西下。 当夜,我触景生情,赋诗一首:难得生日遇中秋, 地中海岸逍遥游;遥向家山寄乡恋,清风明月葡萄酒。 好家伙!清风明月葡萄酒, 这可是最地道的朗格多克的葡萄酒呀! 但,你别以为法国葡萄酒就唯波尔多是尊,据我深入调查, 那波尔多之所以出名,乃因历史上它曾为英国所占, 曾经是英国殖民者贩卖黑奴的中转站。 殖民者把黑奴转卖到世界各地,同时也把波尔多葡萄酒倾销。 英法战争后,英国战败,波尔多重归法国。英国人走了, 但在他们多年统治下, 波尔多人却学会了英国人善于营销打品牌的本事。久而久之, 波尔多就成了世界名牌。 咱们中国人对洋酒本来就一知半解认驴为马, 这些年国人开始疯上法国葡萄酒,皆因达官贵人们为了显赫, 一掷千金,非名酒不喝,此风一盛,于是波尔多葡萄酒被炒成天价。 孰不知,目前波尔多的年产量才六亿瓶,而朗格多克达二十亿瓶! 而且质量并不逊于前者。 于是波尔多乘机大量购进朗格多克的葡萄酒,然后贴牌卖出, 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到头来,朗格多克的酒农们只得到微利。 这与中国当今许多出口型的代工企业又有何差别? 噢,天生老实善良,固守传统,与世无争的朗格多克人, 直到进入本世纪才发现光会做好酒是不够的,还要有生意头脑。 于是他们开始主动走向世界,走向中国市场, 于是才会有埃罗省与泉州市结为姐妹, 才会有茶酒对话的文化交流活动和本人身背相机在朗格多克上山下乡 的故事。 然而茶与酒本身是不会对话的, 那是在象征中国与法国人民之间的对话。有趣的是, 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流, 并不象把茶倒入酒中或把酒倒进茶里那么愚蠢, 也不象贸易往来的合同那么简单地体现货币的价值, 而是一件非常困难复杂和需要长期沟通,但却有深远意义的事。 我不由想起在朗格多克期间, 那几位热心帮助我的法国翻译朋友。在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 我深刻地感受到,语言不通是两国文化交流最大的障碍。 2008年底,我应邀赴美国几所大学交流,也同样感慨系之。 但是,感情是第一位的,只要有感情, 有对文化艺术共同的爱,即使语言不通, 我们之间还是可以通过悟性去了解对方。 我一共有五个翻译轮番为我开车和作向导, 前两位是郭南平女士和她老公高旭先生,后三位是法国人让先生, 菲利普先生和N女士。 这三个法国人都是欧亚文化交流协会的志愿者, 他们酷爱中国文化和艺术,但其中文水平除了菲利普基础较好, 另两位和我说中文,大多数情况下我是靠猜的。 他们的洋腔洋调令我捧腹大笑, 而我却在为他们正音的过程中也学了几句法语。 他们都是那么幽默浪漫热情可爱,那位女士虽然只陪同我两三天, 却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她已经七十岁了,却象少女般活泼好动。 她开着一辆意大利跑车载我去山里釆风,开得飞快。 一路上跟着汽车音响唱起意大利歌剧, 到高音时竟然双手离开方向盘纵情发挥!让先生也七十开外了, 身材高大,形象极佳,真象法国电影中的硬派英雄。 最年轻的是有越南血统的菲利普,外表高大,五官突出, 完全不象个亚洲人。他是个艺术家,对当代艺术颇有研究, 特别是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和电影有相当了解。2004年, 法国马赛举办了<身体•中国>的当代艺术展, 他就是该活动的艺术总监。由于对话顺利, 我从他那里了解了更多关于法国当代文化艺术的信息。 在他的引导下, 我有机会参观了朗格多克地区的一些人文史迹和当代艺术馆。 他甚至带我到赛特岛一处偏僻的小巷, 参观一个当代艺术家的私人展览馆。 又在日落之前赶到距古城尼姆五十多公里的世界文化遗产嘉德大渡槽 。站在大渡槽下河畔,仰望映照着落日余晖, 显得无比壮观的这座两千多年的古建筑,不禁感概万千。我联想到, 中国古代和现代也都建造过大型渡槽,但都是用于灌溉和百姓生活, 而这座嘉徳大渡槽,当年却纯粹为了向皇宫的喷泉供水! 太奢侈了吧? 不,我反而觉得, 这是古代法国艺术家的一件超级大地艺术。 太阳下山了,红霞满天。当我站在河对岸山坡上, 回望被大片葡萄园簇拥着的嘉徳大渡槽宏伟的身影时, 耳边仿佛响起马勒的<大地之歌>。 就这样,我在翻译们的陪同下, 走遍官方指定的朗格多克地区十九个最典型的葡萄庄园, 拍摄他们的葡萄园,酿酒厂,百年传统工艺和现代流水作业。 我参观了庄园中的古堡,古老的地下酒窑, 结识了不同个性的酒庄老板, 品尝了他们从地窑酒桶中抽出的葡萄酒,听他们讲述家族的故事, 感受到他们的人文精神。 我很惊讶, 这些从葡萄园中向我们走来的身上带着泥土气息的老板们, 他们中竟有诗人,有画家,雕塑家,音乐家,摄影艺术家, 装置艺术家。大概,他们把种植葡萄和酿葡萄酒也当作一门艺术吧, 因为我就曾经参观过一个地下酒窑, 那产品展示区分明就是一个当代艺术的展厅。 而在另外一个地处偏远的酒庄, 那个上了年纪却风韵犹存的女老板是个诗歌迷, 她每年都要举办诗歌笔会,然后将获头奖的诗歌印在酒标上, 作为馈赠嘉宾的礼品。临别前,她送给我一瓶诗的葡萄酒, 并希望我喝了这瓶酒能获灵感,为她写一首诗。 我当然很想喝又舍不得喝,如今,那瓶酒就摆在我书架的上方。 这就是朗格多克。这就是法国。在欧洲这个最古老的, 视葡萄酒和艺术为生命的国度,即使在欧债危机的今天, 人们可以省吃俭用,但酒是省不掉的; 他们可以由于经济拮据而取消一䠀国外旅行, 但为欣赏一场交响音乐或一出歌剧,宁可借款。 这,也许就是我的法国之行,除了拍摄之外, 我最需要寻找的法国吧。 于是,我对<茶酒对话>有了新的解读。 正如茶是中国人日常的饮料一样, 酒则是法国人的日常饮料。 虽然酒对激发中国艺术家的灵感功不可没, 比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兰亭叙> 的诞生就是借酒发挥的典范。但亊实上,中国人大部分时间喝茶, 法国人却大部分时间喝酒。而且, 我从未听说有哪位史上的大艺术家的大作是借助于茶的后劲。 问题出来了: 假如一个中国的泼墨画家和一个法国的印象派油画家一块儿创作, 为了激情,你说他们亊先应该喝酒还是喝茶? 答案也许是:先喝酒,等画完了再喝茶。 再见,朗格多克!
20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以下东西,只要你曾经拥有过一件或有印象的,就说明你老了 ...
热度 7 8288 2012-6-21 15:36
个人分类: 图片|7399 次阅读|5 个评论
12下一页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23 18:34 , Processed in 0.105800 second(s), 44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