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宜修的个人空间 http://zhenzhubay.com/?1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曲波遗孀刘波老人讲述《林海雪原》故事(ZT)

热度 8已有 6807 次阅读2015-2-28 11:02 |个人分类:见证历史|系统分类:转帖-见闻| 林海雪原, 曲波, 刘波

曲波遗孀刘波老人讲述《林海雪原》故事

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9-04-15 08:40:13 )来源: 辽沈晚报编辑: 顾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_DKvqz2HDI



“我也不像小白鸽,没有那么漂亮,我是大块头、小眼睛。”
说这话的是创作了经典名作《林海雪原》的作家曲波的遗孀刘波,这句话有着明显的澄清民间猜测的意味。
几十年来,《林海雪原》塑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激励着新中国几代人,承载着几代人心中割舍不断的英雄情结,而这部书写的就是作者曲波上世纪40年代在东北剿匪的斗争经历。由于书中描写了“小白鸽”白茹和少剑波的恋情,而少剑波的生活原型又是曲波本人,曲波的夫人也曾是部队上的人,所以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小白鸽”的原型理所应当就是曲波的妻子刘波。
但此次面对记者采访,81岁的刘波老人在回忆丈夫创作《林海雪原》的背后故事的同时,笑着说自己不是“小白鸽”。
少剑波的故事有80%是我丈夫的真事;“我不是白茹”,但我丈夫说过,“‘小白鸽’是参照我老伴塑造的。她活泼伶俐、聪明能干,14岁参加抗战,15岁就成了护士长,我就是以她的性格特征创作了白茹”

曲波的遗孀刘波今年已经81岁,住在北京一座三层红色砖楼里,自1955年来京后,她和丈夫就生活在这里,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现 在,这里已经是危房,不久将被拆迁。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十分朴素简单,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曲波的照片挂在已经泛黄的墙上最显眼处,旁边挂着许多朋友赠的 字画。刘老虽然已经年过八旬,身体仍然健康,思维非常清晰。

问起在《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有多少曲波的影子,刘老想了想说大概占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说少剑波是以曲波本人为原型塑造的。联想到刘老曾经也是部队上的人,那么书中少剑波的恋人“小白鸽”是否就是她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刘老先说了一个故事:
一次,曲波在北京一家医院看病,正检查时,来了几个人,他认出其中一位是贺龙元帅,便忙让座。贺龙关切地问他是啥毛病、在哪儿工 作?当知道他是在铁路一机部工作后,贺龙突然问道:“你们一机部有一个人写了一本小说叫《林海雪原》,你认识吗?”当贺龙得知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作者时,十 分高兴,忽然又问,“你妻子白茹呢,她怎么没有陪你来?”曲波忙回答说:“我妻子叫刘波,不叫白茹。”贺龙听后也一愣,马上笑着说,“不行,改过来,叫白 茹,就叫白茹。”

刘老说,许多人,包括他们的战友都以为自己就是白茹。
“我不是白茹”,她强调,在当时那种艰苦卓绝的情况下,剿匪小分队中根本不可能有一个女同志。她说曲波剿匪的时候,她正在军区医院 当党委书记兼院长呢。“我也不像小白鸽,没有那么漂亮,我是大块头、小眼睛。我本人虽然微不足道,没什么成就,但是我比那个小说中的人物好多啦。要说我是二斤,她连半斤也没有。”老人笑着说。

但是,老人没有否认白茹这个创造出来的人物有自己的影子。她介绍说,曲波生前曾经谈过“小白鸽”这个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他说在茫 茫的林海中,面对的是极其凶残的敌人,恶劣的环境根本不允许带女兵作战。而他之所以要写一个女卫生员,是因为他觉得战争是为了和平,如果书中的森林里除了 大雪就只有野兽和土匪的话,单纯的记叙这些就太冷酷、太单调了,所以,他有意识地创造了一个“小白鸽”。而“小白鸽”是参照何人塑造的呢?刘波老人回忆 说,“曲波曾经对别人说过,‘小白鸽’是参照我的老伴塑造的。她活泼伶俐、聪明能干,14岁参加抗战,15岁就成了胶东军区后方医院的护士长,我就是以她 的性格特征创作了白茹这位‘万马丛中一小丫’,以此烘托和平气氛。”

