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查看: 60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军校受冷落

[复制链接]

466

主题

262

好友

1万

积分

精华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30: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i=s] 本帖最后由 VANO 于 2014-9-25 22:32 编辑 [/i]


军国主义的本质是军队凌驾一切,这一点从战前日本的军事教育体系中也可以看出端倪,长官不能管参谋,“军政”、“军令”完全分离等等。战后的日本虽然不再崇拜战争,军校也逐渐在教育领域边缘化,但以“靖国神社”为标志对历史的歪曲仍然盛行,日本的军国主义还能“保卫”它的国民多久?

不能“自卫”的日本自卫队:花一亿美元雇佣美军保护自己

第二次海湾战争,当时的美国助理国务卿阿米蒂奇一说“Show your flag”,小泉纯一郎首相立即响应,要把太阳旗插到伊拉克去。

可能小泉的英文不太好(按说不至于,他可是在英国留过学的),他把那句话的意思给解释错了。“Show your flag”是一个海军用语,那意思是请对方表明船籍。阿米蒂奇原来当过海军,用这句话想让日本政府表明立场。而小泉却打狗随棍上,把那句话给解释成要去伊拉克“Show”一下太阳旗,也就是说老大要日本派兵的意思。

派兵可以,但要是派出去的兵像原来的皇军那样回不来了怎么办?小泉政权就指天指地赌咒发誓,说去的人绝不是去打仗的,就是帮伊拉克人重建家园,决不会死。为了证明这一点,当时的防卫厅长官额贺还专门身穿防弹服去伊拉克亲自做了4小时广告:“我这不是全须全尾的回来了吗?大家的须和尾也是不会掉的”。

当时连带不带机枪都成了问题,后来国会闹了好几次,总算认为机枪只是“自卫武器”,还是要带的,不带也确实太危险。

带了机枪也还是没有安全感,还得有人保护这支“不去打仗的准军队”。先是荷兰人帮着当保镖。后来荷兰撤了军,但小泉觉得跟荷兰人一起撤军挺没面子的,就又找澳大利亚人做保镖。

再后来澳大利亚人要撤了。不但澳大利亚人要撤,英国人都要撤了。老大成天忙于扫荡清剿,分不出兵来保护自卫队。所以日本人也只好撤了。

这一撤就撤出了笑话。

日本人不是讲究收拾干净了再走人吗?怎么收拾法就成了问题。有人计算过从日本国内再派400人,有两个月时间就能收拾干净了。

但是,这人还没有撤回来,再增派人?出了人命谁来负责?还有,打扫营地的时候,谁管安全防卫?

有人会说那自卫队和军队又没什么两样,就不能自己卫自己?不错,自卫队和军队没有区别,而且派到伊拉克去的还是最精锐的部分。但问题是说了不是去打仗的,就不能做打仗的准备。

那怎么办?

防卫厅有主意:找雇佣军。就去找了美国副总统切尼的KBR公司。KBR公司于是给了这么一份报价: 高级护卫:60(人)× 25万日元(包含10万日元的战争保险在内)× 90天 = 13.5亿日元 普通护卫:80(人)× 18万日元 × 90天 = 13亿日元 司机:80(人)× 19万日元 × 90天 = 13.7亿日元 欧美工程师:60(人)× 18万日元 × 90天 = 10亿日元 伊拉克工人:240(人)× 6万日元 × 90 天 = 13 亿日元

光工资就是63亿日元了,再加上弹药费、机械租用费、燃料费,给当地伊拉克土豪劣绅的上香费,这费那费,全部是100多亿日元。就是1亿美元。你说这是不是一个笑话?

钱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人所共知,营房的建筑方式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机密。可以肯定地说撤除营房使用的这240名伊拉克工人中会混有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就是说日本的军用建筑从此对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再也不是机密了。

这就是日本人做事的方式,为了坚持所谓的原则,不惜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详细]

02

靖国神社里的“游就馆”:军国主义式的”意淫”

在这几年的中日关系中,靖国神社好像是个特别重要的存在,特别是小泉纯一郎上台以后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从而严重恶化了中日关系,反正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这个“靖国神社”的。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供了一座座侵华战犯的牌位,是个阴气沉沉的地方?

