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MingHao的个人空间 http://zhenzhubay.com/?1558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从杨安泽选总统谈华裔选民三大流派

已有 3421 次阅读2019-4-9 03:16 |系统分类:转帖-见闻

(点击上方“硅谷生活家”订阅本公众号)

 zzwave.com

杨安泽竞选美国总统,是今年华人圈的头条新闻。有人说他是第一个竞选总统的华裔,但也有人指出夏威夷参议员邝友良(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参议员)已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来参选过。不管怎么样,华裔竞选总统,是难得一见的历史性事件。


作为名不见经传的少数民族成员,杨安泽要选上总统,可能性为零。在这一点上,杨安泽并不孤单,民主党候选人有几十人,绝大部分都会跟杨安泽作伴。

但美国人民最可贵的就是那种不管不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勇气和热情。有时候奇迹发生,不可能成为可能;即使奇迹没有发生,最终目的没有达成,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也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杨安泽竞选的主打理念是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他看到了部分美国人民尤其是铁锈带人民失去工作和有尊严的生活这个事实。但他认为罪魁祸首不是非法移民,不是便宜的中国产业工人,而是高速发展的科技带来的自动化。以后的社会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生产劳动,工作只会越来越少。给每个人发放基本收入,是这个难题的答案。

对这个理念,当然有各种反应。反对者认为这种方法道德上错误,经济上不可行,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他提出了一个美国社会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利用竞选的机会来讨论这个问题,提高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或许就是他参选的目的。

但我今天要谈的不是他的理念,而是他作为华裔候选人的独特身份,以及这个身份在华人社区引起的独特反应。

就像以前每次有华人竞选公职一样,华人社区对候选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简言之,华人选民在这件事情上可以分为三个流派。

第一派认为,我们需要更多华裔出现在公众视野来提升华裔形象。华裔普遍被认为缺乏领导力,这跟华人参政、担任要职的人不多有关。我们华人重视教育,希望孩子上名牌大学。但如果华裔子弟从名校出来后成为社会栋梁和领袖人物的是凤毛麟角,在顶尖名牌大学的比例恐怕难有突破。

况且孩子们也需要一些跟自己背景类似、懂得自己的文化和挣扎的人的成功例子,激励他们树立高远理想,取得更大成就。

这一派华人全力支持杨安泽选总统。杨安泽正是名校毕业的华裔子弟,他的今天就是我们孩子的明天。他们在微信组群,华人社区大动员,捐款,扫街,发传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政治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对华裔政治人物参选的看法可能有简单化之嫌,或者也有一厢情愿的成分,但听起来符合常识和直觉,各种逻辑关系也清楚,没什么大错。

第二个流派的华人认为根据肤色投票是种族主义行为。他们是否支持一个候选人,完全取决于候选人的政见。

政见有很多条,但一般人都有几个最关心的议题。比如第一代华人移民关心教育,但一个时髦的政治理念是教育平权,甚至亚裔细分。所以对每一个候选人,不管华裔与否,他们都只有一个问题:是否支持细分?即使是杨安泽这种游离于民主党主流之外的不热衷于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的候选人,也一定要拿这块试金石来试一试。

还有一些选民特别关心台湾问题。得知杨安泽是台湾移民的后代,他们一定要他表个态,验明正身不是台独分子,才能投给他神圣的一票。当然还有些人关心候选人在控枪、健保、减税等议题上的态度。

这派选民的做法,虽然有点一根筋,但基本上无懈可击,有理想主义色彩,肯定做到了政治正确,也值得称赞。

但第三派华人就比较费解了。这一派人数较少(我瞎猜的,但愿不是一厢情愿),但声音很大,因为每次有华裔候选人出来竞选,甚至在每一场关于华裔候选人的讨论中,都一定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华裔政客大都是吃里扒外的家伙,迫害起华人来比别人还心狠手辣,一定会出卖华人利益来换取晋身之阶,千万不要投他们的票。

但这种说法显然不符合事实。言者一般会举平权和细分的例子,但至少平权对华裔的影响有其复杂性,不好一概而论。即使退一步假设这些例子都没有破绽,华裔政客在关键时刻帮助华裔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陈霞芬、郗小星被诬陷时,FBI局长发表反华言论时,都是华裔政客率先站出来为华人说话。

纯粹从务实的角度,这种想法也很有问题,因为对华人政客比对一般政客还要痛恨,要求还要严格,暴露出一种自卑自恨的扭曲心态。这样的想法如果传染给孩子,除非能同时成功地让孩子忘记自己的华裔身份,否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但这种想法之所以在华人社区中有一定市场,除了认知的模糊和情绪的偏激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华裔社区对华裔政客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华裔在美国一直是弱势民族,望穿秋水地盼望有替自己说话的人,就像刚到美国时,在街上看见一个华人,就热情地迎上去打招呼,并期待他的热情回报一样。

