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计算机程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英国研究人员称银河系高等文明数量高达40000个
热度 1 稻草 2016-3-14 16:27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从未在地球之外发现过有智慧生命存在的任何信息。有怀疑论者甚至宣称,在我们的地球上就可能隐藏有其他类型的智慧生命。 英国爱丁堡天文台的研究人员顿坎.福尔冈不久前便尝试着构建了数个用于测试生命在银河系出现过程的模型。为此,他还利用了在最近几年内获取的有关其他天体化学构成和太阳系外行星的数量与特性等数据。 通过对比各种模型的运算结果,福尔冈得出结论称,在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着300-40000个高等文明,而且它们完全有能力与地球人类文明建立联系。 如果按照天文学家Frank Drake提出的公式——即现在我们所谓的Drake公式,用以揭示地外智慧存在的可能性,如果一个文明能够克服最初的技术导致自身毁灭的倾向,则文明可以延续相当长的时间。如果这一结论是正确的,那么无论如何,在整个银河系中文明的数量将会是非常庞大的。 福尔冈在其研究过程中利用了大量有关恒星质量、亮度和它们在银河系中所处位置的数据。他还专门开发了一套计算机程序,用以模拟各种行星系统的运行。虽然无法确定银河系中行星的准确数量,但目前已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的数据为福尔冈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之后,他便运用该程序模拟了一个行星系统要孕育生命和文明所需的条件。为了使研究的结果更具合理性,福尔冈总共构建了三种不同的模型。 银河系高等文明数量高达40000个 在第一个模型中,生命形态能够以合理的速度在行星之间传播。不过,福尔冈在该模型中将生命的传播范围限定在一个恒星系之中。在此情况下,银河系中高等文明的数量可以达到3.8万个。 在第二个模型中,生命无法从一个行星迁徙到另外一个行星上,同时,生命出现的条件也被限定的更为严格。在这种情况下,银河系中出现生命的几率较前一种情况下降了百倍之多。而可能出现的高等文明的数量也只有大约400个。 在第三种模型中,地外文明倍假设可以非常迅速地发展,但其发生自我毁灭的几率也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高等文明的数量也会很多,大约在3.1万个左右。 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福尔冈在第二种模型中并未引入文明发生自我毁灭的因素。 当然,即使按照福尔冈最乐观的估计,银河系中两个可能有文明形态存在的恒星系统之间的距离也不会低于1000光年。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福尔冈在研究过程中将地外生命的特点限定的与地球上的非常类似。但事实上,最新的研究显示,生命可能具有的形态和存在环境,远比人们先前想象的复杂的多。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人机较量最大的差距是心理素质
热度 3 岳东晓 2016-3-11 04:00
李世石对阿发狗输掉第一盘后,我真希望他能赢一盘。昨天,我坐在计算机前,看了第二盘人狗巅峰决战整个棋局的现场直播。看到李世石颤抖的手,涨得通红的脸,额头上似乎有的汗珠。。。唉!不禁有一点感同身受啊。 人机较量,最大的差距是可能心理素质。 当李世石把棋子放在棋盘上认输,那是何等的无奈。围棋在不久的过去还被认为是人脑优越的证明,而现在世界顶级的围棋高手在计算机面前,不得不俯首称臣。有人说,这场比赛无论谁赢,都是人类的胜利。阿发狗程序是人写的嘛, 主持程序开发的那位博士水平只有围棋业余初段, 赋予阿发狗棋感的那些数据库也是人的经验嘛。 阿发狗击败职业二段之后,我很轻松地写了这篇《 计算与思维的界线 -- AlphaGo 电脑怎样击败职业围棋手 》。我写道:【即使对于人脑,围棋的“感觉”其实也是基于经验的积累,而这个经验是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承继、摸索而来。地球上即使是智力再高的人,如果只告诉他围棋规则,而没有这个围棋经验的学习,他能够很快成为高手吗?。 。。而当计算机程序能够灵活地运用以前积累的围棋经验,包括布局阶段的”感觉”,她就完全可能超出人脑。即使在布局阶段仍然稍逊一筹,只要不太落下风,以当今计算机的速度,正确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在中盘拼杀以及中盘收官之中将无疑具有令人望而生畏的优势。】 但是阿发狗在棋盘上的那些招数完全是它自己判断、运算的结果。它的“思维”(或者“计算”)是一种独立的存在。面对计算机那些“非人”招数,李世石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看到李世石惨败的事实,我不得不感到某种震撼甚至忧虑。 