刘波老人还介绍说,“小说初稿完成,到出版社送审时,出版社同志建议将少剑波与白茹的爱情故事增加篇幅,独立成章。曲波听了后,很短时间内就把少剑波和‘小白鸽’的爱情故事扩展了两章。所以,小说《林海雪原》中的人物有生活的真实也有艺术的创作。”

在第一次因工作见面后,1942年,曲波被怀疑是13团的“托派总支书记”,而刘波是后方医院的“骨干分子”,俩人被关在一间房中审查,互相安慰、相互照应,越走越近;1946年组织安排他们结了婚。

书中的白茹是位迎风傲雪、纵马驰骋的巾帼英雄,而问到刘波老人在战争中的经历时,老人却说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但当问到她和曲波相知相爱相守的过去时,老人的眼中亮了一下。

刘老说她和曲波都是1938年参加八路军的老革命,两个人同是山东烟台地区人,参军后又同在胶东军区。当时,曲波15岁,而她只有 14岁。曲波在前方作战,她在后方做医务工作。参军第二年,曲波就在胶东军区5旅13团当上了文化干事,后来又当上了指导员。而刘波则凭借出色的组织宣传能力,当上了胶东军区后方医院的护士长,并任医院的党委委员。

两人是在逆境中相识相知相恋的。1941年,曲波作为后勤工作检查团团长到后方医院检查工作,这是刘波与曲波的第一次见面,虽没什么特别的, 但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1942年,曲波被怀疑是13团的“托派总支书记”,而刘波是后方医院的“骨干分子”,巧合的是他们就被关在一间房中进行审 查。因为室内有衣橱隔开,所以他们当时并不知道对方是谁。直到有一天,刘波听到看押的哨兵喊隔壁曲波的名字时,才知道原来是和那个后勤部政治部的检查团长 关在一起了。于是,她就用报纸扉边写上几个字传了过去。从那天开始,他们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咬紧牙关不说一句违心话,不诬陷任何人。由于日寇紧逼,部队不得不带着他们大范围转移。曲波与刘波带着伤痛相互照应着艰难随队行军,厄运使得两个年轻人越走越近了。

刘老说,那时他俩就很“有名”,因为当时从监狱出来的只剩下四人,其中就有他们俩。两人相爱后曾经发过誓,抗战不胜利不结婚。 1946年,曲波住进了刘波所在的医院,这一年,在组织的安排下,两个人举办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二人结婚时,和刘波年纪差不多的女同志都有一大堆孩子 了。

婚后第二天曲波就剿匪去了;转业后,曲波决心写一部“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的书;由于怕人笑话只上过小学的自己自不量力,曲波的创作在“绝密”状态下开始了。

婚后第二天,曲波就奉命去剿匪,部队在五常重新编队,曲波被任命为二团政委,率领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正是曲波与战友们一起商讨剿匪方案,由杨子荣带5名侦察员装扮成上山入伙的土匪潜入匪巢活捉了座山雕。

1948年11月,曲波在辽沈战役中负重伤,大腿骨折,股动脉断了。半年后出院的曲波,由于骨头接得不好,右腿短了4厘米。不久,两人相继转业到地方工作。离开了热爱的部队,离开了战友,曲波创作长篇小说的想法也就在此时萌生。“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 志!”这就是曲波在《林海雪原》书中的献词。

1954年,在齐齐哈尔车辆厂任职的曲波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这部长篇小说,当时曲波是偷偷地写作。他只上过小学,怕人家说他写小 说是自不量力,就和刘波商定要绝对保密,连孩子也要瞒过。他白天也挂上门帘,书桌的抽屉一直开着缝,只要听到有外人来,他就会下意识地将书稿塞入抽屉,然后再若无其事地招呼来客。所以,直到小说完成,也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情。