但华裔政客不一定热情回报我们,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华人代表。华人社区并不是铁板一块,即使你在微信中读到的文章全是关于大麻和细分,也不表明华人社区只关心这几件事。代表华人,本身就是一个独角兽、四不像一般的虚无缥缈的概念。

哪个政客都不可能代表所有选民。即使威风凛凛如川总,也只能当罢民主党再当共和党,却不能同时参加两党。他们不想得罪选民,可每时每刻都必须得罪一些选民。到底得罪哪些选民,除了自己的理念外,主要是利益的考量。

当华裔政客似乎没有为华裔说话时,他们并不是像网上有些人所说,要狠狠地踩一脚华裔,好去向什么人讨赏,这是看宫斗剧培养出来的过于丰富的想象力,是罹患受迫害妄想症的征兆。实际上候选人不过是权衡哪个板块的选民更值得团结,更有利于胜选,而华裔(准确地说是某些华裔)不幸没有被当成团结对象。

要为一部分人出头,尤其是以得罪其他人为代价时,是要三思而行的。这部分人选票够不够是一个考量,这部分人的政治影响力也很重要。比如当政客为一部分人说话被其他政客攻击时,这些选民是不是会大胆站出来支持他呢?如果站出来,是不是有足够响亮的声音占领道德高地呢?

政客和基本盘之间的关系是渐渐发展起来的,之间的信任是渐渐建立的。基本盘越有战斗力,政客就越愿意与他们结盟;而政客越是愿意为他们说话,他们对政客的支持也就越坚定。

我们华人并不因为同文同种就自动成了华裔政客的基本盘。即使华裔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清晰一致的政治诉求,华裔选民这么少,又从没展示过真正的政治实力,一有风吹草动就溃不成军,做鸟兽散,要任何一个政客,华裔与否,铁了心为华人出头,也不切实际。

虽然这几年我们有政治觉醒的势头,但毕竟年头还浅,做法也很幼稚,远远没成气候。当然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我们在政治上变得更成熟,作为一个族群变得更有实力,找到代言人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在公司经常听到华裔员工抱怨华裔老板不照顾自己,也是同样道理。一个自认为优秀的员工,自然希望老板赏识自己,在与其他部门和其他员工有利益冲突时站在自己这边,有什么机会也尽量留给自己。但好员工不是埋头把活儿干好就够了,还要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老板分担压力冲锋陷阵。

如果老板为维护员工而承担了风险,受到左右夹击时你会坚定地站在老板一边吗?即使你愿意站在老板一边,你有能力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同意你的意见吗?

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忠诚是相互的。如果你希望华裔老板因为你是华裔的缘故更多地支持你,关键时刻却放哑炮做缩头乌龟,到头来还能抱怨老板不为你说话,不提拔你,对你不够重视吗?如果你不能忠心耿耿地为老板冲锋陷阵,危难之时不弃不离,怎么能对老板要求更多呢?

华裔选民对华裔政客的抱怨,和华裔员工对华裔老板的抱怨一样,都是对形势判断不准确的结果,背后是一种希望有裙带关系的大人物为自己做主的弱者心态。但美国是个讲实力的地方。当我们实力够了时,不仅华裔政客会为我们说话,其他不是华人的政客也会蜂拥而至,抢着为我们说话。

但在目前情况下,华裔政客越成功,视野越开阔,就必须面对更多选民,建立更广泛的联盟,争取更大政治舞台,而我们华人也就越来越没有了用自己族裔的独特价值观来绑架他们的可能性。

所以,与其像祥林嫂一样过几天就出来哭诉华裔政客的忘恩负义,不如把心态摆正了,踏踏实实地提高自己族群的政治实力。而必须承认,这个实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个人奋斗、提高收入和教育水准、积极投票、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提出诉讼外,就是有更多华人参政,更多华人政客出现在聚光灯下。

因为这个原因,华裔出来竞选公职,尤其是那些位曝光率高的公职,这件事本身就意义非凡。他们是华裔在美国拥有的狭小生存空间的拓荒者。不管他们在竞选中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完全代表华人社区的利益,他们都为华人社区的下一代开拓了发展空间。他们走得越远,知名度越高,这个空间就越广阔。


维立,毕业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博士。在硅谷从事高科技工作多年,业余时间翻译写作,出版过六本作品/译作。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3-29 02:24 , Processed in 0.023632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