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格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诗词入门》(鹏程)
热度 11 pengl 2015-1-2 04:50
前序:昨晚年夕聚会,聊起诗词韵律。今儿个就把首发于 四年多前 《 诗词入门 》搬过来, 略 作修改, 以便朋友们 今朝一窥门道,来日吟诗赋词,一展太白东坡之风采。 其实,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时,已沉淀在你的文化里;古诗词在你牙牙学语到孜孜胎教“床前明月光”时,已流淌在你的血液里;古诗词在你不经意地说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情人眼里出西施”时,已弥漫在你的生活里。所以,不论你吟诗与否,你已经是个诗人了。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 中国诗词的演化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包括“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不朽之作在内的三百多篇诗歌。在语言的句法上,《诗经》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屈原以其在《离骚》 中的呐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楚国开创了一种叫“楚辞”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五个字一句)和七言句(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两种分类。第一类是古体诗(也叫古风),以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为主,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二是近体诗,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 。格律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字句、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词是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来的新的体裁,所以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之为“长短句”。词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所以又被称为“宋词”。 以下先谈唐诗(即(唐代)近体诗或格律诗),再谈宋词。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把唐诗的特点概括为字句、用韵、平仄、对仗四个方面。容我一一道来。 唐诗的要素 1 :字句 唐诗(即格律诗)根据其句数(四句或八句)和每句的字数(五字或七字),可分为五言绝句(五绝)、五言律诗(五律)、七言绝句(七绝)和七言律诗(七律)四种(如下图所示)。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表 1 :常用唐诗分类 唐诗的要素 2 :用韵 诗歌要押韵,这是诗歌与散文最大的区别。唐诗押韵有如下要求: 1 、一般押平声韵( 如用 新韵, 即现代汉语四声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 。 2 、偶数句押韵,奇数句除了首句(可押可不押)外不押韵。 3 、押韵时只能用同一个韵部的字,不能混用其它韵部的字。 到底什么是格律诗韵呢?最能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撰的《平水新刊韵略》(简称《平水韵》) 。该书把唐韵中某些可通用的韵部合并成为 106 韵,又叫“诗韵”。所以唐诗押的是《平水韵》 106 个韵部中的 30 个平声韵。 有兴趣了解 106 个韵部细节,请参看百度百科的《平水韵》: http://wapbaike.baidu.com/subview/125886/125886.htm?uid=E6E3FF47AAF72BFEE883614DE55D3332bd_page_type=1st=1step=5net=0page=150001bk_fr=remaining 让我们来看个用韵实例吧。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留下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图 1 : 张继《枫桥夜泊》 对照上述 押韵要求: 1 、 押的是平韵。 2 、偶数句句 2 和句 4 押韵;奇数句中首句选择押韵,而句 3 则依规定不押韵。 3 、 押的三个字天 、眠和船都 属于“下平一先”韵部。 唐诗的要素 3 和 4 :平仄与对仗 平仄是构成唐诗最重要的因素。平是平声的意思,仄就是不平的意思。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 在实际写诗填词中,可以使用在线新华字典,查找任何一个字的平仄和韵部: http://zidian.odict.net/855449823/ 古人区分平仄的目的是为了在诗句中平仄交替使用,使诗歌在朗诵中具有音乐的美感。唐诗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平声是长音,适合曼声吟唱,上、去、入三声都有升降的变化。总之,律诗中的平仄递用,就是在声调上长短、升降的交替,从而使诗歌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举个粗浅的动物名例子吧。请读读没有平仄递用的(前七字都是属仄声的第四声,后七字都是属平声的第一声):“鹫鹤兔貘鹿豹象,鸡鸭猫猪貂猩狮”。有点拗口难听吧。再读读平仄递用后的:“鸡鸭鹫鹤猫猪兔,貘鹿貂猩豹象狮”。顺当好听多了吧。其实,汉语成语何尝不是讲究抑扬顿挫?咱粗略估算有 80% 的成语平仄递用 。 五言绝句(五绝)和五言律诗(五律)的格式 汉语每个字是一个音节。在诗歌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的平仄交替,就构成了唐诗的基本句型(又称律句)。五言唐诗(五绝和五律)无论如何变化,都不出如下四种基本句型: (1) 仄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平 (3) 平平平仄仄 (4) 仄仄仄平平 四种基本句型包括两个平韵句(( 2 )和( 4 ))和两个仄韵句(( 1 )和( 3 )),可构成以下两个在音节上平仄对立的句式,每一对称为一联:( 1 )和( 2 ),( 3 )和( 4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上述四种基本句型也是五言唐诗的四种首句类型,决定了五绝的四种格式以及五律的四种格式: 表 2 :五言唐诗的四种首句类型及相应的四种格式 图 2 : 王之涣《登鹳雀楼》 五绝的 格式很容易记,只要记得 两条格式与起句的规则 : 1 、如果首句不押韵(即仄韵),次句就是它的对句,构成一联。