靖国神社的历史其实也简单,1869年当时的兵部大辅(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大村益次郎提出来建个名叫“东京招魂社”的军部神社来祭奠戊辰战争以后战死的军人,到现在这位大村的铜像还在靖国神社门外的广场上立着呢。

这里要纠正一个概念错误,有人老是以为靖国神社供奉着什么牌位什么的,那是一个误解。日本神道的神社本身就没有什么牌位的概念,不能拿佛教的规矩去套。但靖国神社确实有一个战死者的名单,战前是从陆军省、海军省来,战后从厚生省来。用毛笔誊写在纸上,叫做“灵玺簿”,平时存放在一个叫做“灵玺簿奉安殿”的仓库里,就在正殿的后头,所谓“进了靖国神社”的意思就是上了那本名单,而“移出靖国神社”的意思也就是从那本名单上把名字抹了。

那么死者怎么进靖国神社呢?

首先靖国神社自己无权决定谁有资格来谁没有资格来,它是接受政府衙门的名单,就是说政府衙门开出名单给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再到那个“灵玺簿奉安殿”把名单誊到那个“灵玺簿”上去,就算是“合祀”了。战前和战时主管的政府衙门是陆军省和海军省,基层部队打完一仗一点人头,啊,缺了某某某某某某,大概已经死了,就层层上报,一直报到陆海军省,陆海军省汇总核准后再把名单交给靖国神社。

这个靖国神社就这么回事,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问题是那个灵玺簿上记着14名甲级战犯的名字。但那玩意一般谁都看不到,也没有人愿意去翻那个名单,总共二百几十万人呢。靖国神社的真正问题其实不在这个神社,而在它的资料展览设施,一个叫做“游就馆”的地方。

里面有一块展览板的题目是:“从日俄战争到满洲事变”,二十几年的历史就只有几行字:

日俄战争的胜利和之后的韩国合并,虽然解决了(日本)的安全保障问题,但国际形势并没有停止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本着日英同盟的情谊,我国向德国宣战,在攻占青岛和南洋诸岛的同时协力向地中海派遣舰队以及出兵西伯利亚。大战后,没有批准国联条约的美国想通过华盛顿会议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引进新秩序,但是中国从辛亥革命开始的民族意识和排外感情朝向了打破既有条约。在满洲发生的排日运动和在满日本人的危机感成为了关东军主导发动满洲事变,建设满洲国的契机。

它又是怎么来叙述“南京事件(NANJING INCIDENT)”的呢:

昭和12年12月,攻略了南京的松井司令官对麾下部队散发了关于保护难民区和外国使领馆的命令,承诺了“严肃军纪,取缔不法行为”。失败了的中国军队纷纷涌到下关周围,城里的败兵则脱下军装成为便衣队进行抢掠。

在说到台儿庄时又不一样了,你看到的只是“包围中国大部队”的字样;在介绍所谓“满洲国”时,你能看到溥仪的大幅照片,看到伪满旗,看到大量脸上乐呵呵的不知道是谁的照片,如果不知道历史,大概真会以为那是个“皇道乐土”了。

这就是游就馆的手法:用真实的照片,真实的文物来指东言西,偷换概念。不提战争的起因,不提日军的残虐。世间公认日军在亚太地区制造的万人以上的屠杀案:南京大屠杀,新加坡大屠杀,马尼拉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和泰缅铁道全是这样既不是完全不提,也不是完全否认,而是不知所云地在胡扯。

日本有个名词叫做“游就馆历史观”,与之相对应的是“东京审判历史观”。游就馆煞费苦心就是要推翻东京审判的结果,就是想说那场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不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而是强加给日本的自卫战争。

战胜国国民看这些东西没什么生气的,就觉得日本人其实挺可怜的:只能这样靠意淫过日子了。但老冰不同情日本人,因为这怪不了别人,当年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不少日本人说过的一句话怎么这里没有了呢?“赌上皇国百年国运”,日本人赌了,而且是自愿赌的,但是赌输了,那就得认赌服输。现在离一百年还有三十几年呢,加上利息,看起来一百年也好像还不过来。[详细]

03

倒贴钱也不去的日本军校:每年发出的录取通知书是实际入学人数四倍

日本实际上是有军队的,所以也就有军校。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日本1950年组织起来了“警察预备队”和“海上警备队”,经过“保安队”的称呼以后在1954年7月1日正式采用了一直使用到现在的“自卫队”这个名称。