因气恼自己的文字表达不了自己的情感,15万字的手稿被他付之一炬;写到杨子荣牺牲的时候,曲波流着泪写不下去了,最后他舍弃了这段真实经历,让杨子荣“活了”下来。

当时刘波担当起了曲波的专职抄写员,她也成了这部小说的第一个读者。刘老回忆说,曲波每写一章总是待构思好了之后才动笔,一气呵成。其中有一章的底稿,是密密麻麻地写在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的,那是曲波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会议上一口气写完的。那边不停地写,这边不停地抄。刘波的抄写刚开始也有些手忙脚乱,曲波写得快,很潦草,不会写的字还自己造,刘波查字典也查不着,只好边猜边抄。但是,当小说初稿完成了前三章大约15万字时,曲波感到自己的文字不能表达内心的情感,一气之下就将原稿付之一炬了。

开始写作时,他们的4个子女都已出生,最小的才一两岁,4个孩子在一起,难免吵吵嚷嚷、打打闹闹。如果曲波在写作,他只要敲敲墙,外面的孩子们就会马上蹑手蹑脚、屏声静气起来。每誊写完一章,刘波就随手揪一段正给孩子织毛衣的毛线把文稿装订起来,所以装订文稿的线都是五颜六色的。

刘波老人记得很清楚,当写到杨子荣牺牲的时候,曲波流泪了。那天曲波第一次把自己的妻子叫醒,泪流满面地说写到杨子荣牺牲时他写不下去了。最后,曲波舍弃了这段真实的经历,他让杨子荣“活”了下来,又和少剑波一起投入到了新的斗争中去。

小说写成之后,两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出版,正好街对面有一个出版社,他们就买了块布,裁成两个包袱皮,把书稿包上就送去了。进去一问才知道,这是个译文出版社,不出他这样的书。经这里的编辑指点,他们才找到了作家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又将小说推荐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来,曲波正式给这部小说定名为《林海雪原》。

1957年9月,此书问世,塑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本文图片由沈阳军区第201医院徐东春摄,同时感谢徐东春为本文采写提供热情帮助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妻子讲述与作家的爱情故事


作者:苏丹 孙娜 丁毅


《林 海雪原》这部小说产生的轰动效应在中国文坛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有人说,正是与曲波共同生活了60载的妻子刘波对他的大力支持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林 海雪原》这部小说。在曲波两次身负重伤生死垂危之际,是刘波一次次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在创作的艰难时期,是刘波的鼓励和支持让他坚持下去。在曲波和刘 波的世界里,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有的就是相濡以沫、彼此珍惜的坚守与等待。

“我们是夫妻、是战友、更是难友。”刘波说,这种爱叫“大爱”!尽管已经86岁高龄,但刘波对半个世纪前的经历记得十分深刻,16日,本报记者在列车上听她讲述了与曲波的点点滴滴。

曲波身世三代单传家族寄予厚望

“曲波的身世挺特别的,我们两个都是山东龙口的老乡,他父亲是做蜡染布的手工艺人,后来洋布进来,曲波的父亲失业便回家务农。曲波的爷爷闯关东走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曲波的父亲出生时是遗腹子,而到了曲波这一代,曲波的母亲生了10个孩子,曲波就是第10个,可是孩子们都纷纷患病夭折了,只剩下一个女儿和最小的曲波。”刘波回忆道,曲波从爷爷那辈开始就是单传,到了他这代,曲家人把希望都寄托到了曲波的身上。

曲家人想方设法把曲波送到学校读书,父亲还为曲波买来《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这在当时是极为奢侈的事情,为曲波成年后创作《林海雪原》积累了丰厚的文学功底。