第三和第四句则是另一联。 譬如,首句是“仄仄平平仄”,次句就是“平平仄仄平”,而第三和第四句则是另一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如果首句押韵,次句就是另一个平韵句,第三和第四句则是首句所在的联。 譬如,首句是“仄仄仄平平”,次句就是“平平仄仄平”,而第三和第四句则是首句所在的联“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 的 格式由五绝变化而来,只要记得 五绝的 格式,自然就记得五律 的 格式。五律四种格式的前半部分,即前四句就是五绝,后四句的格律要点就是 交替使用前述的两联 :第五第六句用与第三第四句不同的联;而第七第八句用与第五第六句不同的联,即回到第三第四句相同的联。另外,中间的两联(即第三和第四句所组成的颔联,以及第五和第六句所组成的颈联)要对仗。以上五律各式,根据交替用联规律,还可以往上加句子,而成为五言排律。 现在以杜甫的《春望》为例看看五律吧: 表 3 :五律实例:杜甫的《春望》 《春望》的颔联和颈联的出句和对句都对得十分工整传神:“感时”对“恨别”,“花”对“鸟”,“溅泪”对“惊心”,“烽火”对“家书”,“连”对“抵”,“三月”对“万金”。 七言绝句(七绝)和七言律诗(七律)的格式 七言唐诗的格式可以举一反三地从五言唐诗衍生出来。首先,在五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前 加上与首字不同的两个韵字 (即如果五言诗的基本句型起于“平”,就加“仄仄”;如果五言诗的基本句型起于“仄”,就加“平平”),就形成了如下七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 (5) 平平仄仄平平仄 (6) 仄仄平平仄仄平 (7) 仄仄平平平仄仄 (8)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种基本句型包括两个平韵句(( 6 )和( 8 ))和两个仄韵句(( 5 )和( 7 )),可构成以下两个在音节上平仄对立的句式,每一对称为一联:( 5 )和( 6 ),( 7 )和( 8 )。 上述四种基本句型也是七言唐诗的四种首句类型,决定了七绝的四种格式以及七律的四种格式: 表 4 :七言唐诗的四种首句类型及相应的四种格式 类似于五绝, 七绝的 格式很容易记,只要记得 两条格式与起句的规则 :: 1 、如果首句不押韵(即仄韵),次句就是它的对句,构成一联。第三和第四句则是另一联。 2 、如果首句押韵,次句就是另一个平韵句,第三和第四句则是首句所在的联。 七 律 的 格式由 七 绝变化而来,只要记得 七绝的 格式,自然就记得 七 律 的 格式。 七 律四种格式的前半部分,即前四句就是 七 绝,后四句的格律要点就是 交替使用前述的两联 :第五第六句用与第三第四句不同的联;而第七第八句用与第五第六句不同的联,即回到第三第四句相同的联。另外,中间的两联(即第三和第四句所组成的颔联,以及第五和第六句所组成的颈联)要对仗。以上 七 律各式,根据交替用联规律,还可以往上加句子,而成为 七 言排律。 唐诗格式小结 从五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 1 ),( 2 ),( 3 )和( 4 )可以易如反掌地推出唐诗的 16 种格式!首先,这四种基本句型也是四种首句类型,根据两条“格式与起句”的规则,就可推断五绝的四种格式(唐诗的 4 种格式)。其次,根据后四句“交替使用两联”的规则,可推断出五律的四种格式(总计 8 种了)。再次,在五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前加上与首字不同的两个韵字,就形成了七言唐诗的四种基本句型。类似五言诗,可以推出七绝和七律各四种格式(总计 16 种了)。其实,本文所谈的平韵格律诗要素完全可以对称地应用在仄韵格律诗上,衍生出对称的仄韵格律诗 16 种格式(总计 32 种了)。 宋词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曲子词、诗馀、长短句、乐府。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并称双绝。 宋词在文体上的特点是长短句相间,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现在所见到的宋词有各种各样的“词牌”,如【水调歌头】、【鹊桥仙】、【一剪梅】、【渔歌子】等,每一支词,都有不同的格式。全曲的句数﹑各句的字数﹑每字的平仄,都各有定格。这种定格,是由曲调的结构所决定的。后人按照这些词牌填词时,必须遵守这种词格,就是为了让这些新填的文词能按传统的曲调歌唱。相较于唐诗格式的工整而严谨,宋词则充满了灵动和色彩。 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其代表人物有柳永、秦观、李后主、李清照、周邦彦、吴文英等。而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其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等。 宋词实例 1: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图 3 : 秦观《鹊桥仙》 宋词实例 2: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图 4 : 苏轼《水调歌头》 我在新浪戏填了一首 【夜游宫】。 全词由如下17个新浪博友名和2个新浪博客圈子名组成:红叶、幽兰、紫燕、枫树下、婉风蝶念、飘雨桐、扬子江畔(既是博客圈名,也是博友名)、颜如玉、踏歌行、书香苑(博客圈名)、若只如初见、叹人生、情深缘浅、别梦寒、箫声唱晚、鱼尺素、寄萍踪、南飞雁。 鹏程【 夜游宫 】: 红叶幽兰紫燕,枫树下、婉风蝶念。 飘雨桐扬子江畔。 颜如玉、踏歌行、书香苑。 若只如初见,叹人生、情深缘浅。 别梦寒箫声唱晚。 鱼尺素、 寄萍踪、南飞雁。 图 5 :鹏程 《夜游宫》 宋词词牌到底有多少呢?清代万树的《词规》中总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常用的词牌就有上百个。词牌格式有章可循吗?首先,背词牌格式是最直接的办法;但也是最枯燥最难行的办法。也许你可以背几个自己喜欢的词牌。其次,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已记在脑海里的宋词的格式填词。不过这种办法的局限性是无法知道平仄可以灵活使用的地方。 最后, 借助好的网站。 借助好的网站。如 QQ 驿站的诗词平台 : 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 不成文的个人小观察 :其一、“连续同声字(平声或仄声)不能超过 3 个”这个简单的平仄规则既适合于唐诗,也适合于宋词。