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质疑柴静捏造数据的事情,经过这几天的讨论,初步结论已经可以做了。那就是柴静正确陈述了论文的结论,而方舟子完全没有能理解该论文。
柴静在视频中说道:【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12分34秒)。其依据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2013年的一篇论文:《Time-series analysis of mortality effects from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fractions in Beijing》的图6。
正如我在《详解方舟子没看懂的雾霾曲线》中指出的,这张图显示的是【PM2.5 值每增加10,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因此,只要这张图的数据大于零,那么死亡率就是随PM2.5值上升而上升。这张图显示,PM2.5值每增加10,心血管病死亡率平均将上升1.3%,呼吸系统病死亡率将增加0.6%。因此,柴静说【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完全符合论文的数据与结论。
方舟子由于未能正确理解这张图,以为图中显示的是死亡率。方舟子说 【pm2.5值最高的是2006年,之后由于要开北京奥运会进行治理,北京pm2.5值其实是逐年下降的。柴静的图却显示那几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岂不成了随着pm2.5下降,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
至于方舟子就柴静视频中显示的最上面一条曲线的问题提出的捏造指控,有几点可以确定:
1)柴静图中最上面的数据四个数据点是来自原论文计算出的增长率系数,而不是捏造;
2)柴静与原论文的区别在于,原论文使用三次曲线进行吻合,而柴静使用二次曲线;但无论根据原论文曲线,还是柴静的曲线,结论都是:PM2.5增加则死亡率增加;
3)方舟子对柴静作假的推理是基于他对曲线的错误理解,把曲线当成了死亡率,而不是死亡率的增加比例,基于这一错误理解,方舟子误以为2008年死亡率下降,而他以为柴静试图在掩盖2008年死亡率的下降。实际上,2008年的死亡率是上升的。目前我们没有证据显示柴静与方舟子对该曲线有着同样的错误理解。完全可能出现方舟子文傻不如的情况。也就是柴静理解了原论文的精神,而方舟子没有理解。我们目前阅读到的柴静所说的“当PM2.5 值升高,死亡率升高”的说法完全符合原论文的数据显示的结果。说柴静试图作假缺乏证据。
4)从方舟子 12号对我的回应看,他当时仍然没有理解图中的数据是何含义。我对他的驳斥参见科学网博文。
说明: 我之前都不知道柴静是谁,柴静的视频我只看了前两分钟,上面柴静说的话及其视频截图来自方舟子的文章

原来的曲线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