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新闻速递 http://zhenzhubay.com/?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远征军老兵周井玉的晚餐

热度 7已有 4584 次阅读2012-7-17 20:53 |系统分类:中国

 

   导语:珍珠湾民关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联播

 

 

历史背景: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本帖主角基本信息:

 

名:周井玉

贯:四川金堂

出生:1925 年龄86

文化程度:读过私塾二年,现能看报

入伍时间 1942

所属部队:7187261

参加战斗:龙陵老东坡战斗,此前在姚关,三家村等处与敌接触。

现住 址: 金堂白果镇罗盘村

家庭情况:老伴三年前去世,两女嫁人不在本地。老人独居。

老人自述:
       

1942年从四川老家金堂到什邡去摘烟叶打工时被抓壮丁,参加当地部队。后来抗战需要,组建滇西远征军,在当地部队每连抽10人去验,验起后从成都九眼桥坐船到泸州蓝田坝,再经贵州赤水、毕节等地到云南曲靖,在曲靖坐火车到昆明,还记得当年的火车是闷罐车,没有座位。在昆明住了大概12周后又出发经楚雄、下关等地到姚关、酒坊,记得有热水塘,水是热的。

在姚关编入71261团(后查证是7187261团),记得是先分到战车防御排,老人说后又到是步兵连队,前前后后在龙陵的时间大概一年多左右。记得最清楚的长官名字是宋希濂。岁月流沙磨砺着老兵的记忆,战争中具体的人和事大多淡忘,只有那些刻骨铭心的事还记得。在老人支离破碎的回忆中,渐渐复原了当年经历过的一些情况。


 

远征军老兵周井玉家住在丘陵地区,老人独居,老伴于三年前过世,两个女儿已远嫁外地。女儿夫家也是丘陵地区,也顾不了老人的日常生活,没有闲钱余米供养老人,86岁的老兵周井玉,至今还要爬坡上坎,下地干活,挑担施肥,样样都还得亲自动手.

nEO_IMG_02.jpg

老人说:不干活怎么行?挑担挑不动就半担半担的挑。老人说,地里的庄稼,也就勉强够吃。

nEO_IMG_03.jpg

劳动回家.

 

 

老人回忆:

    

在滇西战争中,攻打龙陵尤为深刻的是老东那一战,老人在老东坡与日军拼刺刀负伤,肩膀被刺刀捅穿,但没有伤及骨头。在老东坡一战,老人说捅死过两个日本兵。

周井玉在老东坡负伤后先抬到前方医院包扎,前方医院设在树林里。再送到后方医院黄草坝,后方医院设在一个庙子里。在黄草坝医院住了一个月,因伤口长期不能愈合,后又转到在芒市的美国医院。医生用布条穿过伤口,反复拉动,把伤口里的朽肉拉出来再上药。在美国医院学到了一些简单的英语,至今还能说出一些简短的英语词汇。在芒市伤好后找不到部队了,那时日本已经投降,就和伤兵一起坐车到遵义。在一路走路讨饭回到四川老家金堂。

nEO_IMG_04.jpg
劳动回家,先下水窖提水。

nEO_IMG_05.jpg

四川金堂所处的位置是成都旱情最重的地方。老人透过直径约一米的水窖口子,可以看到水面距离地面约有2米多深。这个水窖是专门用来储存饮用水的救命池子,深3米,现在只剩下不到1/4的水了。



水窖离家还有一段距离,下雨天更加难走。

nEO_IMG_07.jpg
把水提到厨房---其实也是就是一个窝棚。

有人说:这个也算房子吗?连棚都称不上,遇上刮风下雨的,不知道周老是怎么过的啊?!

 

接下来,去菜窖取红薯。

nEO_IMG_08.jpg
nEO_IMG_09.jpg
nEO_IMG_10.jpg
菜窖在菜园子边的地下一米五深处,里面贮藏的是去年的红薯。

   

nEO_IMG_11.jpg
nEO_IMG_12.jpg

从窖里取出红薯,86岁的老人要艰难地爬上这个齐腰深的地方。


nEO_IMG_13.jpg

然后再走向离此50米开外的窝棚。

nEO_IMG_14.jpg
先在锅里加一把米。今春剩下的粮食不多了,手上装粮食的袋子已经快要空了。

nEO_IMG_15.jpg

再把红薯去皮。

 

然后把红薯切片,和大米放在一起。大米不多,加些红薯,配合着吃。


nEO_IMG_17.jpg

开始烧火做饭。柴草是去年的玉米杆。厨房每到冬天,风会从各个角度刮进来。

nEO_IMG_18.jpg

玉米杆火力不行,主要用来点火。还要节约着用。

nEO_IMG_19.jpg
 
 
简易的炊具就挂在50年代干打垒的墙上。


nEO_IMG_20.jpg

锅里的红薯饭已经熟了。薯多米少。

nEO_IMG_21.jpg
出锅。远征军、老抗日英雄的晚饭出锅了。


走向餐桌。

nEO_IMG_23.jpg

开始晚饭。。。。。。

nEO_IMG_24.jpg
 
 
 
就着红薯饭的是前几天剩下来的辣椒酱。


nEO_IMG_25.jpg

 

这就是远征军老兵的晚餐:一碗红薯饭,少量的大米,一点辣椒酱。

独居的老兵周井玉除了一份新农合医疗保险外,没有任何其他经济来源,生活十分拮据,家里还住着50年代干打垒的土房子,下雨天常漏雨。

 

且不说是抗战老兵,

改革开放30多年了,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和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的百姓,以及百姓这样的生活!

                                           
1

路过

鸡蛋
6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蓝天绿地 2012-7-17 21:05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4-28 14:55 , Processed in 0.022263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