同年参军磨难中爱情悄然萌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的烽火迅速蔓延到胶东一带。15岁的曲波背着家人偷偷加入了八路军。与此同时,14岁的刘波也报名参军了。多年后的相识,两人才知道,其实在这一刻,两个人的命运已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由于年龄小,曲波被分到了宣传队,这使得11岁开始习武的曲波感到没法施展。“他当时天天吵着要去前方作战,后来组织把他派到部队当文化教员,17岁时,曲波就当上了连队指导员。”回忆起这段经历,刘波仿佛又回到了与曲波并肩战斗的岁月。

“那个时候我在妇女干部班学习,后来前线伤员越来越多,我就去前线当护士了。”此后,她始终奋战在医务战线上,直至从北京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的职务上离休。在最初抗战的几年里,曲波与刘波的生命轨迹始终平行前进着,直到“肃托”运动使两个人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在两人被关押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正赶上日寇扫荡,部队要经常转移,曲波总是把毛驴让给刘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两个人的心中开始慢慢滋生异样的情感,他们渐渐懂得,这就是爱情。

后来,曲波、刘波平反了,摘掉了他们头上“托派“的帽子,爱情也在悄然萌芽。

相识相知一封表白信打动刘波

曲波、刘波平反后,两人都要求参加学习。于是,曲波到了抗大上学,刘波考上了胶东中学。在两年多的学习期间,两人书信来往,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却只字不提爱情。一次,刘波作为学联代表出席胶东参议会,临行前有人托她给曲波捎封信,信中请曲波了解一位战友,目的是想为一位女同志提亲。曲波给刘波回信写道:“信收到。你的同学打听这个人的情况,要我说,他是八路军干部,共产党员,焉能不好哉!问到我小兵曲波名下,我一无理论根据,二无实践经验。依我看,大凡人们选对象都有自己的观点:有的爱德,有的爱才;有的爱姿,有的爱貌;有的爱老头,有的爱年少;有的爱骑士,有的爱步将;有的爱白面书生,有的爱疤拉麻子;有的爱风花雪月,有的爱之乎者也……”哪知等刘波开会回来,这封信早就在全班传阅开了,闹得沸沸扬扬,连信封都找不到了。同学们开玩笑地对刘波说:“这哪里是给别人介绍情况?这分明是向你暗示表态呀。”就这样,两人的感情开始升温。

1945年抗战胜利,12月曲波随部队进军 东北,组织找刘波谈话,征求她是否愿意同曲波建立恋爱关系。“我当时挺有顾虑的,觉得曲波英俊潇洒,而且只比我大一岁,我觉得女同志老得快,也感觉自己在外表上可能配不上他,就给他写了一封信。”时至今日,当刘波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甜蜜与幸福。

就在曲波临上船前,政治部的同志赶来,把刘波的信交给了曲波。曲波看完信后,立即写了回信,信中赋诗一首:“遥隔重重山,思绪紧相连。虽无神经接,情感一线牵。”然后又写道,人美不在外表,美在心灵。人总是要老的,如果怕老,就买个石膏人吧!咱俩的年龄不算问题,我还想找一个比我年龄大的呢!”组织科长看了曲波的信,马上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上面工工整整写着:“....经组织同意,曲波与刘波订婚。”不久,刘波就调到了牡丹江军区医院。

1946 年6月,在军区党委召开的干部表彰大会上,曲波受到表彰。当老首长宣布军区党委表彰曲波的通报时,也宣布了党委批准曲波与刘波结为夫妻的申请。老首长动情地双手扶着曲波、刘波的肩,高兴地说:“你俩是天作之合。今天是曲波的表彰会,也是曲波、刘波的大喜日子啊!”就这样,爱情的大幕从此拉开,生活里充满了欢歌笑语。

最浪漫的事牡丹江畔的爱恋

“那个时候哪有什么花前月下啊?曲波结婚后的第二天便上山剿匪去了。而我当时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秘书,曲波每次剿匪回来都要到军部汇报工作。那一次,知道曲波刚刚打了胜仗,第二天要回来,我提前借了两辆自行车放在楼下,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我俩就骑车来到牡丹江畔,在一块草地上我们俩背靠着背相互依偎,陶醉在自然里。”刘波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段幸福的日子,尽管短暂得只有几个小时,却成为两个人爱情旅程中最浪漫的回忆。

