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他乡异客的个人空间 http://zhenzhubay.com/?13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三龙桥小学

热度 3已有 10972 次阅读2018-3-15 12:17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原创文学| 三龙桥, 小学

60b1OOOPIC0b.jpg
                                                                                                                
                                                                                                            《三龙桥小学》
                                                                                                                                    异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的一首江南词,勾起了我难忘的少年往事。随父母工作调动,离开了省会城市西安,举家搬迁到川东乡下。由于新厂学校还没盖好新学期又已开课,我们一帮孩子,只好被安插在当地一所离厂区最近的农村“三龙桥小学”上学。
       小学因附近一条名叫“三龙”的小河,河上有座刻有龙的石桥而得名。小学原是一座祠堂,30M见方,青砖灰瓦翠竹环绕,是当地最好、最大的一座房子。祠堂中央有个天井,四周被隔成房间做教室,没有门窗只有一段一米多高的隔墙,坐在教室里可以看见其他教室的情况,如都遇朗读课文,各教室朗读声起此比复,煞是热闹。
       祠堂正厅是有门窗的,空间很高,被当作老师办公室。那时还没有电,初冬季节天黑的早,老师们批作业、备课,每个办公桌上都点着盏煤油灯。火苗窜动,人影婆娑,打门口路过,还真有些渗得慌。
      班里的同学就更有趣了,除了我们西安原年级三班的同学外,其他一、二、四班的男女同学都有。当地的孩子很是穷苦,多是穿着深灰色的旧衣服,打赤脚。能穿上自己打的草鞋就很不错了,能穿自做布鞋的更是凤毛麟角。四川的冬天潮湿而寒冷,多数孩子仍打着赤脚,但几乎每人都拎个小手炉,一种用竹子编的小篮子,里面有个小瓦盆,装上木炭,上可烤手下可烤脚。上课时就放在脚下。
       当地的孩子都比较矮,一个班的年龄差别也很大。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当地的女生,个子比较高,好像有十六、七岁了,据说都选定了婆家,当地的孩子常开她的玩笑。显然是她上学比较晚,这已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农村的孩子哪有什么像样的书包,用和衣服相同的旧布料缝个口袋再加上条布带就成了。现在我们讽刺没有真才实学只知卖弄书本的人为“吊书袋”,既形象又生动。
我在这里还第一次见到斗笠和蓑衣。南方多阴雨,所以斗笠和蓑衣就成了人人必备的用具。斗笠还好理解,可蓑衣就未必知道了。蓑衣是用棕树皮编成的披衣,既厚又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千多年前古人用的物件,今人还在用。
        厂里的新学校建成后,我们就回到新学校,告别了那一段时间不长的农村小学的学习时光。
        每一段人生的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了解城市不一定了解农村,你了解北方的农村,不一定了解南方的农村。
        最后有必要补充一句:若干年后工厂破产,无偿转交给了地方政府。当年的那个农村小学,搬到了我们后来就读的厂子弟学校,至今连校名都没有改,仍叫“三龙桥小学”。
                                                                                                                                                                                            2018年3月15日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3-29 15:09 , Processed in 0.031519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