军事教育也是这样一个过程,1953年成立了“保安大学校”,一年后随着保安队的改名,这个学校也改名为“防卫大学校”一直到现在。

因为在提起这个学校时一般是使用“防大”这个简称,所以注意到它的全名其实不是“防卫大学”的人可能不多。为什么一定要用“大学校”这个词的理由是这个学校是属于防卫省所管,而只有文部省所管学校才能是“大学”,其他的各省厅所属高校只能是“大学校”,类似的还有防卫医科大学校、海上保安大学校、警察大学校、气象大学校、国力看护大学校、水产大学校等。这些学校除了比文部省所管学校多了一个汉字之外,其余全一样,学生毕业时能得到学士学位,不少大学校还有研究生院,像防卫大学校甚至能授予博士学位。

陆海空三个自卫队怎么会只有一个学校呢?这是因为日本人总结出来的太平洋战争失败的教训里有一条就是“海军和陆军在进行战争,再用剩下来的精力和美国作战”,所以采取了这么一个陆海空三军共用一个初级指挥学校,从二年级开始再分军种,这样可以深化感情,不至于以后再闹出你死我活的笑话。

战前的陆士和海兵是和“第一高等学校”(现在的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并列的精英学校,十分难考,现在怎样了呢?

原来难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当时弥漫日本的军国主义情绪使得军人的社会地位极高,其次是军校的免费教育对于当时贫穷的日本人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战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军国主义不见了,军队成了一个禁忌词汇,自卫队有关人员不要说社会地位,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甚至是社会歧视的对象,像东京都立川市在1973年就曾经发生过拒绝接收自卫队员的户籍的事件,最后发展到了打官司的地步。其次就是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消灭了贫穷,教育费用成为了在教育上很少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样现在防卫大学校的地位和战前的陆士或者海兵就天差地别了。

其实防大本身的教学质量没有下降,它拥有极强的教授阵容,向学员提供优越的经济条件(衣食住全部免费之外,每月还有1 100美元左右的津贴,每年还有大约4 000美元的奖金),这样防大学生没有其他学校学生要面对的那个费用问题,不存在打工的问题,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学时间,而且学生的就业是得到保证的,不像其他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找工作,所谓“就职活动”的问题,所以单纯的统计数字就表明防大学生的授课时间比其他学校要多出一成。但是由于前面讲过的两个因素,防大的地位已经无法和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这些超一流旧帝国大学相比,基本上相当于一般一流国立大学的水平。入学竞争虽然看上去很激烈,竞争倍率有20多倍,但是相对于每年实际入校的三百多名学生,学校要发出近两千张录取通知书,这是因为大多数考生把报考防卫大学校作为一种保险手段。

除了在考试时提供便利之外,考上以后入学的交通费用都是国家付,因为考生从到校报到的那时开始就已经成为了特别国家公务员。录取通知书上只标明了一条:“坐飞机来校者请不要使用航空公司的积点制度”,因为支付这笔交通费用的是税金,用税金给自己积点已经成为了公务员反腐败的一个内容,所以防大起码在字面上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即使是这样,考生如果考上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其他一流国立大学,还是很可能就不去防大了,这就是防大每年会发出4倍于实际入学人数的通知书的原因。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考生,防大的姿态很低,世界各国的军校大概就只有日本的防卫大学校可以毕业只有不在军队效力而没有任何惩罚。但相当于军医大学的防卫医科大学校则明文规定毕业后一定要在自卫队服务9年以上,否则学生得赔出最高额度达6 000万日元(60余万美元)的培养费用,这是因为医科大学的学费昂贵,不这样规定一下同样持用医生执照的防医毕业生到底能有几个人在自卫队效力就很值得怀疑了。[详细]

04

战前日本的军事教育:海军学校所在地不得开办妓院

日本军队的军事教育体系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光陆军就有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校、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宪兵学校、航空士官学校、陆军经理学校等不下十几所,海军也不比陆军少。但实际上认真考察一下,日本军队的教育体系其实是很简单的,下面介绍一下日本军队的军事教育体系。

日本陆军教育的中心是“陆军士官学校”(以下简称“陆士”), 海军教育的中心是“海军兵学校”(以下简称“海兵”),这是日本陆海军培养各自军事主官的唯一学校。说是唯一,是因为几乎所有其他的日本军事学校都只是陆士海兵的补充和延长,要当陆海军军事主官的唯一渠道就是从陆士或海兵毕业。

和陆军一样,日本海军在一开始也是采用的法国式教育,但海军的转型比陆军更早,从海军操练所设立开始就从原来的法国式教育转到了英国式。1873年开始英国派出以后来一直做到北美舰队上将司令官的道格拉斯(Douglas,Sir Archibald Lucius)少校为首的34名教官来日本,英国人在日本一呆就是17年,合计69人次,而道格拉斯本人就在日本呆了两年。

