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哥说
年迈的他无法站起来与撒切尔夫人握手,撒切尔夫人却毫不介怀,快步上前蹲下身子,诚恳地与老人握手致谢。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顾景言
新闻背后,有你不知道的世界
全文2282字,读完大约3分钟
1992年4月,叱咤风云的“铁娘子”撒切尔访问美国。
此时已经卸任英国首相的她,并没有急着拜访自己的那些政坛故旧,而是要求美国方面帮她找一个人,她要亲自致谢。
此人名叫刘放吾,是一名中国老兵,在当时已经隐居美国长达38年之久。
刘放吾将军晚年
大名鼎鼎的撒切尔夫人和刘放吾之间并无私人恩谊。之所以要当面致谢,是因为这位老兵曾经拯救了七千多名英国军人的生命。
刘放吾已经是垂暮之年的老者,需要坐在轮椅之上才能出行。很难想象,这个颤颤巍巍的老者,当年是如何雄姿英发,浴血从日寇手中救出盟军。
年迈多病的他无法站起来与撒切尔夫人握手,撒切尔夫人却毫不介怀,快步上前蹲下身子,诚恳地与老人握手致谢。
1992年4月,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刘放吾
在此事报道之后,引发了美国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美国总统布什亲自致函这位中国老兵表达谢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彼得·威尔逊和洛杉矶议会议会长也都表达了对他的感谢和敬佩。
面对诸多荣耀,坐在轮椅上的刘放吾寡言少语。他沉默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是五十年前仁安羌的炮声,还是大战之后依然飘扬着的中国军旗?
前美国总统布什给刘放吾的感谢信
时间倒流回1942年的中国。
中日依然处于苦战僵持状态,在武器装备落后于日本的情况下,无数中国士兵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军侵略的步伐。
更糟糕的是,这一年的中原地区又发生了大面积饥荒,对于风雨飘摇的中国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坐困愁城的蒋介石却依然没有让日本人如愿,死活就是不愿意投降。国民政府把人力物力资源都向大西南转移,打算利用英美的物资支援,和日本人死磕到底。
然而,正在此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为数七千多人的英军在缅甸被日军困住,水源断绝,危在旦夕。
此时,在亚洲战场,除了中国军队,英国军队是直面日军的重要军事力量。解救出被困英军,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道义上,中国都义不容辞。
更何况,如果日本人彻底控制了缅甸,中国的战略物资运输渠道就会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政府当机立断,无论如何,必须救出被困的盟军!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刘放吾的肩上。
刘放吾是湖南桂阳人,黄埔军校毕业生。这一年他44岁,时任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正在缅甸的曼德勒与日军作战。
刘放吾将军骑马照
接到任务之后的刘放吾心情是沉重的。
被困的英军,是被日军第33师团的精锐部队双线封锁,牢牢封死在仁安羌油田东北、平墙河以南地区。
而且英军的粮草和弹药早就被截断,很难与中国军队里应外合。这场战役,很大几率上只能靠中国人自己了。
1942年4月16日午后4时,刘放吾率领113团抵达目的地布防。稍事休息之后,向平墙河进发。
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作战图
在前方等待着他的,是装备精良的日本精锐部队。日军的兵力,是他的七倍。
如此悬殊的敌我差距,正常的军事将领都不会去打这样的一场战役。但是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韧劲,正是这股子韧劲,使中国一次又一次绝地逢生。
虽然敌强我弱,仍要拼死一战。为了家国之安危,为了军人之道义。
4月18日凌晨,刘放吾的113团悄悄从两翼包围了平墙河北岸的日军,然后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经过一天的苦战,中国士兵凭借着无畏的牺牲精神,竟然将作战能力很强的日军打得放弃阵地、仓皇逃窜。
盟军的史莱姆将军要求中国军队继续攻击,一鼓作气救出英军。但是孙立人将军认为18日的这场战役实在太惨烈了,获胜是中国士兵用性命换取的。如果在当天继续进攻,很可能被日军识破兵力,聚而歼之。
孙立人将军
经过商议之后,刘放吾和部下进行了短暂的休息,于19日拂晓时分再次发动攻击。
这场战斗持续了一天,在傍晚六点,113团彻底击溃仁安羌地区的日军,被困的英军也因此而获救,纷纷激动地与中国军人拥抱。
仁安羌之战,是晚清以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的首度胜仗,也是刘放吾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人生经历。
《大公报》报道仁安羌大捷
此后的刘放吾,又经历了十二年的戎马生涯,于1954年退役,定居于美国洛杉矶。
在仁安羌之战的过程中,刘放吾曾在日记中引用了两句古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够获胜,离不开士兵的英勇用命。
刘放吾的部下大部分是湖南人,很多都是父子兄弟或邻里亲朋一起从军,在打仗的时候团结一心。练兵策略也类似于曾国藩,晓以忠义之道,让士兵愿意勇敢作战。
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才能够击溃训练有素的日军。
然而,仗是打赢了,很多中国士兵却永远葬身在了异国的国土上。彼时彼刻,他们的母亲和妻儿还在满怀期盼地等着他们回家。
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道尽了刘放吾心中的隐痛。他忘不了那些阵亡的湖湘子弟。
刘放吾将军
正因为如此,晚年的他隐居在美国之后,愈发沉默寡言,并不过多谈及当年这场立功异域的战役。这场战役,固然是军旅生涯中的荣耀,但是也是伤痛。
1977年,当《征信新闻报》的一位记者辗转找到他采访的时候,他淡然告诉记者,他只是尽了军人的本分而已,并没有对自己的战功有所夸耀。
1992年,当仁安羌之战已经过去50年的时候,低调的刘放吾还是因为撒切尔夫人的致谢而再次被关注。此时的他,已经是94岁高龄的老者。
刘放吾将军与撒切尔夫人
而在他的故国,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刘放吾的名字。
仔细想想,我们忘记的又何止是刘放吾呢?曾经的中国远征军,如今又有多少人记得?
我们不应该忘记刘放吾,我们不应该忘记每一个为国捐躯的中国军人!
欢迎转发分享
▼
【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版权所有】
华哥(zglgag168)编辑
世界华人周刊近期热文,戳下面
【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
《世界华人周刊》长期面向海内外征稿、征集写作线索
投稿邮箱:wcweekly@yeah.net
回复关键词“投稿”查看详细说明
▼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欢迎光临 珍珠湾全球网 (http://zhenzhuba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