人类创造的智慧并不见得是人类的胜利,这一点《Frankenstein》一书早就充分预见了。 即使人类创造的独立智慧是没有恶意的,相关的忧虑也仍然存在。也许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大部分人类的脑力劳动,甚至可以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独立设计各种产品。如果那一天到来,那么人类本身的脑力或许将不断退化。就像有了计算器,很多人已经不大会算数一样。想想看,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学会一门专业的入门知识要10多年时间,要成为职业人士需要20年。而计算机呢?简单复制。李世石天赋聪颖, 从小下棋,多年学习、训练才到这个程度。现在你把阿发狗考一份(其硬件也不贵),就有了超过李的围棋手。如果计算机还能做其他本来需要人动脑筋、需要创造力的事,还做得更好,那会是什么结果?小学生不会在计算器面前觉得自己笨,毕竟计算器是要你按键的。如果现在有一个计算机跟你交流,你不会的什么问题都给你主动解决了,处处比你高明,估计很多事情你就不想去学、去思考了。
个人分类: 科普|69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上海交大成功实现人脑意念遥控蟑螂行动
热度 2 稻草 2015-6-5 09:56
  这个事实说明,思维的心理表现,可以通过信息传递,同时,心理和信息是两回事, 统一论 已经说得很明白。中国人对思维的认识比美国、欧洲要早几千年,这是中国发展的机会。 科幻电影《阿凡达》虚构了利用“脑—脑接口”技术实现异体生物控制的科学梦想,电影中的幻想能在现实实现吗?昨天,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广晔在导师张定国的指导下,成功利用人类的大脑意念遥控活体蟑螂。这只蟑螂在人脑的指挥下,竟然完成了S形轨迹和Z形轨迹等任务。   建立功能性“脑—脑接口”   据介绍,该研究建立起了人脑与蟑螂大脑的功能性“脑—脑接口”,把人脑信号发送到了蟑螂大脑,实现了人脑对蟑螂运动的远程无线控制。   控制者头部佩戴便携式无线脑电采集设备,控制者根据视觉反馈和视觉刺激,脑部产生方向控制意图;计算机程序解码脑电信号,识别控制者的控制意图,控制意图转换为控制指令后无线发送到蟑螂的电子背包接收器;蟑螂脑部的触角神经被植入了电刺激的微电极,这样就制作出了一个可控的活体“机器动物”。   利用蓝牙通信技术,建立计算机同电子背包的无线通讯,电子背包可接收来自控制者大脑的指令,通过侵入式神经电刺激技术向蟑螂的触觉神经发送特定模式的电脉冲,进而实现人脑对蟑螂运动的控制。   据介绍,该成果获得2015年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IEEERAS)学生视频竞赛第二名。这项研究实现了人脑实时控制活体蟑螂走S形轨迹和Z形轨迹等任务。研究者指出,此项技术拓展了传统的脑机接口技术,初步尝试了“阿凡达”式的脑—脑通讯,将来亦可用于现实中复杂地形侦查、排险等操作,还为“脑联网”的兴起储备技术奠定基础。   据悉,研究者近期还将继续改进控制模式,实现多人协同控制多只蟑螂竞赛模式演示。   大脑遥控指挥实验非首例   据悉,交大学生这种大脑遥控指挥外物的实验,在国内也并非首例。早在2012年,浙大就通过微型芯片实现了猴子利用意念控制机械手。   据介绍,为了完成这项实验,科研人员必须先在一只猴子大脑运动皮层,植入两块4毫米×4毫米芯片(96个电极),这两块芯片与200多个神经元相连接,用来感受来自神经细胞的脉冲。而芯片的另一头连接着一台计算机,它实时记录着这只猴子一举一动发出的神经信号。   科研人员再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成功提取并破译猴子大脑关于抓、勾、握、捏四种手势的神经信号,使猴子的“意念”能直接控制外部机械手。   据了解,将芯片植入动物甚至人的大脑这种实验,都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比如,浙大的这项实验就需要通过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论证和批准。   据预测,将来人类可通过大脑讯息,直接和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软件交互交流,不用鼠标和键盘便可开启程序和在计算机撰写笔记。相关技术将来更可发展为“大脑网络”(brainnet),让人类以大脑讯息直接沟通。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509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4 13:47 , Processed in 0.023337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