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漠孤烟的个人空间 http://zhenzhubay.com/?2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到底谁不正视国军抗战功绩 (2)台湾国民党教课书里对抗日战争的描述 ... ...ZT ...

已有 3737 次阅读2015-9-5 12:03 |系统分类:转帖-知识| 台湾国民党, 战争

 
   再看看台湾历史教科书是如何描述抗战历史的——《高中历史(革新版)》 
 
该教材依据台湾教育部民国八十四年十月修正发布之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编写,该标准是目前台湾地区高级中学最新课程标准。该教材内容分为中国历史,分上、下两册,供高中一年级使用。关于抗战部分的描写收录于下册。  
编著者:许雪姬、刘妮玲。  
许雪姬,台湾大学历史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
刘妮玲,师范大学历史硕士,现任台北市立景美女中历史教师。  
著作财产权人、发行所、印刷所: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一刷 中华民国八十九年二月  
修订二版一刷 中华民国九十年二月  
革新三版一刷 中华民国九十年十一月  
修正革新三版三刷 中华民国九十三年二月  编号:S 610230   行政院新闻局登记局版台业字第O二OO号  ISBN 957-14-2937-6 
 
第一节 「七七」事变与壮烈的抗战 七七事变
日本最怕的是中国强大。剿匪胜利,长江流域秩序安定,建设突飞猛进;经西安事变,益证明 蒋委员长确为全国军民衷心拥护的唯一领袖。因之日本忌惧愈甚,遂急不暇待,再度突然对我进攻。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芦沟桥作非法演习,扬言日兵一名失踪,定要进入宛平县城搜寻,强迫驻军撤出。我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中日大战,就此揭幕。 


蒋委员长时在庐山,立卽发表谈话,说明中国的严正立场,与最低限度的条件,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并郑重指出,此次事变发展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最后关头一到,唯有牺牲到底,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这是我们庄严果决的抗战誓词,动员令亦随之颁发。 八一三与全面抗战的开始   日本知我不肯屈服,决作进一步行动,妄想三个内征服中国。七月底,日军袭击廊坊、南苑,北平失守,天津继陷。八月,复在上海启衅,十三日,水陆进攻。我军英勇应战,全面抗战开始。全国军民,闻义赴难,万众一心,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如铁石。海军封锁长江,空军猛炸敌阵敌舰,痛击来袭敌机,造成辉煌战果。敌人海陆增援达二十余万,我军仍能奋战三月之久。
十一月,敌由金山卫登陆,我军始全线撤退。


十二月,南京沦陷,日军肆行屠杀,死者三十万人。不久,杭州续失。华北敌军亦深入察、绥、冀南及山东、山西、豫北。 迁都重庆  

 

蒋委员长早已准备与日本作持久战。四川于天时地利人力物力方面,实为民族复兴的根据地。二十四年及二十五年,两次入川,亲自督导,整顿军政,转移风气,力谋建设。上海撤守,国民政府立卽宣布迁都重庆,粉碎敌人迫我于短期内屈膝的迷梦,重庆成了中国的战时首都,西南成了抗战的大后方。 

徐州武汉会战 


  南京不守,敌军沿津浦线北犯,我军阻之于淮河。华北之敌,南下策应,谋窥徐州。
二十七年三月,猛攻台儿庄,我军力战两周,四月六日,获得大捷,击溃日军精锐两师团,使南京失陷后之士气为之重振。我军为保全实力,转移阵地,于豫东展开激战。适黄河决口南流,敌军被阻。(国民党至今不敢承认花园口决堤是他干的!!!)  敌陷徐州之后,企图进攻武汉。六月,溯江西上,突破我马当江防要塞,攻陷九江,另路沿大别山北麓,进入豫南,武汉会战展开。十月二十一日,敌袭陷广州,我海口全遭封锁。四日后我军撤离武汉,集中于平汉、粤汉两路以西的预定地区 转守为攻。
  
武汉撤守之前,为抗战的第一期,此后至民国三十年为第二期。

敌人的战略为「速战速决」,我们的战略始终为持久战、消耗战、磁铁战[注一],使敌人陷于泥沼,不能自拔。武汉撤守之后,蒋委员长复特别指示,今后抗战的特质在于争取主动,转守为攻,变敌人的后方为前方,我军虽已退至平汉、粤汉两路以西,而长江下游及黄河以北仍留有重兵,保持战略地带。敌军所控制的仅为点(城市)与线(铁路),不能构成面的占领。敌知军事不足以屈我,企图在经济精神方面予我打击,侵扰我海口,截断我对外交通,施行空袭,滥炸我重要城市。我军民茹苦含辛,忍受任何牺牲苦难,不为动摇。 

 第二期的重要战役:


一为二十八年三月赣北之役,挫敌于高安;二为同年十月第一次长沙之捷,敌军狼狈败退;三为同年十二月南之役,克复昆仑关;四为二十九年五月鄂北豫南之役,敌伤亡万余,后虽宜昌不守,我军仍于鄂中奋战;五为三十年十月第二次长沙之捷,敌军再被击溃。