刘波告诉记者,至今她还保留着当时的日记。那段爱情经过半个世纪的冲刷洗礼后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生死劫难爱让我们在一起

“在战斗中,曲波两次负伤,两次都是我得到消息赶过去,把他救回来的。”刘波的回忆把记者带回到半个世纪前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第一次受伤,他的手臂打进了子弹,当时齐齐哈尔只有一个战地医院,治不了他的病,我赶紧把他转到哈尔滨的医院,日本专家在X光下给他实施手术,这使得他的手保了下来,否则,还不知道能不能用这只手写出《林海雪原》呢。”而第二次受伤,曲波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当时我正怀着身孕,得知曲波在辽沈战役中受伤 的消息,我立即从牡丹江军区医院出发奔赴辽西,经过一周的艰难跋涉,终于在易县的一户农民家里找到了躺在门板上奄奄一息的曲波。”刘波回忆,曲波当时伤势很重,大腿骨折,股动脉已断,发着高烧,人已经昏迷。刘波见此情况,二话没说,立即抢救,为他重新包扎了伤口,并设法把他连夜转到阜新刘波所在的牡丹江军 区医院治疗。手术中,曲波大出血,急需输血。当时血源十分紧张,怀着身孕的刘波当即表示自己和曲波都是O型血,并为曲波输了200CC的鲜血。

文革期间,曲波和刘波都被打成“走资派”后,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上显赫地写着:刘波不是“小白鸽”是“黑乌鸦”。曲波知道后,为解除妻子的思想压力,他幽默地对妻子说:“乌鸦也是益鸟,小乌鸦长大了还知道反哺老乌鸦呢。”在那个特殊岁月里,两个人始终坚守着,成为彼此的依靠。

上世纪80年代初,两人相继从工作岗位离休,相依相伴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曲波晚年患病住院,刘波细心照料,精心陪伴。

2002年6月27日,曲波在京辞世。从此刘波一个人生活。尽管如今已经是86岁高龄,但生活却完全自理。记者在与刘波同行的一路上,时时可以感受到,与曲波共同走过的难忘岁月一直支撑着老人乐观坚毅地生活着。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 作者:苏丹 孙娜 丁毅 )

网评

《林海雪原》,是我们共和国同龄人在中学时代的励志书之一,读过多遍。对203和小白鸽的战友情谊也是记忆犹新并影响着读者家庭婚姻观的形成。多年后一个偶然读到曲波的谈《林海雪原》的创作初衷,是出于对妻儿的爱和对烈士的纪念,对和平的珍惜。
现在还有多少中学生读这样的书呢?不得而知。

万马军中一小丫
眼(还是颜)似露润月季花
体轻赛鸟鸟亦笨
歌声胜琴琴声哑
……

6
岩波老师,新年好!看到您的转帖很高兴,同时也很激动,毕竟,我是读着《林海雪原》走过青春的一代。

二 波之爱情,在《林海雪原》留下印记,二0三雪中窥白茹的情景,还有小白鸽军中教战士们学文化,纠正读错的字,是“忍受”,而不是“忍爱”,然后失口: “爱”就要有“心”(繁体爱)。当然,还有更多对白茹富有诗意幻想的盛赞,已经足可以为二位战火夫妻或者萌生在林海雪原里的爱留下深深印记了!

一 石击水,浪花千重。想起读《林海雪原》的年代,就有话说,甚至想说一通“大”话,然而,您是没有时间奉陪的。我的荒村,不知怎样借到这本书的,一个村子找 不到一本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跳过。寒冬腊月,白天干活,夜里读书,一盏昏暗的煤油灯,躲在集体的“大屋窖”里(为储存红薯越冬而盖的屋),寒风从墙缝 里灌进来,那是林海雪原的林涛声!