日本人办这个海兵学校是很认真的,认真到了什么程度呢?为什么海军兵学校会搬到江田岛区就能够说明问题了。随着经济的逐步繁荣,海军省认为学校办在繁华的东京会引起学生们思想堕落,所以才找了这个当时是鸟都不来做巢的广岛荒岛,迁校之前还和当地豪绅签订了一个名为《江田岛取缔方始末书》的合同,里面规定在江田岛指定范围内不得有“猥艺丑行”,就是说不能开娼馆妓院,以保持教育环境。而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的57年间江田岛还确实是做到了这一点。至于到后来设施被美军接收,飞燕流莺从全日本和全世界各地云集江田岛,繁荣娼盛则是以后的事情了。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是训练艰苦和管理严格的,对学生的要求都相当高。但陆士和海兵则严格得有点出奇,军事院校喜欢给学生的在校成绩排上名次来刺激学生的上进心,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就曾经以所有功课ALL A的成绩在西点军校首席毕业。日本的陆士和海兵也是这样,不同的是陆士和海兵的毕业成绩基本上能左右毕业生们一辈子。

日本军事院校对毕业生毕业成绩的这种几乎近似于变态的重视来源于明治初期日本军队组建时的实力构成。当时有“长州的陆军,萨摩的海军”这一说法,就是出兵支援朝廷倒幕的两大主要力量长州藩(现在的山口县一带)和萨摩藩(现在的鹿儿岛县一带)在明治年间掌握了陆军和海军。参加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陆军军人全部出身于长州,而海军军人则全是鹿儿岛的。为了打破这种门阀制度,在陆士和海兵实行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方针,目的是不拘一格选人才,消灭地方出身的山头。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后来被列为日本军事失败原因之一的军队人事僵化,论资排辈,学历至上这个缺点。 [详细]

05

真正的军国主义:政府不能管军队,军队却能管政府

在抗战前和抗战中,人们还能看到“日本帝国主义”这个说法,战后就不太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本军国主义”这个词。而且在现在,“军国主义”只用于日本(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早就已经被人忘了),没见过“美国军国主义”、“苏联军国主义”的。

中国的《辞海》上是这样解释“军国主义”的:“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一切为了侵略扩张的黩武思想和行动。”而日本的《广辞苑》则是这样解释的:“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政策、组织为战争而准备,重视以军备力量对外发展,用战争来高扬国威的思维方式。”用词有点不同,但基本意思是一样的。

1930年,为了参加伦敦海军裁军会议,日本国会内有过一场大吵架。只要听听吵架内容,就知道什么是军国主义了。当时争执的焦点是应不应该接受英美提出的裁减海军兵力的建议。浜口雄幸内阁认为,日本的国力无法长期维持一支巨大的海军兵力,所以应该接受英美的建议,就坡下驴,裁减海军军备;而海军军令部则认为海军兵力不应该裁减,边上的陆军参谋本部更是煽风点火,说海军怎么这么无能,居然让政府来过问海军兵力的事情。

原来,在当时《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体制内,这件事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内阁的解释,海军兵力的决定,属于军事行政,归海军大臣管。另一种解释,当时的在野党政友会则认为,海军维持多大兵力是关系到如何作战的事情,没有经过军令部的同意提出裁减,就是对所谓“统帅权”的“干犯”。这就是所谓“统帅权干犯事件”,后来一直发展到浜口雄幸首相遇刺。

这是什么意思?海军大臣管海军省,是政府衙门,而所谓“军令部”是海军参谋部的名称。这场论战的实质是海军统帅权在军令部而不在海军省。也就是说政府不能管军队!这才是军国主义。

反过来,军队却能管政府!怎么回事呢?当时有一条军部大臣现任武官制的规定,就是说,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军人出任。1913年曾经改为退役、后备役军人也可以出任,但在实际上就从来没有实现过。反而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在军部的压力下,广田内阁又恢复了现任武官制。

这个现任武官制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厉害得很!有了这条规定,内阁对军部就只能唯命是从。只要军部对内阁不满意,两个军人大臣辞职而且不派新大臣就行了。这样内阁只能垮台:缺俩大臣还怎么干?有现任武官制这条规定,你就没法子去随便拉两个人来凑数。这一下军队算是拿住了政府的死穴,时不时就可以点你一下。 [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25 22:07 , Processed in 0.041970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