中国对于大战的贡献 

  珍珠港事变之后,日本席卷南洋,美、英蒙受重大挫败。而我军则于三十一年一月大破日军于长沙,造成第三次大捷,亦为同盟国在远东的大胜。同年春。我军近援缅甸,与日军剧战于缅南缅北,不仅为英军解围,并阻止日军进攻印度与德军会师中东的企图。三十二年五月,我军又大破鄂西之敌。 
美国以在珍珠港遭受严重损失,一时无力反攻,后复采行「欧洲第一」战略,以全力对德,远东战场实际仍由中国独立肩负,牵制日军一百余万,使美国得从容准备,保持其在澳洲基地。三十三年四月以后,日军为巩固其在大陆地位,谋打通南北交通,大举进犯河南中部及湖南、广西,一度侵入黔南,但不久卽被逐退。 

中美联合反攻


  中美共同对日作战形成之后,三十一年二月,美予我以五亿美元贷款,使我财政转危为安[注一]。但军用品的援助,极为有限。缅甸陷落,供应愈为困难。是年七月起,始由印度越喜马拉雅山空运少量物资,到达昆明。


翌年三月,美第十四航空队在华成立[注二],情况改善,汽油、器材源源而至,制空权转入我手。陆军则分为两部,一以转入印度的部队为基础,而由国内选拔优秀官兵前往补充;一为调集后方精锐各军于云南,更换武器,加强整训。三十三年,印境我军反攻,几经艰险,卒将缅北克复,滇境我军亦强渡怒江,与之会师。时太平洋 美军连战连捷,我为配合作战,三十四年五月,败日军于湘西 芷江,同月克南宁,六月克柳州,七月克桂林,赣南、浙、闽亦在追击扫荡,敌已再衰三竭。 日本投降   民国三十四年五月,德国投降,日本已成孤立。我军旣屡捷于陆上,美军亦连胜于海上,日本本土复徧遭猛烈轰炸。


八月六日,美以原子弹投于广岛,九日再投于长崎,日本上下惊怖,十日完全接受波茨坦宣言,十四日正式宣布投降。喜讯传来,举国欢腾。


九月二日,盟军在东京湾受降,我代表亦到场参加。


九日,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在南京向我正式签递降书,所有中国境内及越南北部日军均由我缴械,伪组织瓦解,汉奸分别惩处[注三]。八年的对日抗战,至此获得光荣的结果。




以上国民党的历史教科书上的抗战史,通篇只提到老蒋一个人的名字....

课后题还有共匪是如何破坏抗战的...

在该书中有个特点,即对于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各种对日妥协一律称为是伟大蒋公的远见,是蒋公识破日本妄图扩大战事的险恶用心。而对于国军还击的举动则马上改口说是英勇抗击,一字不提这时蒋公是否识破日本妄图扩大战事的用心。反正正着反着都是蒋公英明。


在书中对于国民政府领导的抗战详细程度,对比现在大陆的教科书反而更少。各位国民党粉丝大为赞赏的22次会战,我仔仔细细的看了又看,在“抗日战争”这节中发现了“凇沪会战”、“徐州武汉会战”,在“国共势力消长”这节中发现顺带提到了豫湘桂战役,都是点到为止。除次以外,好象书中再未提到其他会战。对于中国远征军也没提到(估计与杜聿明被俘、陈明仁起义、孙立人兵变有关)。


对于国民党将领,除了伟大光荣正确的蒋公外,只有提到宋哲元,其他将领再无提到。

在描写抗战最主要的一节“抗日战争”中找不到一个字描写过GCD军队抗战。只有在“国共势力消长”这节中有过一句:“共军系统的军队主要均在敌后‘根据地’发展,除与日伪军争夺地盘外,也与国军游击队发生摩擦与冲突。”仔细揣摩这句中的“除与日伪军争夺地盘外”,看来是在表述GCD军队抗战的事实,毕竟与日伪军抢底盘总是抗日吧,如果这也不是抗日,那干脆都去做良民来的更好。


原本费力气找台湾地区的历史教科书是想求证上面对GCD抗战是如何描写的,可看了之后发现对国军抗战描写都如此之少,那更别指望能对GCD抗战有什么描写了。 

 
真是怪事。伟大的国军抗战,怎么提的这样少,当今台湾政府居心何在?我若是对历史兴趣一般的台湾高中生,那我读了这书以后,估计过了若干年必定也会抱怨:“可怜我被党欺骗了N年!”因为在这书上只字不提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佟麟阁、李宗仁、孙连仲、张自忠、戴安澜,谢晋元。只字不提有远征军入缅作战。只字不提长沙会战、台儿庄大捷。至于在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和八路军新四军面临的是什么情形那就更不知道了,“扫荡”二字和是何解?读了这教科书这辈子也不会懂。  

评论 (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4-30 15:07 , Processed in 0.034383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