饿着,累着,读书,后来爱上文学(暗恋,文学并不爱我),《林海雪原》、《红日》、《三里湾》、《山乡 巨变》、《汾水长流》......这些,不知道是咋弄到手的。而今,还有谁?严肃文学淡出了,人们不再为“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心动了,而是转向“我为你 堕胎五次决定离开”那样的热帖了!

现在一些所谓的什么“家”,动辄身家上亿,他们的形象、演技、作品、人品除了酸丑和人性或艺术的扭曲变形,别的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太多,富有民族生命力的太少!

所以,要感谢岩波先生,至少,把曾经美好的回忆追回来了,让《林海雪原》和那些演绎了经典之爱的主人公们再青春一次吧!

路过

鸡蛋
7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回复 旭日风天 2015-2-28 12:05
  
耶,小白鸽,
上枝头啦。
回复 漠孤烟 2015-2-28 12:38
那个年代,谁没有读过《林海雪原》好像就是没文化~
回复 燕山红场 2015-3-1 03:58
曲波文革前夕长期在铁道部工厂总局担任副局长,住在南礼士路;其女与著名翻译家叶君建之子 念论 结为连理....
回复 宜修 2015-3-1 12:51
燕山红场: 曲波文革前夕长期在铁道部工厂总局担任副局长,住在南礼士路;其女与著名翻译家叶君建之子 念论 结为连理....
红场老师知道好多好多故事哦!
回复 宜修 2015-3-1 12:52
漠孤烟: 那个年代,谁没有读过《林海雪原》好像就是没文化~
还记得您是几年级读的吗?
回复 漠孤烟 2015-3-1 13:27
宜修: 还记得您是几年级读的吗?
回答这问题太暴露年龄了

除了这本书,说说看你最喜欢的还有什么。俺先说:欧阳海之歌,烈火金刚----
回复 燕山红场 2015-3-1 15:24
宜修: 红场老师知道好多好多故事哦!
彼此彼此..., 念论早已经加入英国国籍,...
回复 宜修 2015-3-3 07:26
漠孤烟: 回答这问题太暴露年龄了

除了这本书,说说看你最喜欢的还有什么。俺先说:欧阳海之歌,烈火金刚----   ...
信不信由你:《欧阳海之歌》是俺小学一年级时读的第一本长篇。 四岁开始跟着样板戏的唱本学认字的。
回复 宜修 2015-3-3 07:27
燕山红场: 彼此彼此..., 念论早已经加入英国国籍,...
曲波之女。明白了。
回复 漠孤烟 2015-3-3 09:09
宜修: 信不信由你:《欧阳海之歌》是俺小学一年级时读的第一本长篇。 四岁开始跟着样板戏的唱本学认字的。
这么巧,也是俺第一次看的长篇。
回复 宜修 2015-3-3 11:35
漠孤烟: 这么巧,也是俺第一次看的长篇。
那你可能比我年龄小吧?
回复 漠孤烟 2015-3-3 14:17
宜修: 那你可能比我年龄小吧?
是,比你小很多~
回复 宜修 2015-3-4 10:55
漠孤烟: 是,比你小很多~
  
回复 Pisciculture 2015-3-8 09:03
宜修: 信不信由你:《欧阳海之歌》是俺小学一年级时读的第一本长篇。 四岁开始跟着样板戏的唱本学认字的。
俺四岁还不知道字是什么东西呢。
回复 Pisciculture 2015-3-8 09:05
宜修: 那你可能比我年龄小吧?
他比你小一甲子呢
回复 宜修 2015-3-9 09:02
Pisciculture: 俺四岁还不知道字是什么东西呢。
幸亏你不知道,不然这世界就更乱了套了!
回复 宜修 2015-3-9 09:02
Pisciculture: 他比你小一甲子呢
优兔。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4-29 02:18 , Processed in 0.028839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