其二、同一首诗词一般不使用同意的同一个字,除非特意强调(如“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 篇末话 希望能深入浅出,抛砖引玉,使想吟咏古诗词却敬而生畏的朋友一点灵犀,赏心悦目地体味唐诗宋词的无边魅力;使想填写古诗词却望而却步的朋友得以一窥究竟,自信大胆地走进唐诗宋词的宏伟殿堂;使刚涉足古诗词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朋友足以一通百通,借篷使风地创作唐诗宋词的崭新篇章。 鸣谢 :多谢 mike05 、 Blue Ivy 、若水无痕、周蓉蓉和 lilly13 等朋友的帮忙。 附注 注 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出自清·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之《序》。 注 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多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和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 160 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 105 篇,分为《大雅》 31 篇和《小雅》 74 篇。《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大雅》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 篇。 注 3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注 4 :汉高祖刘邦留下了承袭《离骚》之势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不过,曹操《龟虽寿》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则颇有《诗经》之风。 注 5 :在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或六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唐初诗人用韵与六朝一样,没有韵书的标准限制,但随着进士科试诗赋的统一要求,唐开元天宝以后要求士人依官方颁布的韵书押韵。唐人在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基础上改成《唐韵》,共含 206 个韵部,成为官方规定的押韵标准。宋代又增广《切韵》编成《广韵》,以《广韵》为官方韵书。但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即《唐韵》和《广韵》),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撰的《平水新刊韵略》(简称《平水韵》)。 注 6 :唐代的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种,律绝讲究平仄;古绝不讲平仄,还可以押仄声韵(如用 新韵, 即现代汉语四声中的第三声和第四声)。如唐代诗人李绅千古传诵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及唐代诗人柳宗元脍炙人口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本文所谈的平韵格律诗要素完全可以对称地应用在仄韵格律诗上。 注 7 :究竟谁是《平水韵》的首创者是有争议的。一种说法是《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其书今佚)时将同用的韵合并,成 107 韵。另一种说法是金(朝)平水书籍(即山西平水地方管理图书印刷的官员)王文郁作《平水新刊韵略》, 将格律诗用字分为 106 韵,是唐代《唐韵》 206 个韵部的一种略本。明清以后沿用此韵书。 注 8 :六朝的南朝齐代永明年间,声律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时人把汉字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并在五言诗的创作中加以运用。因此,“永明体”被视为格律诗的开端。初唐时,诗学家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也就是说,不平为仄(也叫侧,即不平)。古代的四声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反映了当时汉语高低升降的状态。《康熙字典》总结了“读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仍是上声(现代汉语中的第三声),一部份则变为去声(现代汉语中的第四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存在,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注 9 :如果把不少古代入声字变成现代汉语的阳平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平仄递用的成语的百分比会更高的。 注 10 :简单起见,本文所引格式是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其实,五言格律诗的第一和第三字有一定的平仄灵活性,七言格律诗的第一、第三和第五字有一定的平仄灵活性,。也可以拗救其它不合平仄的字(譬如,倒数第二第三字的平仄对调)。不过,由于拗救缺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范,所以除非万不得已,规避为妙。本文就不细谈。 注 11 :这两条格式与起句的规则是咱总结出来的,比通常提到的“粘对”规则直观易记。所谓“粘对”是指“后联出句的第二字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同,平粘平,仄粘仄”。 注 12 :至于词韵,清嘉庆年间戈载所撰的《词林正韵》为世所重,为清中叶以后词家奉为圭臬: http://wapbaike.baidu.com/subview/880497/880497.htm?uid=E6E3FF47AAF72BFEE883614DE55D3332bd_page_type=1st=1step=4net=0page=180001bk_fr=remaining 另外,鉴于不少汉字读音的变化,中华诗词学会于 2005 年 5 月颁布的旨在 “ 以普通话作基础,实行声韵改革 ” 的《中华韵谱(十四韵)》 :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33462.htm?uid=bk_1325463593_100bd_page_type=1st=1step=2net=0sublemmaid=33462page=200001bk_fr=remaining
个人分类: 乐在诗中|18040 次阅读|4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5 09:56 , Processed in 0.237351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